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技巧

小学生计算技巧
小学生计算技巧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326=?

解:13个位是3

3×3+2=11

3×2+6=12

3×6=18

13×326=4238

注:和满十要进一。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数学运算快速计算技巧 平均数速算技巧——中位数法 在涉及平均数的数学运算题目中,巧妙利用中位数就是可以大大简化运算过程的。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将这个特性移植到自然数列等等差数列中时,中位数即为数列的平均数。 自然数列的中位数特性: 位置特性:一定在数列的最中间位置。 数值特性:为整数或*5 计算方法: a中=(a1+a n)÷2 下面以例题来说明中位数就是如何运用的。 小华在练习自然数求与,从1开始,数着数着她发现自己重复数了一个数。在这种情况下,她将所数的全部数求平均数,结果为7、4,请问她重复的那个数就是:( ) A、2 B、6 C、8 D、10 平均数为7、4显然不符合自然数列的中位数规则。那么这个自然数列的中位数可能就是7、5,即1—14的平均数,1—14的与为105。由于中间重复数了一个数字,那么她数了15个数,此时的数列与为7、4×15=111。所以小华数重复的数字为111-105=6。 数学算式——结合律法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计算一个数学算式结果的题目。这类题目往

往被考生朋友视作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本来很简单不愿放弃,但要计算又很花时间。其实在考试中,由于题量大,所以所有的题目都就是可以凭借解答技巧来快速作答的。算式计算当然也不例外,如下题: 1+2-3-4+5+6-7-8+9+10-11-12+…+1993+1994-1995-1996+1997+ 1998=? “暴力”计算本题无疑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瞧这一列数字就会发现其实隐含在其中的规律。 技巧1:原式可写为1+(2-3-4+5)+(6-7-8+9)+… +(1994-1995-1995+1997)+1998=?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括号内的运算结果均为0,那么最终结果就为1+1998=1999。这就是顺序不变的结合。 技巧2:原式可写为 (1+1998)+(2+1997)+(-3-1996)+(-4-1995)+…=? 可以发现整个算式及为1999+1999-1999-1999+…这样循环的,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0呢?还就是其她组合呢?每8个数字的与为0,计算1998÷8=249…6,那么最后剩下的就就是1999+1999-1999=1999,得出最终答案。 由上例我们瞧到灵活运用换位的及不换位的结合率可以极大的 减化运算过程,节省作答时间。 结果验算——尾数法 尾数法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大多数人都将其瞧做一种

学生计算正确率低的成因分析

学生计算正确率低的成因分析 (一)计算内容缺乏生动性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和图形与几何等知识相比,计算总会让人联想起枯燥的数字、繁琐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厌烦。而且传统的计算教学过多的追求“熟能生巧”,试图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学习也变成了一个单调枯燥的练习过程。 (二)学习习惯不良 1.书写马虎 有的学生在书写的时候过于潦草,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书写不规范或者漏写。比如笔者所教的班里,就有个别学生把0写的不规范,写的像6,还有的学生7的书写潦草,有时和1混淆不清,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2.审题不清 认真审题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的正确率。有的学生喜欢拿到题就埋头计算,审题不认真、不仔细,在计算时常常把数字或者运算符号看错。比如,在计算21÷3=时,把÷号看成了-,错误的填上答案18;有的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会把横式的数字看错,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三)教学方法欠妥 1.过于重视笔算,忽视口算和估算 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笔算很重视,却对口算和估算比较忽视,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更少。其实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像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乘法口诀表都是学生基本的口算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必须要提高学生口算水平。而估算在计算教学中重更是提之甚少。 2.只重视练习,忽视算理的理解 计算教学离不开练习,练习也毋庸置疑成为了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布置大量的习题来让学生反复练习,以追求计算的正确率。但是,大量的题海战术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片面地追求练习,忽略了算理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在计算中有许多计算法则和公式,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数位没有对齐,很多教师只是简单指正学生小数点没有对

小学数学计算技巧

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这种简便、迅速的运算叫做简算。 这就需要在进行简便计算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性质、定律、规律等有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能使计算过程简化,同时使用凑整、拆项、转化、拆数等技巧以达到速算的目的。根据我的归纳,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8.3×67÷8.3÷6.7等。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 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 (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 (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 (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 (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

解析几何中计算方法与技巧

解析几何中计算方法与技巧 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要求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常规的解题方法必须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积累计算经验,掌握计算技巧,则解析几何定可得到高分。 一、巧用韦达定理简化运算 1、过二次曲线C 上一点P (x 0,y 0)作直线l ,求l 与C 另一交点。 例1:求直线y=kx+22-k 与椭圆22x +y 2 =1的交点坐标。 2、合二为一的整体运算 例2:过点P (-1,2)作圆C :(x-1)2+y 2=1的两条切线,求两条切线的斜率和。 例3:过点P (x 0,-4 1 )作抛物线y=x 2的两条切线,求证:切点弦过定点。 例4:抛物线y 2=2x 上动点P ,过点P 作⊙C :(x-1)2+y 2=1的切线PM ,PN 分别交y 轴于M ,N 两点,求△PMN 面积的最小值。 例5:过抛物线x 2=2y 的焦点作斜率分别为k 1、k 2的两条直线l 1和l 2,若l 1交抛物线 于A 、B 两点,l 2交抛物线于C 、D 两点。以线段AB 为直径作圆C 1,以CD 为直 径作圆C 2。若k 1+k 2=2,求两圆C 1与C 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二、利用计算的对称性避免重复运算 引例:过原点O 作抛物线y 2=2px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与OB ,求证:AB 直线过定点。 例1:设椭圆E :22x +y 2 =1上一点A (1,2 2),过A 作两条关于平行y 轴的直线对 称的两条直线AC ,AD 交椭圆E 于另两点C 和D 。求证:CD 直线的方向确定。 例2:设曲线C 1:4 2x +y 2 =1与曲线C 2:y=x 2-1。C 2的顶点为M ,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 C 2相交于A 、B 两点,直线MA 、MB 分别与C 1相交于 D 、 E 。 (1)证明:MD ⊥ME ; (2)若△MAB ,△MDE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问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21S S =32 17?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在小学,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不过关,计算出错率较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是学生以后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十载,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应用题、统计,还是图形、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让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是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找准出错原因,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对每一册教材里的计算进行专项训练,然后从学生交上来的试卷或练习题中找出错误及出错原因。也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找,然后由组长作好记录,包括出错原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4和9,5和3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书写格式不规范,有余数往往把余

数写丢,有小数点的忘了点上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不验算,靠口算往往少了进位或加错进位,做应用题不写单位,不写答等; (4)题目和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搬错,运算顺序出错,单位写错,如:“分米”把分写掉变成“米”等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书写潦草,敷衍了事等。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阅、二思、三动笔、四检验。 1、阅就是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思就是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小学数学速算技巧汇总

加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 11=143 三、一目三行加法 1、口诀 提前虚进一,中间弃9,末位弃10 2、例题 365427158 644785963 +742334452

——————— 1752547573 方法:从左到右,提前虚进1;第1列:中间弃9(3和6)直接写7;第2列:6+4-9+4=5 以此类推...最后1列:末位弃10(8和2)直接写3。 注意:中间不够9的用分段法,直接相加,并要提前虚进1;中间数字和大于19的,弃19,前边多进1,末位数字和大于19的,弃20,前边多进1。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321-100+2(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8135-1000+122(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91321-10000+1013(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许光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文从加强计算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阐述。我分析了学生的作业,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一、感知不准确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 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75+25×3=100×3=300;12×5÷12×5=60÷60=1;

二、注意力不集中 1、以偏概全。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计算中不少的错误。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时候,重点注意新学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错误,或者注意新学的知识点,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原来的知识点。比如:初学竖式除法,试商的时候往往出现忽略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点。 2、丢三落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计算出发的时候,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移下来。 3、心不在焉。 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不用心造成的。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三步的脱式计算有时只算了两步便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往下计算。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除了上面的治理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学习中的错误不重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们应防患于未然。 1、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1 在分式运算中,若能认真观察题目结构特征,灵活运用解题技巧,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分式运算中的技巧与方法举例说明。 一、 整体通分法 例1.化简:2 1 a a --a-1 分析 将后两项看作一个整体,则可以整体通分,简捷求解。 解:21a a --a-1=21a a --(a+1)= 21a a --(1)(1)1a a a -+-=22(1)1 a a a ---=11a - 二、 逐项通分法 例2.计算1a b --1a b +-222b a b +-3 44 4b a b - 分析:注意到各分母的特征,联想乘法公式,适合采用逐项通分法 解:1a b --1a b +-222b a b +-3444b a b -=22()()a b a b a b +----222b a b +-3 444b a b - =222b a b --222b a b +-3444b a b -=2222442()2()b a b b a b a b +----3 44 4b a b - =3444b a b --3 444b a b -=0 三、 先约分,后通分 例3.计算:2262a a a a +++22444 a a a -++ 分析:分子、分母先分解因式,约分后再通分求值计算 解:2262a a a a +++22444a a a -++=(6)(2)a a a a +++2 (2)(2)(2)a a a +-+=62a a +++22a a -+=242a a ++=2 四、 整体代入法 例4.已知1x +1y =5求2522x xy y x xy y -+++的值 解法1:∵1x +1y =5∴x y ≠0,.所以2522x xy y x xy y -+++=2252y x y x -+++=112()52x y x y +-++=25552?-+=57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擦都岭小学李有新一.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研究的意义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很多同学家长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计算 正确率的方法。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计 算习惯。 研究内容: 1、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口算的研究。

2、学生计算出错类型的调查。 3、制定“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措施与计划。 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明确指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正确、迅速。 2.数与计算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3. 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内容。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实践阶段,(3)总结阶段研究方法。 四.研究组成员分工 1、确定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内容。 2、科组内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措施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03-13T20:05:55.2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作者:成会玲[导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以后学习兴趣和效果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以后学习兴趣和效果。计算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工具,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好学习数学的工具,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做起来就能把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 计算题是由数字与抽象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学生容易感到烦躁和厌倦,而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计算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乐趣。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更是不深刻的。 (1)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数学计算趣味化。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了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分散重点,突破难点,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2)组织游戏竞赛,快乐做题。 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游戏,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会采用这种形式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如:掷骰子,算加减。准备两个骰子,同时投掷,让孩子算一算,两个骰子上数字相加起来是多少。还可以让孩子将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看谁先算出正确的得数。摆扑克,比能力。同桌为一组,摆扑克牌,将摆出的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四则运算,谁算得快,摆出的牌就属于他的了,看谁得到的牌最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谁算得最快最准,就是当周的擂主。 (3)运用班级中的职务,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 我通过班级中计算训练成绩的排名,让孩子从士兵开始,通过一次次晋级、当组长、学习委员、副班长、班长、小老师等激励学生。目的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计算晋级中感受计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学期的试验,孩子的计算热情高涨,全班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玩具,仔细观察正方体,然后数一数它一共有几个角,看谁数得有对有快。小学生很好胜,个个都争先恐后。有的同学说4个角,有的说8个角,有的说24个角。课堂气氛很浓。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一个面一个面去数它们的角。接着问: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几个角?一共有几个角?怎样列式计算?4+4+4+4+4+4=24(个)或4×6=24(个)或6×4=24(个)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一边观察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培养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理。比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浩过生日,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做客,他为好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第一盒里有9根棒棒糖,第二盒里有7根棒棒糖,请问小浩一共准备了多少根棒棒糖?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喜欢的食物引入新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扳着手指头数,有的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7根棒棒糖中抽出一根放到另外一个盒子中,这样很快就能知道棒棒糖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样他们再遇到类似的口算题时便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且在之后学习“二十以上的进位加法”“双位数进位加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从教学实践总结出: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1.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清晰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还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简便就简便,,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总之,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既要注意方法、技巧,又要多元化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初中化学技巧性计算专题复习课程

化学巧算专题 一、差量计算 1. 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盛有I0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105.4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 ) A.56g B.5.6g C.2.7g D.5.4g 2. 将质量为100g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干燥称量为102g,则参加反 应铁的质量( ) A.14g B.8 g C.28 g D.4 g 3. 将CO通入盛有12g 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 2.4g B. 5.6g C. 8.4g D. 9.6g 4. 将质量为8g的铁片放入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铁片, 洗涤烘干后称重为8.4g,说明该反应中,( ) A.有5.6g铁参加反应B .生成6.4g铜 C.溶液质量减轻0.4g D.有15.2g硫酸亚铁生成 5.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要用含有杂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更讯挣样品 甲乙芮 根据上图回答: (1 )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 (2 )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3 )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装置中的现象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装置丙中放入12克该氧化铁样品,待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9.6g ?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6)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装置的作用? 6. 现有一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CO,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可能含有少量C02。某化学课 题组的同学欲用该混合气体进行系列实验: ①检验C02气体是否存在,并除去C02气体 ②用干燥纯净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 ③实验CO气体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生成物的性质试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完成上述实验任务。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附表一 题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单位: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 作者: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正确率 扶沟县柴岗乡柴岗小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以及空间与图形等知识就是人人必需的数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就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就是屡见不鲜的,而且

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教学才能收到效果。 1、加强练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利用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枯燥,才会觉得有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围绕重点与难点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够练习有所收获。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顺序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多种形式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培养其计算兴趣的最有效方法。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在批改小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时,我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计算错误率比较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就有一项:要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试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在数学课教学前,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通过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引起了学生兴趣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一些口算能力较低的学生,我则让他们在课后多多通过口算训练本来练习,相信只要能日积月累,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按照法则解题 首先在解题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先审题,观察一下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其次,一定要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注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时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不盲目“简算”;最后,还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三、养成验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提倡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负责的精神,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争取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确率能达到100%;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同样也可降低计算的错误率。所以,保持和发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坚持积少成多 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以安排“天天练”,每天练5-10题计算题,既能轻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重视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同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班级中的不少困难学生往往是教师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知识技能上出现的细小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等到问题越积越多,教师想消除就十分困难了。我的做法是:在教授新课时,有时可以运用以前教学获取的反馈信息,估计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作好防范,多指导、多强调,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同时我还认为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出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 时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粗心”这一话题:不少学生因粗心没有得高分,因粗心导致成绩低下,因粗心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粗心与好学校失之交臂的也不少……故而,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数学教师首要攻克的课题。 自从我的学生进入四年级,我发现学生计算正确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四年级计算以小数加减法为主,一般学生都认为小数很小,便掉以轻心以口算为主,结果正确率大大降低。一年来,针对班上学生计算中粗心问题,着重进行了摸索研究,略有收效。 一、掌握基础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多年的教学实践提醒我,学生在刚刚接触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时错误率较高。如:24×2÷24×2,大多学生解答为1,他们只是注意了数字的本身特点而忽略了运算顺序。此时,就要求学生划出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落笔。又如:乘法分配率和结合率是学生经常要混淆的,(125+9)×8=1009,4×(25+125) =4×25+125。这时,我们教师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可以从巩固基础题熟练基本题型入手,再准备一些对比题让学生辨别内化。 二、细找错因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成熟,观察的方法还需要继续完善,我们除了思维的训练,方法的引入,以及必要的练习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分析发现以下几点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大脑中的客观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誊错答案。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思维定势的干扰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作出行为反应。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再去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总会有学生忘了把小数点对齐,这是受末尾对齐这一法则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又如,列竖式计算时敷衍了事,减法时每一位都退位,加法时每一位都是进一…… 3、懒字当头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列竖式于桌上,书本、作业本的空白处,为节约时间书写潦草;不论什么类型的计算题都是口算;蔬于自查、验算等等。 二、对症下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为了“对症下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 都匀市坝固镇中心小学;顾菊先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 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

工程量计算中Excel运用技巧

工程量计算中Excel运用技巧 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无论输入是纯粹的数字运算,还是引用其他单元格计算,只要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就能得到结果。这个直接显示结果的设计对于绝大多数场合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某些情况下就不那么让人满意了。比如说在做工程施工的预结算编写,使用Excel,既要写出工程量的计算式,也要看到它的结果,于是这样相同的公式在Excel里面要填两次,一次在文本格式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一次是在数据格式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让Excel计算结果。 如何既能看到公式又能看到结果呢?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种方法是所谓已知结果,显示公式,先在数据格式单元格中输入公式让Excel计算结果,然后在相邻的单元格中看到公式;另一种方法所谓已知公式,显示结果,就是先在一个文本格式的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在相邻的单元格中看到结果。 ★已知结果,显示公式 假设C列为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假设C1为=A1+B1,或者直接是数字运算=2+3),而相邻的D列是你需要显示公式的地方(即D1应该显示为=A1+B1或者=2+3)。 1.打开工具菜单选择选项命令,出现选项对话框。 2.在常规选项卡中,选中R1C1引用方式选项。 3.定义名称,将引用位置由=GET.CELL(6,Sheet1!RC[-1])即可。这里的RC[-1]含义是如果在当前单元格的同行前一列单元格中有公式结果,则

在当前单元格中得到公式内容,即在含公式结果单元格的同行后一列单元格显示公式内容;如果将RC[-1]改为RC[1],则在公式结果的同行前一列单元格显示公式内容。 4.如果引用位置中含有RC[-1],则在含公式结果单元格的同行后一列单元格中输入=FormulaofResult即可得到公式;如果引用位置中含有RC[1],则在含公式结果单元格的同行前一列单元格中输入=FormulaofResult即可得到公式。 提示:如果想要在含公式结果单元格的同行后数第2列中显示公式内容,则需要把引用位置中的RC-1改为RC-2。 ★已知公式,显示结果 假设C列为输入的没有等号公式(假设C1为A1+B1),而相邻的D列是你需要存放公式计算结果的地方(即D1显示A1和B1单元格相加的结果)。 1.选中D1,然后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名称命令中的定义子命令,出现定义名称对话框。 2.在在当前工作表中的名称输入栏中输入定义的名称ResultofFomula,在下方的引用位置编辑栏中输入=EV ALUATE(Sheet1!C1),单击[确认]按钮退出。 3.在D1中输入=ResultofFomula,然后选中按住右下角的填充柄向下拉动填充即可。 提示:EV ALUATE是Eexcel 4.0版的宏表函数,Excel 2000和Excel 2002中还支持,但只可用于名称定义中。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摘要:正确计算教学,可谓是小学数学的“重头戏”。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谓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所以小学阶段每位数学老师都很重视计算教学,几乎是天天都让学生练习口算、计算,尽管这样,小学生的计算仍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我们苦思冥想深入剖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现说出来供家参考。 一、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方面的原因 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明明是会做的计算题,就是因为‘粗心’给算错了。”这个“粗心”大多是感知、注意、思维、记忆等原因造成的。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

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短时记忆比较弱。 人们记忆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短时记忆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589×3时,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十该向前一位进几,从而导致算错了数。 5、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25×4÷25×4误算成25×4÷25×4=100÷100=1。 6、虚荣心作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