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本文对供应链上的信息分类、信息失真、信息风险和信息共享等信息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供应链上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总结,针对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信息管理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为由独立或半独立经济实体在产品形成和交付过程中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广泛存在于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众多领域。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协调和控制供应链上的4种“流”以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作业流都紧密围绕信息流展开,只有以准确的信息为决策依据,整个供应链才能高效运作。同时,信息也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结构最复杂、变化最快的一种流,是交易、决策分析、战略计划、管理控制等的依据。可见信息流是保证供应链协调运作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常常发生信息延迟、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常常会引起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降低。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供应链理性成员的优化行为、通过预测对需求信息进行的修正、订货提前期、成批订货、企业订货策略的要求、价格波动、短缺博弈、供应链的多层次性以及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不能共享需求信息等问题。由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供应链信息流的管理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角度

目前,关于供应链中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层面(见图1):一是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包括供应链上信息价值的研究、信息分类等。二是应用层面的研究,包括对牛鞭效应相关问题的研究,即对牛鞭效应的存在性、成因、量化以及控制、弱化和消除方法的研究;其他类型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即无规律信息失真的研究;由信息失真引起的信息风险问题以及防范策略和解决策略,即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还包括对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

图1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领域

2 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显示,迄今为止对供应链上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分为2类:

(1)基于统计学的研究这一类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针对各种需求预测模型对信息失真进行定量的分析,以订货量的方差表示信息失真的程度。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供应链信息失真的定量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关于供应链信息失真的研究大部分成果集中于这个领域。

(2)基于控制工程理论的研究这一类研究将供应链的运行看作动态过程,通过信号流图、系统框图、传递函数、s/z变换、频率响应图以及仿真技术等方法,对信息的传递和信息失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这类研究的优势在于其系统性和动态效果,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供应链上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这一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比较少。

3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

3.1 信息流特征与信息分类

现有研究指出,供应链上的信息流既具有所有信息流所共有的基本特点,包括信息的可转移性、有序性、动态性、可共享性、异步性、时效性等;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如信息流动跨越不同部门和企业,强调为客户服务,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核查性等。

供应链上信息的分类标准也非常复杂,主要有信息拥有者、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共有性、

信息的层次、信息的性质、信息的来源、信息功能、载体形式等(见表1)。

表1 供应链信息分类

3.2 信息失真

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种情况,分述如下。

(1)以牛鞭效应为代表的信息失真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FORRESTER 就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结合FORRESTER 的系统动力学观点和BURBIDGE的多阶信息流理论,TOWILL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牛鞭效应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解释。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领域出现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STERMAN 在库存管理场景实验中提出并系统性地描述了“MIT啤酒游戏”,以此分析牛鞭效应。其后,LEE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牛鞭效应成因的问题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他们全面分析了造成“牛鞭效应”信息失真的4个原因:需求信号处理(demand signal processing)、短缺博弈(the rationing game)、批量订货(order batching)和价格波动(price variation),并进一步分析了信息的价值以及提前期等因素对信息失真的影响;提出信息共享的类型有库存水平、销售数据、订单状态、销售预测、生产/配送计划和其他信息;指出信息共享的模式有信息传递模式、第三方模式和信息中心模式。LE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理性决策”下牛鞭效应必然出现。继LEE等工作之后,CHEN 等针对一个简单的2级供应链模型,采用零售商观察的顾客需求方差与订单需求方差之比描述牛鞭效应。

CHEN等的研究基于统计学理论,定量证明了牛鞭效应的存在,分析了需求预测、订货提前期等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并阐明了信息共享的必要性;其后他们又对供应链上由指数平滑预测方法所引起的牛鞭效应进行了分析。

另一方面,DEJ0NCKHEERE等用控制论的方法分析了供应链上需求预测的传递函数引起的牛鞭效应,将“匹配滤波”(matched filter)的概念引入指数平滑预测法中;进一步从控制论的角度对一个典型的2级供应链在订货点订货策略下发生的牛鞭效应进行了度量。与统计学方法不同的是,他们采用控制论中的振幅比和噪声带宽对牛鞭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DEJON CKHEERE等的研究证明了订货点策略并不一定总是最优的,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决策规则,即“分部调节”策略,以避免订单方差的扩大,从而弱化牛鞭效应。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多学者研究了牛鞭效应的控制、弱化和消除策略。从应用层面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设计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考虑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及采用电子商务平台等策略。而从理论层面,DEJON CKHEER 等引入控制论思想,对多级供应链模式下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信息共享在2种调节策略(订货点订货策略和分部调节策略)下的有效程度。几乎与DEJON CKHEER 等的研究同步,DISNEY 等在DEAPIOBPCS(自动传输库存与订货生产控制系统)订货策略下分析了牛鞭效应和库存变动,建立了一个关于一般库存补充规则的离散型控制理论模型,并且证明了黄金分割率可用于描述生产和库存控制系统中反馈的最佳效益。TOWILL等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设计框架——显式过滤算法(explicit filters),用以调度DSS。近年来,DISNEY等。特别针对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策略下需求波动放大的控制做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在此阶段其他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工作还包括EV ANS等提出的信息强化的概念;RIDDALLS等提出的抑制需求噪声的4种策略;LIN 等进行的一种串联的库存状态控制以及PANOS等和A VIV进行的有关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学者对供应链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万杰等考虑了供应商的分配机制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石小法等讨论了由于多重预测引起的牛鞭效应

问题;张欣等研究了在ARIMA(0,1,1)需求条件下运用信息共享减弱牛鞭效应的策略;黄小原、卢震在量化牛鞭效应方差之比的基础上,进行了牛鞭效应H∞控制和顾客需求随机波动控制的研究;马新安等通过仿真指出系统时滞及系统增益的共同作用,使得供应链中各子系统产生衰减振荡或发散振荡,从而引起牛鞭效应,并研究了供应链中时滞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确定了整个供应链稳定的临界条件;万杰等分析了不同供应链组织结构(完全一体化供应链、独立决策供应链以及部分合作供应链)对牛鞭效应的影响;汪传旭定量分析了供应链中合作预测对牛鞭效应的弱化作用;W ANG 等在系统和控制层面,从系统属性参数和输入结构参数2方面,对典型2级供应链中订货子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不少有新意的结论,并从2级系统拓展到多级系统,对不同的信息共享模式做了进一步分析。

然而,不管是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的研究,都没有获得能够真正有效控制各种需求波动和需求信息失真的成果,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或在某个范围内,对牛鞭效应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其实际应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也没有文献表明牛鞭效应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完全消除。牛鞭效应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牛鞭效应以外的信息失真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其他类型信息失真实际上供应链中不仅存在牛鞭效应这种由于供应链系统特性造成的信息失真,也存在其他类型的信息失真。由于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交易关系,每个成员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某些成员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增加、截留、修改或扭曲原有信息,从而牺牲他人利益的情况。W ANG 等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造成这种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产品特性、决策者特性、供应商品质、供应链管理特性、宏观环境的影响等,并将这种信息失真称为无规律的信息失真(irregular information distortion),完善了信息失真的内容。另外,李刚等首先提出并验证了反牛鞭效应(antibullwhipeffect)的存在,揭示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的高阶阶段的传播并不是像权威著作中所预言的那样,必然发生更大的扭曲,也揭示了“提前期悖论”的存在。

由于在没有信息共享的供应链中信息是逐级传递的,任何不相邻的2级都无法直接进行沟通,而且信息通过任何一级时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加工处理了,因此,供应链上的大量需求信息都存在各种失真的可能,并可能发生连锁性的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任何一级获得的信息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才传递给上游,可能会出现信息延迟现象,这种信息的滞后会导致各个环节反应的延迟和异步,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信息流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然增加供应链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反过来又会对信息流产生负面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看,对于信息延迟问题的研究也还很有限,除了之前提到的关于时滞对牛鞭效应影响的研究外,还有马士华等对缩短供应链响应周期方面的研究,但这是基于供应链运作层次的研究。专门针对供应链上信息流延迟问题的研究还很有限,针对牛鞭效应以外的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但是这2个方面的研究对于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3.3 信息风险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除信息失真以外,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完全都会产生信息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因而研究信息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失真只是引起信息风险的一种原因,而只研究信息失真问题对于规避信息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信息风险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供应链上信息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扩展。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相关信息当作商业秘密加以封锁,不愿与上下游共享,以至于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因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流阻塞客观存在,信息风险随之产生。信息风险大致有2类:一类是供应链中企业间合作时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等信任风险;另一类来自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信息延迟所引起的风险,有代表性的即前文所述的牛鞭效应。

自1970年AKERLOF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柠檬市场》的著名论文后,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传统自由市场理论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这一理论也被运用到供应链的信息流研究中。LAU等描述了一个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2级库存模型;PEDRO在其基础上继续对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2级报童模型进行了扩展性研究,提出了一个最优化模型,以指导制造商合理利用零售商市场信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有效性。

HOLMSTROM和CHARLES等分别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中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单一和双重败德行为问题。然而与牛鞭效应的研究成果相比,对更加广泛的信息风险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李晓英等将信息风险形成的机理归纳为供应链的逆向选择、成员企业的败德行为和牛鞭效应3类。杨红芬等从“委托-代理”机制和牛鞭效应2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风险,并进一步试图通过利益分成及风险分担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间信息共享。傅少川等分别从管理学、经济学、系统论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信息风险形成的机理。张翠华等研究了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的质量预防决策问题,建立了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质量收益函数,重点考虑了非对称信息下的决策问题,运用极大值原理推导了销售商产品评价信息隐匿情况下供应商的质量预防的最优解。牛芳等,苏菊宁等分别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供应链的库存控制问题;杨治宇等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胡继灵等研究了信息不对称诱发的机会主义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由此可见,供应链上信息风险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对抵御各种风险的策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扩展。但是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防范信息风险的通用策略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3.4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学术界公认的解决牛鞭效应问题及供应链上其他信息失真、信息风险问题的有效策略。针对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运作绩效,大量的文献从运作模式、激励机制和契约设计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1)信息共享及其价值研究在供应链中,需要共享的信息包括:库存水平、销售数据、订单状态、需求预测、生产与配送计划、各企业制定的质量指标和他们的能力水平等。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而信息共享无疑是提高协作水平的关键。

信息共享模式可归结为3种:点对点共享、信息集中管理(第三方模式和信息平台模式)及综合共享信息模式。CHEN,GA VIRNENI等,LEE等均指出信息共享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商品短缺或者滞销损失,可以有效调节订货,更好地制定生产和库存分配决策,提高服务水平。在商业实践中,也有许多相应的成功案例,如惠普公司(HP)和宝洁公司(P&G)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信息共享价值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BOURLAND等研究了制造商和分销商观测期不一致的情况。GA VIRNENI等研究了供应商一分销商2层供应链系统模型的信息共享问题,即由传统的历史数据的信息不透明特性转向部分信息透明,直至最终的信息透明模式下供应链交易费用的降低过程,分析了3种透明性下,生产、库存与信息之间存在的本质关系,估计了外部随机需求服从正态、均匀、指数以及Erlang分布的情况下,供应商成本由于信息透明引起的递减。CACHON等一研究了当分销商使用批量订货策略时制造商有效利用信息的策略。

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多。张玉林等基于需求信息不确定情况的研究考虑的是供应商和销售商的总收益。常志平等。定量研究了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最优范围,讨论了企业如何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共享者、信息共享层级,利用信息共享降低供应链成本等问题。路永和等。通过对供应链上共享信息的详细分析,建立了共享信息的层次结构模型,

设计了共享信息的逻辑结构,并从技术角度构建了基于角色的信息访问控制模型。薛晋艳等提出并定义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意愿冲突问题,提出应该分阶段逐步推进信息共享,并且不应改变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竞争者之间的冲突。常志平等扩展了以往研究供应链中信息共享问题的假设,研究了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主体决策行为和结果的不同。此外,石小法等,侯世旺等,刘三妍等。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和契约约束从激励机制的角度主要研究如何激励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信息共享设备投资,提高信息共享的努力水平等问题。有效的信息共享激励方式通常有定价激励方式、批量折扣方式、返销方式以及决策权分配的激励方式。马新安等以一个2阶段的多任务委托一代理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其供应商进行供应活动和信息共享活动的最优激励问题,据此解释了供应链中合作伙伴关系的持续改善过程。TH0NE MANN 等也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的激励措施。钱艳俊等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对其合作伙伴参与ERP信息集成的最优激励问题。刘开军等分析了分散式供应链中共享信息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3.5 信息管理技术层面支持

信息共享和供应链上其他信息管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目前,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应用的主要信息系统有:①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和销售实时系统(point of sales,POS),可以接受订单处理,采集销售信息;②VMI和连续补货计划(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可以协调生产和销售,降低库存成本;③快速响应系统(qiuck response,QR)和有效顾客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可以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此外,POS技术、基于Internet的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技术、条形码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均被用于加强信息共享。BERRY等评估了信息系统对供应链行为的影响方式以及因此促成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改善。在实证分析方面,MIA 提出每一种信息共享模式都可以用以下4种技术实现:单向传递、数据库访问、数据交换、共享程序。龚本刚等提出了通过Internet网络将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地理信息系统(gel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组成供应链信息系统,以达到在物理结构上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朱振宇等针对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需求,研究了与之相适应的、能准确及时获得外部企业相关数据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以解决供应链中企业信息共享的问题,使供应链具有更大的柔性。邹荫文等为弥补EDI技术对信息管理的不足,将可标记扩展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研究了供应链信息的交换体系。

4 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展望

从上述文献调研可以看出,尽管国际上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在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方面,不管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供应链系统因素的研究多,而对人为因素的研究少;对通过系统设计(包括合约)约束供应链成员行为的研究多,而通过信息对供应链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研究少;对已获得信息的利用方法的研究多,而对有效获取和选择信息的研究少。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认为除了统计学原理和控制论原理以外,还可以引入信息论的研究方法。在基于控制工程理论与信息论的基础上解决以下供应链中信息管理的问题:①全面、深入、系统性地分析和解释供应链中信息流的结构和特性,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和无价值的干扰信息;②采用控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供应链中信息流的传递和处理机制,明确其中产生信息失真的机制,设计消除或减少信息失真的信息管理策略和方法,包括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滤波器功能的方法;③从信息论的角度定量分析信息和信息共享的价值,设计

供应链各成员与其他成员共享信息的决策方法;④研究在多阶供应链中通过信息管理影响供应链成员的行为、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方法;⑤设计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挖掘其他有价值信息的方法;⑥设计基于控制工程理论与信息论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搜索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相关论文,分析并得出当前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的五类热点问题,分别是:档案信息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图书馆,并对每个热点的现状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最后,结合搜索到的论文的内容,对这五类热点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字信息资源管理热点信息化 引言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吸引着众多学者和管理人员的关注,学术界也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探讨,因此,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涉及到非常多的类别。本文的热点内容的来源基于《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分析》一文通过用共词分析法、战略坐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由于此文发表于09年12月,本文将对09年以后的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并且对于热点的本身及其发展趋势将做进一步探究。 一、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热点的类别 以中国维普数据库为论文检索源,检索出609篇相关论文,通过共词分析法、战略坐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知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有档案信息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图书馆等5大类。这五类的研究已经比较稳定,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核心。在同样的数据库以同样的方法检索出43篇2009-2010年相关论文,通过比较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的热点的总体类别没有多大变化,但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已经涉及到面向信息资源管理的云计算性能分析、无线网络等方面。 二、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热点的概述 1.档案信息化 1.1 概念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句话说,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1.2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数据的异构性。由于数据的来源、特殊的属性、复杂的内部结构以及特殊的处 理方式使得统一管理极为复杂。 (2)高度的分散性。围绕一个主题的相关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或单位。比如,建设 局有财务报表,税务局也有财务报表,单位移交中也有财务报表,这样移交时 出现了重复信息、无差异化数据。如何尽快筛选出有价值信息,合理管理和利 用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实现知识共享是对我们的挑战。 (3)管理的滞后性。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的精简、优化、

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综合的模拟和实训,主要包括生产商管理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零售商管理子系统、物流公司管理子系统、终端客户电子采购管理子系统、电子采购金融支付子系统等多套子系统组成,可以模拟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销售、生产、采购的业务过程模拟,同时可以让实训用户了解供应链中的推动式/拉动式订单、VMI管理、供应链信息指令、BOM管理、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管理和业务思想。 ?系统概述 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综合的模拟和实训,主要包括生产商管理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零售商管理子系统、物流公司管理子系统、终端客户电子采购管理子系统、电子采购金融支付子系统等多套子系统组成,可以模拟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销售、生产、采购的业务过程模拟,同时可以让实训用户了解供应链中的推动式/拉动式订单、VMI管理、供应链信息指令、BOM管理、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管理和业务思想。 系统流程

?系统基本功能 >> 生产商管理系统 (1)基础信息管理:实现生产企业内部的客户、供应商、物流公司、库房、物料、部门、员工、车间、BOM等基础资料的综合管理。 (2)采购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创建、采购订单审核、采购订单下达、采购订单发送到原材料供应商; ·采购收货单管理:采购收货单创建、采购收货单审核、采购收货单下达、采购收货单转仓储的原材料入库单管理。 (3)销售管理: ·销售订单管理:销售订单创建、销售订单审核、销售订单下达、销售订单发送给销售公司; ·销售发货单管理:销售发货单创建、销售发货单审核、销售发货单下达、销售发货单转

沃尔玛供应链现状分析(非原创)

沃尔玛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公司简介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成立。经过40余年的发展,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目前沃尔玛在全球10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000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韩国、德国和英国10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近一亿四千万人次。在短短几十年间,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北美走向全球,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1979年沃尔玛的年收入第一次超过10亿美元。到1993年,它一周的营业额就达到10亿美元,而到2001年,它每一天半就周转10亿美元。1991年沃尔玛以326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美零售业的销售冠军。2002年《财富》评选的500强中,沃尔玛更是以2189.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首位,并且2004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852亿美元,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沃尔玛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断壮大,超越对手,坐上世界零售企业的头把交椅呢?沃尔玛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沃尔玛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集中的配送系统和高效的运输系统 有效的商品配送是保证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沃尔玛的第一家配送中心于1970年建立,占地6000平方米,负责供货给4个州的32家商场,集中处理公司所销商品的40%。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川。90年代初达到20个,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整个公司销售8万种商品,年销售额1300多亿美元,其85%的商品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完整的物流系统如图所示: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WORD. 格式.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趋势

班级: 07040601 学号:01 姓名:刘宁

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Iy Chain Manegement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本文从概念入手对供应链管理及战略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is the product of mass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the circula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way of marketing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development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发展现 状 趋势 【Keyword 】suppIy Chain suppIy Chain Manegement Developement tendency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它一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地连接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这直接的导向作用。 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商品供给的链条中,企业间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管理活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的共有化、需求预测的共有化等等,来实现物流机能的分担,实现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率最大化。 供应链管理时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职能,对场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促进产品积极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各种企业及企业之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企业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用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P:生产计划和控制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DM:产品数据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QM:质量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MM:物料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D:销售和分销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M:服务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M:设备维护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S:项目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1、战略性解决方案优化您的供应链管理和提高您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灵活应变能力和 对不断涌现的市场机会的获取能力。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管理好供应链更能为您带来竞争优势。您需要一个应变书迅速、适应性强的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来管理公司由采购到制造以及销售和分销的各项业务。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能为所有类型的公司提供优化的业务流程和简洁的工作流,从而在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通过完全集成各个应用模块来支持您的供应链管理。每一个具体应用模块的流程都会有助于简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加速企业的信息流转。当这些流程在跨模块应用时,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更显出其真正潜力。无论您是在规划物料需求,草拟销售预测,平衡生产能力还是在核算制造成本,这种潜力意味着您始终能够将所有经营决策基于一个统一的并不断在进行更新的信息库之上。请赶快利用这些丰富的系统功能。 SAP公司是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供应商。本说明书概述了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可以提供给您的许多解决方案的某些部分。由于其卓越的功能和灵活性,SAP 自身一直就被定位并发展为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方面的行业标准。 SAP 产品的优势之一在于其模块化结构。这种结构建立在各种控制和协同商务应用程序运行的基本元件而组成的技术框架之上。这些基本元件既可以独立自行应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SAP通过引入应用链接功能(ALE)驾驭了这种技术挑战。ALE使多重系统环境下进行业务流程成为可能。因此,SAP可以处理大量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导入的各种分销模式。ALE确保了各个具体应用软件的集成性。这些应用软件是运行在不同系统环境下的。 集成化的即购即用系统保证了所有系统功能的一致性。

信息管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组员:陈凡,左帅,席筱雅,张希,舒果 时间:2011,11,10 方向:信息管理现状及人才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首先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的美 国。它是由计算机的应用所引发的信息理论与管理理论相结合 的产物, 是信息实践发展到信息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 时期, 为加强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而产生的一种新概念和新 理论。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 目前,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已经成为融 合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理论、经济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等多种理论的边缘学科, 其理论体系已经相对成熟. 1 .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现代信息 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是由多种人类信息活动所整合而成的 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 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 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1 ] 2 .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研究

我国学者卢泰宏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结构理论, 认 为信息资源管理离不开三种模式, 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 管理和人文管理。[ 相应地,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也可归结为技 术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和人文管理方法。 3 . 1 技术管理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通信与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一 领域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 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信息网格 技术。所谓信息网格就是用网格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管理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主要解决广域分布、异构信息源的互连和互 操作问题, 以满足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信息共享的需求。利用 信息网格技术, 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分布式、协作式和智能化的 管理, 有效的克服了分散式管理带来的缺陷, 而且, 利用信息网 格技术, 可以为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统一的平台, 有效的集成各种 异构的信息资源, 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 给 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它的新技术方法还有元数据 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的序化信息, 构建 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方便用户的使用。 3 . 2 经济管理方法

红酒供应链研究现状

国内红酒发展研究现状 1.1中国红酒业的发展 世界葡萄酒业每年增长速度不到1%,国际市场上每年有大量的葡萄酒过剩,而中国葡萄酒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中国乃至亚洲已经成为葡萄酒业最具潜 力的“新新世界”。国内葡萄酒的市场格局基本还是比较明朗,基本实现了品牌的高度集中。自1998年起,张裕、长城、王朝三家就一直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野力、龙徽等十几种品牌的综合实力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正在 迅速崛起成长为第二梯队,占据了剩下的大多数市场份额。 随着葡萄酒关税降低以及人民币升值,国内葡萄酒相对国外葡萄酒具有的 价格优势慢慢减少。国际葡萄酒生产商又将对我国市场发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 后的第二次市场争夺攻势,我国葡萄酒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1.2张裕红酒的诞生和发展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 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 拉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 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 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 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进行的2004年度企业竞 争力监测中,张裕综合竞争力指数居位列中国上市公司食品酿酒行业的第八名,成为进入前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 面对市场机遇和葡萄酒行业的激烈挑战,张裕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 目标: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进入世界葡萄酒酒业 前10强,成为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企业集团。 作为国内葡萄酒行业的龙头公司,张裕自2000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稳定 增长,即使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2008年,其当年中报净利润仍同比大增

供应商管理系统

供应商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报告 版本: V1.0 文件编号: BD01 发行控制:受控 年月日编写年月日实施编写部门:批准: 审核: 编写:

文件修订履历表

目录 第1章引言 (3) 1.1 定义 (3) 1.2 参考资料 (3) 第2章系统简表 (3) 第3章系统概述 (4) 3.1 目标 (4) 3.2 任务规定 (4) 第4章功能需求 (5) 第5章性能需求 (6) 5.1 数据精确度 (6) 5.2 时间特性要求 (6) 5.3 灵活性要求 (6) 5.4 安全保密性 (6) 5.5 故障处理 (6) 第6章其他需求 (7) 第7章功能及菜单设计 (7) 7.1 主界面 (7) 第8章开发及运行环境 (9) 8.1 开发环境 (9) 8.2 运行环境 (9) 8.2.1 Browser端配置 (9) 8.2.2 Server端配置 (9) 第9章移交产品 (9) 9.1 程序 (9) 9.2 文档 (10) 第10章系统培训和售后服务 (10) 10.1 系统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1 培训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2 培训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3 培训教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4 培训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售后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 服务队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2 服务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3 服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章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实训报告《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 班级软件1401 姓名马忠森 学号14110572019 指导教师卓云亮

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实训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题名称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 Ⅰ、目的目的和要求: 1.1 设计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实现整个产业链内信息的畅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供应商的参与和意见可以改进设计,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加快供应商管理的效率。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运作效率提高企业快速响应能力。以供应商为中心,通过对供应商的全过程评估管理,为企业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并且自动关联合作单位基本信息、历史合作情况、履约情况、评估等信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更新,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单次合作关系升级到战略合作联盟关系,降低企业项目运作风险。 达到供应商的可控、可管、可查的目的。提高采购流程的项目运转能力,促使供应商不在“优柔寡断”转变为“干净利落”。搭建供应商协同平台,为供应商质量问题改进交互及跟踪提供平台支撑。 1.2 设计题目要求 1.2.1 设计要求

使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系统功能 使用文件存储数据 使用fstream、ifstream、ofstream访问文件数据库 1.2.2 功能要求 该系统为进销存系统之供应商信息管理模块 供应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供应商列表、新增供应商、修改供应商、删除供应商使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系统功能

1.3 系统的具体需求 (1)供应商列表窗体: 显示如下数据列:供应商编号、名称、全称、负责人、电话、公司地址,邮编 提示用户选择三个功能:新增、修改、删除 实现从磁盘文件读取数据的功能 (2)新增供应商窗体 自行设计界面,包含两个功能:保存、返回 属性:供应商编号、简称、全称、负责人、电话、传真、公司地址、邮编 实现新增数据到磁盘文件的功能 (3)修改供应商: 包含如下功能:搜索、保存、返回 先根据供应商编号或者供应商名称搜索出该供应商的信息,如果存在则可修改如果数据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该供应商不存在或者已经被删除” 实现数据保存到磁盘文件的功能 Ⅱ、设计进度及完成情况

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doc 7)

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doc 7)

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系统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系统研究发展中心在2003至2004年对我国若干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写成了《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一书。这里登载的是该书的第4章《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现状》的概要内容。 1.中国制衣行业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的制衣大国之一。据1995年1月的统计数据,全国总共约有4万7千多家服装公司,共吸纳劳动力390多万人,生产衣服96亿8500万件,出口创汇达240亿美元。而到2003年1至10月份,中国总共服装出口创汇约为434亿9900万美元。 在中国,制衣行业中的服装主要为国外顾客设计,而且原料也主要采用进口。在2003年,中国制衣行业第一大出口对象是香港,其次为日本和美国。然而,运往香港的绝大部分服装又流向了日本和美国。同期,中国最大的原料进口对象为台湾,其次为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制衣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

企业,有139家,国有企业仅有2家。在公司结构方面,股份有限公司有52家,非股份有限公司89家。在投资结构方面,中资企业62家,外资企业9家,合资企业70家。 来料加工(OEM)是我国制衣业普遍的商业模式,在有效的69个企业样本中,有67家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这些企业有的仅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中的一类提供加工服务,有的同时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其中有52家为国际品牌服务的,54家选择了地方性品牌作为他们的顾客,还有13家向非品牌的分销商提供产品。 3.中国制衣业中的供应链管理 制衣企业的供应链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和订单,原材料采购,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和物流。 根据样本分析,中国制衣企业平均客户数为15家,在这些客户中,通常几个固定的大客户的购买量在总销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52%的制衣企业是订单生产。中国制衣企业收到购买订单的方式主要是纸制本,占42.9%,高于美国/北美(33.3%);其次是E-mail

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竞争,该方面的管理现状和改进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情况,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虽然企业的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许多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方法依然比较陈旧,管理的理念也未进行更新,很多企业依然保持着原始的供给、销售和运输的方式,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筹性,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太明晰,缺乏专业的分工,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效益自然也比较差。许多企业的服务标准比较统一和均衡,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物流的管理仅仅靠内部来进行,企业的领导缺乏对物流服务情况的了解,这就导致客户对企业物流的态度不能及时地反馈到企业领导那里,不能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 我国企业物流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由于基础设备比较落后,缺乏标准规范,使得物品在运输、储备等环节中难以实现整体性、全过程的流动。目前物流领域内的信息不能够进行很好的传递,相关的传递设备落实不到位,这就导致企业不能与客户及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容易造成误会,或者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越积越多,由小问题变成较为严重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的科学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应用较少,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顺畅,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资源的占有率和企业物流管理的成本,也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供应链节点上的供应者、生产者和客户,节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供应链上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出现故漳,加大了企业物流管理的风险,给企业的正常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另外,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相关的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少,企业本身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加重视,为给企业的员工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机会,很多企业忽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比较落后,高校物流课程不系统,物流人才技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物流管理的需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对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 企业应该将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供应链物流管理不只是企业眼前的管理发展,而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增强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与其他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通过合作成为长期稳定战略伙伴,充分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实现互惠互利。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院系:管理工程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学号:0313100227 姓名:陈传伟 完成时间: 2013 年 12 月10日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企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信息资源类型出发,企业信息资源有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和智力型信息资源之分。智力型信息资源是一类存储在人脑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这类信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加以利用。企业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和法律信息等等。 由于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其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提高社会效益。一般而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信息资源的管理;(2)对人的管理;(3)对相关信息工作的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全球经济信息化和中国已加入WTO 的今天,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那些问题?(3)对策的分析(4)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信息内容、性质、水平(略); (2)所需查阅文献信息的类型:时间(年代)为近五年的文献;文献的发表地域不限;文献出版类型不限;原文语种为中英文;著者、机构要求不限, (3)课题所研究的学科范围和主题要求: 主题概念有:信息、资源、资源管理、企业、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主题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信息检索与利用管理学 (4)已经掌握的线索:无 (5)课题对文献信息查新、查准、查全的要求:近五年的文献,要求较高的查全率。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和改进建议 1.1传统企业的观念制约 以传统企业发展来看,其职能划分明确,如采购、生产、销售等,以“垂直型”管理职能为主,不容职能交叉。同时,这种“垂直型”管理模式,在企业预算中也有明显体现,通过预算加强对各职能的 管理工作,避免随意消耗。但是由于整个企业的运行都处于预算控 制中,一味增加利润收入,不断增加库存。这样,无形中加大了企 业运行的财政负担,不利于流动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传统企业 的运行观念与供应链管理显然不适应,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组 织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聚集状态,不利于供应链的整体发展。 1.2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一直以来,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方面不断努力,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1)虽然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具备物流标准体系,但是标准落实不到位,没能真正发挥作用;(2)在货物运输过程中, 设备缺乏标准化。以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状况来看,卡车大小、集 装箱尺寸、仓库货架等,均处于标准的配套设置,但是我国各种标 准参差不齐;(3)商品信息化规范有待提高。在电子商务运行状态下,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统一的商品信息,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信息共 享与交换。当前,虽然我国一些单位建立了数据库,但是缺乏统一 标准,字段的长度、类型有所不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1.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条码技术。当前我国大多生产企业没有认识到条码技术的重 要性,缺乏对条码技术与条码质量的控制,因此在供应链中应用条 码信息比较少;(2)EDI技术。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研 究EDI技术,并在海关、交通等多个部门进行尝试,但是企业应用EDI技术的实例较少,尤其是EDI应用的法律问题、安全性问题等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服装企业特有的面料品种、款式、规格的繁杂以及销售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使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另外随着服装企业业务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在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体现出来内控低效、内耗严重、信息缓慢、管理失调,造成存货大量浪费和积压等等问题,企业每年在这些方面的损失巨大,又无法提前得到信息警报,正是在这种困难和矛盾状态下,企业决定先从供应链环节入手,即先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将业务和财务达到紧密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在整个服装企业范围内全面实施ERP系统,达到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目标

通过对行业现状、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信息化的充分研究和分析,创数公司认为服装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要实现四个关键目标: 建立全国服装行业领先的业务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实现全企业有效的信息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扩展新的市场; 借助信息系统智能分析、报表和灵活的查询能力,改善企业的决策支持; 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提供迅速而持续的改善能力。 这是一个宏观的信息战略目标,希望能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一到二年时间内,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此同时,进一步规划服装企业总体应用需求,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环节,建立沟通服装上下、内外联系的集物流、信

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电子智能化管理系统,最终提高服装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创数公司制定了更细化的ERP实施目标,比如: 1、严密内部控制,减少不规范事务发生; 2、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管理损失和库存积压;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 究

目录 内容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1引言------------------------------------------------------------------------------------- 2第一章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类型 ---------------------------- 3 1.1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 -------------------------------------------------- 3 1.2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3 1.3食品供应链的类型 -------------------------------------------------------- 4第二章中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6 2.1 源头农业存在问题--------------------------------------------------------- 6 2.2 食品加工工业和流经过程存在问题---------------------------------- 6第三章影响中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因素 ----------------------------------- 7 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7 3.2 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 7 3.3 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 8 3.4 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8 3.5 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 9第四章中国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9 4.1 质量风险---------------------------------------------------------------------- 9 4.2 市场风险---------------------------------------------------------------------- 9 4.3 物流风险-------------------------------------------------------------------- 10第五章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管理中国食品供应链 -------------------- 11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汇总

目录 内容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1引言---------------------------------------------------------------- 2第一章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特点及类型----------------------------- 3 1.1食品供应链的产生原因---------------------------------------- 3 1.2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3 1.3食品供应链的类型-------------------------------------------- 4 第二章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6 2.1 源头农业存在问题------------------------------------------- 6 2.2食品加工工业和流通过程存在问题----------------------------- 6 第三章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因素--------------------------------- 7 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7 3.2 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 7 3.3 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 8 3.4 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 8 3.5 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 9 第四章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风险识别------------------------------------- 9 4.1 质量风险 ------------------------------------------------------------------------------ 9 4.2 市场风险 --------------------------------------------------- 9 4.3物流风险 -------------------------------------------------- 10第五章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管理我国食品供应链------------------------ 11 5.1 抓住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建设发展食品供应链 -------------------- 11 5.2 改变传统食品供应链物流配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食品“延迟”生产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实施配送流通加工一体化 ------------------------------------ 13 5.5建立食品生产与流通的质量保证体系 -------------------------- 13第六章结论-------------------------------------------------------- 14第七章参考文献---------------------------------------------------- 14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供应链 一、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类似。在“草一兔子一狼一狮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食物链中(为便于论述,假设在这一自然环境中只生存这四种生物),如果我们把兔子全部杀掉,那么草就会疯长起来,狼也会因兔子的灭绝而饿死,连最厉害的狮子也会因为狼的死亡而慢慢饿死。可见,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破坏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种生物,势必导致这条食物链失去平衡,最终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同样道理,在供应链“企业A—企业B一企业C”中,企业A是企业B 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C是企业B的产品销售商。如果企业B忽视了供应链中各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过分注重自身的内部发展,生产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如果企业A不能及时向他提供生产原材料,或者企业C的销售能力跟不上企业B产品生产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B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这条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二、分类 1、根据范围不同分类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

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在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研究者对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认识还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也显示出研究的进展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IRM)这一术语;(二)就其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基础;(三)对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研究作出贡献的不仅有专家、学者,如霍顿、伍德等,还有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前者成为IRM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后者则成为 IRM 形成领域之一。 在我国,有志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 ,在西方研究者的带动下也涉及了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探讨。概括起来,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积极引进、传播西方学者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二)在吸收、消化西方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见解;(三)在信息资源管理内涵的认识上 ,我国学者在 IRM 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见端倪。我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国家和组织机构为达到预定目的,运用各种手段 ,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其理论研究将随着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深化 ,有关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的认识也将逐渐明确与升华。 总之,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般地讲,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信息资源”的形成, 根据有关信息资源定义信息资源早已有之,但为什么说信息资源管理直到20世纪中期才出现呢?这里涉及一个观念问题,也就是说, 尽管信息资源随着人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已经产生并广为流传,但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它视作一种资源,只有当信息资源量的积累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人们的认识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观念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仅有信息资源量的积累是不够的,这种量的积累还需要其它因素的推动和刺激;当然,这些激发因素很多,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促成了人类观念的质变,而且还直接促成了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集成发展,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技术条件。而一旦具备了观念条件和技术条件,信息资源管理就必然会在某个生长点上生成,以史实而论,信息资源管理最早的生成领域是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这可以称作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实践条件。总而言之,信息资源管理生成的观念条件、技术条件和实践条件是互为相关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3个条件,信息资源管理才会形成与发展。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到20世纪中期,现代管理科学最为发达的美国已初步具备了上述3种条件,这样, 信息资源管理就开始萌芽和发育,而其最早的生长领域就是美国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美国各政府部门向来有重视文书管理的传统,本世纪初开始的地方政府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临时增设的各种机构,导致了文书数量和文书管理成本的激增,对此,美国政府运用了行政和立法双管齐下的办法实施整治,其结果却意外地促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早在1942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联邦报告法案》,这是第一个控制文书的联邦政策,其目的是设法减轻公众的统计报告负担、减少报告中不必要的重复,最大限度地利用来自公众的信息。1947年,联邦政府成立了“政府行政分支机构重建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