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已经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的实验问题,要求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改革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开放式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着课物理的教学过程应当由封闭走向开放。《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高中物理教师也普遍比较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但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或者是常用的套路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仍是教师在做主,学生依然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实施既定的实验步骤。这样显然达不到物理学启迪学生创造力的作用。现实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某学校对高中物理学中的实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新课程加强了实验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地位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人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改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从单纯为了学习知识验证理论及学习操作技能,转变为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独到作用。 三、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内容;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行为的设计是提高探究能力的关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总结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自从《课程标准》问世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力图推进新课程改革。但“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应付,整天处于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及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基于此,这就要求我们着手解决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具体学科,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与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什么是学习方式?有人从学生的行为结构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学习的组织方式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性出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1eam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还有人从学习的社会性出发,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交往方式。这三种观点都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学习方式的特征,但是又不全面,没能很好地揭示学习群体特点、个体特点和情感特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其实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存在的形式、结构及发展阶段。学习方式不同于学习模式、学习风格,也不等同于个体的一般认知过程,它反映了“如何学”这一普遍问题,是学习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统一,是外在行为和内在心智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理念;内涵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行,针对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的革新与探索。物理是初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初中物理以基础知识为主,是为更深层次物理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物理学习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物质实验讲解更容易让学生吸收、掌握成为不断研究的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互动。在课前,教师制作相应的知识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外完成预学习;在课堂之上,师生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对知识已经做到初步掌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最后完成作业。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再对初中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翻转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性的传授,学生被动式的接收。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学生发展。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而翻转教学采用的是“以学定教”的方式,也就是教师的“教”始终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 (二)翻转教学目标 之前传统的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上讲解,课下完成作业等等。而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更加细致化、更加明确化。翻转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课前目标以及课中目标,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翻转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课堂,课堂上进行所有知识内容的讲解,但是翻转模式改变了这一方式,课堂上教师依然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有一个更重要的步骤就是“课下自学”。所谓的课下自学不是学生单纯的拿课本进行预习,而是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这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预习作用,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为自定步调的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高考物理探究性实验题大全

2008高考探究性实验题汇编 一.力学篇 1.(无锡市一调)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 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Ⅰ.理论探究: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 能变化间的关系,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Ⅱ.实验探究: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 .______ _▲ ___; b . _▲ ____; ②如图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 、B 、C 、D 、E 、F 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距离如图。则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 W 合 =F 合x ,三式联立得W 合 =2 1222 2mv mv - Ⅱ①a.平衡摩擦力(1分) b.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1分) ② T x x 23 2?+?(2分,其它正确也得分)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2分) 2.(淮安一调9分)物体因绕轴转动时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角速度 大小有关,为了探究转动动能的大小与角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一个实验,即研究砂轮的转动.先让砂轮由电动机带动作匀速转动并测出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轮边缘的摩擦阻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来,测出砂轮开始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 ,实验中得到几组n 和ω的数值见下表:(砂轮直径d =10cm , 转轴间摩擦力大小1 f =N ) 能,并填 定量关系 代入数据,得 E k = 分别填:、2、8、18、32(直接填数据,正确的不扣分) 丙

(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谢媛媛,施湘君,陈志卫,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文章分析了现有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改革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项目和内容,改革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实践证明,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药物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医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药物化学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内容繁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很难适应。但是,现有的教学体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从实验仪器的准备到实验方法的确定,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效仿,不利于学生创新性、自主性的培养。而目前关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还比较少[1-6],为此,我们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药物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改进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传统的验证性教学过程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体,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要让学生根据已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 1.基本操作类实验 2. 测定性实验 3. 探究性实验 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

浅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浅论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雷州市第二中学许菜珍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通过设疑,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地设疑质疑,并让学生通过观摩、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历经质疑——猜想——探究——讨论——总结——应用等环节,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教学创设情境鼓励质疑激发兴趣锻炼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传统物理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实行满堂灌,学生听的多,动的少;教师只顾讲,一切包办,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的挖掘,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新课改下的探究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师生教学关系;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为学服务。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这几年,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 主要环节:质疑——猜想——探究——讨论——总结——应用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时,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大胆设疑,积极思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物理教材

的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去寻找新的发现,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时,我先针对这个实验提出几个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借助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发现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凸透镜,并通过凸透镜我们看到的景物的像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被拉近、有时被拉远,有时正立、有时倒转……然后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2、给出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打火机。问:与照相机的使用过程进行比较,如何放置这些器材,才能使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上? 3、这个实验一般学生很难马上提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教师先演示凸透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情况,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特点也跟着改变的现象。这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否也有关呢?(若有,具体关系怎样?)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自1961年施瓦布首次提出了“作为探究的教学”,探究教学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

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 篇 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论文四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摘要:物理实验一直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改以后,这一点更为突出。物理学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学习的,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物理学习所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在分析了实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物理是一门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构成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为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探究去学习知识,这和新课改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更突显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来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只是机械地增加作业与练习题的难度。最终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应付考试,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偏低。而物理学的实验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应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度 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机械地记忆,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上的描述与教师的教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而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通过自身实践去学习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原理有一定深入的理解,这为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日后的运用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在高中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应用实验教学对重点、难点等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理解性的实验,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知物理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学概念。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历程 宝洪小学教务处语文教研组:陆泽先赵庆江向鸿斌石伟李自华马文娟胡春琼董水英杨菊芬黄玉明杨树仙赵东敏黄琼仙李莉苏雪凤“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是宜良县教育科学“五年”规划发展课题,近一年来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也渴望合作,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脱离了这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人就免不了孤独和寂寞的侵袭,甚至会觉得生活丧失意义。因此,可以说,人活在沟通和交流之中。但沟通和交流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的谈话,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以强迫接受为目的,那也不是交流,而是一种强制。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但却不会交流,不懂交流之道。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开篇所指出的:“过去几十年来,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广播、电视与飞机、卫星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通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几乎可以在瞬时之间彼此相连。然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戴维·伯姆:《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干脆不再去寻求理解和信任,转而诉之于暴力与争斗。和平与民主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和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使我们放弃暴力和争斗,使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教育致力于人的培养,教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使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今天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且认为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使得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但每个学生却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重集体轻个人,重竞争轻合作,缺乏教育主体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合作。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体中,但并不是一个“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学生实质上是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处于一种孤立的生存状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班级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由于受儒家文化和封建专制的影响,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压抑个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主体性的解放提供了外部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开始提倡和培养人的主体性,但由于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使主体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个人至高无上和个人中心的倾向,以个人的主体存在抹杀他人和社会的主体存在,主张个人权利的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初探】 物理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初探】物理研究方法 [摘要]: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设,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和已有经验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展示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和才能,延伸了学生的学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质疑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学会研究、可操作性 课题背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方面之一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因为通过实验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将来社会的生存能力。“二期课改”总体要求,就是要确立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目标。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在中国学的方法是演绎法,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人的研究方法,他们是从实际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原理,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这段话表明实验作为一种研究科学方法,对人的培养有着一种特别的作用。 探究性实验是努力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方式,建立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配合“二期课改”中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使之相辅相成。通过探究实验,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和联系实际问题,体验科学发展和知识形成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知识的本意和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以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实验,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构建“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并积极应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 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材编排的演示实验有64个,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 如:演示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后,提出问题:现有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它们? 学生提出的探究方案: 1)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比较它们的燃烧程度。 2)在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它们的浑浊程度。 3)在两瓶气体中分别放入一只活着的虫子,比较它们的存活时间。 4)称重两瓶气体的质量。 …… 通过知识的学习,实验的演示,学生的观察并且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不是很严密。但实验探究的意识已经得到了培养。 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支配时间,

基于“3-4-5”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3-4-5”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2-06-11T11:04:11.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59期供稿作者:刘萍单连龙[导读] 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习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刘萍单连龙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第一初中26270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动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当“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已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时,我不得不由衷地感触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起始阶段的质疑与困惑,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了我们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作为化学这门学科,实验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决定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与否,现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共享,希望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以期更大的提高。 一、以实验的趣味性为导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实验,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 二、借助实验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还要增强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试验完成后,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那么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 三、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地转变,课堂上不再大量灌输权威性的结论,而是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引导、组织学生去“猜想”、去“发现”、去“创造”,通过亲历实验过程,使学生自己学会化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兴趣盎然、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磨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把演示型实验变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强化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真地设计实验方案。即使学生提出了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教师也要表扬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五、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习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探究性实验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c。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