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优质课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把“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板书工整”等标准作为衡量初中语文优质课的基本尺度。其实,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去上好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仍然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究课题。作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一节初中语文优质课,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富有成效的结合和表现。创造性在优质课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1.教学内容处理的创造性。对于整个教学内容,从导入新课、讲解答疑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必须注意创造性的处理。例如:讲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中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时,常规教学是这样的:这里以静写动,也有以动写静,从呼应题目“望”字可知,作者应该是站在高处的。但我却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一反常态地说:“作者除了站在高处,从视觉角度,他也应该站在进行的船上。因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觉到两岸的青山在动呢?”显然,这样深层次的分析,学生的思维领域就更宽广了。

2.教学方法运用的创造性。因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处理,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去克服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定式思维。例如:我在教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就引用学生的思维从纵深发展,由送别诗联想到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者同属送别诗中的名句,但却因时因地、因景因人的不同而导致了诗的感情基调的截然不同,再由此引导学生的思维横向发展,具体去分析之所以不同的内在深层原因。

二、优质课教学必须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一堂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方面作出评析:

1.教育性与知识性是否统一。这是语文优质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因此,作为语文优质课教学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把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和艰苦创业精神。例如:我在讲大诗人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向学生提三个问题:(1)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表现这种特殊感情的句子何在?(3)大诗人李白的诗风和杜甫又有何不同(因在讲此篇文章时学生已学过关于李白的诗篇),我认为这三个问题是上好这课的切入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协调。这是优质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而交往不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

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更不是话语权威,而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一样的课程参与者。例如:我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教学过程明晰可见,我仅向学生提三个问题(1)花5-8分钟阅读课文后,弄清小说发展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2)分别在文中找出三个以上的细节来展现鲁提辖粗中有细、疾恶如仇、慷慨大方的性格;(3)打死镇关西的三拳分别在什么部位?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这样一来便打破常规教学中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分层次来机械地讲解全文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优质课教学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所谓教学基本功,简而言之,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优质课教学中,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行为技能。授课行为技能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技巧,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激发动机的技巧、提示信息的技巧、引出见解的技巧、作出结论的技巧等等。孔子在《学记》中讲“道而弗达、开而弗达”,正是强调在启发性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时机”,讲究授课行为技能。可以说,老师的授课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成果。例如:我在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有这样一幅特定镜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由此提问:为什么作者久久站立雪中不肯离去而死死注目马的脚印呢?作者在这里的思想感情能否理解为:作者是对朋友“长路关山何时尽”的忧虑,还是自己归期未卜的慨叹?是对朋友的返京的嫉羡,还是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呢?可以说,这些问题无一不感动着学生的思维灵魂。

2.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结构。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理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例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时,打破常规思维,抓住了主人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表现其悲剧色彩,即孔乙己由自命清高的穿长衫到最终不得不穿破棉袄,表现其精神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向往坐着喝酒到最后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表现其物质追求的悲剧;孔乙己由欠钱到最终永远欠钱,表现其人格追求的悲剧。通过三条明晰的悲剧线索,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的悲剧形象,向全体学生展露无遗。

五步捷径走近古人

——文言文背诵“五步走”

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时代和作者的局限,在背诵上有较大的难度,而要化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记忆疑难词句,消化吸收艺术营养,这一切都离不开“背诵”。

累积学理论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姆·加涅认为,任何学习必会有一个最合适的顺序。关于文言文的背诵,我根据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以及众多学生的试用,总结了行之有效的顺序:文言文背诵的“五步走”方法。“五步走”法遵循“感知—理解—记忆”的规律,我现在介绍给大家试用,以期助大家一臂之力。

第一步,听译文,明大意。

在背诵文言文之前,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听这篇文言文的译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为记忆打下基础。人的听,是以理解为中心的对口语的感受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听者能迅速把握语言信息,并对语言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这就培养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基本上弄清文章梗概、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译文在听的过程中也就大体上记住了(记不全没关系)。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我们可以跟着译文来神游醉翁亭。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这是酿泉。接着走,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观景不如听景,这样,我们就置身于课文中真正游览起醉翁亭来了。

第二步,听范读,做标记。

这一步先应听老师的范读或者听朗读录音,感知课文原文,辨明文体。听范读能够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疏通文句,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感受。同时,老师的范读也能为学生提供朗读背诵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对于文言文难读难背诵的思想认识。

听范读以后,我们应结合注释自己试读几遍课文,亲自体会文言文的节奏、韵律、情感等。在朗读的同时,用铅笔标画出能提供背诵线索的识记点。所谓识记点,也就是能够提醒背诵的标志性词语、短语、短句等。这些识记点一般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衔接上下文的词语或短句,总起、概括性的语句等等。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第三段,可以这样标画识记点。“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修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段主要从这四个场面写人游琅琊山之乐。也可再细标画“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修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第三步,听朗读,忆文章。

不看课本,认真地听同学或朗读带朗读,我们在听朗读的同时,应在的脑海里寻找自己在文章里所标画的识记点。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识记点的记忆,识记点记准了,也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第三段标画的识记点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记住这些,再进一步回忆,滁人游的情况怎样呢?“负者…,行者…,前者…,后者……”。太守宴又如何呢?……就把全文记忆下来,背诵起来轻松多了。

再者,听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朗读再次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故事梗概、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人物关系或说明的主要对象,并把自己置身于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去感受、体验,与所写的人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所发生的事情、所见到的景物、所说明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这篇文章就等于是自己所写的了,背诵也就是叙述自己的经历,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

这一步可以借助手头上的工具书理解记忆,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之后就更好了。

第四步,读课文,找遗漏。

打开课本,我们再一次仔细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在听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遗忘了的识记点,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记忆。这一步也可以同学两人或两人以上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同学试着背诵,其他同学听,并标记出这个同学背诵不正确的地方,然后给予纠正。如此这样,几个同学遗漏、易错的地方就找出来了,再专门记忆,就不会遗漏了。

第五步,跟背诵,求熟、美。

首先,利用录音机播放朗读带(也可以别人朗读,但是最好用录音机播放朗读带,标准,效果也好),自己合上课本小声地跟着朗读带背诵,这样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培养自己的语感,也就是“顺口”。其次,结合老师的讲解分析,以及自己的理解感悟,揣摩语气语调的轻重高低、抑扬顿挫,进行理解记忆,然后自己试着独立背诵。最后,在熟练的基础上力求“美诵”。“美诵”这种提法非常好,所谓“美诵”,就是将课文静态的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等,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地背诵出来。在“美诵”的过程中,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体悟文章的道理。背诵与理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弄懂了文章又背诵了课文,可谓是一举多得。

以上就是关于文言文背诵的“五步走”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专心认真,不可三心二意。形式可多样,可以借助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也可以与老师配合,师生合作完成背诵。背诵用时间就更为灵活了,可以用专门的时间晨读课朗读课完成,也可以在老师分析文章的同时进行,几节课完成。总之,这种方法的运用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真正做到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让文言文走进我们每个人,让我们每个人走进古人。

初中语文复习途径—实现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

最近下校听了一节九年级语文复习课,感受颇深。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修辞专题,教师对《福州市2007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进行了较认真的研读,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考试范围内的修辞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复习。教师一上课随即对学生讲解了“考试说明”中的八种修辞,接着从定义与特征入手,对八种修辞进行了三十五分钟的快捷讲解,几乎是一气呵成。其中比喻还讲了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种类型;拟人还讲了拟人、拟物两种类型。然后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五分钟时间教师讲解。当堂训练的题目有24道,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听课过程,我仔细地观察了学生的表情,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上课进行15分钟后进入了较为疲倦的状态。这节课除了容量较大以外,很凸显的一点,就是教师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动态训练的先入,致使复习课成了平时课堂教学的再现。

近三年来,我时常在中考前的第一轮复习时,下到一些条件相对不是很差的学校听课,总感觉学生在复习课里,收获不大。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一些交流来看,他们普遍反映,对于一些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他们不喜欢满堂灌,所以教师即使一堂课讲得满身大汗,学生也很难受你的感染。尤其是近几年,中考淡化了语法知识,淡化了知识性东西的具体考查,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遇到阅读题目中诸如“表现手法”“意象”等等之类的术语往往又束手无策,白白地丢了分。因此,我们提倡,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精心地设计好复习课的内容。

通过对一些复习质量不高的语文课的分析,我感觉学生收获不大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教师注重以灌为主,上课非常卖力,却致使学生一头雾水;2、忽视

了感性材料的先期介入,这是最为明显的一点;3、复习课的设计缺乏明晰的引领途径;4、课堂训练时间不够;5、教师缺少应有的现场点评。

今年我们的教研活动针对以上不足开展了“文言文复习”和“作文复习对文本资源的再利用” 观摩课,这两节课就已经基本改变了以上不足。

这是一节文言文句读复习课。

教师先出示两道选择题让学生完成,题目是:

1、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A、夫人/好学

B、其实/味不同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其岸势犬牙/ 差互

答案为C。

2、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虞山/王毅叔元甫刻

B、君/与俱来

C、余闻之也/久

D、已而/夕阳在山

答案为B。

接着教师问学生第一道题目中ABD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道题目中A CD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议论进行正面回答和点评。接着教师进入举例分析说明的程序,首先举出两个例子:“1、若夫/淫雨霏霏;2、盖/竹柏影也”,让学生划分。待学生划分完毕后教师予以订正后总结:“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夫、惟、故、盖、若、若夫、至于、且夫’等”这个水到渠成的总结让学生在已感性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使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教师又列举出两个例子:“1、可/以一战,2、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

来让学生划分。待学生划分完毕后教师又予以订正和总结:“古代是两个单音,而现代汉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如此从八个方面加以引领总结,最后又回归到课前的两道选择题,让学生对号入座,总结给予解答“不正确”和“正确”的原因。

另一节课,是作文复习课, 课题是:作文复习训练(一)——作文的立意。

教师首先展示自己对07年考试说明写作部分的五点解读体会,强调了写作要求五个知识点中有三个知识点提到“立意”,可见“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教师展示了两篇学生例文,一篇明显的立意比较高,另一篇明显的立意比较低,教师引领学生从正确立意与准确立意的角度分析立意较高的一篇,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如何做到立意高呢?”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理解比较浅层,知道这是一篇立意较高的文章,但不知道它高在哪里。接着教师就教材里的五个文本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主题思想,这五个文本分别是:《紫藤萝瀑布》,《生命、生命》、《热爱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在对文本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较好地分析了这五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这时学生还在期待着教师的“如何做到立意高”这一问题的的答案。于是教师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到立意高:1、从深度、广度(即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挖掘。教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分析。2、运用“追问法”,即“以小见大”的方法,教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进行分析,最后在教师分析的基础上,用了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两个题目的立意(下发提纲)。一个题目是以“母爱”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一道题目是命题作文“感谢你,因为你的美丽”。最后用10分钟时间师生进行互评,话题围绕“深度、广度”和“以小见大”来具体展开,“深”在何处,“广”在哪里,为什么要从“小处着眼”,如何展示“细节”等。一节课结束后,我就两个问题随机访问了几个学生:1、你

是否掌握了立意高的方法;2、这一节课比单纯写作技巧的指导会不会更好些。五个被问的学生中,四个回答肯定,一个说不清。可见这节课的课堂效率还是相当高的。

以上展示的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针对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设计;两节复习课都改变了以往以静态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实现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自然转化,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自觉过度,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全方位刺激,实现了“让学生在期待中学习,在学习中期待”的目标。课堂有效地针对性训练使学生的静态知识得以巩固,为动态知识的形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第二节的作文复习课,很好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闲置的文本利用的问题。很多一线的教师反映,现代文阅读,由于考试的内容都已转移到课外,教师不知如何用好文本。通过这一节课的展示,与会的教师对文本资源的再利用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教师提议,可以进行“专题运用”提炼,还可以进行文段运用训练,还可以进行“话题”训练运用,总之,文本资源得到了再次开发,使得静态的教材焕发出灿烂的生命火花,给教师的作文复习提供了动态训练的“剧本”。

事实上教材的很多选文都可直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指导作文的立意,与其一开始就大谈什么“深度、广度”“以小见大”,还不如先让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立意进行分析。因为从知识的分类看,写作技巧还属于陈述性知识,它在写作课上的呈现更侧重告诉我们:写作技巧“是什么”是“怎么样”的技巧等,具有静态的特质。学生知道这样的技巧并不能够明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还需要将这类技巧在暗中不自觉地摸索和试探,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又有差异。而让学生对课文的立意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意识的指导总结,可以有效缩短学生暗中摸索和试探的时间,更快地将这类写作技巧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做”和“做什么”,这些具有动态性质的做法,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并促进这种技能的逐步形成。

同理第一节的文言文句读复习课也很好地完成了从静态向动态的自觉过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在感性材料地直接接触中完成了对句读八种方法的自然记忆和自觉领会,使复习课的质量和容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不失为初中语文复习的一种途径。

实现从静态向动态转化的途径是——重要重视课前供学生使用材料的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课堂训练时间,教师要引领学生适时点评,共同创造,使复习课更有别于平常的新授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趋势预测及应考战略

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样题回顾】

纵观历年试卷,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试卷中设置综合性学习考查试题的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4年首轮课改实验区进行中考开始,此类题因符合新课改精神,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而倍受青睐。

2.题量和分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湖北黄冈卷中26道试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共设3 题,共赋8分,占全卷6.7%;而2005年设3 题,分值上升为1 0分,占全卷8.3%,另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设一道综合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的探究题(第21题),赋分3 分。

3.内容上呈多样性和时代性、综合性特点。

⑴.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生存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山东青岛第5题、江苏南京第6 题、江苏常州第7题等。

⑵.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对联知识考查不再拘泥于出上联、对下联,而是融入地理、历史、典故、物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及语言的活学活用能力。如2005年青海西宁第9题、重庆第5 题、湖北黄冈第4 题等等。

⑶.命题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性,将汉字的书写、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的运用、语言的连续、知识的运用、口语表达等综合考查,既是题型的创新,也是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安徽第18-21题等。

⑷.命题更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心他人、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北京海淀第9题、山西第5 题、江苏常州第5 题、广西桂林第6 题等等。

⑸.命题更具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命题趋势】

自2001年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了4 年,已公认为中考语文试题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的“综合性学习”考查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估计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命题的思路将继续体现新改革理念,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创新,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方式将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导,越来越多的省(市)将把“综合性学习”单独设立板块。

3.命题将加强语文与生活、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社会、语文与个性品质的联系,命题将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人格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4.命题材料将以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生活的实际、周围的人和事;新科技、新思潮;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载体,考查学生为语文知识为主综合运用政治、天文、历史、地理、数理化、生物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试题的类型将有:

⑴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⑵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⑶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⑷活动参与类。

另外,还将出现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总之,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是检验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实践、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将会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与亮点。

【应考战略】

第一,重视积累,关注课外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

综合性学习的题非常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只有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胸有成竹而“薄发”。

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词语、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还包括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的积累。

第二,注意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在平时学习和应考时掌握技巧。

1.语言创作类。广告、宣传语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等特点;语言运用多使用夸张、双关等修辞。对联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给出上联或下联,让对仗;二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对联编写。做第一类题时,应根据所给句子的组成成分——词语,通过分析,进行有意味的对答,包括词性、见容、意义等。做第二类题时,先要对材料进行理解、提取,再按第一类题的方法去对。更奏效的办法是平时多读诗词,力求在读中形成语感、读中学会方法;多留心身边的广告词、宣传语及对联,做个“有心人”。

2.材料整理类。语段压缩一般是给一段材料,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或写导语,大多有字数限制。考生要在材料中搜寻关键词、提取主要信息,要推敲语言,不能因字数的限制而表达不清。材料的整合与探究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写出探究结果。考生可在多个材料类题中运用求同存异法,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或者理出因果关系。

3.图表转述类。做这一类题时,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认真观察和审读图表,找出图表中的关键因素,对表格中的数字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再次,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出材料内所隐含的信息;最后,进行归纳、概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

4.活动参与类。要重视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三,注意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关注课外,积极思考。

多读有益的报刊,关注新闻媒体、关心国内外大事、文化、教育动态。例如200 5年有关“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连、宋大陆行,很多省市席卷中都有设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同学们认真积累、多留心、勤思考,综合性学习的答题,一定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中考答卷的亮点。

议论文应考必备知识与应试技巧

一、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这是一个常见的考题,答题要素有论证方法、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规范性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完全取决于考生平时的积累,没有技巧,但要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敬业与乐业》一文的论证思路,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然后分层论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最后劝勉听众(因为这是一篇演讲稿,所以用“听众”一词,有时要用“读者”,有时可用“人们”等)要敬业乐业。再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

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合文章富有方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

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改实验和探索中,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挑战。教师应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充分分析学生和教材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本文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尝试提出希冀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三点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时性体验式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运合恰当、有趣的教学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新课标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闪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

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组织课堂小组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饶有兴致、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科学而重要的方法,是提高语文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相当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如何积累,最主要的就是一条――读书。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以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那么,如何上好作文课呢? 一、考作文的开头,应以“咫尺见精彩,片言定高分”为追求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写作原则。 1、切题原则。 中考作文的开头应尽快入题,不宜兜圈子讲题外话。这一步做好了,能有“切题”之誉;做不好,则有“离题”之嫌。请看中考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的开头:“说起我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准确。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这个开头,只有两句话,但每句都扣住题目中的“闲不住的手”来写,不蔓不枝。切题原则除指扣住题目来写外,还指扣住文章的主题来写,即开头点题。 例如《爱心》的开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开头既扣住了题目“爱心”两个字来写,又点明了本文的主题“爱心使人间变得美好。”可谓一箭双雕。 2、简洁原则。 中考作文,篇幅和字数都有限(600字左右),如果开头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内容就显得单薄,不够具体。反之,开头简洁了,就能给中间部分腾出更多的篇幅,文章就能显得丰满而具体。所以,中考作文的开头应“惜墨如金”。 3、文采原则。

中考作文开头的语言应刻意追求有文采,这就像人要特别注意化装自己的脸面一样,因为这个位置人们特别注意。要使开头语言有文采,就要用诗化的语言去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语言去写。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用排比句。 如《美,在我们中间》的开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这个开头用了排比句,且各分句的语言也很对称,既有节奏感,又有美感,很好地突出了“美无处不在”的主题,可谓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 2)用对偶句。 如“在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受过失败,也获得过成功。失败使我警醒,成功使我欢乐。”(《记我的一次成功》)这个开头两句话用了两组对偶句,对比鲜明,言辞斐然。 3)引用诗句歌词。 著名的古今中外的美好的诗词歌句,其语言富于文采,如能恰到好处地给予运用,就能使文章开头的语言呈现出光彩来。如《陶醉》的开头“…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吟咏这诗句,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便真正展现出一幅画来:”诗句内容与文章的内容融为一体,诗句的语言也为文章的语言添光争采。 4)用比喻句。 因为比喻句形象生动。如《守住一颗平静的心》的开头“人生如广阔的大海,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发表时间:2012-05-04T16:53:58.0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2期供稿作者:方本平[导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方本平江西省鄱阳县大吉中学333100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作者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文总结了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力推广新课改的新经验、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浅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建设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三、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让学生纷纷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之友(B版), 2007,(03)。 [2]黄桂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硅谷,2009,(16)。 [3]傅德珍创新破题能力的培养——以化学教学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 [4]许美羡加强课堂讨论,开展启发式教学[J].引进与咨询,2006,(03)。

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成绩

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成绩 从教于语文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除了年复一年地做好备、教、留、批、辅等常规教学外,我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思路及做法被实践证明是有一些成效的, 2010----2011年度期末考试,语文科平均分85.9分,及格率98%,优秀率85%。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回想自己走过的教学道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中考成绩不败的灵丹妙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力未成,要想取得好的语文成绩,是不现实的。语文能力,必须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然而,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至今仍沿袭封建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语文教学模式,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改革这种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于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方法,与各位语文同行们探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狠抓语文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1.注重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每一节课上老师都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几页,这样几节课过后学生就会对上课感到疲倦,甚至认为是催

眠曲。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要求语文老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沉寂的局面,根据不同的课型,依据灵活的方式,进行导课。 这里我向各位语文老师推荐六种导语形式: 第(1)种形式,营造气氛,以“情”导入。如,讲授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大自然的四季很美丽,祖国的山河很壮美,无数的文人墨客钟情于她,陶醉于她,并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她,赞美她,同学们一定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旖旎的风光吧。用这样的开场白激发起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去学习陶弘景的这篇写景小品文,一定会情意盎然。 第(2)种形式,激发欲望,以“趣”导入。如,讲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大自然告诉人们春天来了;“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雨过天晴了;“猪衔草,寒潮到”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麻雀屯食要落雪” 是大自然告诉人们冬天来临了。同学们,大自然是不是在和善的跟我们说话呢,原来大自然也有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第(3)种形式,创设问题,以“知”导入。如,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1、你知道桥的作用吗?2、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你知道有什么样的桥?3、用5、6句话简介你知道的一座桥。4、你知道桥梁专家茅以升吗?你想做桥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上)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上)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弊病: 一是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看成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看到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的问题。教教材不是目的,教材是载体,课文只不过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除了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增长见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不当。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刻意追求课堂上的活跃,却只流于形式:有很多能通过学生自学、预习自行解决的浅显的问题,却放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看似热热闹闹的假活跃状态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质量自然不会提高。 三是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但有些课堂因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体的探究和学情的分析,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

堂中用多媒体就契合了新课程理念,因而违背了教学初衷。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自己品味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来联想,而是教师用直观的画面和音乐来展示、告知,用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和音乐框定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的思考。 四是课改只图表面。新课程改革使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们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充分了。然而,天马行空的讨论,天花乱坠的拓展,笑声朗朗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课件播放……看似轰轰烈烈,本质却是高耗低效,完全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既失去了昔日传统教学扎扎实实的基础教学,又达不到新课改注重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因此,如何教好初中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应深思的大事。笔者认为,要教好初中语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和赏识,这种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教师要随之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5个方面。 字 1.字音 注意汉语拼音规则,及容易读错的字。 掌握一些有规则的重点字,这些字的音节拼写对了,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些字分别是: (1)维、会、温、驼、优、流的拼写规则;wéi huìwēn tuóyōu liú (2)英、呀、烟、叶、晕的拼写规则;yīng ya yān yèyùn (3)公、荣、雄、翁、拥、窘的拼写规则;gōng róng xióng wēng yōng jiǒng (4)女、绿、掠、虐、与、机、区、需、鱼的区别。nǚlǜluěnuèyǔjīqūxūyú 除此之外,再注意拼写的隔音符号。 2.字形注意形近字与同音字之间的区别。大多是书下的注释和书后练习中容易写错的字;也有同学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学法指导①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②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一个本上,定时集中纠正。 ③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词 应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及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词的褒贬义。 ①词的本义与语境不同的词。②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③结合语境判断词的褒贬,及正确理解发生变化后词的感情色彩。 学法指导①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标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 ②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③书下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④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自测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⑤将自己积累的词语记在一个本子里,最好分类,既有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写作。 句 1.语法应掌握短语、单句、复句这3方面知识。短语:5种基本结构,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 单句:6种基础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复句:7种基础类型,并列、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条件 学法指导 ①短语的学习不要脱离句子,要结合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句子的组成。 ②单句的成分的划分可以利用不同成分的基本位置,和结构助词的不同用法来掌握。 ③对复句的复习主要是记住常用关联词以辨析复句的类型,熟记口诀,便于记忆。 ④学习语法知识重在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必单纯地死记语法的名词术语、概念、理论,单句侧重在病句修改;复句中重点是关联词的运用;对复句中分句内容的理解。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

浅谈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 如何教好中学语文,恐怕对于所有站在讲台上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但又不易回答的问题。在中学教育中,恐怕最难教的课程就是语文课了。因为语言教学是一门只重形式主义和知识教学的学科,往往忽视了学生最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对于如今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充其量觉得选择题比较容易解答,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去解答。对于如何上好语文课,从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一、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包括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乱,所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语文知识。叶圣陶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所以,教师也应该把语文当作一门艺术来教,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对于语文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应该是不仅熟悉所有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不管是文言文、散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有能力教好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因为高中不同于初中小学,高中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他们为了学好语文,不需做大量的语文练习题。如果教师仅仅懂课本上的知识,是没有能力教好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了,在教学上才能够得心应手。 语文教师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技巧。只有独特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让自己被学生喜欢和重视。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映。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氛良好,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高潮。举一个例子,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然后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知识推销给学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公开课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公开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 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 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 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 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 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 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 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 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 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 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 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

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 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 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 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 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 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 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 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另外,决胜于课堂。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伯牙为什么绝弦”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讲授得当,形式多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课的讲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陈旧呆板,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课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课时适当讲一下与课堂有关得故事就会吸引学生,因为初中的学生毕竟喜欢故事,课堂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讲故事,我们找出课文中有关成语进行接龙,还有利用多媒体教学等。 2.化繁为简 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浅显的例子做解释。比如:《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我的学习样子,这样,课堂气氛又被调动起来,学生兴趣又会调动起来。 三善于适时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去启发智慧,而不仅仅是教给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启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点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

如何有效学好初中语文

如何有效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不像数理化的学习,通过补习一抓就灵。这与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它是慢工,需要长期的积累,一旦语文的学习能力下降,不仅影响语文这门学科,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能力和理解力。因此,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迫在眉睫。 那么要如何有效的学习初中语文呢?简单来说,有一下几点 首先要熟悉各年级段知识点 预备班课内课文,课外阅读拓展,同步单元作文 一年级课内古文,每周一诗,课内现代文,主要是记叙文情感的理解,线索的把握,中心思想的准确表达,作文训练。 二年级课内古文,每周一诗,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要点的掌握,外国小说的品读现代文以议论文,说明文的理解掌握为主同时兼顾记叙文。 三年级重点是古文,每周一诗。重点散文的理解,诗歌的鉴赏,初中阶段所学古文和诗的复习,文言实词,虚词的归纳,现代文阅读训练及作文训练。 其次,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学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文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注意课外累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好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的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加强写作能力。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发表时间:2018-01-11T10:34:14.49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1期作者:陈丕[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四川省邻水县牟家镇初级中学四川广安 638500) 【摘要】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氛围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欲望,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取得更佳的效果。【关键词】初中语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11-017-01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乃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会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效。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一、以亲和、自然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好,可以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良好成绩。要想更好的理解教师教态艺术、运用教态艺术,我们务必须对教态艺术有个明确的定义,因此,教师的教态有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刹那,教师教态就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可以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和谐、自然的教态去面向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心态。简单的说,务必做到: 1.以微笑面对学生。因为微笑是人际交流中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会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感,课堂气氛和谐。倘若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姿态,让学生感觉有压抑,学习肯定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就变得生硬与冷漠,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以鼓励带动学生。教育家王阳明曾经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一样,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体验成功和欣赏快乐的喜悦。教师只要放下严厉的目光、呵责,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去发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举止及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是积极的,而不能是消极的。 3.多给学生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光,多夸奖孩子们,如:"好极了","你真棒"等等,还可以用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奖励学生。这样的课堂气氛肯定会积极向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肯定会宽松愉悦的,只有让学生去不断进取,才能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活跃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而教学又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善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尽可能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优化课堂心理氛围,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一味讲授,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因为需要,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真正释放其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中,突出主体,加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学生知我调节的能力和自觉性,把学生看成是对教学环境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主体。在同一年级的学生,其处理知识的心理能力差异并不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中心在于自我,它不能由凶部作用来代替。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多问几个"为什么 ",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交谈,对话,辨论,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联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寻找答案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四、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考察 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展示"隔笙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客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地表现出来,色,形,声的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匠心独运,让语文活动异彩纷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现在的孩子是巨大的诱惑,学校学习也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但是现在的孩子都好胜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断根据学生特点变换班级管理机制,在富有挑战性的竞争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努力学习,还学会了团体互助,学会了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不爱写作文,一直是困扰老师们的难题。如何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写呢蹴必须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习作。当习作教学与时代同步,与学生感受同步的时候,学生不会看着作文纸发愁,而是滔滔不绝诉说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写作方法,写作不就简单多了吗?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热情,只有学生想学,会学,主动学,那么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丁福荣.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中学语文课堂氛围.《新一代》.2013.12 [2]侯斌.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6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作者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文总结了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力推广新课改的新经验、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浅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建设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一、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如教学《水浒传》

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2.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绘声绘色,优化情境。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抓好素质教育,教给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为此,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学习习惯和方法,本文就语文学习的几个方面培养:钢笔字书写、工具书的使用、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复习检测等几个方面作一定的探索,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正轨。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书写;工具书;方法和习惯;谈心辅导;复习检测。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的过程。初中语文考试是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的整体检测,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写字教学 字是人的脸面,漂亮的书写带给人的是赏心悦目的感觉。新课标语文版教材非常重视正楷、行楷字的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较好地利用好课本,辅之以字帖的练习,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很多教师在初一第一节的作业就是工整地书写作业本的封面,写字差的同学就请 写字的好的同学帮写封面。 另外,书法练习还能提高学生的修养,练字也能练习沉稳的性格。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 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用好工具书 让学生准备好字典、词典、作文辅导书、课外学习用书等相关的工具书和课外阅读丛书。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了解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每周至少用一节课来读课外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人读,分组读,老师范读……同学们读谈感受, 互相交流精彩的内容,写读书笔记等。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教材,通过教材这一工具带领学生遨游于语言文字的海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课本剧表演、参观、访问、辩论、写作、课外调查实践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将课本与社会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到: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团体:成长文学、中午广播、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让 他们体会到学好语文、成功飞翔的乐趣。 如果语文教学不再枯燥、不再乏味,学生乐学语文、勤学语文,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 文成绩就应该能达到非常理想怕效果。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上好第一堂初中语文课

如何上好第一堂初中语文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学生一进入新的学校,往往是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的,但也不排除对语文学习的误解。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如果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点燃其求知的火种,激发其求知的兴趣,带着他们顺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门,就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上第一堂初中语文课应注意些什么呢?我采用了这样三招来开始初中语文的教学之旅: 第一招、以生动的开场白吸引学生 第一次和学生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老师的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伙。因此,第一堂课的开场白一定得精心设计,让其能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导入语: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他能使你腹满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这样的开场白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呢?等到看学生的日记时,我心中就有底了。学生史志雯写道:老师的几句开场白就让我更加喜欢上了语文,爱上了那绝妙的语言文字,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语文。赵飞写道:过去我一点也不喜欢语文,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不好,今天的语文课才上了几分钟,我就喜欢上了语文。 第二招、以亲切的形象感染学生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对老师还不熟悉,会充满好奇感神秘感,所以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争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让学生敬佩你、喜爱你、亲近你。我注意了这样三点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第一:先入为主夸自己。介绍自己的姓名、求学从教的经历,适当放大自己的优点。这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介绍里去感受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让学生以“师“为荣。这就为“爱师”奠定了基础。 第二:挥洒自如展形象。先把自己修饰一下,做到容光焕发,情绪饱满,突出自己儒雅亲切的形象。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书写时既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又着意展示书法的艺术。课堂上,保持微笑,多些幽默,语气温和,鼓励学生参与,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第三:真心实意爱学生。教师爱学生,应当向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出于真心和真情。我时而送学生一个赞许的目光,时而给学生一个轻轻的抚摸,或是递上几句真诚的赞美,或是传达一些殷切的期勉,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把我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因爱而产生亲近老师、学好语文的动力。 第三招、以明确的目标引领学生 第一节课不宜照本宣科,抓着课本就讲。这会让学生因好奇心不能满足而索然寡味,感受不到新学期新老师新知识的新鲜劲,所以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 首先,讲清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语文学习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要想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就必须学好语文,我引用了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一句话:“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建议第一堂先考语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许多同学事后谈论:“我还真不知道语文这样重要,看来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