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6c4478799.html,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就是提高致富能力,是构建美丽幸福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立足乡镇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新型农民,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属性和特点的路子,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标签: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面对农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新世纪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通过文化的滋养,要促进和实现乡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现代文明进入并渗透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央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为我们加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因此,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小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全面小康再进一步 穿过岁月的浩浩云烟,走过历史的巨变长廊,我们的祖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国富民强、和谐稳定的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肩负着带领亿万人民创造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 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它举世瞩目,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又对未来五年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建设社会主义全面胜利做了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既深受鼓舞,又催人奋进。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具体来说,首先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说道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记得上初中那时,村里还没有修公路,上学的路上最怕碰上不好的天气,哪怕是一次小雨也会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十几里的路只能选择徒步。一方面担心路滑一方面又害怕迟到,内心的苦涩与无奈真是无以言表。另外,由于交通不便,少有收购商到我们村来收购农产品,像荔枝、火龙果、芒果这样的农产品没有销路只能滞销。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换来的只是汗水和泪水。初中毕业之后,我到了城镇上学。蓦地发现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昔日家乡道路拐弯不平,路面颠簸泥泞;看今朝柏油路,风雨无阻路畅通,条条通向幸福村。那新修的柏油路仿佛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像网一样联结着城市和乡村。每当收获的季节一到,就有大量的收购商涌进村来,大货车在公路上排起了长龙,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农民的钱包鼓了,笑容多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村里设了宣传橱窗、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和小广场等公共设施。村民不再以打扑克、玩麻将来消磨时光。现在,村民们找到了新的娱乐方式,在广场里扭起了秧歌跳起了舞,四处洋溢着幸福。“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把家乡装扮得日新月异,光艳照人。在医疗卫生方面,实现村村配有卫生所和医生,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疗保障的局面;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小学教育已经实现了“两免一补”和“双语”教学。一幢幢教学楼、试验楼、住宿楼、图书室拔地而起。每个教室都配有一台崭新的电视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也进入课堂,学生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由此可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命脉,我们国家还要加大力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报告中还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到我市来说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构建“以农兴村、以村养民、以民振农?新格局。就拿我们市来说,以前我们农村土地经营的特点是生产环节原始,对农产品加工、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开展较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再就是农业技术不能普遍推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新技术。由于农村通信相对落后,很多需要及时发布的农业信息,农民不能第一时间获悉,延误时机。另外就是农产品实际价值往往小于市场价值,附加价值小,农民得不到实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来以后,许多惠农政策得到落实,比如说科技下乡,让农民掌握科学养殖方法,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打造从化特色农业品牌,市里对太平共星沙糖桔、良口胜塘杨梅等5个品牌重点培育,整合资源催生名优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关于农村建设的论文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农村建设的论文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浅论文化站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农村是孕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市场,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舞台,其发展需要文化,其文化建设离不开乡镇文化站,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站功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站是农村中唯一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农村文化的前沿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政府和农村基层群众感情联接的桥梁和纽带。2005年11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还具体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2006年中央召开的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明确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极为关心和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重心的同等地位。江苏省建设文化强省,泰州兴化市建设文化兴化,

我镇也制定了建设文化张郭的规划,乡镇文化站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发展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我镇文化站建有万册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健身房、乒乓球室、综合展示厅、老年少儿活动室、棋牌室等场所全年免费向群众开放。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站有8个群众团体,青年志愿者艺术团全年有五六次演出活动,戏剧票友联谊会、民乐队月月有聚会,体育健身协会天天有活动,各季度都有赛事,不仅本镇参加活动的人多了,而且吸引了东台市广山、时堰两镇,以及邻近村镇的文体爱好者前来联谊和进行友谊比赛。 三是发展乡镇特色文化、建设农民精神家园。我镇四个村有传统庙会,文化站着力引导他们发扬精华,摒弃糟粕,使庙会成为群众展演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我们将“千户手狮”挖掘整理申报了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和发扬了本镇的特色和地方文化韵味。 四是培育农村文化队伍,增强农村文化的自我生长力。重视发现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引导和扶持多个农民文艺团体,每年都举办各种文化体育健身骨干培训班,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村级文化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对繁荣农村文化,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继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xx区4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比例达到了95%,发展农村文化在全区文化建 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xx区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区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文化四大工程建设,不断深 化立足区情、下移重心,服务基层、快乐群众的文化工作理念,全区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一)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开通流动舞台车,成功举办市农家乐大篷车首 场演出和两周年四百场演出活动,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近三年累计送戏415场、送电影3200场,惠及群众80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 文化生活,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每两个月演一场戏的目标。同时,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农村,服务农民,重点实施种文化工程,一大批农村文艺人才和农村特色文艺团队得到发现、扶持与培育,如云溪乡王车塘村恢复组建了十番锣鼓队和舞龙队,村民自编节目三句半上台表演;高家镇欧塘村村民组建了业余婺剧团,自编婺剧《杨炯断案》在当地演出,深受群众好评。 2、群众文艺汇演掀起新高潮。相继举办全区文学艺术作品系列大赛、全区戏曲大 奖赛、全区军旅歌曲演唱赛、全区腰鼓表演赛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吸引了众多农民的积极参与。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群众文艺汇演,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的大舞台,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一台戏的目标。各地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樟潭街道乌溪桥村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喜庆党的十七大的生动场面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3、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推进文艺创 作与指导工作,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演群众看得懂的戏。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如《屋顶人家》、《xx水涟涟》、《创卫歌》、《中界线》、《道情唱廉政》、《大爱无边火中行——赞颂和谐卫士胡建嵩》、《计划生育人人夸》、《合作医疗好》等等,充分展示了xx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文汇报》等媒体相继予以报道。 (二)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 充分利用农村老祠堂、闲置校舍、村级办公场所等资源,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使之成为群众施展文体才能的重要舞台。全区已建成面积100㎡以上村级文 化活动室135个,占全行政村总数的26%。深入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送书 下乡等工程,相继建起民工图书室、军民共建图书阅览室等。组织开展市民齐捐书,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市人大视察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舞阳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以舞阳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活动载体,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群众齐参与的可喜局面。舞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荣誉。现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情况 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深入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了西城文化广场、贾湖文化广场、雷世奥文化广场等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在建好城区文化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14个乡镇均建成了达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多功能厅等,其中吴城镇、文峰乡、孟寨镇、姜店乡、太尉镇5个文化站已经实现免费开放。397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和农家书屋,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套,图书25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盘、报刊杂志30余套,以及书柜、桌椅等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采取财政拨款、乡村筹资、个人捐款等多种形式,使全县7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村级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广场,并且多数广场都建有戏楼,安装有健身器材,确保了群众娱乐有场所,文化活动有阵地。民间艺术团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发组织的锣鼓队及舞龙舞狮队211个、秧歌队161家,戏曲表演团体23家,电影放映队15个、唢呐班56个、文化娱乐个体经营户120家、广场舞表演队300多家,构建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大文化新格局。 (二)培养骨干,示范带动。县文化旅游中心、乡镇文化站发挥专业优势,采取集中培训、下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围绕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农民画和民间艺术以及文化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等内容,每年开办文化骨干培训班80期以上,全县形成了以乡镇文化专干、村文化协管员、基层文化活动带头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为主的

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3-08-23T17:46:47.07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7期供稿作者:段先平[导读]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成就。段先平/中共邢台县委党校 【摘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针对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探讨切实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一、当前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农业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没在要求。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名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农民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破除保守习气,克服传统观念,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训农村文化市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到改善,但总体上来说,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在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府文化职能缺位,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宣传滞后,一些农村的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都变成了商店、旅社、个体摊位,描写农村生活、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学精品越来越少。电视节目繁多,但真正关注农业技术、农业法规及农经信息方面的电视节目少;出版社“三农”图书积压,但是农民很难看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市场经济理论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书籍。农村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太少,加之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习惯趁虚而入。此外,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这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落后,不仅导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还引发了农民文化修养不高,思想保守落后,生活方式陈旧,同时使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三、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新农村公益性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县图书馆、文化馆、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努力使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能够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做到公共文化服务不“缺位”。 (二)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农民群众在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电视广播节目。第二,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模式、新方法。第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会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二是紧密结合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多读书、多用书、学文化、学技能。三是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载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三)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文化队伍。如应运而生的:“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个人”、“业余剧团”、“农家书屋”等,这种自办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原始或者初级形态。农村文化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农村文化的依托。近年来,有些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如乡村旅游、手工艺制造、民间艺术培训、民俗风情演艺、传统节庆活动等。这些都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较好的市场切入点。农村产业文化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一条宝贵途径。 (四)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要解决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来满足农村文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推动农村文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参考书献】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辅导读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研究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138138 农村研究论文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切实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要善于调动蕴含在民间的“乡土艺术家”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活动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为广大农民中所喜闻乐见。这样既可以增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效果,又可以培植和丰富农村特色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保证新农村文化的进展,促进农村的文化素质涵养。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一)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

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乡村文化建设,通过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通过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改善了乡村文化发展条件,维护和规范了乡村秩序,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发展。 同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需求强烈与供给不足。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活动日趋减少,以前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庙会、唱戏等民间优秀文化活动逐渐衰弱,而国家主导的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供给数量和质量与农民需求不一致或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传统文化阵地年久失修,正逐步消失。二是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以婚姻、孝道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呈现微幅衰退,礼貌谦让、诚信善良和勤俭持家等社会道德规范急剧滑坡,另一方面封建迷信开始活跃,打麻将、斗地主等赌博之风禁而不止,邪教传播有一定市场。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房的前进步伐。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

农村文化建设

2014 —2015学年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 题目:有关农村娱乐文化的调研 学生姓名:董会民 学号:201409020121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产品设计 指导教师:李志如 2015年 2月 25 日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我市当前农村文化事业现状,摸清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我对新农村文化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在调研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和现场视察等形式对新农村文化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剖析,现归纳整理,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现象建议、措施

1、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3 2、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 3、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6

有关农村娱乐文化建设的调研 山东省曹县魏湾镇董楼村娱乐文化建设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 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我们调研来看,农村现在设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开辟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平时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逐渐增强。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为此,山东省曹县魏湾镇董楼村已开始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 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县里组织的送戏、送电影、送体育和送图书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董楼村重新改组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仅2014

新农村建设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发展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就能得了成效。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产业,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产业发展;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管理等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效。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照抄照搬规定模式,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产业规划和生产发展,片面追求修村路,盖新房,对民居设施“穿衣戴帽”等形象工程,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2.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迟缓,农民增收速度慢。大多数新农村建设不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致使生产发展没有很好实施。以华坪县为例,着力推进殖业、芒果、茶叶、烤烟、瓜菜、蚕桑、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对大面积辐射作用、带动作用还是不够的,老百姓增收仍然艰难。 3.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在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群众难发动,思想难统一,行动慢半拍,不积极、不主动,政府热,群众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由于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4.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以县为主,资金投入视财力而定,而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配套资金和投入,而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要求,大多数在设施中涉及农村道、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庄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建设内容多,任务重,在实际推进中,很难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1.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产业发展是生产发展的核心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农村文化建 设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的增长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下面是五度学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c4478799.html,分享的农村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04年文化事业费达

11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01年增长了 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该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4.6万个,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6万个。

【文献综述】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向文而化”的意向,是人优化自己生命存在的实践。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结果,它最生动、最直观地表征着人类实践的意义与价值含量,印证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水平。因而文化它不仅是维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7年10月24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并且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的发展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而且农村文化建设关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因此注重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能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是国内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们竞相热议的一个话题,学者们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新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及具体策略等方面展开。 一是致力于探讨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如有学者认为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学者指出:“乡风文明,核心是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新农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保障。”不少学者还把文化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的高度,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新农村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