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4月补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4月补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3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参考答案:A

2.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完成的标志是

A.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0年邓小平所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讲话

D.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参考答案:B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参考答案:D

4.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参考答案:C

5.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二七”大罢工失败

B.中山舰事件

C.整理党务案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参考答案:A

6.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重要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参考答案:B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D

8.毛泽东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B

9.民主党派放弃“中间路线”.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立场的转折点是

A.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

B.参加新政协并在新中国参政

C.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对时局的意见》发表

参考答案:C

10.批判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参考答案:C

1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开展阶级斗争

参考答案:C

12.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参考答案:D

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思想解放进步的闸门

参考答案:A

14.下列事件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北伐战争.d.大革命失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acbd

D.badc

参考答案:A

15.由农民阶级提出的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

A.《临时约法》

B.《建国大纲》

C.《资政新篇》

D.新中国《宪法》

参考答案:C

16.在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历史条件下,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魏源

D.孙中山

参考答案:D

17.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参考答案:C

1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参考答案:B

1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开端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

B.三大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参考答案:A

20.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达

D.李大钊

参考答案:D

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3.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4.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目标。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6.帝国主义列强获得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是从《马关条约》签订开始的。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7.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破产的根本原因。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8.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新中国就开始进行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9.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国家富强,二是民族独立。只有完成第一个任务,才能为完成第二个任务创造条件。

A.对

B.错

参考答案:B

10.洋务运动是官僚资产阶级力图实现工业化和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三、问答题(共7 道试题,共70 分)

1.“中间路线”的政治、经济主张及其实质。

答:中间路线即非左的激进,非右的保守。政治上除非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尽量靠和平方式解决。经济主张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但在市场经济失控时要由国家进行干预救市。中间线路实质是欧盟普遍使用的国家社会党纲领。欧盟一体化越明显,这个主张就越优越。中间线路的前提条件是雄厚的经济基础。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及其历史教训。

答: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大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理论著述到革命实践,都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重大贡献。相反,“左”倾中央主张“城市中心论”,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决定发动组织农民,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使东北成为推动全国解放事业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历史教训:搞革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十月革命外来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应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简论邓小平对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杰出贡献。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很大成就,可是后来又经历了严重曲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失误。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之后之所以还会有、还需要有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其历史由来就在这里。严重曲折之后的形势,迫使我们党重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同继承毛泽东思想科学原理统一起来,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世界局势,形成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2. 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论断: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 十五大报告还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答: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答: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及其破产标志。

答: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挽救封建专制统治而兴起的一场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破产标志是甲午海战的失败。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自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使党的事业转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从遭受严重挫折到胜利发展的新征途。

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地作出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