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2011年秋季学期传感器A卷

哈工大2011年秋季学期传感器A卷
哈工大2011年秋季学期传感器A卷

哈工大2011 年秋季学期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打√标记,错误打 ×标记,每题1 分,共10分)

1.()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程度。重复性指标用输出不重复误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2.()热电偶的热电势的大小与热电偶尺寸、形状及电极温度分布无关,只与导体材料及导体中间温度有关。

3.()对于压电晶体中的多晶体压电陶瓷当沿X 轴的方向施加外作用力时,会在垂直于X 轴和Y轴两个轴的表面出现电荷。

4.()电容式传感器在工作频率为10KHZ时工作,要考虑引线电感对电容阻抗的影响,避免引起传感器有效灵敏度的改变。

5.()热探测器光电器件是基于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效应

6.()电阻丝应变片存在的横向效应是纵向应变造成电阻减少,横向应变造成电阻增加而产生的。

7.()气隙型电感式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也不能完全消除非线性误差。

8.( × )光敏电阻的暗电阻越小,亮电阻越大,则性能越好。

9.(√)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频移法可测量含有悬浮颗粒或气泡流体的流量。

10.( × )铜热电阻在一些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且温度较低的场合,用来

测量-50~+120℃范围的温度。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 分)

1.什么是传感器?包含哪些方面含义,传感器由哪三个部分组成?传感器:能感受

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 分)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物理量来分;另一种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1 分)

按被测物理量划分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0.5 分)

按工作原理可划分为: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荷传感器等。(0.5 分)

2.分别简述利用半导体感温片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光纤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1)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当光纤一端输入一恒定光强的光时,由于半导体感温薄片透射能力随温度变化,光纤另一端接收元件所接受的光强也随被测温度而改变。于是通过测量光探测器输出的电量,便能遥测到感温探头处的温度。(2 分)

2)光纤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光纤探头没有接触液面(处于空气中)时,光线在探头内发生全内反射,而返回到光电二极管;当探头接触液面,由于液体与空气折射率不同,所以全内反射被破坏,将有部分光线透入液体,使返回光电二极管的光强变。返回光强是液体折射率的函数。返回光强发生突变时,测头已接触到液位。(3 分)

3.一个均匀的线绕电阻传感器其固有电阻为R,为保证负载误差不超过1%,求电阻比

M=R/RL(RL为负载电阻)。

答:当位移x=1总行程时,负载误差为最大(1分),即

2

4.描述并推导证明热电偶传感器中间温度定律,说明该定律应用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三、(10

分)简述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并举出两种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说明电路的测量原理。

答: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电涡流效应,将位移、温度等非电量转换为阻抗的变

化(或电感的变化,或Q 值的变化),从而进行非电量电测的。r as—线圈等效外径,一个通有交变电流 I&1 的线圈,由于电流的变化,在线圈周围就产生一个交变磁

场H1,当被测导体

置于该磁场范围之内,被测导体内便产生电涡流I&2,电涡流也将产生一个新磁场

H2,

H2与H1 方向相反,因而抵消部分原磁场,从而导致线圈的电感量、阻抗和品质因数发生改变。

一般地说,传感器线圈的阻抗、电感和品质因数的变化与导体的几何形状、电

导率、磁导率有关,也与线圈的几何参数、电流的频率以及线圈到被测导体间距离有关。如果控制上述参数中一个变化,其余皆不变化,就可以构成测位移、测温度、测硬度等各种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线圈与被测导体间的距离x 的变化可以转换为品质因数Q、阻抗E、线圈电感L 三个参数的变化。(5 分)

1. 调幅式电路

振荡器向传感器线圈L和C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提供一个频率及振幅稳定的高频激励信号,它相当于一个恒流源。当被测导体距传感器线圈相当远时,传感器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为回路的固有频率,这时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 值最高,阻抗最大,振荡器提供的恒定电流与其上产生的压降最大。当被测导体与传感器线圈距离在传感器测试范围内变化时,由于涡流效应使传感器的品质因数Q 值下降,传感器线圈的电感L、C0 组成谐振电路,谐振频率

第4 页(共11 页)

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谐振回路工作在失谐状态,这种失谐状态随被测导体与传感器线圈距离越来越近而变得越来越大,回路输出的电压也越来越小。谐振回路输出的信号经检波、滤

波放大后送给后继电路,可直接显示出被测无体的位移量。

2. 调频式电路

将 LC 谐振回路和放大器结合构成 LC 振荡器, 故频率始终为谐振频率, 幅值始终为

可见,在涡流增大时, L 1减小, R 1增大和谐振频率变高,而输出幅值变小。利用频 率与幅值同时变化的特点,①测出图中峰值、 (利用峰值检波器)②直接输出频率。

优点:电路简单,线性范围宽。 (7 分)

谐振曲线峰值,即:

第 7 页 (共 11 页)

为使 K H 0gI H0gB K Ht gI Ht gB

K Ht I H 0 K H 0 I Ht

1 (t t 0 )

R P

R it

R P R i0

(t t 0)

R P R i0[1 (t t 0)]

R P

R i0

回路中串联的温度补偿电阻: R P R i0

四、(10分)霍尔片采用恒压源供电,为补偿温度误差,采用在输入回路串联电阻, 若已知霍尔元件灵敏度温度系数为 α,霍尔元件输入电阻温度系数为 β,温度 t 0 时的输入 电阻为 R i0,霍尔元件灵敏度系数为 K H0;温度 t 1时的输入电阻为 R it R i 0[1 (t t 0)] , 霍尔元件灵敏度系数为 K Ht K H 0[1 (t t 0)] ,请推导串联的电阻 R P 的大小。

答:当霍尔元件采用稳压电源供电, 且霍尔输出开路状态工作时, 可在输入回路串入 适当电阻来补偿温度误差。

在温度 t0 时,KH 0 为霍尔元件灵敏度系数; Ri 0 为霍尔元件输入电阻。

R it R i 0[1 (t t 0)]

其中:

—霍尔元件灵敏度温度系数 —霍尔元件的电阻温度系数( 4 分)

在温度 t 时,

K Ht K H0[1

(t t 0 )]

I H0 ; I Ht R P

R

i0

V R P

R it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二)试题

1.沿程阻力, 2.时间平均压强, 3.水力短管,5.翼弦 6.点汇, 7.旋涡强度, 8.速度势函数, 9.水力粗糙管,10.紊流 1.局部阻力, 2.时间平均流速, 3.水力长管,,5.翼弦 1.6.点源,7.涡线,8.流函数,9.水力光滑管,10.层流 2.水击现象、边界层 3.入口起始段、攻角、空气动力翼弦 1.简述边界层的特点 2.何谓述叶栅理论中的正问题和反问题 二、简答题(10分) 1. 在机翼理论中,如何利用保角变换法解决机翼绕流问题的 2.试推求有压管路产生水击时压强最大升高值的计算公式, 并说明减小水击的措施。(10分) 二、简答题 1.试分析流体流经弯管时局部阻力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8分) 2.结合流体对圆柱体的有环量绕流,分析升力是如何产生的?(7分) 3.简述粘性流体绕物体流动时压差阻力产生的原因。 4.简述水击现象的物理过程,并说明减少水击现象的措施。 5.简述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 三、推求边界层的动量积分关系式(15分) 四、推求边界层的微分方程(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四、试推导说明圆柱外伸管嘴出流流量大于同直径薄壁小孔口的出流流量(10分) 三.推导理想流体平面有势流动中偶极流的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15分) 说明速度势函数的存在条件,并证明速度势函数的特性 说明流函数的存在条件,并证明流函数的特性 四.流体在长为l 的水平放置的等直径圆管中作定常流动,若已知沿程损失因数为λ,管壁切应力为τ,断面平均流速为V ; 试证明:28 V λ τρ= 。 (15分) 试推导二元旋涡的速度和压强分布 试证明旋涡理论中的斯托克斯定理 试证明速度环量保持不变的汤姆逊定理 三、推导、证明题 1.试推导圆管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规律,并求: (1)断面平均流速 (2)动能修正因数 (15分) 五、用突然扩大使管道的平均流速从1V 减到2V ,如图所示,如果 cm d 51=及1V 一定,试求使测压管液柱差h 成为最大值的2V 及2d 为若 干?并求m ax h 是多少?(10分)

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使我校教育教学保持区内一流,全国领先。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群体的培养两个重点,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坚持文化素养与身心健康并重,使学生基础知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齐头并进。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二、全期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本学期将继续开展校内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取长补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尽快形成学生欢迎、家长放心、教学过硬,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将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和内容进行考勤、登记和访谈并及时通报。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总结推广优秀教研组的先进经验。 3、抓好师徒结对计划制订和落实,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尽快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 (二)坚持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三级教学管理体制,由教务主任直接负责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教学指导、教学反馈、教学检查,组织教研组长按时完成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活动。教研组长负责落实学校、教务处制定的各项教学计划。 2、坚持三年以内教龄的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次汇报课。建立有学校领导参加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3、坚持每学期定期调阅教师备课本、学生作业登记本,加强教学指导力度,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力度。 (三)教学常规和要求 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修正教学方法,按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把课堂教学改革引

哈工大材料力学性能大作业-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摘要:钢中铁碳马氏体的最主要特性是高强度、高硬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马氏体的强化机制是多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的强化机制包括:相变强化、固溶强化、时效强化、形变强化和综合强化等。本文介绍了铁碳马氏体及其金相组织和力学特性,着重深入分析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关键词:铁碳马氏体强化机制 1.马氏体的概念,组织及力学特性 1.1马氏体的概念 马氏体,也有称为麻田散铁,是纯金属或合金从某一固相转变成另一固相时的产物;在转变过程中,原子不扩散,化学成分不改变,但晶格发生变化,同时新旧相间维持一定的位向关系并且具有切变共格的特征。 马氏体最先在淬火钢中发现,是由奥氏体转变成的,是碳在α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以德国冶金学家阿道夫·马登斯(A.Martens)的名字命名;现在马氏体型相变的产物统称为“马氏体”。马氏体的开始和终止温度,分别称为M始点和M终点;钢中的马氏体在显微镜下常呈针状,并伴有未经转变的奥氏体(残留奥氏体);钢中的马氏体的硬度随碳量增加而增高;高碳钢的马氏体的硬度高而脆,而低碳钢的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 1.3马氏体的力学特性 铁碳马氏体最主要的性质就是高硬度、高强度,其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碳含量达到6%时,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碳含量进一步提高,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提高但是由于残余奥氏体量的增加,使钢的硬度反而下降。 2.铁碳马氏体的晶体学特性和金相形貌 钢经马氏体转变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工业用钢中马氏体属于铁碳马氏体,是碳在体心立方结构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铁碳合金的奥氏体具有很宽的碳含量范围,所形成的马氏体在晶体学特性、亚结构和金相形貌方面差别很大。可以把铁碳马氏体按碳含量分为5个组别(见表)【1】。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样本

《工程流体力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 当流体流动时, 流体内部内摩擦力大小与该处的流 速大小成正比。 2、一个接触液体的平面壁上形心处的水静压强正好等于整个受压壁面上所有 各点水静压强的平均值。 3、流体流动时, 只有当流速大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才有动量的变化。 4、在相同条件下, 管嘴出流流量系数大于孔口出流流量系数。 5、稳定( 定常) 流一定是缓变流动。 6、水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液体具有粘性。 7、长管是指运算过程中流速水头不能略去的流动管路。 8、所谓水力光滑管是指内壁面粗糙度很小的管道。 9、外径为D, 内径为d的环形过流有效断面, 其水力半径为 4d D- 。 10、凡是满管流流动, 任何断面上的压强均大于大气的压强。 二、填空题 1、某输水安装的文丘利管流量计, 当其汞-水压差计上读数cm h4 = ?, 经过的流量为s L/ 2, 分析当汞水压差计读数cm h9 = ?, 经过流量为L/s。 2、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是v=u/p , 其国际单位是厘斯(mm2/s) 。 3、因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因次和谐的原理 ; 具体计算方法分为两 种。 4、断面平均流速V与实际流速u的区别是。 5、实际流体总流的伯诺利方程表示式为 , 其适用条件是。 6、泵的扬程H是指扬程, m。 7、稳定流的动量方程表示式为。

8、计算水头损失的公式为与。 9、牛顿内摩擦定律的表示式τ=μγ , 其适用范围是是指在温度不变 的条件下, 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 μ值始终保持一常数。 10、压力中心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空气动力合力的作用点。 三、简答题 1、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内或在窑炉系统中流动时, 如果任 一截面上的流动状况(流速、压强、重度、成分等)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动; 反之, 流动各量随着时间而改变, 就称为不稳定流动。实际上流体(如气体, 重油等)在管道内或窑炉系统中流动时, 只要波动不太大, 都能够视为稳定流动。 2、 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直管阻力: 流体流经直管段时, 由于克服流体的粘滞性及与管内壁间的磨擦所产生的阻力。有粘管壁, 其壁面的流动速度降为0. 局部阻力: 流体流经异形管或管件时, 由于流动发生骤然变化引起涡流所产生的能量损失。 3、串联管路的水力特性。---串联管路无中途分流和合流时, 流量相等, 阻力 叠加。串联管路总水头损失等于串联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之和, 后一管段的流量等于前一管段流量减去前管段末端泄出的流量。 4、如何区分水力光滑管和水力粗糙管, 两者是否固定不变? ---在紊流中存在 层流底层, 当层流底层厚度δl>5Δ时, 粗糙高度几乎全被层流底层淹没, 管壁对紊流区流体的影响很小, 这与流体在完全光滑的管道中流动类似, 这种情况的管子叫做水力光滑管。当层流底层厚度δl<0.3Δ时, 管壁上几乎所有的凸峰都暴露在紊流中, 紊流去的流体质点与凸峰相互碰撞, 阻力增加, 此时的管子叫做水利粗糙管。 5、静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压强的方向是垂直受压面, 并指向受压面。2. 任一点静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方向无关, 或者说任一点各方向的静压强均相等。

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6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教务处坚持从学校工作计划及处室工作安排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指导、服务、督查”功能,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绩 1、积极做好校本培训。 ⑴认真组织暑期集训,利用集训契机,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仙桃四中请假、销假管理制度》《仙桃四中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编印成一本学习资料下发,并组织教师学习、抄写笔记,让每位教师对有关工作制度和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先知而后行,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⑵落实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由张鹏、江华、刘丽萍、袁奇等4位教师担任辅导员,分两期对240名教师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2、认真做好新生招生录取及各年级分班工作。与七年级共同协作,完成了初一新生报名注册工作,精心命题印制试卷,组织了新生水平能力测试,做好了新生分班工作;参与指导八、九年级分班,保证班级之间的学生成绩均衡,促进各班公平竞争。 3、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教育局相关规定。 ⑴根据市教育局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课程,选派专职教师代课,督促他们备课上课,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⑵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调整学生作息时间,控制好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自习和自主活动时间;监控学生作业总量,通过问卷调查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感受,对问卷反馈的情况及时找相关老师座谈,统一思想,明确规定,切实控制好学生课外作业量。 ⑶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本学期先后两次下发新旧版本的《仙桃市中小学教学工作规程》,组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和课余时间学习,做好笔记,督促教师严格对照执行,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尽量杜绝少数年轻教师在课堂上玩手机和少数年长教师坐着上课的不良现象,纠正部分教师喜欢拖堂、体罚学生的不良习惯。 4、认真落实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⑴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严格考试管理。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以学科组为单位,制定教学计划,每月教学进度统一,下发纸质的《考试通知》,明确告知考试时间和内容范围,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分工合作,做好出卷安排,拟出高质量的试卷。规范考务管理,本学期我们重新整理了规范可行的考试实施流程,施考中各个时段各个指令做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既不少说,也不多说。深入细致做好考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出宣传专刊,营造氛围,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加强巡考,督促老师认真监考,作好考场情况记载,使每次考试能公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

材料力学上机大作业(哈工大)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材料力学上机报告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设计题目: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院系:XXXXXX 班级:XXXXXX 设计者:XXXXXX 学号:XXXXXX 设计时间:2013.06.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一:课题要求 1.输入: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σx、σy、τxy);某截面方位角α 2.输出:输入点的主应力(σ1、σ2、σ3),方位角α斜截面上的应力σ α、τα。 及主方向角α 3.画出应力圆示意图。 4.程序运行时为界面显示形式。 二:程序框图 三:所编程序 x=str2double(get(handles.edit1,'string')); 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2,'string')); x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3,'string'));

M=str2double(get(handles.edit4,'string')); %将窗口输入值分别赋给x,y,xy,M b=sqrt((x/2-y/2)^2+xy^2);x1=(x+y)/2+b;x3=(x+y)/2-b; x2=0; if x1<0 x2=x1; x1=0; end t=(x1-x3)/2; M=M*pi/180; b1=(x+y)/2+(x-y)*cos(2*M)/2-xy*sin(2*M); b2=(x-y)*sin(2*M)/2+xy*cos(2*M); b3=90*atan((-2*xy)/(x+y))/pi;%计算输出的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的应力并赋值set(handles.edit5,'string',x1); set(handles.edit6,'string',x2); set(handles.edit7,'string',x3); set(handles.edit9,'string',t); set(handles.edit10,'string',b3); set(handles.edit11,'string',b1); set(handles.edit12,'string',b2);%在输出窗口显示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应力 b4=sqrt(b.^2+t.^2); v1=(x+y)/2-b4:0.001:(x+y)/2+b4; b11=sqrt(b4.^2-(v1-(x+y)/2).^2);b12=-sqrt(b4.^2-(v1-(x+y)/2).^2); %绘制应力圆上的点 axes(handles.axes1); %选择应力圆的输出地址 plot(v1,b11,v1,b12);grid on%绘制应力圆 以上程序为在matlab中使用GUI编程时的主代码,界面代码请见m文件。四:运行过程、结果和应力圆 在matlab中打开m文件,按F5使程序运行,显示窗口如下: 左侧为输入窗口,中间为相应的主切应力和斜截面应力的输出窗口,右侧为二向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对照开学计划,回顾本学期工作,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中坚持“尊重、合作、服务”,树立“有追求、善学习、能合作”的教师专业形象,从“仁爱、笃学、尚美”三方面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更加精致,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有显著改变。依托大学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升,在高三十校联考、期末统测中整体成绩良好。 主要工作 (一)依托大学教育资源,提升学校课程质量。 1、认真执行市课程方案,科学编制学习课程实施计划,通过开发“教与学的电子平台”、编制学生学案,进一步落实了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基础型课程得到进一步优化。 2、开发了内容涉及人文素养、海洋科学探索、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拓展型课程 36 门,其中海洋科学教育类5门。进一步完善研究型课程,海洋科学研究型3个小课题研究还在进行中。增加了课程开放性、多元化和选择性,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课程凸显“海洋教育”特色。 1)拓展型课程中开设微型课程,按海洋资源、海洋事业、极地考察等内容形成年级序列,归必修课程;学科的拓展则以贴近学科教学内容为原则,分成序列。 2)研究型课型以海洋小课题研究为主,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由学生自主选修。目前较成熟的课题项目类有:浦东新区水产品市场贝类赤潮毒素调查与评价;临港新城滴水湖富营养化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一、高二年级师生听海洋科普讲座3次,近1300余人次参加,高一全体学生参观海洋馆并观看有关海洋科学教育的演示实验,拓展了学生视野。 (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研究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不断实践。为进一步推广“以学定教”的做法,学校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抓手,适当调整了教学组织形式。化学、地理、生物、物理组编写了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主动学习的“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不但想学,而且会学。 2)本学期进行了两次校级层面的颁奖,有50位学生荣获“卓越奖”,50位学生荣获“成功

流体力学B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紊流可以是均匀流,也可以是非均匀流。 ( ) 2、均匀流中只考虑沿程水头损失,渐变流中只考虑局部水头损失。 ( ) 3、公式g v d l h f 22 λ=既适用于层流,也适用于紊流。 ( ) 4、不可压缩液体连续方程既适用于恒定流,也适用于非恒定流。 ( ) 5、理想流体是指不考虑粘性作用的流体。 ( ) 6、不管是层流还是紊流,其运动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脉动性。 ( ) 7、恒定流时,流线的形状不随时间变化,流线不一定与迹线相重合。 ( ) 8、圆形管的直径就是其水力半径。 ( ) 9、几何相似是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的前提与依据。 ( ) 10、仅由液体产生作用在水平平面上的总压力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流体是在任何微小的 的作用下都能够发生 的物质。 2、当压力体与液体在 时为实压力体,否则为虚压力体。 3、在工程流体力学中,描述流体运动的常用方法有__ 和__ __。 4、简单管路是指 和 沿程不发生变化的管路系统。 5、局部阻力系数与 、 、 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不可压缩流体指忽略 的流体。 A .密度 B .密度变化 C .粘度 D .粘度变化 2、连续介质模型意味着 。 A .流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 .流体中的物理参数是连续函数 C .流体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流体不可压缩 3、已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速场为u x =f (y ,z ),u y =f (x ),u z =0,则该流动为 。 A .恒定一元流 B .恒定二元流 C .恒定三元流 D .非恒定均匀流 4、静水压力的方向 。 A .与受力面平行 B .与受力面斜交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部分习题详解

[陈书1-15] 图轴在滑动轴承中转动,已知轴的直径cm D 20=,轴承宽度cm b 30=,间隙cm 08.0=δ。间隙中充满动力学粘性系数s Pa 245.0?=μ的润滑油。若已知轴旋转时润滑 油阻力的损耗功率W P 7.50=,试求轴承的转速?=n 当转速min 1000r n =时,消耗功率为多少?(轴承运动时维持恒定转速) 【解】轴表面承受的摩擦阻力矩为:2 D M A τ= 其中剪切应力:dr du ρντ= 表面积:Db A π= 因为间隙内的流速可近似看作线性分布,而且对粘性流体,外表面上应取流速为零的条件,故径向流速梯度: δ ω2D dr du = 其中转动角速度:n πω2= 所以:23 2 2nD D D nb M Db πμπμ πδ δ == 维持匀速转动时所消耗的功率为:332 2D n b P M M n μπωπδ === 所以:Db P D n μπδ π1= 将: s Pa 245.0?=μ m cm D 2.020== m cm b 3.030== m cm 4 10808.0-?==δ W P 7.50= 14.3=π 代入上式,得:min r 56.89s r 493.1==n 当s r 3 50min r 1000= =n 时所消耗的功率为: W b n D P 83.63202 33== δ μπ [陈书1-16]两无限大平板相距mm 25=b 平行(水平)放置,其间充满动力学粘性系数 s Pa 5.1?=μ的甘油,在两平板间以m 15.0=V 的恒定速度水平拖动一面积为

2 m 5.0=A 的极薄平板。如果薄平板保持在中间位置需要用多大的力?如果置于距一板 10mm 的位置,需多大的力? 【解】平板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题中给出平板“极薄”,故无需考虑平板的体积、重量及边缘效应等。 本题应求解的水平方向的拖力。 水平方向,薄板所受的拖力与流体作用在薄板上下表面上摩擦力平衡。 作用于薄板上表面的摩擦力为: A dz du A F u u u μ τ== 题中未给出流场的速度分布,且上下两无限大平板的间距不大,不妨设为线性分布。 设薄板到上面平板的距离为h ,则有: h V dz du u = 所以:A h V F u μ = 同理,作用于薄板下表面的摩擦力为: A h b V F d -=μ 维持薄板匀速运动所需的拖力: ?? ? ??-+=+=h b h AV F F F d u 11 μ 当薄板在中间位置时,m 105.12mm 5.123 -?==h 将m 10 25mm 253 -?==b 、s m 15.0=V 、2 m 5.0=A 和s Pa 5.1?=μ代入,得: N 18=F 如果薄板置于距一板(不妨设为上平板)10mm 的位置,则: m 10 10mm 103 -?==h 代入上式得:N 75.18=F [陈书1-17]一很大的薄板放在m 06.0=b 宽水平缝隙的中间位置,板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的2倍。当以s m 3.0=V 的恒定速度水平拖动平板时,每平方米受的总摩擦力为N 29=F 。求两种油的粘度。 【解】平板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题中给出薄板”,故无需考虑平板的体积、重量及边缘效应等。 本题应求解的水平方向的拖力。

小学2019学年秋季教务工作总结

小学2019学年秋季教务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xxxx学年秋季教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局工作意见的指导下,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养正教育”为办学特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开齐课程,实行公示制度。本学期学校加强了巡课,每天巡课一次,并作记录,提高了管理和督促的力度。每天都有行政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并及时进行反馈。要求教师除请假外,其他临时性换课必须到教务处相关人员登记。 2、扎实落实教学常规。 落实有效训练。语文学科重在写字、阅读和作文的提升和监控。继续完善二次作文教学的研究,加强了班级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在一二年级增设一节阅读课的基础上,把每周四的午自习定为学校的整班阅读日,并进行了检查督促。数学学科积极开展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有效练习的监控。英语学科重视学生

词汇、口语、学困生学情分析指导等。技能学科注重学生素养的养成。本学期继续落实教学质量三级监控,开展学科质量监控的探索和把好学生素养过关制。平时以教师组织练习为主,期中以教研组牵头,进行了年级组的质量调研,期末学校组织了教学质量调研,并进行质量分析。教务处还组织平时的调研,随时监控成绩,期末组织了技能学科质量考查。反映出各技能学科教师能很好地完成学期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落实有效备课。本学期继续深化教师备课方式。随着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使每位教师进行电子化备课成为可能。本学期学校继续提倡教师电子备课,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监管。要求教师每篇集体备课教案要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二次备课和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同时要求将电子备课上传至学校内网。这样便于学校进行监控。教务处每月组织人员进行六认真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个别教师的情况采用个别交流,广泛的问题一般在教研组或者学科大组集中进行反馈。 3、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训练和养成 学期初,由学科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研究确定了本学期在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开展的活动。本学期,语文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16页精选文档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 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 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π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 =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d π D.4/)(22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C 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计12分) 1.支承情况不 同的圆截面压杆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直径和材料均 相同且都为大柔度杆。①若只考虑纸平面内的稳定,问:那个杆的临界力最大?②若在保持截面的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将各压杆的截面改成正方形, 试问各压杆的稳定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了? 2.分别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弯扭组合变形杆件的截面,按第三强度论设 计的杆件截面比按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截面那个大?为什麽? 四、(12分)某形截面的外伸梁如图所示,已知:mm 600=l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46mm 1073.5?=z I ,m m 721=y ,m m 382=y 。梁上的荷载 kN 9,kN 2421==F F 。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a MP 30=t σ,许用压应力 []a MP 90=c σ,试校核梁的强度。 五、(14分)荷载F作用在梁AB 及CD 的联接处,试求每根梁在连接处所

流体力学I_2017_B卷(含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流体力学(I )试卷(B 卷) (闭卷考试) 2017年11月12日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注:水密度3 1000kg /m ρ=,空气绝热指数 1.4γ=,空气气体常数287 J/(kg K)R =?,重力加速度 29.8m /s g =。 一、选择最佳答案填空(每空只选择一个答案,每空2分,共20分) 1. 以下哪种流体最不应该忽略粘性力( C ) A. 理想 B. 静止 C. 运动中的实际流体 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 理想流体没有粘性,故没有剪切力而只受拉力或压力作用 B. 流体的动力粘度越大,粘性切应力越大 C. 流体层间速度梯度越大,粘性切应力越大 D. 在理想流体中压强大小与作用面的方向无关 3. 流体连续方程表示流体运动的( C )守恒 A. 动量 B. 能量 C. 质量 4. 水平管道的截面逐渐缩小,管内水流的压强沿流动方向( B ) A. 逐渐増大 B. 逐渐减小 C. 不变化 5. 水在圆管中流动,层流或湍流取决于( A ) A. 雷诺数 B. 马赫数 C. 付鲁德数 6. 管道水流状态在湍流粗糙区域,沿程损失系数与( C )有关 A. 雷诺数 B. 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 C. 管壁相对粗糙度 7. 气体的( B )是等熵流动

A. 无摩擦流动 B. 无摩擦绝热流动 C. 绝热流动 8. 运动粘度6210m /s ν-=的水在直径0.05 m d =的圆管内流动,为了保证水流为层流,水流量 Q 的最大值为( A )3m /s A. 5109-? B. 4109-? C. 3109-? 9. 如果流动不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最多会涉及到几个基本量纲?( C ) A. 2个 C. 3个 D. 4个 10.沿程损失系数的量纲是( C ) A. [L T -1] B. [L] C. 无量纲 二、(10分)有两个圆盘在静止的水平平板上以等角速度ω旋转。如下图所示,圆盘的半径分别为R 和2R ,平板与圆盘间充满动力粘度为μ的薄层液体。已知液层厚度为δ,试估计两个圆盘上受到的阻力矩M 的比值。 解: 对于半径为R 的圆盘,旋转角速度为 rdr dA r πδ ω μ τ2且,== dr r dA dF δ πμωτ2 2= ?=∴ dr r dF r dM δ πμω3 2= ?=∴ 同理,对于半径为2R 的圆盘,旋转角速度为的阻力矩 所以两者力矩的比值为1:16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期末考试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期末考试题库 一、 概念解释题 1. 体胀系数:当压强不变而流体温度变化1K 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即 1= V V T α?? 2. 体积模量:压缩率的倒数,即K 3. 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4. 5. 6. 流束:过流场中非流面曲面S 7. 流管:过流场中任一封闭曲线l 8. 路系统 9. 统 10.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量 11.系统:有限体积的流体质点的集合 12.控制体:取流场中某一确定的空间区域 13.压力体:有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 表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 14.正压流体:是指内部任一点的密度只是压力的函数的流体 15.表面力: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16.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 17.流体动力粘度:也称为绝对粘度,表示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切应力的 大小,即/dv dh τ μ= 18.运动粘度:用动力粘度μ和流体密度ρ的比值来度量流体的粘度 19.沿程阻力:流体沿流动路程所受到的阻碍 20.局部阻力:流体经过各种局部障碍时,将会发生突然变形,产生阻碍流 体运动的力

21.有旋流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等于零的流动 22.无旋流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等于零的流动 23.缓变流动:过流断面上的流动 24.过流断面:在流束或总流中与所有流线都相垂直的横断面 25.缓变过流断面的性质:流线之间的夹角很小,流线间几乎平行;流线具 有很大的曲率半径,离心惯性力不大,可认为质量力只有重力作用 26.恒定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27.非恒定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随位置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流动 28.动能修正因数(定义式) 能间的比值,定义式为α 29.动量修正因数(定义式) 量间的比值,定义式为 α 30. 31.当量直径:总流过流断面面积的四倍与湿周之比,即 e 4 = A d χ 32.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对压强、计士压强、真空度 33.水力光滑管:(厚度)δ>?(管壁的绝对粗糙度)时,粘性底层以外的 紊流区域完全不受管壁粗糙度影响的管内紊流流动 34.水力粗糙管:(厚度)δ

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第二篇: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第三篇: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第四篇: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第五篇: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2019年秋季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本学期教务处在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还配合好校长室及各处室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配合各年级、各教师,使各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具体总结归纳如下: 一、开学之初,做好部分教师的思想工人,配合学校顺利完成了岗位的聘任。教务处成员也进行了分工,各成员除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要配合其它成员完成一些临时性工作。 二、配合总务处完成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做好了;初一新生的录取、分班工作。 三、配合政教处安排好初一新生军训工作,召开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对前期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四、认真做好教务处日常工作,完成好排课、代课、调课的 临时工作,使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五、配合各处室完成学校督导评估自查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县的验收。 六、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验收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县的“普实”验收。 七、加强各年级学生的学籍管理,并查对各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师的考核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八、完成好教材的征订工作,并对存书进行统计,以便以后 利用,指导和配合图书室工作人员。完成好图书室的开放,教材 发放和各教师、学生的征订服务工作。 九、配合年级组订好本学期的考试资料,注重把教学放在平 时来抓,积极参加了各年级组的活动。 十、配合教研组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组织教师进行分 散听课,每月一次;2、2019月份后安排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3、组织学校部分领导听实验课,抓好实验教学。 十一、配合微机室人员完成好各项服务性工作,完善电教工作、网络、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 十二、完成了各教师计划、总结、教案、作业的检查工作。 十三、每月按时完成了教学人员结构工资的核算工作。 十四、通过认真的核算,完成了一年一度的“中考奖惩”的 工作。

材料力学大作业-组合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材料力学电算大作业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设计题目:组合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作者院系: 作者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一、软件主要功能 X4,X5,X6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的形心位置X与面积的乘积 Y4,Y5,Y6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的形心位置Y与面积的乘积 Xc,Yc是总截面的形心坐标 Ix1,Ix2,Ix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x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矩 Iy1,Iy2,Iy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y轴平行的轴的惯性矩 Ixy1,Ixy2,Ixy3分别是n1个圆形截面,n2个圆环形截面,n3个矩形截面对通过形心且与x,y轴平行的两轴的惯性积 a是通过形心的主轴与x轴的夹角 Imax,Imin分别是截面对形心主轴的主惯性矩 软件截图: 二、程序源代码 Dim n1 As Double Dim d1(10) As Double Dim X1(10) As Double Dim Y1(10) As Double Dim n2 As Double Dim d2(10) As Double

Dim d3(10) As Double Dim X2(10) As Double Dim Y2(10) As Double Dim n3 As Double Dim h(10) As Double Dim d(10) As Double Dim X3(10) As Double Dim Y3(10) As Double Dim S1 As Double, S2 As Double, S3 As Double Dim X4 As Double, Y4 As Double, X5 As Double, Y5 As Double, X6 As Double, Y6 As Double Dim Xc As Double, Yc As Double Dim Ix1 As Double, Iy1 As Double, Ix2 As Double, Iy2 As Double, Ix3 As Double, Iy3 As Double, Imax As Double, Imin As Double Dim Ixy1 As Double, Ixy2 As Double, Ixy3 As Double Dim a As Double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 n1 = Val(Text1.Text) For i = 1 To n1 d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直径")) X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x坐标值")) Y1(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y坐标值")) Next i For i = 1 To n1 S1 = S1 + 3.14159 * d1(i) * d1(i) / 4 X4 = X4 + X1(i) * 3.14159 * d1(i) * d1(i) / 4 Y4 = Y4 + Y1(i) * 3.14159 * d1(i) * d1(i) / 4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2_Change() n2 = Val(Text2.Text) For i = 1 To n2 d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环的外径")) d3(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环的内径")) X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x坐标值")) Y2(i) = Val(InputBox("输入第" & (i) & "个圆的圆心的y坐标值")) Next i For i = 1 To n2 S2 = S2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X5 = X5 + X2(i)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Y5 = Y5 + Y2(i) * 3.14159 * (d2(i) * d2(i) - d3(i) * d3(i)) / 4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3_Change()

哈工大建筑工业出版社伍悦滨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2 kg 19.6 N 2、900 kg/m 3 3、3.5 % 4、1.0 N 5、0.05 Pa ?s 6、4.3×10-5 N 7、39.5 N ?m 8、0.026 % 9、0.51×10-9 Pa -1 1.96×109 Pa 10、0.2 m 3 11、533×105 Pa 12、435.44 kPa 第二章 1、14994 Pa 2、-5880 Pa 3、352.8 kN ,275.4 kN 4、37.7 kPa ,29.6 kN 5、362.8 kPa 6、22.7kPa 7、p=p 0 8、1.63m/s 2 9、18.67 rad/s 10、2462N 竖直向下, 3977N 竖直向上 12、31kN 13、88.3kN 距水底1.5m 14、距液面1.56m 15、距液面1.414m 2.586m 16、23.45kN ,20o 17 、12 2 3x z P gh P ρρ==18、153.85kN ,0,0 19、28.85kN ,2.56 kN 20、0.114 21、不能 22、0.48m 第三章 1、35.86 m/s 2 2、36.27m/s 2二元/恒定 /非均匀流 3、ay-bx=c 4、x 2+y 2=c 5、3x -2y =3 6、y =0.242r 0 7、1,3不满足2满足 8、u x =-2xy -2x +f (y ) 9、4max 3Q bu = 10、18.05m/s, 22.25m/s 11、8.16 2.04 0.51 16.32 4.08 1.02 4.08 1.02 0.255 12、0.228kg/s 9.83m/s 13、4.77 m/s 14、0.158d 0.274d 0.354d 0.418d 0.474d ()21234520d u u u u u πρ++++ 15、0.056 m 16、300 mm 1.18m/s 17、Q 1/Q 2=0.28 18、2.64 kg/m 3 19、0xx yy zz εεε=== 0 xy yx z a εεω=== 有旋无角变形 ()() 2222222 2 222 0 xx yy zz xy z y x cxy cxy x y x y c y x x y εεεεωωω-== =++-= ===+ 无旋有角变形 第四章 1、10.9 L/s 2、1.87m 3、235.5mm 4、0.8m B →A 5、3.85m/s 4.34m/s 6、12.7 L/s 7、11.8m 79.0kPa 8、68.1 -0.48 -20.1 0 kPa 9、1.23m 10、8.22 L/s 428mm 11、1.5 m 3/s 12、-64.5Pa 967.5Pa 13、143.24kN 14、25.05 L/s,8.35 L/s 1.97 kN 15、3.26kN ,5.26kN 16、2.322kN 17、527N 18、8.5 m 3/s, 22.42kN 19、98.35kN, 120.05kN 20、2509W 21、2 2y x x y ψ?=-=+ ()220.5 x y ψ?=+不存在 ψ?、均不存在 ()2322 21 3322 y x x y x xy y x ψ?=+- =+--220.2ln 0.0285m/s 20.2ln 0.142m/s 2r r u r u θθψπθ?π -==+== 23、210 y ψ?=不存在 24() ()()222 2 2 2 2 2 224 x y y c x y x y xy u u x y x y ψ=+++= = -- 2522 32223 2 x y x y x y u x u y ?=---=-=-- 26、0 1/r u u r θ== 27000arctan 2 0 22s q y U y x q q x U y U ψπθππ =- =-= 第五章 1、S=kgt 2 2、N=kM ω 5 、Q μ= 6、5m,0.034 L/s,1.3m 7、2.26 m 3/s 8、1m,14 kN 9、74.7Pa,-35.6Pa 10、150min 11、8320kN 12、17.93 L/s,3.6m 13、54min 14、2.5KN ,17.7kw 15、1932s 16、7.61,1236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