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分析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分析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混业经营方向分析

(金融保险)金融混业经营

方向分析

金融混业运营趋势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業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运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本文拟对这壹趋势进行探讨,且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壹些建议。

壹、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

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运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运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运营和混业运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和统壹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壹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运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运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金融混业运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能够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运营。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运营。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运营,不过对银行和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壹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运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运营既表明不同的运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运营策略。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运营的循环演进现象。应该属于企业微观决策范畴。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和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仍是多元化策略。

从宏观层面分析,从金融分业到混业运营是壹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以下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决策时不能完全忽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的政治倾向。金融管制政策等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结构的安排。从

制度选择角度,无论金融企业仍是政府部门都由不同利益集团构成,金融制度从混业——分业——混业的变化是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现象,市场结构。人文因素等也都影响着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和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壹种模式。

二、金融分业和混业运营利弊分析

分业运营对于商业银行是壹柄“双刃剑”。分业运营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要为商业银行构建壹道风险防火墙,尽可能降低风险,稳定金融形势,但另壹方面也使商业银行的运营范围过于狭窄,在金融市场大发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手段来获取较高的利润以及适应市场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融资要求,都使商业银行处于俩难境地,因为要提高资本金,必须要有更多的利润,而要增加利润就要增加贷款,这样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比例就会随之上升,从而增加银行风险,同时,分业运营造成商业银行不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其结果是商业银行得不到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不能获取相应的利润,得不到更快的发展。

分业运营对投资银行而言也是壹把“双刃剑”。壹方面这种模式在法律上保证了投资银行能够在壹定的空间内获得发展,另壹方面,投资银行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分离后,由于资本规模的原因,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壹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实证明,从金融创新角度来见,资本规模逐渐成为许多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企业时的标准,也是金融机构参和更广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投资银行由于存在上述资本实力的缺陷,壹般难以和商业银行抗衡。

通过之上关于分业运营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利、弊俩方面影响的分析,综合对历史、现实金融活动的思考,我们应能够正确认识分业运营,而不是简单地去肯定或者否定它。近年流行的混业运营实际上是从客户和市场的变化中产生的,是从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业务发端。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衍生工具有了较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产品革新日渐进入活跃阶段,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创新业务领域内,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提供服务,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业务发展的变化,对创新金融工具的开发利用,最终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找到了壹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弥补的领域。金融发展的历史证明,如何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是每壹个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由于市场需要的挑战,才使分业运营又走向了混业运营。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防范风险基础上,总结分业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经验,根据市场竞争及市场需求,按照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原则形成的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的混业运营。

三、金融业混业运营趋势及动因分析

从近年的情况见,世界多数国家金融市场的条块分割格局已经或正在被打破,金融混业运营似乎已是大势所趋。壹方面,大型金融机构在推动混业运营上积极性最高,它们推崇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X公司,认为这种超级复合体能分散风险性,增强金融竞争实力,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另壹方面,技术革命和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这种金融混业趋势。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迫于国际竞争压力,也正在改变对金融管制的态度,默许或明确鼓励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运营。

导致金融混业运营的动因可从以下俩方面分析:

(壹)需求方面的原因

1.分散风险的内在要求。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运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全球金融市场进入高度动荡时代,金融业的市场风险急剧加大,金融危机日趋频繁,进壹步刺激了风险分散的多元化混业运营。

2.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动机。壹般而言,金融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比普通行业平缓,即具有更大的规模经济潜力,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是金融混业运营的壹个不可忽视的动因。

3.全球化进程中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加快,全球竞争中,金融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宽窄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分业模式和欧洲大陆的全能银行制度存在某些制度性落差,显然不利于参和全球竞争,这促使这些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金融分业运营模式。

(二)供给方面

1.金融创新为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全新手段。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控制多元化运营风险的能力。

2.新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讯和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显著下降,使金融管理技术和金融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业务扩张能力。

3.各国金融监管当局进壹步放松管制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安全性优先转向效率和安全性且重,加上金融

监管经验日趋丰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断扩大,金融监管机制日益健全,从而使管理当局纷纷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严格管制。

总之,由于受到上述几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金融混业运营的势头强劲。

四、对我国今后推进金融混业运营的思考

既然金融混业运营已是国际趋势,作为日益溶入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国,自然也不应逆潮流而动。

(壹)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金融趋向混业运营的必然性

1.金融趋向混业运营,是我国金融开放和当今信息革命冲击的必然结果。我国加入WTO后,大批的外资银行、保险X公司、证券X公司将会进入我国,而这些X公司的业务领域能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及信托投资等多个方面,它们依托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壹定会抓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努力拓展业务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对实行分业运营的中资银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和此同时,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综合性的金融业务提供了条件。为此在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金融趋向混业运营是适应国际竞争和正在继续发展的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内在要求。

2.适应金融市场壹体化的必然要求。如前所述,分业运营虽然壹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但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混业运营能促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及其内部各子市场之间通过合理渠道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金融市场壹体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在金融市场领域推行的壹些改革措施,如开辟证券X公司和基金管理X

公司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其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信用拆借;允许保险X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以及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筹,都是向混业运营方向迈出的步伐。

3.混业运营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混业运营模式表现为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范围,如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和长期信贷业务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使得金融资本能够多渠道地融合、服务于产业资本,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运营和大规模资产重组的要求。

总之,趋向混业运营,目的不仅在于壮大我国金融企业的规模,优化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迎接WTO挑战,扩大金融开放,增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当前许多国家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混业运营活动,预示着我国目前的分业运营具有阶段性,混业运营应是大势所趋。

(二)对我国目前分业运营及未来混业运营趋势的辨证思考

从国际经验来见,金融混业运营制度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银行本身具备健全的内控约束机制和较强的风险意识,法律框架健全、金融当局的监管体系完善高效。我们注意到,即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开放和自由化改革都经历了长短不壹的过渡时期,比如就连金融高度发达的美国从分业运营过渡到混业运营,也历时60多年,其间银行、证券、保险监管当局对各自领域的监管已相当成熟、有效。而目前我国银行本身的风险意识不强,内部约束机制仍未真正建立,相关法规不健全、金融领域的监管仍缺乏力度。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质量不高、信贷风险高和动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显然仍不具备金融混业运营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目前实行金融业分业运营、分业监管的原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更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从中外经验教训见,制度变革的风险是最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和制度稳定性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目前我国金融分业运营政策的积极效果仍未充分释放,不宜在基本制度上“动大手术”。此外,当前和今后壹定时期内,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壹个单纯的经济概念,而且其重要性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政策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应为“安全优先,兼顾效率”。这种现实决定了我国不可能立即全面推向金融混业运营。中国金融业应以加入WTO为动力,加快以产权为核心的各项金融改革和有关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约束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尽可能化解金融风险,为混业运营制度的全面推行创造条件。

虽然目前距离我国推行混业运营仍需壹定的时间,但从管理者支持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加强合作和交叉试点中间业务,同时决定不定期进行三方监管联席会议随时沟通监管信息来见,我国正在经历壹个特定的向混业运营方向转变的准备时期。在这壹时期内,我国既不可能立即全面推行混业运营,也不会背离潮流,僵化地坚持分业运营,而是应积极地而且辩证地对待国际金融混业趋势,且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从1933年美国通过”格拉斯——斯融格尔法”确立金融分业运营到1999年最终取消该法案,且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确立金融混业运营,这期间美国金融业运营模式从分业到混业的演变总体上见是壹种渐进过程,而像中国这样金融基础比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面向金融混业运营方向的自由化改革更应采取渐进的方式。

(三)我国渐进推进金融混业运营的思路

综上所述,金融运营制度变迁的速度、条件、过渡时期的管理等对改革的成败十分重要。按照渐进过渡的要求,笔者认为我国应首先健全立法,提高金融监管水

平;然后进行谨慎的试点,如借鉴美国经验,通过在分业运营格局下搞“个案处理”和“特批处理”方式逐步推进金融混业运营试点,对相对风险较小、绩效明显的业务交叉优先考虑,在不久的将来,比较折中的方案应是允许成立“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金融控股X公司,这是在金融集团内部建立风险“防火墙”型的业务交叉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拓宽银行盈利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提高银行竞争力。此外,决策层仍应尽可能为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留有壹定空间,显然,我国推行混业运营的进程仍应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进程相适应。因此,符合我国国情的混业运营目标模式应该是在有序竞争和合理分工、协作基础上,建立监管有力,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适度交叉运营的金融混业运营制度。

金融学的考研方向

金融学的考研方向有哪些? 金融学(Finance)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拥有金融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该专业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的是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等。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多在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进入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许多金融人才的就业方向。 2.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具体研究马克思、凯恩斯和斯密及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所阐述的金融学原理;研究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的关联与影响;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政策的期限结构和动态反馈机制,以及各国银行制度与法规比较等。该方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与其他各个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相关工作。 3.投资学。投资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国际投资、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毕业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员,因为没有任何单位会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管理层,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 4.保险学。保监会将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财模式”、“武大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而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则是位于湖南长沙的保险职业学院。许多人误以为保险专业就业就是卖保险,实际上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中一部分工作,其它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毕业生主要到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及保险监管机构从事保险实务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还有中介企业、社会保障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519557.html,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作者:马群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7期 摘要:银行作为金融事业的专业机构,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注重风险控制,积极 开展党建工作。本文先从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入手,接着阐述了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 党组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想要经得起历史的校验,需要坚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明确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才可推动银行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管控,详细分析如下。 一、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 金融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无疑决定了党建工作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能够促使金融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以此为银行发展提供支持。 银行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能够促使银行金融业处于前沿,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属于党组织执政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更好的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促使金融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银行需要贯彻党组织方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银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 银行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党建工作,借助党建政治优势、切实发挥出党建组织优势,将党建转化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紧抓党建工作,支持银行工作 我国本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党建基础上,能够积极开展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顺应党组织的传统优势,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为银行金融发展提供支持。我行多年前,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并以此推动银行的发展,并借助银行發展,校验党建工作开展质量,促使党组织建设目标与建设方式与银行发展相结合,将党建工作效果与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化解结合,用党建实际效果审查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以此加速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

为什么同样实施混业经营模式的德国金融业没有陷入向美国那样的动荡和危机

为什么同样实施混业经营模式的德国金融业没有陷入向美国那样的动荡和危机? 答: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所谓金融混业经营,是相对于金融分业经营而言的。既可以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又可以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就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其中尤以德国为典型代表。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 虽然德国一直坚持混业经营的制度,但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也是德国无法避免的。德国的银行业也是倍受冲击。不过,与美国不同,德国并没有因此而实施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德国政府更加注重全国性、统一性的金融监管。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银行业一直运行平稳,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有效的金融监管对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再比如,1974年夏,德国银行业出现了清偿力不足事件,特别是赫尔斯塔特(Herstatt)银行被迫倒闭,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全能制经营模式进行了批评和指责。对这一事件,德国政府并没有采用美国在30年代大危机时的做法,而是通过完善立法,加强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的监督,并采取严格保障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全能制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克服弊端,保证其正面绩效的发挥。德国是西方国家中银行监管制度较完善,监管效果较理想的国家之一。严格的金融监管,保证了德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实施混业经营模式的德国金融业的成功原因: 1.德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法律基础 德国法律属大陆法系,以法典为基础,这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基础有很大不同。德国有关银行制度的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联邦银行法》;另一个是《银行法》(信用业法)。《联邦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进行除保险代理业务之外的几大金融业务,包括信托、证券、存贷、外汇及之间业务等。因此,仅这个法律就规定了德国银行进行混业经营的法律规则。1961年7月10日通过的《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凡是从事银行业务并且这种业务的规模已达到商业化、有组织水平的企业都是信用机构。可见在德国,通过立法,已将银行与信用机构视为一体。从而为银行的混业经营留下了广阔的法律空间。在所有国家关于银行业务的法律定义中,如此明确地规定了包括众多非银行业务领域,德国最为典型。在法律基础方面,除规定了银行业务的范围,德国银行法律规定的严密健全也为全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和外部约束。 2.德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监管 (1)金融监管的特点 现代德国金融监管的突出特点就是内部监管(即自我监管)与外部监管(即社会监管与联邦银行、联邦金融监管局监管)相结合。自我监管以建立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机制,以年度业务报告和股东大会为依据。社会监管则通过一些银行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银行资产营运做出结论,并将其审计报告报送联邦金融监管局。这些社会性质的审计机构要对其审计结果负相关责任。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大特点是对大银行分支机构实行"并账管理"。德国中央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管局在对大银行的监管中,除要求各大银行必须建立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外,还要求各大银行将国内外各分支机构及银行集团的资本、资产及负债进行汇总,从整体上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抵御风险的能力、债务清偿能力、资产的流动性等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价。德国的大型全能银行大多是股份制银行,产权关系明确,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健全。另外,以法律为准绳进行金融监管,把全部金融活动都纳入法律范畴,制定一套严格而慎密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这是德国金融监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德国和英国的比较与借鉴

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德国和英国的比较与借鉴 杜莉高振勇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从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历程来看,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而英国也在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向混业经营;从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来看,德国主要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而英国主要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从金融监管模式来看,德国和英国都最终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德国和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与此相适应,中国金融监管也必须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关键词:混业经营;监管;比较;借鉴 一、德、英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一)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 德国金融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金融混业经营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能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不仅能够全面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种金融业务,为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交易、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银行既对企业贷款,也帮其发行股票、债券、直至对其投资,对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正在迅速扩张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综合性的全能银行相继建立,并为德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结果。二战期间,德国银行业遭到严重破坏。直到20世纪50 年代后期,西德地区的银行业才恢复了战前的状态,继续着混业经营的道路。两德统一后,为了使原有东部的银行体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要求,德国联邦银行对东部银行进行了改组。打破了东部银行在业务上的严格分工格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全能银行制度”。德国经济能够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一举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经济奇迹”。德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独树一帜的“全能银行型”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德国大银行的全能性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得以加强。 (二)英国: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历史上英国的金融体制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界限清楚。但是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不同,英国的分业经营不是由法律规定的。在英国,法律并不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或保险业务。不同业务间的界限是限制性的商业惯例、反竞争的机制和自律的产物。但是这种分业经营的惯例得到了监管部门尤其是英格兰银行的支持。 二战以前,英国金融机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工细致,其伦敦城在国际金融业的历史上有着“世界银行”的美誉。然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昔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以往的雄风尽失,经济增长缓慢,金融业也萧条冷落,被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英国于1971年实行了“竞争与信用控制政策”, 作者简介:杜莉(1959—),女,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研究。高振勇(1979—),男,山东沂南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该成果得到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的资助。

项目三投资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资料请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要求财务会计小王运用贴现和非贴现评价的五种方法投资回收期、年均投资报酬率、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报酬率,分别对A、B、C这三个方案进行最优选择。小王计算后,发现运用评价指标进行决策时产生有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决策,请你帮他解决问题并完成财务主管的任务。 必要提示 1.三个方案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过程如下: 因此A方案投资回收期=1+(8200÷13240)=1.62(年) 因此B方案投资回收期=2+(1800÷6000)=2.30年 C方案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所以可直接用原始投资和年现金净流量相比即可得出

C 方案投资回收期=12000÷4600=2.61年 结论:A 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最短,故应选A 方案为最优方案。 2.三个方案年均投资报酬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A 方案的投资报酬率= ()%10020000 232401800?÷+=12.6% B 方案投资报酬率= ()%6.15%1009000 3300030001800=?÷++- C 方案投资报酬率=%5%10012000 600 =? 结论:B 方案投资报酬率最高,应选B 方案为最优方案。 3.三个方案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净现值(A )=(11800×0.9091+13240×0.8264)-20000 =21669-20000 =1669(元) 净现值(B )=(1200×0.9091+6000×0.8264+6000×0.7513)-9000 =10557-9000 =1557(元) 净现值(C )=4600×2.487-12000 =11440-12000 =-560(元) 结论:A 方案净现值最大,应选A 方案为最优方案。 4.三个方案现值指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现值指数(A )=21669÷20000=1.08 现值指数(B )=10557÷9000=1.17 现值指数(C )=11440÷12000=0.95 结论:B 方案现值指数最大,应选B 方案为最优方案。 5.三个方案内含报酬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A 和 B 方案的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因此需要采用逐步测试。A 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投资报酬率大于10%,因此,应提高折现率进一步测试。其测试过程如下表:

投资项目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1.市场战略部分 案例分析1 甲企业位于B地区,主要生产A产品。某咨询公司接受甲企业的委托,完成了下列咨询服务工作。 (1)A产品成熟度分析:A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市场需求迅速增加,生产规模逐步提高,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2)A产品销售量预测:咨询工程师收集了2005-2009年A产品在B地区的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见表1),采用移动平均法预测了2010-2019年A产品在B地区的销售量(见表2)。 表1 A产品在B地区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 表2 2010-2019年A产品在B地区预测销售量 (3)甲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评价:运用评价矩阵对甲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矩阵见表3。 表3 甲企业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问题】 (1)根据咨询公司对A产品的市场分析结论,判断A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2)如果B地区2010年A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到7000元/台,用价格弹性系数法预测2010年A产品在B地区的销售量。 (3)某咨询工程师选择移动平均法预测A产品的销售量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4)根据对甲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评价结果,画出SWOT分析图,指出甲企业应选择何种战略? 答案:1.A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2分) 2. 2005--2009年各年价格弹性系数的平均值=(-1.69-1.84-1.71-1.92)/4=-1.79(2分) [(7100-7000)/7100]×1.79=2.52%(2分) 因此,2010年A产品在B地区的销售量为100×(1十2.52%)=103(万台)(2分) 3.不恰当(2分),移动平均法只适用于短期预测,而对A产品的销售量要进行中长 期预测(2分)。 4.(1)根据甲公司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评价结果计算综合得分: 优势劣势得分为:4×0.20+4×0.25+3×0.15-3×0.10-2×0.1 0-3×0.2=1.15(1分)

考研专业全面解析——金融学专业

考研专业全面解析——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介绍 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金融类机构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特别是证券业、银行业,人才需求正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倾斜。金融学考研竞争之激烈导致考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录取人数、报考人数、命题形式、阅卷尺度等因素也都与考研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说,金融学考研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 金融学考研方向有哪些?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该专业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的是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等。 热度分析:2006年以来,借助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效应,各

家银行纷纷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之前就倍受关注的银行业持续加温,成为热点。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方向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多在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进入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许多金融人才的就业方向。 2.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具体研究马克思、凯恩斯和斯密及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所阐述的金融学原理;研究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的关联与影响;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政策的期限结构和动态反馈机制,以及各国银行制度与法规比较等。 热度分析: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15.6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85.74亿美元,增长2.65%。许多新兴的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 人才培养: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DOC【共9页】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DOC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传统的行业分工和業务界限日趋模糊,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似已成为国际性的潮流。本文拟对这一趋势进行探讨,并就我国的应对之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金融分业,混业的理解金融分业、混业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到监管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所谓的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就监管层面而言,即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是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 金融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都限定在各自的传统业务领域内经营,不得超越既定业务范围。金融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在不同层次上的融合,即上述金融机构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经营。近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转向混业经营,不过对银行与保险、证券的混业,金融机构涉足非金融业务,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微观的经营层面分析,金融分业经营既表明不同的经营状态,也是金融活动中不同的经营策略。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确实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现象。应该属于企业

微观决策范畴。作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环境、金融资产专用性程度、消费者偏好筹因素以及自身优势,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等综合分析基础上来决定是采取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策略。 从宏观层面分析,从金融分业到混业经营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以下的分析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金融企业在考虑市场决策时不能完全忽视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的政治倾向。金融管制政策等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结构的安排。从制度选择角度,无论金融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由不同利益集团构成,金融制度从混业——分业——混业的变化是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现象,市场结构。人文因素等也都影响着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一种模式。 二、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利弊分析分业经营对于商业银行是一柄“双刃剑”。分业经营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要为商业银行构建一道风险防火墙,尽可能降低风险,稳定金融形势,但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在金融市场大发展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手段来获取较高的利润以及适应市场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融资要求,都使商业银行处于两难境地,因为要提高资本金,必须要有更多的利润,而要增加利润就要增

投资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1】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土方工程填筑时,发现取土区的土壤含水量过大,必须经过晾晒后才能填筑,增加蜂拥30000元,工期延误10天。 事件二:基坑开挖深度为3米,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的放坡系数为(已经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单位为避免坑壁塌方,开挖时加大了放坡系数,使土方开挖量增加,导致费用超支10000元,工期延误1天。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主体钢结构吊装安装阶段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缺少相应的预埋件,经查实是由于土建施工图纸遗漏预埋件的错误所致。要返工处理。 事件四:建设单位采购的设备没有按计划时间到场,施工受到影响,施工单位要求索赔。 事件五:某分项工程由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使用功能的调整,须进行设计变更。增加了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要求索赔。 问题: 分析以上各事件中监理工程师是否应该批准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 【答案1】 分析要点: 事件1:不应该批准。 这是施工单位应该预料到的(属于施工单位的责任)。 事件2:不应该批准。 施工单位为确保安全,自行调整施工方案(属施工单位的责任)。

事件3:应该批准。 这是由于土建施工图纸中错误造成的(属建设单位的责任)。 事件4:应该批准。 是由于建设单位采购的设备没按计划时间到场造成的(属于建设单位的责任)。 事件5:应该批准。 由于建设单位设计变更造成的(属建设单位的责任)。 【案例2】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标明的混凝土工程量为2400m3,投标文件综合单价分析表显示:人工单价100元/工日,人工消耗量工日/m3;材料费单价275元/m3;机械台班单价1200元/台班,机械台班消耗量台班/m3。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综合单价法进行计价,其中,措施费为直接工程费的5%,间接费费率为10%,利润率为8%,综合计税系数为%。施工合同约定,实际工程量超过清单工程量15%时,混凝土全费用综合单价调整为420元/m3。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局部漏振,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专业监理工程师发现后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施工单位拆除存在质量缺陷的混凝土60m3,发生拆除费用3万元,并重新进行了浇筑。 事件2:主体结构施工时,建设单位提出改变使用功能,使该工程混凝土量增加到2600m3。施工单位收到变更后的设计图样时,变更部位已按原设计浇筑完成的150m3混凝土需要拆除,发生拆除费用万元。

贸大考研金融学综合真题详细分析

贸大考研金融学综合()真题详细分析

————————————————————————————————作者:————————————————————————————————日期: ?

贸大考研金融学综合(431)真题详细 分析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在一年的时间中要让各个科目有质的飞跃,仅仅依靠过去几年积累的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自己当前水平的清醒认识,对症下药,并根据当前水平调整复习计划。现凯程为大家带来重要信息点拨。 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研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431金融学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交易目的主要是为了()。 A.满足金融机构的长期投资需求 B.满足金融机构筹集资本金的需求 C.弥补金融机构准备金头的需求 D.为投资者提供衍生产品 2.中国人民银行买入外汇,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变化是()。 A.国外资产增加、政府存款增加 B.国外资产增加、国外负债增加 C.国外资产增加、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 D.国外资产增加、货币发型增加 3.久期分析方法可以考察()的市场价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A.银行总资产 B.银行总负债 C.银行利率敏感性总资产与利率敏感性总负债之和 D.银行总资产与总负债之和 4.根据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余额模型,当国内的债券供给增加,本币将会()。

A.升值 B.贬值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5.企业2011年的销售净利率为8%,总资产周转率为0.6次,权益乘数为2,利润留存率为40%,则可持续增长率为()。 A.3.99% B.4.08% C.5.14% D.3.45% 6.美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的利率低于联邦政府债券,其原因可能是()。 A.违约风险因素 B.流动性差异因素 C.税收差异因素 D.市场需求因素 7.尽管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利率甚或更高的利率,贷款人可能任会拒绝提供贷款,这种现象被称为()。 A.强迫交易 B.战略选择 C.信贷配给 D.共谋行为 8.股票回报率由()组成。 A.票面利息与资本利得 B.利息与到期收益率 C.股利收益率和资本力利得 D.股利收益与到期 二、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表述正确的划√,表述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再贴现率是主动权能够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 2.凯恩斯开创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用债券的供给和需求来说明均衡利率的决定。 3.非有效的证券或资产组合位于资本市场线的上方。

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对策

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对策 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我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我国金融初级混业经营局面初步形成,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性金融动荡也日益加剧,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问题也成了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首先通过美国的金融发展历程引出金融混业经营的概念,通过金融风险理论认为控制风险、抑制危机是迫切的、必须研究的课题;其次论文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业务模式下风险类型;最后提出了金融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风险 Mixed operation of finance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y's of last century, with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China's financial situation in primary mixed operation is preliminary form, join WTO as our country, worl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 links, the world financial turmoil is also growing,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 Firstly, through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ads to financial mixed management concept, through financial risk theory believe that risk control, inhibition of crisis is urgent, must study the issue;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d financial mixed business mode risk types; finally proposed the mixed financial business risk 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Finance Mixed operation Risk

最新投资管理案例分析资料

精品文档 1、某公司拟投资建设一个生化制药厂。这一建设项目的基础数据如下: (1)项目实施计划。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贷款实施计划进度为:第一年20% , 第二年50%,第三年30%,第四年项目投产。 (2)建设投资估算。本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50万元,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为4500万元。 (3)建设资金来源。本项目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总额为佃740 万元,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年利率为12.36%,按季度计息。 (4)生产经营费用估计。建设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以后,全 厂定员为1000人,工资和福利费按照每人每年7200元估算。每年的其他费用为855万元。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估算为189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20000万元,年修理费占年经营成本10%。各项流动资金的最低周转天数分别为:应收账款36天,现金40天,应付账款30天,存货40天。 问题: (1)估算项目建设期分年贷款利息; (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拟建项目的流动资金; (3)估算拟建项目的总投资。 解:(1)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 有效利率=(1+12.36十4)A4 - 1 = 12.95% 贷款额度:第一年为:19740X 20%=3948 (万元) 第二年为:19740X 50%=9870 (万元) 第三年为:19740X 30%=5922 (万元) 贷款利息:第一年为:(0+3948- 2)X 12.95% = 255.63 (万元) 第二年为:[(3948+255.63)+ 9870- 2] X 12.95% = 1183.45万元)第三年为:[(3948+255.63+ 9870+1183.45+5922-2] X 12.95% =2359.24 (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合计=255.63+1183.45+2359.24=3798.32万元) (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 =20000(360 - 36)=2000 (万元) 现金=(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费)十年周转次数 =(1000X 0.72+855)-(360- 40)= 175 (万元) 存货: 外购原材料、燃料=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18900^(360- 40)= 2100 (万元)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他费用+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修理费)十年周转次数 =(1000X 0.72+855+18900+20000X 10%)-(360- 40) =2497.22 (万元)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十年周转次数=20000^(360-40)= 2222.22 (万元)

(金融保险)金融学八大就业方向优劣分析

考研指导:金融学八大就业方向优劣分 析 金融学一直稳居在学生报考专业的前五名,这和其就业行业的高收入是分不开的。专家对金融学的就业方向进行了盘点,归结出了八大就业方向,并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希望能给报考金融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首先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另外,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如开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背景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殷鉴不远,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变化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从未停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缺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提出了诸多对策,要求将金融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的建设,重视金融稳定,同时更要兼具全球化视角,要建立能够维持国际金融运行的国际性的金融稳定框架。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也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了银行业“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收紧对于金融机构监督和考核的尺度。 本文将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为指导,结合央行有关工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目前银行业金融监管现状,找出金融监管各种乱象和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击金融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国外金融监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此时期是金融监管的萌芽阶段,诞生了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大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时期的金融监管已经初具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严格监管,安全优先。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彼时金融自由化泛滥,金融业追求效率优先。第四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开始成熟,特点是安全和效率并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横空出世,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性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缓解了潜在的债务危机相关国际风险。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金融监管理论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监管,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可谓是手段尽出。通过对于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各国

浅谈我国的金融混业经营(一)

浅谈我国的金融混业经营(一) 摘要:长久以来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政府高度垄断之下,缺少外部竞争压力,金融市场效率偏低。然而,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都实行了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体制下明显难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做大做强,我国金融业唯有积极应对,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而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作为国际潮流势不可挡,也必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 关键词:金融混业经营分业经营金融制度上市制度金融监管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企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品种不断交叉,金融各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客观上,国际金融业已经走上了交叉发展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美国等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国家纷纷走上混业道路,混业经营体制逐步成为了国际金融业的主流。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兼并与收购、保险代理等,也就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金融业务于一身。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一个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混业程度最为彻底;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控股公司内部成立各子公司,分别独立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业务。各子公司间设立“防火墙”,严防各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感染”,从而达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统一。分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内以及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实行相互分离的经营体制。分业经营制度和混业经营制度各有利弊,其实行的绩效与一国特定的历史、经济阶段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坚持分业经营制度。1993年中央政府在对1992年以来的银证经营混乱、乱拆借、大量违规资金进入股市等状况进行治理整顿的过程中,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明确了分业经营的思想,随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人为割断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联系。随后几年,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金融、证券改革不断深化,制度有所完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在国际,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明朗并加强。相应地,国内分业经营政策出现适度调整和放松。1999年下半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券商融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自6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提出“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实施有关券商融资的各项政策……”之后,8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证监会先后下发或转发了《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规定》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时至11月下旬,有关证券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以及直接发行债券融资的意见草案正在进一步讨论中,有望近期出台。这些融资方面的措施表明,曾被管理层严令禁止的银证分立的“隔火墙”已不再紧密,出现缝隙,我国金融市场出现混业经营趋向。实际上这一趋向不仅表现在券商融资方面,据《证券时报》11月9日3版报道,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与广州证券正式签署了一项银行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投资者无需将资金从储蓄帐户提出转入保证金帐户即可从事股票交易,从而实现了所谓的“存折炒股”;自1998年以来,四大商业银行为实施债转股、处置不良资产、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先后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及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尽管是一变通做法,实际也已横跨了银行与证券两个领域,无疑为银证加快混业经营准备了条件。 然而,金融混业经营面临许多障碍,混业经营可能引致最大的风险是银行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导致工业企业所需资金不足、股市泡沫严重,最终泡沫破裂,银行亏损严重,挤兑破产。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制度较为完善,尤其是证券市场包括上市公司良性运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项目管理专业: () 201 年8月

项目管理全案例分析 作业 目录 A.1 项目决策 (3) A.2 项目作业分解结构 (4) A.3 网络图与横道图 (6) A.4 资源直方图与曲线 (8) A.5 工期优化 (12) A.6 前锋线与进度控制 (15) A.7 挣得值分析 (16) A.8 质量控制与管理 (20) A.9 项目风险评价 (26) A.10 项目总结 (27)

A.1 项目决策 项目背景:黄河机械公司是一家以自行车为主要产品的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生产普通自行车产品,由于产品品种未能及时更新,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企业领导决定进行新产品开发,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市场对“电动自行车”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为此该企业领导决定在2002年初开始投入一笔资金开发“电动自行车”产品,以便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 经过初步分析,电动自行车的研制与生产准备需要投资共计500万元,其中研制时间为半年,需要研制费用350万元;生产准备与生产线改造工作也需要半年时间,对原有自行车生产线经过改造需要投入150万元;新型电动自行车计划第二年初投产并投入市场,预计投产当年生产成本为500万元,企业可以实现销售收入550万元;此后,企业每年的生产成本为1000万元,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250万元。 15% (1+15%)-1=0.8696 (1+15%)-2=0.7561 (1+15%)-3=0.6575 (1+15%)-4=0.5718 (1+15%)-5=0.4972 (1+15%)-6=0.4323 20% (1+20%)-1=0.8333 (1+20%)-2=0.6944 (1+20%)-3=0.5787 (1+20%)-4=0.4823 (1+20%)-5=0.4019 (1+20%)-6=0.3349 问题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黄河机械公司从2002年到2006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并将有关数据填入表A.1(基准折现率按15%计算) 表A.1 黄河机械公司现金流量表(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