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革命两重性。当代环境和环境问题。人类环境科学发展的历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

2.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原理。

3.掌握: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STS: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两重性

01:40

(一)科技革命与社会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两重性。我们先来了解它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科学技术在社会中产生,又在社会中发展。社会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科学观思想,是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本质的最重要观点,也是现代科学观的主要观点之一。现代科学观不再把科学看成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的学术活动和文化现象,而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交互、相互影响的社会组成因素,因此,科学技术应与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同等的社会影响价值。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几乎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环节,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也随着规模与研究对象的扩展,越来越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正是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最确切写照,反映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

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应包括科学在内,因为,科学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发明是技术发明和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当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者技能时,当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时,它们就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论断,已经被以后

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

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这一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学学说,并具有新的理论内容。许多学者把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力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定量化地用一个公式描述: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

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一些学者认为现代高科技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不再是乘积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也越来越短,19世纪中,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20世纪中,雷达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15年;电视用了12年;核反应堆用了4年;最短的是激光器仅用了1年时间。现代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结果。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生产

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电能的应用和远距离能量传输的实现,使工业发展摆脱地区条件限制,人对自然的支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大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石油登上世界能源舞台,创造空前灿烂的物质文明,世界经济突飞猛进。

人类社会已经完成了两次以动力技术革新为主导的技术革命,这两次革命都是以解放人的体力为目标的。目前,我们正处在以解放人的智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最大的的特点是解放人的智力。

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主要表现为:①科技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