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国科大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国科大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种群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

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关键种自身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补充)冗余种:自身的消失或削弱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

大的影响的物种

集合种群:也叫复合种群、联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互作用的局域种群的集合,即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生物量谱:某一粒径级生物量除以粒径宽度,作为标准化的生物量。以标准化的生物量为纵坐标,以个体生物量为横坐标,在双对数坐标上的分布模式,即生物量谱。

粒径谱: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从微生物和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直至鱼类和哺乳类,

都视为“颗粒”,并以等效球径表示大小。生物量在对数粒径级上的分布称为粒径谱。

生物泵: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碳从表层向深

海底转移就称为生物泵,也称CO2泵或软组织泵。

高斯假说:或称竞争排斥原理,即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

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或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

生产力金字塔:随着营养级逐渐向上,其净生产呈阶梯状递减,形成生产力底宽上窄的塔

形锥体,叫生产力金字塔或能量金字塔。

生态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

功能关系与作用。

边缘效应: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往往有过渡地带称为群落交错区,在群落交错区中可能具有

较多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补偿深度:在某一深度层,植物24h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

消耗所平衡,没有净生产量,此时的深度被称为补偿深度。

生态灾害:指由于生态系统平衡改变所带来的各种始未料及的不良后果。主要有以下类型:1水土流失2土地沙化与流沙扩展3森林、草原退化 4环境污染

上行控制(bottom-up control ):较低营养层次(如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对较高营养层次(如植食性浮游动物和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的调控作用,即所谓资源控制。

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

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海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

和硫循环。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栖息于一定环境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每个物种所

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因此,生物多样性包括物

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基本层次。

二、理解生态学有关问题

1.海洋有哪些特色生态系统?举例说明其生物组成、结构与功能特征。

1)海草床生态系统

生物组成:生产者以海草为主,同时有大量浮游植物;

北方关键种是大叶草,南方的海草种类较多。能量通过直接摄食叶片或大叶草的有

机碎屑传递给鱼类、贝类、浮游动物等第二营养级,再向上传递。在该生态系统中最

重要的生产者是海草,该生态系统生产力很高,在营养结构方面,碎屑食物链是该生

态系统重要的一环。

2)珊瑚礁生态系统

关键种是造礁石珊瑚,礁体形成后,吸引大量喜礁生物,是海洋生产力较高的区域,珊瑚虫-虫黄藻是该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3)红树林生态系统

关键种是热带真红树,红树泛指一群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沿海潮间带泥质湿地的乔木或灌木,红树林生物群落由于生境较为严酷,生物多样性程度并不很高,但有的种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却很高。

2.阐述海洋生物共生类型及其生态学意义,虫黄藻-珊瑚是何关系?

类型:

(1)藻类-固氮蓝细菌之间的共生关系

(2)藻类-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藻类共生者的类别:虫黄藻、虫绿藻、虫蓝藻2)动物共生者的类别: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无脊椎动物。藻类-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通常为互利共生。

(3)动物-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海洋动物之间偏利共生2)海洋动物之间互利共生3)海洋动物之间寄生

意义:

(1)藻类-固氮蓝细菌:由于蓝藻具有固氮作用,增加了藻类的营养盐供应,从而促进生活在氮源经常贫乏的热带海区的硅藻的繁殖。

(2)藻类-动物:大部分藻类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富能物质(甘油分子)能输送给动物,而藻类所需要的无机盐则从动物转移给藻类细胞,此外,共生藻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O2,动物就能获得更多O2.

(3)动物-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对维持生物多样起到重要作用。

虫黄藻和珊瑚虫之间是藻类-动物共生关系。珊瑚虫可以从虫黄藻得到营养和增加其沉淀碳酸钙的能力,而虫黄藻则从珊瑚虫的新陈代谢废物中获得其所需要的营养盐。

3.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如何?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1)热带海区生物群落的种类比北方群落复杂,但同种个体数量往往不会很大。北方反之。全球生态多样性整体随着纬度的上升而下降,近海多样性高于远洋,其中生态多样性最高的区域有三:印尼-新几内亚区域、加勒比海区域以及南非周边海域。

2)群落多样性越高,其种间关系越错综复杂,群落的抵抗稳定性越高。在食物关系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中,某些食物链的消失对整体影响较小。但同时,由于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受到一定强度干扰后由于其恢复稳定性较弱,相较多样性低的生态系统更难以恢复原状。

4.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谈谈你对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及再生生产力的理解,以及相互关系。

第一问:

1)光。当辐照度增加时,初级生产力增加。当辐照度达到一定强度时,生产力不再

增加,甚至受抑制。

2)营养盐。植物的光合作用需吸收N、P等以合成蛋白质、类脂类和核酸,硅藻类等

还需要硅(硅酸盐)。

3)物理过程。海水的垂直混合与温跃层;海水辐散、辐合和海洋锋面;中尺度涡和

水团。

4)牧食作用。浮游动物不仅通过摄食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浮游动物在消耗藻

类后通过新陈代谢释出藻类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第二问:

1)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2)在真光层里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来自真光层中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NH4–N,

所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再生生产力。

3)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新生氮,来自上升流或水平辐散、陆源供应、大气沉降

或降水、N2固定,主要是NO3-N,所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4)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初级生产者吸收的营养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来源不同,生产

的有机物质被利用和营养盐再生循环的途径也不同。两者之和就是总初级生产力。

5. 阐述铁与氮磷等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什么有些海区高营养低生产力?

第一问:

1)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 -- 叶绿素的合成、硝酸和亚硝酸还原酶都需要Fe。

2)海洋中微小浮游植物需要Fe,以便从海水中吸收N、P。它是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

(包括固氮速率)的重要因子。

第二问:

1)自然海区Fe 的含量分布不均匀,近岸海区有陆源补偿,不成为限制因子;在大洋

表层,主要靠大气沉降(气溶胶)来补充。

2)南大洋、赤道开阔海域Fe 的含量最低,即使有高营养盐浓度,但由于Fe限制,

很多NO3 –未被利用,难以满足浮游植物生长需要,初级生产力低。

6、为什么说海洋碎屑食物链与牧食食物链是紧密联系的?

碎屑与牧食食物链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紧密联系的。

牧食食物链基本模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

碎屑食物链模式:碎屑——食碎屑动物——鱼类

海洋碎屑主要来源于死亡的海洋动、植物残体以及它们排出的粪团等颗粒有机物,即

牧食食物链中的海洋生物均可作为碎屑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这样就把两条食物链

串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物循环。

7、试述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生物之间的营养传递和控制作用。

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位于营养级的底端;浮游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摄食浮游动物的游泳生物属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随着食物链传递给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或鱼类,再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游泳生物,如此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

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生物,此为上行控制,即资源控制。

由游泳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此为下行控制,即捕食者控制。

在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中,浮游动物具有重要的作用。

a)对初级生产力的控制

b)对营养级间生态转换效率的调控

c)对高层捕食者的控制作用

d)对水层--底栖耦合关系的控制作用

8.何谓生态效率,各营养级之间转换效率有什么不同?

(生态效率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对太阳能或其前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利用、转化效率,以能流线上不同点之间的比值来表示。生态效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本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国科大信息检索作业

国科大2013年秋季《现代信息检索》第一次作业(第一章到第五章) 以下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习题1-4 a.时间复杂度O(x+y)。因为倒排记录表记录的文档号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在扫描Brutus对应的倒排表的时指针指向文档 号为x,扫描Caesar对应的倒排记录表的指针对应的文档号为y,如果xy,caesar指针后移。 b.时间复杂度是O(N),N是全部的文档数。因为结果集的大小取决于文档数N,而不是倒排记录表的长度。 2、习题1-7 对于原始的查询,按照倒排记录表的长度从小到大查询会节省查询复杂度 (tangerine OR trees) = O(46653+316812)=O(363465) (marmalade OR skies) = O(107913+271658) = O(379571) (kaleidoscope OR eyes) = O(46653+87009) = O(300321) 即顺序为:(kaleidoscope OR eyes) AND (tangerine OR trees)AND(marmalade OR skies) 3、习题1-10 UNION(p1,p2) answer ←{ } while p1!=NIL and p2!=NIL do if docID(p1)=docID(p2) then ADD(answer,docID(p1)) p1<- next(p1) p2<-next(p2) else if docID(p1)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值分析MATLAB大作业(计算机学院开设)

7.编程实现题 %{ 在微电机设计计算中需要查磁化曲线表,通常给出的表是磁密B每间隔100高斯磁路每厘米长所需安匝数at的值,下面要解决B从4000至11000区间的查表问题。为节省计算机存储单元,采用每500高斯存入一个at值,在利用差分公式计算。从差分表中看到三阶差分近似于0,计算时只需两阶差分。当4000≤B ≤10500时用牛顿前插公式;当10500≤B≤11000时用牛顿后插公式;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求任一在区间[4000,11000]内的函数值。 %} syms y0 y0=[1.38,1.48,1.58,1.69,1.81,1.94,2.10,2.28,2.50,2.76,3.06,3.41,3.83,4.33,4.93]; b=input('enter the number of b:'); if b>10500&&b<=11000 t=(b-11000)/500.0; r=4.93+0.6*t+0.1*t*(t+1)/2; disp(r) elseif b<=10500&&b>=400 k=(b-4000)/500; m=floor(k); t=k-m; r=y0(m+1)+(y0(m+2)-y0(m+1))*t+t*(t-1)*(y0(m+3)-2*y0(m+2)+y0(m+1))/2; disp(r) else disp('the number is out of consideration') end clear

15.用正交多项式(格拉姆-施密特)作最小二乘拟合的程序 syms alpha; syms beta; syms a; syms p; x=input('enter the value of x(for example:[1,2,3,4,5]):'); y=input('enter the value of y(for example:[1,2,3,4,5]):'); w=input('enter the value of weight(for example:[0.1,0.2,0.3,0.4]):'); n=input('enter the value of n:'); m=length(x); alpha(2)=sum(w*x)/sum(w); a(1)=sum(w*y)/sum(w); p2x= x-alpha(2); alpha(3)=sum(w*x*(subs(p2x,x))^2)/sum(x*( subs(p2x,x))^2); beta(2)=sum(w*( subs(p2x,x))^2)/sum(w); a(2)=sum(w*y*( subs(p2x,x)))/sum(w*( subs(p2x,x))^2); for k=3:m+1 alpha(k+1)=sum(w*x*((subs(p,{k,x},[k,x]))^2)/sum(w*( subs(p,{k,x},[k,x]))^2); beta(k)=sum(w*( subs(p,{k,x},[k,x]))^2)/sum(w*( subs(p,{k-1,x},[k-1,x]))^2); a(k)=sum(w*y* subs(p,{k,x},[k,x]))/sum(w*( subs(p,{k,x},[k,x]))^2); p=(x-alpha(k+1))*subs(p,{k,x},[k,x])-beta(k)*subs(p,{k-1,x},[k-1,x]); end, for i=1:n+1 F=0; F=F+a(i)* subs(p,{i,t},[i,t]); end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生命的密语——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基因组学作业参考

?生命的密语? ——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 进入国科大已经一月有半,对于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科研内容已经有了相对具体的了解,也适应了国科大相对紧张的课程进度。迎面而来的都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局限的研究内容,尽管我们都是抱着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而来,还是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略感枯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由于对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的了解太少。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真正醉心科学魅力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渗透在他们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一个科研群体独有的性格传承,让科研人和科研事业两相吸引。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从而对未知更渴望和敬畏。对于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我们来说,正是“无所知”,造成了“无所求知”。 所以,这一次作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静下心来了解一段生命科学“咿咿学语”的岁月。我们如今已经熟稔于胸的遗传密码子,这门精密简练的语言,是如何普知于世的。 第一部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遗传密码子破译史 一、三联体密码子的提出及其性质——理论研究阶段(1953-1961): 事情要从沃森克里克这对分子生物学创始人开始讲起。 1953 年,克里克和沃森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文章《DNA 结构的遗传学意义》,引起了许多人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诸多猜想,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伽莫夫。 基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基础,伽莫夫上提出一种设想,并于发表在1954年登上了《Nature》。他把双螺旋结构中由于氢键生成而形成的空穴用氨基酸填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 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 - 1 -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普通昆虫学习题及答案举例 (1)

一、名词解释: 1.初生分节:昆虫在幼虫期,相邻两个体节之间以节间褶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2.后生分节:昆虫在成虫期,以节间膜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3.蜕裂线:在头部背面的一条倒“Y”字形的缝。 4.内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外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不完全变态。 5.外生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内发育的昆虫,其变态类型属于全变态。 6.翅脉:是位于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的纵横条纹,是由气管所在部位加厚形成的。 7.脉序(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排列形式。 8.闰脉: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的两端游离的纵脉,叫闰脉或伪脉。 9.脱皮: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 表皮,脱去旧表皮,这种现象称为脱皮。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 10.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死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 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1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2.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为一个世代,简称为一代或一化,一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等虫态。 13.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起,到第二年的越冬虫 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14.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可立即恢复 生长发育。 15.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 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17.生物钟:生物钟是指由于长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生物 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现象。 18.昆虫钟:昆虫钟是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 23.趋性:是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行为活 动。趋向活动称为正趋性,负向活动称为负趋性。 24.趋光性: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 向光源的反应,称为负趋光性。 25.趋化性:昆虫对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其正、负趋化性通常与觅食、求偶、 避敌、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 26.警戒色:是指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防御行为。 27.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 天敌的现象。 28.鞣化作用:指昆虫表皮蛋白与醌类类化合物交联脱水变硬的过程。 29.食物消化率:也称消化系数,指昆虫的取食量干重减去排出的粪便干重的差除以取食量的干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修订稿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4、在兴奋剂神经中(A)是神经元之间的主要神经递质。 A、乙酰胆碱 B、谷氨酸盐 C、血清素 D、组胺 5、下列名称哪个不是翅的关节构造(D ) A、腋片 B、中片 C、翅基片 D、翅缰 6、蜜蜂口器类型属于(A) A、嚼吸式口器 B、舐吸式口器 C、刮吸式口器 D、虹吸式口器 8、蜚蠊的变态类型属于(A) A、不完全变态 B、表变态 C、原变态 D、全变态 五、简答题 1、简述典型咀嚼式口器的构造。(10分) 答:典型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所包围成的空间称口前腔;舌蒋口前腔分为两个部分,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2 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 1 )身体分为头、胸、腹 3 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 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 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 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15 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 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触角由 3 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3 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本校自命题科目入学考试试题-703普通昆虫学2017

江西农业大学 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机密) 考试科目代码703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昆虫学A卷 注意事项: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填写,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给出概念并举例说明) 1趋性2离眼与合眼3翅瓣4离蛹5脱皮激素 6具翅胸节7亚种8副模标本9稚虫10补充营养 二.填空(40分,每空1分) 2.1 昆虫足的类型包括(举一昆虫例):1 ,如2 、3 ,如4 、5 ,如6 、7 ,如8 、9 ,如10 、11 ,如12 、13 ,如14 。 2.2大家白蚁属于15 科,科的学名是16 ;入侵红火蚁属于17 科,科的学名18 。 2.3原始的咀嚼式口器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9 、20 、 21 、22 、23 。 2.4写出以下昆虫的目名:直翅目24 ,毛翅目25 ,蜉蝣目26 ,蜻蜓目27 ,双翅目28 ,鞘翅目29 ,缨尾目30 ,纺足目31 。 2.5 昆虫的消化道包括32 、33 、34 、35 、36 。 2.6 昆虫变态类型可分2大类型,包括37 变态类、38 变态类。 2.7 昆虫有些类群是后生无翅的,比如39 目和40 目的昆虫。

三.问答题(30分,给出概念并举例说明) 3.1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9分) 3.2试述昆虫体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说明常用杀虫剂对昆虫体壁的作用机理(9分) 3.3试说出以下昆虫之间的差异:1虎甲与步甲;2叶甲和瓢甲;3豆象和象甲。(6分) 3.4如何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6分) 四.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尽量详细进行阐述) 4.1请你任意选择一有关昆虫的话题展开讨论合叙述,传授某些知识给受众。提示:可以是一种昆虫或一类昆虫或某种昆虫特性,或利用等等,要求紧扣“普通昆虫学”课的方方面面,内容新奇,能吸引听众,传授新的知识给大家,举例说明,但不得和本试卷其他题目的答案雷同。(15分)4.2什么是昆虫的习性?研究和掌握昆虫习性对采集标本、保护益虫和害虫防治有何意义,举例说明。(15) 五.绘图(20分,3题任选2题,每题10分) 5.1绘蝗虫的体躯图,注明各部位及附肢的名称。 5.2绘蝗虫的头部正面、侧面图,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5.3绘出蝗虫的雌雄生殖器图,注明各部位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