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精心整理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一、开课对象:

会计电算化专业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学习和讨论电算化会计一般知识与会计软件应用技术的课程,是继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专业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信息化管理方向的会计专业课。从专业知识的递进关系看,本课程是对会计学科和计算机学科两方面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和提高。

掌握会

(二)能力要求

全面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数据联系,对财务管理软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1会计电算化概述

1.2会计核算软件

(四)教学重点

1、会计电算化涵义

2、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

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4、会计软件的概念及功能

5、会计数据处理流程

6、会计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五)教学难点

1、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

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3、会计数据的处理流程

2.

2.

2.

2.

采用多媒体与机房、ERP实训室等多种教学设施组织教学

课题三:总账业务(30课时:2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软件中总账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会计处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及期末处理的各项操作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业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3.1总账系统初始化3.2填制凭证

3.3出纳业务

3.4审核凭证并记账3.5期末业务

(四)教学重点

1、系统初始化

2

3

4

5

1

2

3

4.

4.

(四)教学重点

1、报表格式设计

2、报表公式编辑

3、报表管理

(五)教学难点

1、报表公式编辑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五:薪资管理(20课时:1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资管理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及工资数据管理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做好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分配工资,以及进行工资分摊等业务处理

5.

5.

5.

1

2

3

1

2

3

增加资产,以及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内容

6.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

6.2日常业务处理

6.3月末业务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3、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处理方法

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凭证生成

(五)教学难点

1、固定资产系统卡片管理

2、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有关凭证生成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七:采购与付款业务(20课时:16课时讲授,4课时测验)

7.

7.

7.

1

2

3

1

2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销售业务处理的流程,掌握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销售发票及销售收款等业务处理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销售账表的查询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销售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做好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销售订货和销售的业务处理,能够对各种形式的销售收入进行处理。

(三)教学内容

8.1初始化

8.2销售业务

8.3收款业务

(四)教学重点

1、销售管理系统初始化

2、销售订货和销售的业务处理

3、对各种形式的销售收入的处理

(五)教学难点

1、处理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

2

9.

9.

1

2

3

1

2

务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十:存货业务(14课时:10课时讲授,4课时测验)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存货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单据记账、成本计算和生成记账凭证的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地计算存货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三)教学内容

10.1初始化

10.2存货核算

(四)教学重点

1、核算系统初始化

2、计算存货的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五)教学难点

1

2

1

2

3

4

1

2

(二)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年月日二〇一二年五月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与基本要求内容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C)。 A.对账、查账 B.打印账簿 C.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D.学习微机操作 2、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C)。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不完全相同 D.都不对 3、狭义地说,会计电算化是指(A )。 A.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B.会计软件的开发 C.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 D.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4、下列有关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 A.会计电算化后,经济业务都由计算机来完成 B.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C.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D.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5、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是指(C)。 A.能适应一个单位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需求 B.满足不同单位会计工作的不同要求 C.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记账方法的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核算需求 D.只能满足一个行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6、ERP是(C )的简称。 A.管理信息系统 B.制造资源规划 C.企业资源计划

D.专家系统 7、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比专业会计核算软件(A)。 A.通用性强,开发水平高 B.维护量小,购置成本高 C.成本高,开发水平高 D.通用性差,维护量大 8、将会计软件划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的依据是(B )。 A.按照会计信息系统的服务层次 B.按照会计软件不同的适用围 C.按会计信息的共享功能 D.以上都不是 9、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主要是( B )。 A.发展计算机技术 B.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C.增加会计人员就业 D.提高会计人员工资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Management Accounting Module syllabus Unit Name: Management Accounting Unit Code: ACCT 103 Credits: 3 1. Unit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tends to train the students for fundamental skill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companies with the applications in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devising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You will be expected to develop the expertise in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ontrol to assist management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s strategy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you will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erminolog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problems-solving ability. 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 learners will be able to: ●Explain the key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ch as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tc. ●Apply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and product pricing in particular. ●Be familiar with the modeling the organization's cos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the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t provides. ●Us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about past and future outcomes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efforts in management.

会计电算化 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分。)得分:80 1、在定义报表单元属性中,表样单元输入后对( B )有效。 A、其她报表 B、本表页 C、2张表页 D、所有表页 满分:2 分 2、在报表处理子系统提供得功能中,每个月都需要调用得功能就是(C)。A、报表格式定义 B、报表公式定义 C、编制报表 D、定义报表名称 满分:2 分 3、输完凭证后,要对凭证进行审核,可通过( B )操作来更换操作员。 A、重新登录

B、重新注册 C、重新修改 D、重新更换 满分:2 分 4、凭证体包括得内容有摘要、科目、辅助信息与( C )。A、制单日期 B、凭证类型 C、金额 D、附件数 满分:2分 5、审核后得凭证,只有取消审核后,才能进行(B)。 A、记账 B、修改与删除 C、出纳签字 D、结账 满分:2 分

6、报表汇总就是指( B )。 A、不同报表不同单位汇总 B、同一报表不同时期汇总 C、不同报表不同时期汇总 D、不同报表不同单位与不同时期汇总 满分:2 分 7、下列有关报表表尾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C)。 A、表尾就是指表格线下进行辅助说明得部分 B、有得表表尾部分有内容,有得表则没有内容 C、表尾这一结构在报表中就是不一定存在得 D、表尾就是组成报表得基本要素之一 满分:2 分 8、数据处理得常用方法有( D )。 A、手工处理 B、机械处理 C、电子处理

D、以上全部 满分:2 分 9、在编制报表时,确定表元得数据来源得公式就是指:( C )。 A、报表审核公式 B、报表舍位平衡公式 C、报表运算公式 D、总帐函数 满分:2 分 10、报表系统中,报表运算公式运算符不包括(B)。 A、+ B、< C、- D、= 满分:2 分 11、适合于某一行业甚至多个行业得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称为( C )。 A、专用系统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一、判断题 1、微处理器芯片的位数是与微型计算机的字长有直接的关系,芯片位数越多,计算机能存储、传送及处理信息的功能越强。() 2、字长、时钟频率、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都是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5年在美国诞生。() 4、微型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一样,都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5、计算机大小规模虽然不一样,但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却基本相同。() 6、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慢。() 7、运算速度的计量单位为MIPS,即每秒百万条指令,例如100MIPS表示计算机每秒执行的指令1亿条。() 8、计算机字长越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慢。() 9、PentiumIV的时钟频率已到了G级,即高达几千个MHz。() 10、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即从电子管计算机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12、从事管理、人口统计、仓库管理、银行业务、预订机票都属于科学计算的应用领域。() 13、在计算机中用KB、MB、GB、TB等单位来表示存储容量,其中1GB=1024MB。() 14、字长、时钟频率、运算速度都是微处理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5、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基本单位,一个字节(B)为8位二进制代码。() 16、会计电算化属于信息处理应用领域。() 17、在计算机中用KB、MB、GB和TB等单位来表示存储容量,其中1GB=1024KB等于。() 18、硬件系统是构成计算机主机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三大部件组成。() 19、字长是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效率就越高。() 20、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1、目前微机正在向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2、人事管理、仓库管理、银行业务、预订机票都属于信息处理的应用领域。() 23、计算机由于大小规模不一样,所以其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也不相同。() 24、计算机的字长由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决定,时钟频率越高,字长就越大。() 25、计算机根据其字长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袖珍机。() 26、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27、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不同计算机的字长都是相同的。() 28、运算器是CPU中完成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的部件,而控制器即是完成与、或、非等逻辑运算的部件。() 29、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CPU),CPU和内存储器则合称计算机的主机,在微型机中主机安装在一块主机板上。() 30、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组成。() 31、硬盘驱动器经过分区处理后将分为多个逻辑驱动器,而且操作系统给每个逻辑驱动器分配一个代号,如A、B、C、D、E等等。() 32、当拨动软盘保护开关露出孔时软盘处于读保护状态,可使软盘中计算机病毒无法读出。() 33、磁盘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是:磁盘存储容量=盘面数*每面磁道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存储容量。() 34、CD-R光盘只能写一次信息,写入后只能读取而不能修改或删除其中的信息。() 35、微机内存储器分RAM和ROM两大类,其中RAM存储器只能从中读取代码,而不能以一般的方法向其写入代码。() 1 / 10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20190426234145)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13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类型:职业必修课 总学时: 74 讲课学时:44 实验(训)学时:30 学分:6 学分 先修课程:《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 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 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 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 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 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生在初步掌握相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 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尤其是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会计电算化理论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现阶段已经发展成C A.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 B.以共享资源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C.Internet时代 D.以局域网及其互连不主要支撑环境的分布式计算机阶段 2.Internet通过A协议将各个电脑连接起来相互共享资源。 A.TCP/IP B.IPX/SPX C.NETBEUI D.NETBIOS 3.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必须要有极高的带宽,它采用的传输介质是C A.非屏蔽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屏蔽双绞线 4.下面A是“三金”工程的基础。 A.金桥B.金卡C.金关D.金网 5.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B年。A.1936 B.1946 C.1956 D.1966 6.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B A.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器件 B.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器件 C.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器件 D.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元件 7.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B作为主存元件。 A.磁芯存储器 B.半导体存储器 C.磁盘存储器 D.光盘存储器 8.一般计算机系统由A组成。 A.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B.主机、显示器和软件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中央处理器、存贮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行。9.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是A A.中央处理器 B.内存 C.硬盘 D.主板 10.CPU的主频特性主要取决于A A.CPU内部的一个晶体振荡器 B.运行CPU的主板 C.与CPU相配合的内存 D.CPU的型号 11.存储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A A.位(bit) B.字节(byte) C.字(word) D.兆字节(MB) 12.下面叙述正确的是D A.一个bit表示能容纳8个二进制数“0“或”1“ B.一个汉字占用一个字节 C.一个ASCII码占用一个字 D.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节;一个ASCII码占用一个字节 13.下面换算正确的是B A.1KB=1024位 B.1MB=1048576B C.1.44MB=1440KB D.1GB=1024KB 14.1KB等于B字节。 A.1000 B.1024 C.2 D.8 15。.1MB等价于B A.1024字节 B.1024KB C.1024位 D.1000KB 16..1GB等价于D A.1000KB B.1024KB C.1000MB D.1024MB 17。.1TB等价于C A.1024KB B.1024MB C.1024GB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管理会计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会计学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6学分:2 学时:34核心课程:否 学时分布 教学团队 拟使用教材: 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第3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7.5 国内(外)现有优秀教材: [1]郭晓梅,《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运国,《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冯巧根,《高级管理会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5]赵贺春,冯文红,《高级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习参考资料 1. 《会计研究》;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高级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高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它是现代会计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内容和方法,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相关信息。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会计电算化理论题

一、单选 1. (操作员编号)是区分不同操作员的唯一标志。 2. 输入凭证科目时,必须是(末级科目)。 3. 我国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在报表处理中采用下列哪种方法(使用会计软件本身配备的表处理系统)? 4. 建账的内容一般不包括(操作人员)。 5. 账务系统的初始设置一般由(财务主管)来进行。 6. 有关报表输出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有(不能打印空表)。 7. 我国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应用的试点起始时间是(年)。 8. 若希望某类凭证必须出现某一科目,可选择(凭证必有)凭证限制类型。 9. 期末结转业务是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账)之前都要进行的固定业务。 10. 报表尺寸定义的目的是(确定报表的行数和列数)。 11. 如果有未(记账)的当月凭证,系统将不能结账。 12. 银行对账是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生成应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3. 对于已作废的凭证,可以通过(凭证整理)功能将其彻底删除。 14. 用友财务报表中,行高、列宽的单位为(毫米)。 15. (账套号)可以作为区分不同账套数据的唯一标识。 16. (对账)是对账簿内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以及账簿是否平衡。 17. 红字余额在计算机内用(负数)表示。 18. 凭证体包括的内容有摘要、科目、辅助信息和(金额)。 19.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工具是电子计算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除数据的输入和必要的操作控制外,系统在程序的统一调度下(由计算机快速自动完成数据处理)。 20. 下列(凭证审核)是账务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内容。 21.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财务部分的各个子系统中以(账务处理)子系统为核心。 22.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管理分析部分的各个子系统中,比较成熟的是(财务分析)。 23. 报表格式的设置方式可以划分为:(非直观和直观两种)。 24. 用友财务报表中,行高的单位为(毫米)。 25. 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手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不完全相同)。 26. 账套启用日期用于规定该企业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起点,一般指定年、月,其设定要求正确的是(在业务处理之前(或同时) 27. 舍位平衡计算是指(改变计量单位)。 28. 商业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方案中一般不包括(成本核算)子系统。 29. 用友财务报表中,格式状态下未输入数据的单元均默认为(数值单元)。 30. 有关现金流量表编制叙述不正确的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31.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购销存部分一般以(库存核算)核心。 32. 银行对账是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生成应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账套间数据可以相互利用)。 34. 用友财务报表中,格式状态下输入内容的单元均默认为(表样单元)。 35. 若设置了“凭证需出纳签字”参数,则对于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不仅须审核签字还需(出纳)签字。 36. 下列(辅助核算)属于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与基本功能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会计电算化实现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 1981年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一词。 EDPA是会计电算化在国际上的通用名词。 一、会计电算化的演变与进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起步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经历了(试点、进展、普及)三个时期。 1979年开始起步,1983年会计电算化开始试点。 1988年商品化会计软件出现。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刻:1958年。 【链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于美国。(二)会计信息化的提出 1999年在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会计信息化“一词。 (三)会计软件的进展 会计软件的进展:专用会计软件、通用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产业化。 1988-1998年要紧是核算型商品化会计软件,1998年后要紧是治理型商品化会计软件。 2000年后,会计软件的功能得到迅速提升,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远

程处理、在线实时监控、集团财务集中治理等功能。 会计软件产业化的突出标志:开发设计规模化、生产工业化、售后服务专业化。(四)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 1989年颁发《会计核算软件治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1994年《会计电算化治理方法》、《会计核算软件差不多功能规范》。 (五)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学历教育、接着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差不多内容: A、会计电算化宏观规划 B、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C、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D、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进展 E、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为会计治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的人机交互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由人、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和数据文件)、计算机硬件、运行规程四个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文字处理软件。( ) A、WPS B、Word C、写字板 D、PowerPoint 2、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运算器和() A、存储器 B、输入设备 C、输出设备 D、控制器 3、下列属于计算机母语的是() A、机器语言B、高级语言 C、汇编语言D、编译语言 4、以下哪个设备是输出设备。( ) A、键盘 B、扫描仪C、显示器D、鼠标 5、下面哪一个属于网络操作系统。( ) A、MS-DOS B、Windows C、WordD、UNIX 6、按网络所连接地区的大小和距离、把网络分为局域网网络和( )。 A、宽带网 B、光纤网 C、环形网 D、广域网 7、存储容量一般以字节为基本单位来计算,一个字节为( )位二进制代码。 A、8 B、10 C、16 D、4 8、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高级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D、BASIC语言 9、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 ) A、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0、只读存储器简称为( ) A、ROMB、RAMC、CD-ROM D、CPU 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A、主机和外部设备 B、主机和操作系统 C、存储器和显示器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2、操作系统属于( ) A、应用软件 B、编辑软件C、系统软件 D、计算软件 13、断电会使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 A、RAM B、硬盘 C、ROM D、软盘 14、IP地址由32位二制数组成,用小数点分为( )组。 A、2 B、4 C、1 D、8 15、在INTERNET内部是按( )地址进行访问相关的计算机。 A、英文地址 B、中文地址 C、域名地址 D、IP地址 16、关于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属于道德风险的是:( ) A、外部人员道德风险 B、内部人员道德风险 C、社会道德风险D、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 17、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先后顺序分别是( ) A、晶体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B、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C、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D、电子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18、将网络分为环形网、星形网、总线形网的分类依据是( ) A、网络内计算机系统的异同B、网络的拓朴结构 C、通讯的传输介质 D、信号频带占用方式 19、当我们不知道具体网站的网址或不知道所需要的信息在什么网站时,我们可以通过( )查找。 A、我的电脑 B、搜索引擎 C、记事本 D、网上邻居 20、网络文件地址的格式为:() A、<协议>://<域名>.<服务器类型>/<目录>/<文件名> B、<协议>://<服务器类型>.<域名>/<目录>/<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 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 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四、管理会计的地位及其组织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各种决策成本的定义;一般掌握边际利润。 【基本内容】 一、成本及其分类 1.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 2.多种成本的分类 二、成本性态与相关范围 1.成本性态的含义 2.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3.相关范围的意义 三、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2.成本性态分析程序 3.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会计电算化考试题目类型

复习题目 一、选择题(题型参考) 1.学习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 A、计算机基本知识 B、会计知识 C、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有机结合 D、会计和计算机的区别 2.()是整个会计软件数据交换的桥梁,它把其它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会计软件系统。 A、账务处理系统 B、报表系统 C、工资核算系统 D、固定资产系统3.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维护管理是指( )。 A、硬件维护 B、软件维护 C、数据维护 D、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及数据维护 4. 记账本位币()。 A、启用帐套后可以改变 B、只能在建帐向导中进行设置 C、可以使用多个币种 D、可以在初始化设置界面中进行设置 5. 账务处理软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 A、原始数据 B、记账凭证 C、总分类账簿 D、日记账 6. 使用账务处理软件时,正确的处理过程是() A、输入凭证――登记账簿――审核凭证――查询凭证 B、输入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查询账簿 C、输入凭证――登记账簿――查询账簿――审核凭证 D、审核账簿――输入凭证――查询账簿――登记账簿 7. 在财务软件中,其损益类科目期末进行结转处理时,可以使用()功能 A、期末结帐 B、期末结平 C、期末调汇 D、损益结转 8. 财务软件中,审核人员发现自己审核的未记帐凭证有错误,可以进行()操作 A、取消审核,修改凭证 B、删除凭证,重新输入 C、取消审核,交凭证录入员处理 D、直接修改凭证后,重新审核 9.大型企业建立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在使用通用软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最好()方式A、采用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B、重新自行开发会计软件 C、另选择一种通用会计软件 D、交开发者重新设计会计软件 10. 金蝶KIS财务软件中其预设的操作人员为() A、Manager B、System C、系统管理员 D、系统分析员 11.计算机账务处理中,当月结账后不能再输入()凭证。 A、当月 B、下月 C、下年 D、下季度 12. 金蝶KIS预设的核算类别不包括以下的哪一项() A、部门 B、商品 C、往来单位 D、职员 13.下列属于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要求是( )。 A、对软件的要求 B、杀毒软件要求 C、文档要求 D、档案审查要求 14. 信息化下的会计账簿中,对于错误的记录不能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红字冲销法 B、补充登记法 C、划线更正法 D、以上方法都不可以 15. 会计软件必须包含()子系统。 A、成本管理 B、材料核算 C、账务处理 D、销售核算 1. 信息化下的会计账簿中,对于错误的记录不能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硬件环境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硬件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其中执行速度快、效率高的是(C)。 A.高级语言 B.汇编语言 C.机器语言 D.都有一样 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C)问世。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中国 3. 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造成计算机故障的一种(D)。 A.计算机设备 B.计算机芯片 C.计算机部件 D.计算机程序 4. 计算机显示器参数中,参数640×480,1024×768等表示(C)。 A.显示器屏幕的大小 B.显示器显示字符的最大列数和行数 C.显示器的分辨率

D.显示器的颜色显示 5. 微机中的内存RAM功能是(D)。 A.计算 B.输入 C.控制 D.存储程序和数据 6. 决定计算机性能的最主要部件是(C)。 A.ROM B.RAM C.CPU D.硬盘 7.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主要由(C)构成。 A.内存储器和控制器 B.内存储器和运算器 C.控制器和运算器 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8.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A)组成。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B.键盘和显示器 C.内存和外存 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9. 因特网也称(D),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因特网络,是广域网的一种。 A.Extranet B.Intranet C.Uninet D.Internet 10. 一般情况下断电后ROM的存储的信息(C)。 A.丢失 B.被存储到硬盘 C.不会丢失 D.被重写 11. E-mail 地址ZZZ@https://www.360docs.net/doc/6b5118607.html,中,(B)表示用户名。 https://www.360docs.net/doc/6b5118607.html, B.ZZZ https://www.360docs.net/doc/6b511860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b5118607.html,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主要由(C)构成。 A.内存储器和控制器 B.内存储器和运算器 C.控制器和运算器 D.内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13. 下列设备中不能作为输出设备的是(C)。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教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2014年3月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行政管理学(英文):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64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 2.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行政意识,提高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导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构成,认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认识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环境的构成;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自然、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难点: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第三章行政职能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掌握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情况,认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认识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