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第23卷 第5期2009年10月 现 代 地 质 G E O SC I ENCE Vol 23 No 5 Oct 200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王居峰,郭彦如,张延玲,刘昊伟,马德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收稿日期: 2009-03-16;改回日期: 2009-08-25;责任编辑:孙义梅。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06)。 作者简介:王居峰,男,高级工程师,博士后,1968年出生,沉积学专业,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 Ema i :l w jf07@petroch i na co m c n 。 摘要: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地质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上三叠统延长组识别出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两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延长组发育7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根据短 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SQ 1层序至SQ3层序基准面上升旋回地层样式总体上以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构成 上升不对称 型旋回结构; S Q 3层序基准面下降 旋回至SQ 6层序地层样式则以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构成 下降不对称 型旋回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受基准面升降变化控制明显,沉积微相类型以(辫状)河流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主。有利储层发育于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以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 关键词:沉积相;层序地层格架;基准面旋回;延长组;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 E121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9)05-0803-06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 m ework and Sed im entary Facies of Yanchang Formation,T ri assic Syste m in Ordos Basi n WANG Ju-feng ,GUO Y an -ru ,Z HANG Yan-li n g ,LIU H ao -w e,i MA De -bo (R esearc h In stit u te of P e t rol 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 ent ,P etro Ch i na,Be i jing 100083,China ) Abst ract :In ter m s of t h e pri n ciple o f h i g h reso l u ti o n sequence strati g raphy ,sequence boundary m arks are de -ter m i n ed and t w o kinds of sequence boundaries of unconfor m ity and sh ift surface of deposition are iden tified ac -cord i n g to outcr op ,core ,logg i n g and seis m ic data i n Y anc hang For m ation ,U pper T riassic Syste m in O rdos Ba -si n .There are seven sequence boundaries w hich c lassify six long -ter m base leve l cyc les further in the basin .Based on stack i n g m odes o f shor-t ter m to m ed i u m-ter m base -level cycles ,stra t u m m ode of sequence SQ1to the risi n g stage o f sequence SQ 3ism ainly co mposed of rising stage of long -ter m base leve l cycles w hich co m posed risi n g asy mm etry cycle configurati o n.S tratum m ode of the fa lling stage o f sequence SQ3to sequence SQ6is m a i n l y co mposed o f fa lling stage of l o ng -ter m base level cyclesw hich co m posed fa lling asy mm etr y cycle configu -rati o n .Sedi m entar y facies and its distribution are m a i n l y contro lled by the change of base leve.l Sedi m en tary m icro -facies are m a i n l y co m posed o f (bra i d ed)ri v er and d istri b utary channe l o f delta fron.t Favo rable sandbo -dies are m ainly d istr i b uted i n the lo w er to m iddle stage o f l o ng -ter m base leve l risi n g cycles and the m iddle to upper stage of long -ter m base leve l fa lling cycles . K ey w ords :sed i m entary fac ies ;sequence stratigraph ic fra m e work ;base leve l cycle ;Y anchang For m ati o n ;Triassic ;O r dos Basi n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在经历了早古生代浅海台地和晚古生代的近海湖盆 发育之后,至中生代进入了内陆湖盆的形成和发 展阶段,尤其是晚三叠世延长期进入湖盆发展的

浅谈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地震属性分析

浅谈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地震属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5-02-05T15:29:16.3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金沙[导读] 层序地层学理论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金沙摘要:层序地层学理论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建立的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新的地震属性技术进一步验证并划分地震层序及准层序组、进一步认识各体系域相对应的沉积相带的演化过程,从而实现目标岩性体形态的精细雕刻,以此达到层序控制下的精细储层预测。本文以东营凹陷某井区沙三中浊积岩为例来探讨一下在层序约束下的地震属性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精细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储层预测为适应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各项新的地球物理技术不断涌现,目前的地震属性技术主要包括相干数据体、地震属性体、地震相分类、谱分解、正演模型制作和波阻抗反演等技术。从层序地层学理论出发,在建立等时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在某一个准层序组或一个沉积旋回内开展层序地层学与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更加精细的地震属性技术应用,从而实现对储层的精细预测。 某井区位于东营凹陷东部,在沙三中期为断陷活动鼎盛期,目的层段内发育大规模三角洲及浊积岩沉积体系;浊积岩砂岩具有厚度变化大、面积小、横向变化快等特点;地层岩性主要是以厚层块状灰色的湖相暗色泥岩为主,夹多套的细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灰质泥岩、灰质砂岩等,地层厚度400~1100m;地震特征主要表现为明显的S型前积反射结构。通过目前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储层的地震识别难度较大,浊积体期次和边界难以准确描述。原始地震剖面上同相轴的连续性并不能代表岩性的必然连续,所以单纯的根据周围已知井追踪并描述砂体,已经不能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建立的等时格架约束下开展地震属性技术研究,从而实现储层的精细描述。 1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同时考虑界面性质、类型和级别、层序结构和叠加样式,根据地震反射及测井响应特征,对研究区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沙三中亚段地震反射层划分为7个四级地震层序,分别对应钻井层序划分的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比分析认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对于7个砂组。该区沙三中亚段发育的多期三角洲及浊积岩储层,物源来自东营三角洲,储层较发育、分布较广,为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通过测井旋回划分及体系域划分,层序界面以水进面为界进行层序划分,因此识别的等时界面为泥岩环境下的地震反映。由此可以得出以下认识:可以以四级等时界面的顶底界面为参考层分别开取时窗,不会影响宏观预测结果,通过开不同时窗进行实验分析,结论与分析结果相吻合。 2层序约束下的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效果 2.1砂体地震响应模式建立 结合地震剖面与钻井、测井资料,在等时格架控制下设计了二维连井线地质模型来模拟实际地震响应特征。从正演模型看,浊积岩砂体其地震响应为中弱振幅、中高频率,眼球状或透镜状反射特征;然后通过井震标定,分析砂体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该区砂体的发育程度与地震、频率、相位连续性等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常中低频中弱振幅中等连续的地震相是砂体比较发育的反应,而低频强振幅连续的地震相往往反映的是泥岩或灰质泥岩的反射,砂体不发育。通过去灰去砂实验统计分析,认为平均振幅在1000-3000之间、频率在35-43Hz之间为砂岩的有效值。在等时格架控制下,建立了砂体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前三角洲亚相中的浊积岩作为砂体分布规律预测的约束条件,在地震属性分析时应选取与振幅和频率类(中弱振幅、中高频率)相关的属性进行分析。 2.2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效果 2.2.1地震属性体 地震属性参数种类众多,结合本区的具体条件,根据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各个中期旋回层序提取了振幅类、频率类属性,根据层序间的相关程度最终选取了均方根振幅、瞬时频率、弧长属性等属性组成,再结合区内已钻井在层序内的录井、测井参数参与属性分析流程,使得储层的平面展布更有规律性。沿顶底界面开时窗后的弧线长度属性平面图中-弱振幅值区呈带状及团状展布,与实钻井6砂组砂体的厚砂区十分吻合。该区6砂组发育物源来自东南方向的前三角洲和来自南部的一条水道,由此可推断该砂体具有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分布特点,带状为水道,团状为前三角洲浊积体沉积。 2.2.2地震沉积学分析 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地震资料的平面特征而不是垂向特征来提供与地貌学和沉积模型相关的地震属性模式的高分辨率图像。在与地质年代等价的地震参考同相轴之间按比例地进行切片,可以部分克服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的缺点,因此,简化了沉积特征在等时沉积面上的地震映射。而地震相波形属性分析原理是通过地震道波形变化综合反映地震信号各种属性参数的变化,所以该属性具有“综合性”。因此通过wheeler域转换后得到的地震相波形属性分析更符合地质规律。沿具有地质意义的等时界面的顶底开取时窗进行地震相波形分类。可以看出东南部砂体为扇状分布,与地震属性分析结果一致。通过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可以看出:①运用地层切片技术,划分了沉积相带,地质现象明显;②中弱振幅区且呈团状分布的地方为储层发育区,与常规地震属性分析结果吻合。 2.2.3谱分解技术 谱分解技术是一项基于频率域的储层解释技术,在进行薄储层和地质体的非连续性检测方面具有高清晰成像的技术特点。在等时格架内,完成了40Hz谱分解属性图,见图3。结合地震相、沉积相,从图上可以得出,在该区内发育的浊积岩砂体边界特征清晰,落实了该砂组砂体的确切的分布范围及边界。通过属性优化,结合测井统计的砂体厚度,利用Geoframe提供的LPM地质统计包得到了6砂组的砂体厚度图(图1),分析认为与实钻井结果吻合较好。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简介

简介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1.发展史和基本概念 不管是地球表层还是我们所寻找和评估的油气储层都是三维的,但是我们所用的地震方法却通常都是二维。直到1972年Walton提出三维地震勘测的概念,三维地震勘测首先被用于一些模型上,几年以后,到1976年的时候,被Bone,Giles和Tegland才把这一新技术推向世界。 维地震方法的本质是随着点线面的数据采集进一步获得封闭空间数据体解释。随着表面露头的更多细节的了解,三维地震勘测已经能够对区域研究发展、生产以及探索做出显著的贡献。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三维地震勘测获得成功,1977年Tegland首次报道了油气田开发中三维地震的研究范围。 在接下来的19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三维地震勘测在探索方面的应用明显增多。随着宽领域三维地震勘测命名这些就开始了,比如三维地震探测。现在,专项的三维地震勘测采样比较精确而且覆盖的领域也比较宽,应用获得能获得成熟结果的碎片信息,比如墨西哥湾。但,这并非探测的唯一用途。很多公司通过展望常规的方法来获得三维地震勘测,以至于他们大多数预算用来做三维地震处理。三维地震方法的演变以及现存的最新方法2001年被Graebner,Hardage和Schneider整理编册。 在最初的这20年间,三维地震勘测经历了很多的成功并且从中获得很多利益。这里转载了5个特别的奖项。第九章也转载了一些,而且整本书里也都穿插暗含了很多。这里是一个三维地震数据和交互工作站的主要共生。 2.分辨率 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分辨率,分辨率既包括垂直分辨率也包括分辨率Sheriff(1985)讨论了主题性质。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波长值来计算,这些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来给出(图1-3)。由于岩石更加古老和紧凑,地震波速随着深度增加。由于高频地震信号随着深度增加迅速较弱因此主频随深度而减小。结果就使得波长随深度显著增加,使得分辨率减小。 Martins等人(1995),在海上巴西坎波盆地工作,跟踪了大量的三维地震勘测范围和这个井眼和油气储藏之间的相关性(图1-1).这些工作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三维地震勘测确实正在代替探井。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材料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 序言 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班的实践性很强,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的地震资料解释实践共分两步完成,第一是在学校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第二是在东营对news软件的学习。此次实习是在完成了《地震勘探原理》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完成的实习,通过此次实习的机会我们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并用实践以检验所学理论,各项安排有条不紊的展开。 在每一步的实习过程中都有老师的带领,手工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由杨国权老师负责,news软件的学习由张繁昌老师负责。实习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老师的带领及同学的相互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实践所要求的所有内容。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5) 四、News学习 (7) 五、结论与建议 (26)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实习熟悉了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 了解到了反射波的追踪对比、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构造图的绘制、以及研究成果的提交等过程。培养实际技能及对分析和解决实习问题的能力;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操作和使用;掌握各方法的基本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地震自资料的构造解释内容主要有工区的地质情况总结、地震资料解释流程、对地震构造解释的分析、体会和建议等。News 的实习内容主要在理论学习好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软件完成地震资料解释的整个过程,并得出理论成果。 三、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构造解释是以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为主要资料,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间、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解除关系等,通过构造解释成果,即使提供钻井井位。 构造解释的三大环节: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Landmark系统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解释工作站进行资料解释和综合研究越来越普遍。应用LandMark系统进行地震勘探解释成图与以往成图方法相比,具有省时、高效、成图质量高等优点,尤其对于工区面积大、断块复杂、地震勘探数据量大的项目,运用LandMark解释成图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 Landmark软件简介 Landmark软件是美国哈里伯顿(Halliburton)公司开发的钻井工程专用软件,是一套知识集成系统,主要功能是利用所集成的软件模块协助用户进行专业分析并做出决策。Landmark软件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即数据、信息管理及分析软件IMI、地震资料目标处理软件Processing、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应用软件GGT、油藏开发应用软件RM、钻井和完井服务应用软件Drilling和Windows平台应用软件Discovery,各个模块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 Landmark软件主要由OpenWorks软件平台和各个应用程序两部分组成。应用程序都是OpenWorks软件平台的插件,均运行于OpenWorks的环境下,受它的管理,遵循其设置的规则和标准。例如,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测量系统,投影和坐标系统等都与OpenWorks软件平台的设置一致,这样有利于数据的交换。所有应用程序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地质、地震、测井、人文四大类数据,均存储于OpenWorks数据库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体,即所谓的数据一体化,总体说来,主要有下列三个特点: (1)方便的数据交换:各个应用程序之间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SeisWorks 和StratWorks中的断层多边形、层面网格线、等值线等可以方便地相互交换,MapView的图像也可以转成ZMAP+格式,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2)数据共享:OpenWorks是一个多用户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一个工区内工作,你可以指定用哪些用户的数据,并可指定应用的次序,达到数据全面的共享。 (3)便利的数据通讯:通讯就是实时的数据交换。Landmark软件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以及每个应用程序内部都存在广泛的通讯。 另外,Landmark软件还具有多平台系统的特点,软件可以运行在SUN、SGI、IBM三种工作站上。应用PetroWork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ModelBuilder),用户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增强软件的功能。OpenWorks有浮动许可的功能,因此网上的任意一台工作站都可通过许可证浮动的方式运行软件。OpenWorks软件平台所挂接的应用程序很多,其中包括单井处理软件(PetroWorks)和多井处理软件(StratWorks)。 Landmark软件服务对象包括任何国家的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以及石油服务公司和咨询公司,全世界超过90%的勘探与生产公司使用Landmark软件,为全球排名前20名的石油生产商中的18家提供技术服务,是业界最大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目前有超过150个软件应用,发行了120000套软件许可证,覆盖勘探、开发、钻井、生产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集成解决方案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油藏管理、钻完井、生产优化、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下面以Processing模块为例,主要介绍一下Landmark软件的应用情况。 二.软件功能简介 1.SynTool(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SynTool是一体化的层位标定工具,用以将地质分层、岩性与地震数据精确地联结起来,它提供了建立精确的合成地震记录所需的特征参数,并提供了强大的曲线编辑处理功能来帮

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天然气地质学 收稿日期:2005-01-25;修回日期:2005-05-03.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ZD0414)资助. 作者简介:汪彦(1976-),男,甘肃天水人,硕士,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研究.E -mail :w angyan 19760902@https://www.360docs.net/doc/6c1920973.html, . 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 汪 彦1,彭 军1,游李伟1,张庆堂2,孙连昌3 (1.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2.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山东东营257237; 3.杜家店镇采油一矿105队,山东滨州256600)摘要: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岩芯、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对储层、隔层及烃源岩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的一种新理论。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与旋回等时对比法则。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由邓宏文引入国内,大大地推动了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创新、油气勘探开发应用领域的拓宽和其他方面上的应用等。虽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中,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相比,它摆脱了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这一思想的束缚,从而可以实现对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构建,因此它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新理论。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5)03-0352-07 0 前言 由科罗拉多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岩芯、三维露头、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将钻井的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格架,对储层、隔层及烃源岩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的一种新理论[1]。其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其理论核心是: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供给量比值的变化,在相同的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以及岩石结构和相组合类型发生变化[2]。也就是说,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国内最初是由邓宏文(1995)引入该理论,随后受到了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广大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内,结合相关科研项目,发表 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有力地推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国内的发展。但是由于高分辨率层 序地层学在国内研究时间较短,并且在引进初期对“高分辨率”的含义理解不同,因此在理论及应用上均存在着一定的混淆及偏差。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国内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 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不同认识 本文所讲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Hig 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 raphy )是由Cro ss 提出的源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最初是由H.W.Po samentier 等[3] (1989)在研究小型阿伯塔东坷里三角洲时提出的,是指形成于“大水坑”边缘、在暴雨季节发育的“高分辨率”经典层序地层学。因此国内学者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有了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在20世纪 第16卷第3期 2005年6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 NATU RAL GAS GEOSCIENC E Vol.16No.3Jun. 2005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2010年第5期 0引言 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 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 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 (b)地震响应 图1正演模拟 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 能源技术与管理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并结合一个具体实例,从多方位观测、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方面 对小断层做了精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解释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提高三 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准确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可靠更丰富的 勘探成果。 [关键词]精细解释;多方位;方差切片;相干切片;地震属性 [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10)05-0012-03 12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12-30T13:23:19.4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王卫英燕传健包利[导读]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摘要: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 系列波长值计算,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给出。 关键词: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 本文中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在盆地A地区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从总体上来说,该技术在准确性、客观性还有细致性方面都突出了三维地震的构造,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 A地区概述 在地理上A地区大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盆地为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复合盆地。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不对称的对冲地质结构。 2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研究工区对于初期的地震构造解释进行了勘探。将重点放在了研究A地区的小断层和微构造的形态上,并且通过比较精细的对比为下一步的操作和最终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图1 围绕在三维勘测边缘数据不完全迁移2.1对精细合成记录进行制作 对合成的记录进行标定利用的是声波还有密度测井来对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进行求取,然后将反射系数与子波运用褶积运算,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本次的精细标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相关人员还要准确地对子波进行选取,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井旁边的子波数; (2)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实际测得的声速和有关密度的资料来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利用公式计算所带来的误差,还可以使得求取的反射系数更具实际性。 2.2相干体技术 (1)相干技术的原理 当地下发生断裂或者出现特殊的地质体的时候,断层就会使得地震反射波的相位、振幅还有极性发生变化。一般来说,连续并且比较平缓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就会形成高相关值;而不连续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形成的相关值就会低。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利用常规的三维地震数据来对相邻的地震道进行相干分析。进而提高地震解释工作效率还有精准度。 (2)相干切片断层的解释步骤 第一、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来进行一系列的相干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机器自动生成相干的数据体,然后在断层的发育部位进行水平切片的提取,根据水平切片上所显示的信息对各断层进行解释;第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相关人员要对水平切片上的断层进行解释;第三、对剖面的断层进行解释;第四、在先前的平面和剖面的断层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断层的组合,然后再根据顺层切片的原理进行验证。 图2 来自地震解释的三组正交切面(3)相干切片断层在研究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解释系统

《油藏综合解释系统用户手册—V3.0》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用户手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2004年5月

油藏综合解释系统 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发展中心 目 录 一、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概述 (3) 1.1 功能简介 (3) 1.2 名词、术语 (3) 1.3 主界面说明 (4) 二、菜单说明 (6) 2.1 主菜单说明 (6) 2.1.1 文档下拉菜单 (6) 2.1.2 参数下拉菜单 (6) 2.1.3 显示下拉菜单 (7) 2.1.4 解释下拉菜单 (8) 2.1.5 选项下拉菜单 (9) 2.1.6 帮助菜单 (11) 2.2 图符菜单说明 (11) 2.2.1 常规图符菜单 (11) 2.2.2 参数图符菜单 (12) 2.2.3 显示图符菜单 (12) 2.2.4 解释图符菜单 (13) 2.2.5 工具图符菜单 (14) 2.2.6 数据切换图符菜单 (14) 三、功能与操作说明 (16) 3.1 文档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16) 3.1.1 新建 (16) 3.1.2 打开 (16) 3.1.3 保存 (17) 3.1.4 另存为 (18) 3.1.5 打印 (19) 3.1.6 退出 (19) 3.2 参数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19) 3.2.1 解释范围 (19) 3.2.2 显示参数 (20) 3.2.3 显示内容 (21) 3.2.4 注释参数 (22)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用户手册 Copyright ? 2003,IGP 3.2.5 井资料 (23) 3.3 显示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24) 3.3.1 主测线 (24) 3.3.2 联络测线 (24) 3.3.3 时间切片 (24) 3.3.4 序列剖面 (25) 3.3.5 相邻的解释结果 (26) 3.3.6 自动追踪结果 (28) 3.4 解释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28) 3.4.1 层位 (28) 3.4.2 断层 (31) 3.4.3 自动追踪 (34) 3.4.4 层平滑 (35) 3.4.5 层归位 (36) 3.4.6 层拉平 (36) 3.5 选项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37) 3.5.1 地震色谱 (37) 3.5.2 工具栏 (43) 3.5.3 任意线 (43) 3.5.4 监控信息 (43) 3.5.5 操作层 (43) 四、对象的操作说明 (48) 4.1 层位或断层对象默认操作 (48) 4.2 层位对象插入操作 (49) 4.3 断层对象插入操作 (49) 五、常规使用步骤 (51)

地震资料解释规程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Y/T548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933-2000 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SY/T 5934-2000 地震勘探构造成果钻井符合性检验 SY/T 5938-2000 地震反射层地质层位标定 3 基础工作 3.1收集的基础资料 所收集的各项基础资料应该是正式成果,如果是中间成果则只能作参考,应用时要注明。3.1.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a)地质、重力、磁力、电法、化探、放射性等资料; b)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 c)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分析化验等资料; d)必要时应收集表层及静校正资料;地表高程、浮动基准面高程; e)地震测线位置图、测量成果、交点桩号、井位坐标及井轨迹资料等; f)地震测井、VSP资料及其它各种速度资料; g)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特殊处理剖面、处理流程及参数等; h)卫星照片资料及遥感资料; i)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图件等; j)使用解释系统解释,应收集二维地震资料的纯波磁带、成果磁带及剖面上CMP号与测线桩号的对应关系。 3.1.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所需资料 除收集3.1.1中规定的b、d、f、g、i等项外,还需收集: a)三维偏移的纯波磁带及成果磁带;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4课 地震层序分析-地质界面的类型和地震界面的类型 [兼容模式]

2.地震层序分析 ?2.1 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 ?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2.4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2.5地震地层单元划分

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2.3.1 地质界面的基本类型 地震反射界面是地层界面的表现形式,因此首先应对各种地层界面的类型和特征有所了解。 沉积岩地层基本上是层状的,各时代地层被不同性质的地层层面所隔开。从地层之间的时间连续性上看,有两种最基本的地层界面——不整合面和整合面。 当两套地层在形成时间上不连续,其间出现地层缺失,则称其为具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则称为不整合面。 反之,如果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缺失,则为整合接触,其间的界面为整合界面。

2.3.2 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的分类 (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 (2)按成因分类 (3)按分布范围分类 (4)按剥蚀期次分类

(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 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 ?A 平行不整合:界面上下总的地层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时间缺失,具有不整合面的地质标志,如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根土岩、赤铁矿、钙质结核等,并表现为沉积相序的不连续和古生物的不连续。平行不整合主要是区域性垂直升降运动的产物,老地层呈水平状抬升遭受剥蚀,而后又整体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平行不整合 1-2,2-3,4-5之间为整合,3-4之间为下切型平行不整合,3-5之间为均夷型平行不整合

可进一步细分为:a.削蚀不整合:界面上下产状不一致。地层向上倾方向遭受剥蚀。 b.超覆不整合:在发育长期侵蚀间断的地层表面上新地层逐层向上超覆 c.超削不整合 :二者同时存在。a.削蚀不整合 c.超削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经过剥蚀或沉积间断后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新老地层产状不同。b.超覆不整合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ProMax 简介LandMark的地震处理软件 2.Focus Paradigm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EPOS3 TE(Third Editon)的版本。 3.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O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U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GreenMountain 绿山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Om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Vista Window 2D/3D

10.GeoCT-I 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 GeoTomo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克浪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 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920973.html,ndMark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dMark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920973.html,ndMark R2003.4软件全套,55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55CD,包括工作站系统全套、Linux全套和部分Windows版本的软件(软件清单另列)。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920973.html,ndMark R2003.12软件全套,46CD 包括全套解释系统和一些辅助工具、教程,共46CD。 17.Discovery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都将为您提供一整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合成记录完成之后,有了准确的标志层,就可以根据需求对地层作标定,进行三维资料的解释工作。 在OpenWorks->Applications->SeisWorks-3D模块中进行地震资料解释。 SeisWorks地震解释模块是LandMark软件中主要的模块,解释功能强、精度高、比较灵活。它可以与LandMark的其他地球物理、地质和测井模块直接通讯,可以实现地球物理、地质和测井的综合解释。 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1、三维地震剖面的显示 2、工区底图的显示 3、层位、断层的常规解释 4、层位、断层的自动追踪 5、断层多边形的产生 6、等值线的生成 (一)启动SeisWorks模块 1、OpenWorks->Applications-> SeisWorks ->3D 2、选择地震工区:SeisWorks ->Defaults->Seismic Project Selection 3、设置新的时间剖面:SeisWorks ->Session->New Time 4、颜色显示选择:Color Bars/Single-平面图与剖面图用一套颜色显示 5、选择解释员、井列表等 进入SeisWorks模块,进行解释等工作。 (二)三维地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3dv-垂直地震数据文件,*01.3dv为控制文件,02-16.3dv存放实际数据。 *.3dh-时间切片文件,01.3dh为控制文件,02-16.3dh存放实际数据。 *.bri、*.hts、*.cmp-地震数据文件的压缩形式。 工区名.hrz-层位头文件,是层位的索引文件,包含层位属性,随层位的增加和删除而改变。zz0001.hzd-层位数据文件,包含拾取层位的位置,在这里仅可见层位序号。如zz0020.hzd 为第20个层位,看不到层位名,可以运行HrzUtil来列出层位名和序号。 工区名.fls-断层段文件,包含断层拾取的位置和属性(颜色、正断层等),在解释中会改变,如拾取新的断层段,编辑已有的段。 工区名.flp-断面文件,包括断面的位置和属性,在解释中随新建断层、分配断层等改变。工区名.fhv-断层的水平断距文件。 工区名.flx-断层段索引文件。 *.dts-计算等值线文件。*.mcf-手工等值线文件。 工区名.pds-工区定义文件,包含主网格的详细说明和坐标位置的设置,在建工区时产生。一定要放在系统盘下,即dir.dat文件中指定的sys盘。 工区名.pdf—工区定义文件。 *.ptf—点文件。*.w3s—session 文件。 *.fmt—格式文件,控制输入输出的格式,一定要加fmt后缀,并应放在系统盘下。 (三)显示工区底图 1、SeisWorks -> Interpret->Map View—显示底图、产生断层多边形、生成等值线 2、设置显示内容:Map View-> View->Contents或快捷图标 (1)底图参数Basemap Paramet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