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精品文档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精品文档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精品文档

大资管时代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转型发展

前言

大资管时代,总的来说是与垄断时代相对比而言的,是关于人民群众对资产进行自主管理的总称,实现了人民大众能够发挥自主性对个人存款、个人外汇、股票买卖、基金投资、信托以及购买保险等多种类型的财富进行主动管理。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资产的管理和支配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是立足于资本流通自由的形式下产生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在大资管时代发展的推动下,迎来了新一轮的监管放松和业务创新热潮,各个商业银行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都纷纷进行理财业务转型,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范围并减少了相应的理财业务限制。

、大资管时代的表现特点

由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深入,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居民个人的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积累和丰富,那么就更加需要种类多样的理财业务作为投资渠道,实现资本的多样化集成和升值。自2012 年开始,我国出台了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推动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类型创新铺垫了良好的垫脚石。

首先,在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出来的表现特点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各项资管业务被纳入了标准管理范围,并且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和银行监管会也积极推动各大商业银行面对期货公

司的理财业务范围扩大, 促进多种理财业务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

展,也进一步转变了商业银行原本的单一盈利模式, 使依赖手续 费进行业务盈利转变成利滚利的形式实现多倍利润增长,

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其次,商业银行开拓了面对保险公司 进行理财业务的门槛,使得保险监管业务范围得到大大的拓宽。

最后,允许证券公司私下里进行资本募捐, 进而组成基金协会将 资本集合交给商业银行进行托管。 然而在新政策的推动下, 商业 银行为各个期货公司办理托管、结算和代理的多种理财业务类

型,实现了资本增值和后台帮助, 提升了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范围,

二、大资管时代对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影响

大资管”前提下, 存在着“多种类型单位共同参与”的现

象,所谓的“多种类型单位共同参与”的现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公 司中各种职能不同的部门、 机构以及角色都参与到大资管业务的 进行过程当中,无论是管理、通道,还是委托、托管的过程中, 每一个业务运行链条和业务运转环节都存在着多种类型单位共 同参与,如此一来就导致商业银行公司中各部分部门以及机构的 分工和职能定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由此,类似于“父类” 与“子类”的结构构成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考核对象由 原有的“父类”(以分支机构)为主,“子类”(部门条线)为 辅,开始慢慢的向着子公司、分支机构等并重转变,同时由于跨

不仅对 商业银行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更使得期货公司的长期发展 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和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地位 [1] 。

板块、跨行业的联合营销事项开始慢慢增多,因此,联动业务的前提考核诉求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因为金融资本的逐渐累积,多元化的社会资产配置结构发展开始逐渐成为定势,传统形式的存款等金融基本资产比例呈现出越来越萎靡的状态,新型的金融资产比重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并且,由于表外资产管理范围的逐渐拓宽,尤其是正处于增长状态的开放式产品形式越来越良好,导致表内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不稳定性,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冲时点”现象[2] 。

三、大资管时代下商业银行进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对策

一)推进理财产品创新,实现产品体系的多样化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要全面建设理财产品类型的创新发展,

根据各个企业需要的不同理财产品类型推出不同的业务种类,实现

切合度高的金融服务,加强银行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

司以及基金公司等的密切合作,主动拓展理财业务体系,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推进银行体制创新,进一步改善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的体制要从传统的总分行形式实现转变升级,更加侧重与银行内部的部门职能扩大,发散部门的管理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改善银行的理财业务流程,从而提升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树立正确观念,重视理财产品的研发

就商业银行而言,实现管理业务端的顾客需求比较明显,因此要根据商业银行的不同客户进行理财产品的研发,注重客户的需求程度和分层管理。并且根据风险机制测评来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尽可能规避风险发生几率,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承受力不等的理财产品[3] 。

四)推动理财业务品牌建设,树立鲜明的形象

伴随着大资管时代的作用,要重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品牌形成,发挥品牌效应,树立银行的招牌理财业务类型,从而上升到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这样不仅能提升商业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度,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资管时代是关于人民群众对资产进行自主管理的总称,实现了人民大众能够发挥自主性对个人存款、个人外汇、股票买卖、基金投资、信托以及购买保险等多种类型的财富进行主动管理的一种综合业务形式,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完善,商业银行更要对公司理财业务进行战略转型和升级,进而提升银行自身的盈利程度。总的来说,各个商业银行在激励的

市场竞争中都纷纷进行理财业务转型,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

范围并减少了相应的理财业务限制,要更进一步的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投资规范化,为理财业务实现更进一步的升级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模式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概况 (1)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 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成功模式及借鉴 (4)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模式及特点 (4) (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7)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模式整体框架构建建议 (8) (一)推进金融混业经营 (9) (二)打造金融集团控股经营模式 (9) (三)建立第三方理财业务体制 (9) (四)加强个人理财业务渠道建设 (9) 参考文献 (11) 谢辞 (12)

摘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资产的迅速积累,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以产品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型期。但是由于经营的范围受金融业分业模式、银行业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足发展。本文简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并根据数据分析现存的问题。借鉴国外理财业务的特点及发展经验,进一步指出理财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的建议,即既需要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支持,也需要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营模式,存在问题,研究探讨 Abstract As China'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assets of the rapid accumul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Bank of China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re the product-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to a service cent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upgrade the transition.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也正以极其迅猛的趋势向前发展,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的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着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提高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创新;转型 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利率市场化也逐步推进,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应加快创新步伐,转变战略,以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的需求,降低信用、汇率等风险[1]。然而在创新和转型进程中,传统的金融业务创新模式改革步伐缓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鉴于此,我国应该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单纯存贷业务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只关注贷款审查,而是更注重企业交易对象及所处行业的兄弟公司和相关产业链的连锁效应,更加

综合地分析公司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2]。在供应链的背景下,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的着眼点,推动了中小企业以及特殊行业的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现金管理的服务平台进行了综合运用,拓展了各种服务,提高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在最近几年,企业年金市场的业务模式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发展,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改变了以往只由养老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格局,目前,商业银行的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正日益成熟。 第三,商业银行创新了各种信用工具载体,例如企业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支票授信业务、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开发产品等。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支持方面上,银行的这些创新使得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与短期融资的业务 审批流程得到了很大的简化,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3]。 第四,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下,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给企业提供了实用新型的业务平台,并且得到了普及。银行为企业打造的网银业务不仅具有高效率,且成本低,有利于企业拓展更多的金融服务,得到了各个商业银行的一致认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逐渐加快,网银等支付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促进了企业和世界各国业务的接轨。

【精品】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关键字】精品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保守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守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置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一、导言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介人,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经营活动,它不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被银行称为表外业务。我国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表内业务如果以揽储放贷的利息差为代表,那么银行的息差收入就很难提高盈利空间,中间业务为银行盈利提供了空间。例如理财,不利用(或少利用)银行的资产来提供服务,获得收入。例如汇兑、手续费收入等等。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中间业务的盈利是提升银行竞争力的有效办法。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择优选择客户,客户也在挑选银行,特别是优质客户更看重银行服务水平的高低,能不能满足其需求将成为客户是否选择银行的主要标准。 (2)满足了个人理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金融资产规模日益庞大,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也日趋成熟。各大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仅是理财产品方面,个人客户对于保险代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财务顾问、资信调查等方面的需求都希望得到满足,所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加强了银行与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独立满足客户全方位的投资理财需求。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合作可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4)适应国际银行业务发展趋势,中间业务成为国际间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不远的将来,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中间业务的竞争,也就是在产品、技术、人才、营销上的争夺,西方银行业认为,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高,商业银行的收入就越稳定,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就越小。 本文总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第二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现状与西方国家的比较及发展的意义;第三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探索研究;第五部分是结语。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与西方国家的比较 1.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 从2011年上半年报数据看,银行都在积极发展中间业务,部分银行更是达到成倍增长。截止到2011年6月份,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中间业务处于领先地位,工行收入最高达到537.91亿元,其次是建行和农行,中行位于最后,中型股份制商行中交通银行最高100.44 亿元,其次是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位于最后仅有15.27亿元。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活动 1.1 商业银行的自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外部因素的结果。首先,国家放松了控制,开放银行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包括中间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市场竞争也促进了中介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就要面临着同业竞争。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日益呈现出“夕阳产业”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被迫进行新的业务创新,以创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再次,中间业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在利率和汇率,在这经济环境的企业频繁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其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后,银行有自己的优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实用信息技术。 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缔结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发展中间业务研讨会上,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中间的风险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技术、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客户的竞争,如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1.2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 (1)可以扩展到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扩大业务规模。 (2)商业银行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3)能发挥多种经营,“捆绑式”的效果,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他业务,并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直接的利润,但也与其他业务,第二市场的互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品种繁多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传统的银行,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范围。而西方国家他们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贴现商业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创新。 2.2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1993年到1996年之间,美国的银行业务从912亿美元增长至12.188万亿美元,占银行资产从78%提高到142.9%,其中七大银行的商业贷款超过一倍多,五大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同一时期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中,在美国银行资产和负债资本额为7800亿美元,总资产为45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平均增速为54.2%,平均每年超过9%的年均总资产和21.6%的总资产增长率。

商业银行转型之服务产品创新课后测试 (1)

单选题 1. 关于完全传统类超市银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传统支行的小规模版 B 单人经营的网点 C 移植在超市中的传统银行分支行 D 规模更小、经营更主动的零售网点 正确答案: C 2. 以下关于银行服务产品创新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成本高 B 风险高 C 收入多 D 报批慢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3. 七大转型策略对于以下哪项内容的贡献度最大,效果最明显()√ A 提升净息差 B 降低营业成本 C 提升资本效率 D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 A B C 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转型的重点包括()√ A 客户聚焦 B 产品聚焦 C 区域聚焦 D 治理模式领先

正确答案: A B C D 5. 需系统开发或对接的业务包括()√ A 海外移民 B 海外留学 C 直销银行 D 超市银行 正确答案: C D 6. 未来银行的类型包括()× A 客群深耕型 B 便捷银行 C 全能银行 D 专业银行 正确答案: A B C D 7. 利率市场化改革通常不是孤立事件,可能还会推进以下哪些方面的变革()√ A 外汇制度改革 B 金融资本多元化及外资准入开放 C 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自由兑换 D 大规模资金脱离银行体系流向证券和货币市场 正确答案: A B C D 8. 超市银行,按照规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 完全传统类 B 迷你传统类 C 主动零售类 D 单人经营类

E 混合经营类 正确答案: A B C D E 判断题 9. 利率市场化进程,一般是先存款后贷款。√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目前,超市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替客户兑换支票。√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银行对公业务转型

关于推进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 一、推进对公业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对公业务转型是主动适应内外部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明显加大,虽然国家在逐步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但也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就四川省而言,2008年四季度,反映四川宏观经济形势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4.4点,同比下降42.1点,创四川自1998年开展企业景气调查以来的单季最大跌幅。而反映四川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00.4点,同比下降38.7点,工业增速也在下滑,2008年9-11月环比分别下降3.8、2.9、4.1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传统的封闭经济逐步被开放经济所替代;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和完善;社会投资结构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企业逐步由社会大工厂的“车间”步入现代企业的轨道;家庭收入水平、储蓄倾向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换。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新的游戏规则。面对新的商业环境、新的游戏规则,银行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熟悉的管理办法。应当看到,目前大部分西部地区行还依然属于传统银行

的范畴,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和全能化发展的趋势还相距甚远,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金融需求。在这种客观现实下,西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不仅要摈弃粗糙的管理方式,最重要的问题是直面现实,实现战略转型。 这都要求我们积极适应宏观经济新变化,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优化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升持续竞争力。 (二)金融脱媒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我国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这种政府推动的变革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目前,中国直接融资比例达到银行业仍占据金融总量80%以上的比重。随着证券市场的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将对信贷资产造成直接的挤出效应。除股市外,债券市场也将对信贷资产产生替代效应,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产品势必对各家银行优质信贷资产直接产生冲击。“金融脱媒”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包括:一是优质对信贷资金需求降低,不仅在规模上延缓了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长速度,而且由于信贷需求的相对萎缩而对信贷资金利率构成向下的压力;二是由于银行资产业务需求减少可能加大银行存差,加剧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三是大型企业更偏向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所以,银行将被迫在新的领域、采用新的打法来拓展业务空间。 (三)同业竞争的加剧迫使银行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对公存款路径拓展及营销策略报告

对公存款商业银行对公存款路径拓展及营销策略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2011 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资金面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理财销售监管和资金流向民间借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款出现持续负增长的状况。而作为银行揽存的重头戏—对公存款,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2011 年流动性回收、社会资金量减少,导致银行贷款的派生能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银行历来使用的联合企业,通过贴现、存单质押等方式抽出资金转存的方式,不但使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也由于蕴含较大风险而受到银监会的严格监管。11 月30 日,央行宣布从2011 年12 月5 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12 月14 日,银监会宣布推后实施新监管标准。虽然一系列措施旨在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且多方预计近期将再度下调存准率,但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并没有出现放松的迹象,因此对扩大贷款能力并没有实质意义。考虑到过量发售理财产品带来的未来偿付压力,我们预计,2012 年中国银行业的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图:2011 年货币供应主要监测指标变化情况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000 -50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贷款增量(亿元)存款增量(亿元)M1 M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华经国研整理反观各银行在面对2011 年的资金紧的局面

时,对公存款方面仍然使用以贷引存等比较常规的手段,甚至有些银行还通过金融掮客等灰色渠道进行高息揽存,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此等乱象导致2011 年操作风险的尤为明显,并且中国华经国研经济信息咨询中心第2 页/共144 页对公存款银行业正进入流动性明显减少,融资存量大幅增加的信贷周期。传统意义上的存贷联动可能导致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并且相比之前借贷恶化时期更不稳定。因此,我们认为,银行的负债业务改革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首当其冲的正是对公存款业务。报告观点存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资金营运;没有强大的存款作为实力和后盾,就谈不上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只有实现存款量的重大突破和结构的根本调整,才能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加大贷款投入,从而提高存款的综合效益,实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对公存款作为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金额大、成本低、效益好,成为商业银行重点组织的资金来源。努力增加对公存款,对壮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存款逐年下降压力,如何适应形势,成为商业银行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这需要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对公存款优化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成功的对公存款工作之路。本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及其模式研究

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0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0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0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概况 0 1 3 3 6 7 8 8 8 9 9 9

摘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资产的迅速积累,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以产品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型期。但是由于经营的范围受金融业分业模式、银行业 ,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nd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Bank of China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re the product-driven development model to a service cent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upgrade the transition.

However, the business areas due to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ith the mode of operation and banking business strength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is inadequ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bank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utlines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 xx支行自XXXX年X月X日成立以来,走过了XX年的发展历程,纵观这XX年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起起伏伏而又颇为 平坦,各项业务工作均呈上升趋势,但传统业务一直在我行居主导地位,经营收入和利润主要依靠贷款利息收入来维持,一些包括中间业务、电子银行在内的新兴业务发展缓慢,面对XX年以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市场的全面放开和目前工 商银行正在进行的改革,我行面临着如何进行顺利实现经营转型,从传统业务中解放出来,向新兴领域进军的重要课题。 日前支行党总支组织了一次高开支行经营状况的全面调查,并召开了专题行务会,对我行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认真的人习和研究,从中找出了制约我行发展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理顺了思路,制订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并撰写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截止XXXX年X月XX日我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 存款计划:储蓄存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X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对公存款余额目前为XXXXX万元,较年 初下降XXXX万元;同业存款余额达到了XXXX万元,较年万元。XXXX初增加了.

中间业务收入计划:目前已经实现XXXX万元,同比增长了XX%。 风险控制计划:我行目前法人客户的不良贷款已经全部处置或剥离,目前仅有个人贷款有小部分不良,不良率控制在较高的水平。 财务收支计划:经营利润计划截至X月末实现XXXX万元;利息收入计划目前已经达到XXXX万元。 经营情况分析 存款:我行的储蓄存款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XX%左右。自XXXX年以来我行的储蓄存款增长幅度空前高涨,XX年、XX年增幅分别是XX%和XX%,今年截止X月底余额为XXXXX万元,较上年增长达到了XXXX万元,增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XX%强,创建行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储蓄存款的总户数为XX万余户,其中平均余额超过XX万元的有XXXX户,占总户数的不足千分之二,余额达到XXXXX万元以上,占总余额的XX%强;20-50万元的客户有XXXX户,余额X亿元,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余额的不足X%和XX%强,两项相加XXXX 户余额达到X亿余元,相对于X万户和XX亿元余额来说,那就是不到X%的客户,存款余额却达到了XX%,由此可见大客户、优质客户对我行储蓄存款的走势影响极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相对于储蓄存款我行的对公存款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弱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谨慎、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方支付侵占金融市场、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等,多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相叠加,宏观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高投资带动高增长的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增速放缓,银行体系风险不断集聚,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感受,从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人才资源管理和内部构架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把握环境变化,助推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之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 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1]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审慎,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资产规模扩张

速度放缓、净息差面临进一步收窄、资产质量压力巨大、减值损失准备增加、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力度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多方负面因素叠加,商业银行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形势。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市场准入逐步放宽,竞争主体不断增加,直接冲击现有金融格局;混业经营不断深化,市场被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瓜分;互联网企业跨界经营,对银行传统的渠道、客户和业务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都是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2]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模式陈旧 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这种经营模式是在长期国内金融市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只要及时进入市场就有利润回报。但是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卖方市场”正在变为“买方市场”,商业银行失去了市场的主导权,“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形势。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客户参与程度的提高等,都对商业银行陈旧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由“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上来。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模式及手段同质化现象严重,关系营销导致营销成本攀升,预期未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必将面临较大规模的转型,以适应日趋严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介绍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概 况

目录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4)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 (4)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4)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4)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6) (一)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现状 (6) (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现状 (6) (三)银行中间业务法律法规现状 (6) (四)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现状 (7)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及建议 (8)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体现 (8)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建议 (10) 四、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 (一)实现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11) (二)实现银行的财务结构优化 (11) (三)促进存贷款传统业务发展 (11)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3) 一、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态势 (13) 二、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格局 (14) 第三章中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7) 一、国有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7) 二、股份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18) 三、城市商业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 (一)北京银行 (20)

第一章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概念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即可以理解中间业务实际上就是非利息收入。 通俗讲,中间业务是介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中间的那部分业务,一般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从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代理事项等各种金融服务以及直接参与合规的市场交易等经营活动,从而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并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九大类业务:即,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保管及其他业务。 1.支付结算类业务 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 2.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业务的分类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

2020年(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于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于的问题 (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于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可是,其中有相当壹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均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于的问题 和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于规模仍是质量

等方面均存于许多问题,主要体当下: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9.6652.4632.28120.56 收入 营业收入 746.6496.57403.59595.312242.07 净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3.51.95135.425.38 比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见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发展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和发展 从未有一项金融业务像今天的“个人理财”这样火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百姓的各个层面激起了千层浪。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隆重推广自己的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上海银行的“慧通理财”等;各家媒体、电视财经节目将理财话题作为主打内容,各种理财杂志不断面世、报刊专辟理财版、多数大网站均设有理财栏目等;人们的投资意识和投资需求日益增强,纷纷将目光从最“原始”的储蓄理财转向更多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财;理财洋证书纷纷入境,CWM(特许财富管理师)、CEP(理财策划师)、REP(注册财务规划师)等,种种现象表明,个人理财时代已经到来。 一、个人理财相关概念综述 个人理财(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起源于美国。其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理财是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并提供专业理财规划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综合过程,包括消费、收入与财产分析、保险保障、投资目标、退休计划、子女教育、税务策划及遗产管理等。由此可见,理财是对客户人生财务目标的长期规划和管理,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集合个人的财富,然后进入各种投资渠道,合理获得新创造的财富的一部份。 1. 个人理财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一次性的交易或者事项。这个过程是一个分析、评估、提出推荐和建议并进行实施的过程。 2. 客户经理进行个人理财时必须确定某个客户设定的生活目标是否可行。如果客户的目标是不可行、不合理的,那么客户经理就要向客户指出这一点,并且尽量帮助客户对其目标进行调整。 3. 在确定了某个客户目标的可行性后,个人理财就是确定如何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仅仅是根据客户的现状、客户的需求、客户的目标所提供的一种长期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理财所定位的就是高端客户,银行希望通过这样的服务手段来获得高端客户的贡献度和忠诚度,而对于普通客户来说,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仅仅是一次性的销售。 二、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内最早推出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之一。早在1997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就开设了理财工作室,在社会和客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已经涵盖了账户管理、投资、贷款、结算、带来等几大类业务。从2001年至今,共行新投资改造了3000多个理财中心,相继开发了个人综合账户、贷款综合账户、理财业务分析、个人数据仓库等计算机应用系统。2002年底,推出了专为中高端客户享有的“理财金账户”、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方式,形成了以营业网点为综合门户的多渠道服务体系,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现有的体制和政策条件下,坐享超额垄断利润,客观上加剧了实体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商业银行也将进入战略转型期,事实上,这种战略转型在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开始。一个银行要想成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未来3-5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 一、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外部动因 (一)资本约束更加严格 最近,我国监管部门由于担心经济放缓,推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但其大方向不会改变,银行所面临的资本约束将更加严格。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20%左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是10%。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以后,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12%-14%。如果现有经营模式不变,银行资本回报率会降至15%以下,低于全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这样一来,银行再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有可能形成资本补充的恶性循环。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寻求新出路。 (二)利率市场化日益临近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垄断利差。十二五规划提出,利率市场化将是在5-10年内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导致银行利润的滑坡。有人以为,这一轮利率市场化可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银行将继续得到保护。不过回头看看,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Q条例,那在当时是不得不取消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也一样,它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经济、金融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临近,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到了空前的挑战,加快战略转型无疑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三)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剧 未来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平息,外资银行将大量涌入,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经过本轮高利贷风潮,民间资金也将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各类私有资本性质的小型金融机构将大量涌现。加之,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银行业竞争将显著加剧,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划分,银行业的垄断优势也将逐渐消退。 (四)金融脱媒不可避免 未来几年,金融脱媒趋势在我国将会有更快的发展,从而给银行带来经营压力。金融脱媒分为两种,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资本性脱媒是由于直接融资市场兴起而引起的,体现在银行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的去中介化。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就曾经历过资本性脱媒的打击,当时银行数量锐减近了1/3。另一方面,技术性脱媒也日益突出,它主要发生在银行的支付中介环节。支付本身是借助IT系统支持,这一功能过去都是由银行垄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网络公司的挑战。Engler 和Essinger 的研究表明,未来银行最大的竞争性威胁来自非银行方面,特别是网络信息领域的市场进入者,汇丰银行2010年就将最大潜在竞争对手定为谷歌公司。现在看来,上述两种脱媒的趋势都越来越严重,这必然使银行传统利差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如果没有其他非利差收入补充,整体利润水平就会受很大影响。 (五)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将逐步从单纯追求GDP指标转向调整结构和改善民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内需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消费将由集团消费、政府消费转向个人消费主导,同时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经济中作用发挥更大作用,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大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被淘汰,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些变化将导致相应的金融需求发生大幅度改变,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和资产组合作出相应的调整。本轮宏观调控下来,许多银行在政府平台、房地产、铁路公路等方面信贷投放很大,期限也比较长,这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相适应,下一步要进行优化调整,这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