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

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 合算式

59-24÷6=80÷8-7=6÷3-1=18×6+20=90÷10÷3=30÷10+1=12-72÷8=5×7+8= 56-21÷7=19×1-18=8×3×3=22+16×4=72÷9+88=68-5÷1=6×17+13=10-20÷4=14+21÷7=31-13+88=61-11×2=12×11+93=85+12÷6=69-16+77=6÷6+93=9×9+38=10×19+11=46-4×5=58+25+79=10×16÷8=53-56÷8=12×40÷5=40÷1÷4=81÷9+17=14+5×7=54÷9+92=648÷9÷8=35÷7÷1=8÷1-7=64-19×1=2×9+62=14×0×4=41+5×15=76-17-4=11-60÷6=9÷3+0=170-19×4=63+19×11=60-30÷10=33+14×19=115-7×16=78-45×0=92+34+37=19×1×4=42÷6×10=70÷10+90=45+20÷4=2÷2×18=4×10×11=6×11-11=36÷9÷2=34-15÷5=40÷4+42=10×8×9=49-16÷2=9×16÷2=119-14×4=14÷2-2=99-1÷1=240÷8÷5=92+20+79=8×10+19=36÷6-3=49÷7×14=170-52-48=60+60÷6=54-7+9=14-9÷1=34+34-40=37-16÷4=61-8×2=32+69-45= 20÷10-1=59-31-10=25÷5-2=98+64÷8=13×17×12=43-20-22=36÷3÷3=44+3×5=10×14-68=12×19×19=12×32÷4=18×12×15= 42-0+7=420÷10÷6=401-18×19 = 79+14+99= 18×1×10=97+15×1=93-10÷5=3×30÷5= 17×12+76=72÷9+49=72+19-85 13×100÷10=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100道计算题

862+206=577+114=416+958=625+330=463+213=807+224=523+622=532-195=112+854=818-604=111+625=261+731=856-246=845+457=724-521=642+544=129+613=766+162=884+396=446-274=498+471=622-160=676-342=225-163=998-435=434+141=438-219=911-738=354-134=588+739=803-531=216+224=901-672=733+186=676-495=164+982=399+386=498-311=698-685=814+388=126+763=717-107=

588+464=725+840=934+692=844+664=267+677=889-404=693+427=234+476=774-623=145+741=618-422=606+193=435-207=576-431=254-140=552+267=111+625=470-203=123+645=912+657=719-364=336+110=709-359=853-575=148-120=502+325=859-200=623-454=484+260=888-597=390-180=931-119=787-682=376-122=666-140=713+544=634+976=505+744=141-119=232+939=340+614=716-210=

660+181=923-882=810+449=925+112=758-752=992+855=692-506=570+245=178-101=209-173=166+777=670-455=721-131=800-279=791+143=742-47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995-775= 985-807= 136+471= 345+427= 622+190= 437+270= 903-786= 81+519= 525-412= 683+181= 736-675= 461+433= 833-732= 961-600= 718-608= 188-14= 166+262= 419+489= 811-796= 230-177=

275+421= 395-46= 487-35= 391+589= 252+6= 696+266= 856-213= 999-921= 220-3= 397+455= 256+728= 726-501= 168+750= 694-149= 651-615= 878-128= 332+384= 361+331= 515+483= 156-25= 423+493= 867-387=

711-17= 803-408= 707+220= 568-309= 59+583= 494+264= 971-508= 407+320= 771-419= 443+286= 893-818= 654+184= 829-10= 182+465= 715-594= 38+241= 277+566= 630-341= 929-611= 214+739= 299+437= 476-68=

459+339= 376+373= 334+491= 313+478= 305+63= 824-224= 432+316= 718+174= 469+293= 202+764= 209-96= 179+686= 145-117= 391+416= 910-284= 557-401= 435+481= 473+425= 662-523= 380+480= 430+457= 792-23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完整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 案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练习500题

527-454=429+382=277+290=214-127=886-771=822+235=619-579=782-224=498+739=897+974=346+889=795-442=497+981= 969+362= 591+580= 593+130= 462+457= 326-123= 754-442= 831+825= 620+965= 868-753= 763+226= 900+282= 766+434= 913-516= 383+687= 942+669= 888+384= 949-801= 566+438= 294-246= 606-274= 164+895= 372+823= 426+209= 639-330= 147+650= 445-395= 570+127= 344-126= 772+816= 893-686= 764-500= 736+533= 877+278= 546-369= 930+148=

304+882=645-563=725+428=615-238=358+510=166-105=666-148=677+282=974+986=232+594=755-266=800-229=202+451= 335-278= 921-458= 622-180= 737-701= 606+652= 600-194= 515+984= 531+813= 230+802= 338-262= 919-867= 349+820= 731+810= 117+508= 702-502= 572+820= 765+676= 239-160= 745+223= 319+954= 970-386= 802+440= 791-280= 433-192= 898+731= 703+217= 535-428= 789+161= 314-212= 786-674= 685+214= 958-249= 368-325= 726-617= 299+501=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doc

以下为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 995-775= 985-807= 136+471= 345+427= 622+190= 437+270= 903-786= 525-412= 683+181= 736-675= 461+433= 33-732= 961-600= 718-608= 188-14= 166+262= 419+489= 11-796= 230-177= 275+421= 391+589= 56-213= 999-921= 397+455= 256+728 = 726-501= 252+6= 696+266= 1+519= 395-46= 487-35= 220-3=

168+750= 694-149= 651-615= 78-128= 332+384= 361+331= 707+220= 568-309= 59+583= 494+264= 971-508= 407+320= 771-419= 443+286= 654+184= 715-594= 38+241= 277+566= 630-341= 929-611= 214+739= 299+437= 515+483= 156-25= 423+493= 67-387= 711-17= 03-408= 29-10= 182+465= 93-81 476-68= 459+339= 376+373=

305+63= 432+316= 718+174= 469+293= 202+764= 179+686= 145-117= 391+416= 910-284= 557-401= 435+481= 473+425= 662-523= 380+480= 430+457= 792-234= 39+497= 492+85= 74+273= 935-690= 380+475= 540+448= 683-604= 476+451= 138+81= 469+412= 321+416= 298+600= 225+675= 433-21= 334+491= 313+478= 24-224= 209-96=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300道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乘法口算100道(一)日期班级姓名199-77= 198-87= 136+47= 135+47= 162+119= 43+20= 93-76= 58+51= 52-41= 63+118= 176-65= 146+43= 183-72= 196-66= 278-168= 68-14= 66+62= 49+49= 81-76= 123-17= 86-21= 99-92= 226-21= 97+45= 256+128= 76-51= 68+75= 69-49= 65-65= 187-12= 32+84= 36+33= 15+43= 56-25= 123+49= 87-37= 71-17= 83-48= 77+22= 168-39= 75+21= 95-26= 87-35= 39+59= 225+26= 49+58= 94+24= 171-41= 43+26= 189-181= 54+18= 89-12= 18+45= 84-31= 157-35= 299+401= 476-262= 459+331= 376+323= 352-135= 764×2= 381×5= 217×7= 461×8= 517×9= 316×5= 652×4= 912×8= 819×5= 282×3= 445×5= 457×3= 678×3= 963×4= 784×5=

583×6= 754×5= 717×7= 214×6= 288×4= 168×3= 373×6= 975×2= 504×2= 258×9= 334+461= 313+477= 305+263= 824-224= 473+425= 432+316= 718+172= 405+293= 202+764= 435+441= 296-196= 179+620= 127-117= 341+419= 507-401= 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乘法口算100道(二)日期班级姓 名 164×2= 181×5= 117×7= 161×8= 116×5= 152×4= 112×8= 119×5= 145×5= 157×3= 178×3= 163×4= 154×5= 117×7= 114×6= 188×4= 117×9= 182×3= 184×5= 183×6= 451+339= 326+373= 415+481= 473+425= 277+523= 642-341= 707+220= 568-308= 126+471= 343+427= 896-796= 277-177= 702+192= 745+135= 200+591= 150+144= 276-226= 405+495= 204-101= 224+444= 717-117= 724-124= 449-312= 788-288= 255-155= 954-244= 858-668= 867-162= 287-177= 859-349= 949-343= 435-42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口算题

三年级数学加法口算题 81+19=136+14=168+32=345+40= 62+19=37+270=75+12=68+18= 16+26=44+28=419+21=391+9= 252+6=16+29=97+13=25+72= 32+38=36+24=15+25=423+14= 707+22=59+14=461+29=49+26= 29+37=407+32=65+14=82+17= 27+16=38+24=21+39=37+37= 33+49=31+19=59+33=305+63= 42+31=18+17=46+29=202+76= 79+16=39+41=43+41=47+42= 38+48=43+47=39+49=49+35= 74+27=38+45=54+44=47+45= 138+31=16+14=40+28=35+20= 19+23=298+20=33+18=42+21=

三年级数学减法口算题 90-76=39-16=52-41=73-67= 38-14=83-73=96-60=71-60= 56-39=89-81=82-10=47-28= 99-77=98-80=81-79=23-17= 487-35=85-21=99-21=69-14= 22-3=76-50=65-15=87-12= 56-25=86-38=71-17=80-40= 71-59=97-50=77-41=63-34= 92-61=82-24=55-40=79-23= 66-51=78-36=150-90=83-57=

三年级数学乘法口算题 60×3=50× 4=4×60=4×10=80× 5= 30× 6= 8×70=90×2=80×6=3×50= 20×7=40× 5= 60×1=40×4=1×20= 45-17=91-28=93-69=83-60= 43-21=57-38=150-70=80-46= 71-23=67-49=84-65=43-16=82-55=45-17=89-24=53-14=150-90=180-80=62-33=86-47=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精选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 844+932= 199+398= 801+160= 814+551= 275+5 05= 481+321= 665+100= 729+808= 306 +812= 428+911= 263+206= 644+264= 537+385= 310+534= 861+146 = 558+321= 733+530= 502+957= 857+423= 459+286= 473+577= 519+171= 216+612= 160+248= 515+449= 118+377= 865+868= 139+312= 323+291= 387+833= 964+103= 686+936= 921+231= 302+355= 195+676= 968+825= 797-338= 716-316= 983-327= 825-332 = 548-430= 783-460= 898-584= 830-54= 979 -605= 897-727= 750-253= 659-567= 577-545= 64 1-353= 940-456= 979-488= 680-502= 637-631= 911- 175= 876-648= 599-481= 834-776= 569-366= 975-883

= 686-459= 338+543= 615-329= 376-123= 2 89+437= 660-619= 996-310= 381+290= 838-423= 424-293= 139+465= 743-123= 467-390= 851-722= 655-418= 271+483= 448+268= 3 16+706= 3 91+88= 926-222= 536-372= 658+232= 44 9+524= 856+123= 454-431= 895-474= 731+175= 674-298= 673-360= 515+561= 915-161= 534+750= 874-423= 49 2-314= 688-249= 298+386= 742-545= 152-139= 300+537= 351+392= 443+435= 854-134= 358-135= 793-715= 115-110= 555-193= 293+508= 939-565= 641-139= 190+599= 829+19= 373+89= 819+230= 995-565= 845-451=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班级----------姓名-------- 995-775= 985-807= 136+471= 345+427= 622+190= 437+270= 903-786= 81+519= 525-412= 683+181= 736-675= 461+433= 833-732= 961-600=

718-608= 188-14= 166+262= 419+489= 811-796= 230-177= 275+421= 395-46= 487-35= 391+589= 252+6= 696+266= 856-213= 999-921= 220-3= 397+455=

256+728= 726-501= 168+750= 694-149= 651-615= 878-128= 332+384= 361+331= 515+483= 156-25= 423+493= 867-387= 711-17= 803-408= 707+220= 568-309=

59+583= 494+264= 971-508= 407+320= 771-419= 443+286= 893-818= 654+184= 829-10= 182+465= 715-594= 38+241= 277+566= 630-341=

929-611= 214+739= 299+437= 476-68= 459+339= 376+373= 334+491= 313+478= 305+63= 824-224= 432+316= 718+174= 469+293= 202+764= 209-96= 179+68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共6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三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11 487-201+157= 11 640+297-197= 一 12 712-421+185= 12 756+102-576= .列竖式计算 13 67+814-582= 13 377-247+100= 779+116-338= 460+101-263= 14 779-481+194= 14 705+85-58= 522+156-2= 635-595+425= 15 481-21+85= 15 233+722-738= 192-125+365= 205+765-429= 16 880-584+57= 16 245+593-388= 925-365+645= 484-262+36= 17 455+21-210= 17 40+289-111= 98+517-153= 59-53+266= 18 628+165-699= 18 827-647+31= 332+411-499= 208+422-218= 19 952-877+846= 19 178+735-380= 878-164+66= 230-140+358= 20 899+29-73= 20 380-210+497= 815-434+122= 736+93-720= 1 608+297-765= 1 892-195+15= 596-430+345= 125-106+651= 2 853-654+105= 2 386+380-194= 616+199-395= 113-110+431= 3 286+336-73= 3 673+271-783= 529-485+110= 445-224+140= 4 489+379-527= 4 84+786-803= 456-432+218= 762-520+39= 5 993-906+3= 5 437+106-171= 469+399-545= 434+331-32= 6 39-39+13= 6 284-131+312= 464+196-129= 318+676-280= 7 47+221-20= 7 392-360+337= 875-781+53= 474+199-358= 8 862-462+6= 8 380+209-563= 16 798+101-714= 16 526-257+31= 9 764+171-842= 9 935-791+590= 17 304-14+232= 17 878+72-452= 10 269-84+131= 10 172+677-233= 18 33+792-80= 18 208+112-119= 11 746+23-545= 11 893-439+25= 19 5+493-215= 19 812-701+72= 12 596+43-168= 12 337-819+642= 20 492+337-688= 20 153+770-417= 13 266-857+670= 13 321+447-475= 1 607+299-370= 1 792-449+41= 14 693-12+135= 14 377+292-383= 2 465+87-525= 2 543+54-297= 15 61+920-826= 15 998-721+627= 3 524-374+80= 3 505+144-303= 16 577+421-190= 16 314-596+420= 4 4+965-268= 4 394-66+580= 17 151+174-35= 17 263+693-186= 5 516+194-256= 5 862-637+348= 18 674+133-135= 18 445+477-823= 6 542-197+457= 6 470+397-457= 19 160-48+57= 19 704-642+113= 7 136-59+20= 7 240-206+113= 20 467-451+8= 20 302-197+140= 8 224+669-891= 8 769+140-484= 1 544-296+217= 1 740-298+101= 9 801-354+77= 9 777-715+209= 2 207+753-691= 2 87+156-175= 10 219-639+609= 10 474-466+125= 3 741+138-241= 3 113-25+22=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100道(1)

1)395+570= 2)602+389= 3)68+737= 4)484+221= 5)416+175= 6)670-335= 7)239+488= 8)349+580= 9)438+313= 10)320-207= 11)531+235= 12)256-228= 13)627-527= 14)755-395= 15)512-403= 16)404+491= 17)148+244= 18)410+480= 19)793-778= 20)212-159= 21)412+266=

22)376-28= 23)468-17= 24)372+571= 25)116+494= 26)678+248= 27)838-195= 28)981-902= 29)985-201= 30)379+436= 31)237+710= 32)707-483= 33)731-319= 34)675-131= 35)633-597= 36)323+375= 37)703-312= 38)496+464= 39)137-6= 40)860-109= 41)404+475= 42)849-368= 43)998-693=

44)785-390= 45)689+211= 46)550-291= 47)41+564= 48)511+485= 49)953-490= 50)397+302= 51)753-400= 52)434+554= 53)874-799= 54)351+635= 55)992-810= 56)173+456= 57)697-575= 58)20+223= 59)268+547= 60)611-323= 61)910-592= 62)205+721= 63)579+419= 64)458-49= 65)440+330=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300道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 1、995-775= 2、985-807= 3、136+471= 4、345+427= 5、622+190= 6、437+270= 7、238+204= 8、736-675= 9、978-276= 10、525-412= 11、736-675= 12、461+433= 13、833-732= 14、961-600= 15、718-608= 16、188-14= 17、166+262= 18、149+489=

19、811-796= 20、230-177= 21、275+421= 22、395-46= 23、487-35= 24、25、252+6= 26、696+266= 27、28、999-921= 29、220-123= 30、31、256+278= 32、726-501= 33、34、694-149= 35、651-615= 36、391+589= 856-213= 397+455= 168+750= 332+384=

52、 361+331= 38、515+483= 39、156-125= 878-128= 41、423+493= 42、867-387= 711-179= 44、803-408= 45、707+220= 568-309= 47、759+583= 48、494+264= 521-111= 50、121+542= 51、233-103= 666+881= 53、711-421= 54、661+886= 37、 40、 43、 46、 49、

55、744-637= 56、661-660= 57、58、987-426= 59、466-364= 60、61、726-366= 62、668-311= 63、64、666-311= 65、664-130= 66、67、211+632= 68、633-311= 69、70、134+628= 71、725-332= 72、421+112= 662+246= 211+273= 693-611= 211-130= 111-107=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