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发表时间:2013-10-29T16:54:14.9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宋咏梅[导读] 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多媒体教育是无法取代的。

宋咏梅

摘要:多媒体对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改变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多媒体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数学课程;整合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最初的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转向课堂教学,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多媒体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多媒体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采用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很多优点

1.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椭圆的几何性质”时,总是教师作出椭圆,然后在图象上一一指出,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作出椭圆,并在每个性质处设置不同的音乐和颜色,当教师指出时,画面不断闪烁和播放音乐。演示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椭圆的几何性质都有哪些,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焦点在另一轴的情形和中心不在原点的情形,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掌握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据有关专家对视听教育的调查,学生光听只能记住15%,光看可以增加到25%,如果视听结合起来,就可以多达65%。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将视听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课前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把课题、知识背景,知识点、辅助练习、部分教学设计、家庭作业等做成一张张的幻灯片。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意提取任意需要的幻灯片,十分方便。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为提高学生练习和实践活动的密度提供了时间保障。而且课堂活动显得丰富多彩、充实、高效,能取得师生双赢的效果。

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数学创新往往是在数学美感的指引下,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组合的结果。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去搜索与数学问题有关的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载体,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利用多媒体的可重复性,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多媒体的可重复性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巩固所学知识,《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中,椭圆定义的引入、标准方程的推导都是其中的难点.而这些难点的突破又对后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可重复性.把以上难点制作成课件,通过课件的提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对知识进行研究,考虑到其中的难点较多,突被有困难.于是把课件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下载,在家中进行重复性学习,多媒体的这一特性,有助于解决师少生多的矛盾.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数的分类、多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以及三解公式复习等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

5.将多媒体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将多媒体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多媒体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多媒体。

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

在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领会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影响记课堂笔记(课堂上记笔记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的)。实验证明,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教学辅助方面优势的发挥。

2.避免只重视多媒体而忽视教师教学风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什么是研究性学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笔者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高中数学新教材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

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西安市西光中学 冯有涛 710043 摘要:中等层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新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和单元化的教学设计以其高适应性的课程编排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逐步普及到大部分的课堂,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效果。在高中数学模块式教学过程中,灵活编排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学采取基于模块的单元化构建则符合课程主题的逻辑顺序,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数学模块式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高中数学模块式单元化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去总结和发展,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和补充。 关键词:数学模块;单元设计;主题教学;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 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 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着眼于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运用杨晓翔江苏教育研究2016-10-05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包蕾西北师 范大学2009-05-01 硕士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吕世虎; 王尚志 课程.教材.教法2008-02-15 期 刊 高中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着 眼于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运用杨晓翔江苏教 育研究2016-10-05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体会 王迎曙(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一)关键词 1.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的经验 2.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会: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4.六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 5.四主题: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6.五课程:A数理类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B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C人文类课程(历史、语言等),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 7.三水平:水平一是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水平三是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 8.四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9.两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二)他山之玉 1.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实质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 2.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了,与过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 3.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 4.学科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科育人目标的认知升级,打破了学科等级化的困局,更为国际范围内解决课程建设同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三)特别关注 1.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1)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应经历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 2.学业质量 (1)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与评价、教师教学活动与评价、教材编写的知道性要求,也是相应考试命题的依据。(2)学业质量水平: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发表时间:2017-03-03T15:11:11.84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作者:张婷婷[导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面临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题。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面临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题,“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促进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浅谈“分层次教学”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很重要。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正式版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

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一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

接学校通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了修订,总体是继承,删减了了?一些内容,调整了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更趋合理理。 ?一、课程结构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如果学?生以?高中毕业为?目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计划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高考。 3、选修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

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一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行行选择。 ?二、课程内容 (?一)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 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 列列、变量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二)内容的删减与增加 删去了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量”这?一章?里里了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了四个单元的内容: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浅议 发表时间:2012-10-15T16:24:30.0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马广治 [导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中学马广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堂教学层次化。 高考主要测试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将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前检测→发现问题→阅读课本→解决问题→提炼出知识要点→小组讨论理解知识→讨论结果展示→教师辅助指正、总结→知识运用举例→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相关高考题赏析→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布置作业”。而对于A 层次的学生:课前主要是教师列出本节知识的提纲要求他们预习,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导入重点知识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多举贴近生活或生产的例子→板书知识要点→做比较基础的题型进行相关知识运用的练习→做变式题,让学生自己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指正和点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意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由学生决定课后作业,设置必做和选做部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也让需要提高的学生有所提高。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要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3.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 虽然从组织形式上看,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一种变革,它不是一种教学思想,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教学思想由原来的“齐步走”变为“快者迈大步,中者迈方步,慢者迈小步”,教学内容由同一教材、同一内容变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目标也由原来的单一目标改为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由单一变为多样,教学目的也变成了按能力、兴趣和需要进行分类培养等。 总之,分层次教学引发了各个教学环节的重大变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社会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要求更高,从而,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心声,只有对教育制度及政策实施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得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必修与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安排上,《大纲》指出:必修课为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面向高校的需求,文史专业必须选修选修Ⅰ,理工专业和经济类需选修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目标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课程。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标准》有较大的变化,课程结构框架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整个高中课程领域一学科一模块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高中课程框架的重新构建。 重视“双基”是我们的传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需要与时俱进也是我们的共识,整体地把握数学课程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的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础,贯穿在课程的始终。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本着十大基本理念,构建共同的

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知识点方面,内容如下:必修1:包含集合、函数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个章节内容。必修2:为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个大方向。必修3:是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内容为: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常用逻辑用语、园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算原理、统计案例、概率、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这其中,必修中的集合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是高中教材中的主流,数列作为一种特舒的函数放在必修4中,同时,选修中的导数的应用和必修中的函数单调性联系起来,必修中的立体几何简单化,而在选修中加入几何学证明、球面上的几何和欧拉公式。在必修中体现了不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 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 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 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 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 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 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 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6.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浅谈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又称CAI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得到普及,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 味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高中数学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与一身的学科,而CAI 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 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 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 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3)运用多媒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 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计算机,尤其是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教学中的以听教师讲课为主,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形式上,也由过去单纯的在教室里听讲变为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听讲座、协作学习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 (4)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 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 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5)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准备的题目书写在黑板上,而且在板书的过程中,浪费了大 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板书的位置有限,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往往是需要书写好几黑板,从而导致有些板书的内容将在课堂上被擦除,学生为了能够在课后对某些知识加以吸收 和消化,必须大抄特抄,整堂课的时间大部分浪费在抄写的过程中,对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很 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实物投影,清晰明了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利用多媒体可以重复利用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回顾,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数学 CAI课件,可以增大教学容量,繁杂、重复性的课堂教学交给计算机去完成,节省宝贵的课 堂教学时间。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自由传输,使教育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性的劳动。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 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关于高一数学中分期付款问题 高一数学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关于分期付款问题,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有比较现实的意义,而且研究好了这个问题,对学习等比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应用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一、问题的背景 故事背景:一外国老太太与一中国老太太的比较:一外国老太太到了快要死去时 叹了口气说,我终于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中国老太太到了快要死去时叹了口气说,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那么问同学们,你们赞同于哪一种生活方式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这个故事反应的是两个国家人们消费观念的 不同,同样的结果是老太太辛苦一辈子挣得一座房子,但两者的生活质量却有着 很大的不同,国外比较早实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而且信用体系比较完善。 现实背景:据统计现在上海以及一些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负”翁出现,年轻 人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一般的工薪阶层兴起买房热和买车热,他们敢于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在我们身边,你们可以调查一下是不是也有很多青年人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的房子和汽车呢?那么,如果是你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也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那么你能不能算一算你每一期将会付多少款呢,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呢? 通过这个问题的故事背景,使学生对分期付款问题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使我们对问题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单利与复利 例1、按单利计算,如果存入本金a元,每月的利率为0.8%,试分别计算1月后,2月后,3个月后,……12个月后的本利和是多少? 解:已知本金为a元, 1月后的本利和为a(1+0.8%) 2月后的本利和为a(1+2*0.8%) 3月后的本利和为a(1+3*0.8%) …… 12月后的本利和为a(1+12*0.8%) 一般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存期为n,本利和y 随存期n变化的函数式为y=a(1+n*r)。 例2、按复利计算,如果存入本金a元,每月的利率为0.8%,试分别计算1月后,2月后,3个月后,……12个月后的本利和是多少? 解:已知本金为a元, 1月后的本利和为a(1+0.8%) 2月后的本利和为a(1+0.8%)2 3月后的本利和为a(1+0.8%)3 …… 12月后的本利和为a(1+0.8%)12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海阳中学汪润年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逐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育工具纷纷登场亮相,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优于单一感官的感知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手段等发生了变革。使我们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本教案”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必须以创新思维为起点,积极合理地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数学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思维性,学习的内容近乎与现实相脱离,高中数学尤为如此。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数学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中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这一章,学生普遍觉得比较抽象。特别是在由实物图画直观图及怎样用数学语言表达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上感到困难,所以在解决空间几何体的线线,线面等等问题的证明及相关问题的计算上难以下手。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用借助多媒体制作些常用的空间几何体让学生观察里面的线面,面面关系。然后试图让学生画他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样让学生好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画三视图时可在课间上转动实物图,让学生多角度观察,便于他们理解,同时通过一些精彩的图画也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定稿版)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一、问题的提出1.背景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