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为造福于人民。较于普通公路来说,高速公路的安全系数要高的多,然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那么,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将可能是普通公路的几倍。同时,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不仅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建立一种全新的高速公路文化。高速公路系统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发展

1高速公路车流量与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对赣粤高速公路公司所辖的南北纵向路段而言,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经贸增速放缓制约了公路运输需求的增长,导致了高速公路车流量特别是货车车流量的下降,从而减少了公司通行费收入。公司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交通运输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创新各项工作,全面强化经营管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区位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突出抓好投融资工作,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继续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财务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促进公司良性发展,继续深入学习把握国家各种金融政策,分析研究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融资品种。09年积极推进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工作,加强协调汇报和沟通联系,力争融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2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想要高速公路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那么严格的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一定是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充分地发挥出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关键。相信高速公路管理人员的各方而的素质上去了,那么遵路的安全畅通以及各方面都会有飞跃的进步。执法力度必须加强,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发生。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不仅需要交通巡逻检查,而且还要做到全天候检查巡逻,从而进行强化路面秩序管理。执法人员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路面检查.以及及时的纠错和查处各类违规现象和行为。从而来杜绝任何可能发生的隐患。对交通事故要经常性的进行分析和汇总,这样才能够对辖区内的交通事故汇总出一个潜在的规律,以便能够自如应对。建设高速公路

3高速公路建设的意义

1)高速公路把城市或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紧密连接,把若干“点”连成线,大大提升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在畅通的高速公路沿线,由于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为物流、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令世界瞩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经济。资源环境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科学发展观追求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自然资源持久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和资源承受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程度要用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谐协调节约友好 正文: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目前,中国GDP已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有人估计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一)我国从总量上是“地大物博”,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水、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二)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各种非农使用使良田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 (三)水资源紧缺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污染更加剧了缺水危机。 (四)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用量矿产,如富铁矿、锰、铜、石油等,储量不足,供给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利用;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容易忽略的问题 一、工地试验室方面: 1.工地试验室所做试验要在母体所授权范围内,没有授权的要外委到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外检。 2.试验室负责人要在母体试验室进行岗位登记。 二、仪器管理方面: 1.仪器设备要有检测证书和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三、水泥、混凝土方面: 1.水泥室、混凝土配合比室空调要连接电源、且是冷暖空调。 2.水泥试验时要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 3.混凝土试验台账涂改不规范,要采用“杠改法”;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不规范。 3.水泥混凝土抗压试件未实际测量尺寸,试件尺寸公差为1mm。 4.标养室混凝土试件摆放要彼此间隔10~20mm,标养室温湿度要满足温度在20±2℃内,相对湿度大于95%。 5.水泥混凝土试模自校周期为3个月。 6.水泥初凝试验数据初凝前数据均为0mm的情况下,直接在下次测试时达到初凝。 7.水泥达初凝和终凝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测。 8.水泥密度测试时的温度应以“李氏瓶刻度上的温度”为准。 9.水泥比表面积试验,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相差不能超出规范规定的2%偏差要求。 四、粗集料方面: 1.粗集料检测只做一个合成级配,没有各单粒级的筛分原始数据。 五、土工试验方面: 1.CBR试验应有曲线图,凹线时要进行原点修正。 2.土壤筛新规范已将“0.074mm”筛孔修改为“0.075mm”筛孔。 六、钢筋原材料方面

1.钢筋拉伸试验,伸长量测量结果,要保留到“0.25mm”的倍数。 2.光圆钢筋拉伸试验原始标距为5d。 3.光圆钢筋冷弯冲头应为d=a。 七、现场压实度检测方面: 1.压实度试验原始数据有转抄现象。 2.压实度检测不合格时,复压后复检时要加倍抽检,并要出具检测报告。 3.压实度检测时含水率取样要大于100g.(注:用小型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型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 4.路基填土要注意层厚不能大于试验段所总结数据,填料粒径不得超过层厚的2/3。 5.压实度检测台账记录不连续。 6.压实度检测时测试含水率的盒号一天不能出现两次。 7.压实度检测时未记录实测压实层厚度,但报告上又体现的厚度数据。 8.压实度试验报告中所采用的灌砂筒锥体内体积与其标定数据不同。 9.压实度检测报告中,存在多个位置压实度厚度与所挖试坑体积明显不对应。 八、检测方面: 1..水泥、钢筋、粗细集料、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等外委试验频率不低于自检频率的5%。 2.各种外委检测,要送到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外检。且监理试验室与施工单位自检不能送同一检测单位。 3.对各种特殊材料要进行跟踪处理,防止未检先用或不合格材料用到实体工程。 4.外委送检台帐未建立,并对检验不合格材料无跟踪检验资料。 5.外委检测试验报告检验指标不全,外委材料送检不及时,检验报告未加盖交通行业等级证书标识章。 九、试验管理方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浅谈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浅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特点。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扩大,各国、各地区经济资源配置不断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达到更高的水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以地区经济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成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全球化定义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首先,从根本上说,生产的不断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容量扩大和程度加深,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进而要求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加以适当调整,并提供制度性的保证,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其次,冷战结束,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前提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第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行为主体和载体的跨国公司蓬勃发展。第五,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保证。第六,各国政府、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协调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学者们看法迥异。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成长而成长的,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于具体起点,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从1492年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也有人认为开始于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才得以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形成的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高速公路建设基本程序

高速公路建设基本程序 一、前期工作 1.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工可编制由其委托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完成,并负责上报审批。“678网”内属于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内的项目(以下简称“国高项目”),由省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分别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审查,由国家发改委审批。“678网”内的其它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地高项目”),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规定,由项目业主依据批准的规划,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等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报省区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交通运输厅负责项目的行业审查。 2.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项目业主还应组织完成下列工作: (1)项目涉及通航河流(含规划中的通航河流)的临河、跨河、拦河等建筑,应及时与航道管理部门联系,进行相关论证,并取得许可。 (2)项目涉及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目标的,需向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3)项目建设资金需落实,资本金由项目业主承诺,银行贷款要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承诺文件。 3.从项目工可审查开始,应听取管养单位的意见,确保管养设施、收费设施等的合理设置,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变更,甚至投入运营后再来改造。 4.项目的其它前期工作,如水保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压矿调查、林地手续、文物调查等,应同步开展工作。 二、项目法人组建 1.项目法人的组建要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交公路发〔2001〕583号)执行。作为高速公路的项目业主,必须达到该标准的甲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浅析牙克石市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呼伦贝尔区域在全国经济板块中的崛起,区域城镇化发展更加迅速,牙克石市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机遇和条件也日趋成熟,牙克石市的基本概况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下辖县级市,位于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 南北长 352 公里,东西宽 147 公里,总面积 27590 平方公里。 牙克石(满语)意为“要塞”之意,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和交通中心;是滨洲线、牙林线两条铁路干线,绥满高速公路和 301 国道两条公路的交通枢纽。 市区凤冠高级滑雪场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雪上运动基地。 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1] “冰雪之乡”的美誉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市 13 个旗市之一,辖 9 个镇、2 个便民服务中心,7 个街道办事处。 10 个镇: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绰源镇、乌奴尔镇、伊图里河镇、塔尔气镇、牧原镇;2 个便民服务中心:煤田便民服务中心、巴林便民服务中心; 6 个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红旗街道、新工街道、永兴街道、 1/ 14

建设街道、暖泉街道。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部,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北纬47°39′~50°21′,东经120°28′~122°29′。 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东连嫩江流域,与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接壤,南与扎兰屯市相连,西邻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 南北长 352 公里,东西宽 147 公里,总面积 27590 平方公里。 牙克石市中南部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中北部为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牙克石位于半湿润区。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 70 天~95 天。 牙克石市经济发展现状牙克石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231 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 82.4 亿元,这两项指标均高于上年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7 亿元,增长 1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5.9 亿元,增长 27.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 65 亿元,增长 10%。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16:47:37。 全年实施重大项目 71 个,完成投资 65 亿元,开复工率达 100%。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退出煤炭产能 45 万吨,消化商品房库存 1526 套。 积极应对严重旱情,开展生产自救,粮食产量达到 56.2 万吨,连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手册》

第一篇工程建设管理会议 建设管理会议旨在检查,督促参建各方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促进各方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所规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工程建设管理会议包括第一次工程建设管理会议和建设管理会议。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设计单位的代表。会议在指定地点召开。 第一章第一次建设管理会议 一般在下达项目开工令后的适当时间召开,其会议议程如下: 1 介绍与会者:建设、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相互递交主要负责人任命书以及各自组织机构、职责和联系方法。 2 建设单位介绍工程概况、施工难点、土地、资金落实情况。并根据招标文件、工程合同、法律法规,对参建各方指定具体要求,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合同、安全、环保的要求。 3 监理单位汇报监理人员到位情况,驻地建设情况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对施工单位的检查情况。 4 承包人汇报人员、机械到位情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驻地建设情况以及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帮助解决的困难。 5 设计单位汇报整个设计情况,并对施工进程中的服务质量进行承诺。 第二章建设管理会议 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10日期间召开,旨在监督、管理工程施工和监理过程中合同的执行情况,协调各方的关系,促进工程施工优质高效的进行。 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及有关人员,会议主要议程为下: 1.监理、施工单位向会议提交上季度工作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并说明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移交本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及关键工作方案。 2.对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计划,确定处理方法或解决方案。 总结上季度工程建设管理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本季度工作指定目标和要求。 3.确定下次管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议程。 第二篇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 1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一)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一) 论文关键词]区域发展创新演化经济学论文摘要]对于资源富裕的区域,伴随资源逐渐开采和技术进步,必然产生就业率迅速下降的问题。如何通过产业内和产业间分工建立一条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途径,本文试图从熊彼特竞争的标准演化模型出发,提出一个初步的模型。这一模型强调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日越复杂的劳动垂直分工的出现。有助于理解基于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区域增长与发展的过程。 一、引言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和区域应该按照它们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例如,一个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应该专业化于木材生产。但是,随着木材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失业率上升。除非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在这里,一个首要问题是能否创造出与当地丰富的资源禀赋相关的新的就业机会。 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过程中,在新古典理论、熊彼特的研究及投入-产出分析之间的交叉地带,出现了以资源为基础的增长和发展理论。对于这一被广泛运用于诸如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它对政策制定并没有很大帮助,相反,在研究地区和国家中以资源为基础的增长问题时产生了当的混乱。 本文概括了上述主要理论,并且试图在演化经济学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资源的增长和发展理论。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促进增长和发展的资源是知识而非任何自然资源。但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建立一套复杂的增长能力的起点。这一结论和其它结论可以为制定政策提供新方法。 二、马歇尔的区域发展理论 马歇尔指出:“当一个产业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地点,它很可能长期待在那儿”。(马歇尔,1949,225)对于这一点,他发展了一个“产业区位”理论。这一理论应当被看作整个增长和发展理论的一个特例。根据这一理论,虽然资源可能是一个产业长期区域化的最初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企业,作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应当是技巧、相互依赖的企业网络和支持制度的集合。 区域发展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长期竞争力以技巧和能力的演进为基础。对技巧的持续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训练的努力。市场也存在对知识进步的需求。在产业区域内,“机器、生产过程和一般商业组织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有着被即时讨论的优点。”因此,创新能够迅速传播:“如果一个人开始尝试一个新想法,这个想法会被其他人吸收并且与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且因此成为更进一步的新思想的来源。”(马歇尔,1949,225) 虽然马歇尔强调在产业区域内辅助产业的出现,但他并没有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的细节。区域中企业间复杂的分工模式可以从两方面来研究。首先,可以在给定的劳动分工条件下集中分析系统的功能,这个分析可以通过标准的投入产出分析来做。其次,可以研究这个复杂系统如何生成。这方面研究必须强调企业专业化决策及创新活动的顺序。但是企业的某些专业化和创新会从根本上扰乱企业静态的投入产出过程。这两个方面显示了研究静态结构的经济学家和研究企业家创新(或打破旧结构)的经济学家之间的分裂。但是只专注于静态或动态特征可能妨害对区域发展的真实过程的理解。 三、演化经济学 上述讨论强调了在研究区域化增长和发展的演化过程时,目前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新演化经济学的两位先驱,尼尔森和温特(尼尔森,温特,1982,19)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它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之上,“经济演化的文字表达似乎可以自然地转化为一种Markov过程虽然它可能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状态空间。”在某一个时间点t,一个产业演化过程的状态用资本存量和每个企业的行为规则来描述。这种状态被用来决定产业的短期行为及在时间t+1时新的资本存量和每个企业新的行为规则。它是企业行为规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明了一个静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 (试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前 言 为规范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进场人员、材料、设备及临建工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厅组织有关项目管理单位,依托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按照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已印发了《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规定(临建设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分册)(粤交基〔2010〕435号)。按照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结合部分在建项目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经验,形成《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路基、路面、隧道、桥涵、机电、交安、附属区房建等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 本指南是在现行路基、路面、隧道、桥涵、机电、交安、附属区房建等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总结我省几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编制而成。本管理规定着重从施工工序、程序、技术交底、工艺、质量控制的角度对现行标准、规范做进一步补充完善,进一步规范化了施工技术管理,能更有效的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全面提高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在此,对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表示感谢。 省交通运输厅 2010年9月

目录 1. 总 则 (1) 1.1目的和范围 (1) 1.2编制原则 (1) 2.1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及动态管理制度 (2) 2.2 关键工序的管理 (2) 2.3首件工程验收制度 (4) 2.4重要隐蔽工程管理 (4) 2.5 常见管理盲点及其工作要求 (5) 2.6 材料管理 (8) 3. 路基工程 (10) 3.1 软基处理 (10) 3.2 路堤填筑 (13) 3.3 路堑开挖 (16) 3.4 支挡防护工程 (18) 4. 路面工程 (21) 4.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 (21) 4.2 透层、下封层、防水粘结层 (21) 4.3 沥青混凝土面层 (22) 4.4水泥混凝土面层 (25) 5. 桥梁工程 (28) 5.1 一般规定 (28) 5.2 桥梁基础 (36) 5.3 桥梁墩台 (40) 5.4 梁板预制及运输安装 (42) 5.5 现浇箱梁施工 (44) 5.6 挂篮悬浇施工 (45) 5.7 桥面系 (47) 5.8 涵洞 (50) 6. 隧道工程 (51) 6.1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51) 6.2 洞身开挖 (52) 6.3 初期支护 (54) 6.4 二次衬砌 (55) 6.5仰拱和底板 (57) 6.6 监控量测 (57) 6.7超前地质预报 (57) 6.8 防水和排水 (58) 6.9 照明、临时排水、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 (58) 7. 交通安全设施 (59) 7.1管理措施 (59) 7.2主要材料的质量控制 (59) 7.3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要求 (60)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 【作者】胡少维【作者简介】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1998年及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是一段时间以来经济界议论较多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此本文发表一点个人看法。一、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依然看好1、国内的高储蓄率是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的基本动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投资率的高低从长远来看主要取决于国内储蓄率的水平。依据统计资料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1996年国内储蓄率为41.5。与此同时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也不断提高1996年达到27.4。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均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储蓄率与平均总投资率基本持平这说明我国具有较雄厚的国内资金基础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储蓄来支持高投资率和高经济增长率。高储蓄是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及社会结构造成的它不是政府的政策所能决定的。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收入和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是有条件的。如果考虑我国存货投资率明显偏高有很大压缩余地再加上可以吸收一部分国外资金。那么中国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进而达到较高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2、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不断提高。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展望未来我们认

为这一状况将会有所改观。一是国内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大学生8.9名而到了1996年则达到24.7名二是毕业回国的留学生数逐年增长1996年达到6570名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三是国家愈来愈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95.5上升到1996年的98.8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工资待遇也有很大的改善整个社会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四是社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那种认为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现在已没有多大市场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在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重新走入校园的人数大大增加。随着劳动力素质的稳步提高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3、科技进步潜力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这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4、改革的不断深化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首先所有制形式上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所有制争论已暂告一个段落民营经济发展名正言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将不断加大国有企业将重质而不再是重视量的扩张其发展绩效也会有所提高。因此随着企业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