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浅论篇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浅论篇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浅论篇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

第一章

1、(1)心理学研究对象都包括哪些?

答: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2)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2、如何理解心理的形式与内容?

答:形式与内容等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东西,而在于客观的真理,所以需要灵活和客观,不要被表面的框框所束缚。需要理解内容的内涵、透过内容看到核心规律以避免被形式所困扰,并且由此可以更好的进行运用和创新了。

3(1)心理学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机制;(2)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有哪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1>理论意义:探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论据。心理学研究心理、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心理现象对客观事物的依存性,研究外界的客观刺激怎样引起脑的活动而产生主观的心理现象等问题。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为这些学科和心理学一样都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只不过研究的侧面有所不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必然有助于它们深入地认识各自的研究对象。

2>实践意义: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调节下完成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这样,心理学就可以直接参与到极为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

4、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作品分析法?

答:(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有计划的控制或变更实验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3)作品分析法:通过对一个人的劳动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判定一个人的心理特点的方法。第三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1、解释概念:神经元、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动力定型、消退抑制、强化

答:(1)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叫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2)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

(3)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5)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跳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6)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产生条件反射的机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7)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产生条件反射的系统成为第二信号系统。

(8)动力定型: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但条件反射的系统依同一顺序多次反复,就会巩固起来,这种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

2、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都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作用如何?

答:脊髓、延脑、中脑、小脑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

答: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同时刺激的情况下而形成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在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与听觉中枢之间便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便形成了。

4、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

5、条件反射的抑制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1)消退抑制; 2)分化抑制 3)保护性抑制

6、举例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答:(1)集中与扩散规律;(2)相互诱导规律;(3)动力定型规律

7、“望梅止渴”与“谈虎色变”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还是第二信号信统的活动?

答:第一信号系统。动物的大脑和人脑两种不同的条件反射机制和形式。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一般称为信号刺激。它可以分为两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的现实的信号叫做第一信号。人脑与动物的大脑的条件反射机制都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具体的、现实的第一信号形成条件反射。如吃过酸梅的人,只要一看见酸梅就有唾液分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8、人的大脑皮层的结构机能特点如何?这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皮层上有三条明显的沟裂,把皮层分为四大区域:称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各个区域的机能不同。根据大脑皮层各个部位主要机能上的差异,可划分出许多机能区,这些区域称为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运动区:在额叶中央前回,是支配肢体运动的高级中枢;感觉区:在顶叶中央后回,是皮肤、肌肉感觉的高级中枢;

视觉区:在枕叶内侧,为视觉高级中枢;听觉区:在颞叶,为听觉的高级中枢。

9、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

10、条件反射的规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1、如何科学用脑。

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

13、条件反射的规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4、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特点与科学用脑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1)什么是感觉?

答: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3)感觉和知觉有何不同?

答: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发展,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不会产生知觉;感觉到的事物的属性越丰富多样,知觉越完整。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3>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而感觉很少孤立的存在;

4>感觉是一种分析器单独活动,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2. 感觉与知觉都有哪些种类?

答:1>我们按感觉所反映的内外环境的不同,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2>知觉分为比较复杂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以及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错觉

3. (1)什么是感受性。

答:感受性是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结合实际说明感受性的规律。

答:(一) 适应规律; (二)对比规律;(三)联觉规律

4. 知觉具有那些基本的特征,举例说明。

答:1>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因素而言有以下几点: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异律)②对象③刺激物各部分的组合(组合律)的运动(运动律)

④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强度

②知觉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③感觉的丰富程度

④分析器的积极活动

3>知觉的恒常性分为: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e:声音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主客观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①被知觉的对象变化范围要适当

②要有参照系

③知识经验

4>知觉理解性

5.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多有那些?

答:1>知觉本身的客观因素,(以前的知觉的基本特征)

2>人的主体心理因素。

6.(1)什么是观察?

答: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引起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

第五章注意

1、(1)什么是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人们的一切心理活动都需要注意的参与。在清醒状态下,每时每刻人们都会注意一定的事物。

(2)注意同心理活动过程的关系如何?

答:1>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过程的开端,离开了注意,一切心理活动过程都不可能产生。

2>离开了心理活动过程也不可能有单独的注意,注意贯穿在一切心理活动过程之中,并有心理活动过程共始终。

2、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进行组织教学?

答:1)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a.教学环境;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并具有一定难度。

2>要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意教学语言;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

2)有意注意的规律与教学

a.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可增强有意注意。

b.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间接兴趣

c.要加强克服干扰的意志品质

3)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规律与教学

3、注意都有那些基本品质?

答: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往往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知觉对象的特点

b.个体的知识经验

c.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注意的稳定: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a.内容是否丰富

b.对象是否活动

c.主体对客体的态度

3>注意分配

a.同时注意的几个对象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其余的活动都已达到“自动化”

程度。

b.同时注意的几种活动具有一定的联系系统彼此紧密相联的活动,经一定的训练

可以形成动作系统,无需特别用心就能按一定程序顺利进行。

4>注意转移 :能否很好地转移注意,往往取决于下列的因素:

a.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b.新事物的性质

c.神经类型和个性特点

4、注意有那些种类?

答: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注意分为三类:

a.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第六章记忆

1 什么是记忆?

答: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哪些种类?

答: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2 (1)什么是识记?

答: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记忆成功的重要第一步它是保持和重现的前提,只有保持得好,才能进行保持,以后才能更好的再认和重现。提高记忆效果必须有良好的识记。

(2)识记有哪些种类?

答: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在有意识记中,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

3(1) 遗忘的原因和规律是什么?

答: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 "先快后慢" 的原则。

(2)如何防止遗忘?

答:1>有效复习:a.复习要及时;b.要分散复习,不要集中复习;c.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

2>排除干扰:a.性质上时间上相似的材料,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引起两种抑制发生。b.由于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的临时性的遗忘也是常见的。

3>反复运用

4、记忆有哪些基本品质?

答:(1)记忆的敏捷性,(快);

(2)记忆的持久性,(牢);

(3)记忆的正确性,(准)

(4)记忆的准备性,(现)

第七章思维

1、(1)什么是思维?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概括的反映。

(2)思维具有哪些特点?

答:特点:1>间接性。通过事物相互影响的结果,或者通过其它媒介来间接地认识事物,这是思维的第一个特点。

2>概括性,是在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集中的思维过程。思维的概括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有不同的水平,有感性的概括,也有理性的概括。思维的概括是借助语词来实现的。

2、举例说明思维种类?

答:(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不同的思维形态划分: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形式和具体步骤划分:

a.非形式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b.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思维过程中探索答案的指向性可以划分:

a.聚合思维(也称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

b.发散思维(亦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划分: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5)根据思维的意识特点可以分为1>我向思维;2>他向思维

3、分析思维的过程。

答: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它过程都是从

分析、综合过程中派生出来的。

1>分析:a.过滤式分析;b.综合式的分析

2>综合:a.联想式的综合;b.创造式的综合

3>比较:a.同类事物的比较;b.不同类事物的比较

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1)动机强度

(2)迁移效应

(3)定势的影响

(4)知觉情境

(5)原型启发

5、(1)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用词或词组来标志的。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概念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了促进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利用前科学概念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

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3>恰当的利用“变式”

4>不能扩大和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适当的给概念下定义,形成概念体系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1、(1)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答: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人的主观需要的一种体验。

情绪与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1)区别:

a.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而情感则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b.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的。

c.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的特点,而情感则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d.从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得早,而情感则出现得较迟。

e.情绪带有全人类的性质,而情感则受到民族、区域的影响,如:笑、哭情绪;道德感、美感等。

2)联系:

a.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都要受到已经形成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b.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具体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不能孤立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说明情绪情感的机体变化以及外部表现。

答:1)机体变化:a.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b.内外腺体的变化

2)外部表现: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

3、(1)情绪情感有哪些种类?

答: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如何控制消极的情绪情感?

答:保持良好的心境

4、试述情绪情感的主要理论。

答: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2>沙赫特—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

3>康南—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4>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情绪评估理论

5>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第十一章个性心理

1.(1)什么是能力?

答:人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征,称之为能力。

(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一般能力的差异

2>特殊能力的差异

3>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4>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晚成)

5>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2. 分析性格、能力、气质之间的关系。

答:(一)性格与气质

(1)区别

1>性格与气质是不同实践领域的学者提出的两个古老的概念

2>气质的生理机制是神经活动过程以及由此组成的类型,所以受到先天因素影响多些,改变较难较慢;而性格的生理机制则受到后天因素影响多些,改变较容易、较快。

3>气质类型无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有坏。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每种类型都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而性格却有好坏之分,它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大小,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

(2)联系

1>气质给性格添上独特色彩

2>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形成

3>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二)性格与能力

1>性格可以影响能力的发展

软弱而又缺乏自信的性格,常常是人们一事无成的主要原因;而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性格则是能力发展的必备品质

2>能力的发展水平又制约着性格

许多具有高超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具有勤奋、热情、有自制力的性格。

3>性格对能力具有一定的补偿的作用。

(三)气质与能力

(1)区别: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活动的必备的心理条件,而气质则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也不是必备的心理条件。

2>能力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合金,但主要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而气质受到先天因素影响多些,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类型直接影响气质的类型。

(2)联系:

1>气质可以影响某些能力的发展,气质活动的动力特点是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

2>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也制约着气质的表现形式与强度。

3. 什么是气质?教育工作者研究气质有什么意义?

答:(1)在现代心理学中,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

(2)气质类型是教育工作因材施教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4. 试评气质类型理论。

答:气质类型的鉴定有实验法、条件反射法和行为鉴定法。

5. 能力与智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1)1>能力与智力的区别:范畴不同:二者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

能力与技能相联系;而智力与知识相联系

2>能力与智力的联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又促进了能力的提高;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智力是能力的综合

(2) 1>能力与知识的区别:

a.能力的形成比较慢,而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则较快;

b.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形成并不完全同步;

2>能力与知识的联系:

a.能力是在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知识技能,便不可能发展能力。

b.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快慢、难易和程度。

6. 试分析自己的性格的特征。

7. 评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四节气质

1、什么是气质?

答:在现代心理学中,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

2、分析气质类型的特征.

答:1>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好强固执、冒险敢为。

2>多血质:活泼聪慧、敏感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情绪容易外露、注意力容易转移、自由激进烦恼多端。

3>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又难以转移、缄默孤独、善于忍耐。

4>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容易觉察到的细节,反应迟钝、信赖随和。

3、气质都有哪些基本理论.

1>体型理论

2>胚叶理论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

4>激素理论

4、结合实际说明气质类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答:气质类型是教育工作因材施教的前提。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014华师在线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Word版

1.第1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形式。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经过几秒钟后才恢复正常。这属于()。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补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下列哪种效应属于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0题 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图文稿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 核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2017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二、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

心理学期末复习及答案(电大考试)

《心理学》模拟题2 一、选择题(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D.心境 2.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作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果断性 3.以热情但急躁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A.胆汁质 4.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D.希波克拉特 5.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 A.有差异的 二、填空题(每个1分,共10分) 1.意志的品质有:_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知觉的特征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 3.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智力技能、运动技能__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2.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气质――是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认识到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外部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现代科学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结论。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低等动物最初出现的感觉、知觉取决于动物的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的形成和发展。灵长类动物的脑是动物发展的最高水平,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动物中最高的,开始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脑得到了高度发展,较之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意识。这表明,心理活动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5分)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5分)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动物的生理实验表明,切除动物的部分脑组织会影响其某一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5分)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人脑只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5分) 2.试述气质类型及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坦率、热情、开朗;情绪冲动、暴躁、感情用事。(5分)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粗心、缺乏一贯性。(5分)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冷淡、迟缓、固执、淡漠。(5分)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稳重、安静、反应缓慢、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敏感、多疑、忧闷、怯懦。(5分)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实际说明,制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19幸福心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1.0分)正确答案:C A、生理需要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待人待物往往缺乏赞扬 ?B、一个人积极情感体验多,那么他的幸福感一定也高 ?C、中国的80、90后青年对物质幸福的体验更少,因为物质要求太容易满足 ?D、在保罗·萨缪尔森看来,幸福就是效用与欲望的比值 3尼采是()哲学家。(1.0分)正确答案:A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 4下列不属于主观幸福感基本特点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主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相对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幸福需要自我暗示B、幸福可能来自比较 ?C、有目标的生活使人幸福D、幸福可以来自于对别人的依靠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A ?A、对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非常执着 ?B、好的想法要用,但它仍然是个故事 ?C、对幸福的迷思源于文化的偏见和性别的差异

?D、关注确实在发生的事情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C ?A、某些电影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希望感而受到欢迎 ?B、人们开心的时候,生理也会有变化 ?C、行为取样来测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只需要一个取样即可 ?D、在幸福的指标中,中国人比较看重外界评价 8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正确答案:B ?A、非常强大B、非常有限C、不存在D、比较强大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1.0分)正确答案:B ?A、安全需求B、生理需求C、尊重需要D、爱和归属需要 10以下属于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是()。(1.0分)正确答案:C ?A、积极幻想B、想象现在自己是最好的C、写出大小目标D、及时倾述 11西方幸福观里关注理性思考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快乐论B、现实论C、宗教论D、经验论 12在北美的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无信仰的更幸福,原因不包括()。(1.0分)正确答案:B ?A、宗教信仰让人发现生活的意义 ?B、宗教仪式会带人进入一种神秘超越的状态 ?C、定期参加宗教活动能让人获得社会支持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页脚内容1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页脚内容2

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业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您的答案:A 2.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您的答案:C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4.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代币奖励法 您的答案:C 5.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您的答案:D 6.()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您的答案:B

7.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您的答案:B 8.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您的答案:A 9.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您的答案:D 10.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11.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12.“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13.第20题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

答案:2016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智力 答: 所谓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处理环境的个人的综合能力。 2.暗适应 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3.图式 答: 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4.情景记忆 答: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

实验法。在控制或创设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优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2,会受到实验者、外部环境的多种影响;3,被是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4,对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法,相关研究是一种特殊的非实验性研究,当无法操纵自变量时,我们使用相关研究。优点:1,有利于我们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2,相关研究更接近于生活实际。缺点: 对变量的控制不多,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 (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观察者对他人行为易做()。(1.0分)1.0分 ?A、内归因 ?B、外归因 ?C、自我贬损 ?D、防御归因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有些人既不为现在生活考虑也不考虑未来生活,这属于本·沙哈尔提出的幸福模型中哪种类型的人?()(1.0分)1.0分 ?A、幸福型 ?B、忙碌奔波型 ?C、享乐主义型 ?D、虚无主义型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3《梦的解析》的作者是()。(1.0分)1.0分 ?A、塞利格曼 ?B、弗洛姆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4关于国外幸福感研究处于描述性阶段的是()。(1.0分)1.0分

?A、20世纪90年代至今 ?B、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5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分)1.0分 ?A、内在价值 ?B、外在价值 ?C、社会价值 ?D、他人价值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6在大脑中,放大恐惧性情绪主要是()工作的结果。(1.0分)1.0分 ?A、下丘脑 ?B、海马体 ?C、杏仁核 ?D、视丘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7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遗传性的特征。()(1.0分)1.0分 ?A、戴维·吕肯 ?B、塞利格曼 ?C、米哈里 ?D、狄纳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8以下哪本书可以了解罗素的幸福观。()(1.0分)1.0分

?A、《幸福心理学》 ?B、《被遗忘的幸福密码》 ?C、《幸福之路》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9认知的改变从()开始。(1.0分)1.0分 ?A、发现 ?B、行动 ?C、接收 ?D、学习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0人面对问题的策略包括控制策略和()。(1.0分)1.0分 ?A、战斗策略 ?B、逃避策略 ?C、麻痹策略 ?D、转移策略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1关于解构神话爱情故事,不正确的描述是()。(1.0分)1.0分 ?A、这些故事中的男主角往往很软弱 ?B、这些故事带有男权主义色彩 ?C、这些故事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今天的社会已是男女平权 ?D、这些故事的女主角大多符合了男性的幻想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民众情绪没有得到疏解,而派去的警察引发群众更大的恐惧感,造成暴力引起暴力,从心理学上看这属于()。(1.0分)1.0分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00分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100分 1.第1题 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认知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勒温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属于下列哪种自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升华 C.压抑 D.合理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下列智商公式中哪种是正确的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50%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有形的欲望和无形的欲望,是按照欲望的()来分类的 A.时效 B.属性 C.弹性 D.个体需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期望 B.挫折 C.公平 D.强化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激励的程序共有四步(1)利益兼顾(2)情况分析(3)目标协调(4)了解需要,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4)(2)(3)(1) B.(2)(3)(1)(4) C.(3)(4)(1)(2) D.(4)(2)(1)(3)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 A.内外倾向型

2019年积极心理学-模拟考试1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 A的上个月收入为5000元,这个月变为5500元;B的的上个月收入为10000元,这个月变为8000元。有人认为A的幸福感更高,他可能是从()的角度进行解释的。 A. 易得性启发式 B. 框架效应 C. 参照点效应 D. 再认启发式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相传为()所作,为儒家经典。 A.

B. 曾参 C. 颜回 D. 仲由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但当今这种观念的泛滥,与( )的著名与普及不无关系。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在心理学中,描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关系的是()。 A.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B. 韦伯定律 C. 首因效应 D. 马太效应 满分:1.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A. 社会幸福观 B. 心理幸福感 C. 主观幸福感 D. 道德幸福感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6. 个体认为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高,而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A. 风险的悲观偏差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满分:2 分 2. 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 心理困扰 B. 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 D. 心理异常 满分:2 分 3. 加涅提出了( )模式。 A. 积累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接受学习 满分:2 分 4.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 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的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满分:2 分 5.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A. 正迁移和负迁移 B.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满分:2 分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满分:2 分 7.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满分:2 分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 构造一种完形 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满分:2 分 9.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心理学期末作业答案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语言生成: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推测与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4、错觉: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比内量表: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t)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讲课稿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 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门课程。 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德国冯特 1879年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成立 2.德国普莱尔 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3.美国桑代克 191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意义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如低年段出现的具体形象思维,考虑到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就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具。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同一性的问题,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现最近发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了依据。处理突发事件,课堂练习。 4.研究结果可以改进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五、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 1.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基本特征: (1)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教师自己 (2)对行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 (3)为行动而研究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行动研究的过程: (1)计划;(2)行动的实施;(3)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六、怎么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1.叶克森---多德森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2.罗杰森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二)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 1.学与习相结合 2.学与思相结合 3.学与创相结合 4.采用多种学习策略 (三)具有坚强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成为专家型教师 1.特点: (1)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2)高效;(3)创造性的洞察力。 2.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心理学作业答案

[0496]《小学心理学》 第五批 [论述题] 分析判断对错,简要说明理由: 1、性格有好坏之分,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能够激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其智力差、比较笨引起的。 5、学生对知识的概况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6、组织策略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概况、整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正确。性格有好坏之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题答案:不对。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还有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3题答案:正确。这个是心理学实验证明的。 4题答案,不对。有的学生学习困难不是智力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 5题答案。正确。贾德的理论证明正确。 6题答案:正确。组织策略就是对学习的东西进行整理加工,进行梳理。 第四次 [论述题] 1、训练小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方法有哪些?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5、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6、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元认知既是一种描述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哪些),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怎么使用元认知策略)和条件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什么作用和在哪种情境下使用)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有:(1)言语引导法。指通过认知主体或他人的言语,对问题情境的特征及问题解决过程逐步描述,以促进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调节。一是通过认知主体的口语报告描述"我已经知道什么?要做什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为什么?”等,使其明确认知任务,不断反馈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效性。二是借助成人言语的提示,如"下一步你该做什么?为什么?”"这种方法你可行吗?”诱导认知主体阐述和理清自己的思维过程,达到对问题解决的监控过程。小学生由于元认知水平较低,更需要成人的言语引导,才能逐步培养其元认知策略。 (2)提问单方法。长期对小学生的言语引导训练,容易导致他们对成人的过于依赖,造成思维惰性。研究发现,将成人引导的言语用"提问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依据提问单,逐步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克服上述问题。 (3)对比体验法。指将小学生的言语引导或提问单情况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独立尝试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比,将"新手”和"专家”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对比;将常规思维和反思性思维解决问题进行对比,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2题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序列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题答案:(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遗传素质虽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但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影响儿童情绪、性格、气质及个性的发展。(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其一,环境和教育使儿童遗传所获得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可能性,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最终达到的水平。其二,环境和教育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3)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4题答案:(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概括水平。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3)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所谓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是指要促进知识的融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知识综合贯通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