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益阳市箴言中学张益

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以及核能的计算是在高中物理第二十二章《原子核》中的主要内容。在讲该部分时教师都会向学生介绍核反应须遵循四大“守恒”,即电荷数守恒、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而在计算核能时是利用反应前后亏损的质量△m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E=△mc2。一方面说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另一方面又说核反应过程质量亏损,二者岂不矛盾?其实不然,原因是二者所指“质量”不同。

一、核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其“质量”是指总质量,即静质量和动质量之和。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质能方程E=mc2,并指出物质的质量与其运动有关。若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静质量),则该物体所

蕴含的静止能量为mc2,即是说能量mc2包含除动能之外

.....的其它能量(如内能、势能等)之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不仅对单一粒子适用,对多个粒子组成的物体甚至宏观物体也适用。下面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来看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

设原子核A和粒子B发生核反应,生成C、D,各粒子的静止质量和动能分别为m i和E ki (i=1、2、3、4)

A+B→C+D

静质量 m1 m2 m3 m4

动能 E k1 E k2 E k3 E K4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各粒子所蕴含的除动能之外的能量为m i c2,那么各粒子总能量Ei=m i c2+Eki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规律之一,当然适用于原子核反应。由能量守恒,反应前总能量等于反应后总能量。即

(m 1c2+E k1)+(m2c2+E k2)=(m3 c2+E k3)+( m4 c2+E k4)

将上式两边除c2:

(m 1+ )+(m2+)=(m3+)+(m4+) (※)

由上式于是引出m i1=m i+,m i1是总质量,包括两部分m i和,其中是因运动才具有,故称为动质量,那么总质量=静质量+动质量,(※)式可写成:

m11+m21=m31+m41

上式可见核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是指各粒子的总质量守恒,即各粒子的静质量和动质量之和不变,它是由自然界普遍规律能量守恒定律推出。

二、原子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是指静质量的增减

在相对论中,物体运动时质量不等于静止时质量,但一般情况下速度较小,往往从静质量角度来处理问题,通常所说的质量也指静质量。因核反应过程中存在能的转化,核反应前后粒子所蕴含的静止能量mc2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静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增减。若核反应是吸收能量,核反应前后静质量会增加;若核反应放出能量,则静质量会减少,减少的质量就是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m,那么核反应放出

的核能△E=△mc2。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都属于放能核反应,反应前后粒子的静质量要减少,也即是说质量要亏损。若从能量守恒角度看,这亏损的质量△m对应的静能△mc2转化为粒子动能或者γ光子的能量。

原子核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计算核能时所谈的质量亏损并不矛盾,下面以两个氘核聚变为例说明。

两个氘核聚变,生成32He和一个中子1o n,放出 Mev能量,这个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其核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o n。其中氘核质量m H=,氦核质量m He=,中子的质量m n=,γ光子的动质量m 1

n=

=u= (1uc2=

2

1H + 2

1H

—→32He + 1o n + γ Mev)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

由此可见反应前后总质量(即动质量与静质量之和)不变。

若不考虑动质量,γ光子的质量为0,则反应前后静质量亏损:△m= 2×+=

但要注意静质量减少的不是转化为 Mev的能量,而是的物质存在形式发生变化,以光子形式存在。因此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减少了,而是一部分静质量转化成了动质量,正是这种转化,核反应仍然遵循质量守恒。

核反应、核能与裂变.doc

核反应、核能与裂变 --示例教学重点:核的人工转变和核能的计算 教学难点:核能的计算 教学示例: 、人工核转变 1、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 2、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 二、核能 1、核能 2、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 4、核能的计算例题1:已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的质量亏损 为 0.0040 X 10-27kg,则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解: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ev =2.2 mev 例题2:静止的锂核 在俘获一个中子后,生成一个氘核和一个粒子,并释放4.8mev

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2)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三、核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 裂变. 四、铀核的裂变 1、裂变方程具有多样性 2、核能的释放举例计算铀核裂变过程 释放的能量3、链式反应动画演示此过程 五、裂变的应用 1、原子弹 2、核反应堆 六、作业v/p

--示例教学重点:核的人工转变和核能的计算 教学难点:核能的计算 教学示例: 、人工核转变 1、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 2、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 二、核能 1、核能 2、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 4、核能的计算例题1:已知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的质量亏损 为 0.0040 X 10-27kg,则此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解: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ev =2.2 mev 例题2:静止的锂核

在俘获一个中子后,生成一个氘核和一个粒子,并释放4.8mev 的能量.(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2)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知: 三、核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 裂变. 四、铀核的裂变 1、裂变方程具有多样性 2、核能的释放举例计算铀核裂变过程 释放的能量3、链式反应动画演示此过程 五、裂变的应用 1、原子弹 2、核反应堆 六、作业v/p

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物理( 八 )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题:物体的质量 学案 【概念】 一、物体的质量自学课本101-102页相关内容,完成: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______,质量通常用符号___表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无关.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 ( )、_____( )、______ ( ) 、______( )等,它们的关系是:1t=____Kg;1g=____Kg;1mg=____Kg。 3.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有_______,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有_60_____. 二、物体质量的测量自学课本102-104相关内容,完成: 1.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它时首先要观察它的,也就是它。 2.对照课本图和托盘天平实物,说说托盘天平的构造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铝块的质量 (1)放平: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_____; (2)调零:将______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平:调节横梁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量:____盘放物体,____盘放砝码,并调节______使横梁再次平衡; (5)记录:m=砝码质量数 + 游码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理器材. 4.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能,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 (能,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当堂导练】 1.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 C.物理课本在广州和在北京时,质量是一样的 D.1kg的铜块和106mg的铜线的质量并不相等 2.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 ( ) 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C.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 D.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

高三物理核反应和核能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17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12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1 n90 38 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3 1 H4 2 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密度的大小比较

密度的大小比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春?东平县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2.(2015?十堰模拟)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3.(2014?泰州二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的密度约为cm3 年级(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kg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D.教室日光灯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10A 4.(2014?福田区模拟)中学生小煜同学对与自己相关的量进行了估测,合理的是() A.身体的密度约为1千克/米3 B.该同学百米短跑的速度约为15米/秒 C.胃中液体的pH约为10 D.小煜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5.(2014秋?平度市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 D.甲物质的密度为2kg/m3 6.(2014秋?涞水县期末)某物理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物质的密度最小 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7.(2014秋?滕州市期末)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 A.ρA>ρB>ρC,且ρC>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C<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8.(2014秋?淮阴区期中)如图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Ⅰ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Ⅰ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Ⅰ要求 二、知识扫描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觉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觉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开释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取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开释假设干个中子,假如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能够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三、好题精析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能够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 为931.5MeV.依照以上数据,能够判定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A〕0.82 Me V 〔B〕0.31 MeV 〔C〕1.33 MeV 〔D〕0.51 MeV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E ?=mc2-〔m Ar+m e-m Cl〕·931.5MeV

物体的质量知识点

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1mg=10-3g 1g=10-3kg 1kg=10-3t 10-3t=1kg=103g=106mg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使用说明: 测量前: 1、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横梁平衡调节: A、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或者平衡螺母向较高盘的一侧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测量时: 3、左物右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然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大到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 4、移动游码:(调节到最小砝码仍然不能平衡时)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给右盘添加小砝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5、读数方法: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左端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之和,即等于被测物体 的质量(即:m 左=游码对应示数+m 右 )。 测量后: 整理: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注意事项: 1、不能超量程:天平的最大测量值(量程,也叫称量) 最小分度值(也叫感量) 2、保持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温度的改变而变 化. 质量的测量 一、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二、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 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

科学《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

《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教学设计 耿黄镇中心小学张桂芳 教学内容: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 设计概述: 这节课的学习宗旨是根据教材,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实验探究”、“收集整理”、“课后拓展”等过程,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知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感官判断物体质量的轻重。 2、能力目标: (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3、情感目标: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单位。 2、使用天平的方法。 教学难点:物体质量大小的比较、测量、估量。 教学支持:课件、天平(两个学生一台)、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实物)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用曹冲秤象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曹冲秤象》这个故事吗?(让学生讲出故事) 2、出示: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学生看图,教师提示:课件的内容) 3、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例如钢、铁、货柜、书本、笔……等等,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让学生猜想,假设)二、学习活动: 活动1(学生分小组讨论) (一)、感知判断: 1、根据提供的材料(课本、练习本、笔、水果等),让学生用两手掂量,或用橡皮筋等方法比较物体质量的轻重,(师生交流,估量结果) 2、把你比较的结果按质量的大小排序、填表:(小组合作) 我们的方法手掂眼看 比较的结果 活动2 (二)、表达交流: 1、有什么方法证明你们的排序结果是正确的?(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2、菜市场、水果店、商店使用什么测量工具和单位秤量呢?(教师提示,师生交流) 3、教师根据图片、举例,指导学生联想。 (三)、实验探究: 活动3

高三物理复习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

15.3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一、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Ⅰ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Ⅰ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Ⅰ要求 二、知识扫描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17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12 6 C+1 n 中子1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1 n90 38 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3 1 H4 2 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三、好题精析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17Cl→3718Ar十 0 -1e 已知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A)0.82 Me V (B)0.31 MeV (C)1.33 MeV (D)0.51 MeV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E ?=mc2-(m Ar+m e-m Cl)·931.5MeV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

苏科八下《6.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四、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导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 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学会了“比 较” 的思维方式,同 时采 用了讨论、交流 合作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教学案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 教学案 一、核反应 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遵守: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核反应类型有衰变、人工转变、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1、衰变: α衰变:e H Th U 422349023892 +→(核内He n H 4 2101122→+) β衰变: e Pa Th 012349123490-+→(核内e H n 0 11110-+→) +β衰变:e Si P 0 130 1430 15+→(核内e n H 0 11 01 1+→) 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2、人工转变:H O He N 1 117842147+→+(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n C He Be 1 01264294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n P He Al 1030154227 13 +→+ e Si P 0 130143015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3、重核的裂变: n 3Kr Ba n U 1 092361415610235 92 ++→+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 ,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4、轻核的聚变:n He H H 1 04 23 12 1+→+(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二、核能——核反应中放出的能叫核能。 1.结合能 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巨大的功,,或者需要巨大的能量。这表明要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要吸收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因此有意义的是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2.质量亏损 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 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 2 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由于c 2这个数值十分巨大,因而物体的能量是十分可观的。 4、核反应中由于质量亏损而释放的能量:△E =△m c 2 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这样可以释放能量供人使用。 以上两式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在非国际单位里,可以用1u=931.5MeV 。它表示1原子质量单位的质量跟931.5MeV 的能量相对应。 5、对质能方程的理解

高考物理核反应核能裂变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新课: 第四节 核反应、核能 第五节 裂变 二. 知识要点: (一)核反应、核能 1. 核反应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2)质子的发现:用α粒子轰击氮,获得氧和质子,核反应方程为H O He N 1 117 84 214 7+→+ 3. 中子的发现 (1)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得到中子射线,核反应方程为:n C He Be 1 012 64 29 4+→+ (2)中子:质量跟质子几乎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4. 核能:由于核子间有强大的核力,核子结合成核(或核分解成核子)时,要放出(吸收)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结合能)。 5. 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叫核的质量亏损。 6. 质能方程 (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 mc E = 注意:一定质量m 总是跟一定的能量2 mc 相对应,m 增大,E 也增大,m 减小,E 也减小。 (2)核能的计算:先求出质量亏损,再由质能方程2 mc E ?=?计算出对应放出(或吸收)的能。 (二)裂变、聚变 1. 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2. 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即为核子的平均质量。 3. 铀核的裂变:铀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核裂变伴随释放大量的核能。 (1)链式反应:铀核裂变时放出几个中子,再引起其它铀核裂变而使裂变反应不断进行称为链式反应。 (2)临界体积:能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铀块体积。 (3)注意: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是利用纯铀235,且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4.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其核心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包括: (1)核燃料:浓缩铀制成的铀棒。 (2)减速剂: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易被铀235俘获引起裂变。 (3)控制棒:用来吸收中子,以控制裂变的速度。 (4)水泥防护层: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 5. 轻核的聚变: (1)聚变: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称为聚变,伴随释放大量的核能。 (2)热核反应:在极高温下轻核产生的聚变反应。(氢弹原理) (三)求核能的几种方法 在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放射性衰变以及某些人工核反应中,都伴随着巨大的核能

质量的典型例题

托盘天平是测量质量的比较精密的工具。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操作要规范,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如果在天平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可能有器材原因,也可能有人为的操作错误。根据天平的工作原理,很多情况都能得出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一、测量前游码没有调零 测量前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调到左端的“0”刻线处,这样在后面正常操作,不管怎样移动游码,结果读数都多了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m0,所以,物体真实质量为m物=m码+m游—m0 例1小明同学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游码放在3克处没有调到“0”刻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了。测量过程中也没有发现,面且横梁平衡时又将游码移到了5处,右盘砝码有100克、20克、10克、5克各一个,物体的真实质量是多少? 解析:测量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放在3克处,可认为现在3克处为标尺的0起点。读数时游码移到5处,游码读数应为5克-3克=2克。根据m物=m码m游-m0=100克+20克+10克+5克+5克-3克=137克。 答案:137克 二、物体放在右盘测量 例2某同学将物体放入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入天平的左盘,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砝码质量为82g,游码读数1.5g,此同学读出物体的质量为83.5g,问测量值是否准确?物体实际质量是多少? 解析:我们正常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的右盘中增减砝码,待天平平衡后读取数据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示数。 本题所述情况属非正常使用天平,如图所示,此时右盘中的物体相当于“正常使用”时的砝码(m物),左盘的砝码相当于“正常使用”时的物体(m码),所以有关系式m物+m0=m码,因而m物= m码-m0,故m物=82g-1.5g = 80.5g。 答案:测量值不准确,偏大,物体实际质量是80.5克。 三、砝码磨损或生锈 砝码磨损或者生锈都会使天平测量结果不准确,砝码磨损会使砝码的质量偏小,砝码生锈则砝码质量会偏大,而天平平衡时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这样测量的结果也会有偏差。 例3某次实验时,需要用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铜片,小华正确使用天平测得其质量为118克。接着给小强测量,小华发现,小强的天平砝码有磨损,而且测量前指针偏左,游码也没有归零,就开始测量。读数时指针在中央。则小强测得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118克。 解析:砝码摩损会使砝码质量偏小,需要多加一个小砝码补充,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测量前指针偏左,也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游码没有调零,同样会使结果偏大。 答案:大于 一、质量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用字母m表示。从字面上看,“质量”中的“质”指的是物质,“量”即数量、多少,合起来就是指物质的多少。如桌子、凳子是物体,它们都是由木头构成的,木头是物质。桌子含有的木头比凳子多,所以桌子的质量比凳子大。 【例1】天平的每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 A.用摄子取放砝码 B.气温升高

比较物体质量大小 教学设计

比较物体质量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比较物体质量大小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一、物质科学领域,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3~4年级: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在课本中属于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体与材料,这个单元包括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材料的性质、身边的材料四节课内容。这节课是这单元的基础内容,只有掌握了这节课的科学知识,学会了这些探究技能,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之后课程的学习。 【学情分析】 风格特点:本课面临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只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小部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STSE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知识经验: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对质量已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学习生活中的质量,但是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质量和重量混淆,并且不懂如何正确使用天平。 技能态度:学生喜欢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还需要老师帮助引导;另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质量的常用单位 知道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比较物体质量大小。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天平。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质量。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天平。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天平。 【教学准备】 天平,红豆、绿豆、黄豆、大米各一包,笔,擦子,尺子,橡皮筋,棉线,木棍

高中物理选修3-5:《核反应方程及核能》含解析

第六单元 核反应方程及核能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一个氘核(2 1H)与一个氚核(31H)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 损.该聚变过程中( )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42He B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4 2He C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是32He 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是32He 2.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E =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ΔE =Δmc 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D . E =mc 2中的E 是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平均核子质量A 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D 、E 能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 .若D 、E 能结合成F ,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 .若C 、B 能结合成G ,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 .若F 、C 能结合成B ,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4.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 n 、m p 、m D .现用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的氘核使之分解,反应方程为γ+D →p +n ,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 A.1 2 [(m D -m p -m n )c 2-E ] B.1 2 [(m p +m n -m D )c 2-E ] C.1 2 [(m D -m p -m n )c 2+E ] D.1 2 [(m p +m n -m D )c 2+E ] 5.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 ,相应的能量ΔE =Δmc 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能量小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 .用能量等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C .用能量大于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核反应 核能

课时作业46 核反应 核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92235U +01n →3895Sr +54138Xe +3x 1 ②12H +x 2→23He +01n ③92238U →90234Th +x 3 ④1224Mg +24He →1327Al +x 4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x 1是中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1是中子,x 2是氘核,x 3是α粒子,x 4是质子. 答案:AC 2.激光中子是由一重原子核吸收一光子后发射一中子而产生的,光子的极限能量大约是10 MeV.假定中子从原子核上向外移开距离10 -13 cm 所受的力保持不变,则中子与原子核间的作用力的数量级是( ) A .10-3N B .10 N C .103N D .无法计算 解析:10 MeV =1.6×10 -12J ,而根据功的知识,f =1.6×10-1210-15 N =1.6×103N ,比较接 近C 项. 答案:C 3.(2011·广东模拟)“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极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关于一个静止的母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 B .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 C .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D .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 解析: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p =2mE k 可知,子核的动

物体的质量同步练习

苏科版《6.1物体的质量》检测题 一 基础训练 1.在实验室里用________测物体的质 量,在某次实验中所用砝码的个数和 游码的位置如图6-1所示,那么该物 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 2.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 ,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______kg , 神州号飞船将一面质量为500g 的国旗载入太空,在太空中,国旗的质量将___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只普通鸡的质量大约是2.0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 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0.06__________ 4.分析物体发生下列变化时其质量的变化情况 (1)将质量为2kg 的铁块从10℃加热到400℃,铁块的质量______________ (2)将质量为1.5kg 的金块锻打成0.01mm 厚的金箔后,它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3)将质量为5kg 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_____ (4)宇航员将一块质量为500g 的面包带到太空中,面包的质量变为__________ 5.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 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6.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 ) A .物体的形状 B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 .物体所在的位置 D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 7.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 B .把一铅块压成铜片,形状变了,质量也变了 C .一块冰溶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 D .一根铝棒从赤道带到北极,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 8.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 , 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 ) A .减少砝码 B .增加砝码 C .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 .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9.下列质量中,最小的是 ( ) A .1.19×10-7t B .125 mg C . 0.13 g D .0.000 12 kg 10.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 .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 .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11.1kg 的棉花和1kg 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 .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 .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 .无法比较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 图6-1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15.3 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 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n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I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I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 I要求 、知识扫描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_1:N+:H 1:0+;H 质子1 H的发现方程卢瑟福 4 Be+:He —> ;C+0 n 中子0 n的发现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 )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 = mc 2 原子核的结合能AE =Amc 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1 90 厂136 1 92 U + 0 n ---- ?38 S r+ 54 X e+10 0 n 4 .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3 4 1 1 H + 1 H ---- ■- 2 H e+ o n 5. 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 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三、好题精析 例1 .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 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1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 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v + ;;CI T 18Ar 十°1e 已知37CI核的质量为36.95658 u , 38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 °>的质量为0.00055 u , 1 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A)0.82 Me V ( B) 0.31 MeV (C) 1.33 MeV ( D) 0.51 MeV [解析]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KAE=mC- (mk+m-m cl)?931.5MeV =(36.95691+0.00055-36.95658) X 931.5MeV

2020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教案25

2020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核反应核能质能方程教 案25 一、知识点梳理 1、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 7N+4 2 He 8 O+1 1 H 质子1 1 H的发觉方程卢瑟福 9 4Be+4 2 He 6 C+1 n 中子1 n的发觉方程查德威克 2、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3〕质能方程: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 92U+nSr+136 54 Xe+101 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开释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开释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 1H+3HHe+1 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取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开释假设干个中子,假如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能够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二、典型例题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能够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37 17Cl→37 18 Ar十 0 -1 e 37 17Cl核的质量为36.95658 u,37 18 Ar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0 -1 e的质量为0.00055 u,1 u质

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

15.3 核反应 核能 质能方程 一、考点聚焦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Ⅱ要求 核反应堆.核电站 Ⅰ要求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 Ⅰ要求 可控热核反应. Ⅰ要求 二、知识扫描 1、 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典型的原子核人工转变 147N+42 He 8O+11H 质子1 1H 的发现方程 卢瑟福 94Be+42 He 6C+10n 中子10n 的发现方程 查德威克 2、 核能 (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质量之和.质量亏损. (3)质能方程: 质能关系为E=mc2 原子核的结合能ΔE=Δmc2 3、 裂变 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裂变 典型的裂变反应是: 23592 U+n Sr+ 13654 Xe+101 0n 4.轻核的聚变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的核能的反应叫轻核的聚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较多,典型的轻核聚变为: 21H+H 42He+1 0n 5.链式反应 一个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时,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核,同时释放若干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就可以使这种裂变反应不断的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三、好题精析 例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 。)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 四氯乙烯(C 2Cl 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氢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νe +3717Cl →3718Ar 十 0 -1e 已知37 17Cl 核的质量为36.95658 u ,37 18Ar 核的质量为36.95691 u , 0 -1e 的质量为0.00055 u ,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A )0.82 Me V (B )0.31 MeV (C )1.33 MeV (D )0.51 MeV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电子中微子的能量E ≥E ?=mc 2-(m Ar +m e -m Cl )·931.5MeV =(36.95691+0.00055-36.95658)×931.5MeV

比较物体质量大小 教学反思

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按课本给的活动进行的,因为我觉得课本的活动设计还是比较具有合理性的,先让学生用身边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得出自己对物体质量的大小的结论,然后用科学仪器——天平,进行称量比较验证之前的结论。所以整节课我分成两大部分:一、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二、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大小,验证第一部分结论的准确性。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的确有所触动,而且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身体感觉不如自己制作的小工具准确,小工具不如科学性的工具准备。 这节课我有所改进的是实验材料,因为课本给的材料并不方便用于自制小工具的比较,例如杯子,用“跷跷板”比较中容易倒,用“橡皮筋”比较时候又不好固定,果蔬杂志也有类似的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而在用天平验证的环节中,例如杂志这类太大的物品也不利于学生的操作,而且材料质量都是随机的,都会有不是整数质量的情况,三年级学生学习这课时尚未学到小数,这里也增加了学生使用天平的难度。类似的现象,在教学中屡次出现,我认为这与教材的选择的材料不无关系。 为此,我将实验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这是刚才提到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1、物体要方便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2、物体质量要是整数的,最好是是可以控制的 3、物体要美观、有欣赏性,让学生感兴趣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制作物体”——如图,我用塑封袋装了红豆、黄豆、绿豆、大米,然后在塑封袋打个孔,装个绳结。绳结的用途在于方便学生,我在装置上用漆包线扭了一个钩子,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固定的问题;由于是自己装的,物体的质量可以自己控制,方便学生测量和读数,更可以根据学生素养控制他们操作的难易程度:例如我设计的质量就是10g、15g、20g、25g。而各色的豆子和白色的大米卖相也是不错,吸引学生兴趣。 二、教学过程反思 借鉴课本的实验教学设计,结合改进后的材料,我重构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用跷跷板作为导入,让学生描述玩跷跷板的现象,将学生“重量”的思想引导成“质量”,然后引出课题 (二)复习质量单位 从质量让他们回忆到数学中学到的质量单位,并且强调这节课用的单位是克(g)。将数学中学的质量的单位迁移到科学的质量学习中,让学生觉得不那么陌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三)用感官和小工具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 先出示材料,教师抛出问题:如何运用感官和小工具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然后学生回答,老师帮助整理引导方法,接着老师出示部分工具,让学生补充回答,最后学生用刚才整理出来的方法进行实验,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发现结果存异。 (四)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