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英文名称:Industry Robot Technology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18/1

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理论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

2、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

3、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

能力;

4、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及现状,结构原理及应用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介绍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分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以及主要性能参数,工业机器人的手部、腕部、臂部、机座的结构原理和实例。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机器人的分类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

1.2.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1.2.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第三节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1.3.1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1.3.2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1.3.3 工业机器人的坐标

1.3.4 工业机器人的参考坐标系

习题

第二章工业机器人机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部分介绍常用机器人机构,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器人机构设计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机器人末端操作器、手腕、手臂及机器人驱动与传动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机器人末端操作器

2.1.1 夹钳式取料手

2.1.2 吸附式取料手

2.1.3 专用操作器及转换器

2.1.4 仿生多指灵巧手

2.1.5 其它手

第二节机器人手腕

2.2.1 手腕的分类

2.2.2 手腕的典型结构

2.2.3 柔顺手腕结构

第三节机器人手臂

第四节机器人机座

2.4.1 固定式机器人

2.4.2 移动式机器人

第五节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

2.5.1 直线驱动机构

2.5.2 旋转驱动机构

2.5.3 直线驱动和旋转驱动的选用和制动

2.5.4 工业机器人的传动

2.5.5 新型的驱动方式

2.5.6 驱动传动方式的应用

习题

第三章机器人运动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机器人运动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运动学问题,即给定机器人手臂、腕部等各个构件的几何参数及各个关节变量求机器人手部对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介绍机器人的微移动和微转动概念、两坐标系间的微分运动关系、变换式(方程)中的微分关系、机器人雅可比矩阵的概念、求法——微分变换法;了解逆雅可比矩阵的概念和求解。本部分是该课程的重中之重。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介绍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的设定、杆件坐标系的建立原则、相邻杆件运动学关系—A矩阵,掌握机器人运动方程的建立、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求解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

3.1.1 工业机器人位姿描述

3.1.2 齐次变换及运算

3.1.3 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参数和齐次变换矩阵

3.1.4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

3.2.1 工业机器人速度分析

3.2.2 工业机器人静力分析

3.2.3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第三节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

3.3.1 路径和轨迹

3.3.2 轨迹规划

3.3.3 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

习题

第四章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机器人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及常用传感器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的视觉

4.1.1 视觉系统的硬件组成

4.1.2 机器人视觉的应用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的触觉

4.2.1 机器人的接触觉

4.2.2 机器人的接近觉

4.2.3 机器人的压觉

4.2.4 机器人的滑觉

4.2.5 机器人的力觉

第三节工业机器人的位置及位移

4.3.1 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4.3.2 光电编码器

4.3.3 角速度传感器

第四节多感觉智能机器人

习题

第五章机器人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控制方法,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及分类、工业机器人位置控制、工业机器人力控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理、点位控制方式、连续轨迹控制方式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5.2.1 示教再现控制

5.2.2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第三节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

5.3.1 点位控制方式(PTP)

5.3.2 连续轨迹控制方式(CP)

习题

三、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

四、考试大纲

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

检查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的应用;机器人的坐标形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机器人外形结构;机器人内部机构及原理和设计要求;机器人机身和臂部的作用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及特点;机器人手爪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夹钳式手部传动机构的设计内容;机器人关节的驱动、传动和减速器的特点、结构、工作原理;机器人常用的几种直流电机及其优缺点;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齐次坐标;齐次变换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平移、旋转变换;构件空间位置与姿态的描述;构件坐标系的确定;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机器人机构运动学;机器人的控制特点和策略;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控制的硬件系统;、单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示教的三种方式;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要求;机器人常用的几种主要的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机器人视觉系统;滑觉传感器和握力自适应控制;

3.主要参考书

《工业机器人技术》.郭洪红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工业机械手设计》.李允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

5.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6.题目类型与考核方式

大作业或学术论文。

7.成绩评定办法

根据大作业或学术论文,结合平时出勤及课堂提问情况给出最终成绩。五、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1.《工业机器人技术》.郭洪红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工业机械手设计》.李允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制定(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

修订时间:2011年3月审核时间:2011年3月批准时间: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1前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1.2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我们让学生联系已学各门科目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电路》教学大纲2009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 (总学分:4 总上课时数:64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电路基础》是电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并为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等)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电路与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 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基尔霍夫定律等。 2.掌握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常用定律的应用,包括:等效变换法;节点电压法; 网孔与回路法;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替代定理等内容和应用。 3.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计算,含耦合电感的电路的分析计算,重点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向量分析法及各种功率计算。 4.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一般计算。 5.掌握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定义及等效电路。 6.掌握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包括:初始值的确定;三要素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 了解二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7.掌握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包括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反变换及拉氏分析法。 8.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图解分析法,分段线性化方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基本方法。 9.了解磁路及其基本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变磁通磁路以及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专业简介

项目工程设备操作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工程装备操作和管理能力; 3.具备简单机械设备的拆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备简单机床的操作、加工与零件设计能力; 5.具备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装备性能测试和维护管理能力; 6.具备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装备现场安装和生产调试能力; 7.掌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装备的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 8.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PLC系统编程与维护、典型光伏生产设备应用与装调、典型风机生产设备应用与装调、生产设备检测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机加工、CAD、光伏组件生产、小型风机装配、光伏生产设备装调、风机生产设备装调等实训。 在新能源生产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电工程师维修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5603 自动化类 专业代码560301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377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78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09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09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社会需求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带动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建。到目前为止,上海、徐州、常州、昆山、哈尔滨、天津、重庆、唐山和青岛等地均已经着手开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掌握使用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等必备知识,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和改造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一般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维护与维修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实际生产水平,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钻研、踏实肯干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相关优秀院校 南阳职业学院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实践环节:《典型电气控制设备专项训练》、《自动生产线的集成与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专项训练》、《机器人机械系统专用周》、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电工电子实训》、《顶岗实习Ⅰ》、《毕业实践》。就业面向 1)面向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系统集成;2)面向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销售企业(主要代理公司),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维护;3)面向拥有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的公司(主要自动化企业),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系统集成。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制造行业、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化工、包装、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工业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智能制造生产线设备的操作、编程、安装、调试、维护、维修、销售和工业机器人相关设备管理等工作,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就业面向岗位与能力要求 (一)初始就业岗位、目标就业岗位、拓展岗位和就业范围 1.思想品德、人文和身心素质

2.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

(1)基本能力: ①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具有宽口径专业应用知识,掌握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所涉及的机械工程基础、传感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以及机器人故障诊断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③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综合能力和工程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能力外,还应能够胜任现场系统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2)基本技能 ①钳工技能:根据零件图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完成平面轮廓工件的加工; (小手捶的制作、插销板制作、标尺的制作、刀口尺的制作) ②机加工能力:能够根据零件图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木质阶梯手柄制作、六面体铣削加工) ③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取得单片机工程师证。 (循迹机器人设计制作、无人机设计、机械手设计制作)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工业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在人类生产作业中的重要应用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液压元件与控制 班级: 08级5班 学号: 080803110250 姓名:卢红兵

一、研究意义与必要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于1987年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该定义与美国机器人学会(RIA)和日本工业标准(JIS)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相近。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制造业中,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目前已广泛地用于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工业及塑料制品等生产领域,进而扩展到核能、采矿、冶金、石油、化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纺织、制衣、医药、生化、食品等工业领域,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劳力”,人类将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健康和危险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创造。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功能的多功能操作机,多以机械臂的形式出现,这种操作机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在日本,单轴机器人同样被列入工业机器人的范畴。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人各自的优点,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器作业的准确性和在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因而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机械学、计算机、控制论、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如图1所示。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2009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编号:070732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授课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具备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后续电类课程作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电路元件、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 1.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与实际电路模型的概念。 1.2 电路中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1.4 功率、KCL、KVL。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理解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的计算。

◆了解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2 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 计算。 ◆理解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3.2 KCL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电路的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求解方法。 ◆理解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了解网孔法与回路法的关系。 4、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4.1 关联矩阵。 4.2 基本回路矩阵。 4.3 基本割集矩阵。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4.5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概念。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了解割集电压法。 5、电路基本定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简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60309 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PLC 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能力,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工作站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与生产管理、服务与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工作站系统编程、调试、维护、系统集成、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熟悉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 3.具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识读能力; 4.具备对常见自动化系统中工业机器人进行示教编程的能力; 5.具备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的安装调试能力,并能编制逻辑运算程序; 6.具备根据自动化生产线工作要求,编制、调整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的能力; 7.具备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要求,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能力; 8.具备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排除简单电气与机械故障

的能力; 9.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工控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电工电子、电气 CAD、组态软件技术、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综合等实训。 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工业机器人编程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气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汽车车身修复09教学大纲

汽车车身修复09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汽车车身修复培训教程.主要包括汽车美容、汽车钣金、汽车喷漆三大项目.现代汽车美容服务大体上可分为车身美容、内部美容、漆面处理、汽车防护和汽车精品等几部分.汽车钣金主要针对汽车整体变形修复和局部钣金件的局部整平进行讲解.汽车喷漆主要包括现代汽车整车喷涂或局部修复的工艺流程以及修复中所用到的其他技术. 通过学习本专业可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汽修厂的各项操作及工序.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车身修复专业作为汽车修理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向学生传授汽车修复和汽车装饰的基本知识.并且兼顾汽车美容等项目的前沿知识,重在培养学员的对于车身修复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具有对一般汽车维修的能力,为学员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员今后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 1.理论要求 系统了解车身修复课程所包括的内容、了解钣金喷漆项

目在车身维修中的正确应用、了解汽车美容的市场、前景、汽车美容装饰店的主要项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汽车消费 市场。 2.实践要求: 熟练掌握车身钣金件的局部整平方法以及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维护。掌握对于车身整体变形的基本操作。 掌握车身漆面的鉴定、修复和护理方法。熟练掌握常见美容装饰、防护装置的加装方法。了解车身修复详细的工艺流程。 了解车身修复美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 教学内容 Ⅰ理论知识部分 钣金部分 第一章汽车车身结构 本章重点: 1 、了解车身的基本构成 2 、轿车车身各部件名称、作用 本章难点: 1.车身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及拆装调整 本章教学内容: 一.了解车身的构成 二.车身的不同分类方法

关于工业机器人技术

关于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带动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建。到目前为止,上海、徐州、常州、昆山、哈尔滨、天津、重庆、唐山和青岛等地均已经着手开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社会需求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带动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建。上海、徐州、常州、昆山、哈尔滨、天津、重庆、唐山和青岛等地均已经着手开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掌握使用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等必备知识,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和改造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一般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维护与维修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实际生产水平,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钻研、踏实肯干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 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09修订)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英语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nglish 课程编号:054051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对象:英语专业(师范类)本科生 学时数:总学时414,周学时6 开课学期及授课时间:第1-4学期第1-18周(第1学期军事训练、入学教育2周;第3学期生产劳动1周) 二、课程概述 基础英语课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年制)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参照英语专业低年级和高年级教学大纲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力求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牢固掌握英语的基本语音、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在此基础上能正确熟练地应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达到进行交际的目的,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地说,基础阶段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应该系统掌握下列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1)语言体系知识(Knowledge Of language system)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2)话语知识(Knowledge Of discourse)不仅能得体地用语言进行意义交流,还可进行情感交流。 3)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Culture)。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的熏陶。 还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能力(Learner's strategies)具有正确的学习策略。 2)语言思维能力(Higher-order thinking ability)。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符合交际要求的思维活动。 3)语言教师的职业能力(Professionalism)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得到初步的职业训练。 四、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doc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