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每日活动详解

攻城掠地每日活动详解
攻城掠地每日活动详解

攻城掠地每日活动详解

攻城掠地每日活动详解

俗话说,今日事今日毕。让每天可以完成的事情都在当天做完并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样快捷又充实的做事方法绝对是智者之选。又有古语,日日复明日,完事成蹉跎。确实,不把握好当下时间完成能够或者需要完成的工作或者任务,总是以为会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做,常常是失败者推搪的做法。像幻浪《攻城掠地》这样的策略游戏中,玩家们更需要明白这一点,强者是没有拒绝和推脱的理由的,最密集和有收获的做法无非是尽可能地将一天要完成的,并且有好处的日常和奖励都搜刮到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特别对于刚接触此游戏的新手玩家,这样的方法还能帮助大家快速升级,做下每天的日常比做任务将会获得更多大量的经验和资源哦。

【登陆后】

1.领取每日登陆奖励;

2.完成一个晚上累积的政务事件;

3.使用完免费祭祀;

4.领完军资奖励;

5.自动升级能产出所缺乏资源的建筑;

6.刷下星级装备;

7.集市物品购买所需资源和物品;

8.尝试过下当前的副本关卡。

【在线时】

1.按时领取整点奖励;

2.进入世界打国战(包括每天3个时段的国家任务),完成击杀榜目标,同时领取击杀榜宝箱;

3.适度洗炼下星级装备;

4.组织其他玩家夺取官职;

5.每过一个小时去黑市兑换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下线前】

1.领取完所用的军资奖励;

2.集市购买次数和宴会次数全部用光;

3.挂训练,下线

可不要小看其中任何一项哦,所谓小细节,大成就。胜利者无非在于坚持,细心。把日常当做一种习惯,你会发现游戏其实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完整版)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为: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活动顺序表常有如下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 (1)在氢以前的金属(K →Pb )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K →Na 会爆炸。 (2)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 2SO 4、HNO 3)反应,但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①Fe 、Al 在冷的浓H 2SO 4、浓HNO 3中钝化,加热或稀HNO 3可充分反应。 ②Zn 与HNO 3反应时, HNO 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 2、NO 、N 2O 、N 2、NH 4NO 3。 ③氢以后的金属(Cu →Ag )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一般生成NO 2,稀硝酸生成NO 。 ④氢以后的Pt →Au 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2、判断金属与水反应情况 (1)K →Na ,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2)Mg 、Al 在冷水中反应很慢,在沸水中可反应。 (3)Zn →Pb 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如:3Fe+4H 2O (气) 高温Fe 3O 4+4H 2 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 →Pb 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 →Ag 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3)Pt →Au 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 →Al 用电解法,如:2Al 2O 3(熔融)电解4Al+3O 2↑ 特例:Na+KCl ℃850 NaCl+K (↑) (2)Zn →Cu 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 、CO 、H 2或Al 等。如:3CO+Fe 2O 3 高温2Fe+3CO 2;2Al+Cr 2O 3 高温2Cr+Al 2O 3 (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 特例:湿法炼铜:Fe+CuSO 4 = FeSO 4+Cu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 ①在氢以前的金属(K→Pb)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 ②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H 2SO 4 、HNO 3 )反应,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 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氢以后的金属(Cu→Ag)与非 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氢以后的Pt→Au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注意: a、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Al、Fe、Au、Pt)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b、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c、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 2 ,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稀硝酸反应,稀硝酸的还原产物—般为NO,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 物一般为NO 2 。 d、活泼金属(如镁、锌等)与HNO 3 反应时,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 不同,硝酸的浓度越低,硝酸中氮元素被还原的价态越低,HNO 3 浓度由浓变稀 可分别生成NO 2、NO、N 2 O、N 2 、NH 4 NO 3 。 e、Fe、Al在冷的浓H 2SO 4 、浓HNO 3 中钝化,加热或稀HNO 3 可充分反应。 f、变价金属(如Fe)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变价金属(如Fe)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2、判断金属与水反应情况 ①K→Na,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②Mg、Al在冷水中反应很慢,在沸水中可反应。 ③Zn→Pb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如:3Fe+4H 2 O(气)= Fe 3O 4 +4H 2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一、考查的方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其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的方式和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判断在溶液中的反应能否发生; (2)、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根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比较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5)、给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 (6)、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金属的处理; 二、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现将中考化 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三、题型: 1、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 例1.(恩施中考题)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 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 4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 .丙>甲>乙 例2.(咸宁市中考题)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 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验证 例3.(黄石市中考题)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 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 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 4 溶液中;③ 将Zn分别加入到FeSO 4、CuSO 4 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 4 、CuSO 4 溶液中() A.①或④ B.①或② C.②或③ D.③或④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难点。 一、考点解读 考点1 判断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 [基础知识]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Au,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2.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应具备的条件是: (1)金属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要在氢(H)的前面; (2)酸要用无氧化性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3)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因而不发生置换反应; (4)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时,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 (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3)盐必须溶于水; (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解题策略] 熟记金属与酸(或盐)反应的条件,并能准确运用。 [典型例题] 例1 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铜锌合金中的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会有气泡产生。铜和锌都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金属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锌也能置换也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故不能与铜锌合金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因此一定不会用D。 答案:C [新题展示] 1.经过课外学习,小明发现镍(Ni)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________ 、Na、Mg、Al、Zn、Fe、Ni、Sn、Pb、(H)、Cu、Hg、Ag、Pt、Au (1)用元素符号将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完整。 (2)已知镍盐中镍元素显+2价。写出一个有金属镍参加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及其应用,属记忆及简单应用考题。(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可知:所缺金属为Ca;(2)金属Ni的活动性比金属铜、金属汞强,所以金属Ni能够跟铜、汞等的可溶性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Ni+CuSO4=NiSO4+Cu或Ni+Hg(NO3)2=Ni(NO3)2+Hg等。(只要合理并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同上。 考点2 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基础知识] 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的化学活动性比氢(H)强;能把另一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解题策略] 理解实验推测未知金属活动性大小的一般过程。 [典型例题] 例2 为测定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a、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并产生气泡,a、c不反应;另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b、a、c B.c、b、a C.b、c、a D. a、b、c 解析:金属b放入稀硫酸中能溶解并产生气泡,而金属a、c 却不能,说明金属b的活

初三化学_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_专题练习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 专题练习 专题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题型一 依据现象对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X 、Y 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 不能;Y 能从X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 。则他们的金属 活动性顺序为( ) A .X>Y>(H)>Z B .Y>X>(H)>Z C .X>Z>(H)>Y D .Y>(H)>X>Z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铜,乙没明显现象,据此判断,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甲>铜>乙 B .乙>铜>甲 C .铜>甲>乙 D .甲>乙>铜 3.金属Ni 、Mn 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 、Y 、Z 的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和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 表所示,他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X Mn Y Ni Z B .Z Ni Y Mn X C .Z Mn Y Ni X D .X Mn Ni Y Z 4.X 、Y 、Z 、W 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 性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 的硝酸 盐、W 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 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 作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W>Y>Z B .X>Y>W>Z C .W>X>Y>Z D .Y>W>Z>X 题型二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的成分 5.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 入一块薄铁,足够时间后,铁片上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不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一、考查的方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其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的方式和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判断在溶液中的反应能否发生; (2)、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4)、根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比较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5)、给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 (6)、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金属的处理; 二、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 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现将中考化 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三、题型: ¥ 1、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 例1.(恩施中考题)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 D .丙>甲>乙 例2.(咸宁市中考题)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 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验证 例3.(黄石市中考题)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课教学设计 石洞镇初级中学杨海梅 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复习用教案) 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化学。通过习题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学习过程。 设计思路 复习的过程不是对已学知识的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运用能力的过程。为此在这里采用讲解、练习、探究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熟练应用。同时结合相应的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表达等各种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将来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要求学生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并能用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学生学情分析 新课学完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金属活动性方面的感性认识,能判断常见一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能否与酸、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缺乏理性的思考,不能很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旨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 授课类型复习课课时设计 1 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 技能 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应用;通过对不同类型 习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 方法 能准确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些反应能否进 行;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 活动性;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化学 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习题分析小组讨论课前准备PowerPoint 教学课件

专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习题归纳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考点1 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现象 1.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A.铜和硝酸汞溶液B.铜和硝酸银溶液 C.铁和硫酸锌溶液D.铁和硫酸铜溶液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与稀酸制得的是() A.CuSO4 B.ZnCl2C.FeCl3D.MgSO4 3.能与硝酸汞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A.Zn B.Ag C.Cu D.Fe 4.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D.硝酸钠溶液5.在Hg、Zn、Fe、Mg、Cu几种金属中:(1)在稀硫酸中最容易变成金属离子的是,(2)不能从盐酸中置换出氢的金属的是,(3)在上述五种金属中,由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他四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6.在盛有硫酸锌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根洁净的铜丝,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铜丝观察,铜丝表面。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块锌片,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的现象为。在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跟洁净的铜丝,观察到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考点2 根据化学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1.有X、Y、Z三种金属,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Z,在X的表面上有Z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是() A.X、Y、Z B.Y、X、Z C.Y、Z、X D.Z、X、Y 2.现有M、N、X、Y四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M的硝酸盐溶液中,在X 表面有M析出;将M浸入N的硝酸盐溶液,在M 表面有N析出。则M、N、X、Y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A.Y>X>M>N B.Y>X>N>M C.N>M>X>Y D.X>Y>M>N 3.有A、B、C、D四种金属,把A和C插入稀硫酸中,A 不与酸反应,而C可以置换出氢。分别在金属A 盐和C盐的溶液中插入B,则B与A盐发生置换反应,而与C盐不反应;把金属D插入A盐和C盐溶液,均没有现象发生,则A、B、C、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有X、Y、Z三种二价金属,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H)>Y>Z,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X + H2SO4 = XSO4 + H2↑ ②Y + H2SO4 = YSO4 + H2↑ ③Z + X(NO3)2 = Z(NO3)2 + X ④Y + Z(NO3)2 = Y(NO3)2 + Z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 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存在,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存放;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位()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含答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 、Y 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 不能;Y 能 在X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 ( B ) >Y>(H)>Z >X>(H)>Z >Z>(H)>Y >(H)>X> Z 2.(2015·湖北宜昌)把X 、Y 、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 、Y 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 不反应,取过量X 放入Y(NO 3)2和Z(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 有X 、Z 。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C ) A .X >Y >Z B .Y >Z >X C .Y >X >Z D .X >Z >Y 3、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 、Cu 、稀硫酸;②Zn 、Cu 、MgSO 4 溶液;③Zn 、CuSO 4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 C ) A .仅有① B .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 、Cu 分 别加入到FeSO 4溶液中;②将Zn 、Cu 分别加入到ZnSO 4溶液中;③将Zn 分别加入到FeSO 4、 CuSO 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 4、CuSO 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A )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 5、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Mg-24 Al-27 Cu-64 Zn-65)( B ) 6、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 颗粒大小相同的X 、Y 、Z 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 2的质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X>Z ;假如X 、Y 、Z 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Y>X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 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 .、.B .跟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 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 、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 D ) % A .反应速率A >B B .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 .硫酸均反应完,金属A 、B 均有剩余 D .A 、B 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8、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 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下列现象不可能 观察到的是 ( B ) A .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 B .只有锌粒有剩余 C .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反应时间/s 0 A B 氢 气质 量/g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项训练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项训练 类型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 1.(2015济南)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 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 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2. (2015郑州模拟)向某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存在FeSO4 B.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 滤渣中一定含有Zn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 3. (2014龙东)向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2015许昌模拟)某溶液中含有Cu(NO3)2与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若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3种,则溶液中存在的金属单质为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 5.(2015南阳模拟)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5题图 (1)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若取c~d段固体,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什么? (3)写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6.(2014开封模拟)在Cu(NO3)2、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1)请说出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 (2)写出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 (2015洛阳模拟)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把固体乙洗涤后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 第7题图 (1)固体乙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上述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8.某校实验室废水中含有Zn(NO3)2、AgNO3、Cu(NO3)2三种物质,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分离、回收金属Ag和Cu,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实验中未引进其他金属离子),回答问题:

(完整版)高中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大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总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指金属在溶液或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不是金属性的排序。就是指金属的活跃程度而已,代表了金属的反应活性。至于反应的难易程度就属于应用。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一般来说表中某金属可以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金属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原子其金属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的金属性也就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高中)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Ba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总)Fr、Cs、Rb、K、Ra、Ba、Sr、Ca、Na、Li、Ac、La、Ce、Pr、Nd、Pm、Sm、Eu、Gd、Tb、Y、Mg、Dy、Am、Ho、Er、Tm、Yb、Lu、(H)、Sc、Pu、Th、Np、Be、U、Hf、Al、Ti、Zr、V、Mn、Nb、Zn、Cr、Ga、Fe、Cd、In、Tl、Co、Ni、Mo、Sn、Pb、(D2重氢)、(H2)、Cu、Tc、Po、Hg、Ag、Rh、Pd、Pt、Au 钫、铯、铷、钾、镭、钡、锶、钙、钠、锂、锕、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钇、镁、镝、镅、钬、铒、铥、镱、镥、(氢)、钪、钚、钍、镎、铍、铀、铪、铝、钛、锆、钒、锰、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镍、钼、锡、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锝、钋、汞、银、铑、钯、铂、金 金属活动顺序表常有如下应用: 1、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 (1)K—Pb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Ag在自然界中既存在化合态,又存在游离态。 (3)Pt—Au在自然界中只存在游离态。 2、判断金属原子还原性,金属离子氧化性的大小 (1)金属原子还原性K—Au逐渐减弱. (2)金属离子氧化性K—Ag逐渐增强. 3、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 (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从左到右由易变难,K→Na会爆炸如: Zn +2CH3COOH =(CH3COO)2Zn +H2↑ Fe +2HBr =FeBr2+H2↑ 2A1 +3H2SO4=Al2(SO4)3+3H2↑ (2)氢以前金属也能与强氧化性酸(如浓H2SO4,浓稀HNO3)反应,但无H2生成。如 Zn+2H2SO4(浓) = ZnSO4+SO2↑+2H2O 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① Fe、Al在冷的浓H2SO4、浓HNO3中钝化,但加热可充分反应。和冷的稀HNO3可充分反应。 ① Zn与HNO3反应时,HNO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2、NO、N2O、N2、NH4NO3。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1)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 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现将中考化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 例1(2008年恩施自治州)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 D .丙>甲>乙 【解析】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乙没有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甲、丙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的强,故选A 例2.(2008年咸宁市)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X、Y两种金属中只有X能和盐酸发生反应,而Y不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Y的强;金属Z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Z的活动性比Y的强;. (2)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有多种可能 答案:(1) X Z Y (2)Fe Cu Pt 或Zn Cu Hg(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Cu + 2gNO3==Cu(NO3)2 + 2Ag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以下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Cu+2AgCl==2Ag+CuCl2 B、Zn+2AgNO3==2Ag+Zn(NO3)2 C、2Na+CuSO4==Cu+Na2SO4 D、2Fe+3CuCl2==2FeCl3+3Cu 2、将锌片投入以下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MgCl2 B、CuCl2 C、Ag(NO3)2 D、KCl 3、以下物质能够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 B、CuCl2 C、AgNO3 D、Al2(SO4)3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那么该金属是() A、Fe B、Cu C、Ag 5、向CuCl2、ZnCl2、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A、ZnCl2、HCl B、FeCl2、CuCl2 C、CuCl2、HCl D、ZnCl2、FeCl2 6、以下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B)Mg(C)Fe(D)Cu 7、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他的成分不跟酸反应〕,这些废与废盐酸接触时会形成污水,产生公害。假设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让铁粉有剩余,那么如今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Fe2+、Cu2+ B、Cu2+、H+ C、Zn2+、Fe2+ D、Zn2+、H+ 8.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 析出,那么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Z>X>Y C.Y>Z>X D.Z>Y>X 9.金〔Au〕、银〔Ag〕、铜〔Cu〕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以下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 B.单质铜可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C.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 D.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银>铜 10.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有滤纸上的物质是〔〕 A.Cu B.Cu和Al C.Zn和Cu D.Cu、Al和Zn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公安县章庄铺初级中学李良海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巩固与运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自主相结合进行科学探究实施知识的建构。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3.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竞争的愉悦。

(二)学习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 (三)学习难点: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课件显示,提出思考问 题:在现代考古中,发 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 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 器保存得完整、完好, 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 知道为什么吗? 观看以下图片,思考问题。 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春秋金柄铁剑 设疑激趣,引出 课题。 引出新课讲: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 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 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 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 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 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 写?【过渡】观察上述 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 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 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 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 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 律。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复习旧知,承接 新知。 规律建构1 引导学生根据常见金属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 烈程度归纳出金属的活 动性。 1、常温能反应:以镁、 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 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 以金、银为代表 1、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Mg、Al、Fe都能与氧 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活动性:Mg、 Al>Fe 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不 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铁制品 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 活动性:Mg、Al>Fe、Cu>Au 或:Mg>Al、Fe>Cu>Au 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活动 性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 仅能从最基本 的认知层次初步 归纳少量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过渡讲解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 与氧气反应越容易,金 属的活泼性越强,反应 越剧烈,金属的活泼性 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原因如何? 猜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酸) 引发思考,为探 究金属与酸的反 应来区分部分金 属材料的活动性

置换反应的判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第八讲置换反应的判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知识要点]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从前到后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一)意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则不能。 3.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4.铁参加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2价化合物)。 (二)应用:判断两类置换反应能否发生:金属+酸→金属+盐溶液→ (三)优先原则:(1)几种金属混合,然后加酸,排在前的金属优先和酸反应。 (2)几种盐的溶液中加入比盐中金属活泼的金属时,盐中金属与该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顺 序中相距远的先反应。 [中考链接] 1.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取的物质是( )。 A.FeCl3 B.AgCl C.MgCl2 D.CuCl2 2.将某纯净金属放入稀硫酸中,无气泡产生,该金属可能是() A.Cu B.Zn C.Ag D.Mg 3. 废旧电器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Pt(铂)、Au(金)等金属, 为回收资源、保护环境, 要对废旧电器 进行处理. 先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 再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剩余固体物质中不可能存在的金属 是( ) A. Cu、Ag B. Zn、Fe C. Cu、Pt D. Ag、Au 4.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表面有Z 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Y>X>Z C.X>Y>Z D.X>Z>Y 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 B.c、b、a C.b、a、c D. a、c、b 13.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9.在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2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 0.20gH2,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 (A)Cu和Mg (B)Zn和Al (C)Mg和Al (D)Zn和 Cu 6.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 K2O ②CaO ③Na2O④MgO ⑤X ⑥ZnO,他们是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请推断并写出 X 的化学式________ 。 7.X、Y、Z三种金属,将X投入到Y的盐溶液中,X表面覆盖有Y;将X和Z分别投入到盐酸中,Z溶解并有

(完整版)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为: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活动顺序表常有如下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反应情况 (1)在氢以前的金属( K →Pb )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且从左到右由易到难,K →Na 会 爆炸。 (2)氢以前的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 H 2SO 4、HNO 3)反应,但无氢气生成,反应的难易及产物与金属活动性、酸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①Fe 、Al 在冷的浓H 2SO 4、浓HNO 3中钝化,加热或稀HNO 3可充分反应。②Zn 与HNO 3反应时, HNO 3浓度由浓变稀可分别生成NO 2、NO 、N 2O 、N 2、NH 4NO 3。 ③氢以后的金属(Cu →Ag )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一般生成NO 2,稀硝酸生成NO 。 ④氢以后的Pt →Au 与氧化性酸也不反应,只能溶于王水。 2、判断金属与水反应情况 (1)K →Na ,遇冷水剧烈反应,且易发生爆炸。 (2)Mg 、Al 在冷水中反应很慢,在沸水中可反应。 (3)Zn →Pb 在冷水中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蒸气反应。如: 3Fe+4H 2O (气)高温Fe 3O 4+4H 23、判断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 (1)K →Pb 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 (2)Cu →Ag 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3)Pt →Au 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4、判断金属单质的冶炼方法 (1)K →Al 用电解法,如:2Al 2O 3(熔融)电解4Al+3O 2 ↑特例:Na+KCl ℃850NaCl+K (↑) (2)Zn →Cu 用热还原法,常见的还原剂为:C 、CO 、H 2或Al 等。如:3CO+Fe 2O 3高温2Fe+3CO 2;2Al+Cr 2O 3 高温2Cr+Al 2O 3(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 特例:湿法炼铜:Fe+CuSO 4 = FeSO 4+Cu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减弱,元素的金属性也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