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三 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三 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第三章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一城市特色的含义

城市特色:是一定时空条件下,城市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息息相关,蕴藏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应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其本质属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褒义的、形象的、艺术的概括。

2 城市特色,大多经历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而成。形成难,但破坏易。要伐倒一棵300年的大树只需要15分钟,要推倒1000年的建筑也许只需要1天。

3 维护历史城市的固有空间品质,对于提高每个城市的固有特色及美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就像老人们脸上有岁月留下的痕迹,一个真正有特色的城市并不全是新的。

4 构成城市识别性的主要成分包括三个方面:①形体环境特征和面貌;②可观察的活动和功能;③含义或象征。城市鲜明的特色和强烈的地方感取决于:建筑风格、气候、独特的自然环境、记忆与隐喻、地方材料的使用、技艺、重要建筑与桥梁选址的敏感性、文化差异与历史、人的价值观、高质量的公共环境、日常性和季节性的全城活动等方面,可见城市特色问题涉及面之可。

二水——城市的生命与灵魂

1 水既是城市的自然景观也是文化景观

《论语》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如果说山与大多数城市有关,则水是与所有城市有关。古代的城市选址、规划布局受风水思想影响很大,讲究“藏风得水”,“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辑,而后可建,不然只是堡塞而已”。

水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水体的污染直接影响城市的水质和水量,水的循环过程维持了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人类是生活在有水所支配着的自然体系中,并由此而生存下来,同时得到心灵慰藉。因此,水的功能往往表现出多层次性,人们无论从精神上或肉

体上与作为基本生命条件的水都有着深切的关系。同时,城市之水的保护不仅是自然、环境、生态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文化、景观、美学方面的意义。

2 水景观的保护与创造

人类在河湖水滨发展起富有“水与绿”的城市。世界上著名的水都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苏州等城市自然离不开水,其它一些名城也伴随着河流而成长,如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罗马—台伯河、佛罗伦萨—阿诺河、埃及—尼罗河、上海—长江等等。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景观特色在于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倒影”,这些城市市民的生活都与水有完美的契合。

【例1】水城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全城以一条长45公里的运河为“主街”,177条水路为“支街”,加上2300条水巷,428座桥梁,成为闻名世界的水上都市。1987年,水城威尼斯及泻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于亚得里亚海海面升高和城市地基下陷,威尼斯1500年来一直在缓慢下沉。几个世纪以来,洪水逐渐侵蚀着威尼斯16世纪建造的宫殿的地基,潮湿发霉的天气更威协着堪称无价之宝的艺术杰作,最近几年情况尤甚。2000年圣诞节期间,威尼斯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17天紧急状态。其严重程度迫使意大利政府采取措施拯救威尼斯:(1)把威尼斯易受水灾区圣马可广场加高10厘米,修缮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等。(2)把威尼斯与亚得里亚海隔开的摩西计划:当海潮高度超过1米时,将升起79个水下闸门,把威尼斯泻湖与亚得里亚海暂时隔开。尽管这项工程巨大,但为了抢救人类共同的遗产,意大利人一直在努力。

(上图)水城威尼斯

(左图)威尼斯圣观罗广场)

【例2】阿姆斯特丹(图37页)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城内有100多个小岛,100多条运河和1000多座桥

梁,河水四通八达,游艇无处不到。阿姆斯特丹是从一个叫阿姆斯特尔(Amstel)的小河河口的居民点发展而来。早期在河道周围开凿了一条环城的运河并筑有城墙,它构成了以后城市河网的最初骨架。从16世纪开始,人们就在这个基础上陆续规划开凿了若干条同心圆式的运河,河道宽20多米,然后再用几条自老城中心放射出去的运河和街道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严谨整齐的蜘蛛网式的结构。这里的房屋都建在木桩之上,王宫靠13659根木桩支撑。由于这里的水,每星期要换两次,同时禁止污水排入河道,所以常年保持河水清澈。

(上图)阿姆斯特丹

3 水精神的体现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质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水作为生命之源,本性柔顺,能方能圆,顺乎自然,而不强求,正所谓“上善若水”也。人对待水的态度应该有“水的精神”才好。

如果说过去河流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而今日滨水时代再次开始了。对于我们的城市而言,对水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水体保存——水质保护——水系维持——水环境治理——滨水区(waterfront)开发——水景观设计——水空间营造——水活动组织——水文化展示等。

发展水的潜力,未来水域的发展将是融合游憩、休闲、娱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都市建设为核心。而如何智慧地运用这一资产,将是今后的挑战。保存天然

的水面与河流,并让其流径全市,让水系把城市向网一样罩起来。“实现人与水的相互接触,建筑根植于水的循环并有机结合起来的水域网络,将有利于稳定、安全充裕的国土和城市的形成”。水边活动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水表现出的亲水感是人的一种天性。

三城市形态和空间特色的保护

1 城市形态——时代成就的表现

城市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高度体现。著名建筑学家吉迪翁(S.Giedion)说:“只有城市的形态才能确实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建筑成就,以及在那个时期人们组织自己生活的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城市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表现,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用地和发展轴等可见物质实体及其它不可见的非物质因素。

城市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存的城市形态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形态的积累,其变化总是以原有形态为基础,并在空间上对人存在依附现象。因此,城市形态具有连续性,历史上形成的形态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认为“城市发展史,可以被解释为几何形式(独裁政治和官僚政治必然遵循形式)和自由形式(适合人们生活的形式)的冲突史”。

2 城市肌理与传统街巷

历史名城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其它城市一样,不外按有机生长和建设规划两种方式。名城一般具有悠久历史,开始阶段很多只是中心区或宫殿庙宇部分经过精心设计而形成,城市其它部分则是按有机生长方式通过长期的自发演变,逐渐形成。产业革命以后,城市发展迅速,老城与新城关系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确定城市的规划布局,明确老城的定位和主要功能划分,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就成为城市规划中面临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名城保护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传统街道进行保护、更新和改造,难度较大。在历史城市中特别是有价值的历史街区,一味拓宽机动车宽度、修建城市高架路,在人们享受交通便宜的同

时,新建道路将原来的肌理破坏殆尽,与原来的城市风貌及建筑尺度产生了严重冲突,城市景观被肢解成碎片,城市外部空间处于无序状态。

在解决历史城市的问题时所采取的任何一种办法,都应以古代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因为古代的城市就是在同样的思想指导下,建成其物质秩序的。在历史的城镇中,过去为公众共享的滨水空间、步行空间和开敞空间远比今天丰富得多,因此需要在古城中向人们提供某些最基本的东西。如:解决旧城交通问题时,首先应认识到城市是一个活的肌体,要求历史上形成的路网一层不变是不现实的,而国外实践证明:在保护传统道路系统,解决交通问题方面,起作用最大的还是城市地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私人交通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历史地段与历史保护区

1 历史地段(Historic District/ Historic Site)

(1)定义

历史地段——是指那些能反应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诸方面,包含城市历史特色和景观意象的地区,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国内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历史文化保护区”等。

(2)历史地段保护的意义

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比,历史地段的保护有着更广泛的现实意义。作为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均有重要的影响,为数不宜过多。而历史地段可在同一城市进行比较性的分析研究,对历史相对悠久,历史建筑比较集中,有地方特色的地段,可由市、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华盛顿宪章》指出:“所有城市社区,不论是随时间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各时代社会多样性的表现”。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可找寻到城市发展的踪迹和印记,将这些踪迹和印记整理出来并再现这一发展脉络,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着意经营、强化,就能延续和继承城市历史,使今天的城市脱离肤浅和庸俗,而提高其文化内涵。因而,城市特色保护的重点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通常情况下,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或特色风貌往往差异很大,这

就应该按不同的特点和情况,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针对构成城市特色的、不同风貌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对策措施。

2 历史保护区的划定和规划控制

历史地段的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划定保护区(Conservation Area)。

历史保护区——是为保护历史地段的整体环境,协调周围景观而划定的一定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

由于历史地段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保护区范围划定的灵活性,必须依据具体情况而因地制宜确定,历史地段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就是文物建筑等文化遗产(Heritage)占地范围本身,有时可能是一处场所(Site),或者一个完整的街区(Block),甚至可以是整个历史城镇(Town)。一般而论:保护区≧历史地段≧文化遗产,若历史地段较小时,保护区可划得较大些,若历史地段较大的,保护区可划得较小些。

3 中国与欧洲(以英国为例)在保护区方面的比较

(1)范围划定及分级

中国:保护区又有“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或

“禁建区、控制区、影响区”;或

“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环境协调区”等区分。

国外:在保护区划定时,往往只有一个保护范围的界限,反应出法制的严肃性、可操作性及重视历史保护的普遍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设计作品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景观协调共生,应是当代建筑师的一项自觉任务。

(2)制度与管理

中国:我国的历史保护区的划定,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比数量太少,同时缺乏法律依据,保护区内的建设管理也没有相应的法规可循。

英国:制定了《城市宜人环境法》,规定保护区一经确定,区为必须实施更为严格的设计控制措施。所有规划都必须注重其特色和外观的保护或改善,在保护区内不得随意拆除现存建筑,法案还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出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其保护区一般是登录建筑集中的地区。

(3)保护目的与设计控制

保护区的保护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

①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如改善保护区不适当的街道小品、闲置地段的绿化,各类工程明线下埋等;

②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设计。如地面辅装改善,恢复原有建筑细部等;在保护区对新建筑设计的控制主要从“特色”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控制。但由于“特色”不易把握,一般都是从城市的历史演变,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尺度、体量、材料、色彩、立面的虚实比例、门面比例等对新建筑进行设计控制。

③防治为了提高保护区的商业吸引力,进行人为“美化”;

④反对肤浅的抄袭或仿古;

⑤在修复、修缮、改善时,最好考虑采用自然材料,避免使用模仿材料。另外,严格控制外立面细部和街道小品设施等。

五城市天际线的保护

1 城市天际线的形成和演变

以天空为背景的一幢或一组建筑物及其它物体所构成的轮廓线或剪影称为天际线。城市天际线是生活事实的物质反应,有成为艺术作品的可能,但其形成在本质上并非预想秩序的结果,而是不断在成长过程中演变和发展的。天际线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可归为自然地理特征、建设规划控制、建筑风格及动态作用过程。

美不胜收的城市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来自于城市的地理位置,来自于人的创造或者二者的结合。

【例1】诺曼底圣米歇尔城市:其人工建筑群与山岩浑然一体,使自然界增添了美色。

(上图)诺曼底圣米歇尔

【例2】罗马的垂直建筑物轮廓线十分清晰,教堂是最重要的建筑,教堂的轮廓主宰着城市天际线。

(上图)罗马教堂构成的天际线

天际线的美感经验——它们的视觉美及感染力——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自身的形式;二是周围的环境如光照、气候、空气等;三是观赏的心境、爱好和联想。空间是城市的基本存在形式,离开了这一点,就没有规划存在的意义。

2 城市天际线的保护

维护一个城市中独特的天际线及建筑物的高度,不仅合乎美感上的需要,同时对于一个城市与市民之间所形成的方向感和认同感等心理上的意义颇为重要。世界所有美丽的城市都有独特的天际线,威尼斯、巴黎、旧金山、佛罗伦萨、上海等城市的天际线,不但一望可以辩认该城市的个性,并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保护传统的天际线,是保护城市特色的必要条件。保持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必须对城市局部地区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例1】意大利历史城市的空间轮廓线多以教堂顶和钟塔顶为控制标准,如罗马中心的建筑高度至今不超过圣彼得教堂穹顶采光塔的高度(137.8米);佛罗伦萨在一片低矮的红色坡顶建筑中,只有老市政厅佛契奥宫的尖塔(1299年建)和圣玛利亚大教堂裸露的八根拱肋的穹顶(1434年建)最为突出,是全城

空间构图的主导因素,是古老城市的标志。

(上图)圣彼得教堂

【例2】巴黎是一个具有人性尺度的城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城市建筑和街道本身尺度的和谐。从1784年—1967年,巴黎在五次修改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城市道路和两边建筑高度的比例关系曾反复进行推敲,努力保持新旧建筑的和谐统一。香谢丽舍大街由于进行了高度控制,因而达到了整体效果的统一和完整。

(上图)香谢丽舍大街

【例3】但是,在巴黎也有失败的教训,1950年高层建筑盛行时,在市中心的车站附近也盖了一幢当时欧洲最高(210米)的58层的蒙巴纳斯大厦,不仅

破坏了优美的城市天际线,也破坏了历史环境的氛围,成为历史建设中的一大败笔。

(上图)蒙巴纳斯大厦

3 保护天际线的原则(以上海外滩为例如)图见50页

【例4】对上海外滩历史地段的新建筑进行严格控制,掌握以下原则:(1)距离原则:距离外滩建筑群越近,规划控制应越严格。

(2)高度原则:若新建筑物高度控制在外滩建筑群高度的基本高度以下(低于六层),由对天际线影响很小,反之则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3)体量、尺度原则:因为原有建筑物的体量和尺度无法改变,与现在的巨型建筑相比是小的,如建设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势必将原有建筑的气势压下去;(4)建筑材料原则:新型建材的采用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认真考虑色彩,质地、肌理感觉、尽量与历史建筑有关联,并形成“对话”状态。

(上图)上海外滩

六城市特色的维护与塑造

1 “特色危机”

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历史事件都会对各地形成区别于异地的特色产生各种影响。过去,每个城市有各自的特征而形成特色,这些特征帮助我们易于识别每一处场所和地方。并且,城市在创造性方面的贡献不由其规模大小所决定。如伦敦作为国际银行业的中心;巴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纽约作为新大陆自由的象征;维也纳作为音乐殿堂;威尼期作为一个来自人们想象中不平凡的梦幻等等。

可是今天大多数的景观大同小异,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美感,更谈不上历史文脉及场所精神的体现与创造。在城市形象和文化上,深圳想让自己像香港一样、北京试图成为华盛顿;华盛顿想成为巴黎或雅典;上海想成为纽约等等。同时,墨西哥、加尔各答、孟买、开罗、雅加达、首尔、德里、马尼拉、德黑兰、卡拉奇等等都在不公正和人类冲突中变得难以管理。正如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金森(Parkinson)所言: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的城市正在趋向同一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情趣来至多样性和地方特色。

城市特色不能复制、不能克隆、不能臆造,是极简单的道理。然而,国内在城市建设中“赶时髦”、“一窝蜂”现象严重。A城市修个广场,B城市就得修一个更大规模的广场;A城市在植树造林,B城市就“大树进城”,上行下效。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2 依靠文化,塑造城市特色

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伊利尔·沙里宁在许多年前尖锐地指出:“许多人士把城市规划当作纯技术的问题,在进行规划时只管就事论事,而忽视了重大的精神要求。由于城市规划往往被降低到处理肤浅的实际事务的地位,所以它逐渐给人以一种平庸单调的印象”。

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形式魅力的表现。“对于某些艺术来说,形式就是内容,没有形式,艺术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甚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城市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环境艺术,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对城市形式有一定的构想,否则城市美的创造、空间艺术的表达、环境意象的生

成,均无从谈起。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所特有的理想聚集理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城镇类型和空间肌理。北京胡同、上海里弄、广东骑楼、徽州村落、江南古镇、福建土楼等,这些个性化的空间形态,正是城镇的特色所在。保存它们,既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城市规划设计留下了活的教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 1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 (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 (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 (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 (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 2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2(三)占地面积不小于2.5hm;

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1 2017 Vol.32, No.2国际城市规划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for Urban Historic Environment 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张松Zhang Song 文章编号:1673-9493(2017)02-0001-05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22217/upi.2016.345 1 陷入双重危机之中的城市环境从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反映出的人们对城市时代到来的美好期盼,到2015年底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以最高文件形式所指出的如下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认知似乎有了巨大的转变。其实这些城市问题并不是在短短5年时间内发生和加剧的,而是快速推进城市进程以来长期积累的病症的普遍凸显。近年来雾霾席卷全国,一些大城市的PM 2.5指数持续攀升新高。高速发展的代价已日趋沉重,众多城市的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生态指数持续走低,城市宜居性等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下,城市地方政府为了GDP 增长和追求土地的财政效益,不断对旧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旧改对历史环境造成了空前破坏。而且,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已基本用光,进入了所谓“存量规划”时期,如此一来对旧城的大拆大建是否会更为迅猛呢?最近20余年,由于地价不断攀升和拆迁成本 不断增加,为了推进城市改造,一些城市弃城市规划的基本法规规范于不顾,随意改变容积率等控规指标,提高开发强度,导致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盛行。缺乏细致的规划设计,必要的技术手段也没有配备完 善,只是形式上的“曼哈顿化” (Manhattanization ),其结果必将破坏到城市环境所应具备的宜居形态和人性尺度。 正如美国学者雪伦·朱津(Sharon Zukin )在《裸城:原真性城市 场所的生与死》的导论“失去灵魂的城市”中所指出的: “所有大城市都忙着抹去它们粗陋不堪、瓦砾尘土漫天飞扬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亮闪闪的未来图景。北京、上海和其他中国城市正忙着消除市中心破落的狭窄胡同弄堂,将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撵到城郊地带,作者: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zhangs515@https://www.360docs.net/doc/6b701674.html,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的双重危机状况和历史 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阐述了英国历史环境保 护政策和经验,特别是历史环境保护和遗产资源管理的机制 与体系构成。强调在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 议》指导下,基于可持续发展政策和遗产保护的社会意义, 通过保护、整治并提升历史城市的宜居性,逐步实现城市历 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及规划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ual -crisis problems existing in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common problems in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policy and experience in the urban conservation, and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histo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assets management in the UK.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of UNESCO,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social values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it focuses on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for historic urban environment through preserving, reno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iveability of historic urban area. 关键词: 历史环境;历史性城市景观;可持续性;城市保护 Keywords: H istoric Environment;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Urban Conserv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351)万方数据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19世纪60年代,第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宪法——《威尼斯宪法》由文物保护专家和建筑师等共同提出。宪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定义并设定了新的标准,认为历史古迹是以能见的某种文明或历史事件的城乡历史环境。直至现在该宪法仍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处理国际文化遗产事务的准则。1976年颁发的《内罗毕建议》,在《威尼斯宪法》对历史遗产的认识基础上将保护范围发展到“历史地段”,保护内容包括史前遗迹、历史城镇、老村庄遗迹相似的古迹群等。其后的1987年美国编制的《华盛顿宪法》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历史城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建筑、街区及城镇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并提出对于历史建筑等考虑保护与部分牺牲的态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宪法》,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法》,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著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 学号: 年级: 调查与分析 调研思路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分析的访谈等,分析评价建立在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问卷调查中总样本量为100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82%;访谈中共10名被访者.在表达形式上,每一部分分析都由调查访谈的内容和理论知识两部分结合存在,充分体现了社会调研应联系实际,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宽窄巷子是如何围绕休闲这一主题展开保护与改造,研究其规模、特色、空间处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历史环境结合,侧重点是接到的尺度比例,如何处理使其更适宜现代人生活,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发展现代空间,不使之冲突。 【摘要】 当代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对历史街区整体和区域的保护理念的强调,不仅强调对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性历史建筑进行原真性保护,而且主张对大量存在的一般性的历史建筑、街区以及存在期间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进行整体的规划保护,同时也要求保持地区活力,瞒住现代生活的要求;重视对历史见证遗产的再利用,对于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既反对大拆大改,也不再主张不做任何变动的保护方式,而是主张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保护应到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内容。较好的协调保护与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传统保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街道尺度; 比例; 公共空间; 改造 前言 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 调研流程图 深入研究阶段 验证阶段 结题阶段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技术的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方法的实例应用研究,在具体和可操作的层面上,为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例,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较全面的应用城市古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方法,更好的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基本方法 1、历史建筑的分类 1.1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建筑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建筑,其保护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须遵从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1.2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实际上是将一切不可移动或不应当移动而需要原地保存的文物统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1.3一般历史建筑 不同于文物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一般历史建筑并不强调重要历史意义。这类建筑物、构筑物数量较多,是历史街区的主体。 2、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方法及适用性 2.1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适当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例如重庆湖广会馆的修缮,会馆在重庆明清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生活、文化方面都对重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重庆湖广会馆见证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反映了明清时期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盛况及兴衰变化,是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图1)(图2)。 图1修复前的湖广会馆图2修复后的湖广会馆湖广会馆衰落后,大多都改为它用,或作为工厂、或作为仓库(禹王宫),或为居民居住(齐安公所)使用,使用者对建筑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加建,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建筑形式。保护工作者通过对湖广会馆院落空间的清理以及对禹王宫、齐安公所内部空间的恢复,使湖广会馆建筑原有的山地院落空间和内部空间特色显露出来,恢复了湖广会馆本体的真实(图3)。① 图3 恢复齐安公所原有院落、天井 而针对历史街区中历史建筑的修缮与更新,其立面造型以修缮为主,内部

关于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着力保护和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和品位,深入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XX 建设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XX年,编制完成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建立城市风貌保护名录。到XX年,城市风貌保护体制机制有效建立,城市空间格局、历史风貌、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城市风貌保护名录制度。 1.根据城市风貌保护内容,分门别类确定保护项目,建立保护名录,并结合需要及时调整。根据保护名录,同步建立城市风貌保护档案。建立城市风貌保护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保护项目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将城市风貌保护相关信息化成果纳入系统,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环保局,各区市政府和国家级开发区、XX新区管委。标黑体字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和设计。 2.加快编制XX市区和XX市、XX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责任单位:市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环保局,各区市政府和国家级开发区、XX新区管委) 3.组织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加强区段城市设计。重点区域要率先完成城市设计工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 4.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风貌保护要素、保护实施方案等。(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5.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明确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6.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与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红线、国土部门永久基本农田等相衔接,作为管控城市开发建设的边界。(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7.划定海岸带范围及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加大管控力度,确保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环保局)

历史城市保护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第一讲:绪论 1、绪论 一、课程与相关概念的解析: 1、“历史城市(old city\historical city)”与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保护与旧城更新(old city renewal) 3、几个城市保护的相关概念 二、课程讲授内容的结构 三、学习目的与方法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一版. 2、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1第一版.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第一版. 4、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第一版. 5、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台北:淑馨出版社. 6、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第一版. 7、[日]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西山卯三监修.路秉杰译.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2第一版. 8、建筑与历史环境O.И.普鲁金韩林飞译金大勤赵喜伦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12 第一版 9、阮仪三.护城纪实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第一版 1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一版 11、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李其荣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第一版 第二讲、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问题 一、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流失 拆除----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 维修----修复性破坏 二、城市形态的破坏 高层与大体量建筑的致命破坏 交通系统改造的影响 三、城市居住环境的衰败 居住面积低、不成套、设施不足 四、城市设施的不足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杨清辉 摘要:在趋同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以城市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城市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同时结合管理工作自身的职能,从多个环节予以规划控制和引导,从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色发展;风貌特色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管理 CONSTRUCTIONG THE CHARACTER OF CITY,THEN BUILDING A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ITY YANG Qinghui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imilarly city developing,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with city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ke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y plan。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work mentality,we excavated and packed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resources of region,then we organizatied and compiled the "City Style Characteristic Special Pla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is plan,we are imple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ork seriatim,then giving guidances in our function unifies the supervisory work own function,All of these study are aim to 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yle characteristic pl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plan manages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 “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动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塑造城市风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高起点编制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我们从抓好规划的编制入手来弘扬地域文化、生态特色。2006年,我们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汉中市城市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风貌特色规划》)。该规划通过系统整合“汉、水、绿”这些一脉相承的特色资源,将汉中城市风貌特色高度概括为“汉之渊源、西北江南”,为建设充盈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 设计人员通过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整合城市景观结构,将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确定为“三轴、三环、六大特色风貌区”。其中,三个景观主轴线为:南北向以天汉大道为主体形成现代商业办公金融特色风貌轴;东西向以汉江为主体形成现代滨水特色风貌轴,以东关正街和西汉三遗址为主体形成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轴。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三个风貌特色环路,即体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浅谈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摘要: 城市是不断发展的, 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 展的辨证关系, 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并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 入发展的观点, 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保护; 发展观 1 前言 一个城市自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而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是力求在发展中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进行修复和控制, 因此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 保护和发展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体。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了现今城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非简单的对立和冲突, 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矛盾关系。通过采取积极的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动态平衡。 2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从城市起源的时候就一直未曾停息过,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同样, 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城市。正是因为城市是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才使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可能和必要, 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就产生于城市过去发展的痕迹之中。试想一个永远静止的、没有时间空间变化的城市( 虽然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存在) , 既没有历史可言, 也就更不存在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了。 城市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沧桑变幻, 而每一个变化都显示着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历史保护就是这种延续性的主观表现, 也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保证城市发展中文化及精神的延续。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 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3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

历史街区保护文件回顾: 1933年《雅典宪章》 由CIAM编制 关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具有教育今人和后代的重要意义。 1964年《威尼斯宪章》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 更明确提出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必须把文物建筑所在的地段当作专门注意的对象,要保护它们的整体性。首次提出历史街区概念1976年《内罗毕建议》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进一步拓展了保护的内涵,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作用和价值。1987年《华盛顿宪章》 ICOMOS(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 再次对保护“历史地段”的概念做了修正和补充,文件指明了“历史地段”应该保护的五项内容,即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该地段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 1994年《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 ICOMOS 继《威尼斯宪章》后,再一次提出“原真性”一词。将保护的范围扩展到非物质的层面。认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都包含着特定的形式和手段,它们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构成了某项遗产。 1999年《北京宪章》 国际建筑师大会 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大发展”和“大破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提倡“宜将新区规划设计、旧城整治、更新与重建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国际社会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从纯粹的单体古建筑保护延伸到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原真性”保护。在国内,对历史街区保护也经历了从“修旧如新’,到“修旧如旧”,再到“修旧如故”,从最初对实物遗存真实性保护到近年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习俗等生活真实性的关注.如有认为对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生活形态的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的核心性问题(张曦,葛听);历史街区保护应“保护原有社区网络结构和生活的真实性”(阮仪三,孙萌);“生活真实性”是历史街区真实性保护的前提和基本内容之一(杨新海)。 《巴拉宪章》 前言 考虑到《国际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在威尼斯通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五届全体大会决议》(1978年在莫斯科通过)的内容,澳大利亚ICOMOS(ICOMOS澳大利亚委员会)于1979年8月19日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巴拉正式通过了巴拉宪章,并于1981年2月23日、1988年4月23日和1999年11月26日通过了修订案。 巴拉宪章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它建立在澳大利亚ICOMOS成员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 保护是对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进行整体管理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持续的责任。 宪章的适用者 本宪章旨在为那些需要就具有文化意义的地点提供建议、决策,或承担工作的人,如业主、管理者和监督者,制定一套实践标准。 宪章的使用方式 本宪章是一个整体,许多条款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保护原则中的条款通常会在保护方法和保护实践部分作进一步阐释。为使阅读流畅,宪章中已包含了标题,但这并不成为宪章的组成部分。 本宪章是独立的,但是它的使用和应用将在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的下列文件中作进一步解释: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文化意义》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保护措施》 《巴拉宪章操作指南:从事研究和编写报告的程序》 《与保护有重要意义地点相关的道德规范》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原则及其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探析 刘萍 (滨州市规划局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关键词:传统建筑保护更新设计方法 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传统城市的改造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近年来,成功的保护与更新的实例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历史建筑却是陷于一种无序和被动的状态。本文基于平时对传统建筑改造中的一些平时的思考,针对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历史景观的问题上总结出一些保护更新的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 一、保护更新的原则与相应的设计方法 1、立足保护建筑群的古典氛围 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建筑物本身的保护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重点还要立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氛围。之前由于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将一些传统建筑置于高楼大厦之中,由于传统建筑的体量相对较小,而且建筑多数为单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建筑物本身保留下来,然而传统建筑给人的空间感却丧失殆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做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建筑跟周围环境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将原有的自然的、传统的空间延续下来。此外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群之间保留一定空间,以便借助某种介质实现一部分对传统建筑环境的保护。比如采用绿化的有效隔离使传统建筑的氛围与现代空间有一定有效的过渡。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对于周围环境的设计工作,涉及的利益和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也很多,不过我们应该做到对历史建筑应有的尊敬。 实例:沈阳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的保护改造工程,虽处于闹市之中,但是陈伯超教授在设计时就重点提出:要保留的不仅是作为中共省委机关的两栋平方和刘少奇曾经居住的房屋,重点是要保护当年中共满洲省委工作的环境和气氛。最后通过胡同、院落、场景再现等因素的应用最终较好的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环境和气氛,形成一处有历史文化氛围的城市空间。 2、保留修整的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

漳州城市风貌特色调查问卷

漳州城市风貌特色调查问卷 敬爱的读者: 城市风貌特色反映一个城市的个性。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语言和形象的体现。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色将给予居住于其中的人们愉悦的视觉享受。目前,漳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在制定漳州的城市建设总体风貌特色规划。作为漳州的市民,您对我们的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色彩如何评价?您希望漳州的城市颜色是什么?您对漳州的城市色彩有什么期待?请拿起您手中的笔,和漳州市城乡规划局一起规划您心中的漳州城市风貌特色吧。 您的姓名联系电话 您的居住地点 __________区__________ 街道 (请如实填写,以便参加抽奖,请对以下确定选项在□中打“√”) 个人基本信息 ■您的年龄□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 ■您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中专及高中□大专及以上 ■您是漳州本地人吗□是□不是 ■您从事的行业□商贸金融服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机关公务员□在校生□其他 ■您的居住地点 __________区__________街道 城市色彩相关问题 ■您最喜欢什么颜色__________ ■您记忆中漳州的自然山水哪种颜色印象最深□黄□兰□绿 ■您平时在城里最多见的是什么颜色□红□黄□兰□灰□白□其他 ■您对漳州城市的色彩感觉怎么样□较好□需要改善管理□无所谓 ■您觉得住宅楼最好是什么颜色□红□黄□灰□白□其他(可填两种以上) ■您觉得办公楼最好是什么颜色□红□黄□灰□白□其他(可填两种以上)

■您觉得商业店铺最好是什么颜色□红□黄□灰□白□其他(可填两种以上) ■您对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感觉怎么样□较好,很现代□不舒适□无所谓■您认为漳州需要城市主色调吗□需要□不需要 ■您认为什么颜色的建筑主色调最适合漳州□红□黄□灰□白□其他■您认为中国哪些城市的色彩有特色(可填两处以上) ■您认为国外哪些城市的色彩有特色(可填两处以上) 城市风貌特色相关问题 ■您觉得漳州什么地方最体现城市形象特色需要保护宣传(可填两种以上) □历史街区□城市新区□地方文化□雕塑小品□文物古迹□自然山水 ■您了解传统闽南建筑的风貌特点吗□基本了解□略知一二□不了解 ■您觉得漳州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填两处以上) ■您觉得漳州最具代表性的新建筑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填两处以上) ■您觉得漳州什么地方最影响城市形象特色需要改造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 ■您觉得漳州目前城市建设开发强度怎么样 □强度过高,需要增加绿化和广场□强度不够,需要增加高层和立交□说不清楚 请您用一句话概括体现漳州未来城市特色 可登陆漳州新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b701674.html,/)参与调查。 奖项设置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参与读者幸运奖为:一等奖(2000元)1名,二等奖(1000元)2名,三等奖(500元)3名,纪念奖(100元)30名,总计奖项费用8500元。新闻网设置奖项为幸运奖20名,奖金100元。总计奖金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保护历史性城镇和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保护历史性城镇和城区宪章是国际专家历时12年进行研究、改进的成果。该文件于1987年10月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ICOMOS大会上被采用,因此通常被称作《华盛顿宪章》。该宪章的条款得到了有意识的拓展;从国际上看,存在着各种关于历史性城区规划和保护的方法,城市发展对后工业社会施加影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本宪章就是要强调这种多样性。宪章全文见下。 前言和定义 所有城市社区,不论是逐渐形成的还是精心设计的,都是历史中社会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本宪章涉及的历史地区,不分大小,包括了城市、市镇和历史中心或街区,以及它们的自然和人为环境。在扮演历史文献的角色之外,这些地区还蕴含了城市传统文化的价值。今天,许多这类地区正因在世界各地发生的社会工业化而带来的城市开发的冲击,而遭受到威胁、物质上的侵蚀、损害甚至摧毁。 面对这种通常会造成在文化、社会和经济上不可挽回的损失的严重形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认为有必要起草一份国际宪章,促使历史性市镇和城区贯彻通常称为《威尼斯宪章》的《保存和修复古迹遗址国际宪章》。这个新文本规定了保存历史性市镇和城区的必要原则、目标和手段。它也寻求增进这些地区私人生活和社区生活的和谐,并鼓励保存这些文化财产,它们即使是极为微小的,也构成了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华沙-内罗毕,1976年)以及其它各种国际文件所指出的那样,“保存(conservation)历史性城镇和城区”是指保护(protection)、保存(preservation)和修复(restoration)这些城镇和地区,以及使其得以发展并适应当代生活的必要步骤。 原则和目标 1. 为了发挥最佳效果,历史性城镇和其它历史性城区的保存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政策,同各级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统一体。 2. 包括市镇和城区的历史特色和表现该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要素在内的特质应得到保存,特别是: a) 由地块和街道决定的城市格局; b) 建筑物同绿地、空地之间的关系; c) 由比例、尺寸、风格、结构、材料、色彩和装饰决定的建筑物的内外形式; d) 市镇或城区同周边自然和人为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 e) 市镇或城区在历史中形成的多种功能。 任何对这些特质的威胁将危及历史性市镇或城区的真实性。 3. 居民的参与和关注对保存计划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应当受到鼓励。历史性市镇和城区的保存工作首先要考虑这些居民。 4. 历史性市镇或城区的保存工作要求慎重行事,要有一个系统的步骤和方针。但由于个别案例会引起各种具体问题,应该要避免思维僵化。 方法与手段 5. 要在多学科研究之后进行历史性市镇和城区的保存规划。 保存规划必须强调包括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技术、社会学和经济学在内的各种相关要素。 应明确规定保存规划的首要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法律、行政和财政上的必要措施。 保存规划应致力于确保历史性城区和市镇整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保存规划应该确定哪些建筑物必须得到保存,哪些建筑物在特定环境下应该保存,以及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的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三章保护措施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三章调查和评估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七章成果要求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保护规划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浅析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我国城市发展 规划,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乡土建筑及文化,促进和保证规划和保护工作的进行,需要从城市规划,整体效益,建筑保护,绿色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相关探讨,从而协调城市化以及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协调。 关键词:乡土;建筑;文化;保护;更新;绿色 一、乡土建筑保护的重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更新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的落后通过不断的发展相对较为容易克服,而文化的落 后较为艰难,但同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国家生命力 的象征。随着绿色化的发展,古村落逐渐发展为旅游景点,为落后的经济提供了 渠道,逐渐发展为只求经济利益忽略文化的保护,对于文化的缺失,我们必须采 取保护措施,但是同时对于落后的乡土环境来说,去留的选择也极为复杂,对于 留必须去其糟粕,对于保护,又不能一概不能改变,反而妨碍经济的发展,我们 需要不断的总结认清这件事情,找到合适的对策,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采 取机制性的东西进行保护,如何把优良的民族代表性文化真正完整的保留传承下来,是从国家到建筑、文化各方面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乡土建筑保护是中国城乡 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大规模城乡建设的加速,中国乡土建筑面临 严峻的威胁。所谓乡土建筑,广义上可以泛指为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 狭义上多指农村地区的传统历史建筑。 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文化多样性,最主要的价值是恒久的生命力与 创造力。今天,维护文化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不同文明共生共存的文化发 展观应该取代优胜劣汰的文化发展观,应该充分尊重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历史 文化村镇特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是认识我国文明史的实物见证。每个历史 文化村镇的特色都是特有的,是不可复制的。同时,历史文化村镇又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乡土建筑遗产如果离开了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定环境,就会大大降低它们 的价值。同样.如果历史文化村镇失去了部分乡土建筑遗产,也会同样降低它的 价值。因此,乡土建筑遗产的存在是形成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历史文化村镇和 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整体保护。由于文化和全球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向 同一化,全世界的乡土建筑都非常脆弱。建筑除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应进 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乡土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政策法律上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实施一批乡土建筑 保护的公共政策,保护了许多珍贵的乡土建筑遗产。例如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 乡土建筑保护的通知》要求将更多的乡土建筑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但是,总体而言,现行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并不能完全适应乡土建筑的保护要求, 需要加强。首先,乡土建筑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已滞后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 化的时代要求。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村庄治理要突出 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另外 有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环境,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 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乡土建筑保护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尽管 国家层面对乡土建筑保护日益重视,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好乡土建筑,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