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实业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红光实业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红光实业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红光实业审计失败案例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本科生毕业论文

红光实业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院系名称会计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25日

摘要

审计是在一定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出现时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又因受措经济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 , 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 , 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审计程序也存在许多需要修订的的地方,所以,审计失败便不可避免了,审计失败的发生,首先影响的是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并在总体上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当然,审计失败也会殃及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本文由红光

实业会计造假引发审计失败事件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审计失败的原因,并对

政府、企业、事务所及会计师个人分别提出避免审计失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造假;审计失败;红光实业;建议

Abstract

Entrusted with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is in a certain relationship occurs based on the needs of economic supervision, and because

the measure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Audit through expose and stop, punishment, to constraints of various negative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help to correctly fulfill various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ecause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is not yet mature, there are also many need to revise the audit procedures, audit failure is inevitable and, therefore, audit failure happened, first of all affected is audit information user's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nd constraints on the overall market efficiency and soci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effect. Audit failure, of course, will also affect the

accounting industry's surviv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udit

failure caused by Hongguang Electronic industrial accounting fabrication incident of combination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sums up the causes of audit failure, and enterprises to the government office and accounting personal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avoid audit failure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 ccounting fabrication;Audit failure;Hongguang Electronic Industri;Suggestions

目录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6)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6)

我国目前对重要性判断的确定及考虑因素 (6)

重要性对审计工作的意义 (7)

审计失败的概念 (7)

总结审计失败的原因 (10)

5. 总结 (13)

1、引言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独立审计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共同需要。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高管人员有提供低质量甚至是不实会计信息的动机,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验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伪,因此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高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

并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意见,以缓解信息劣势对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影响。但是,当高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包括由于财务舞弊引起的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仍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审计失败就出现了。

1998年10月中国证监会以证监查字(1998)75、77、79号文件,分别对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推荐人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审计师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决定。其中,蜀都所被暂停从事证券业务3年,就此退出了上市公司发行与年度审计市场。这场由红光实业自导自演的瞒天过海会计造假案终于尘埃落定,这场中国证券民事诉讼第一案也让我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避免类似的审计失败安检再次发生也广为热议。

2.审计理论概述

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按照主体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

审计重要性及在审计程序中的应用

2.2.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由此可以看出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而定的;对重要性的判断要视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2.2.2重要性的判断标准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特征。金额大的错报显然比金额小的错报严重。这是从数量方面考虑,但是有时候有些错报金额从量上虽看虽不严重,然而从性质方面却非常严重。

同样的金额错报,涉及舞弊或违法的错报对报表使用者更重要。因为这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产生怀疑;由于履行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义务引起的错报,因为可能改变契约的条款从而影响被审单位承担的责任,即使在其他情况下认为是较小的错报,此时也是重要的;影响收益变动趋势、收益结构或盈亏状况的错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这些均是目前审计重要性判断的通用标准。

2.2.3我国目前对重要性判断的确定及考虑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等其他外部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因素,都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等因素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不同的报表项目的关心程度不同。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促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不同的反应。

总之,只要影响预期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因素,都可能对重要性水平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计划阶段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合理的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

2.2.4 重要性对审计工作的意义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的重要概念,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对于注册会计师设计有效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至关重要。为了方便审计人员理解和运用审计重要性,体现与国际接轨的原则,2010年中注协重新修订了与重要性相关的审计准则。但是,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对重要性水平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以及方法的运用层面,尚未找到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重要性标准。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实证研究,确定与我国审计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性标准,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指南。

审计失败的概念

审计失败就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

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其本质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1)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2)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3)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

3.从红光实业审计失败看审计失败的成因

案例介绍

3.1.1 案例背景

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红光实业。它于1997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600083。其前身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始建于1958年,是在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综合性电子束器件基地,也是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

3.1.2 案例概述

(1)“红光实业”的上市过程

1993年,红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组

1994年,红光被国家选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之一

1996年8月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牵头的“市股份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通过推荐红光利用96年额度申请上市

9月,红光正式提出上市申请

1997年5月19日,证监会正式批准红光在上交所上网发行

6月6日,公司股票如期上市,筹到亿人民币

1998年4月,公布的97年年报中披露亏损亿元、每股收益为元

(2)上市前的相关信息披露

红光实业披露的经成都市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前三年销售收人和利润总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年份1996年1995年1994年

主营业务收入42,492 95,676 83,771

利润总额 6,331 11,685 9,042

净利润 5,428 7,860 6,076

同时,按照招股说明书的格式要求,红光公司还提供了经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盈利预测数字: "预计公司1997年度全年净利润7,055万元,每股税后利润 (全面摊薄)元/股,每股税后利润 (加权平均)元/股。

(3)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

红光实业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 红光实业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存在严重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

②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

③隐瞒重大事项

④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

⑤挪用募集资金违规买卖股票

⑥涉嫌犯罪。

(4)中国证监会为严肃证券法纪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对红光实业进行了处罚:

①没收红光实业非法所得450万元,并罚款100万元;认定红光实业原董事长何行毅、原总经理鄢占翠和原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为证券市场禁入者,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②对股票主承销商中兴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光公司财务顾问中型企业托管有限公司,分别没收非法所得800万和100万,并分别罚款200万元和50万元

③对成都蜀都会计师事务所,没收非法所得30万元并处罚款60万元,暂停该所从事证券业务3年

④对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和四川省经济律师事务所,分别没收非法所得10万元和23万元,并处罚款20万和46万元

案例分析

3.2.1 红光实业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

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

①1997年中期报告:

虚构净盈利1,674万元,实际亏损6,500万元,虚构利润8,174万元

②1997年年度报告:

虚构亏损19,8万元,实际亏损22,952万元,少报亏损3,152万元

(3)隐瞒重大事项

①生产设备彩玻池炉废品率上升,

②不能维持正常生产

(4)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

(5)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

(6)涉嫌犯罪

3.2.2. 红光实业前3年财务报表审计过失分析

前3年财务报表审计的过失

红光实业1996年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增利润15 700万元,实际亏损10 300万元;1997年中报虚增利润8 147万元,实际亏损6 500万元;1997年报隐瞒亏损3 152万元,实际亏损22 952万元。而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对一些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函证,也没有对该公司的主要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违反了独立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以致于无法提示上述报表中的严重错误,没有给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个合理保证,造成了投资者因信息误导而发生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对此应承担过失责任

3.2.3 盈利预测审核失误的分析

项目预计实际

主营业务收入 59326万元 27006万元

营业成本 39184万元 36476万元

由以上数据可知1997年红光实业主营业务收入实际完成额只是预计额的%,营业成本本应按比例下降却保持持平,由此照成净利润实际比预计有2亿元的亏损。而红光实业给出的说法是电视大幅度降价,行业内的竞争激烈,使公司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我们可以看看它前面三年的营业情况:

所以说,红光实业是在已经亏损的情况下做出了不恰当的盈利预测,而注册会计师在审核盈利预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执行业务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谨慎性原则,致使盈利预测严重失真,给投资者造成了实际损失。因此,注册会计师对于盈利预测严重失真应该承担过失责任。

总结审计失败的原因

是否造成审计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没有相应的执业能力、没有进行必要的实质性测试,最终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就属于审计失败。但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对审计人员执业判断、方法手段、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正确执行审计准则的难度,从而间接地与审计失败相关联。由此可以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总结审计失败的原因。

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财务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财务活动中的行为无疑是为了掩饰经营活动的虚假性和违法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一般讲本身不存在问题,除非技术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是很难查清问题的。据有关部门调查,当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情况时出具的可能性极大:

①被审单位存在严重行为或违法现象;

②被审单位存在决策失误并由此带来一定损失;

③被审单位业务量大,经济业务复杂;

④被审单位复杂,有大量;

⑤被审单位存在财务危机等。

由此可见,不充分了解被审单位的活动和会计程序,就首先意味着审计不到位,搜集不充分,对虚假的也就无从查起。

(2)的过失行为

过失是指在执行审计时,没有完全遵循或完全没有遵循的要求执业,而出具不实的行为。它往往是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严格遵循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的重要性和进行有效的,未能恰当地运用获取,未能严格执行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严重失真。如: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在对银广夏的应收帐款进行审计时,不仅的寄发与回收让被审单位经手,而且对于取得的回函也未作必要的分析;对于无法执行程序的应收帐款,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时,未能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的应收帐款;此外未能程序,在银广夏 2000年度大副增长的情况下生产用电的电费却降低的情况没有发现或报告。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都出在疏于对的执行,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存在重大过失。

(3)方面的缺陷

从来看,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测试及结果。和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较差,时,本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

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范围的拓展,致使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加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非信息审计、企业购并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新内容,都以不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审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2)被审计单位表述不实,增大了,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表述不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从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大多不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成了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动政府资源进行“救市”等,使得虚假得以长期存在。国家会计学院诚信教育课题组作了一次,从回答的问卷统计中,形成假帐的主要因素排位是:“政府领导要政绩”为第一因素,占48%;“企业领导要政绩”为第二因素,占36%;“要饭碗”为第三因素,占%;“要钞票”排在第四因素,占%。从可以看出形成假帐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和审计人员方面,而是在于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官员。

4.关于避免审计失败的几点建议

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是基础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只有当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机制时,才能使公司在一个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

制度的环境下运行,避免各类舞弊的发生。萨蒂扬最终走向舞弊正是公司制度和文化的缺陷所致。

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家族小企业抓住了发展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名不见经传发展成国际知名上市公司,但是管理并未及时跟上扩张的脚步。完善公司治理就要设置符合人数要求的独立董事,并且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同时,要设置并完善内部审计委员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内控制度,全面负责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和更换等工作,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约束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

加强审计执业能力是关键

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和应有的谨慎,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虽然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是这种监督由于委托付费关系的同时存在就变得不再那么纯粹。在存在经济利益依赖的情况下,事务所的独立性本身就存在威胁。因此, 审计人员只有通过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来保证实质上的独立,同时通过严格遵守审计准则中对独立性的规定来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才能使独立性不落于空。

非审计业务也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种审计与咨询业务的兼容存在严重的自我评价威胁,也使审计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影响到应有的职业谨慎的保持。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独立审计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共同需要。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高管人员有提供低质量甚至是不实会计信息的动机,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验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伪,因此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高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意见,以缓解信息劣势对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影响。但是,当高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包括由于财务舞弊引起的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仍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审计失败就出现了。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尽管世界通信公司存在前所未有的财务舞弊,其财务报表严重歪曲失实,但安达信会计公司至少从1999年起一直为世界通信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将是一项可载入史册的典型的重大审计失败案例。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主要归于以下四个方面: 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自1989年起,安达信一直担任世界通信的审计师,直到安然丑闻发生后,世界通信才在2002年5月14日辞退安达信,改聘毕马威。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尽管至今尚没有充分的权威证据证明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可能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但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9项咨询服务所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对税务咨询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至少说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兼做审计和咨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担忧。此外,世界通信历来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分所最有价值的单一客户,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对安达信的独立性存有疑虑。杰克逊分所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伺候”和保住世界通信这一给安达信带来不菲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杰克逊分所的安达信合伙人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予以“迁就”。对世界通信的主审合伙人而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安达信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1999至2001年审计工作底稿表明,安达信在这三年里一直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在编制1999至2001年度审计计划时,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风险的评估如表1所示。

审计学(审计失败案例)5

普华永道对萨蒂扬审计失败的分析 一、萨蒂扬公司简介 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咨询与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它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技术,旨在帮助客户重新策划与重新创造其业务,而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萨蒂扬的理念与产品导致了巨大的技术变革,满足了最严格的国际质量标准。位于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541家公司提供服务,其中158 家为财富全球500 强与财富美国500 强企业。萨蒂扬在六大洲55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二、萨蒂扬巨额财务造假丑闻事件 2009年1月7日,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军企业、行业排名第四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拉贾突然宣布辞职。在长达5页的辞职信中,他承认曾在“几年”间操纵公司账户,大幅夸大公司的利润,虚报资产。他在辞职信中表示,他操纵公司账户,夸大了过去几年的公司利润和债权规模,少报了公司负债,事情最终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拉贾在向董事会提交的信中承认,最初公司的实际营运利润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差距并不大。但随着公

司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上升,缺口也越来越大。他担心,如果公司被发现表现不佳,则可能会引发其它企业发起收购,进而导致这一缺口曝光,因此便想方设法隐瞒事实。其中,他用他和其它公司支持者所持股票作抵押。在过去两年里为萨蒂扬总共筹集了2.5亿美元贷款,以确保萨蒂扬能够继续运营。但随该公司财富的缩水,这种欺骗手法越来越难以隐瞒。拉贾在信中说,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季中,萨蒂扬的实际销售额为4.34亿美元,但公司公布的数据是5.55亿美元。萨蒂扬公布的利润是1.36亿美元,但实际利润只有1,250万美元。该公司还公布可用现金为11亿美元,但实际只有6,600万美元,恐怕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巴维形容该事件为“令人恐怖的大地震”。萨蒂扬财务欺诈案,也由此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最大的公司丑闻。该案的主角萨蒂扬是印度第四大IT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商,审计师则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作为一家享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萨蒂扬连续六年的审计中,居然没有发现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造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还是同马林加·拉贾的合谋欺诈? 三、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蔓延 2008年融海啸席卷整个欧美,印度外包业也被迅速殃及。据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 --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 一、案情简介 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 (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 (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 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 (一)公诉人起诉 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 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 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 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 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 (二)会计师答辩 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 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 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 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 1)没有明知行为 2)没有串通舞弊 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 (三)法院的判决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三、失败原因

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作业—案例分析题 2013年5月

审计失败的案例:麦科特欺诈上市审计失败案 背景资料: 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2月成立的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这是一家联营公司,四家出资者为麦科特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新标志和光学仪器工业公司。1994年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麦科特集团。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占有麦科特()光学机电75%的股份。 按照《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改制上市的有关规定: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上市,需要达到以下条件:股份公司发起人至少为五家,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要以历史成本计算,不能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否则就要按新设公司看待,需成立三年后才能申请上市。 造假事实: 不拥有厂房、土地和大多数设备的产权的麦科特()光机电公司,几乎不可能拥有巨额资产,也达不到上市条件。实际上,麦科特上市时1.1亿左右的净资产规模,是一个从目标倒推而来的数字。 造假手段一: 将麦科特()光学机电在1993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日期间已进口的机器设备由原进口报关价格13450120港元提高到108086735.69港元,价格虚增94636615.69港元,由市海关出具了容虚假的《中华人民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进口货物解除监管证明》,从而确定上述进口机器设备产权归属麦科特()光学机电所有。 造假手段二: 采用倒制会计凭证等办法编造麦科特()光学机电虚假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使麦科特()光学机电从1996年到1998年底的会计报表累计虚增净利润84588058.32元人民币,1999年度麦科特()光学机电继续采用虚增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方法虚增了1999年度净利润40274410.92元人民币。因此,麦科特()光学机电1996年至1999年度累计虚增净利润达124862469.24元人民币,其控股母公司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根据麦科特()光学机电每年虚增的净利润增大本身的长期投资额和投资收益,从而使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截至1999年12月31日累计虚增了净利润113076143.10元人民币。 造假手段三: 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采用以“以表代账”的方法虚增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截至1998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累计虚增了总资产240083190.55元人民币,虚增了负债总额126735866.11元人民币,虚增了净资产113347324.44元人民币。1999年度公司继续虚假增加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后,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年至1999年12月31日止累计虚增净资产123329920.49元人民币,虚增了应付股东利润22000000元人民币,与之对应虚增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金额119309808.31元人民币。 造假手段四: 经上述会计处理后,麦科特()光学机电和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后的麦科特光电股份1996年至1999年末虚增了净资产118623122.72元人民币,虚增了应付股东利润23100000元人民币。1997年度~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_殷越

经济与法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殷越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一、案情回顾 (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 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 其一,固定资产造假。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捏造虚假的资产结构。根据2000年的公司财务资料显示,蓝田的流动比率为0.77,而企业需维持的平均水平为2,这表明短期内拥有可变现能力的流动资产并不能够应付并偿还短期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速动比率为0.35,而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这表明流动资产减除存货后的余额远远低于短期流动负债的数额。此外,流动资产、存货、固定资产等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不尽合理。 其三,蓝田股份公司在申请股票发行申报的材料中,对涉及的有关批复、批文及土地证进行了伪造,导致企业的无形资产虚增高达1100万元。 其四,在公司上市之前,于1995年12月间,蓝田伪造了三个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对银行存款进行了虚假记录,导致银行存款的账面价值虚增2770万。 2、财务造假,虚增利润 其一,虚增收入。蓝田在其经营期间成功塑造了“金鸭子 “ 野莲汁、野藕汁” 及“无氧鱼 “的神话。报表显示的农副水产品12.7亿元的收入具有明显造假嫌疑。仅凭正常喂养的鸭子,一年产蛋量竟高达300多只,每只鸭蛋平均净利高达0.4元;广告打得响,却不见周边消费的饮料年收入高达2个亿;每亩水面的鱼产值高达2、3万元。这些造假无疑是漏洞百出,纯属天方夜谈。 其二,虚减成本费用。报表中,公司2000年对于野藕汁、野莲汁饮料在央视的宣传广告费用而发生的巨额支出不见踪迹。现金流量表中,观察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一栏可以看出,蓝田于2000年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为2256万元,假设公司有13000个职工,则人均月收入仅为144.5元;且公司于2001年上半年平均支付给每位职工的工资额仅为185元。外界不禁惊叹,一向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公司职工收入竟如此之低,这显然不合逻辑。 3、其他造假事实 其一,蓝田股份隐瞒了其缩减1600万股本的事实,对其并未进行披露。其二,会计资料显示,公司的应收帐款非常之少。报表中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8.4亿元,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却仅为857万元。根据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如果一个企业多采用“钱货两清”的方式进行结算,在应收账款的数额减少的同时,也会导致业务的下降,收入的锐减,而这显然不符合蓝田的情况。其三,公司与关联方的关系较为混乱,与关联方有关的其他应付款科目数额巨大。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分公司,蓝田股份对其总公司等关联方的巨额资金形成了占用。其四,企业通过银行大量融资,然而报表显示每年均有大量净现金流入,二者方向背离,与逻辑不符。 二、案例分析--对蓝田审计的失败 (一)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蓝田股份财务造假被外界披露后,监管部门发现蓝田历年 的会计账目十分混乱,舞弊及重大错报现象严重。沈阳华伦会2013年7月下 总第293期 dio:10.3969/j.issn.1004-8146.2013.7.157 219

(整理)审计失败案例.

【1】 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 近期,业内有专家对于科龙电器的审计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进行公开质疑,对科龙进行审计的两位德勤的签字会计师也被指存在疑点,更有科龙小股东表示要起诉德勤,为其投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随着科龙风波的深入,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再次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李伟: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 如果指控为真的话,那么德勤失陷科龙就是一起典型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从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的实践来看,由审计失败导致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层出不穷,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如安达信、中天勤等甚至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如果说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则是防范会计失真和可能的舞弊行为的最后一道关卡。审计失败不仅可能会导致证券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者的重大损失。而且由于注会行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一起审计失败往往会对整个行业的声誉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防范审计失败。 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因素很多,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总结过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据审计学权威阿伦斯的定义,审计失败主要包含两大条件:一是审计结果是错误或者不恰当的。二是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独立审计的原则,或者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错甚至欺诈行为。科龙目前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德勤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例如,倒顾三人团中的朱德峰所提出的科龙销售收入确认问题,就体现出德勤未能恰当地解释和应用会计准则,同时这也说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德勤的职业能力和操守提出怀疑。如果我们考虑到去年郎顾之争时郎咸平教授针对科龙财务处理方式提出的疑问和其后德勤的缄默,我们有理由相信科龙财务方面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 审计失败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依赖于管理机构、上市公司、社会舆论、投资者和会计师行业等的共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师们能充分行使其权利,严格地遵循独立审计的根本原则展开各项审计工作,这才是化解审计风险之根本。 余运彪:会计师应当恪尽职守

A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A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开场导语:杨老师好,同学们好!满怀无比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我们又再一次上台了。因为案例教学这种方式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我们这下面收集、整理资料,然后通过我们的语言表达与同学们分享我们的所学所感。但是又害怕说得不好而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所以,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在我们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中,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如果我们说得好,就请同学们以你们热烈的掌声对我们表示肯定,如果我们说不好,也请同学们以你们真诚的掌声对我们进行鼓励!因为我们很看重这次案例分析,并不是敷衍了事。同学们对我们的肯定或是鼓励都是我们完成这次案例的最大动力! 案例背景:A公司于1993年度发行3000万普通股票,并于1994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从1993年改制上市至2000年,该公司一直委托甲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历年的年度会计报表。其中1999年至2000年,A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是由甲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某和李某两人负责签发的。甲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签字注册会计师由于在对A公司1999年和2000年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为A公司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未能发现A公司的虚构利润问题,存在重大过失,先是没能通过2001年度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年检,随后于2002年2月份被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撤销会计师事务所和吊销相关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行政处罚。 鉴于A公司虚构利润主要发生在1999年及2000年,因此,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对甲会计师事务所1999年和2000年的审计失败情况进行分析。 甲会计师事务所对A公司年报进行审计的主要情况: 1.没有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由于A公司是甲会计师事务所的长期客户,因而这两年的审计均没有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据了解,双方口头约定的审计收费为人民币50万元,2000年审计费用由于A公司虚构利润案受到中国证监会的稽查而没有收到。 2.客户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时间很仓促,且集中在工厂停工停产期间。 据了解,A公司这两年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均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每年的春节前完成,例如1999年年审的外勤(出差,到其他区域对财务进行审核、查账)时间是2000年1月16日至22日,内勤(整理各种凭据、表格、单据等)整理时间是1月25日至29日;2000年审计报告日是2001年2月13日,审计时间的安排非常紧促。并且在外勤审计时恰好工厂停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111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 冯百川08级会计3班200800620098 一、蓝田的背景分析 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3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 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金融机构虽未明确表示对公司停止贷款,但事实上已不向公司提供融资。 了解了蓝田事件,那么蓝田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司呢? “蓝田”的全称为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709,其前身为沈阳市三家企业。蓝田的经营范围主要有农副水产品和医药制品两大类,其产品主要销往洪湖、武汉、荆沙、宜昌、岳阳等地区,产品市场覆盖华东、中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五大区域。 1992年10月,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经沈阳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沈体改发[1992]65号文批准,由沈阳行政学院下属的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和沈阳市新北副食品商场全部资产发起设立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沈阳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处的确认结果,将原三家发起人净资产中国有资产1828万元折成1828 万股国家股,委托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经营;将净资产中属企业法人的资产3525.6万元折成法人股3525.6万股,由沈阳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持有;同时向原企业内部职工以1:1.25溢价定向发行1342.4万股。股

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作业—案例分析题 2013年5月 审计失败的案例:麦科特欺诈上市审计失败案 背景资料: 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的前身是1993年2月成立的麦科特集团机电开发总公司,这是一家联营公司,四家出资者为麦科特集团公司、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香港新标志有限公司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1994年更名为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1996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发总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麦科特集团。麦科特集团光学工业总公司占有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75%的股份。 按照《公司法》及中国证监会公司改制上市的有关规定: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上市,需要达到以下条件:股份公司发起人至少为五家,连续三年盈利,资产要以历史成本计算,不能通过资产评估增加,否则就要按新设公司看待,需成立三年后才能申请上市。 造假事实: 不拥有厂房、土地和大多数设备的产权的麦科特(惠州)光机电公司,几乎不可能拥有巨额资产,也达不到上市条件。实际上,麦科特上市时亿左右的净资产规模,是一个从目标倒推而来的数字。 造假手段一: 将麦科特(惠州)光学机电有限公司在1993年11月8日至1998年12月18日 造假手段二: 1999年12月31日

造假手段三: 1999年12月31日 造假手段四: 造假手段五: 1994年6月18日和1998年7月5日 由此,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虚增亿元资产,正好等于其上市时所称其拥有的净资产数量。这正是实实在在的“空壳公司”。 第三方失职: 事件一:2000年春节后,麦科特集团公司有关人士及南方证券的唐胜成“要求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炳南增大对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的资产评估值”,郑炳南授意其公司人员陈志红普提了进口机器设备一个百分点的成新率,从而使评估值又虚增了元人民币。 事件二:在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上,华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认为麦科特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华鹏被麦科特选定为上市业务的审计师后,作为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的所长,吕润波出席过多次中介协调会。 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律意见书,南方证券有限公司参与编制了严重失实的发行申报文件。 最终在2000年7月21日,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亿元净资产,向社会公开发行7000万新股,每股定价元,共募集资金亿元人民币,发行顺利成功。

案例透过重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失败成因

案例透过重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失败成因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从银广夏透视审计目标 郁晓兰 07财务管理 三、 四、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从银广夏事件透视审计目标 一、案例概述 1、引子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银广夏A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后,围绕着陈川的银广夏高层队伍亦渐次成形。现任银广夏总裁的李有强来自天津。他生于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早在1985年就与陈川一起合作创业,1994年银广夏进入天津后,长期负责天津业务。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1994年上市之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转眼间,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对以软磁盘为主业的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银广夏最知名的项目是在银川西南永宁县西沙窝(现称征沙渠)治沙种草。治沙种草,为银广夏带来了异常良好的形像,但并没有带来什么效益。银广夏声称前后投资过6亿元,是一个夸大的数字。据《财经》了解,实际投资约9000万元。据说这一项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贡献巨额利润,为时尚早。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2、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保洁公司曾经在1996年通过德国西·伊利斯公司(C.ILLES&CO.)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这是可查的银广夏与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来;此后,银广夏又从西·伊利斯公司处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产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这是传奇的起点。 1998年,天津广夏接到了来自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第一张订单。其时,保洁公司已于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广夏)。 银广夏当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000万马克。 几个月之后,1999年6月1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上,当时的银广夏董事局主席陈川这样讲述这单合同的暴利内涵:“……德国诚信公司于1999年6月12日一次订货总价达5610万马克。6月26日,一艘载着天津广夏第一批农产品萃取产品的货轮起锚离港,远航德国。这第一批产品出口,竟获利7000多万元!” 1999年,银广夏利润总额1.58亿元,其中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据张吉生一次内部讲话)。 3、“神话”的创造 随后,银广夏公告,将再从德国进口两条800立升萃取生产线,后又将计划升级为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立升×3的生产线。计划中的生产能力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企业审计)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企业审计) 【案例简介】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尽管世界通信公司存在前所未有的财务舞弊,其财务报表严重歪曲失实,但安达信会计公司至少从1999年起一直为世界通信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将是一项可载入史册的典型的重大审计失败案例。 【案例分析】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主要归于以下四个方面: 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自1989年起,安达信一直担任世界通信的审计师,直到安然丑闻发生后,世界通信才在2002年5月14日辞退安达信,改聘毕马威。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尽管至今尚没有充分的权威证据证明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可能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但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9项咨询服务所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对税务咨询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至少说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兼做审计和咨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担忧。此外,世界通信历来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分所最有价值的单一客户,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对安达信的独立性存有疑虑。杰克逊分所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伺候”和保住世界通信这一给安达信带来不菲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杰克逊分所的安达信合伙人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予以“迁就”。对世界通信的主审合伙人而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安达信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1999至2001年审计工作底稿表明,安达信在这三年里一直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在编制1999至2001年度审计计划时,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风险的评估如表1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安达信的审计计划已经认识到世界通信的会计及财务报告具有重大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世界通信制定了过于激进的收入和盈利目标。换言之,安达信已经意识到世界通信具有报表粉饰或财务舞弊的动机。尽管如此,面对如此高风险的审计客户,安达信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根据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的规定,应有的职业审慎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2002年11月AICPA颁布的第99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怀疑一切的心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坚持诚实和正直的立场,勤勉地搜集和客观地评价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怀疑还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得因为信任被审计单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I 一、审计失败概述 (2)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2)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3) 二银河科技舞弊始末3 (一)公司与事务所简介 (3) (二)银河科技舞弊事件始末 (4) (三)银河科技违法手法 (6) (四)银河科技舞弊动机 (7) 三、华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分析 (8) (一)审计失败之审计结果 (8) (二)审计失败之审计过程 (8) 四、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警示 (11) 启示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自身价值定位的思考 (11) 启示二:对于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思考 (11) 启示三:对于公开透明信息披露的思考 (12) 启示四: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13)

一、审计失败概述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是否造成审计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很多,既与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相关,也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相关联。下面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审计人员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难査清问题的。当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情况时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极大。(1)被审单位存在严重舞弊行为或违法现象;(2)被审单位存在决策失误并由此带来一定损失;(3)被审单位业务量大,经济业务复杂;(4)被审单位会计核算程序复杂,有大量关联方交易;(5)被审单位存在财务危机等。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过失往往是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其直接后果是审计报告的严重失真。 3、审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 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银河科技审计失败案例分I (一)公司与事务所简介 (3)

一、审计失败概述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是否造成审计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很多,既与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相关,也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相关联。下面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审计人员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难査清问题的。当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情况时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极大。(1)被审单位存在严重舞弊行为或违法现象;(2)被审单位存在决策失误并由此带来一定损失;(3)被审单位业务量大,经济业务复杂; (4)被审单位会计核算程序复杂,有大量关联方交易;(5)被审单位存在财务危机等。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过失往往是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其直接后果是审计报告的严重失真。 3、审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

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南方保健审计失败案 例分析

一、引言 美国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丑闻的爆发不但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而且使社会公众对美国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丧失信心。这从以下一些专有名词英文缩写的“演绎”可窥见一斑: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被戏称为Corporate Embezzlement Officer(公司贪污官);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被戏称为Chief Fraud Officer(首席舞弊官);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s,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扣除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前的盈利)更被戏称为Earnings Before I Tricked the Dumb Auditor(我蒙骗那个愚蠢审计师之前的盈利)。 下面以美国南方保健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为例进行分析。 二、美国南方保健公司简介 斯克鲁西在董事会中的独断专行和过分追求个人成就感,最终使南方保健走上了财务舞弊不归路。2003年3月南方保健的财务舞弊丑闻浮出水面,创下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涉案人员最多的纪录(11名高管人员涉案)。已经抖露出的2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更使其成为仅次于世界通信的第二大“会计造假大王”。 三、探究缘由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在南方保健的案例中,公司治理生态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管理当局、董事会、注册会计师等环节失效了!这是导致南方保健借助于财务报表粉饰以达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而使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的根本原因。 1、独裁的管理当局 2、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来看,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当局自身的利益驱动而进行盈余管理 甚至财务欺诈,而会计人员往往在管理当局威逼下,不得不屈从于管理当局,提供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南方保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南方保健实行的是以斯克鲁西为中心的集权式管理风格。斯克鲁西是南方保健的创始人,又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十分强调自己在公司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而实行“独裁统治”。南方保健因追求规模盲目扩张而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斯克鲁西为维持其强者形象,也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拥有大量的股票期权),而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指使会计人员进行财务舞弊以粉饰太平。据调查,至少从1997年起斯克鲁西就领导南方保健的高管人员每个季度末开会,商讨会计造假事宜。正如SEC执法部负责人所指出的,“南方保健日常经营的标准程序就是操纵公司的利润以使其满足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南方保健从1997年——2001年对外报告的虚假利润占实际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33%、173%、220%、188%和4722%(做折线图)。 2、失职的董事会

案例透过我国上市公司重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失败成因

从银广夏透视审计目标 郁晓兰 07财务管理 一、案例概述 (2) 1、引子 (2) 3、“神话”的创造 (4) 二、案例分析 (5) 1 从注册会计师内部分析审计失败的成因: (5) (1)、对客户的经营业务及其状况了解不够 (5) (2)、没有重点分析会计舞弊的根源 (5) (3)、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和专业判断能力 (6) (4)、审计程序不当 (6) 2、从注册会计师外部分析审计失败的成因 (6) (1)、审计市场过度竞争 (6) (2)、中国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 (7) (3)、惩罚力度不够 (7)

3、减少审计失败的对策 (7) (1).对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而言 (7) (2)、对于注册会计师外部而言 (8) 三、透视审计目标 9 四、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从银广夏事件透视审计目标 一、案例概述 1、引子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4年6月17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银广夏A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后,围绕着陈川的银广夏高层队伍亦渐次成形。现任银广夏总裁的李有强来自天津。他生于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早在1985年就与陈川一起合作创业,1994年银广夏进入天津后,长期负责天津业务。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1994年上市之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转眼间,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对以软磁盘为主业的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银广夏最知名的项目是在银川西南永宁县西沙窝(现称征沙渠)治沙种草。治沙种草,为银广夏带来了异常良好的形像,但并没有带来什么效益。银广夏声称前后投资过6亿元,是一个夸大的数字。据《财经》了解,实际投资约9000万元。据说这一项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贡献巨额利润,为时尚早。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2、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保洁公司曾经在1996年通过德国西·伊利斯公司(C.ILLES&CO.)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这是可查的银广夏与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来;此后,银广夏又从西·伊利斯公司处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产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这是传奇的起点。 1998年,天津广夏接到了来自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第一张订单。其时,保洁公司已于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广夏)。 银广夏当年10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000万马克。 几个月之后,1999年6月1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上,当时的银广夏董事局主席陈川这样讲述这单合同的暴利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