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月11日欧洲发射了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波段,而Ka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TG.826和I.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

·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业务。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地实现按需分配带宽,它不受复杂的地面网络拓扑的影响,减少了中间多次分配的环节。

·当在不同的地区接入ATM网络用户时,卫星可以方便地提供多变的网络构成(指网间接口标准,协议层次等)和进行灵活的容量分配。

·利用卫星通信的广播性和易于(多)点到多点通信的特性,结合VSAT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ATM网的(多)点到多点的应用。

·可以方便地为无法预测带宽要求和业务特征的连接分配备用信道,这样既可以保证该连接的业务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按照用户的要求,可方便地安装ATM卫星站,为新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在任何地点接入网络。网络扩展相对容易。

·卫星可以作为地面光纤ATM网的安全备份,在地面网出现故障或拥塞时,确保路由畅通。

在Ka波段关键器件方面,近来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廉价用户终端的制造问题得以逐步解决。这些进展包括高集成度半导体(如ASIC)的发展,20GHz波段的低噪音放大器和30GHz波段的高功率转发器的研制成功,更高效率的空间行波管放大器,卫星总线技术,高功率太阳能板和电子推进系统。火箭发射技术的提高也降低了卫星单位重量的发射成本,提高了最大负荷。

星上处理技术是提高卫星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克服雨衰影响等都十分有效。所以几乎所有的宽带卫星系统都采用星上处理技术。波束成形、星上ATM交换和星上功控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

2、现代宽带卫星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

宽带卫星通信现在遇到了频谱的限制。宽带卫星与其它卫星系统及地面系统的协调。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相互协调与各国法律的特定要求。商业上的问题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下面就通信技术上的挑战做具体的阐述。

(1)卫星ATM技术实现

卫星ATM实现起来较为复杂,与现在的卫星传输技术有很大不同。在卫星ATM的分层实现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不改变现有卫星的协议结构,只是将ATM协议放在非ATM的卫星协议平台上。另一种观点是卫星网采用完全的ATM结构,其中卫星部分的ATM层是S-ATM(以区别地面固定网中的ATM层),支持传统ATM业务。TCP/IP应用和UDP/IP应用。前者的优点是卫星平台对不同用户终端的协议标准是透明的;卫星访问协议止于关口站,不会为外界网看到;不需要修改现行的卫星标准。缺点是很难为各种不同的协议提供最好的性能。具有这种分层结构的卫星ATM称之为在非ATM上的ATM 封装。后者的优点是适用于一个高度集成的星地ATM环境。缺点是协议复杂,需要修改现有的各种卫星协议和网间接口协议。

(2)波束成形技术

传统上,卫星采用焦点反馈式抛物面天线实现波束成形。这种无线在增益要求高时(如在GEO应用环境中)特别有用。但是抛物面反射器缺少灵活性,而且频率越高,抛物面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高。近来,使用简单发射单元的平面阵列实现波束成形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波束成形是全数字的,并采用自适应处理技术,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同时平面天线的制造成本相对于抛物面天线低,重量也轻。但是平面结构的天线如果用于GEO卫星,

增益较小而且单元间有相互耦合。目前需要在不同的应用环境(GEO、MEO、LEO)中对抛物面反射器和平面阵列的优缺点做出定量的比较。

(3)移动管理的有效性问题

下面将介绍目前的两种主要移动管理机制,它们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而新的移动管理方案的研究情况在下面介绍。

①移动 IP(mobile IP)

在移动IP中采用了三角路由的方法来解决移动节点(MN)的路由问题。这种三角路由移动IP管理的方法要求对传统协议所作的扩展很小,因此是提供移动性管理的最佳方案之一。但是每个发给移动终端的数据包都要发到源管局,这种低效率的路由机制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和QOS的可能降低,特别是在公用网中。

②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general packe tradio system)

ETSI为蜂窝系统制订了GPRS标准协议。每一个移动终端终身都与一个网关GPRS节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node)和一个本地位置寄存器(HLR)相关。移动终端在HLR中记录了其最新的位置信息。该信息即是正在为它服务的GPRS节点(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地址。当一个发送主机向移动终端发出一个数据包时,GGSN接收该数据包并从HLR中得到该数据包的目的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然后GGSN用SGSN地址将数据包封装成一个新包,再发往移动终端。可见,GPRS也存在路由的低效率。

显然,上述两种移动管理机制从路由最优的观点看都存在问题,低效的路由可导致QoS的下降和网络的阻塞。

(4)业务分类问题

ATM论坛定义了5种不同的业务类型,囊括了所有不同的应用和用户业务。它们是恒定比特率(CBR)、实时可变比特率(rt-VBR)、非实时可变比特率(nrt-VBR)、可用比特率(ABR)和未定义比特率(UBR)业务。在一个ATM 网络中,当一个连接开始建立,SETUP消息报文就带着必须的信息与要接入的网络会晤。地面固定的ATM网在不破坏现有连接的条件下,为新呼叫分配OOS 参数,包括ATM信元丢失率、绝对信元传输时延和信元延迟的科动。但是对于无线ATM网络,会有其它因素影响业务性能,如无线信道衰落造成的高误码率、切换造成的业务中断等。所以,沿用ATM现有的业务分类方法是不合适的。

3、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系统结构

(1)新传输技术

近年来IP和多媒体技术在卫星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ITU-R第四研究组于1999年4月26日一5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WP4A、WP4B、

4SNG、SG4会议。在WP4B会议上,IP和多媒体技术在卫星中的应用作为新技术课题提案获得了通过,这对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参加这次大会有关人士认为,IP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通信网络技术,大有取代目前占主导的ATM技术的势头。IP数据包通过卫星传输的可用度和性能目标与ITU-TG.R26和ITU-RS.ATM建议要求是不同的,有关研究将在2001年完成。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卫星IP网络结构;支持卫星IP运行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的性能需求;IP层协议或能加强卫星链路性能的更高层协议,需要作什么样的潜在

改善;IP保密安全协议及相关问题对卫星链路的要求将产生什么影响;ITU-R 为提供与ITU-T和其它标准化组织最合适的联络应作出什么样的安排等方面。这种技术若能实现与地面IP网络兼容,将影响卫星通信业务的变革。

(2)实时多媒体业务的网间交互控制

为满足多媒体业务需要,往往有不同的宽带网络技术如ATM、帧中继、高速以太网,和不同的交换技术如 ATM分组交换、IP交换和IAN交换,以便在同一个网际环境中提供所需的骨干数据传输服务。要实现实时的多媒体传输就必须将这些不同的网络技术和交换技术协调起来。在IP传输网方面,目前国外研究的重点是评估在高速IP网中能保证QOS的各种路由和资源管理策略,包括RSVP(resourcereservation protocol、分组规划(packet scheduling,如平等排队fai-queuing)和其它一些实时路由控制协议如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CP(real-time control plotocol)、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等。RSVP和分组规划是一种资源预保留协议,位于IP协议栈的上面,需要下层路由的支持。RTP和RTCP协议一船运行在UDP/TCP的上面,用于解决端到端的实时业务传输的定时问题,包括定时对准(timestamping)、分组编号(sequence numbering)等。RTP和RTCP协议经过修改可以运行在CLNP (connectionless networkprotocol),IPX(internetwork pocket exchange),AAL5/ATM或其它协议之上。RSVP根据实时视频数据流在业务提供者和用户之间连续流动的特点,在IP网上提供远端流控机制,使用户在一边播放已解码的实时数据帧,一边解压收到的数据帧的同时,能接收实时数据流,保证播放的连续性。在ATM传输网方面,一些研究者将一些IP网的路由技术和ATM相融合以期更好地解决卫星多媒体业务的QOS问题(如RSVP Over ATM)。除此之外,在实时多媒体业务交换技术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如IP交换、tag交换、结合I-PNNI的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将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和ATM论坛新近研究的建议用于卫星宽带网的环境,希望更好地解决网际间实时多媒体业务传输的互操作问题。美国马里兰大学采用多媒体源进行了包括宽带卫星网在内的一个仿真分层网的通信实验。

(3)提高ATM卫星环境下的端到瑞的TCP性能

未来的宽带卫星网将和地面ATM/BISDN一起构成宽带Internt连接(由于卫星信道的延时较地面长,其拥塞控制与地面网有很大的不同)。为有效传送Internet业务,有必要分析一下端到瑞的TCP性能。地面终端通过星上交换机建立虚通道(VC)来传输ATM信元。为实现有效的拥塞控制,除流控和VC管理外,地面终端还必须提供IP网和ATM网之间拥塞控制的机制。星上的ATM 交换机必须采用信元和VC级的业务量管理机制。TCP主机也要利用各种拥塞控制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带宽利用。但是目前在算法上还存在很多争议。

在实现与ATM/BISDN的互连方面需要对星地综合的宽带ATM网进行实时多媒体业务管理。

(4)提供基于LAN的IP互连

采用在发展中的IPV6和RSVP,基于LAN的IP能支持具有不断变化QoS量级的实时业务,其方法是沿业务流的路径在各个IP中转路由器中保留资源。因为IPV6能够提供双向交互式业务如视频会议、Web浏览,这些业务的传输要求和只要求“尽力(best-effort)传输”的业务(如FTP)不同,所以无线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必须包括一个能把QoS要求变为合适的卫星MAC PDU的功能

块。也就是说星上的动态容量分配(DCA)必须与IP层的QoS相配合,并控制端到端的无线LAN的QOS。

3.2移动管理

为了解决目前的移动管理协议效率低的问题,近期提出了若干新的移动管理方案。比如Tsuguo Kato等人提出的一种高效移动管理方案,该方案基于ATM 面向连接和非连接方式的混合模型,为要求QoS保证的业务提供类似ATM-SVC(switched virtual connection)的路由,并为要求“尽力传输”的业务提供类似ATM-CL(connectionless)的路由。其路由策略依照逻辑子网原理进行优化。

在无线ATM移动性目标管理方面,目前已解决了ATM终端用户在大楼或校园内的实时移动管理问题,试验的移动距离从数米到数百米,数据率为2-

24Mbit/s,频段为2.4GHz或5GHz。但是,含有ATM交换机的子网整体的移动性管理至今未能解决。该领域内也鲜有工作。该应用的典型例子是在一架大型客机上有一个ATM网络提供机上数百名乘客通信和娱乐业务。在此环境下终端用户相对服务平台不动,但整个ATM网相对地面固定网是移动的,两者之间通过卫星建立通信链路。一个新的移动管理目标是在全球卫星与飞机间通信的特定环境下网络段(即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交换机的ATM子网)的移动管理。这~目标可以发展为未来全球N-GEO宽带卫星ATM系统的移动管理目标。以Teledesic系统为例,该系统的288额低轨卫星相对静止卫星和地面都是移动的,其网络段的移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系统性能。Sankar Ray,Boeing提出了将ATM论坛的专用网络节点接口(PNNI,private network-node interface)V.1协议扩展为一个支持网络段移动的有关定位管理和路由的建议。由于用户与网络之间或网络与子网之间的移动性,还必须将切换引入ATM。如果没有切换支持,在一次正在进行的呼叫中,会因为链路变化所造成的丢失将被应用层以一种类似其处理临时链路失败的方法处理。短暂的中断对某些业务应用是不好的,甚至是致命的,特别是接入点经常变化时,这种中断会频繁发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

3.3 OBP(星上处理)的技术趋势

在使星上设备小型化方面,国外提出了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最新的EPGA具有先进的封装技术、抗辐射能力和现场可编程能力,在工程上容易实现星上处理硬件的高度小型化,而且速度较快,利于大批量生产。目前使用FPGA受制在于抗辐射FPGA的选通时间较难匹配和SRAM FPGA的容量较小。读写速度也不够快。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和英国Surrey大学对FPGA的使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降低卫星制造成本方面,法国的KeVin Kyeony-iL Choi等提出,利用运行PC机上的辅助设计工具,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的廉价元器件,研制卫星使用的TTC(telemetry,tlacking,command)通信设备。

光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星际链路中的应用。OBP可能的光应用包括多载波分接和解调、光交换。相挂阵(PAA)波束成型和光信号处理。现在,RF和光电子技术已经有了一些突破,但是总的来看,还很不成熟。

3.4多址技术和调制技术的发展

为提高宽带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业务质量,必须发展新的传输技术和调制技术。近几年来CDMA多址方式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多载波调制方式受到了通信产品制造商的重视。CDMA的关键技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doc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发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重影响,致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来主要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然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已经达到76.1%,预计未来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不会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未来两年仍将保持这样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主要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已经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逐渐迈向现代化,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在一些差距,但是在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传输技术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围绕传输技术与通信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通信工程师论文,传输技术,应用现状 1 前言 通信网络工程在我国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方面,通信工程进一步改变的人们的工作方式,对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方式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信工程还可以及时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各种传输技术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文章主要讲述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

2 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 关于通信工程的含义概述 通信工程属于电子工程,也可以被叫做电信工程,该工程现在已经在我国作为一种成熟的学科出现在各大高校的开设专业当中,通信工程主要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发生的信息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现象,理解其原理,同时再加以应用。当前,通信工程的相关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以及网络通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通信过程,因此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通信工程可以从云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方面入手,来推动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 关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内容概述 通信工程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以及产生的原理问题,同时还有需要关注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蜂窝通信以及平流层通信等问题,除此之外,通信工程还会涉及传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数字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三方面的应用问题。现代通信技术最初起源于19世纪,今天现代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一些行业领域当中[2]。 3 传输技术的主要内容 关于传输技术的信道及范围概述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忻向军

1 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未来宽带卫星网络带宽由极高频(E H F)频段提供,如K a频段(20~30G H z),Q-V频段(40~50GHz)和W频段(76~110GHz)。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各种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表明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速率、极高频、双向和因特网接入发展的趋势。 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在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中,星上路由和星上交换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典型例子是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泰勒戴斯克”(Teledesic)系统,此系统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并于2002年应用,其星座图由28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实现“空间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类似光纤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误码率(BER)<10-10]的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尽管此系统复杂、昂贵并最终作废,但仍然是宽带卫星因特网系统的一个好例子。 近10年,“高适应”(Hylas)卫星、“太空之路”(Spaceway)、“电星”(Telestar)、“双向”(Tooway)、“狂蓝”(WildBlue)和“O3b”等系统表明了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宽带通信应用与服务,如:高速、双向因特网接入(如视频下载、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现状与展望 忻向军 张琦 王厚天(北京邮电大学)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各行各业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宽带卫星通信将以其灵活、大范围的覆盖能力,成为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宽带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宽带通信卫星正引领着卫星通信的重大变革。Ku等商用频段能够提供的总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带宽需求。Ka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较宽的可用频段、远端设备小巧、点波束增益高、安装便捷等特点,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阿联酋等国均发展了Ka 频段宽带卫星,成为宽带卫星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根据欧洲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卫星宽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卫星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预计可达约1190万人,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此外,南美约有130万,中国地区约有90万,南亚越有80万等,各地区将主要通过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Ka 频段宽带卫星将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卫星通信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及未来发展趋向 7’ 卫星通信在军事应用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覆盖区域广,建设成本不随距离增 加而变化,快速延伸到新的定位点,高度灵活的网络功能,犬容量;可靠而大范围地对移动 体(舰船、飞机、车辆等)的通信服务j在战时可实现对指令和控制信息的转换和传输。军 用卫星通信不同于商业网络,它要受许多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要具有在敌方威胁下生存的 能力。它可能遇到电子干扰,截获,通信信道/卫星控制链路的电子诱骗,空间或地面系统的实际破坏和来自于核战争的一些其他效应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①在一个大范围的网络结构下提供有效的服务灵活性; ②具有为不同容量和不同终端尺寸的各种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j ⑨能适应大量低占空度(1ow-duty—cy cl e)移动用户需求的便利性; ④具有和其他网络或通信媒体的兼容性; @在不同管辖区域的卫星通信终端问的相互可操作性; @ 成本效益高和改善频谱的利用率。 2 战术卫星通信的增长 迄今为止,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还主要是有限制的固定终端,用大的天线和宽频带传输 高数据速率。战术军事通信的需求则要求发展可空中运输的终端,它可在狭小的道路上被很快运抵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并在短时问内开通,完成安全和可靠的通信。这些终端可随着部 队移动,运送到边远地区,并且敌方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下通信设备可短时间内建立起通 路。 由于高速移动的部件设备和运动平台(如舰船、飞机)指挥和控制的需要,卫星系统的 建造围绕较低的频段(UHF)发展,以满足关键战术通信的要求。UHF系统使用具有宽波 束的小型天线,它不需要高精度的点波束指向机构,且容易适合于移动平台。虽然,uHF 终端可以做得较小并相对价廉,但它可利用的带宽和扰干扰能力有限。需要改进的卫星通信 服务既来自于战术上的也来自战略上的用户需求,这样就导致了向更高频段的应用。随着卫 星通信系统应用的增长,一系列新的需求正在促进军事应用向更稳固和更灵活的系统发展。 3 抗威胁的对策 为了具备在不同情况威胁下能提供通信生存的能力,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与商用系统的要 1 https://www.360docs.net/doc/6d3622343.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https://www.360docs.net/doc/6d3622343.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 求是不同的。卫星通信具有固有的致命弱点:易受电子干扰和被非法截获。对卫星转发器的 干扰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来自飞机或类似的这类平台有可能对下行链路进行干扰。因此,对 卫星或对地面,或对两者兼而有之,采取了一些对付威胁的手段。最为普遍采用的是频谱扩 展技术和天线调零技术。在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里,还采用了低截获概率技术(LPI)和复杂 的编码方法。 5.] 频谱扩展技术 频谱的扩展是一项取决于用户的抗干扰技术,即用户使用一种扩展功能来扩展其信号而 又不为敌方复制。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则完成反方向的消去扩展功能。所需的信号超过干扰信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月11日欧洲发射了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波段,而Ka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TG.826和I.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 ·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业务。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现代通信的发展现状,所采用的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主要为通信网中“三网”现状和趋势、宽带网核心技术(ATM与IP)、宽带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宽带等。 1 引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和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话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差,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让费和安全性不够。 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目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

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 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目前*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 “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提出了GI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 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 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主要为大家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_柴远波

第28卷第6期 2009年12月Vol .28No .6Dec .200960 Journal of Sh andon g University of Scie nce and Tech nolo gy Nat ural Science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柴远波,戚建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当前,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体现为传输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体制并存化和网络泛在化。分析了宽带无线 移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讨论了3G 技术的后续演进L T E 及A IE 的主要特点和宽带无线移动接入技术W L A N 、 WiM AX 及M cWiL L 的发展趋势;比较了宽带无线移动技术与接入技术,指出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最后,讨论了 商业运营的技术演进路线,给出了多种无线移动技术的比较和演进关系,分析讨论了网络融合、技术融合以及接入 综合技术,指出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的宽带接入在技术上的融合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演进;网络融合 中图分类号:T 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67(2009)06-0060-05 On C urrent Development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 HAI Yuan -bo ,QI Jian -ping (Co lleg e of Info rmatio n Engineering ,PL A Info rmation Enginee ring U niversity ,Z hengzhou ,Hena n 450002,China ) A bstract :T his paper analy zed the technical dev elo pments o f the ex isting mobile communicatio ns ,whose technical fea tur es a re represented by the br oadband tr ansmissio n ,serv ice versatility ,multi -sy stem coe xistence and the v ast e xpansio n o f the netwo rks .It presented an analy sis o f the curre 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roadband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 ies and de scribed its main features of the subsequent ev olution of LT E and A IE in 3G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plored the deve lopment trends in the bro adband wirele ss and mo bile access technologies ,such as W LA N ,WiM AX a nd M cW iLL and co mpar ed the w ireless mobile techno lo gie s with access technologies .Fina lly ,it discussed the technolog ical ev olution roadmap for co mmercial operato rs ,came up with the co mpa rison o f wirele ss and mo bile technolog ies and evo lutio n relatio nships and ,analyzed the conve rgence of the net - w o rks ,the re lated techno lo gie s and the acce ss technologies .T he pape r points out that the co nv erg ence of the mobile co 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access technologies and the w ire line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ies is an irrev ersi - ble developme nt t rend . Key words :mo bile communicatio n ;broad -band wireless access ;ev olution ;conver gence o f the netw or ks 收稿日期:2009-04-14 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74100510023)作者简介:柴远波(1965—),男,浙江江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移动与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09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分别发放了TD -SCDMA 、WCDMA 和CDMA2000的3G 牌照,至此,国内3G 市场全面商用的大门终于开启。 移动通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用,以传输语音信号为主,到了2002年,全球的移动用户已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移动通信成为用户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通信手段。此后,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以无所不在和个人化服务为特征的移动通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方面面。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其它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先导产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正式列为十六个重点发展专项之一,无线通信技术正在向着宽带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接入两个方向并行发展[1]。 1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在更高层次上结合与发展,代表信息技术宽带化、移DOI :10.16452/j .cn ki .sd kjzk .2009.06.016

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

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15T11:34:37.6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韦文鹏[导读]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摘要:电子通信工程的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等等……所以,在通信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断,不断完善我国的通信工程的特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现状;发展前景 引言:通信工程就是在信息的科学技术化快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这其中主要是网络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光纤运用到宽带通讯中,走进千家万户,移动电话人人享用。信息资源共享堆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通信工程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信息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方便与快捷。通信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通过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指导,不断的开拓通信工程新的局面。1通信工程的特点 对于通信工程这门专业来说,它是一个服务面比较广、宽口径、跨学科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它通常包括了数字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 在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充分的学习通信网和通信系统,在培养这些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他们在从事研究和设计以及制造到最后运营整个过程中的技术有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在今后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中从事开发和应用通信的设备和有关的技术。这个新型服务行业的出现与发展,直接的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很多所高校的本科学生都陆续的选择了通信工程这门专业。2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它逐步的发展与壮大,对整个通信的行业发展以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部分也表现出了与之相应的一些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含两个大部分,就是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以及通信的服务行业,在我国,通信的服务行业实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进而实现的。 (2)电信行业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靠3G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为能够更好的发展3G时代而做更多的努力从而扩大和普及通信工程。但是在当今的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技术以及资金相对来说不足的现象。 (3)通信工程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大力的对3G时代进行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通信的制造业也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市场以及市场的有关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一些跨国际的通信产品引入到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当中。 (4)通信工程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人的有关要求也出现了比较缺乏的现象。因为通信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骨干型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进行通信的制造过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一线的和有技术含量的员工,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 3浅析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整个的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通信工程也同时占有着很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的朝着创新的技术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1)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云电技术实现了无线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就在充分的利用了通信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们对网络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手机来看电视节目、或者玩儿互动的手机游戏以及参加及时的临时手机视频会议等等,这些通信技术引入到生活中,有效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准,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2)在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当中,我们要逐渐的实现利用光进行通讯的技术,那么这主要运用在未来的网络技术之上,我们要不断的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实现信息能够快速传输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加科学的更加规范的对网络通信进行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与服务的范围。那么对于光通信的发展,就是要实现通过节点的转换以及光的高速传播和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更快的提高运行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于人和社会。 (3)利用通信工程对IT行业进行相关的完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在通信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把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和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重要的还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完善通信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参考文献: [1]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5,(12). [2]黄建华.浅谈近代通信工程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08). [3]汤咏长.视频会议Internet网络传输研究[M].中国通信科技,2015,(12).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朱军王培国 (成都军区)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

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所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 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 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国军方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对跳频抗干扰通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 2.3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 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并可利用面向连接的虚通路设计以及流量分类等方法为网络提供有效的流量工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