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二年级)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编写。各部分的意旨如下:1.“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而确定的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中的相应内容,有助于拓展视野、增进理解、提高能力。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1)。文中没有附1 ??

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两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

(1)“课时安排”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每周教学3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参见附2。

(2)“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

4.“实验与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或活动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

(1)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教学难点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学生已有了初中化学的基础,教师就可以先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为了进一步了解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从中归纳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第二节《无机物》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由于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实例来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然后教师从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引入水在细胞中的作用。在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探讨中所列出的运动员饮料,讨论无机盐的作用,并进一步理解无机盐在调节酸碱平衡等方面的功能。

(3)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它们的生理功能。在学习糖类时,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是多糖的种类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于本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哪些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糖根据教材中的种类进行分类,学生就能自然地明白单糖、二糖与多糖。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话题,从中引出脂肪等脂质,分别介绍他们的分布及作用。在学习蛋白质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二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由于学生没有有机物的知识,一开始学习蛋白质,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了解的蛋白质功能有哪些,再结合教材中的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先进行蛋白质功能的学习,在了解了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功能后,提出问题思考:蛋白质的结构怎样呢?就很自然地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结构的学习。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识别氨基酸,在观察对比教材中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针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这个教学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课件的动态模拟,让学生充分理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并通过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来理解其结构的多样性。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即可,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与原教材相比,探究性更强,实验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准备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2)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3)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4)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

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对于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二、教学要求

第四节细胞核、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概述》的教学重点细胞学说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难点是“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由于学生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好多已经忘记,或记忆模糊,教师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从科学史的角度来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2)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教学重点是质膜的结构,难点是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示意图、模型、照片及有关动态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及科学家研究细胞获得的相关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的功能形象直观地介绍给学生。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可以利用板图、幻灯片,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言与图解结合起来,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为第3章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做好铺垫。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3)第三节《细胞质》的教学重点是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难点是内质网、高尔其体的功能,活动“观察叶绿体”。教学中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4)第四、五节《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教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教师可以从教材上“伞藻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讲解细胞核的结构。针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这一难点,利用模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并列出简表。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将第一节的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第二节的活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合并为一个活动完成。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作详细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技能。“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可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前一并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再进一步探讨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一、课标内容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解释A 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5.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节细胞与能量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四节细胞呼吸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 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难点是A TP 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吸能、放能。把学生带入到细胞与能量的学习情景中,又为后面“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会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说明A 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主要问题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穿膜运输和膜泡运输的方式,认识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的扩散、渗透、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及胞吞、胞吐各种方式。重点的问题是区别扩散、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穿膜运输方式。由于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穿膜运输与膜泡运输、被动运转与主动运转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水分子的渗透过程,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并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通过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半透膜。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关于“胞呑”、“胞吐”的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难点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二氧化锰无机催化剂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先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让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举例说明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通过“探究酶的专一性”,“pH对H2O2酶的影响”实验,培养实验设计、独立操作及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由于实验设计类型实验是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第一次遇到,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

(4)第四节“细胞呼吸”的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难点是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学生学过了A TP的知识,对于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一些与呼吸作用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分析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再让学生联想其他事例,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广泛性后,阐述有氧呼吸的化学过程,举例说明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理解细胞呼吸是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过“乙醇发酵”演示实验,直观了解细胞无氧呼吸,学习了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是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5)第五节“光合作用”的教学重点是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是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建议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重点要学生掌握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也是学生要弄清楚的内容。试图从化学反应的角度上看待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化学反应发生的变化去认识水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成有机物糖类等物质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光合作用。最后,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对光反应和碳反应过程的具体部位、需要的条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联系予以总结概括,让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同化知识。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模拟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比如光反应阶段光能如何转换成电能,就可为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插上翅膀。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形象的比喻也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部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b、大部分叶绿素a就像是“天线”,不断收集吸收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类叶绿素a在阳光下不断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而形成高能电子流,就起到了“泵”的作用,电子流的“源头”却是水……同时配合启发、讨论、列表对比、图示总结等手段,就可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反应、碳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而真正体会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地位。

对“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四种色素的颜色和含量,感知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因为在光合作用中,只有色素才能吸收、传递光能,也只有色素才能转化光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于实验原理、材料和药品的选用、操作注意事项都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色素的吸收光谱,即让白光穿过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再经过三棱镜分光,分析光屏上的暗带,进一步感知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在“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活动,教材借助于技能训练,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一些外界因素的关系图表,总结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指导作用。如通过对一组关系图象的分析、完成教材上的技能训练来达成的,要让学生能用这些关系曲线去解释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以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此时配合一些针对性强的一些图像变式训练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予以纠正和巩固。

四、活动建议

1.“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实验。

本实验连贯性很强,因此在实验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实验全过程,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实验前,对实验组组长进行培训,以便在开展实验时充当小老师。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

为单位,制定实验方案。在开展实验前各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方案的汇报,提出预期结果。并在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及收集到的数据,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究酶的专一性”探究活动。

对于酶的专一性的探究,教师可提出问题“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可提示学生,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在蔗糖酶作用下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这些物质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会有红黄色沉淀物质产生,而淀粉和蔗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根据颜色反应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药品、试剂、器材设计对照实验,结合特定的颜色反应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从而判断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予以精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在探索中提升自己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列举出更多的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实验中只要把握几个重要环节,制备滤液时一定要剪碎叶片,研磨成糊状然后过滤。划滤液细线时,该过程虽不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却也关系着实验效果的好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建议用去掉铅笔芯的自动铅笔代替毛细吸管,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备的滤液颜色的深浅,重复划滤液细线2~6次。

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建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使学生对光合速率的大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活动最后要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结果,因此活动过程中数据的获得、记录以及分析,绘制折线图是本活动的重点,对所绘图形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是活动的难点。为了便于控制光照强度,在活动中不能采用自然光照,可以用不同功率的台灯作为植物光合作用中光的来源,也可以通过控制光源与植物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控制光照强度的效果。本活动适宜2至4人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说明细胞的分化。

5.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6.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有丝分裂的过程。难点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细胞的癌变知识目标定为了解水平,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致癌因子的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由于本节内容繁多、抽象,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动画、教学挂图、可粘贴的染色体自制模型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的教学重点是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是细胞全能性、干细胞概念及实例。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具有全能性。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也可以对教材做些处理,如把“干细胞”内容提前,再从中提炼出相关概念。在举例说明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时,要兼顾植物动物,不要片面。

(3)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教学重点是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难点是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的教学,学生能够举出例子即可,不用拓展。建议教学中联系学生熟悉的现象或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去完成。建议教师在每张学生实验桌上放一张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固定切片、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或者教师提前准备好五台显微镜,分别示范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二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三是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二是显性相对性。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现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中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还可以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去推论、去揭示本质,通过相关背景材料,

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总结、总结规律)。通过广泛讨论,使学生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关于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来突破。

(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教学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做好“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对学生理解掌握孟德尔定律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在学生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教师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2的展开式,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讨论,理解在当时遗传学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时也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分离定律的模拟验证,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二是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验证,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各代配子类型、基因型以及表现型的比例。首先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即按班级人数分成4人一组,每组准备大信封4个,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纸各20张。其次是统计需要一定的样本数量,加大样本数量的方法,一是同一小组模拟活动中重复“产生配子”、“配子结合”至少10次以上,二是在各组重复10次的基因上计算全班的各种数目之和。在记录结果时要仔细认真,要保证统计的有序性与正确性。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一、课标内容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二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三是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为此教师可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让学生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让学生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

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二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在旧版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过,教师在教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步步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的关系,从而证实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让学生用所学的遗传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准确的遗传学观点。

(3)“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教学重点是人类的伴性遗传。教学难点是人类的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许多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实例和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的常见的伴性遗传现象,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课标内容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5.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教学重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性学习,通过分析两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实验虽然采用的实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获得科学结论的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并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科学家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区分

开,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通过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教学重点是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利用课外读:“DNA与RNA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DNA的化学组成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教学模型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讲论和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理解。

(3)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的教学重点是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是DNA分子复制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资料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串思考DNA的条件、过程、特点。

(4)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教学难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或教材中插图呈现转录、复制过程,设计问题串进行讨论,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

在进行“模型建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中,建议在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前,先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再开始动手制作模型,体验制作过程,最终达到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5.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2.教法建议

(1)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基因突变的特点与机理,二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基因突变的机理,二是染色体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水平的角度,理解基因结构改变中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及其所产生的相应变化结果;再从性状水平的角度,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关于基因突变的原因,可以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基因突变的特点。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实质的。教师应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生物实例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尽量用图解、事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并尝试让学生列表总结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优缺点。

(2)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重点是各种育种方法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诱变育种可以用教材的实例进行分析中,得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优缺点。单倍体育种利用教材的常规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比较图,分析得出单倍体育种能缩短年限的原因。多倍体育种利用三倍体无籽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的原因以及多倍体新品种的优良性状。利用教材的“课外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一、课标内容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生物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 考试标准(2014版) 生物 (适用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浙江高中生物实验题小专题

2020届高二生物期末复习实验小专题复习 1.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象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2.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茎、甜菜的块根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B.西瓜汁含有大量的还原糖,是鉴定还原糖的好材料 C.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变紫色 D.蜂蜜水加入本尼迪特振荡后即出现红黄色沉淀 3. 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含量最高的是甲图中色素带①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丙图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必须接触到烧杯内液面 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或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和漂洗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 B.可以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C.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 5.生命科学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假说—演绎法 B.研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构建方法 C.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位素标记法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6.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猫叫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B.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粗略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 D.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 7.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 误的是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需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 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厌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

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2020年浙江省高中生物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浙江省2020年高中生物1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不同组织含水量相同 B.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叶片缺镁会发黄 1.A 【解析】A、水是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A错误;B、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B正确;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正确;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叶片缺镁会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叶片发黄,D正确。故选A。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神经递质 B.RNA聚合酶 C.血浆蛋白 D.氨基酸 2.B 【解析】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 3.下列能正确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是 A.B.C.D. 3.D 【解析】A、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B、细胞中染色体为奇数,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MII中期,B不符合题意;C、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故处于MII后期,C不符合题意;D、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离,故处于MI后期,D符合题意;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的你,应该怎么制定教学计划呢?更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带来关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使实验教学进行得更好,我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初二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仍比较明显,注意往往与表面现象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二、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2、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没有材料的采取替代材料;二是老师之间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另外,不能单为完成某个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记录单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 细胞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材料或药品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实验情况良好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 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 材料或药品 苹果或梨,花生,鸡蛋清或豆浆,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 或苏丹IV染液,双缩脲试剂 实验情况良好 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 中的分布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材料或药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火柴,酒精灯,镊子,吸水纸,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 实验情况良好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实验记录单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填写通知单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 粒体 演示或分组分组 实验时间年月日午第节 实验班级高一() 学生 数 分组数28 授课 教师 实验仪器、 材料或药品 新鲜的黑藻叶(或菠菜叶、藓类的叶等),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滴管,镊子,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 微镜,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的健那绿染液,蒸馏水 实验情况良好 安全情况 安全 仪器损坏 及处理意见 无 仪器质量 情况及改 进意见 暂无 实验教师 (签名) 授课教师 (签名)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5年1月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说明了生物具有 A.统一性B.多样性C.适应性D.特异性 3.将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培育出在冬天也能长期保存的西红柿。该育种方法属于A.转基因技术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4.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 A.淋巴B.血浆C.组织液D.内环境 5.科学家将单个离体胡萝卜根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 A.具有全能性B.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 C.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D.发生了基因突变 6.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7.下图表示二肽分子的结构,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键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高等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核糖体B.线粒体C.叶绿体D.高尔基体

9.某4岁小女孩能吃、能走、能讲,且智力正常,但她的身高与3个月大的婴儿相当。据此判断该女 孩 A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雌激素分泌不足 D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10.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 .性状分离 B .基因分离 C .完全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11.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A .荒漠 B .草原 C .苔原 D .热带雨林 12.寒冷刺激下,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体温下降 B .皮肤血流量减少 C .产热量减少 D .酶活性下降 13.右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 B .①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 C .②是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 D .③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14.下列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是 A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B .与艾滋病患者聊天 C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针头 D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15.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A .碳酸盐 B .单质碳 C .CO 2 D .含碳有机物 16.下列关于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B .ATP 在细胞中易于再生 C .ATP 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D .ATP 分子中含有腺嘌呤 17.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前者特有的现象是 A .染色体复制 B .胞质不均等分裂 C .着丝粒分裂 D .同源染色体分离 18. 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增长 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种群呈指数增长 B .该种群的K 值是300头 时间(年)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266-5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 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 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 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 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 维能力。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 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生物知识,培养初步 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生物实验教学将重点放 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 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附参考答案)

浙江省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 、叶肉细胞中水在光照下分解 B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C 、tRN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D 、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2.右图为电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B .胸腺嘧啶参与碱基互补配对的有1和3 C .此细胞可能是植物细胞 D .结构1、2、4、5、6均是由生物膜构成 3.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 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 、Y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 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激素Y 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④. 4.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 由通过)。图中溶液A 、B 均为体积相等的蔗糖溶液, 其浓度分别用M A 、M B 、表示,且M A <M B ,半透膜面积 S 1<S 2,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 升的高度分别为H 1、H 2,当液面不再上升时所消耗的 时间分别是t 1 t 2 ,则 ( ) A.H 1>H 2,t 1 =t 2 B. H 1=H 2,t 1>t 2 C. H 1=H 2,t 1<t2 D. H 1<H 22,t 1 =t 2 5. .蓝色染料DCPIP 被还原时会呈无色,下列各项中,使蓝色DCPIP 的颜色改变最大的是 A 液 B 液 C 液 毛细淋巴管 A 液 血流 B 液 组织细胞 C 液 毛细血管 红细胞 甲 乙 丙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① ② ③ ④ X Y 图Ⅰ 图Ⅱ

浙江省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历年(2013年-2018年)学考真题汇总(最新)

第一节分离定律 1.下列有关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有耳垂与无耳垂 B.身高与体重 C.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D.卷发与直发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月季的红花与绿叶 B.蚕豆的高茎与圆叶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兔的长毛与狗的黑毛 4.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1/2 B.2/3 C.4/9 D.5/9 5.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 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6.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对其所生子女的预测,正确的是 B 紫花 白花A 紫花 白花 C 紫花 白花 D 紫花 白花

A.基因型有5种 B.儿子不可能是患者 C.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8 D.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1/3 B.1/4 C.1/9 D.1/16 2.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这显性,种子圆形对皱形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将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不同于 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类型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 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 8 :1 B. 2 :1 C. 15 :1 D. 3 :1 4.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多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5.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6.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豌豆是▲授粉植物,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 (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 小组选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1 (见右图)。 ①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F2中杂合子占▲。若F2植株全部自交,预测F3中,开紫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 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 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 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王金金 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中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足。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工作计划 1、为适应教学中新教材的使用,实验室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教学标准,加强新实验的准备和操作能力,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按学科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2、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情况记录。为教师公开课及科技兴趣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和协助工作。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和复习,检修好实验器材,改进器材的性能,确保各项实验圆满成功。 3、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仪器、药品的申购工作,对购入的仪器、药品及时登记,保存好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按类别分室保管。对现有的仪器、药品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对比,提出增订的计划。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防漏水、防火、防盗工作,经常检查所负责的分管区域的各项安全。按学校要求,定期做好各实验室清洁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 5、配合教务处的安排,及时提供各种考试的考场,保证各年级的分场考试能够顺利进行。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需求在不影响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要求。 6、做好每个实验室的使用记录,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良好。 7、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8、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9、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于实验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动物的睾丸(精巢),植物的雄蕊(花药)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2)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5、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 答:MI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 MII后期:着丝点分裂 ﹡实验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辨认哪些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讨论: (1)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分配到细胞两极 (2)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实验中应先培养出根再低温诱导处理,因为未生出根前进行低温处理不利于其生出不定根。 ﹡实验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 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出现。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方法: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4.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某种遗传病的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 100% 计算公式:发病率 ===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2020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生物

2020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生物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学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脂质的是 A.DNA与RNA B.糖元与淀粉 C.油脂与磷脂D.丙氨酸与甘氨酸 2.浅海海域生活着海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微生物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B.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C.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D.茉莉的白花与绿叶 4.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水B.无机盐C.氨基酸D.纤维素 5.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如下(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所指位置表示染色体断裂处)。该图表示的变异为 第5题图 A.易位B.倒位C.重复D.缺失

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人教版)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生物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实验目的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五、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2.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六、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浙江省高中生物学考选考考纲汇总

生物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