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试试题(回忆版)

2014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试试题(回忆版)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2014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试试题年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试试题((回忆版回忆版)) 物理化学涉及的知识点有二组分相图绘制,求相点相数自由度,电化学有个计算题求超电势,能斯特定理,还有化学动力学求反应级数,化学势的知识

药学《物理化学》山东大学网络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A 1.1mol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PV=nRT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D 2.恒温恒压下,在A与B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书P73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C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运动、散步、读报、看电 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C 4.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4(l)及I2(g)。水和CCl4共存时完全不互溶,I2(g)可同时溶 于水和CCl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2(g)、H2O(g)及CCl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f=K-φ+2=5-φ:水中有两相,再加气相,所以5-3=2 A. 0 B. 1 C. 2 D. 3 A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f=K-φ+2=5-φ A. 5 B. 2 C. 3 D. 4 D 6. 在300K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p=1.02kPa。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K(300K)应为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K=1。若温度恒定为T,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B、D A 7.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时的θ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在此条件下,反应书P91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Λ对c作图外推至c→0而求得 B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 m A. NaCl B. CH3COOH C. CH3COONa D. HCl A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书P172ΔG=-ZFE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B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I对反应速率常数k有影响。当两种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A. k随I增大而增大; B. k随I 增大而减小; C. k与I无关; D. k与I的关系难以确定 A 11. 反应CO(g) + 2H2(g)CH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活化能为E a,存在催化剂时为K'和E a',则 A. K'=K,E a'>E a B. K'E a C. K'=K,E a'

物化实验习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预习题及参考答案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根据热化学的定义,关于燃烧热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质氧化时的反应热 (B)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C)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D)1mol物质完全还原时的反应热 2.氧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A) (A)能量守恒定律 (B)质量作用定律 > (C)基希基希霍夫定律 (D)以上定律都适用 3.氧弹式量热计是一种(D) (A)绝热式量热计 (B)热导式量热计 (C)热流式量热计 (D)环境恒温式量热计 4.在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苯甲酸燃烧热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D)(A)在氧弹充入氧气后必须检查气密性 (B)量热桶内的水要迅速搅拌,以加速传热 : (C)测水当量和有机物燃烧热时,一切条件应完全一样 (D)时间安排要紧凑,主期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体系与周围介质发生的热交换5.在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中,先用苯甲酸对氧弹量热计进行标定,其目的是(A)(A)确定量热计的水当量 (B)测定苯甲酸的燃烧热 (C)减少萘燃烧时与环境的热交换 (D)确定萘燃烧时温度的增加值 6.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直接测量结果符号表示为(C)(A)Q (B)Q P ) (C)Q V (D)△H 7.燃烧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用哪种方法进行(B) (A)溶解度曲线 (B)奔特公式 (C)吸热——放热曲线 (D)标准曲线 8.给氧弹充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减压阀出口压力指示表指针应指在(B)

(A)小于 (B)—2 MPa ~ (C)3Mpa—4MPa (D)5 MPa 9.氧弹量热计中用水作为物质燃烧时燃烧热的传热介质,将水装在容器内正确的操作是(A)(A)3升水装在内筒 (B)3升水装在外筒 (C)3升水装在内筒但不放在外筒内 (D)2升水装在内筒,1升水装在外筒 10.固体样品压成片状,目的是(B) (A)便于将试样装入坩锅 (B)防止轻、细试样飞溅 ~ (C)便于燃烧完全 (D)便于连接燃烧丝 11.对氧弹装样品时,连接燃烧丝正确的操作方法是(D) (A)燃烧丝与坩埚壁和两电极接触 (B)烧丝只与坩埚壁接触 (C)燃烧丝与两电极接触并悬空不与试样接触 (D)燃烧丝与两电极连接导通并与试样接触 12.实验操作过程中,向内筒准确加入3000ml水,如果将部分水撒在外筒,其结果是(C)(A)对水当量无影响 (B)对燃烧热无影响 ~ (C)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有影响 (D)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无影响 13.氧弹量热实验中,对于测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能用热电堆 (B)只能用贝克曼温度计 (C)只能用热敏元件 (D)三种都可以使用 14.实验开始前,如果内筒里面的水没有檫干净就装水,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A)有影响 (B)无影响 ! (C)会腐蚀氧弹量热计 (D)不确定 15.实验过程中,点火一分钟后,实验数据没有上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A)停止实验,检查原因 (B)重新点火进行实验 (C)继续实验 (D)将氧弹取出检查是否短路,如果没有短路再将氧弹放入内筒重新实验 16.在安装氧弹量热计外筒内的搅拌桨时,如果搅拌桨与容器产生摩擦,对实验的影响错误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

物理化学1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 1mol 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2. 恒温恒压下,在A 与B 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 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 。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 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 4(l)及I 2(g)。水和CCl 4共存时 完全不互溶,I 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 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 2(g)、H 2O(g)及CCl 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 =1.02kPa 。 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 K (300K)应为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7. 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 时的θ K =1。若温度恒定为T ,在一 真空容器中通入A 、B 、D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 。 在此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m Λ对 作图外推 至c →0而求得 B A. NaCl B. CH 3COOH C. CH 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 I 对反应速率常数 k 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 随 I 增大而增大; B. k 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 与 I 无关; D. k 与 I 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 2(g)CH 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 ,存在催化剂时为K '和E a ',则 C A. K '=K ,E a '>E a B. K 'E a C. K '=K ,E a '

山西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演示实验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目的: 1.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此类实验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思维; 记忆合金水车: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它可以记住加工好的形状,当外力或温度改变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时候,只要适当的加热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该装置让所选记忆合金周期性地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接触,形状随之周期性地变化,从而驱动水车轮的转动,形象地展示了热变为功的过程和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该种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合金,有双程记忆功能(即能记忆温度高低两种情况下的形状)可以有上百万次的变形和恢复。镍钛合金还有相当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较低,约在40-50℃,医学上用于脊柱侧歪、骨骼畸形等的矫正。 低温差热机:可以利用比环境温度高4℃的任何热源,使一组活塞运动并推动转轮运转,是一种很好的利用低温热源的热机,可以利用不高的温度差实行热工转化。主要应用在于能利用传

统热机无法利用的能量来源。 经典置换式热气机:利用酒精灯的热量驱动一组活塞、连杆和转轮往复运动,工作物质为封闭在透明活塞筒中的空气。活塞和工作物质在往复过程中完成吸放热和能量转化,工作过程形象直观,是对热力学定律和热机原理极好的阐释。其透明活塞材料为石英玻璃,主要特点是热胀冷缩系数小,透光性好。耐腐蚀性强。 投影式伽耳顿板:可以用来验证大量随机物理事件共同遵循的统计物理规律。统计物理规律因等概率假设则其结果可靠,在应用方面很广泛,比如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等等。 辉光盘:利用低压气体分子在在高频强电场中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过程,外界声音影响电场分布从而影响电子运动,在盘上显示出形状变化的荧光。 昆特管(声驻波演示):利用管中泡沫小球在声驻波场中形成的“泡沫墙”将看不见的声波显示出来,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该装置的缺点是无法消除静电的影响:泡沫小球帖在管内壁上。 气柱共鸣声速测量装置:通过气柱共鸣测量

山大物化实验

实验二十蔗糖的转化 【目的要求】 1. 测定不同温度时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求算蔗糖转化反应的活化能。 2. 了解旋光仪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蔗糖转化反应为: C 12H 22 O 11 + H 2 O → C 6 H 12 O 6 + C 6 H 12 O 6 蔗糖葡萄糖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常以酸为催化剂,故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由于反应中水是大量存在的,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加了反应,但仍可近似地认为整个反应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而H+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转化反应可 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 (1)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为时间t时的反应物浓度。 将(1)式积分 得: (2) 式中,C 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当C=1/2C 时,t可用t1/2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由(2)式可得: (3) 蔗糖及水解产物均为旋光性物质。但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溶剂的性质、液层厚度、光源波长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比旋光度的概念。比旋光度可用下式表示:

[α] tD (4) 式中,t为实验温度(℃);D为光源波长;α为旋光度;l为液层厚度(m);C为浓度(kg2m-3)。 由(4)式可知,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旋光度α与浓度C成正比。即: α=KC (5) 式中的K是一个与物质旋光能力、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在蔗糖的水解反应中,反应物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66.6°。产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52.5°;而产物中的果糖则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α] 20D =—91.9°。因此,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右旋角不断减小,最后经过零点变成左旋。旋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并且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成的旋光度之和。若反应时间为0,t,∞时溶液的旋光度分别用α ,αt,α∞表示。则: α0=K反C0 (表示蔗糖未转化) (6) α∞=K生C0 (表示蔗糖已完全转化) (7) 式(6)、(7)中的K反和K生分别为对应反应物与产物之比例常数。 αt=K反C+K生(C0-C) (8) 由(6)、(7)、(8)三式联立可以解得: (9) (10) 将(9)、(10)两式代入(2)式即得: (11) 由(11)式可见,以ln(α t -α ∞ )对t作图为一直线,由该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反 应速率常数k。进而可求得半衰期t 1/2 。

物化实验答案教材

物理化学实验 版一 实验一 燃烧热的的测定 1. 说明恒容燃烧热(V Q )和恒压燃烧热(P Q )的差别和相互联系。 区别:恒容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值,恒压燃烧热在数值上等于燃烧过程中系统地焓变 联系:对于理想气体 P v Q Q nRT =+? 2. 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是体系,那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筒传到外筒,使得内筒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3. 加入内筒中水的温度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 答:因为本实验中要尽量避免内外筒之间的热量交换,而内筒中由于发生反应,使得水温升高,所以内筒事先必须比外筒水温低,低的数值应尽量靠近化学反应使内筒水温升高的值,这样,反应完毕后,内外筒之间达到一致温度,而外筒温度在反应开始前和反应后数值相等,说明热量交换几乎为0,减小了实验误差。 4. 实验中,那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如果要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内外筒开始反应前的温度差造成误差,我们应提高软件质量,使软件调试出的温度如(3)所述,有利于减小误差。又如点燃火丝的燃烧带来的一定的热量,造成误差,应寻求一种让反应自发进行的方法,或寻求一种更好的点火材料。 实验二 Pb-Sn 体系相图的绘制 1.是否可用加热曲线来做相图?为什么?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持准静态过程。 2.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合金做步冷曲线?

答: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 3.为什么坩埚中严防混入杂质? 答:如果混入杂质,体系就变成了另一多元体系,使绘制的相图产生偏差。 实验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1. 配1、2、3各溶液进行实验的目的何在?根据实验的结果能否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答:实验1是为了计算I 2在CCl 4和H 2O 中的分配系数。实验2、3是为了计算和比较平衡常数K ,当2Kc ≈3Kc 时,可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 2. 测定四氯化碳中I 2的浓度时,应注意什么? 答:应加入5~10ml 水和少量KI 溶液,还要先加入淀粉,充分振荡,滴定后要回收。 实验四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静态压 1.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克-克方程只适用于单组分液体,而溶液是多组分,因此不合适。 2. 温度愈高,测出的蒸气压误差愈大,为什么? 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 m (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 m 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其次,(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PV =n R T 。V 是定值,随着T 升高,n 会变大,即使n 不变,p 也将变大,即分子运动加快,难以平衡。 实验五 蔗糖水解 1. 旋光度t β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入如何控制? 答:旋光度与溶液中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的浓度有关。实验中计时必须准确,操作必须迅速,因为这样才能准确求得一定时间内的旋光度变化。实验中通过将所取出的反应液放入事先在冰水中冷却的试管中,使反应速率迅速下降,然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汇编

更多精品文档 物理化学1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 1mol 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8.314J B. 4.18J C. 0 D. 29.099J 2. 恒温恒压下,在A 与B 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 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 。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 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 4(l)及I 2(g)。水和CCl 4共存时 完全不互溶,I 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 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 2(g)、H 2O(g)及CCl 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 =1.02kPa 。 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 K (300K)应为 D A. 1.02 B. 3.06 C. 1.04×10-4 D. 1.03×10-6 7. 反应 A(g)+2B(g) 2D(g)在温度T 时的θ K =1。若温度恒定为T ,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 、B 、D 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101.3kPa 。 在此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m Λ推至c →0而求得 B A. NaCl B. CH 3COOH C. CH 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 I 对反应速率常数 k 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 随 I 增大而增大; B. k 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 与 I 无关; D. k 与 I 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 2(g)CH 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 ,存在催化剂时为K '和E a ',则 C A. K '=K ,E a '>E a B. K 'E a C. K '=K ,E a '

物化实验-附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预习题 温度 1.对热电偶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A)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B)热电性能好,热电势与温度要成简单函数关系 (C)电阻温度系数大,导电率高 (D)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2. 恒温槽的灵敏度是指--------------------------------------------------------------- () (A)介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 (B)介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C)温控仪的温度显示数据与介质中精密温度计读数之差 (D)介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4、在恒温槽水浴中,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控温__________________。 (A) 既测温又控温 (B)测温 (C)控温 (D) 既非测温又非控温 5.超级恒温槽中,电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_。 A.测定恒温介质的温度B.作为控温的部件之一 C.即可测温又可控温D.测定恒温介质与环境之间的温差 6.用最小分度为0.1度的水银温度计测定一体系的温度,其温度范围大约在80~100℃之间,则其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是________。 A.根据测定值而定B.2位C.3位D. 4位7.某一实验测定需在温度为95℃的恒温槽内进行,恒温槽的恒温介质可选用_______。 A.乙醇水溶液B.甘油水溶液C.水D.固体CO2 【宜采用高温不挥发液相介质】 实验常识 1、采用流动法进行实验研究时,当流动体系达到稳定状态后,实验或测定成功的关键是()。 A、保持温度不变但压力可变 B、保持压力不变但温度可变 C、温度、压力、浓度都可变 D、保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2、处于临界点的CO2是()。 A、气体 B、液体 C、既是气体,也是液体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物理化学1-4答案

物理化学1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用“√”标记 1.1mol理想气体于恒压下升温1℃,试求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功W A A. B. C. 0 D. 2.恒温恒压下,在A与B组成的均相体系当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 的改变而增加时,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 B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3. 一个人精确地计算了他一天当中做功所需付出的能量,包括工作、学习、 运动、散步、读报、看电视,甚至做梦等等,共12800kJ。他认为每天所需摄取的能量总值就是12800kJ。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D A. 正确,因为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B. 正确,因为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D. 不正确,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4.在一个抽空容器中放入足够多的水、CCl4(l)及I2(g)。水和CCl4共存时完全不互溶,I2(g)可同时溶于水和CCl4之中,容器上部的气相中同时含有I2(g)、H2O(g)及CCl4(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为 C A. 0 B. 1 C. 2 D. 3 5. 在三组分体系相图中最多能有几相平衡共存 C A. 5 B. 2 C. 3 D. 4 6. 在300K 下,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放入过量的A(s),发生下列反应 A(s) B(s)+3D(g) 达到平衡时D(g)的压力* D p=。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300K)应为 D A. B. C. ×10-4 D. ×10-6 7.反应A(g)+2B(g) 2D(g)在温度T时的θ K=1。若温度恒定为T,在一真空容器中通入A、B、D三种理想气体,它们的分压恰好皆为。在此 条件下,反应 C A.从右向左进行 B.从左向右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 断 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不可以用 m Λ对c作图外推至c0而求得 B A. NaCl B. CH3COOH C. CH3COONa D. HCl 9. 当电池反应自发进行时 A A. E > 0, ΔG < 0; B. E > O, ΔG > 0; C. E < 0, ΔG > 0; D. E < O, ΔG < 0 。 10. 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 离子强度I对反应速率常数k有影响。当两种 反应离子带相反电荷时 B A. k随I增大而增大; B. k随 I 增大而减小; C. k与I无关; D. k与I的关系难以确定 11. 反应CO(g) + 2H2(g)CH3OH(g)在恒温恒压下进行,当加入某种催 化剂,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不存在催化剂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活化能为E a,存在催化剂时为K和E a,则 C A. K=K,E a E a B. K K,E a E a C. K=K,E a E a D. K K,E a E a

山大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十 菲林试剂热滴定糖

费林试剂热滴定糖 姓名:周超 学号:201100140067 班级:11级生命基地 同组者:刘炳煜 时间:2011年5月21日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费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2、正确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热滴定的终点。 【实验原理】 1. 还原糖 还原糖(reducing sugar ):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糖苷键 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除二羟丙酮和五碳糖,即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大部分双糖也是还原糖,蔗糖例外。斐林试剂是含 Cu2+ O的沉淀。托伦斯试剂被还原后(银镜络合物的溶液,被还原后得到砖红色 Cu 2 反应)能生成单质银,在试管壁上可看到“银镜”。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半缩醛羟基或游离羰基)的糖,叫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一般情况下,单糖的还原能力主要来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则大多因为半缩醛羟基的存在。还原后,自己会变成糖酸。如葡萄糖就会变成葡萄糖酸。 2. 菲林试剂 菲林试剂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0.1 g/mL 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 0.05 g/mL 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3.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费林试剂是氧化剂,由甲、乙两种溶液组成。甲液含硫酸铜和次甲基蓝(氧化还原指示剂);乙液含氢氧化钠,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当甲、乙两溶液混合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酒石酸钾钠与沉淀的氢氧化铜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 【实验试剂】 实验仪器 1、移液管(2ml、5ml、10ml) 2、100 毫升容量瓶 3、水浴锅

物化实验数据处理

2. 不稳定常数的测定 在络合物明显解离的情形下,用等摩尔系列法得到图2中的曲线,并作切线交于N 点。 设在N 点的光密度为D 0,曲线2极大的光密度为D ,则络合物的解离度α为: 对于MA 型络合物的 ,故将该络合物浓度c 及上面求出的α 代入此式即可算出不稳定常数。 数据处理 2. 络合物不稳定常数的计算 在△D- 图上通过 为0和1.0处分别作曲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一点,从 图上找到该点相应的光密度D 0以及曲线上极大点的光密度D ,由D 0和D 计算解离度α。 最后计算该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K 不稳文献值为2*10-3。 解: 从△D- 图上可以得到: D 0=0.382, D max = 0.264 则可求得解离度α: =0.50 得 = 解离部分 总浓度= 总浓度络合物浓度 总浓度 D D 0 = D 0ααK 不稳=c α 2 c M c M c A =D D 0 =D 0α= 0.382 0.309 0.3820.264 c M c M c A c M c M c A D = D 0 αc M c M c A αK 不稳 = c α 2 1

c A = c M 又知: c A + c M = 0.038 (mol ?L -1 ) 得 c A = c M = 0.019 (mol ?L -1 ) ∴ c MA = 0.019 (mol ?L -1 ),即c= 0.019 (mol ?L -1 ) 3. 络合反应标准自由能变化的计算 利用△G ? = - RT ln1/K 不稳计算该络合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G ? = - RT ln1/K 不稳 = -8.314*(273.15+22.5)*ln1/(2.63*10-3) = -1.46*104 (J ?mol -1) 原电池电动势数据处理 Ⅴ、数据记录(实验测试数据) E 1 = 1.11810 V (Zn-Cu 电池) E 2 = 1.07110 V (Zn-Hg 电池) E 3 = 0.04470 V (Cu-Hg 电池) Ⅵ、数据处理 1、 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温度校正公式,计算实验温度时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 )298/(1061.72415.0/4 -?-=-K T V ? = 0.2415 - 7.61×10 –4 (292 – 298) = 0.24607 V 2、 据测定的各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计算铜、锌电极的T ?、T θ?、298θ ?。 (1) 求 T ?: V E K H g Cl H g Cu Cu 29077.024607.004470.0)292(/3/222=+=+=+?? V E K H g Cl H g Zn Zn 82503.007110.124607.0)292(2//222-=-=-=+ ?? (2) 求T θ ?: αK 不稳=c α 21= 0.019*0.309210.309= 0.019*0.09550.691=2.63*10 -3

物化实验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统计的平均值。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104~1×107,方法类型属于相对法。 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来表示。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绝对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相对粘度是某液体粘度与标准液体粘度之比。 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ηr,即ηr=η/ηo,相对于溶剂,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ηsp=ηr-1。 使用同一粘度计,在足够稀的聚合物溶液里,ηr=η/ηo=t/t o,只要测定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就可得到ηr;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r和[η] 之间符合经验公式:(lnηr)/c=[η]-β[η]2c,通过lnηr/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sp和[η]之间符合经验公式:ηsp/c=[η]+k[η]2c,通过ηsp/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两个线性方程作图得到的截距应该在同一点。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度[η]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Mark——Houwink经验方程来计算,[η]=KMηα;Mη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K、α是与温度、聚合物及溶剂的性质相关的常数;聚乙二醇水溶液在30℃的K值为12.5×106/m3·kg-1,α值为0.78。 通过以上的原理阐述,就可以通过本次实验测定高聚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1套;乌氏粘度计1支;100ml容量瓶5只;秒表1只。 试剂:聚乙二醇(AR);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设定恒温槽温度为30℃±0.5℃。 2.配制溶液。8%(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3.洗涤粘度计。 4.测定溶剂流出时间t o,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流出时间t。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室室温:28.5℃大气压:101.52Kpa t o:纯溶剂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2:1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3: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4:2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5:2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所有溶液的密度以1×103kg/m3的水的标准密度,以简化计算。

山东大学生化实验报告-蛋白质浓度测定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Folin-酚试剂法) 【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用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蛋白质(或多肽)分子中含有酪氨酸或色氨酸,能与Folin-酚试剂起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蓝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实验试剂】 1.标准酪蛋白200ug/ml 2.Folin-酚乙液(原液与水按1:1比例混合,实验室已准备) 3.Folin-酚甲液(实验室已准备)A液4%Na2CO3: 0.2%NaOH=1:1 B液1%CuSO4 : 2%酒石酸钾钠=1:1 A:B= 50:1 混匀 4.样品血清(稀释200倍) 【实验步骤】 1.准备9支干净的试管,按表一顺序加入试剂 表一

2.各试管中加入5ml Folin-酚甲液,用旋涡摇匀器充分混合均匀,静置水浴(37 度)10min。 3.各试管中加入0.5ml Folin-酚乙液,用旋涡摇匀气充分混合均匀,静置水浴(37 度)30min。 4.使用分光光度计,用640nm波长进行比色。 【实验结果】 表二各试管中标准蛋白浓度和OD值 A、B、C三支试管中液体在640nm处OD值的平均值为 OD λ=640nm=(0.177+0.177+0.17)/3=0.175 如图一蛋白质浓度的标准曲线,当OD=0.175时,标准蛋白质浓度为109.375μg/ml,则所测样品血清的浓度为109.375μg/ml,经转化,样品血清浓度为10.9375g/100ml 图一蛋白质浓度的标准曲线

【思考讨论】 1.结果分析,三组平行实验最终测得的OD值理论上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实验 结果中有一个数值偏离较大,给最终的实验结果带来误差。分析原因:①可能是因为加样的误差造成的三个试管中卵清蛋白的浓度不同,最终影响测定结果②可能是因为没有充分混匀,导致每个试管中的浓度不同③可能是因为分光光度计自身误差造成的。 2.实验注意事项: (1)在使用分光光度计时,拿比色皿要拿它的毛面,不可以用手接触它的光滑面,防止自己手上的油污导致测量值不准确。 (2)在比色皿中装入的液体量大约是比色皿体积的三分之二,太多容易洒出来,给测量造成不便,太少也容易造成测量的不准确。 (3)一定要注意实验时间,因为溶液的光密度值随时间会发生变化,时间太长会导致测量误差。

山东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山东大学2000 年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试题 化工专业 一.名词解释(20分) 1.封闭系统 2. 内能 3. 标准摩尔生成焓 4. 电解池 5. 表面张力 6. 零级反应 7. 催化剂8. 乳状液 9. 熵判据10. 拉乌尔定律 二. 选择题(在A,B,C,D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10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 (A) 单纯状态变化(B) 相变化(C) 化学变化(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2.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热不能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无其它变化(C)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D)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 3.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 (B)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 (C)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D)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4.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 (A)固定(B) 随温度而变(C) 随压力而变(D) 无法判断 5.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电池 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 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 电动势温度系数小, 稳定 (C) 电池可逆, 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 与测量温度无关 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是( )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7.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 (A) 表面能(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C) 表面张力(D) 附加压力 8. 表面活性剂是( )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9. 用物理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优点在于( ) (A) 不要控制反应温度(B) 不要准确记录时间 (C) 不需要很多玻璃仪器和药品(D) 可连续操作、迅速、准确

物化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的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的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的蒸馏水,每毫升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J(放热)。 2. (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2)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3)如何降低热损耗 答:(1)氧弹中的样品、燃烧丝、棉线和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 (2)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 (3)降低热损耗的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的低低多少合适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

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的平均温度和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较合适。 4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5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6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实验二十(1)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预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 真空泵在开关之前为什么要先通大气

物化实验

一.实验原理 例1、平衡管法能否测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等压管法只能测定具有恒定饱和蒸气压的体系,如单一组分的液体、恒沸物及固体升华。而任意组成溶液在加热时,低沸点组分比高沸点组分挥发的量多,气相组分与液相组分不一致,所以任意组成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不是定值,所以不能测。 二.实验测量原理 例1、简述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原理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原理即为平衡管的测量原理: (1)用真空泵排除AB弯管中的空气,抽气时速度要慢,使液体形成液封,以免空气倒灌; (2)将平衡管温度恒定至某一定值; (3)向C管放入一定量空气,使BC液面平衡。此时: PA=PB=P饱=P外-P真空度 读取数字真空压力计的真空度数值和外界大气压,即可算出该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气压。 三.实验步骤 例1、平衡管AB球间的空气应怎样除去?怎样判断其中的空气已排净? 答:平衡管AB球间的空气可通过减压的方式除去。在减压时,可通过控制减压速度,使气泡一个一个逸出,在气泡间形成液封防止空气倒灌,如此让液体沸腾5分钟,可使AB球间的空气排除干净。 若同温度下,两次测得的液体饱和蒸气压不变,可认为AB球间的空气已排除干净。 四.实验注意事项 例1、镀铜液需回收,为什么? 因为铜阳极溶解的铜离子在铜阴极上析出,而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镀铜液可回收再使用。 例2、标准电池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①使用温度范围:4~40℃;②正负极不能接错;③不可震动,严禁倒置; ④不能做电源用;⑤不能用万用表直接测量标准电池。 例4、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测出的液体沸点需进行哪些校正后方可与文献值对照? 测定前应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校正,温度测量时应进行露出校正和压力校正。进行了以上校正后的温度值才能与文献值进行比较。 1.饱和蒸气压的测定P96 1、试分析引起本实验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1)本实验测量的物理量为温度和压力。影响压力测量的因素:空气排净、温度恒定、液面相平;影响温度测量的因素:温度计的读数校正和露出校正。 (2)公式适用条件:即只适用测量单一组分的液体、恒沸物、固体升华。2、为什么AB弯管中的空气要排干净?怎样操作?怎样防止空气倒灌? 答:由平衡管测量原理可知,只有AB弯管中的空气排干净,才有PA=PB=P饱=P外-P真空度。通过减压法除去空气。排气时要慢,不要使气泡成串冒出,要使液体形成液封;进气时控制好进气速度,防止空气倒灌。 3、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等压管法只能测定具有恒定饱和蒸气压的体系,如单一组分的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