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 (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4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几个懂事的孩子,正在给同学们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们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8个水果图片和6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6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六十八,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把18个橘子平均成3份,每份6个。

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过程中,我突出了学生的三次实际操作。

第一次,小组同学互相分水果,重视学生分的结果,注重让学生体会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在课的始终,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圆形纸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再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

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应该返回头来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第二次,重视分法: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体现了学生对物品的不同分法,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应该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应该追问学生:“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使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优化分法。

第三次,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不过值得自己思考的是: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如何让自己提问时的语言更加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思考、回答更明确,清晰,学习的更加轻松,愉快。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任何学习不可可能重复一次就可以掌握,必须经过多次重复、多方面、多个角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5.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小棒、桃子图片糖果 学具;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一分、说一说。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糖)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知道老师手里有多少个糖吗?(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我手里有12个糖。 现在老师想把这12个糖平均分成4分,你们会分吗?(会)请拿出你们的小棒,把它当作12个糖分一分。分对的同学,待会下课了,老师就把这些糖果奖励给大家,现在开始动手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要求同学们一边摆小棒一边说。(1)平均分成4份 分好的同学用一个最漂亮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同学们坐的真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请四个坐得特别好,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糖。第一次每人一个,分完了吗?继续分,再来每人一个,分完了吗?每人再分一个,现在正好分完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每人分得了几个糖,平均分了吗? (2)现在我们再来分一分,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看哪些桌的小朋友分得又对又快。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分好的小朋友请把腰挺起来,把头抬起来。 这一次,我们同样是拿12个糖来分,每3个糖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4个同学。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把12个糖平均分的。象这种把12个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或把12个糖每3个分给一个小朋友,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师:老师手中是什么?想要吗?那先得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1、出示例1 小黑板出示(1)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8个桃子的图片和4个盘子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用8根小棒代替8个桃子分一分。学生操作指名生上台演示。 师:我们拿了几个桃子来分,平均分在几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 4 2) (2)师:像这样的平均分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用加号表示,减法用减号表示,乘法用乘号表示,那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法该用什么符号呢?(除号)教师板书一边板书一边口述除号的写法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学生跟着书空除号。教读除法算式:84=2 8除以4等于2生齐读。 (3)结合分的过程,说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在这个除法算式里,8、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浙教版 (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60分钟,满分为100分,卷面分为5分) 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书写有下列情况,在100分基础上酌情扣1-5分: 1.书写字迹潦草,答卷不整洁扣2分。 2.使用修正纸、涂改液、透明胶等纠错扣1分。 3.不规范纠错,乱涂乱画扣2分。 一、按要求填空(本题共计12分) 1、用心想,填一填。 1、20个十是(),10个百是()。 2、十位、百位上都是9的数是(),比这个数多10的数是()。 3、8个一和6个百合起来是(),读作:()。 2、看图填空。 1、每()个一堆,有()堆萝卜,一共有()个萝卜。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个萝卜,平均分成()堆,每堆()个。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个萝卜,每()个一堆,平均分成了()堆。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本题共计10分) 1、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三、列竖式计算(本题共计6分) 1、用竖式计算。 8+57+29=82-53-19=

78-24+35=61+15-37= 四、选一选(本题共计12分) 1、估一估,得数大于50的是()。 A、21+23 B、72-29 C、100-19-19 2、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6320 B、1000 C、3009 D、5600 3、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000的数是()。 A、999 B、899 C、1009 4、小刚和小强进行口算比赛,每人做72道,小强每分钟做9道题,小刚9分钟做完,他们俩谁做的速度快? ( ) A.小刚 B.小强 C.一样快 5、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 )重。 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6、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余数最大是( )。 A、9 B、8 C、7 D、10 五、判断对与错(本题共计15分) 1、我是公正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8×6和6×8,48÷8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重难点整理 (*) 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经过时间教案

《经过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第7页,经过时间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初步求简单的经过时间,并初步运用于实际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通过具体线段图来理解探究抽象时间经过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初步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时间经过的方法过程; 教学难点: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数学问题。 以下是CCTV—14少儿动画频道2015年3月16日的部分节目时间表, 根据这个表,请同学们分小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请读出每个节目的时间。《动画乐翻天》6时;《动画梦工厂》6时30分;…… 预设问题2、请为每个节目时间画出相适应的简单钟面。 预设问题3、从《动画乐翻天》到《动画梦工厂》经过了多长时间?

学生探讨预设问题3,并总结从06:00到06:30,经过了30分钟。 时刻与时段。 1、多啦A梦上午8(时)离开家,9(时)到了学校,中间经过了1(时); 2、我们每天8(时)上课,每天在校时间约为6(时)。 上面的每个“时”字,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8时表示的是8点这个时刻,而中间经过了1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今天我们就学习“经过时间”。板书课题。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套教材中,无论时间点和时间段,都可以用“时”来表示,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注意区分哪个“时”,表示的是时间点,哪个“时”表示的是时间段。 二、探索问题。 课本第6页,绿化小分队去植树。他们几时出发?几时到达? 他们9:00出发,11:00到达。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哪一段表示经过的时间?从9时到11时经过多少时间?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经过多少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数一数。 数一数,线段图上,每一小段表示多长时间?每一大段表示多长时间?时间就像这些线段小格子一样,一直往前走着,过去了,就不会回头。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 方法二:算一算。 11-9﹦2(时)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独立完成第6页的例题2。 三、试一试。 课本第7页习题1、习题2和习题3。 习题1,从7:00到8:30经过了几时几分? 用方法二,算一算;再用方法一,数一数,验证一下。试着总结:经过在1小时内的计算方法;超过1小时的计算方法。 习题2,在小组内完成。 习题3,共同总结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练一练。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上6:40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xx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5、 如果题目问选哪种最合适,回答的时候要说, 答:因为喜欢( )的人数最多 6、 如果题目问有两个同学缺席没有参与投票,结果会怎么样? 答:结果不受影响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12810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晴天 )的天数最多,( 雨天)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10)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4)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2)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本)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浙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浙教版)亲爱的小朋友,快乐的寒假来到了,你们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了!在愉快的寒假中, 希望你们能按时认真地完成寒假作业。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浙教版),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一、直接写出得数。(共20分) 62 、59、30、0、28 、15、64、20、54、59、42、78、40、 0、28、32、56、45、66、21 二、填空。(共16分) 1、24米、2米、13厘米、100米、5、6、2×9或3×6、6、3 、6×6或4×9 2、3次比赛。 3、4、20、8、44、5、3、4、4、2 4、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5、10厘米、1米62厘米、10米、2米。 6、在○里填上“+”、“-”、“×”或“”、“=”。 三、1、c、2、b、3、a、4、c、5、④ 四、1、×2、√3、×、4、×、5、× 五、画一画:(共8分) 1、画一条8厘米的线段。 2、直角要有角标。

六、1、67+32=99 46+28+23=97 96-54=42 82-37-12=33 2、(1)5×7=35(2)18+18=36(3)6×4=24 (4)6×9+15=69 七、1、9×4=36(人) 2、①48+37=85(箱)②85-56=29(箱)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xx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 西,通过分xx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

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xx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020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虽然少,但对孩子们来讲,不是易事。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家长不分主次、没有目标的采取题海战术,结果孩子筋疲力尽,成绩没有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却被抹杀。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复习,从容应对考试呢?第一步就是要系统梳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二年级上学期都学了些什么吧! 一、米和厘米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 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 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 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 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 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 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 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角和直角】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 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 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浙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试题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六道大题,满分100分。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口算。(20分) 4×4= 700-110= 63÷9= 49-30-18= 150+50= 5×5= 6÷6= 13+8+2= 900-80= 900+90= 24÷6= 45+45-80= 2400-600= 24-24= 8×4= 40-(30+10)= 2500+50= 6×6= 25÷4= (5+35)-20= 二、填空。(每空1分,共16) 1. 2000克=()千克,8千克=()克。 2.在()里填上“>”或“<”。 398()400 1989()2008 2004()1999 3.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 位数。 4、()里最大能填几。 3×()<14 ()×9<67 34>()×6 23>()×9 5、三位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差是()。 6. 5个3相加是( ),再减去5得( )。 7. 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 ),再加上16得( )。

8、一个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余数可能是()。 三、在正确答案下面的( )里面“√”,错误答案下面的( )里面“×”。 (4分) 1. 下列各题竖式计算中,没有简便写法的是: ① 36+24-30 ② 42-(18-23) ③ (69+30)-45 ( ) ( ) ( ) 2. 一个足球重是: ① 450克②450千克③4千克5克 ( ) ( ) ( ) 3. 6000里面有()个百: ①6 ②60 ③600 ( ) ( ) ( ) 4.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相比较() ①同样重。②1千克铁重。③1千克棉花重。 ( ) ( ) ( ) 四、计算下面各题。(24分) 1. 4897+1561= 2. 7008-3609= 3. 68+24-49= 4. 58-39+28=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除法算式,会写除法算式。 3.通过教学,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写除法算式。 2.通过解答简单的问题,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一分,把8个小长方体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生回答后出示),这种分法叫(平均分),(生齐说) 谁来说说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学生齐说一遍。 好,我们来读例1。 出示例1: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么分?每盘放()个。 师:这道题是平均分吗?(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平均放在3个盘里)哦,因为这里有“平均”二字,我们知道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那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6),把6怎样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3份,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每份 是()。请一个孩子连起来说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齐说一遍。

师:你们会分吗?(会)请你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自己分小棒。分完后请一生板演分桃。你们的分法跟他一样吗?(一样)每份是几,(每份是2),也就是每盘放几个,(2)。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师:这一道没有难住大家,再来一道。 出示例2: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这道题是平均分吗?(是)你从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呢?(平均分)这里要分的总数是几?(10)请一个孩子来说这道题表示的意思。表扬:说得很好! 师:会分吗?(会)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分完后师圈画订正。 二、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真能干!刚才通过分小棒解决了分桃子的问题和分扣子的问题。这两个问 题都是关于怎样分的问题?(平均分) 师:对,平均分。像这样把总数进行平均分的问题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进 行计算。 今天老师就带领孩子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同学们齐读课题。 三、教学例1。认识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表示的意义。 (1)认识除号,教写法。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的运算符号分别是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边说边板书“÷”,这就是除法的运算符号,你知 道它的名字吗? 抽两三个学生来说。 师:对,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除号,并板书。生齐读三遍。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练习一 37+25+15= 17-9-2= 72-24+16= 34+16+27= 5×(26-20)= 26+38-35= 9×7-25= 3×8+24= 27-( ) =10 ( )-14=25 ( )+16=40 34-( )=16 12+( )=85 ()八四十八七()五十六六()三十六()六二十四八九()⑴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⑵羊圈里有22只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⑶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⑷学校买来90本新书,借给同学53本,还剩多少本? ⑸小明家有32只鸡,卖了17只,还剩下多少只? ⑹小明家有32只鸡,第一次卖了9只,第二次卖了8

练习二56+(28-15)= 7×6-14= 40+50-20= 4×7+72= 4×9-36= 3×5+46= 28+(26-17)= 24-(56-50)= ()二十一 ()六二十四 八九() ()九二十七 四九() ()二十四 ()三十六 8的7倍是多少?8个5相加是多少? ⑴二年级同学一共做了45个布娃娃,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⑵二年级同学做布娃娃,第一天做了22个,第二天做了23个,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⑶食堂第一周吃大米25袋,第二周吃大米37袋,两周共吃大米多少袋? ⑷商店里有苹果50筐,梨40筐,卖出25筐,还剩多少筐? ⑸一辆客车里有48名乘客,在第一站下去了18名,又上来了20名,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练习三 ⑴自行车厂计划三天生产自行车80台,第一天生产20台,第二天生产35台,第三天生产多少台? ⑵停车场上有65辆车,开走28辆后又开来39辆,停车场还有车多少辆? ⑶有18个苹果,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⑷有3盘苹果,每盘6个,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⑸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一共做了多少⑹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已经做了25朵,还要做多少朵? ⑺有40棵树,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⑻有5名同学种树,每人种8棵,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⑼买来48米布,做床单用去32米,做衣服用去5米,还剩多少米? ⑽修路要用94袋水泥,第一次用了36袋,第二次用了38袋,还剩多少袋?

小学生二年级的数学必备知识

小学生二年级的数学必备知识 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每一个阶段,集中主要精力各个击破,给大家分享一下二年级的数学,希望各位同学可以在做题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想。 能提高分数的数学知识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能学习好数学的二年级知识 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练习: 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 2、先看图,再填空★★★★★★★★★★★★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五则】 (*) 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又称四色猜想。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 拓扑学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e=2。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 拓扑学(tuòpūxué)(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在20世纪,拓扑学发展成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Topology原意为地貌,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形式上讲,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简单的说,拓扑学是研究连 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数学家黎曼在复变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 莫比乌斯曲面“连通性”最简单的拓扑性质。上面所举的空间的例子都是连通的。而“可定向性”是一个不那么平凡的性质。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这样的空间是可定向的。而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莫比乌斯曲面是一种“不可定向的”空间。可定向性是一种拓扑性质。这意味着,不可能把一个不可定向的空间连续的变换成一个可定向的空间。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譬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 “不合逻辑”是各种数学悖论的来源。你能想一个命题,使得它和它的否定形式同时成立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命题真的存在。“这句话是七字句”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 “这句话不是七字句”,同样是成立的。 你肯定会大叫“赖皮”,命题的真假与这个命题本身的形式有关,这样的命题算数学命题吗?没错,这些涉及到自己的命题都叫做“自我指涉命题”,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