高中必修与选修

高中必修与选修
高中必修与选修

不知道你是哪个地区的,所以不清楚你们的制度是不是跟我们的一样,我们这里是高一上必修课程,有语数外物化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高一结束后有分文理科,比如你选的是理科,那就学理科的选修书,文科的必修书。理科必选物理,另外再选一门,文科必选历史,另外再选一门。

高中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是必学的,而选修是有一部分是可自行选的,不过一般都是老师选的,而又一部分是必须学的。像我们化学选修4就是必考的。每个学生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才可毕业,也就是学一定量的课本。高考时呢,是有选修题和必做题两部分组成。高中在高一时开设有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音美体,(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些地方可能不开)还有个个省的要求必开课,和个个学校自己定的课。分文理之后,理科就不学史地政,文科不学物化生了。至于音美体这些咱们愿意上的课就看学校怎么安排了。一个学校一个令,一个省一个政策很难说出确定来。

问题我来一个一个回答:

1.学期制度:一学年也就是一年分为2个学期,

数学、英语、语文:每个学期学2本;

物理、化学、生物:每个学期学一本。

你要修的课本谁需可以按自己情况来看,一般是按顺序来,如必修一晚了才上必修2。以此类推。

2.必修与选修:必修顾名思义是必须要学的课程,高考必考,考察的只是比较多且深;选修一般也要考,总而言之都学。注意一点就是化学选修分为两本,高考考试时会出一道大题,包括这两个部分个一题,你选做一题。

3.文科与理科:高一时全部要学: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

高二时分科:理科:语数英物化生

文科:语数英政史地

在高二上学期会进行会考,

理科考政史地(必修部分,比较浅显)

文科考物化生(必修部分,比较浅显)

最后祝你自学顺利;

在自学过程中,我建议你买所修课程的总复习参考书,总体把握,知道所学内容。例如天星教育的《高考复习讲义》包括各科内容;

英语需要课外语法书;语文需要文言文翻译(总)。

最后祝你自学顺利;

高一学

数学必修1,4,5,2

语文一二三四

英语一二三四

地理一二

物理一二

化学一二

历史一二

政治一二

必修就是无论学文学理都要学的

学文就选修文的,学理就选修理的

高二还要学半年必修,

文理都有语数英

理综物化生

文宗史地政

我是高一的,别的还不大清楚。。

高二分文综、理综。

语数外是每人都必修的,

文科:就必修历史,可选修历史或地理:选理科的,就必修物理,可选修生物或化学。高二时会有学业水平测试,把选修以外的几门课都考掉,这样,再继续学选修的。但学业水平测试后,文科生会读些语文的选修书,理科生会读些数学的选修。

宁波市,现在高中数学必修、选修是怎么安排的,怎么安排?修1-几、2-几,3-几有什么区别 2013-03-16 20:24

选修1是文科生学的, 选修2是理科生学的

选修4-4, 4-5是自选模块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已出台:1.语文提分,英语减分。可喜的是数学分数不变(不加分,数学加分方案未通过) 2.高中每学年大考2次,高中考6次取6次中最好的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3.文理不分科,教材于2014年改版。 4.高一到高三都是9大学科。

就是这个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已出台:1.语文提分,英语减分。可喜的是数学分数不变(不加分,数学加分方案未通过) 2.高中每学年大考2次,高中考6次取6次中最好的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3.文理不分科,教材于2014年改版。 4.高一到高三都是9大学科。

就是这个

1、教育部今年会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全国各省会按照教育部总的改革方案制定各自的改革措施及改革时间表。

2、港澳台地区虽然不会列入改革范围,但报考港澳台地区大学的考生,同样会需要高考成绩,即使港澳台大学在大陆自主招生,也要查看高考成绩。但如果你在港澳台地区高中就读,参加港澳台地区高考就不会涉及改革稳妥了。

我是浙江的高一学生听老师说两会的时候就确立了现在还在施行浙江这边已经开始施行了你们那边不知道可是了没有望采纳

提问者评价

追问

恩谢谢你的回答!

2017 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已出台,方案内容够劲爆,各位BBMM ,到2017 年,你们孩子也就高一了,该仔细瞅瞅咯!!

方案内容有如下几点:

1 .语文提分,英语减分。可喜的是数学分数不变(不加分,数学加分方案未通过)

2 .高中每学年大考2 次,高中考6次取6 次中最好的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3 .文理不分科,教材于201

4 年改版。

4 .高一到高三都是9 大学科。

2014-05-25 10:29

有关“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统考”的报道成为关注热点。对此,教育部发言人续梅称,目前教育部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顾明远本人亦称“被媒体误读”。

教育部回应:高考改革方案仍在制定,“方案确定后,我们一定会及时发布。”续梅表示,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方案会及时公布,方便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

顾明远澄清:“高考不考英语”是误读

已卸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顾明远,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近年来,顾明远参与了关于高考改革的相关调研和方案论证。

顾明远详细解释了自己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理解: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次考试是改革方向,现有的计分体系造成分分计较,考生差一分就排一操场,不公平,也不科学。因此我们很多专家都主张英语实行等级计分制,并以多次考试中的最好成绩计分。这绝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因为高校招生录取时对英语等级仍会有要求,只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的要求可能有所区分。”

去年,教育部曾表示拟于2017年实施高考改革试点。“当时教育部是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宣布了这一时间节点,但是高考牵系重大,目前方案尚未确定,因此有关改革的一切都要以相关部门正式公布为准。”顾明远说。

根据教育部网站此前披露,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先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其中,高考改革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提问者评价

谢谢!

评论 | 2 0

临风2760 | 四级采纳率59%

擅长:暂未定制

高考是从2017年开始就不考英语了吗?

提问者采纳

1、高考英语科目仍然要考,只是不参加统考,统考就是语文、数学两个科目。

2、英语科目要在平时参加考试,一年多考,取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

3、教育部的要求是最早从2017年高考起进行改革,也就是最早今年入学的高中生开始。

教育部今年才会出台高考改革总体方案,而各个省份会根据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制定自己省份的高考改革措施和改革时间表。

4、教育部新确定的高考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高考录取原则有望实行“语数外+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取消一考定终身,有望从英语一年两考试点开始,英语还是以计分方式进入高考总分;

第三,减少考试科目,高考考试时可能只考语文和数学两大科目;

第四,探索文理不分科,比如语文和数学高考试卷可能不会再分文理科;

第五,除了语数外三门学科外,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

第六,学业水平测试中有3门成绩将带入高考成绩。

这里指的3门具体是高校针对每个专业提出3门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而报考该高校该专业的考生在大学录取时会将这3门学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2014-05-18 10:56 加油吧lxc | 六级

2017年英语退出高考改革考试方式是关键

https://www.360docs.net/doc/6b4984023.html,2014-05-18 10:48:37中国青年网

昨天,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来杭州,参加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会上,他对本报记者确认,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不会在2016年,而是2017年。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份量加重,这是两门必考科目。而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5月18日钱江晚报)

据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改革时间表,今年我国高考总体改革方案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从之前披露过的各种改革方案看,此次高考改革基本围绕“分不分文理科”和“提高语文比例,降低或取消英语”两点展开。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改革方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考什么”上,而对我国现行高考方案的最大问题“怎么考”却都没有触及。

我国现行高考方案各省市有所不同,除去传统的语数外加文理大综合方案外,还存在着“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3+1”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四种方案。其中,除了江苏省现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需考生在高二时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外,其余方案均为“一考定终身”模式

“一考定终身”模式所存在的极大不稳定性已无需赘述,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考试方式实质上会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因意外而无法享受到与自身相称的教育水平,阻碍发展,违背了通过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这一初衷。

因此,高考改革应该更关注对考试方式的改变,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旧模式,首先让高考能显示出最接近一名考生的正常水平的分数。其次才是考虑考试内容各部分的比重问题。

破除“一考定终身”模式可以通过多次考试的方式来进行,无论是一年考两次还是四次、取多次考试的加权平均分还是最高分,都比现行高考方案更有助于考生发挥出真实水平,也能大大的减少“一考定终身”所导致的“一考误终身”情况。(太阳鸟时评)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电子课本 word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电子课本 Book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B3U1P1-3 FESTIV ALS AND CELEBRATIONS Ancient Festivals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all kinds are held everywhere. The most ancient festivals would celebrate the end of the cold weather, planting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 Other celebrations were held when hunters could catch animals. They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so they celebrated when they had food. They lit fires and made music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se festivals would bring a year of plenty. Festivals of the Dead 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satisfy and please the ancestors, who could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In Japan the festival is called Obon, when people should go to clean the graves and light incense in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They light lamps and play music because they think that this will lead the ancestors back to earth. In Mexico they have the Day of the Dead in early November. On this important feast day, people might eat food in shape of skulls, and cakes with “bones” on them. They offer food, flowers and gifts to the dead. The festival of Halloween had its origin as an event in memory of the dead. 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 when they can go to their neighbours’ homes and ask for sweets. They dress up and try to frighten people. If they are not given anything, the children might play a trick. 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 Festivals can be held as an honour to famous people or to the gods. One of these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which honours the famous ancient poet, Qu Yuan. Another is Columbus Day in the USA, in memory of the arrival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in America. In India there is a national festival on October 2 to honour Mahatma Gandhi, the leader who helped gain India’s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Harvest Festivals Harvest and Thanksgiving festivals can be very happy events. People are grateful because their food is gathered for the winter ,and because a season of agricultural work is over. In European countries it is the custom to decorate churches and town halls with flowers and fruit, and people get together to have meals. Some people might win awards for their animals, flowers, fruits and vegetables, like the biggest watermelon or the most handsome rooster. In China and Japan there are mid-autumn festivals, when people admire the moon and give gift of mooncakes. Spring Festivals The most energetic and important festivals are the ones that look forward to the end of winter and to the coming of spring. At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people eat dumplings, fish and meat, and may 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 in the red paper. There are dragon dances and carnivals, and families celebrate the lunar New Year together. 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there are very exciting carnivals, which take place forty days before Easter, usually in February. They might include parades, dancing in the streets day and night, loud music and colourful clothing of all kinds. Easter is an important religious and social festival in Christian countries. It celebrates the return of Jesus for Christians and it also celebrates the coming of spring. In Japan, the Cherry Blossom Festival happens a little later. The country is covered with cherry tree flowers so that it looks as though it might be covered with pink snow. People love to get together to eat, drink and have fun with each others. Festivals let us enjoy life, be proud of our customs and forget our daily life for a little while.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即完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和比《必修2》的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它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教材对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诠释,转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规定的指引下,新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却有适当的降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在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插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课前先布置学生粗读课本,课上抽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些插图的认识和理解,课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收集资料加深巩固已学知识。还有一些条件达不到和不需要做的实验,我们就指导学生看图,这样也就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教材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为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赋予了灵动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还感到课后的大部分练习新颖独特,综合性很强,可拓展的空间很大,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习题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如:“物质的量”这节内容,就要从符号的表示,计算步骤的规范等方面补充一定的习题。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也不再是教学的全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docx

高中生物水平测试复习题必修一32、叶绿体的内部有巨大的膜表面。() 3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一.判断题34、自养生物是专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1、人的各种反射活动都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因此,细胞不可能是35、 ATP能够及时转化成 ADP,这有效地保证了细胞内能量的供应。()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6、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37、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3、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8、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4、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 H、 O、 N 等 20 多种,其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39、细胞凋亡是游戏包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5、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40、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6、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41、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7、两个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42、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8、DNA 和 RN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43、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9、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44、细胞都会衰老凋亡。() 10、 DNA 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 只分布在细胞质中。()二.选择题 1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12、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13、组成细胞的元素同样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14、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15、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质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16、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3、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17、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遗传物质 18、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4、细胞学说揭示了:() 19、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0、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1、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 22、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各司其职,互不联系。()主要说明:() 23、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4、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5、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氨基酸的是:() 26、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A.NH 2— CH 2— COOH B.NH 2— CH2—CH 2OH 27、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8、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29、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 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30、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7、胰岛素分子有A、 B 两条肽链, A 链有 21 个氨基酸, B 链有 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 31、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的数目是:()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材内容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课文内容复习 《沁园春·长沙》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具有现代内容、传统形式的词作。全词上片记今游,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忆昔游,以叙事为主,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凌云壮志,形象含蓄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全词抒发了青年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革命豪情。 《雨巷》 戴望舒因本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称号。全诗以“雨巷”和“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为基础,以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形象,营造了飘渺虚幻、哀婉朦胧的意境。诗人通过“我”在“雨巷”中对梦一般的“姑娘”的期盼、接近、远去、留恋、期盼,寄寓对世界、人生朦胧的伤感、如梦的期待、寂寥的心境和虚无的苦涩。全诗运用象征手法,意蕴深远,情感复杂,可作多元解读。 《再别康桥》 这是诗人重游母校、物是人非,归国途中、怅然若失之作。全诗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抒写,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以及寻梦的惆怅和落寞。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深的无奈、苦闷和忧郁。诗作很好地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主张,可以此为切入点作重点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是诗人在狱中写给乳母大堰河的一曲赞歌。诗作选取了大堰河的若干生活片段和一系列生活细节,刻画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善良无私的品质,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立体的个性,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与对不合理世界的控诉、诅咒。作为抒情长诗,却充满大量的描述性意象和叙事性细节,应将其作为鉴赏的重点。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0年的事: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阐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化解郑国的亡国危机。 在短小的故事叙述中,文章处处设伏笔与做照应;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详略得当,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以刻画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而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在《战国策》的叙述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荆轲,故事的主线是“刺”,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个“刺”字展开,行刺的缘起,行刺的准备,行刺的实施,曲折完整,波澜起伏、惊心动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性格——忠义刚直、果敢机智的荆轲,急功近利的太子丹,豪爽慷慨的樊於期,外勇内怯的秦武阳,贪残怯弱的秦王——也从其对话、神态、动作和场面描写等多方面的刻画中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完整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分析_英语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新课标模块3教材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的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教新课标这套教材每一个模块有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的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共分九个部分。“热身”(warming up)---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该单元的中心话题。“读前”(Pre-reading)---设置问题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阅读”(Reading)---为各单元的主要阅读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承载该单元的话题重要信息,以及大部分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理解”(Comprehending)---用以检测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语言学习” (Learning about Language)---采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书中的重要语言项目,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这些语言的技能。“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围绕中心话题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性练习,包括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小结”(Summing Up)---要求学生自己小结从各单元中学到的内容,生词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结构。“学习建议”(Learning Tip)---培养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和拓展性。 以上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解读。下面,我们将从教材的使用者的角度,结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情况,主要针对模块教材整体,从模块和单元知识结构,模块和单元内容发生发展过程,模块和单元知识学习意义,模块和单元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四个方面浅略地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更好地掌握、运用好英语课程标准。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1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成语大全(高考必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成语大全:高考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成语第一部分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 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电子课本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教学视频名师讲课播放 必修5 Unit 1 JOHH SHOW DEFEATS “KING CHOLERA” John Snow was a famous doctor in London - so expert, indeed, that he attend ed Queen Victoria as her personal physician. But he became inspired when he tho 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people exposed to cholera. This was the deadly dise ase of its day. Neither its cause nor its cure was understood. So many thousand s of terrified people died every time there was an outbreak. John Snow wanted t o face the challenge and solve this problem. He knew that cholera would never b e controlled until its cause was found.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two theories that possibly explained how cholera ki lled people. 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 A cloud of dangerous gas floated around until it found its victims. The second suggested that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 From the stomach the disease quickly attacked the body and soon the affected person die d. John Snow suspected that the second theory was correct but he needed eviden ce. So when another outbreak hit London in 1854, he was ready to begin his enqu iry. As the disease spread quickly through poor neighbourhoods, he began to gat her information. In two particular streets, the cholera outbreak was so severe that more than 500 people died in ten days. 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out why. First he marked on a map the exact places where all the dead people had liv ed. This gave him a valuable clue abou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Many of the d eaths were near the water pump in Broad Street (especially numbers 16, 37, 38 a nd 40). He also noticed that some houses (such as 20 and 21 Broad Street and 8 and 9 Cambridge Street) had had no deaths. He had not foreseen this, so he mad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e discovered that these people worked in the pub at 7 Cambridge Street. They had been given free beer and so had not drunk the water from the pump. It seemed that the water was to blame. Next, John Snow looked into the source of the water for these two streets. He found that it came from the river polluted by the dirty water from London. H e immediately told the astonished people in Broad Street to remove the handle f rom the pump so that it could not be used. Soon afterwards the disease slowed d own. He had shown that cholera was spread by germs and not in a cloud of gas. In another part of London, he found supporting evidence from two other deat hs that were linked to the Broad Street outbreak. A woman, who had moved away f rom Broad Street, liked the water from the pump so much that she had it deliver ed to her house every day. Both she and her daughter died of cholera after drin king the water. With this extra evidence John Snow was able to announce with ce rtainty that polluted water carried the virus.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深度分析(苏教版)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深度分析(苏教版)目录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3)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2.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4) 3. 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 (5) 二、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化学2》结构体系 (6) 1. 教材的宏观结构体系 (6) 2. 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系 (8) 三、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内容与要求 (9) 四、必修教材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9) 1. 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 (19) 2.基础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20) 3.循序渐进和持续学习的关系 (21) 4.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的关系 (22)

综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不论是教材结构体系、内容主题还是呈现方式,无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应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实施教学过程?如何才能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是广大中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困惑,本文从教材特点、教材体系和教学思路出发谈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给新进入课程实验的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这是依据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必修模块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化学1》、《化学2》的充分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其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1》、《化学2》教材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1.1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1.2 1.B。`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即真核细胞有核 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的结构比细胞核要简单。 它们的区别里包含着共性:细胞核和拟核的共同点是都有遗传物质DNA,体现了彼此之间在生物进化上的联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选择题 1.C。 2.D。 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 3.B。 2.2 1.(1)√;(2)√。 2.A。 3.B。 拓展题提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都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相同。 2.3 1.(1)√;(2)√;(3)√ 2.C。 3.C。 2.4 1.(1)√;(2)√。 2.C。 3.C。 4.C。 5.C。 2.5 1.C。 2.A。 3.D。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1.√。 2.×。 3.×。 4.√。 5.×。 6.×。 选择题:1.A。 2.B。 3.D。 4.A。 二、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 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染 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中心体还应包括 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 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 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 心体”。 2.C。 3.B。 4.C。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