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3-08-13T09:46:38.26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乔丹[导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物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重点。

乔丹(永年县第二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

1.选择与设计充满活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物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重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物理课堂活动的,他们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有效性。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就是要构建充满活力的物理教学策略,“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充满活力的物理教学策略,在过程与方法上,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又包括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接受性学习中,物理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物理知识学习的接受者。接受性学习对于学习以物理事实、物理史实、物理材料、物理名称、物理数据、物理情景为内容的物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有效学习。

传统的物理教学也多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但不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其弊端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物理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学习的有效性差。新课程要求将这种被动的接受学习改变为积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正如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等方式,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

形成学生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应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学习《行星运动》一课时,讲授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如果一味地展示历史资料则显得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充分调动;如采用让学生分别扮演托密勒、哥白尼、布鲁斯、开普勒等,让他们以戏剧方式诙谐地重演历史,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又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科学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史实。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伽利略通过巧妙的推理、数学逻辑运算、大胆的实验假设成功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课堂上分组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

2.选择与设计“交往”的“开放”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把这种交往仅作为 “师传生受”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观要求把这种交往变革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往,既包括物理需要、物理兴趣、物理知识、物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又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加强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是选择和设计开放的物理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现实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物理教育资源。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的过程中,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物理教育资源与物理教材知识两者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力、运动、电路、传感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知识,既是书本物理知识,又是生活中的物理。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3.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协奏曲。只有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物理教学策略,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从时间进程看,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应有序幕、情境进入、展开、高潮和尾声等环节。情境的“预演”和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是设计韵律和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情境的“预演”就是创设进入学习“课题”的环境氛围。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我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我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时,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我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思考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感受,观摩一节优秀的物理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好的物理课,韵律和谐,环环紧扣,水乳交融,激情跌宕,师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和度强,教学智慧和情感明显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大,活动积极,发言踊跃;课堂的整合度高,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物理技能的掌握、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全部融合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

以上是我对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简单的探讨,但是教学策略非常广泛,而且因人而异。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艺术,我们要用智慧去完美演绎。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摘要: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 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 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 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 因材施教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 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 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 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 学暨因材施教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制定因材施教目标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 内容的。我国欧阳钟仁教授提出的四阶段学习过程:①诱导阶段——主体化过程,包括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②探讨阶段——计划化过程,包括学生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思维和物理实验等。③整理阶段——理解 和系统化过程,包括学生整理、探讨的结果,解释某些物理实验现象,得出科学 结论等。④发展阶段——应用过程,包括对物理原理与理论的推论、引伸和创新等。从上述的四个学习阶段看,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③和第④阶段上,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第④阶段上,即推论、引伸和创新上。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①②③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④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 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 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 物理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因材施教的 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掌握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 崭新的支点。当然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 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设计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 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 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 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 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 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 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 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 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 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 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 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4.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 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 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 的认知结构。 5.注意随堂记忆。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这 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 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 6.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 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会做得更好。 7.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可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 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要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二、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 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 种问题。 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

谈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谈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 材和设计上,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 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 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进而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积累 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创新又 是一个突变的过程,是因为它创造的事物是前人没有的,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笔者认为 ,物理教学创新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基点。 一、不断开辟新思路,促进学方法创新 1、由单一运用向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转化。在每一节课中 ,教师都必须根据 教学规律,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 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又要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无论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 标准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了,能力发展了,学 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模式不断问世。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复制他人的成 功做法,是促使自己迅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具 有不可复制无法重复的属性,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搬现成的做法,而必须结合实际,创 造性地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方法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在先进教学方式的示范和启发下,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独特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新技术,促进学手段创新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物理课堂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创设生动 的教学情境。要使教学手段由单一的“黑板种田”向“多媒体展示”转变,让教学做到声、情、图并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 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新知识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高中物理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随着某些实验仪器和 设备的变革和改进,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新的实 验方案。比如,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及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也给测量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对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模块的组合使用,设计跨章节、甚至跨学年的综合性实验,以适应高中物理“设计型实验专题”模块教学的需要。 三、努力扮演新角色,促进师生关系创新 1、教师由灌输者转为引导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 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课程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同时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或编写环节上有交叉或重叠部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教学设计的结果或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自然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但教学策略不只是表现为方案,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展开。教学设计时必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订、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全盘考虑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设计一旦完成就比较定型了,它可以是对整节课或整个单元的设计,也可以是对整个科目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而教学策略的运用范围和时空比较窄,一般主要集中在某一课时、某一内容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有不同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定要受到一定教学思想的制约或指导,但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思想位于较高层次,属于理论、观念形态。教学策略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具体化。同一种思想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背景、条件,由不同的人来开发,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同一种教学策略,也不必然都源于某一种教学原理或思想,它可以源于多种教学原理、教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都是可操作性的,因此国外有学者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模式,这是欠全面的。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也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机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 (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未能有效展现。新课标中明确“” 1.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一要求彻底落实,在多数的教学过程中,仍是将自身放到了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到了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另外,在某些高中,教师亦是将素质教育理念用

到了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但 是,其发挥的有些过度,以至于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无 法进行自主思考。 教学内容以及过程把握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2. 由于新课改引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变动过大,很多 教师一时还不能对新教材深度把握,尤其是部分经验丰富 的老教师,其依然不自觉地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至 于对教学内容的变动情况有所忽视,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所 欠缺。而年轻教师尽管力求创新,但是,其缺乏实践教学 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效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以至于学校整体的物理教学工作并没有有效地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理念。另外,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多数都”

是演示性实验,学生并没有进行很多的探究实验,以至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高,更不用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缺少融洽的师生关系。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3. 教师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影响,总是将自身摆到领导“者的位置。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经常会对学生进行指责,”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更是存在很多打骂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并逐渐对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如此,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方面问题) (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历来都比较抽象、难懂,而且,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标签:学习兴趣;巧做实验;联系生活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科学文明的原动力,大凡一个人只要有所成就往往都是从兴趣开始,因此,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没有波澜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产生吸引力。 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必然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兴趣。这种兴趣属于直接兴趣,它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学生没有了好奇心,兴趣便会很快消失。因此,为了使这种兴趣得以稳定、持久,教师就须在引发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同时,必须及时启发,多方引导。在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感性材料上时,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随着观察、实验的进程,逐步的深入分析、研究,促其思考,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学习中的满足感、成功感,便激发起学习的间接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下来,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巧做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由实验课和理论课组成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巧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巧用多媒体技术,巧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学习中,为了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课前教师可先将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上台向两边拉,并让下面的学生当拉拉队。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无法将它拔开。在趁大部分学生不注意时,教师把气阀打开,两名学生纷纷倒地,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最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起初很难拉开,而后却轻易地拉开?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抱怨较多的就是自己的课时太少。课时真的少吗?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可能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高 效能,低消耗”,那我们的课时就足够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感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其实很多,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 情况,有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情况,有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校貌、班风等情况。但是作为新课 程的实施者的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做些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把握起点、找对切入点。在整个中学 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过去强的多。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以学习。特别是高 一年级的新生,大多数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高中物理和初 中物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级跨度不小的“台阶”。因此对学生的基础应“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其深刻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像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 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合力与分力等效性与虚拟性、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 其计算等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科学的志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的 放矢。 再次,对教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就是要熟悉教材,熟悉授课内容。把握整个中学物理教材 的全部知识结构系统,特别是新教材的编排顺序,更要理解新、旧教材的优点和异同。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师里学习,学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 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 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长期的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容易,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好的问题引入能够引导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提出富于探索性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设的情境要丰富、趣味、形象,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让学生感到问题的真实存在性,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第二,情境的创设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有一定的 目的性,也可以兼顾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雷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 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 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字: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课堂教学 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 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 但只是形式上追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求“热闹”, 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 革的顺利进行。[2]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我们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就是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对近期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 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方便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 该方面的研究。 本人在CNKI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有总共22篇(包括10篇硕士论文、期刊11篇结果如下图所示。选择新课标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从历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及平时的测验情况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引导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首先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通过类比的思维方式,建立物理概念。 比如,在讲电场、电势能这两个概念时,电场和重力场很相似,但是电场作用的效果必须在实验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场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们身边重力场的现象都是可

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在学习电场前,先复习重力场,重力场是力的性质,用重力加速度来描述,重力场能的性质则用重力势能来描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2透过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质 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人们首先看出的是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它与周围事物的一些联系,而对它的本质特征内在的联系却不容易看出,必须透过现象进行思维加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学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关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加以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车、蹬地,还发现车同时也在拉人,地同时也在蹬人。从而总结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存在于两个物体间,不管两个物体是否接触,只要相互作用,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增同减和同时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质物质特征。速度与加速度都是表征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7116573.html,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王光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91-01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才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它。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0-08-06T13:53:08.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作者:康建强 [导读]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52-01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关键词:有效教学;个体差异;教学模式;情景分析;及时归纳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而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如鱼得水。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对待。比如: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的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建模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遵循的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课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课方法 发表时间:2015-07-08T10:03:30.1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9期供稿作者:吕春艳 [导读] 高一物理以力学为基础,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 吕春艳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高级中学266000 摘要:“万事开头难。”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导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初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那么后面的教学便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为,加强物理导课分析与研究,是实现物理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作者以高一物理为例,对导课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课高效教学 一、高一物理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高一物理以力学为基础,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如何减缓这个矛盾,继续要我们广大教师开动脑筋想办法。合适的课堂导入会让老师在一开始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降低走进物理课堂的门槛。 其次是分析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接触物理已有两年的时间,在初中阶段,物理着重于从现象和结果上学习,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过程与结果,他们在对物理的学习中缺乏目的性、导向性、趣味性。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从上课一开始的不明确性让他将自己的头脑都封闭了起来,老师讲得再抑扬顿挫,对他来说都只是干巴巴的一个音,在耳边轰鸣却进不到他的脑子当中一个字。在新课改各科学习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的背景下,我们教师显然会无功而返,因为学生从一开始都不曾走过。 二、解决对策及意见 1.创设实验情境,将学生“骗”进课堂。 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时,可以开始告诉大家做一个杂技:水流星试验。学生的积极性会在上课的一开始经他们的激情点燃。在试验小桶中注入水,然后把它转动起来,学生会发现水到达最高点时却没有流下来。引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做,然后找学生说说试验成功的关键,由此学生或许容易想到速度,自己将自己引入到了课堂之中。结合学生之前的经验,明白联合运动的相互关联性,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寻找向心力的同时,解释水没有流下来的原因。在学生初步明白之时,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坐过过山车的同学谈论感受,类比过山车中的人和水流星中的水,从而有效将学生引入课堂。将教科书上实例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学生的热情到达高潮时分析拱桥,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成就感,最后分析较难的火车弯道问题。 在此环节中,水要学生自己加,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感受。也可能会出现水洒的现象,此时要恰当利用,分析水洒的原因。此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学生“骗”进课堂,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但“骗”要骗得真,绝不可做作、提前打招呼。 此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2.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而引出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型导入和知识回顾型导入两种。 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的,解决方案是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 3.检查预习导入法。 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中,教师先布置预习后,提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这样易抓住重点,然后逐一讨论和讲解。除以上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外,还有讲故事导入法、使用电教媒体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等等。 4.随机应变法。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而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风刮着使小雨成一条斜线,很多同学不时地向外看。我就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问:如果没有风,雨滴将沿什么方向运动?同学很自然地说沿竖直方向,由此有效地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5.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