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讲义第七章 1 2 功

2020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讲义第七章 1  2  功
2020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讲义第七章 1  2  功

1追寻守恒量——能量

2功

[学习目标]1.了解势能、动能的概念,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W=Fl cos α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所做的总功.

一、追寻守恒量——能量

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

图1

(1)过程:将小球由斜面A上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斜面B上.

(2)现象:小球在斜面B上速度变为0(即到达最高点)时的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

(3)结论:这一事实说明某个量是守恒的,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个量叫作能量或者能.

2.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二、功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l cos α,其中F、l、α分别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三、正功和负功

1.力对物体做正功和负功的条件 由W =Fl cos α可知

(1)当0≤α<π

2

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π

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称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3)当α=π

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

2.总功的计算

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公式W =Fl cos α中的l 是物体运动的路程.(×) (2)物体只要受力且运动,该力就一定做功.(×) (3)功有正负之分,所以功是矢量.(×)

(4)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如图2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力F 作用下运动10 m ,已知F =10 N ,则拉力F 所做的功是 J.

图2

答案 50

一、对功的理解 [导学探究]

1.观察图3,分析图中的哪个人对物体做了功?

图3

答案 小川拉重物上升的过程,小川对重物做了功,其他三人都没有做功.

2.如图4所示,物体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的力F 的作用下前进了l ,则力F 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表示?

图4

答案如图把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

有发生位移,竖直方向的分力没有对物体做功,水平方向的分力F cos α所做的

功为Fl cos α,所以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Fl cos α.

[知识深化]对公式W=Fl cos α的理解

1.力F对物体做的功,只与l、α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物体是否还受其他作用力等因素无关.

2.计算力F的功时要特别注意,F与l必须具有同时性,即l必须是力F作用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

3.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

4.公式W=Fl cos α适用于计算恒力做功,若是变力,此公式不再适用.

例1如图5所示,坐在雪橇上的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m,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l.已知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雪橇受到的()

图5

A.支持力做功为mgl

B.重力做功为mgl

C.拉力做功为Fl cos θ

D.滑动摩擦力做功为-μmgl

答案 C

解析支持力和重力与位移垂直,不做功,A、B错误;拉力和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Fl cos θ,W2=-μ(mg-F sin θ)l,C正确,D错误.

二、正负功的判断

[导学探究]某物体在力F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l,拉力的方向分别如图6甲、乙所示,分别求两种情况下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图6

答案

3

2Fl-

3

2Fl

[知识深化]

1.正、负功的意义

功是标量,只有正、负,没有方向,功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能量转移或转化的方向,即:动力对物体做正功,使物体获得能量,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使物体失去能量.

2.判断力是否做功及做功正负的方法

(1)根据力F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

(2)根据力F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间的夹角α——常用于曲线运动的情形.

若α为锐角则做正功,若α为直角则不做功,若α为钝角则做负功.

例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l,如图7所示.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重力对物体m做正功

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

D.支持力对物体m做正功

答案BCD

解析物体的受力和位移如图所示.支持力F N与位移l的夹角α<90°,故支持力做正功,D选项正确;重力与位移垂直,故重力不做功,A选项错误;摩擦力F f与位移l的夹角大于90°,故摩擦力做负功,C选项正确;物体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力为零,合力不做功,故B选项正确.

三、总功的求解思路

例3如图8所示,一个质量为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 =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2 m,已知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g取10 m/s2,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cos 37°=0.8,sin 37°=0.6)

图8

答案7.6 J

解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f=μF N=μ(mg-F sin 37°)=0.3×(2×10-10×0.6)N=4.2 N

解法1:先求各力的功,再求总功.

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1=Fl cos 37°=10×2×0.8 J=16 J

摩擦力F 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2=F f l cos 180°=-4.2×2 J=-8.4 J

由于重力、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故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等于W1和W2的代数和,即W =W1+W2=7.6 J.

解法2:先求合力,再求总功.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合=F cos 37°-F f=3.8 N,

所以W=F合l=3.8×2 J=7.6 J.

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

当物体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分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故计算合力的功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由W=Fl cos 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W3……然后求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

(2)先由力的合成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F合,然后由W合=F合l cos α计算总功,此时α为F合的方向与l的方向间的夹角.

注意:当在一个过程中,几个力作用的位移不相同时,只能用方法(1).

针对训练如图9所示,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加速地沿着长为L、倾角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滑到另一端,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图9

答案FL-mgL sin α-μmgL cos α

解析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解法一:拉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FL.

重力mg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 G=mgL cos(90°+α)=-mgL sin α.

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F f L cos 180°=-F f L=-μmgL cos α.

弹力F N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 N=F N L cos 90°=0.

故各力的总功为:W=W F+W G+W f+W N

=FL-mgL sin α-μmgL cos α

解法二: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合=F-mg sin α-F f=F-mg sin α-μmg cos α

所以合力做的功为:

W=F合L=FL-mgL sin α-μmgL cos α.

1.(对功的理解)(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其方向

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

D.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

答案BCD

解析功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A错误,B正确;

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故C正确;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力对物体做的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故D正确.

2. (正负功的判断)如图10所示,重物P放在一长木板OA上,将长木板绕O端转过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重物P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关于木板对重物P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做功的情况是()

图10

A.摩擦力对重物做正功

B.摩擦力对重物做负功

C.支持力对重物不做功

D.支持力对重物做正功

答案 D

解析重物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故不做功,支持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故做正功.

3.(功的计算)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l,恒力F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在质量为2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l,恒力F做功为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A.W1>W2

B.W1

C.W1=W2

D.无法判断

答案 C

解析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恒力做功就是指力F做的功,根据W=Fl cos α,两次做功中的

F、l、α均相同,所以两次F做功相同,即W1=W2.

4.(总功的计算)如图11所示,质量m=50 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度h=30 m的坡顶由静止下滑,斜坡的倾角θ=37°,滑雪板与雪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运动员滑至坡底的过程中:(g 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装备质量不计)

图11

(1)滑雪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对他做了多少功?

(2)各力对运动员做的总功是多少?

答案(1)1.5×104 J(2)1.3×104 J

解析(1)重力做的功为:

W G=mgh=50×10×30 J=1.5×104 J

(2)运动员所受合力:

F合=mg sin 37°-μmg cos 37°=260 N

合力方向沿斜坡向下,沿合力方向的位移l=

h

sin 37°=50 m

合力做的功W合=F合·l=260×50 J=1.3×104 J.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8为单项选择题,9~11为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所示的四幅图是小华提包回家的情景,其中小华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答案 B

2.如图所示,力F大小相等,A、B、C、D选项中物体运动的位移l也相同,哪种情况F做功最少()

答案 D

解析A选项中,拉力做功W=Fl;B选项中,拉力做功W=Fl cos 30°=

3

2Fl;C选项中,

拉力做功W=Fl cos 30°=

3

2Fl;D选项中,拉力做功W=Fl cos 60°=

1

2Fl,故D选项中拉力F

做功最少.

3.如图1所示,人站在超市自动扶梯的斜面上,与扶梯一起沿斜面匀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脚所受的静摩擦力()

图1

A.等于零,对人不做功

B.沿斜面向上,对人不做功

C.沿斜面向上,对人做负功

D.沿斜面向上,对人做正功

答案 D

解析人脚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位移沿斜面向上,故摩擦力做正功,故D正确. 4.如图2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上走相同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示),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图2

A.大人做的功多

B.小孩做的功多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C

解析由平衡条件知大人与小孩的推力相等(即都等于各自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木箱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又由于两只木箱的位移相同.故由W=Fl知两人做功一样多.

5.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的做功情况是()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答案 D

解析 在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中,支持力与人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所以支持力始终对人做正功,故D 正确.

6.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B 上,斜面体B 的质量为M .现对该斜面体B 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使物体A 随斜面体B 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当移动的距离为l 时,斜面体B 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 )

图3

A.Fl

B.mgl sin θ·cos θ

C.mgl sin θ

D.0

答案 D

解析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静摩擦力F f ,如图所示,由于物体A 做匀速运动,所以支持力F N 与静摩擦力F f 的合力即斜面体B 对物体A 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而位移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斜面体B 对物体A 的作用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斜面体B 对物体A 所做的功为0,D 正确.

7.起重机以1 m /s 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 000 kg 的货物匀加速地向上提升,若g 取10 m/s 2,则在第1 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A.500 J B.4 500 J C.6 000 J D.5 500 J 答案 D

解析 对货物受力分析,由于是匀加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可计算出起重机对货物的拉力F =11 000 N ,位移l =1

2at 2=0.5 m.则在第1 s 内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W =

Fl cos α=11 000×0.5×1 J =5 500 J ,D 正确.

8. 如图4所示,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D 和BD 自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该物体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 )

图4

A.W A>W B

B.W A=W B

C.W A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设斜面AD、BD与水平面CD所成夹角分别为α、β,根据功的公式,得W A=μmg cos α·l AD =μmgl CD,W B=μmg cos β·l BD=μmgl CD,所以B正确.

9.下面关于功的计算式W=Fl cos α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必须是恒力

B.l是路程

C.l是位移

D.α是力与位移两矢量的夹角

答案ACD

10.一物体在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力F1、F2做功分别为W1=6 J、W2=-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F1是动力,F2是阻力

C.这两个力做的总功为0

D.F1比F2做的功多

答案BC

解析由力F1、F2做功的正负可以确定力F1、F2与位移的夹角分别为小于90°、大于90°,但这两个力不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错;F1做正功一定是动力,F2做负功一定是阻力,但正负不表示功的大小,B对,D错;两个力做的总功等于这两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C对.

1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某个力做功,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答案AC

解析如果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我们也可以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做负功表示这个力阻碍

物体的运动,因为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故选A 、C. 二、非选择题

12.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5甲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求:

图5

(1)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2)0~10 s 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答案 (1)6 m (2)30 J

解析 (1)由题图丙可知0~6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l =6-22

×3 m =6 m.

(2)由题图丙可知,在6~8 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运动,于是有摩擦力F f =2 N. 0~10 s 时间内物体的总位移为: l ′=(8-6)+(10-2)2

×3 m =15 m.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F f l ′=2×15 J =30 J.

13. 如图6所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800 N 的力F ,将质量为100 kg 的物体沿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由底端匀速地拉到顶端,斜面长L =5 m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这一过程中:(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

图6

(1)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2)摩擦力所做的功;

(3)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所做的功. 答案 (1)-3 000 J (2)-1 000 J (3)0 解析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W G =-mgL sin θ=-3 000 J

(2)F f=μF N=μmg cos θ

W f=-F f L=-μmg cos θ·L

=-1 000 J

(3)解法一W F=FL=4 000 J

W=W F+W G+W f=0

解法二物体做匀速运动,F合=0 故W=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一)

功(二) 1.A 、B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和2m ,A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 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水平力分别推A 和B ,使它们前进相同位移。在此过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A 的推力做功多一些 B .对B 的推力做功多一些 C .两次推力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D .对B 的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较小 2.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4 v 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 ) A .P mv B .2P mv C .3P mv D .4P mv 3.一人用力踢质量为0.5kg 的皮球,使球由静止开始以20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100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20m 后停止,则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 A .25J B .50J C .100J D .20xxJ 4.如图所示,A 、B 两球的质量相等,A 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 点,B 球用轻弹簧系于'O 点,O 与' O 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 、B 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轻绳与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释放,当两球到达各自悬点正下方时,两球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 A .两球动能相等 B .A 球动能较大 C .B 球动能较大 D .A 球减少的重力势能较多 5.一质量为m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提升h ,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提升过程中手对物体做功()m a g h + B .提升过程中合力对物体做功mah C .提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m a g h + D .提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始终固定在倾角为θ 的斜面上,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a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恰好追上。 【题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b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小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追不上。(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最小值) 【题2】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2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c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位移与两者间距之和,则有两次相遇。(此种情况下,两者间距有极大值) 【题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的道路上同向运动,图中三角形OPQ和三角形OQT 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A.若S0=S1+S2,两车不相遇 B.若S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分层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泉州高一检测)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2.(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点在水平面内从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D)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绳某时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时刻小船的水平速度v x为(A)

A.小船做变速运动,v x= B.小船做变速运动,v x=v0cos α 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v0cosα B组提升练(建议用时20分钟) 5.(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6.(多选)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 1. V=X/t 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 2. Vt=Vo+a0t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t 是时间(s ); 3. X=Vot+(1/2)at 2 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 a 是加速度(m/s 2); 4. Vt 2-Vo 2=2aX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 2)X 是位移(m ); 5. h=(1/2)gt 2 Vt=gt Vt 2=2gh 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 ); 6. G=mg 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2≈10m/s 2); 7. f=μFN 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 8. F=kX 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 9. F=ma 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 2)。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 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7.2功和能知识点

功和能 【教学结构】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果。有力做功,一定有能的转化或转移;功是能的转化或转移的量度。弄清一个物理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过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学习“功和能”,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做功总伴随能的转化或转移,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量度。计算恒力的功时用W=Fscosα,其中α是力F与位移S的夹角,它可以理解为位移方向的分力与位移的乘积或力的方向的分位移与力的乘积。在计算或定性判断做功情况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的功。 2.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当0≤α<90°,力做正功 当α=90°时,力做功为零 当90°<α≤180°,力做负功 (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当0≤θ<90°,力做正功 当θ=90°时,力不做功 当90°<θ≤180°时,力做负功 (3)用动能变化判断当某物体的动能增大时,外力做正功 当某物体的动能不变时,外力不做功 当某物体的动能减小时,外力做负功 3.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有关:W=mg h,当末位置高于初位置时,W>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4.理解力和功率的关系。某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与该瞬时力的大小F,速度υ及它们的夹角α有关:P=Fυcosα。应用此式时注意两点:一是明确F指的哪个力;二是明确α是力与速度的夹角。当我们用P=Fυ分析汽车或汽船(此时cosα=1)的运动时,要注意条件。如果汽车启动时可以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可看作

高中物理必修二练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功和能

课时跟踪检测(二)功和能 1.(多选)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和能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所以它们的单位相同 B.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 C.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D.功是物体能量多少的量度 解析:选BC功和能虽然单位相同,但不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故A错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通过做功实现的,故B正确;不同形式的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功是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但不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的量度,故D错误。 2.(多选)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行,则() A.这个物体没有能量 B.这个物体的能量不发生变化 C.这个物体没有对外做功 D.以上说法均不对 解析:选BC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物体不做功,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能量。 3.力对物体做功100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的能量增加100 J B.物体具有的能量减少100 J C.有100 J的能量发生了转化 D.产生了100 J的能量 解析:选C由于物体是否对外做功未知,因此无法判断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变化,A、B错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故C正确、D错误。 4.(多选)关于对机械功的原理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可以大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B.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一定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D.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解析:选BD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总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B对;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D对。 5.盘山公路总是修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

专题二 第1讲 功 功率和动能定理 考向一 功和功率的计算 (选择题) 1.恒力做功的公式 W =Fl cos α(通过F 与l 间的夹角α判断F 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 2.功率 (1)平均功率:P =W t =F v cos α。 (2)瞬时功率:P =Fv cos α(α为F 与v 的夹角)。 [例1] (2014·全国新课标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 1、W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 .WF 2>4WF 1, W f 2>2W f 1 B .WF 2>4WF 1, W f 2=2W f 1 C .WF 2<4WF 1, W f 2=2W f 1 D .WF 2<4WF 1, W f 2<2W f 1 [思路探究] (1)两次物体的加速度、位移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因为前后两次t 相等,由a =v t ,x =v 2 t 知,a 1∶a 2=1∶2,x 1∶x 2=1∶2。 (2)两次合力做功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由动能定理知W 合1∶W 合2=1∶4。 [解析] 由x =v t 知,前后两次的位移之比x 1∶x 2=1∶2,由W f =fx 知W f 1∶W f 2=1∶ 2;由动能定理知,WF 1-W f 1=12mv 2,WF 2-W f 2=1 2 m ·(2v )2,所以WF 2-W f 2=4(WF 1-W f 1), 又因为W f 2=2W f 1,所以4WF 1-WF 2>0,即WF 2<4WF 1,C 正确。 [答案] C [感悟升华] 计算功和功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1.(2014·模拟)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车厢与水平面间的θ角逐渐增大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确的是(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2同步训练:(1)曲线运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2同步训练(1)曲线运动 1、某质点在一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此段时间内( ) A.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 B.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C.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可以不变 D.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加速度一定在不断变化 2、地面附近落下的雨滴,做曲线运动的原因,可能是( ) A.雨滴有初速度,受重力 B.雨滴有初速度,受重力、恒定浮力和空气阻力 C.雨滴有初速度,受重力、水平的风力和空气阻力 D.雨滴有初速度,受空气提供的变化的浮力和空气阻力 3、在曲线运动中,如果速率保持不变,那么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 A.方向就是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B.大小不变,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C.大小不变,某点的加速度方向与曲线该点的切线方向一致 D.大小和方向由物体在该点所受合力决定,方向与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垂直 4、关于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为零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并且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同向 D.所有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圆心,称为向心加速度 5、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P向Q行驶,速度逐渐,如图A、B、C、D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方向,其中可能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我国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精彩的比赛瞬间,如果网球离开球拍后,沿图中虚线做曲线运动,则图中能正确表示网球在相应点速度方向的是( )

v A. 1 v B. 2 v C. 3 v D. 4 7、如图所示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点时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点的速度比C点的速度大 B.A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 C.A点的加速度比D点的加速度大 D.从A点到D点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一直减小 8、在足球场上罚任意球时,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行进中绕过“人墙”转弯进入了球门,守门员“望球莫及”,轨迹如图所示。关于足球在这一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B.合外力的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指向轨迹内侧 C.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内侧,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 D.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外侧,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能示例优质教案

功和能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上升到高度处,其速度由增大到,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 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1.1 新提升·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对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来说,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选作杂交试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②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 ③一定要让显性性状作母本 ④一定要实现两个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 ⑤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在该实验中,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个亲本一定要是纯种,①正确;为了便于观察,选定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差异,②正确;该试验进行了正交和反交试验,结果均相同,因此不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母本,隐性亲本也可作母本,③错误;孟德尔遗传试验过程为先杂交后自交,因此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④正确;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而不是雌蕊,⑤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 B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水稻的早熟和晚熟是相对性状,故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是相对性状,故B正确。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是相对性状,故C正确。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不是同一性状,故D错误。 【答案】 D 3.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A.1/2 B.2/3 C.1/3 D.1/4 【解析】该男子患白化病,而其父母和妹妹均无病,说明其双亲是白化病携带者,其妹妹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的概率,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2/3×1/2=1/3,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解析】亲本和子代都一样,无法判断显隐性,故①错误,A、D错误。亲本都是紫花,而子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故②正确。紫花和白花后代都是紫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故③正确,故B正确。亲本是紫花和白花后代也是紫花和白花,无法说明显隐性,故④错误。 【答案】 B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接近3:1,最关键的原因是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B、C都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D是受精作用产生子代的过程;基因分离定律中,因为杂合子减数分裂能产生D:d=1:1的配子,雌雄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功 授课内容: 例题1、一个质量为150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500N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x=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求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做的功? 例题2、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力 F1=10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距离l=2m,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F2=4.2N,求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例题3、在光滑的水平面和粗糙的水平面上各放一质量不同的木块,在相同的拉力作用下,通过相同的位移,拉力对木块做的功( ) A.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较多 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较多 C.一样多 D.由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决定

例题4、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6 m/s 的速度匀速移动4s,则拉力共做了功,摩擦阻力对物体做了的功.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对物体做了的功. 例题5、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滑下,在通过位移L的过程中( ) A.重力对物体做功mgL B.重力对物体做功mgL sinθ C.支持力对物体做功mgL cosθ D.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数值为mgL sinθ 例题6、用水平恒力F将小球由最低点拉到B处,拉力F做功W多大? 例题7: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在射穿前的某时刻,子弹进入木块深度为d,木块位移为s,设子弹与木块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则此过程中木块对子弹做功Wf子= ;子弹对木块做功Wf木= ;一对f对系统做功W f系= 。 例题8:水平拉着物块绕着半径为R的圆形操场一圈,物块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必修二公式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 1. V=X/t V 是平均速度(m/s ) X 是位移(m ) t 是时间(s ); 2. Vt=Vo+a0t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2)t 是时间(s ); 3. X=Vot+(1/2)at2 X 是位移(m ) Vo 是初速度(m/s ) t 是时间(s ) a 是加速度(m/s2); 4. Vt2-Vo2=2aX Vt 是末速度(m/s ) Vo 是初速度(m/s ) a 是加速度(m/s2)X 是位移(m ); 5. h=(1/2)gt2 Vt=gt Vt2=2gh h 是高度(m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 是时间(s ) Vt 是末速度(m/s ); 6. G=mg G 是重力(N ) m 是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7. f=μFN f 是摩擦力(N ) μ是动摩擦因数 FN 是支持力(N ); 8. F=kX F 是弹力(N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 9. F=ma F 是合力(N ) m 是质量(kg ) a 是加速度(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 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 绳子伸绳子摆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练习:5.1 曲线运动

第一节曲线运动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速率B.速度C.加速度D.合外力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之所以做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受到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力(或者分力)的作用B.物体只有受到一个方向不断改变的力||,才可能作曲线运动 C.物体受到不平行于初速度方向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D.曲线运动可以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不断的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 4.物体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关于曲线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B.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C.物体不一定有加速度D.物体位移的方向一定变化 2.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质点在这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 D.有些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物体是做曲线运动还是直线运动||,应看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静止物体在恒定外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 C.判断物体是做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应看所受合外力是否恒定 D.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一定沿直线运动 4.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定的作用下不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可以做曲线运动 5.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以下情况可能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鲁科版)-word

高一物理必修2识点总结 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 一功和功率 1、机械功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功cos W Fsα = 2、功和能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功的原理 W W W W ==+ 阻 动有用额外 W W W =+ 输入输出损失 3、功率 ①功率的含义 ②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功率 W P t = P Fv = 4、人与机械 ①功率与机械效率 ②机械的使用▲机械效率 W P W P η== 有用有用 总总 二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的改变 ①动能 ②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 关系(实验 ③动能定理 ▲动能2 1 2 k E mv = ▲动能定理22 21 11 22 Fs mv mv =- 2、势能的改变 ①重力势能 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 改变 ③弹性势能的改变 ▲重力势能 p E mgh = ▲重力做功 12 G p p p W E E E =-=-? 3、能量守恒定 律 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 实验探索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能量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作用下,机械能守 恒 22 2211 11 22 mv mgh mv mgh +=+ 4、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①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 性 ②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三抛体运动1、运动的合成 与分解 ①运动的独立性 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竖直方向上 的抛体运动 ①竖直下抛运动 ②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下抛

0t v v gt =+ 2012 h v t gt =+ ▲ 竖直上抛 0t v v gt =- 2 012 h v t gt =- 0v t g = 2 02v h g = 3、平抛运动 ①什么是平抛运动 ②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 向做匀加速运动。 ▲ 抛出点坐标原点,任意时刻位置 0x v t = 212 y gt = ▲ 合速度: 22220()()x y v v v v t gt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则tan y o o v gt v v θ== ▲ 合位移: 2222 01 ()()2 s x y v t gt =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0 tan 2y gt x v α= = 4、斜抛运动 ①斜抛运动的轨迹 ②斜抛运动物体的射高和射程 ▲ 斜抛初速度0v 00cos x v v θ= ,0x F =合 00sin y v v θ=,y F mg =合 四 匀速 圆 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③周期、频率和转速 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 线速度 s v t = ▲ 角速度t ?ω= ▲ 周期与频率 1f T = ▲ 2r v T π= 2T π 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 基础练习 1.一质量为4kg的小球从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求物体:(1)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2)第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2.一个小球从离地面高80m的位置自由下落,取g=10m/s2。求: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落下一半位移所用时间; (3)从开始下落时刻起,小球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和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3.一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经4 s匀加速运动到达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为a=6m/s2求: (1)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2)斜面长度; (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4.如图所示,用细线通过轻网兜把质量为m=0.5kg的足球挂在光滑墙壁上(细线延长线通过足球球心)。已知悬点到足球球心的距离为L=0.5m,足球的半径为R=0.3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细线的拉力T的大小; (2)足球对墙壁弹力N的大小和方向。 5.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求: v/m·s-1 1 10 16 4 t/s (1)质点前1 s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 (2)质点从1 s到4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质点在整个4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6.某战斗机静止在地面上,若该战斗机起飞时速度为80 m/s,发动机能够提供的加速度是16 m/s2,则 (1)该战斗机从静止到起飞的时间是多少? (2)飞机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 7.(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0.78 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 桌面上,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3.0N 的拉力F作用下,以4.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 (1)求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从撤去拉力时算起金属块 在2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8.低空跳伞属于极限运动中的滑翔项目,一般在高楼、悬 崖、高塔、桥梁等固定物上起跳。设有一运动员参加低空跳 伞比赛,先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5秒末时打开降落伞, 开伞后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9s刚好着陆。(取 g=10m/s2)求: (1)运动员在5秒末的速度的大小; (2)运动员到5秒末时下落的高度; (3)运动员着陆时前一瞬间的速率。 9.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静止不动, 已知物体的重量是G=10N,水平推力F=5N。求: (1)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10.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370,在斜面上放着一重为100N 的物体,问:(1)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多大? (2)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物体对斜面的压 力有多大? (3)如果物体静止不动,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 向如何? (4)如果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那么让物体 下滑,在下滑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sin370=0.6cos370=0.8) 11.(10分)据报载,我国自行设计生产运行速度可达 v=150m/s的磁悬浮飞机。假设“飞机”的总质量m=5t,沿 水平直轨道以a=1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做匀加速起动至最大 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飞机”所需的动力F (2)“飞机”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 12.用F=135N的水平力拉质量m=30kg的箱子,使箱子在 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箱子的速度达 到v=10m/s时撤去力F。已知箱子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f=75N,取重力加速度g =10m/s2。求: (1)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水平力F的作用时间; (3)在撤去力F后,箱子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13.(12分)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0 37 = θ,一质量为 7kg m=的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木块上,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求此恒力F 的大小。(2 sin370.6g10/ m s = ?=,) 14.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 s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0 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求: (1)初速度的大小; (2)落地速度的大小; (3)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 (4)水平射程.(g取10m/s2)。 15.(12分)把一小球从离地面h=5m处,以v0=10m/s的初 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小球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16.(10分)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端固定 于O点。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 为圆锥摆运动),如图所示。当摆线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θ 时,求:(1)线的拉力F;(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17.(6分) 如图所示,在以角速度ω=2rad/s匀速转动的水 平圆盘上,放一质量m=5kg的滑块,滑块离转轴的距离 r=0.2m,滑块跟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二者未发生相 对滑动).求: θ F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练习.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希望中学2010-2011高中物理同步练习 4.1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1. 图4-1-1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4-1-1所示装置测量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他们经多次实验和计算后发现:在地面上沿抛出的速度方向水平放置一把刻度尺,让悬挂在抛出点处的重锤线的投影落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上,则利用小球在刻度尺上的落点位置,就可直观地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如图四位同学在刻度尺旁边分别制作了速度标尺(图中P 点为重锤所指位置),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由于高度一定,平抛运动的时间t = 2h g 一定,水平速度v =x t ,即v 与x 成正比, 在刻度线上速度分布均匀,A 正确. 答案:A 2. 图4-1-2 如图4-1-2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 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 点的速率比C 点的速率大

B .A 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 C .A 点的加速度比 D 点的加速度大 D .从A 到D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加速度不变,故C 错误;由B 点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可知,合力方向与B 点切线垂直且向下,故质点由C 到D 过程,合力做正功,速率增大,A 正确.A 点的加速度方向与过A 的切线也即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B 错误,从A 到D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一直变小,D 错误. 答案:A 3. 图4-1-3 (2010·北京西城区抽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如图4-1-3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 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 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 的A 穴.则( ) A .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 B .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 2h g C .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 2g h D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mgh /L 解析:由于受到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球被击出后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A 错误; 由h =12gt 2得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t = 2h g ,B 正确;由题述高尔夫球竖 直地落入A 穴可知球水平末速度为零,由L =v 0t /2得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v 0=L 2g h ,C 正确;由v 0=at 得球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a =gL /h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 力的大小为F =ma =mgL /h ,D 错误. 答案:BC 4. 图4-1-4 如图4-1-4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 处;今在P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a =v b B .v a =2v b C .t a =t b D .t a =2t b 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t = 2h g ,a 物体下落的高度 是b 的2倍,有t a =2t b ,D 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x =v 0 2h g , 由题意得a 的水平位移是b 的2倍,可知v a =2v b ,B 正确. 答案:BD 5.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课时3 功和能

课时3 功和能 例题推荐 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就具有能 B.功是能转化多少的量度 C.物体能量变化多少,就做了多少功 D.功和能具有相同的单位,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 2.某人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1.5 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4m,试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有哪些力对人做功?有哪些能发生相互转化? 练习巩固 3.试说明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其中有的现象你可能对过程的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是你起码能说出:起初是什么形式的能量,最后又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熄灭之后,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 (2)单摆摆动时,振幅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 (3)你用力蹬自行车上一个斜坡; (4)植物的光合作用; (5)用太阳能电池做动力的电动汽车在赛车场上奔驰; (6)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供给电动水泵抽水,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4.竖直上抛的石块,最后落回抛出处,在这过程中( ) A.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石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上升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石块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下降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石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下降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石块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汽车匀速驶上一斜坡,该过程中( ) A.汽车牵引力做正功,重力做正功,摩擦阻力做负功 B.汽车牵引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摩擦阻力做负功 C.汽车发动机消耗了汽油的内能,转化为汽车的重力势能和克服阻力产生的内能 D.汽车的动能转化为汽车的重力势能 6.一颗穿甲弹以1800 m/s的速度击穿一固定的钢板后,速度变为1200 m/s,这个过程中( ) A.穿甲弹对钢板的作用力做正功 B.钢板对穿甲弹的阻力做负功 C.穿甲弹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克服钢板的阻力做功而产生的内能D.穿甲弹的动能转化为穿甲弹的重力势能 7.起重机吊钩挂着一木箱,木箱正在匀减速下降,这个过程中(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7.2 功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 (2)难点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讲透、讲白; (3)使学生认识负功的意义较困难,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录像片 教学过程: 第二节功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推导功的表达式 (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1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1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 F s (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