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公式经典例题及答案

最新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公式经典例题及答案
最新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公式经典例题及答案

:两角和与差及其二倍角公式知识点及典例

知识要点: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C(α-β):cos(α-β)= ; C(α+β):cos(α+β)= ; S(α+β):sin(α+β)= ; S(α-β):sin(α-β)= ; T(α+β):tan(α+β)= ; T(α-β):tan(α-β)= ;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S α:sin2α= ; 2T α:tan2α= ;

2C α:cos2α= = = ;

3、在准确熟练地记住公式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如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用等。 如T(α±β)可变形为:

tan α±tan β=___________________; tan αtan β= = . 考点自测:

1、已知tan α=4,tan β=3,则tan(α+β)=( )

711

A 、 711

B 、- 713

C 、 7

13D 、-

2、已知cos ????α-π6+ sin α=4

5

3,则 sin ????α+7π6的值是( ) A .-235 B.235 C .-45 D.4

5

3、在△ABC 中,若cos A =45,cos B =5

13

,则cos C 的值是( )

A.1665

B.5665

C.1665或5665 D .-1665 4、若cos2θ+cos θ=0,则sin2θ+sin θ的值等于( )

A .0

B .±3

C .0或 3

D .0或

±3

5

、三角式2cos55°-3sin5°

cos5°

值为( )

A.3

2

B.3 C .2 D .1 题型训练

题型1 给角求值

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利用角的关系(与特殊角的联系)化为特殊角 例1求[2sin50sin10(1)]???+.

变式1:化简求值:2cos10sin 20.cos 20

??

?

- 题型2给值求值

三角函数的给值求值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把“所求角”用“已知角”表示.如()()ααββαββ=+-=-+,2()()

ααβαβ=++-,

2()()

αβαβα=+--,

22

αβαβ++=?

,()(

)

222αββ

ααβ+=--- 例2 设cos ????α-β2=-19

,sin ????α2-β=2

3,其中α∈????π2,π,β∈????0,π2,求cos(α+β).

变式2:π3π33π5

0π,cos(),sin(),4445413

βααβ<<

<<-=+=已知求sin(α+β)的值.

题型3给值求角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一般可分以下三个步骤:(1)确定角所在的范围;(2)求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要求该三角函数应在角的范围内严格单调);(3)求出角。

例3已知α,β∈(0,π),且tan(α-β)=12,

tan β=-1

7

,求2α-β的值.

变式3:已知tan α=

17,tan β= 1

3

,并且α,β 均为锐角,求α+2β的值.

题型4辅助角公式的应用

()sin cos a x b x

x θ+=+ (其中θ角所在的象限由a , b 的符号确定,θ角的值由

tan b

a

θ=

确定) 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 例4求函数2

5f (x )sin x cos x x =-

x R )∈的单调递增区间?

变式4(1)如果()()sin 2cos()f x x x ??=+++是奇函数,则tan ?= ;

(2)若方程sin x x c -=有实数解,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题型5公式变形使用

二倍角公式的升幂降幂

tan tan αβ±()()tan 1tan tan αβαβ=± t a n t a n

t a n

t a n 1t a

n ()

αβα

βαβ±=± 例5(1)设ABC ?

中,tan A tan B Atan B ++=

,4

sin Acos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2)

变式5已知A 、B 为锐角,且满足tan tan tan tan 1A B A B =++,则cos()A B += ; 专题自测

1、下列各式中,值为

1

2

的是 ( ) A 、1515sin cos B 、2

2

12

12

cos sin π

π

-

C 、

2

2251225tan .tan .- D 2、命题P :0tan(A B )+=,命题Q :0tan A tan B +=,

则P 是Q 的 (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3sin 5α=

,tan 0α<则tan()4

π

α-= . 4、=?+?

-?20sin 6420cos 120sin 32

2

2

5、2sin()2sin()cos()333

x x x πππ

++--=______________.

6、0

cos(27)cos(18)sin(18)sin(27)x x x x +---+=

7、若sin 5α=,sin 10

β=,,αβ都为锐角,则αβ+=

8、在△ABC 中,已知tan A

、tan B 是方程3x 2

+8x -1=0的两个根,则tan C 等于 9、

110sin -= ;

10、

?

?

-?70sin 20sin 10cos 2=

11、(1tan 22)(1tan 23)??

++=

12、)20tan 10(tan 320tan 10tan ?+?+??=

13、(福建理17)在ABC △

中,1tan 4A =,3

tan 5

B =. (Ⅰ)求角

C 的大小;

(Ⅱ)若ABC △

14、(四川理17)已知0,14

13

)cos(,71cos 且=β-α=

α<β<α<2π,

(1)求α2tan 的值.

(2)求β.

15、(2008

·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B 两点,已知A,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105

(1)求tan(α+β)的值;

(2)求α+2β的值.

答案:考点自测:1-5BCADD 变式1、5665 3:4

π

4(1)-2 (2)[-2,2] 5、2-

专题自测:1、C 2、C 3、7- 4、32 5、0 62 7、3

4π 8、2 9、4 10

11、2 12、1 13、()31π4C = ()2BC =、()1 ()23

π

β= 15(1)—3 (2)

3π4

(完整版)三角函数系列二倍角公式测试题含答案.doc

评卷人得分 二倍角公式一、选择题 1.已知 2sin θ +3cosθ =0,则 tan2 θ =() A . B . C . D . 2.已知= ,则 sin2 α +cos (α﹣)等于() A.﹣B.C.D.﹣ 3.若 0<α<,﹣<β< 0,cos (+α) = ,cos (﹣β),则 cos (α +β)=()A.B.﹣C.D.﹣ 5.已知 cos α=, cos (α +β)=﹣,且α、β∈(0,),则cos(α﹣β)=()A.B.C.D. 6.求值: tan42 ° +tan78 °﹣tan42 ° ?tan78 ° =() A.B.C.D. 7.已知 sinx= ﹣,且 x 在第三象限,则tan2x= () A.B.C.D. 8.已知 tan α =4,= ,则则 tan (α +β)=() A.B.﹣C.D.﹣ 9.计算 log 2sin +log 2cos 的值为() A.﹣ 4 B. 4 C. 2 D.﹣ 2 10.若均α,β为锐角,=() A.B.C.D. 11.已知 tan α=, tan β=,则 tan (α﹣β)等于()

12.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2x 上,则 cos2 θ =()A.﹣B.﹣C.D. 13.已知 sin θ +cos θ=,则tan2θ值为() A.B.C.D. 14.设 tan α, tan β是方程 x 2﹣3x+2=0 的两个根,则tan (α +β)的值为() A.﹣ 3 B.﹣ 1 C. 1 D. 3 15.sin α=,α∈(,π),则cos (﹣α)=() A.B.C.D. 16.已知 sin α +cos α =﹣,则 sin2 α =() A.B.C.D. 17.已知,那么cosα=() A.B.C.D. 18.设α﹑β为钝角,且 sin α=, cos β =﹣,则α +β的值为() A.B.C.D.或 19.若 tan (α﹣β) = , tan β=,则 tan α等于() A.﹣ 3 B.﹣C. 3 D. 20. =() A.B.C.D. 21.若角 A为三角形 ABC的一个内角,且 sinA+cosA=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统计学经典习题集参考答案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常见值 B.代表值 C.实际值 D.典型值 17.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计划期水平 B.固定期水平 C.报告期水平 D.基期水平 18.由一个10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二倍角公式练习题含答案

1.若sin 2α ,则cos α=( ) A .-2 3 B .-13 C.13 D.2 3 2. 47 17 30 17sin sin cos cos ??? ?-的值是( ). A .-2 B .-1 2 C. 12 D. 2 3.若sin cos sin cos αα αα+-=1 2,则tan2α=( ). A .-3 4 B.3 4 C .-4 3 D.4 3 4.已知()1 cos 03??π=-<<,则sin 2?=( ) A.9 B.9- C.9 D.9- 5 .已知cos 2θ=44sin cos θθ-的值为( ) A . 1811 D. 2 9- 6.已知3 cos 5α=,则2cos 2sin αα+的值为( ) A. 925 B. 18 25 C. 2325 D. 34 25 7.已知(,0)2πα∈-,3 cos 5α=,则tan 2α=( ) A.247 B.247- C.-724 D.24 7 8.4sin 2,(,)544ππ αα=-∈-,则sin 4α的值为( ) A. 24 25 B. -2425 C. 4 5 D. 725 9. 已知2 sin 3α=,则cos(2)πα-=

A . B .19- C .19 D 10.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3sin 5 α= ,则sin 2α= . 11.已知tan 2α=,则sin cos 3sin 2cos αααα +=-________; 12.已知α是第二象限的角,且53sin =α,则α2tan 的值是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B 6.A 7.D 8.B 9.B 10.2524 - 11.3 4 12.24 7-

统计与概率经典例题(含答案和解析).docx

统计与概率经典例题(含答案及解析) 1.(本题8 分)为了解学区九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一次数学检测中, 从学区2000 名九年级考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 制成如下图表: ⑴表中 a 和 b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⑵请在图中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000 名九年级考生数学⑶如果把成绩在70 分以上(含70 分)定为合格,那么该学区 成绩为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2.为鼓励创业,市政府制定了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许多小型企业应运而生,某镇统 计了该镇 1﹣ 5 月新注册小型企业的数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如下两种不完整的统计图: ( 1)某镇今年1﹣5 月新注册小型企业一共有家.请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 2)该镇今年 3 月新注册的小型企业中,只有 2 家是餐饮企业,现从 3 月新注册的小型企业中随机抽取 2 家企业了解其经营状况,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抽取的 2家企业恰好都是餐饮企业的概率. 3.( 12 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装有若干个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球,小球除颜 色外完全相同,为估计该口袋中四种颜色的小球数量,每次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 色并放回,重复多次试验,汇总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实验总次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中,摸到黄色小球次数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多少度? (3)已知该口袋中有 10 个红球,请你根据实验结果估计口袋中绿球的数量. 4.(本题 10 分)某校为了解2014 年八年级学生课外书籍借阅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 40名学生课外书籍借阅情况,将统计结果列出如下的表格,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 统计图,其中科普类册数占这40 名学生借阅总册数的40%. 类别科普类教辅类文艺类其他册数(本)12880m48 ( 1)求表格中字母m的值及扇形统计图中“教辅类”所对应的圆心角 a 的度数; (2)该校 2014 年八年级有 500 名学生,请你估计该年级学生共借阅教辅类书籍约多少本? 5.( 10 分)将如图所示的版面数字分别是1, 2,3, 4 的四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洗匀后放在桌面上(“ A”看做是“ 1”)。 ( 1)从中随机抽出一张牌,牌面数字是偶数的概率是;(3分) ( 2)从中随机抽出两张牌,两张牌面数字的和是 5 的概率是;(3分)(3)先从中随机抽出一张牌,将牌面数字作为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将该牌放回并重新洗 匀,再随机抽取一张,将牌面数字作为个位上的数字,请用画树形图的方法求组成的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倍角公式练习题

1.若[]0,θπ∈, ) A .7 D 2.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5 4sin = α,则=-)2sin(απ A .2425- B .2425 C .1225 D .1225- 3.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y =2x 上则cos 2θ等于( ) A 4) A 5,则α2cos 的值为( ) A 6.【原创】在△ABC 中,若sin (A+B-C )=sin (A-B+C ),则△ABC 必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原创】x y 2sin 2=的值域是( ) A .[-2,2] B .[0,2] C .[-2,0] D .R ) (A ))()2(x f x f =-π (B ))()2(x f x f =+π (C ))()(x f x f -=- (D ))()(x f x f =- 9,则sin2=α( ) 10( ) A 2- D .2 11则sin 2θ=( )

A.1 B.3 C 12则x4 cos的值等于() 13.若(0,) απ ∈,且,则cos2α=() (A (B (C (D 14.已知α 是第二象限角,且,则tan2α的值为() A 15 ,则x 2 sin的值为() A 16 17的值为. 18上的最大值是. 19 20___________ 21 22 23.若tanα=2,则sinα·cosα的值为. 24的最大值是. 25的最大值是. 26.已知函数log(1)3 a y x =-+,(0 a>且1) a≠的图象恒过点P,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则2 sin sin2 αα -的值等于_______.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高一数学二倍角公式讲解

在高中数学中同学们感到吃力的一部分是三角函数的学习,在这一部分有大量的公式需要同学们熟练记忆,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混淆。为了方便同学们能够清楚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书序中二倍角公式推导讲解。 正弦二倍角公式: sin2α = 2cosαsinα 推导:sin2A=sin(A+A)=sinAcosA+cosAsinA=2sinAcosA 拓展公式:sin2A=2sinAcosA=2tanAcosA^2=2tanA/[1+tanA^2] 1+sin2A=(sinA+cosA)^2 余弦二倍角公式: 余弦二倍角公式有三组表示形式,三组形式等价: 1.Cos2a=Cosa^2-Sina^2=[1-tana^2]/[1+tana^2] 2.Cos2a=1-2Sina^2 3.Cos2a=2Cosa^2-1 推导:cos2A=cos(A+A)=cosAcosA-sinAsinA=cosA^2-sinA^2=2cosA^2-1 =1-2sinA^2

正切二倍角公式: tan2α=2tanα/[1-tanα^2] 推导:tan2A=tan(A+A)=(tanA+tanA)/(1-tanAtanA)=2tanA/[1-tanA^2] 降幂公式: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1-cos2A]/[1+cos2A] 变式: sin2α=sin^2(α+π/4)-cos^2(α+π/4)=2sin^2(a+π/4)-1=1-2cos^2(α+π/4); cos2α=2sin(α+π/4)cos(α+π/4)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数学二倍角公式的分享,对于这些公式同学们要掌握他们的推到过程,认真对应三角图形,参考推导过程进行熟练记忆。最后要强调同学们还是要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加强公式记忆。

二倍角公式专项练习

二倍角公式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厦门模拟)已知tan α=-43,则tan ????π4-α的值为( ). A .-7 B .7 C .-17 D .17 2.(2011北京东城模拟)已知sin θ=45 ,sin θ-cos θ>1,则sin 2θ=( ). A .-2425 B .-1225 C .-45 D .2425 3.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3 3cos sin =+αα,则=α2cos ( ) A .35 B .95- C .95 D .35- 4.若sin θ-cos θ=-51,且π<θ<2π,则cos2θ等于( ) A. 257 B.-257 C.±257 D.-25 12 5.已知向量a =????sin ????α+π6,1,b =(4,4cos α-3),若a ⊥b ,则sin ? ???α+4π3=( ). A .-34 B .-14 C .34 D .14 6.函数f (x )=3cos(3x -θ)-sin(3x -θ)是奇函数,则θ为( ). A .k π,(k ∈Z ) B .k π+π6,(k ∈Z ) C .k π+π3,(k ∈Z ) D .-k π-π3 ,(k ∈Z ) 7.cos 275°+cos 215°+cos75°cos15°的值等于( ) A.26 B.23 C.4 5 D.1+43 8.(2010年大同模拟)函数f (x )=sin 2(x +π4)-sin 2(x -π4 )是( ) A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C .周期为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9.若1sin( )34πα-=,则cos(2)3πα+=( ) A .78- B .14- C .14 D .78 10.已知2 10cos 2sin ,=+∈αααR ,则=α2tan ( ) A .34 B .43 C .43- D .3 4- 二、填空题 1. 已知cos ????π2+θ=45 ,则cos2θ=________.-725 2. 设sin ????π4+θ=13 ,则sin2θ=________.-79

统计学经典题库与答案

2.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 、发现数据的错误 C 、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3.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 B 、对数据进行排序 D 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 ) A H 0:二=0.15;二-0.15 B H o :二二 0.15;二=0.15 C H 0: 一 - 0.15;二:: 0.15 D H 0:二乞 0.15;二 0.15 9.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 大,则(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C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10. 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 、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 、 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 B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 )。 z 分布 B 、t 分布 F 分布 D 、 2 分布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5.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则峰态系数的值( )。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等于2倍的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3 C 、v 3 6. 若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C 不存在任何关系 7.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均数( )。 A 、不变 B C 减少为原来的1/3 D > 3, =0 )。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 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不能预测其变化 8. 某贫困地区所估计营养不良的人高达 15%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 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 如果一组数据标准分数是(-2 ),表明该数据(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最新中职数学授课教案:二倍角公式数学

15.2 二倍角公式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 2.熟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变形公式 3.能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化简,求值等。 【学习重点】:熟记公式并灵活应用 【学习难点】:抓住公式的结构特点,凑配公式形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化简下列各式(做题前请写出本题可能用到的公式)(5分钟) 1、cos440 cos760-sin440cos140 2、2cos200-2sin200 (二)新知探究 二倍角公式: ____;__________2sin =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s ===α; 由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可得变形公式: .______________cos ____;__________sin 22==ααsin cos αα= 1cos2α+= ;1cos2α-= ;1sin2α+= ;1sin2α-= ; 1.若3sin ,(,)52 πααπ=∈,则sin2α= ;cos2α= ;tan2α= ; 2.sin22?30/cos22?30/=__________________; 3.22 cos 112π-=_________________; 4.8cos 2π 8sin 2π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倍角公式的正用与逆用;2.理解“二倍角”的广义含义即两个角之间二

倍关系如24364824284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与;与;与;与;与;与分别都是二倍角的关系 (三)能力提升 1、=-2sin 2cos 44 αα32,则cos α=( ) A. 32 B.-3 2 C.35 D.-35 2、已知180°<2α<270°,化简αα2sin 2cos 2-+=( ) A 、-3cosα B 、3cos α C 、-3cos α D 、3sin α-3cos α 3、已知4sin(2),cos45απα-==则 4、已知4sin ,(8,12)85ααππ=-∈,求 sin ,cos ,tan 444ααα的值。 5、已知13cos()cos sin()sin ,( ,2)32παββαββαπ+++=∈,求cos(2)4πα+的值 6.已知5cos 13α=-,4cos 5β=,且(,)2παπ∈,(0,)2 πβ∈,求sin(2)αβ-的值。 小结:1.准确理解二倍角的广义含义;2.灵活与用公式;3.掌握统一角的思想。 (四) 学后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你掌握了哪些题型及解决的方法?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测试题

必修4 第三章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制卷:王小凤 学生姓名 (1—7题,每小题5分,共70分;8—10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写出变换过程) (1)1515sin cos o o = (2)22 12 12 cos sin π π -= (3)=-π 18 cos 22 (4)115sin 22 -?= (5)=ππππ12 cos 24cos 48cos 48sin 8 (6)=π -ππ+π)12 5cos 125)(sin 125cos 125(sin (7)=α -α2 sin 2cos 44 (8)215115tan tan -o o = 2 ) A .cos10? B .cos10sin10?-? C .sin10cos10?-? D . (cos10sin10)±?-? 3 .已知sin 5 α=,则44 sin cos αα-的值为( ) A .15 - B .35 - C . 15 D . 35 4.4cos 2sin 22+-的值等于( ) A.sin2 B.-cos2 C.3 cos2 D.-3cos2 5.2 (sin cos )1y x x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6.若1 sin cos 5 θθ+= ,则sin 2θ的值是 . 7.函数2 ()2cos sin 2f x x x =+的最小值是 . 8.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3sin 5α=,β为第一象限的角,5 cos 13 β=. 求tan(2)αβ-的值. 9.3sin cos 4sin sin 1044x x x x ππ???? =-+ ? ????? 已知,求的值 10.已知5 1cos sin ,02 = +<<- x x x π . (I )求sin x -cos x 的值; (Ⅱ)求2 23sin 2sin cos cos 2222 x x x x -+的值.

高二81统计随机抽样直方图茎叶图知识点经典例题及练习题带答案

环球雅思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考纲说明】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分布、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趣味链接】 U2合唱团在17分钟内得赶到演唱会场,途中必需跨过一座桥,四个人从桥的同一端出发,你得帮助他们到达另一端,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来回桥两端。手电筒是不能用丢的方式来传递的。四个人的步行速度各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BONO需花1分钟过桥,EDGE需花2分钟过桥,ADAM需花5分钟过桥,LARRY需花10分钟过桥,他们要如何在17分钟内过桥呢? 【知识梳理】 一、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1、随机抽样 (1)总体: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样本和总体之间

的关系类似于子集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3)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 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那么这种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4)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也称作等距抽样. (5)分层抽样: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取的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可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茎叶图 (1)频率分布:样本中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数和样本容量的比就是该数据的频率,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率的分布变化规律叫做频率分布,可以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 (2)频率折线图:如果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相邻的矩形的上底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就得到一条折线,称这条折线为本组数据的频率折线图。 (3)总体密度曲线: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华曲线,即总体密度曲线。 (4)制作茎叶图的方法是:将所有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作为“茎”,个位数字作为“叶”,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 茎叶图对于分布在0~99的容量较小的数据比较合适,此时,茎叶图比直方图更详尽地表示原始数据的信息. 在茎叶图中,茎也可以放两位,后面位数多可以四舍五入后再制图.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众数. (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是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x ??321那么12n x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如果在n 个数中,1x 出现次1f 次, 2x 出现次2f 次,……,k x 出现次2f 次,(这里),n f f f k =+??++21那么 11221 ()k k x x f x f x f n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叫做权. (4)标准差与方差:设一组数据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x ,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报告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 乙=√[∑(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二倍角公式练习题--有答案

二倍角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已知34sin ,cos 2525 αα==-则α终边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sin tan 0x x < =( ) A x B x x D x 3.若1tan 2α=则sin 22cos 24cos 24sin 2αααα +=-( ) A 114 B 114- C 52 D 52- : 4.0022log sin15log cos15+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5.若53( ,)42 ππθ∈ 的结果是( ) A 2sin θ B 2cos θ C 2sin θ- D 2cos θ- 6.已知3sin(),sin 245 x x π-=的值为( ) A 725 B 1425 C 1625 D 1925 二 填空题 001tan 22.5tan 22.5- = 00 1tan 22.5tan 22.5+=__________ 【 8. 已知1sin 2x =则sin 2()4 x π-=____________ 9.计算0000sin 6sin 42sin 66sin 78=__________ 10.已知(cos )3cos 22x f x =+则(sin )8f π=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1. 化简 (1sin cos )(sin cos )αα αα++-(2)παπ<< >

12. 已知(0,)4x π∈且5sin()413x π-=求cos 2cos()4 x x π+的值 < $ 13. 已知tan 2x =- 22x ππ<< 求2 2cos sin 12)4 x x x π --+的值 . 14. 已知223sin 2sin 1,3sin 22sin 20αβαβ+=-=且,αβ都是锐角,求证22παβ+= |

统计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统计案例分析及典型例题 §抽样方法 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取其中200个零件并测量了其长度,在这个问题中,总体的一个样本是 . 答案 200个零件的长度 2.某城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家庭共计2 004户,其中农民家庭1 600户,工人家庭303户,现要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用到下列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中的 . 答案①②③ 3.某企业共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9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则抽取的各职称的人数分别为 . 答案3,9,18 4.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相应产品数量之比为2∶3∶5,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号产品有16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n= . 答案80 例1某大学为了支援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决定从2007应届毕业生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志愿小组.请 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设计抽样方案. 解抽签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1,2,3, (18) 第二步:将18个号码分别写在18张外形完全相同的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 第三步:将18个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充分搅匀; 第四步:从盒子中逐个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 基础自测

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随机数表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01,02,03, (18)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按任意方向读数,比如第8行第29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 第三步:从数7开始,向右读,每次取两位,凡不在01—18中的数,或已读过的数,都跳过去不作记录,依次可得到12,07,15,13,02,09. 第四步:找出以上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例2 某工厂有1 003名工人,从中抽取10人参加体检,试用系统抽样进行具体实施. 解 (1)将每个人随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 (2)利用随机数法找到3个号将这3名工人剔除. (3)将剩余的1 000名工人重新随机编号由0001至1000. (4)分段,取间隔k= 10 0001=100将总体均分为10段,每段含100个工人. (5)从第一段即为0001号到0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l. (6)按编号将l ,100+l ,200+l,…,900+l 共10个号码选出,这10个号码所对应的工人组成样本. 例3 (14分)某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 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解 应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3分 过程如下: (1)将3万人分为五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5分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153=60(人);300× 15 2 =40(人); 300×155=100(人);300×15 2=40(人); 300× 15 3=60(人), 10分 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 12分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14分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 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

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70件,σ=件乙车间: x=90件, σ=件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