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

瑜伽经
瑜伽经

三摩地篇

1.现在要阐述什么是瑜伽了。

2.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3.于是,看者(真实自我)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性里。

4.在其他时候(真实自我离开纯洁本性时),将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5.心灵的变化有五种,包含痛苦的、不痛苦的。

6.造成心灵变化的五种原因:正确的知识、错误的知识、错觉想象、睡眠、记忆。

7.正确知识的来源————直接的知觉、推论和经典真理的佐证。

8.错误认知的发生是因某些事物的知识没有建立在真实的形象上。

9.仅仅听到言辞或看到某种现象而产生错觉,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基础,称为错觉想象。

10.心灵的变化因睡眠而处于无知觉状态。

11.当心灵因事物而改变时,过去的经验及未被遗忘之事又回到意识里,这就是记忆。

12.借由不断地练习、不执着,可以约束心灵的变化。

13.在不断练习与不执着下,努力使心灵稳定、不变的过程,谓之练习。

14.当你练习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间断,尽一切努力热忱,这个练习将稳固不移。

15.能自我掌控意识,对看到或听到之物不产生欲望,就是不执着。

16.了解了真实自我,而能对任何事都无欲无求,即使对内在的本性特质亦无所渴求,这就是不执着的最高境界。

17.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可由推论、内省、喜悦及纯洁的自我伴随而生。

18.坚定不移、持久的练习可以中止心灵的变化,仅留下印象,这是另一种三摩地(阿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

19.那些仅仅离开了躯体而达到神的境界,或者与自然融合的人,得以重生。

20.对其他人来说,不显著的三摩地可以通过信心、力量、记忆、沉思或是借由洞察力而达到。

21.对于非常热衷和有意愿练习的人,很快就会达到三摩地的境界。

22.成功所需要的时间是依据你的练习是否经由基础的、中等的、加强的、更进一步的次第区别而有所不同的。

23.或者借由祈祷、虔诚地献身给神,达到三摩地境界。

24.神是至高无上的真实自我,不受任何烦恼、行动、行动的果或欲望的内在印象所影响。

25.在他的里面,可以完全显示出全知者的一切根源。

26.时间无条件地证明了,他甚至是最远古时期老师们的老师。

27.至高的神,其字义就是那神秘之音“OM”。

28.重复颂念它,并深思其意义,更有帮助。

29.这个练习会让所有的障碍消失,同时发现自己内在的知识。

30.疾病、愚钝、怀疑、漫不经心、懒惰、感官享受、错误觉知、无法达到稳固基础、退步,这些都是使心分散注意力的障碍。

31.当精神焦躁不安,伴随而来的是忧伤、绝望和身体颤抖、呼吸不顺畅。

32.为了防止障碍和其附加物的产生,最好的方法是对单一事物的专注练习。

33.培养友善的态度以得到快乐,对于不快乐的要给予怜悯,欣喜拥有善良道德,不理会邪恶;如此,心灵可以保有不受干扰的平静。

34.想保持平静,也可以借由呼气或闭气来控制。

35.或者,专注在感官觉知上,也能使心灵平静。

36.或者,专注在内心至高的喜悦光芒上,也能够使心灵平静。

37.或者,专注在伟大的心灵上,将能完全地从感官事物的执着中解脱出来。

38.或者,专注在梦境及深沉睡眠的经验上。

39.或者,冥想在任何能使你提升的方法上。

40.慢慢的,一个人对于专注的掌控,能从最小的原子扩大到最大之无限。

41.正如同将物体靠近自然纯洁的水晶可以撷取它的形状与色彩一样,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变化逐渐减少也会让其变得清澈、安定,达到对于认知者、认知的事物与知识三者没有分别的

境界,这种冥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三摩地。

42.当三摩地的名称、形式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时,叫做沙维塔卡三摩地,或可推理的三摩地。

43.当记忆被净化了,专注事物的知识就会独自发光显现出来,对于其名字和特质已没有区分了,这叫作尼维塔卡三摩地,或称作无法推理的三摩地。

44.同样的,前面已经说明,沙维恰拉(有反应的)和尼尔维恰拉(没有反应的)三摩地,是练习专注在精微的要素上。

45.专注在精微的事物上,最终将回归至无法下定义的境界上(原始纯洁的本性)。

46.以上所有三摩地都还有欲望的种子,可能会将你再带回来受困,或是让你再受到干扰。

47.在三摩地的最高境界里(尼尔维恰拉),真实自我显现、发光了。

48.这是绝对真实的意识。

49.这个特殊的真理与聆听、研读经文或推论认知所获得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50.这个三摩地所产生的印象将其他所有的印象全都抹掉了。

51.当这个印象被抹去时,所有的印象就全都被抹去了,那就是无欲望种子的三摩地。

练习篇

1.瑜伽的练习包含苦行、颂读经书、向神顺服。

2.瑜伽的练习帮助我们将障碍减至最低,以达到三摩地境界。

3.无知、自我中心、执着、憎恶和坚守有形体的生活,是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

4.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不论它们是潜伏的、薄弱的、中断的或持续的。

5.无知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把不纯净当作纯净,把痛苦当作快乐,从而将非我当作自我。

6.以自我为中心,就好像是看者(真实自我)的能力,并以此工具(能力)去看(身心)。

7.有了享乐经验之后,执着随之而来。

8.有了痛苦的经验,憎恶随之而来。

9.由于过去经验的累世流转,对生命产生了执着,即使聪明人也一样。

10.在精微的思想形式里,这些障碍都可以借由回归至最初的起源处(自我中心)而去除。

11.在自我中心思想活跃的状态下,可以借由冥想静坐将障碍消除。

12.卡马沙亚是所有障碍(业)的储藏所、根源,业会将过去的经验带到今世及来生。

13.只要行为的因存在,自会有果报,指的是出现在来世不同生命种类的出生、等级和生命的长度及经验。

14.业报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过去行为的善与恶造成的。

15.有分别心的人,所有事情都将是痛苦的。其后果是:会因害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而焦虑不安;导致印象留在心里,创造了新的欲望;三个本性特质相互冲突、矛盾,从而一直控制着心灵。

16.尚未降临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17.痛苦来自于真实自我与本性的结合而纠结不清,那是可以避免的。

18.本性分为三个特质————悦性、变性、堕性。其组成要素和感官的目的是向真实自我提供经验,并帮助解脱。

19.本性的特质又分为四个阶段:明确的、不明确的、能下定义的、不能下定义的。

20.看者是纯净、无染的,有观看的能力,但却要通过心灵来看。

21.本性(被看见的事物)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真实自我(看者)。

22.虽然对于一个已解脱的人来说是消除了,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本性仍然存在。

23.结合真实自我(拥有者)和本性(被拥有者),你会认识两者的原始面貌和力量。

24.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25.如果没有无知,就不会有结合。这是真实自我(看者)可以自主的。

26.不断地明辨,就是去除无知的方法。

27.智慧的最后阶段有七个层次。

28.通过瑜伽八阶的练习,那些不纯洁便会被智慧之光去除,引向明辨之境。

29.瑜伽八阶(八支)如下:

1.雅马(Yama):持戒、自律。

2.尼雅马(Niyama):遵守、奉行。

3.阿撒纳(Asana):体位法、调身。

4.普拉纳雅马(Pranayama):呼吸控制法、调息。

5.普拉惕亚哈拉(Pratyahara):感官内敛、摄心。

6.达拉纳(Dharana):注意力集中、凝神。

7.狄亚纳(Dhyana):冥想、入定。

8.三摩地(Samadhi):三摩地、沉思、禅定。

30.雅马(持戒)包含:没有暴力、不说谎、不偷窃、禁欲、不贪婪。

31.伟大的誓言是全世界的、宇宙的,不受阶级、地点、时间和情况的限制。

32.尼雅马(遵守奉行)包含了净化、知足、苦行、读圣书及敬神。

33.当被负面的想法扰乱时,应该以逆向思考(正面)来导正。

34.当暴力等负面想法或行为想去做或已经做了,不论是由贪婪、愤怒或迷惑所引起,不论是轻微的、中等的或极端的放纵自己,都是基于无知,并且会带来一些痛苦,我们也应逆向思考。

35.在坚定无暴力者的面前,所有的敌意都会停止。

36.真实、不说谎的人,其行为和结果都变得有所助益。

37.不偷窃的人,所有的财富都会跟着来。

38.禁欲的人能获得元气、精力。

39.当真正不贪婪之后,生命是如何来、为什么出生就会完全明了了。

40.借由净化,一个人会开始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也会停止接触其他身体。

41.此外,身体净化后,可以获得纯净、喜悦、专注、感官控制及自我认识。

42.知足,即可获得最大的喜悦。

43.借由苦行修炼,身体和感官意识的不洁净被清除了,得到的是超自然能力。

44.借由读圣书,与所选择的神沟通。

45.完全向神顺服,将可到达三摩地的境界。

46.体位法是一种稳定、舒适的姿势。

47.借由减少心神不定,并冥想在无限的苍穹上,可以熟练体位法。

48.学会体位法之后,就不会被二元性扰乱了。

49.体位法稳定后,应该要能控制吸气与呼气的动作,这就是呼吸法或气的控制法。

50呼吸的控制有吸、呼、闭气。它们是由地点、时间和数目来调整的,有长的呼吸,也有短的呼吸。

51.控制呼吸还有第四种方法,是专注于内在或外在事物时产生的。

52.于是,我们揭开了遮住内在亮光的面纱。

53.心灵就适合去做专注的练习了。

54.当感官从外在和模仿的事物往内心去感觉时,叫作感官内敛。

55.从此,就可完全控制感官了。

成就篇

1.注意力集中是把心集中在一处、一个事物或一个念头上。

2.对冥想者和冥想事物有持续的认知,就是冥想。

3.当冥想的事物发光,好像连形象都没有了,这就是冥想的最高境界————三摩地。

4.练习注意力集中、冥想和三摩地在一个事物上,称为三雅马。

5.掌控了三雅马,将启发知识之光。

6.三雅马的练习需要经过许多阶段才能完成。

7.三雅马和前面所说的瑜伽八阶里的前五阶相比较,是属于内在的修炼。

8.相对于没有欲望种子的三摩地来说,三雅马的三个境界又属于外在了。

9.印象升起时,通常要让它消失。但是,这个抑制的力量出现时会创造新的心灵变化。当心灵与新的变化合二为一时,就是约束心灵的变化。

10.心灵的变化,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它变得稳定。

11.当分心的情况慢慢减少,而能专注在一点上,就开发了三摩地境界。

12.再说一次,当过去和新起的印象完全一样时,就是专注在一点上了。

13.由此,看得见的特性、时间、基本元素及感官的转换也都描述过了。

14.本性的基本属性有潜在的、可显现的、无法显现的层面。

15.造成心灵变化差异的原因是上述不同层面的连续进化而来的。

16.借着在这三种层面上的三雅马专注练习,将得到过去与未来的知识。

17.词汇和它的意义、内容通常都会因附加的解释而产生混淆。借着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对任何生命所说出的字或发出的声音,都能够听懂它的意义。

18.对心灵产生印象(潜意识)所得到的直接认知,通过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以获得过去累世的知识。

19.对他人身体的动作等特殊迹象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就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20.知道他人所想的事物,并不包括其心灵的内涵,如思想背后的动机,因为这并非三雅马专注的目标。

21.对人的身体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将进入视网膜的光线隔开,于是觉知到形体的消失。

22.使用同样的方法,耳朵听不见声音了。触觉、嗅觉、味觉等也可依此类推。

23.业有两种:近报和远报。借由三雅马对死亡征兆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死亡时刻的知识。

24.借由三雅马对友善及其他优点的专注练习,你将拥有传达它们的能力。

25.借由三雅马对大象以及其他这类动物力量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这种力量。

26.对自己内心的亮光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得到精微,隐藏以及隐秘的知识(精、气、神)。

27.对太阳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整个太阳系的知识。

28.对月亮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星座排列的知识。

29.对南极或北极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星辰移动的知识。

30.对脐轮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身体结构的知识。

31.于喉咙凹陷处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不再饥饿和口渴。

32.对古尔马神经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可以在冥想静坐时静止不动。

33.对顶轮亮光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会洞察、精通一切。

34.或者,在自然启发的知识(通过纯净的生活)里,能力自然产生。

35.对心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心灵的知识。

36.智能与真实自我是两回事,智能是为真实自我而存在,而真实自我是为其自身而存在。无法区分二者造就了所有的经验,针对这个特性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真实自我的知识。

37.获得了真实自我的知识,通过自发性的直觉,就产生了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超能力。

38.这些超自然能力的感官反应是练习三摩地的障碍,却常为世俗所追求。

39.解开心灵对身体的束缚,借着心灵运作程序的知识,就拥有了进入别人身体的能力。

40.控制上升之气,一个人可以漂浮在空中,越过流水、沼泽、荆棘······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离开自己的身体。

41.控制生命之气,身体四周将散发出光芒。

42.对耳朵与宇宙苍穹的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超自然听力。

43.对身体与宇宙苍穹的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将能使自身轻如棉絮,如此就可以漂浮漫游于宇宙苍穹中。

44.对不明确、身体以外的思想波动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遮住自我光芒的面纱将被除去。

45.借由三雅马的专注练习,瑜伽修行人可以掌控整体粗糙、细微精致的大自然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目的。

46.从小如原子及其他超自然能力的显现,将达到身体的完美和不受限制的能力。

47.身体的完美包括美丽、优雅、力量与结实。

48.对认知能力、本性要素、自我中心及感官目的相互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瑜伽修行人将可控制住它们。

49.从此,身体拥有和心一样快速移动的能力,不需要感官的帮助,也能够运作自如,并且能完全控制本性。

50.认识纯洁的本性特质与真实自我的差异,就有如全知的神一般,得到了最高的存在境界和形式。

51.对于所有的超自然能力不执着,束缚的根源就消失了,即能得到解脱。

52.瑜伽修行人对于天上的神的赞赏,即不应接受,也不应自豪,因为有可能他会再次不受欢迎。

53.对不停的瞬间(当下)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将获得明辨的知识。

54.如此,无论在种类、特征、立场上都很相似而无法区分的事物,就能清楚明辨了。

55.能明辨知识,可同时了解所有情况下的所有事物,是一种直觉的知识,可以带来解脱。

56.当宁静的心到达真实自我般的净化境界时,就解脱了。

解脱篇

1.超自然能力是天生的,由前世练习而来,或借由草药、重复颂经、苦行、练习三摩地得来的。

2.由一个种类转换成另一个种类的生命,是自然定律流转的结果。

3.偶发的事件并不会直接促使自然演化,只是如同农夫移除障碍物一般。

4.创造出来的心灵是由自我本位意识产生的。

5.虽然创造出来的心灵作用都不一样,但瑜伽修行人最原始的心会指引它们。

6.只有冥想中产生的心灵才可以脱离宿命的印痕。

7.瑜伽修行人的行为既非白的(好的),也非黑的(坏的)。但是其他的人则有三种:好的、坏的、好坏都有的。

8.这些行为的潜意识印象,只有在顺利的情况下,才会在特定的来生显现。

9.虽然(在不同的转世中)欲望会因等级、时间、空间而分隔,但它们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连续关系,因为欲望的印象和记忆是相同的。

10.既然生存的欲望是永恒的,其印象与记忆是没有开始的(永远存在)。

11.由行为的原因、结果、基础(欲望根源)、支持(欲望之物)连接所造成的印象,会随着以上四者的消失而消失。

12.过去与未来存在于事物的真实形象中,因其特质的差异而显现出来。

13.不论可显现出来的或是精微看不见的,都属于本性的特质。

14.事物的真实性取决于本性特质间的转换。

15.由于不同心灵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

16.一个事物的存在,并非依据单一的心灵。否则,当心灵没有理解它时,事物会变成什么呢?

17.一个事物是否被认知,要看心灵是否被它上了色彩。

18.真实自我是永恒不变的,它永远知道心灵是否改变。因此,它是心灵的主宰。

19.心灵是不会自我发光的,因为它是被真实自我所认知的事物。

20.心灵不能同时觉察主体(看者)与客体(被看的事物)。

21.如果一颗心灵被另一颗心灵所认知,并视为当然时,我们就得对它们假定一个无尽的数

字————还会有第三颗心灵、第四颗······结果将造成记忆的混淆。

22.真实自我的意识是不会改变的,当心灵受到它的影响,就变成了它的意识。

23.心灵受到真实自我(看者)的影响后(被看见),就能够了解所有的事了。

24.虽然有无穷的欲望,但心灵是为了真实自我而存在的,因为它的表现只能与真实自我结合。

25.能够看出心灵与真实自我的区别者,其念头就将如真实自我般永远停止了。

26.于是,心灵朝向能够分辨的境界,从而引向解脱之道。

27.由于过去的印象,在能够分辨与解脱之间,可能会出现困惑的想法。

28.这些过去的印象是可以移除的,就像曾经谈过移除障碍的那些情况。

29.由于拥有完美的分辨力,即使有最好的奖赏在前,也完全没有兴趣,还能恒久地持续明辨,这种境界称为大马美加三摩地。

30.从此,一切苦恼烦忧与因缘果报都止息了。

31.知识浩瀚无边,当其遮蔽物和不纯洁之物全被除去时,就几乎没有再需要被知道的事物了。

32.于是,本性的三种特质终止了它们的连续转换,因为它们已达到了目标。

33.前面所谈的连续,意指不间断的瞬间,它们能在转换终止时被认知。

34.当本性的特质融入了本性,不再需要来服务真实自我,它已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性里。

于是,达到了解脱的最高境界。

大学体育瑜伽理论题库(超全)

国际瑜伽日是哪一天, ['6月21日'] 练习瑜伽后宜多长时间再进食, ['0.5-1小时以后'] 练习瑜伽后宜休息多长时间后再洗浴。, ['0.5-1小时后'] 练习瑜伽时,应穿着宽松柔软的服装,以哪一种为佳, ['棉麻质地'] 练习瑜伽时,最好是采用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练习。, ['赤脚'] 健身瑜伽有多少体式, ['108'] 健身瑜伽共分为几级, ['9级'] 健身瑜伽一级有多少个体式, ['24'] 练习人面狮身式时,肘关节呈多少度, ['90度'] 练习桥式时,双脚应, ['与髋同宽'] 健身瑜伽祈祷式,前臂应成, ['小于90度'] 下列哪项不是幻椅式的功效, ['放松身体'] 下列哪一个体式不是用于身体放松的, ['骆驼式'] 猫伸展式的功效是, ['增加脊柱的灵活'] 下列哪一项不是站立前屈式的功效, ['增加腹肌'] 练习新月式时,哪一步是错的, ['脊柱前屈'] 蝗虫式的动作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站立'] 由代表太阳的“ha”和代表月亮的“tha”所组成的音节是, ['哈他'] 被誉为现代瑜伽之父的是, ['辨喜'] 被称为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偏重于意念和调息,灵性之王的光辉瑜伽是, ['王瑜伽'] 双角式属于哪一类体式。, ['倒置类'] 瑜伽在语源学上起源于梵文动词词根, ['Yug'] 在做瑜伽山式站立姿势时要保持, ['骨盆中立位'] 瑜伽的饮食文化被后人称为, ['自然净化的过程'] 当人在持续的冥想状态中,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是, ['吗啡']

《瑜伽经》的哲学基础是, ['数论哲学'] 瑜伽休息术是一种、清醒、意念集中状态下的放松方法。, ['主动'] 按照呼吸1:2的比例,如果吸气是5秒,呼气应该是多少秒。, ['10'] 阿斯汤伽瑜伽练习时采用的呼吸方法是, ['乌伽依呼吸控制法或喉呼吸'] 瑜伽八支中的第一支是制戒,这一修习包括五种重要的道德责任,它们是、诚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 ['非暴力'] 瑜伽三脉是指左脉、、右脉。, ['中脉'] 《瑜伽经》的作者是, ['帕坦嘉利'] 瑜伽呼吸控制法中,完全吸气后呼气开始前的屏息,称做, ['内悬息'] 瑜伽将食物分为悦性食物、食物和变性食物。, ['惰性食物'] 体内吸满气体,蓄气不呼,称为, ['内悬息'] 把身体相关的架构、组织根据重力和地心力调整到对的位置称为, ['正位'] Pranayama 即, ['呼吸控制。'] Prana指的是呼吸、生命、风、能量与力量。代表, ['生命之气'] 山式这个体式的意思是, ['要像山一样牢固地站立不动'] 下列哪个体式不是休息放松体式, ['幻椅式'] 下列哪个体式可以拉伸大腿后侧肌群, ['单腿背部伸展式'] 下列哪个体式可以增加腹肌力量, ['半舰式'] 下列哪个体式有助于缓解便秘, ['锁腿式'] 下列哪个体式有助于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展臂式'] 练习桥式时,要求膝盖、脚趾指向, ['正前方'] 练习桥式时,要求臀部, ['尽量抬起'] 练习双腿背部伸展式时,要求, ['腹部胸部贴腿'] 练习展臂式时,要求, ['头部放于两臂之间'] 练习人面狮身式时,要求肘关节呈, ['90度'] 练习建议蝗虫式时,正确的是, ['吸气抬腿'] 练习风吹树式时,正确的是, ['头在两臂

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文分析高校瑜伽教学中在体位练习、呼吸冥想等过程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标签:高校;瑜伽教学;问题;对策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一般来说,瑜伽这个字被翻译为:“结合”,既身与心的结合借由控制心灵的变化而得到的特殊经验,被称为瑜伽。《瑜伽经》指出约束心灵的变化为瑜伽。瑜伽是生灵(自我)与原始之始的结合或和谐的关系。瑜伽的经典著作《瑜伽经》提出了八种功法,又称“八支行法”:1、持戒法;2、收意法-控制心意;3、体位法-体位修习;4、呼吸法-控制生命力;5、撤回法-收摄感官;6、把持法-精神专注;7、入定法-冥想; 8、三摩地-灵性神定。瑜伽是身、心、灵相结合的练习。瑜伽很多流派,印度教从宗教修行的角度,把瑜伽分为智瑜、业瑜伽、信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和昆达利尼瑜伽六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哈他瑜伽与王瑜伽。哈代表“日”,他代表“月”,指阴阳平衡的意思,是结合体位、呼吸和冥想的练习。瑜伽在1980年代在美国盛行。被亲切地称为“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老师在1985年将瑜伽传入我国。医学研究表明,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瑜伽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减缓焦虑、平和心境,促进大脑健康,使人精神充溢,增进大学生学习效率。瑜伽具有现代医学缺乏的优点,如无创伤、无药物副作用、老少皆宜、不受场地条件等限制等优点。 下面就瑜伽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分析与探讨: 首先一些慢性疾病的学生,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或是运动禁忌症的,如腰椎、颈椎有旧伤的应避免参加瑜伽运动。或咨询专业医生,给出专业指导。 在瑜伽教学中介绍瑜伽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瑜伽是一门科学,是印度六大哲学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和瑜伽饮食等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瑜伽,更好地练习瑜伽,达到更好的目的。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一、避免练习中受伤 1、瑜伽垫子要选择柔软而有一定厚度的垫子,太薄的垫子容易造成膝盖的损伤或因缓冲不够,引起腿部肌肉韧带拉伤。此外,学生着装要准确,一般无须特意去准备衣裤,只要穿宽松、便于拉伸的运动裤就可以。练习瑜伽时一般赤足,这样避免脚底打滑,稳定性好。当然冬天时,可备一双防滑瑜伽袜。 2、学生准备活动要充分,热身活动要把全身各关节活动开,再进行韧带的拉伸,把全身各韧带拉开。尤其冬天的时候,学生韧带较紧。更容易受伤,所以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瑜伽老师感悟

瑜伽老师感悟 这几年,顺位这个词被用到的概率相当高,几乎有瑜伽的地方就有它!那我们今天就 来说说顺位这件事,不过,首先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瑜伽。是那些摆拍出来的高难度体 式吗?是大部分人都追求的气质培养、纤体塑型么?是感觉离生活好远好远的那个追不到的 梦吗? NO.其实,瑜伽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的。 如何指导呢?当面对困境、逆境、痛苦、疾病、战争等等一切不好的事情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应对?瑜伽的哲学思想是来帮助我们如何经历人生,如何在生活里面处理人和人的 关系,人和事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她帮助我们认知这一切,而并不是做某一个 体式,头可以碰到脚了,瑜伽就练的特别棒了。大家也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里的许多动作 都跟瑜伽体式相似,但那并不是瑜伽!当你遇到更大的困难的时候,或者哪怕是跟某人很 小很小的一个小矛盾,当你的心思出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敞开应对这一切,这是瑜伽思想 给予我们的!瑜伽帮助我们换一种态度,认知自己的练习和生活!重新去看待人生,重新看 待来到你生命中的人和事,敞开自己的思想,把内在的空间打开,跟宇宙连接。 也许说到跟宇宙连接,大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事实是我们从未跟她 分开过,只是你没有办法感受到而已。比如:阴天下雨的时候,人的情绪会相对低落,也 经常听到有人说,下雨的时候睡觉是最舒服的;冬天的时候会觉得寒冷,夏天的时候觉得 闷热,其实这都是我们和宇宙以及大自然连接的一种体现!不仅如此,人和人之间也有很 深的连接,比如:你有一个性子很急的朋友,她做什么事火急火燎,在一起时你也会被她 带的着急起来;妈妈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也能感受到;情侣之间一个 不开心,另外一个也没法真正的快乐。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瑜伽的练习就是让我们 有意识的活着,真正的感受到,你跟这一切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练习瑜伽的目的,并非是 要创造另外一个自己,而是真正的和自己内在的空间连接,和所有的一切连接!这就是 《瑜伽经》里面说到的:Samadhi三摩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顺位,精准顺位是建立在人体结构和基础解剖学上的,通过调整身体 各部分肌肉来改善体式,它能够非常精准的提升人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兼顾力量、柔韧和 平衡能力发展!体式练习要求控制身体和骨骼的正确排列,每个体式训练都需要在控制、 分解的前提下做练习。同时,精准顺位是包容的,它正视所有流派的优点,并且会借助一 些简单的辅助工具来发展和强化核心肌群的能量。 简单来说就是要告诉大家瑜伽体位法中脚怎么放,腿怎么放,手怎么放......让你的 身体各部位都待在该待的地方,要用该用的力,不用不能用的力,各部位都归位。练习中 膝盖不疼了,腰椎不疼了,形体得到矫正,力量、柔韧得到加强,后弯、倒立能够学习到 精准的方法,不再受伤!这是身体上体现的顺位!

最新瑜伽练习心得体会_191

瑜伽练习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瑜伽练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瑜伽可以使您自信、清晰和慈悲,这些重要的品质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 一、自信 一个瑜伽教师的力量并非来自自己,并非来自身体的技法和力量、外表、口才或证书,而是来自他(她)和所转达的瑜伽知识传统和源泉之间的紧密亲密关系。要是一个教师能成为古老瑜伽智慧的代言人,他天然就能获得足够的自信。当我们说到传统和知识时是指对瑜伽完备全面的理解。 《瑜伽经》的作者帕檀伽里把瑜伽比喻成有八片花瓣的莲花:1)持戒、2)精进、3)体位、4)调息、5)制感、6)专注、7)冥想、8)神定。虽然目前体位练习几乎成了瑜伽练习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体位练习只是那八片花瓣中的一片而已,其目的是让我们理解其他花瓣进而看清整朵莲花的全部面貌和意义之所在。要是我们没有理解其他花瓣,实在我们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位这片花瓣,因为那只是一个局部,而局部只有在一个群体中才能获得它真实的意义。例如,要是你从来不知道汽车是什么和贵干用的,也就没有办法向你很好地诠释车胎是什么和贵干用的。因此,只有这种“全面的理解”才会给一个瑜伽教师带来真正的自信和教学时安然平静的心态,即使你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转达所有你了解知识,但那种知识仍然会因为你的“临在”而漫溢在课堂上而被学生们直接感受到。无论你是什么气势派头的教师,无论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中,也无论你擅长教什么和面对怎样的学生,要是你认定瑜伽的目的首先是体验心灵的净化和安然平静,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健康的心态。你知道你不需要刻意地取悦所有人,你会天然地吸引那些有同样追求的学生,因为纯洁和安然平静恰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缺乏和珍贵的东西。 一个瑜伽教师的自信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支持,要是他(她)懂得如何“献身”于这三者并学会“凝神谛听”的艺术的话。 1)你的老师(guru)。你始终谦卑地向你自己的老师学习,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 2)前辈的瑜伽圣哲们和大师们的教导(sadhu)。了解他们在瑜伽中的领悟、修为和心态; 3)经典(sastra)。这意味着你去阅读和理解所有瑜伽练习或教学背后的哲学和核心内容。你的老师监督着你并帮助你解决实际的问题;瑜伽前辈们鼓动勉励并向你提供灵感;经典是你的信息库、内心的资源和这条道路上永远的伴侣。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方式,现在已风靡世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瑜伽也从欧美或我国港台地区传入中国大陆,在各大城市中广为流行。许多青年朋友,尤其是女性青年,纷纷加入练习瑜伽的行列,以求健美体型、调养身心。瑜伽到底起源于何处,其本质和特点是什么,许多人未必很清楚。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本文拟对瑜伽的起源、发展、目的、种类和功法等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何谓瑜伽 瑜伽术原产于古印度。它最初本是古代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为了实现解脱而采用的一种修持方式,后来这种方式也被佛教和耆那教所吸纳,故成为印度宗教特有的产物。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此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的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中。在《梨俱吠陀》中,“瑜伽”的意思是指“轭”或“伽”(牛、马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具有用轭或伽把“马与车连结在一起”的含义。后来,它的词义逐渐扩大,引申出两种事物相互“连接”、“结合”、“合一”、“化一”等义。最早把“瑜伽”一词与宗教的解脱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每个人的灵魂称之为“自我”,把宇宙的最高本体称为“梵”或“大我”,他们认为只要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实现人的解脱,而使两者结合的手段就是“瑜伽”。婆罗门教的经典《薄伽梵歌》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瑜伽就是促使个人灵魂(小我)与宇宙灵魂(梵或大我)结合化一的手段”。因此,“瑜伽”就成为婆罗门教的专有名词,特指使个人灵魂与梵或神相互结合的手段,即实现解脱的一种修行方式。 二、

“瑜伽”的思想和实践在印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据考古发现,当时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人就已开始从事瑜伽实践活动。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考古遗址上,曾出土一些石雕和印章,这些石雕和印章就刻有人进行瑜伽冥思和各种瑜伽坐法的图案。这说明,大约在5000年之前印度的先民就已有瑜伽活动了。为什么在印度会产生瑜伽呢?有人分析,这跟印度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印度那种高温炎热的气候下,人们在森林里通过瑜伽静心冥思、修心养性,对抵御酷暑湿热是绝对有益的。正如中国人所说的“心静自然凉”,这种方法深受印度古人喜爱是不难理解的。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原来居住在高加索和南欧草原一带的雅利安人开始南下,途径伊朗和阿富汗,侵入印度河流域并征服当地民族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原是游牧民族,侵占印度河流域后定居下来,他们一方面学习农耕知识,另一方面也大量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其中,他们把达罗毗荼人的瑜伽活动也吸收过来,作为实现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种补充。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信仰的婆罗门教已经形成,当时出现的《梨俱吠陀》就是婆罗门教产生的标志。有关瑜伽的最早文字记载,已出现在《梨俱吠陀》中。《梨俱吠陀》虽然是一部赞美神灵的诗歌集,但其中有一首诗,专门描述了人通过瑜伽所获得的神奇智慧和力量。 公元前7世纪以后,婆罗门教又涌现出一批探讨宇宙起源、人的本质、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经典,统称奥义书。在奥义书中,婆罗门教的先哲们进一步发展瑜伽思想,并对瑜伽实践作了具体阐述。例如,《石氏奥义书》把瑜伽解释为“统制心和各种器官的活动”。《白驴奥义书》论

瑜伽八支分法

瑜伽八支分法 瑜伽有八支,犹如莲花之八瓣,顺次向修行者展现八支包括:外持戒,内遵行、调身、调息、摄感、止心、禅定、与三摩地,此八瓣共同构成美丽的瑜伽之莲花。 为了实现“对心的控制”,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提出了瑜伽修行所必须的八个阶段的修法,称为“八支分法”。这些功法是: 1、外持戒(yam) :指必须遵守的戒律,包括不杀生、诚实、不盗、不淫、不贪等。《瑜伽经》认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个人必须要有充分的道德修养,否则的话,他的心是不会平静的。 2、内遵行(niyam):指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包括(1)清净(对身体和食物的清净,为“外净”;对内心污浊的清净,为“内净”)、(2)知足(不求自己份外之物)、(3)苦行(忍受饥、渴、寒、暑、坐、立等痛苦,遵守斋食、巡礼、苦行等等誓戒)、(4)读诵(学习经典、念诵圣音——唵“Om”)、(5)敬神(敬信自在天大神,为神奉献一切)等。 3、调身(体位)(asan):指保持身体平稳、轻松自如、精神放松。包括莲花坐、勇士坐、吉祥坐、狮子坐、孔雀坐等等。 4、调息(pranayam):指调整和控制呼吸。《瑜伽经》指出,调息时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种作用:向内吸气的作用、向外吐气的作用、不吐不吸长长将气储于胸腹之中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

四件事:(1)“处”,指气息吸入后,气息在胸腹之内所到达的范围;气息吐出以后,气息在宇宙中达到什么地方。(2)“时”,指呼吸的时间。要求在呼气吐气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适中、间隔和节奏合宜。(3)“数”,指呼吸的次数。要求出气入气一定要徐缓而轻长,切忌短促、粗急。(4)“专注一境”,指调心的问题,在呼吸时,要将意念专注在某一点上,不能分散。 5、摄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种感觉感官,使感官的活动完全置于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专注于身体内的一处,如肚脐、鼻尖、舌端等;也可以专注于外界的一种对象,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称静虑,是使专注一处的心与所专注的对象相统一、使主客观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达到了心与其专注的对象冥合为一。三摩地又分为两种:“有想三摩地”和“无想三摩地”。前者,指达到三摩地后,仍然带有一定思虑情感的状态。后者,指心的一切变化和作用都已经断灭,完全达到与专注对象合一的状态,即瑜伽的最高境界。

经全文

xx经全文(符) xx经xx(xx) 《 《xx 飞经》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xxxxxx 左右上符》,一卷。《xx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xx、役使鬼神。《xx经》又名《xxxx经》,清 xx五帝内思上法 常以正月二月甲乙之日,平旦,沐浴斋戒,入室xx向,叩齿九通,平坐,思xx方xx极xxxx,讳云拘,字xx,衣服如法,乘xx飞舆,从青要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青上xx,厥讳云拘,锦帔青裙,游回虚无,上xx,xxxx,下降我室,授我玉符,xx致真,五帝齐躯,三灵翼景,xx舆,乘龙驾云,何虑xx,逍遥xx,与天同休。”毕,咽气九咽,止。 四月五月丙丁之日,平旦,入室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南方南极xxxx,讳丹容,字洞xx,衣服如法,乘xx舆,从绛宫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赤帝xx,厥讳丹容,xx绯罗,法服xx,出清入xx,晏景常阳,回降我xx,授我xx,xx致真,变化万方,玉女翼真,五帝xx,驾乘xx,游戏太空,永保五灵,日月xx。”毕,咽气八过,止。

七月八月xxxx之日,平旦,入室西向,叩齿九通,平坐,思西方xxxx,讳浩庭,字素xx,衣服如法,乘素xx舆,从太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真,号曰浩庭,素xx,xxxx,晏景常阳,回驾上清,流真曲降,下鉴我形,授我玉符,为我致灵,玉女扶舆,五帝降軿(píng),飞云xx,升入xx,三光xx,八景长并。”毕,咽气六过,止。 十月十一月壬癸之日,平旦,入室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北方xxxxxx,讳xx,字上归,衣服如法,乘xx舆,xx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真,号曰xx,锦帔罗裙,百和交起,徘徊上清,xx之里,回真下降,华光焕彩,授我xx,百关通理,玉女xx,年同劫纪,五帝xx,xx不死。”毕,咽气五过,止。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巳之日,平旦入室,向太岁叩齿九通,平坐,思中央xxxx,讳文梁,字总归,衣服如法,乘xx舆,从黄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xx,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xx,总御四方,周流xx,号曰文梁,五彩交焕,锦帔罗裳,上游xx,徘徊xx,九曲xx,流看xx,乘云驰辔,下降我房,授我xx,玉女扶将,xx致真,洞达无方,八景同舆,五帝xx。”毕,咽气十二过,止。 xxxx内思通灵上法

功夫瑜伽观后感篇一

功夫瑜伽观后感 功夫瑜伽观后感(一) 看见自己的功夫就是瑜伽 Purna苗 瑜伽从印度流传风靡到全世界。它的文化与历史远远早于佛教。而它所透露出的隽美与瑰丽远远超越人们所有头脑的认知与想象。因为瑜伽永远是一个实证的科学;它既传承着古老的科学、如阿育吠陀和星宿等等,又与时俱进地融合了现代的科学、如神经生物学和解剖生理学等等。它既包含着古老的生命技术,如冥想与呼吸契合法;又包含着现代的生命技术,如哲思明辨等等。这些古老的和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必须经过瑜伽士的修行方可体验而一次一次点点滴滴忆起并整合。这个忆起与整合的过程即"联结,合一"也正是"yoga"这个古老梵文词的意义。 当然这个世界对于瑜伽的理解就如同《功夫瑜伽》上映之后人们的差评一样。没有真正认识瑜伽的人不过将这部电影当成大哥的一部打闹剧而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人对于瑜伽的印象就是"你可以把脚放在头上吧!"早些年我听到这样的问题还会做些辩解解释。渐渐地,却终于忆起了瑜伽给我的"聆听与经验"的能力,微笑的聆听,不再辩解,甚至方便的时候,我会真的把脚放到头上博众

人一乐。"能够令你开怀大笑,亦是瑜伽之神对我的恩典,给予我服务于你的机缘" 人们说《功夫瑜伽》完全与瑜伽无关,全程只有三分钟瑜伽体式的呈现,而更多的则是成龙大哥功夫的打闹。殊不知,那全程的功夫打斗的部分则是构成这三分钟的"根基".也就是所谓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更深入来看这三分钟的身体的练习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带领我们去往精微层的练习以及冥想的三摩地。在冰川之内,Ashmita说"让你的呼吸沿着脊柱神经往上走,从会阴向上到第三眼,让你的肺部聚满空气,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眼……".包括在开篇所谈到的"契合法",这些种种都是瑜伽修行的呈现。所有身体的练习(体位法)也是为了这些更精微的练习所准备的。《瑜伽经》第二章第49条言"体位法稳定后,开始呼吸法或气的控制法". 这就是瑜伽次第的原理,并且"瑜伽八支"也已经很细致地给出了练习的准则。《瑜伽经》196句经文中关于体位法练习的经文只有3句而已。这样看来,《功夫瑜伽》的确是尊重了瑜伽的本源文化的!所有这些巧妙的对瑜伽修行的呈现,在瑜伽道路上精进的瑜伽者是能够领悟得到的。当然,透过艰苦的持续不断的练习获得体位法的稳定与毫不费力是非常重要的,也一如瑜伽典籍当中所明示的那样"身体是神圣的殿堂,唯有将之洁净稳定,神才会居住其中".于是瑜伽练习者将看到身体的神圣性却不偏执于身体,这样就能更好地细心呵护身体,呈现身体原初的柔软与力量,平衡运作于世界的活动之中。在瑜伽的练习中,

瑜伽选修课理论参考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自从健美操市场化后,一大批新兴健身项目在健身房中悄然兴起,其中瑜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大健身者的喜爱。“如果不是在练瑜伽,就是在去瑜伽馆的路上。”有人这样形容健身者对瑜伽的热衷。放松、舒缓、平衡,瑜伽带来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瑜伽的由来、渊源及派 一、瑜伽的定义(the definition of yoga) 1 “瑜伽” yoga是梵文音译,最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在古圣贤帕斯坦咖利(Patanjali) 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

作用的控制”。 瑜伽也有结合、联系、连接(jioning)之意,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即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 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2 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在健身时,不管将它冠以什么样的名称,都是比较注重外形、生理上的瑜伽,这是让人了解并进入瑜伽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人们摆脱对瑜伽“无知”状态的最简易的方式。但瑜伽决不是简单的拉伸练习,人们在接受这些瑜伽体位法时,同样应该遵循瑜伽“身心合一”的原则。 第一节瑜伽的由来 瑜伽起源于印度,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瑜伽“yoga”来自梵文,意为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是心灵、肉体、精神结合到最和谐的状态。 瑜珈一词最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练。 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 瑜伽的目的是袪除人体内的各种不适及病痛。古代印度人在大自然中发现动物及植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自愈及自治能力也非常强,于是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及植物后,创立了八万多个瑜伽姿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作逐渐演变与精练,到现在留存下来的只有几百个了。 瑜伽作为一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综合学问,数千年来一直在印度文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瑜伽修行者通过瑜伽练习,以帮助他们的自身与周围环境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状态。他们相信,通过调节身体和呼吸,对大脑和情绪进行控制,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健康与宁静。 何时传入中国 第二节瑜伽的渊源 瑜伽哲学有口头传授的传统,因此,它的准确出处一直是个迷。 据考证,关于瑜伽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一系列名为《吠陀经》的印度经文中。然而,从印度西北部河流流域的考古发现中,挖掘出来绘有瑜伽冥想姿势的完整陶器,却证明了至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开始修炼瑜伽了。直到公元前三世纪,瑜伽修炼才被一名叫帕坦珈利的修行者在他的著作《瑜伽经》得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其对瑜伽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 今天,盛行在全世界的健身瑜伽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由一位名叫卫维卡难达的印度教圣人传入西方的。他在博览会上展示的各种瑜伽姿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兴趣,这为后来众多走访西方的瑜伽修行者和印度教哲人奠定了基础。 随着瑜伽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发展,瑜伽姿势已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了现在的健身运动中。从有氧操、伸展和力量练习、舞蹈前的热身运动及体育竞技中,都不难发现瑜伽的身影。第三节瑜伽的派别 古代瑜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很多流派,有的瑜伽以哲学思想为主,有的注重体格锻炼,有的注重调息。从宏观上看,瑜伽可分为五个分支和流派,各分支内部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第一个分支是王瑜伽。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瑜伽冥想法。通常使用莲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 瑜伽拜月式 据说在梵语里,印度就是月亮的意思,这种说法至今还有争议的。但古印度人一直认为自己是月神的后代,当玄奘大师去取经时,也在中亚受到了这个说法的影响,又加上在西域找不到一个通用的国名,就规定使用印度代表西域。不过,玄奘大师还是解释印度本意就是唐语是月,也就是月亮的国度。 无论如何,月亮对印度很重要。像中国使用阴历一样,印度也使用月亮历。在他们看来,月亮与人类的生命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人们身心的活动周期也全在月亮掌握之中。此外,月亮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印度神话中虽然没有嫦娥,但却有小仙女和飞天,一样舞姿翩翩,飞宵云天。 据说精神兴奋和月亮相关,特别是满月,这是人类古老时期就有这个观点。到16世纪时,德国医生帕拉策尔苏斯就认识到:满月时,精神兴奋的人数就会增加,因为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和月亮位于一条直线上,它们会用联合的力量拉地球,大海这时就发生潮汐的变化。 现代科学现在研究发现表明,满月时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物潮汐”,比如,暴躁的人变得更加神经过敏,忧郁的人变得更加消沉,爱寻欢作乐的人变得更加喜欢采取异常兴奋的行动。美国的精神病学家伯利经长期研究后写的《月球作用——生物潮与人的情绪》一书中指出:人约有80%体液,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内的液体发生“生物潮”的作用。 月亮圆缺与人体的血液流动有密切关系。很久以前,医学界就懂得要做有放血的手术,通常

都避免在月圆之夜进行,据说圆月时会使血液加速流出。如今,医学界认为这种说法颇有根据,月亮圆缺影响人体,这在我国的中医学也持有这传统观点。月亮和人体健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正在作进一步探索,企望造福人类。 印度有拜日习俗,同样有拜月、拜火、拜神等诸多的习俗,这是民间百姓生活的一种向往。瑜伽拜月式体式练习分“左右平衡能量练习”和“拜月式冥想意境练习”。eandra是月亮,namaskara是礼拜之意,拜月式eandra-namaskara就是通过连续16个一气呵成的体位法练习,月圆月缺的周期约是16天, 16个体位法也是从这个周期联想并创造出来的。 古代瑜伽者认为,在满月进行拜月,能把月亮释放出来的甘露【永生之水】吸入自身体内,获得生命能量,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当然这是古时期人们的一种美好意识和唤醒,不必深究。 拜月式以内心冥想安宁平静为理念,身心体式更为温和细腻、柔韧。瑜伽老师用优美的语言为练习者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体式形象和意境。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身心自然的迷人景色。对调整心理平衡,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和改善睡眠十分良好的修复与作用。 在教习中,瑜伽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语音向练习者展开体式表达的生动画面,帮助练习者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体式练习的形体与心灵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她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自我审美的情趣。 这样由感知人体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蕴涵的内在美,步步深入,引导练习者把身心沉侵于美的意境之中,使她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瑜伽美的练习,从而向往身体的美,追求心灵的美。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2) 瑜伽拜月式左右平衡能量练习 瑜伽拜月式左右平衡能量对应人体左右平衡能量练习,以内心安宁平静为理念,对降低血压、血脂,改善骨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有很好的调剂功能,通过练习,能够有效的调整心理平衡,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和改善睡眠,并对人体认知功能的有很好的恢复与帮助。 拜月冥想调息式 1、双手虚掌合十“定心印”,自然站立;身体放松而舒展;缓慢的吸---气,停留做住气---,意识观想随着气息从头部到腹部,以唤醒身体的知觉;缓慢的呼---气,停留做住气---气息随着腹部落下到足底,感受气息的沉淀与身体安定。呼吸住气反复练习三次,最后一次为自然呼吸调和。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第二章-数论和瑜伽 桑遮耶说: 阿周那满怀怜悯之情, 心里十分悲伤,眼里泪水汪汪, 摩涂苏陀那见到这种情景 便打开话题为他排解愁肠。 2.1 薄伽梵⑴说: “阿周那!在这紧要关头, 你怎么会产生这种不良的思想! 这不是高贵的人所应有, 更不是升天之道反而会招致毁谤。 2.2 ⑴薄伽梵(Bhagav?n):意为可尊敬的大神,这是对克里希纳的尊称。 不要屈服于软弱,帕尔特! 这对你的身份很不适合, 敌人的惩罚者!⑴站起来吧! 快抛弃你心中的卑微怯懦。”

⑴敌人的惩罚者(Paramtapa):克里希纳对阿周那的称呼。 阿周那说: “毁敌⑴哟!毗湿摩值得尊敬, 摩涂苏陀那!德罗纳值得推崇, 在战场上,我怎么能用羽箭 向这两位值得敬佩的人进攻? 2.4 ⑴毁敌(Arisudana):阿周那对克里希纳的称呼。 在这个世界上,我宁愿行乞, 也决不诛戮那些尊长, 杀死了贪财好利的长者, 就会将那染血的果实品尝。 2.5 是我战胜他,还是他战胜我, 二者哪一种更好我却搞不清, 持国的儿子们就站在前面, 杀死了他们,我们也痛不欲生。 2.6

我的天性已被怜悯的弊病伤害, 什么是我的本分我实在糊涂, 请你一定告诉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我归依你,请开恩!我是您的门徒。 2.7 即使授予我统治众神的权力, 在大地上得到无比富饶的王国, 我看也不能消除我的悲怆, 这只能使我忧心如焚泪眼干涸。”2.8 桑遮耶说: 对赫里史给舍这样说了以后, 古塔给舍这位敌人的惩罚者, 便对歌温陀说:“我不打仗了!” 说完他就陷入了沉默。 2.9 在两军之间,婆罗多! 阿周那正在忧愁伤感,

瑜伽经

三摩地篇 1.现在要阐述什么是瑜伽了。 2.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3.于是,看者(真实自我)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性里。 4.在其他时候(真实自我离开纯洁本性时),将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5.心灵的变化有五种,包含痛苦的、不痛苦的。 6.造成心灵变化的五种原因:正确的知识、错误的知识、错觉想象、睡眠、记忆。 7.正确知识的来源————直接的知觉、推论和经典真理的佐证。 8.错误认知的发生是因某些事物的知识没有建立在真实的形象上。 9.仅仅听到言辞或看到某种现象而产生错觉,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基础,称为错觉想象。 10.心灵的变化因睡眠而处于无知觉状态。 11.当心灵因事物而改变时,过去的经验及未被遗忘之事又回到意识里,这就是记忆。 12.借由不断地练习、不执着,可以约束心灵的变化。 13.在不断练习与不执着下,努力使心灵稳定、不变的过程,谓之练习。 14.当你练习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间断,尽一切努力热忱,这个练习将稳固不移。

15.能自我掌控意识,对看到或听到之物不产生欲望,就是不执着。 16.了解了真实自我,而能对任何事都无欲无求,即使对内在的本性特质亦无所渴求,这就是不执着的最高境界。 17.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可由推论、内省、喜悦及纯洁的自我伴随而生。 18.坚定不移、持久的练习可以中止心灵的变化,仅留下印象,这是另一种三摩地(阿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 19.那些仅仅离开了躯体而达到神的境界,或者与自然融合的人,得以重生。 20.对其他人来说,不显著的三摩地可以通过信心、力量、记忆、沉思或是借由洞察力而达到。 21.对于非常热衷和有意愿练习的人,很快就会达到三摩地的境界。 22.成功所需要的时间是依据你的练习是否经由基础的、中等的、加强的、更进一步的次第区别而有所不同的。 23.或者借由祈祷、虔诚地献身给神,达到三摩地境界。 24.神是至高无上的真实自我,不受任何烦恼、行动、行动的果或欲望的内在印象所影响。 25.在他的里面,可以完全显示出全知者的一切根源。 26.时间无条件地证明了,他甚至是最远古时期老师们的老师。 27.至高的神,其字义就是那神秘之音“OM”。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一.潘麟导师幼年时在其恩师指导下进入瑜伽修行与生命内涵之思悟,18岁时正式登台讲授皇冠瑜伽和东方传统文化,持续至今。多次深入中国和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中从事长期的生命实修,于26岁时获得了生命的全面开悟——明心见性。自此通达印度的瑜伽与佛法、中国的儒家与道教中的一切修行内涵和境界,而成为罕见的“见闻解脱”大成就者、生命学创立人。潘麟导师是当代杰出的东方文化传承者和中印文化的交流使者,更是一位当代真正的觉者。被誉为“当代唐僧”。 二.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是世界著名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潘麟博士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内皆有精深之造诣。 三.潘麟导师被世界最高瑜伽研究与行政管理机构——印度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特聘为瑜伽教授,是迄今为止在瑜伽发源地的印度,长期研究和教授瑜伽的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人。 四.2012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社正式出版潘麟导师力著《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在中国瑜伽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瑜伽先行者张蕙兰女士的《气功与冥想》一书之后,中国瑜伽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的权威著作。 五.伴随《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一书公开发行的还有一张CD光盘。通过此光盘,潘麟导师首次公开皇冠瑜伽千古不传之密——“生命净土”修学系列音频(共计三大禅修法)。从此世界瑜伽界有了真正直达生命全面觉醒的修证法门。这一旷世绝学的公开,标志着我国在瑜伽的修学和推广方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潘麟导师本人于26岁在喜马拉雅雪山中获得明心见性而彻悟生命真相,所修行的方法就是此次公开的这套“生命净土”修学系列!瑜伽之父帕坦迦利,以及印度历代瑜伽大师们获得大成就的根本途径,同样是潘麟导师在此光盘中公开的不传之密!故“生命净土”修行系列为瑜伽修行之灵魂,印度文明之心髓。 六.为使广大瑜伽爱好者、养生爱好者、东方传统文化爱好者等有道可循,有法可依,为使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再添一笔浓妆华彩,当代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著名瑜伽导师潘麟博士发大慈悲心,于近日完成数十万字的《潘麟导师直解瑜伽经》,这是被誉为“印度的论语”的《瑜伽经》自诞生以来,最透彻、最详尽,也是最权威的一部注疏——而这样一个文化史上和思想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由有着“当代唐僧”之称的中国思想家来完成的!潘麟博士此举打破了二千多年来,此部智慧圣典只有印度学者的讲解和注疏的历史。这不仅是我国广大瑜伽爱好者的荣耀,更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在文化和思想领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的又一证明。 1997—2003年,于喜马拉雅山修行。 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其佛教哲学专著《家门没上锁》。 2007年至今,印度德里大学访问学者。 2008—2011年,印度家庭与健康福利部瑜伽专业委员会教授。 2010年于印度正式出版英文学术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

瑜伽

瑜伽(英语:yoga,印地语:???),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参考瑜伽体位集)、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Yoga)这个词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应,源自梵文的YUJ,意思就是一种称为“轭”的工具,用于驾驭牛马。这个词的最初原型是原始印欧语的字根 *yeug- ,意思就是“连结、结合、统一”[2]。具体来说,“瑜伽”这个词在梵语的可以译为“内在真我的统一”。 瑜伽(Yoga)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

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瑜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00年的著名瑜伽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瑜伽的重要理论经典著作),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瑜伽的内容、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帕坦伽利开创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严格来说,瑜伽是一种身心锻炼的统称,好比中国讲返本归源、导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个身心修练的通泛名词。有一段时期进行各种身心修练的人不管任何派别,都被尊称为瑜伽士(Yogi,女性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派别林立,不过有三本著作被大多数印度人尊为经典,一是“奥义书”,二为“薄伽梵歌”,三“瑜伽经”,古印度婆罗门教提倡“梵我合一”理论,由于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师同时也是印度教祖师商羯罗的影响,这三本书也被往后大多数的瑜伽士奉为经典。瑜伽术本是一种身心修持术,表面上看似与宗教无关,也可以说古印度任何宗教都采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一切可能,从精神(小我)与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识)的合一(即“梵我合一”),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说的最高目的,瑜伽术都是被认可的途径之一。 瑜伽流派体系

练习瑜伽拜日每个体式的含义

瑜伽练习拜日每个体式的含义 一禅体式按语:合十是心灵的读白,树式是思绪的宁静,舞王是妄念的清扫,船式是生命的航向,战士是勇武的精神,顶峰是稳定的气魄,束角是控制的涵养,幻椅是坚持的承诺,桥式是耐力的坚持,金刚是容纳的气量,山式是端庄的典雅……所有体式,都是向内的心观,心观就是命运的改变。 拜日式的体式,可以单独分解出来练习;每个体式都能够让五官收慑向内感受,具有开发内智“觉性”的功能,传统有句谚语:“欲做福中人,先学礼敬人”。拜日式是一种深入内在开发自性潜能的合理律动,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训练文明层次的觉照能力,让我们深入开展和推崇这种优秀的身、心、灵修为活动。 我们就一起解读一下拜日每个体式的含义。由于这篇拜日讲解,曾经在教练群里对话形式解说过,因当时随机打字,故有很多语言不够严谨与具体,被我们某教练整理后发布在博客上。近日,不少教练反应被一些培训机构网站转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这里一禅重新整理出来,语言文字处多有改动,分享给大家,希望从中能够受到启迪! 拜日式内涵:合掌——顶礼俯首——展望屈体——内观舒展——柔软谦和——恭敬感官——摄心 拜日第一式、合十冥想式:由散乱变专注,由紧张变安定 拜日第一式、合十冥想式:由散乱变专注,由紧张变安定 很多练习者不清楚这个体式的真实意义。为何要这样站立合十?为何双手合十在胸?我想这是很多瑜伽培训机构在教练培训时,多数不会解说的。至今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会员都在教练的带领下,匆忙做出这个姿势后,直接手臂上举进行第二式。 这样大大了忽略了合十的作用,非常可惜。拜日第一式练习意义很强,几乎很多体式练习都从这个合十开始的,包括站立,静坐,跪坐等。拜日式双手合十是一种合掌印,合并两掌可以集中心念,让身心端庄具有恭敬礼拜之意。关于合掌形式,以密宗瑜伽教派而言,将左右两手分别表达:左手过去与右手未来,理智与定慧等结合,其合掌的姿势名为“印”。其中,合掌印被记载有十种之多。 合十属于手印心法,不是为了简单的比划,要好好的训练一番:以集中意识专注,定心净化心态,减少贪婪和暴力,这几点在《瑜伽经》的八支分持戒里可以看到步骤的需要。看似简单的手印,可以让一个人状态开始进入一种身心交接整体和谐感,故说手印属于哈他瑜伽契合法。假如我们瑜伽练习连这点都不

解读神秘高难度印度瑜伽文化

解读神秘高难度印度瑜伽文化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 和大热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 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 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 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 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 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 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 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 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 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 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 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E-mail文化传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b5285557.html, 幻灯片制作:蕴秀園 背景音乐:瑜伽.解密

?瑜伽(Yoga)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倾向很浓厚,绝大多数是以口诀的方式,由师父传给徒弟。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 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 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在这部著作里,瑜伽第一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帕坦伽利被尊为印度瑜伽之祖

?印度瑜伽是源于古老印度的一种强身术,通过肉体和精神的修持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强身健体和开发人体潜能的作用。

?瑜伽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倾向很浓厚,绝大多数是以口诀的方式,由师父传给徒弟。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印度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在这部著作里,瑜伽第一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帕坦伽利被尊为印度瑜伽之祖。

瑜伽发展史简述

瑜伽发展史简述 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世界,它最初本是古代婆罗门教为了实现解脱而采用的一种修持方式,后来这种方式也被佛教所吸纳,故成为印度宗教特有的产物。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Yoga的音译,意味着结合、联系、控制、稳定、和谐、统一、平衡。瑜伽的途径是经由肉体与心智的文化系统打开你完全的潜能。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瑜伽姿势本身并非目的,而只是进入更高形式的冥想瑜伽的准备工作。在古圣贤Patajali所著的《瑜珈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瑜伽是古老而时尚、神秘而科学的身心修炼的捷径。 瑜伽在印度有着渊远的历史。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伽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心的主体被领悟,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瑜伽”的思想和实践在印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现代学者将瑜伽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后古典时期。 由公元前5000年开始,约有3000多年的时期,是瑜伽发展的前古典时期,是瑜伽原始发展,缺少文字记载的时期,其中的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据考古发现,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

的考古遗址上,曾出土一些石雕和印章,这些石雕和印章刻有人进行瑜伽冥思和各种瑜伽坐法的图案。这说明大约在5000年之前印度的先民就已有瑜伽活动了。在印度高温炎热的气候下,人们通过瑜伽的静心冥思、修心养性来抵御酷暑湿热,因此印度的自然环境与之所以会在印度产生瑜伽有着密切关系。 在瑜伽的古典时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信仰的婆罗门教已经形成,当时出现的《梨俱吠陀》就是婆罗门教产生的标志。有关瑜伽的最早文字记载,已出现在《梨俱吠陀》中。从《奥义书》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现,完成了瑜伽行法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在奥义书中,婆罗门教的先哲们进一步发展瑜伽思想,并对瑜伽实践作了具体阐述,论述了瑜伽的各种行法,如身体的姿势、呼吸的调整、修习的场所和目的等。 由《瑜伽经》以后,为后古典瑜伽。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Patajali 创作了《瑜伽经》使得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学说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名为“瑜伽派”,并且成为婆罗门教六大正统哲学流派之一。瑜伽派的创始人为Patajali,《瑜伽经》对以前的瑜伽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把它进一步理论化。这样,瑜伽学说就上升为一个既有完整理论,又有实践知识的系统哲学体系。 在印度教的时代,瑜伽被各种教派广泛采纳,并出现了不少新的 种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12世纪出现的Hath yoga。此种瑜伽的创 始人著有《Hath yoga》等书。Hath yoga有几十种功法,测重于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