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的制订学案word参考模板

设计方案的制订学案word参考模板
设计方案的制订学案word参考模板

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订学案

使用时间 2013年5月28号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刘菊【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制订设计方案的过程;掌握设计方案的制作,学会在多个方案中比较权衡。2)方法过程目标

学习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先整体再局部的设计思想;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养成客观公正看待问题的品质。通过亲身参与设计来体验设计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学习重点】设计方案的制订过程

【学习难点】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进行设计方案的制订

【前置测评】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自主探究】

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制订设计方案的一般过程是、、

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

2.收集信息的途径有、、、

3.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是

⑴个人构思根据借鉴现有信息,形成想法,并逐步加以发展和完善

⑵集体构思集思广益,激发创造性思维

4.用草图表达设计构思

5.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构思的主要依据:是否符合

【精讲点拨】

1.制订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以台灯为例

2. 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 功能、结构稳定 B安全可靠

C. 成本适当

D. 易于制作

课堂活动:

设计一台中学生台灯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台灯,并绘出草图;

2、时间为10分钟;

3、草图要能表达出具体功能,可以附

加文字说明。

4、设计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总结归纳】

1.制订设计方案的一般过程

2.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

3.构思设计方案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4. 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

【反馈练习】

1.对某产品进行设计分析之前要做的工作是()

A.收集信息 B.方案构思 C.方案呈现 D方案筛选

2.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该 ( )

A、少选用标准件和元器件。

B、尽可能的选取再生、可再生和储藏量丰富的资源。

C、自己开设工厂,生产所有的零部件和元件。

D、选用最贵、效能最好的零部件和元件。

【当堂达标】

如果你为自己家的客厅设计一款茶几,从设计分析角度要考虑的是人、物、环境等因素。下列属于人因素的是()

A、有个性

B、功能

C、可持续利用

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

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材简说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是狐狸闹的笑话。 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 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或小组表演童话剧,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运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 (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自读。 小组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388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画图软件的应用《复制与变换》 姓名: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版本:小学信息技术第2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内容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选择、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变化及删除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 操作、可以依据板鞋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加深对画画的操作;(2)巩固对图形的选择操作;(3)掌握图形的复制及粘贴;(4)学会对图形进行清除及变化操作。 2.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对图形的清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 预习) 考虑三年级小朋友可能对画画还不太熟悉尽量选择简单图形给予参考,前面已经基本学习了填充颜色,工具的使用及图形的选择等操作,本节课加深对画图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选择复制粘贴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作品:桥模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 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 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 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一一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使桥面各 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想法)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 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流水的阻力 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 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发,由联想法,

左视图 吴 陈 決 極 俯视图 四?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所需工具:木锯,铅笔,钢尺,锤子,锉刀。 所需材料:木条,钉子若干,钓鱼用的塑料线大约 制作步骤: 1. 画出设计图,并绘制三视图; 2. 根据设计图,确定各部分选材及其所需加工工具; 3. 在木条上画出需要加工的部位; 4. 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并用锉刀磨平加工部位,使衔接部位更紧密 5. 按设计图用钉子进行拼接或加固; 6. 审查,完成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 X 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 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 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 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 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2. 现实中的实用性。 3. 节约材料 4. 美观 设计图样的绘制 桥模设计图 5m

电路分析教案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18(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淄博职业学院《电路分析》课教学方案 教师:张涛序号:17-18 授课时间第12 周周 1 1-2 周 2 1-2 周 3 1-4 周 5 1-4 授课班级P14 电气4、5、6 班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学习内容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课时 4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 1.理解 RLC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 2.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谐振时的特性; 3.了解特性阻抗和品质系数的物理含义; 4.理解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掌握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法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 力。 2.注重对学生探究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 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标群体1、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电路知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际案例法相结合。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90 分一、资讯:(45 分钟) RLC 串联电路:对时域电路:KCL ∑i(t) = 0 ; KVL,∑u(t) = 0 。故KCL 的相量形式:- u s1 + ∑I = 0 + + u s2 u s 可表述为:在电路任一结点上的电流相量代数和- 零。- + u s3- KVL 的相量形式: ∑U = 0 可表述为:沿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 相量代数和为零。 注意:一般情况下,在交流电路中,对任一结点∑I ≠ 0 ,对任一回路∑U ≠ 0 。(一)R、L、C 串联交流电路 在R、L、C 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钟

1. 电压电流关系 u = u + u + u 根据 KVL 可列出: R L C = Ri + L d i + 1 ? i d t d t C 如用相量表示电压与电流关系,可把电路模型改画为相量模 型。 KVL 相量表示式为:U = U R + U L + U C = [R + j( X L - X C )]I U = R + j( X - X ) I L C 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2. 阻抗的串、并联 (1)阻抗:无源单口网络端口电压相量和电流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单口网络的阻抗。对电流起阻碍作用。 Z = U 欧姆定律的相量式: I 说明以下几点: 1. 单一元件(R 或 L 或 C )的阻抗为: Z = - j 1 = - jX Z R = R ; Z L = j L = jX L ; C C C 2. 单口网络的阻抗值取决于网络内部的结构、各元件参数和电源的频率。 3. 阻抗 Z 是一个复数,有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两种形式。阻抗的串、并、混联是复数运算。 Z = Z = U = U - 1)用极坐标表示 I I u i Z = U 即可得: I = - U = R 2 + ( X - X )2 = Z u i I L C 即:阻抗的模|Z |等于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阻抗角:阻抗的幅角 称为阻抗角,它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docx

谢谢你的观赏 教学设计方 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画图软件的应用《复制与变换》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信息技术 三年级 教材版本: 小学信息技术第2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画图部分主要工具内容学习完之后,应该属于技巧运用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选择、复制,粘贴、移动、旋转变化及删除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以简化作图的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板鞋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1)加深对画画的操作;(2)巩固对图形的选择操作;(3)掌握图形的复制及粘贴;(4)学会对图形进行清除及变化操作。 2.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以及翻转、旋转图形、对图形的清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考虑三年级小朋友可能对画画还不太熟悉尽量选择简单图形给予参考,前面已经基本学习了填充颜色,工具的使用及图形的选择等操作,本节课加深对画图的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加强自己学习的兴趣,超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中并提供了素材让其使作品更加漂亮。 1.自行看书并操作演练,因为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学生必须通过操作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附件2 2014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作品图文材料 一、基本情况 作品名称: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人员:林秋伶 学校班级:海南华侨中学高二( 16 )班 设计时间:2014年8月 指导教师:徐道安 二、作品简介 作品功能: 竹刻大佛笔筒属于竹雕竹刻工艺品。是将毛竹截成竹筒,做笔筒的筒身。另将竹筒劈为竹片,再经刮青、打眼、雕刻、磨砂、胶合等工序,制成笔筒造型的工艺品。是一种具有竹子天然纹理,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美观,实用工艺品。 笔筒的主要功能是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功能。笔筒上的图案、字画是用刻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在处理好的竹筒上刻制而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作品图片: 竹刻大佛笔筒 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 三、设计报告

前言: 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设计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是构思、分析和评估设计方案的一种方法。竹刻大佛笔筒的设计制作就是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技术素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问题来源: 在我们读书人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吧:闲暇的时候,会对我们书桌上的笔筒欣赏一番,评论一番,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用来收纳收纳钢笔、毛笔、铅笔等用品。还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笔筒,该有多么好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通用技术老师徐道安,徐老师指导我上网查资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找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具有装饰、欣赏功能的竹刻大佛笔筒。 设计要求: 以竹子为材料使用刨削对缝、胶合、车削;抛光、罩面工艺,其特征在于基材是用竹段劈成竹条,经对缝胶合拼成竹板,将竹板横截再对缝胶合成坯料,经车削成形、抛光、装配、罩面、打腊制度工艺品。 方案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1:

(完整word版)弧度制教学设计方案

欢迎阅读 弧度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1弧度的角的意义。 2)理解弧度制的定义,建立弧度制的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我们把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就可以计算弧长,公 式为180 n r l π=。 角度制是度量角的一种单位制。单位制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说测量长度的单位制,古代常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的单位。例如我国三国时期(公元三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还有记载说:“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可见,古时量物,寸与指、尺与手、寻与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米制”,“米制”教之“尺、寸……”应用起来要方便得多。

在角度制下,当两个带着度、分、秒各单位的角相加、相减时,由于运算进制非十进制,总给我们带来不少困难。那么我们能否重新选择角单位,使在该单位制下两角的加减运算与十进制下的加减法运算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常识研究这种新单位制。 (从熟悉的单位制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给出角度新定义的必要性。意识到单位制的普遍性。) 三、分组讨论,探索研究 跟上面类似,长度制的选择都是要选定一个不变量来作为基本量。如“米”,“度”,那么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度量角度的角度制,则必须也找到相应的不变量。 o o 做弧度制。 如下图,依次是1rad ,2rad ,3rad ,αrad 问题二:(1)若弧是一个半圆,圆心角所对的弧度数是多少?若是一个圆呢? (2)正角的弧度数是什么数?负角呢?零角呢?(从正数,负数,零方面去引导) (3)在弧度制下弧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么写呢?l r α=?(l 为弧长,r 为半径) 四、落实目标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筷子的改造设计方案 问题来源: 筷子是中国人传统的餐具,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随着生活节奏的 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常会在饭店就餐, 而筷子的卫生却令人担忧, 据 统计,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就餐就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许多饭店消毒工作做的不好,甚至不做,因而我想对筷子进行改造。 问题的价值:为了降低成本, 只在筷子的头上进行改造, 筷子头采用环保的木质 材料,经过多方调查,成本在商家的可接受范围内,且简单操作易行。 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 节约商家的人工成本,简单操作易行, 也给食客带来良好的加餐心情, 能为商家 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不利条件:筷子头采用一次性的木质材料,浪费,不环保。 调查问卷 大家好! 我是高一 7 班的一名学生。为了大家的健康,要对筷子进行合理的改造,想征求大家 的意见。特列出以下各题,请您在认可的方案后面打V 。 1、 筷子的材料 木质 ( )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2、 筷子的重量 3 、 50 克( ) 100 筷子的价格 克( ) 150 克( ) 150 克以上( ) 4 、 5 元( ) 10 筷子头的价格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0.5 元( ) 1 筷子 头的材质 元( ) 1.5 元( ) 1.5 元以上( ) 5 、 木质 ( ) 其他特殊的要求: 合金( ) 竹子( ) 其他( ) 设计分析 民以食为天, 筷子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所独有的一项, 吃进嘴里的东西容不得丝毫的 大意, 但节约能源也不能忽视, 因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在筷子头的选择上要 想好什么样的材料, 因为它是一次性的, 需要更换。 如果用一次性木质的筷子头对人体安全 比较好, 但不够环保, 如果选用其他的材质来做一次性的筷子头, 该选用哪种既对人体无伤 害、成本低又环保呢? 方案构思 上面的筷子保持原有的样子, 但材质一定要好, 在筷子与头的交界处用合金做一个套子, (因 为合金不易变形) 。使用时只是更换筷子头,更换筷子头的时候只要把筷子头套入这个合金 的套子中, 拧几圈就行, 已不松动, 能方便食客就餐就好。 筷子头目前建议使用价格低廉的, 容易生长的木质,如:梧桐树、杨树等作为材料,千万不要在筷子头上刷任何涂料,且筷子 头一定要密封好,以防外界灰尘细菌污染。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板书设计 其它个性化策略设计 学习情境类型(打勾) (1)真实情境(2)问题性情境(3)虚拟情境(4)其它 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学习活动组织:自主学习设计

注释:关于学习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两篇范文

技术设计是根据已经得到批准的初步设计而编制的更精确、更完备、更具体的文件和图纸。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一 拉罐台灯 制作材料: 易拉罐空罐2个、小开关1个、5V电珠1只、电线、百得胶或502胶水、焊锡、电池。 制作方法: 1、把两个易拉罐分别剪下底座其中一个四周须留出10毫米的边。 2、将一个不留边料的底座在中心处开一个直径5毫米的圆孔,再在离圆孔10毫米处开一个4×7(毫米)的开关安装孔,接着在底座的周边剪出四个等距离的销舌。再将另一个有置之度外工座的周边剪成三点波型灯脚,然后将底座凸起部队发按照另一个底座上销舌的相廉洁奉公闰置,用锉刀锉出四个销孔。 3、将易拉罐剪开、展平。剪取15×100(毫米)一块弯折成灯座接缝处用百得胶胶牢,灯座的上下方分别钻出直径8毫米和5毫米的圆孔。 4、剪取易拉罐铝片55×20(毫米)一块,弯卷成直径为5毫米的空心圆柱。 5、取易拉罐铝片,再取铝片剪成灯罩固定架2片,弯折后用百得胶胶在灯座的内侧。 6、将空心圆柱下部插入部分反面剪四刀,然后向外析90度并涂上胶水胶牢。圆柱的上部绕上一圈透明胶水纸,套上灯座,四周涂上胶水加固。灯座上方的圆孔里旋入焊上电线的小电珠,电线穿过空心圆柱至上底座穿出。在上底座的方孔里用百得胶将小开关胶牢,再将7号电池捆绑好安置在下底座内,然后用电线将整个电路连接好,最后将上底座销舌插入下底座的销孔里,弯折销舌,使上下底座联结。这样,一盏台灯就做成了。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篇二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

(完整word版)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概述: 圆的面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均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材第67、68页例1。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和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所以教材直接提出: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珠笔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有很大的难度,教材给出了明确提示,让学生操作中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和拼成的图形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本课的教学运用转化思想,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研究、分析、归纳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动手实践,推导、归纳出圆珠笔的面积计算公式。 2、渗透极限、转化、以直代曲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以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体验自主发现新知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 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通用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K二* D组 作品:桥模 组长:吴** 组员:杨**、洪**、陈** 一.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今年8月台风莫拉克伤台,让整个南台湾泡在水里,造成50年最重最惨烈的水灾,我们目睹了高屏溪暴涨的湍急溪水将双园大桥冲断,滚滚溪水声势 惊人; 还有去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灾区变成了废墟,让许多灾民流离失所,我组组员为这场面所震惊,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桥梁被毁,导致交通运输不畅而使救灾延迟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损失,经研究决定寻找方法克服这一困难,针对桥的稳固性进行设计改进。 二.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对于我组所确定的项目——桥模,我组针对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进行了讨论,共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

1.增加桥墩的数量(由蜈蚣的百足、舞龙阵中得到的灵感),分担桥重, 使桥面各处受力不超过限度,导致桥面断裂。 2.扩大桥墩的体积,实质是扩大桥墩的支撑面积,以提高稳度 3.将桥墩改造成类似三角形状,上窄下宽(来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 固性的想法) 但通过分析, ①.中增加桥墩的数量会促使材料消耗量增大。 ②.中扩大桥墩体积势必会使桥墩阻挡流水的面积增大,造成桥墩对 流水的阻力增大,即桥墩受到流水的冲力增大,容易冲垮大桥。 ③.中桥墩与桥面的接触面积小,桥面受到压强大,有断裂的可能。 接着,由生活中的一种便携式小凳(支撑架为X型的,如图)得到启 发,由联想法, 将小凳的凳面当做桥面,X型支撑架作为桥墩。 就此,我组又结合前面三种建议方案提出以下想法: 1.利用斜拉桥的原理,解决桥面受力问题,并且可以节约材料。 2.减小流水对桥墩作用力面积。 3.将桥面的支撑点下移,放在“三角形”的两腰。 综上,并经过些许修改,我们确定了此次桥模设计及制作的方案。 设计要求: 1.考虑实际,针对实际中稳固性的增加;

《Word软件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Word软件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Word软件的应用》—制作封面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而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掌握知识点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所以,创设一个新颖的教学环境,将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掌握好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造教学环境(如一张漂亮的贺卡),激发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小组相互合作完成。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word的工作窗口。 2.创建新文档、退出word 3.页面设置 4.保存文件 教学重点、难点 1.页面设置、 2.文件保存、 3.选定文本和段落 教学资源1、好看的封面图片2、好听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找一篇自己在网上找的的WORD作品放给学生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投影内容为“漂亮的文档”并配以图片及音频。 教师讲述:这些文档做的漂亮吗?接下来几节课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实际运用,学会制作,我们也可以轻轻松松地搞定屏幕上图文并茂的内容。你想试一试吗?接下来请走进我们今天的多彩世界。 2.自主学习,找出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2 (二)精讲点拨,合作交流 1) 建立空白文档 教师活动(边演示边讲解)启动Word2003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扩展名为.doc。文件名可变,扩展名不可变。形如:文件名.doc。 学生活动:听取、观察、稍作讨论;两三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示 2) Word 2003的窗口结构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名称 圆柱的体积 姓名刘秀荣 工作 单位 张家口经济开发区 姚家房小学 年级学科六年级数学 教材 版本 冀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也达到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圆柱体积的学习应该不是问题。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举例 制作携带方便的小凳的设计方案: 设计问题的构思: 为小朋友们设计一种适合他们在户外活动时使用并携带方便的小凳呢。便携式小凳的特点: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于5 元。 详细的设计方案与说明: 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多种材料、结构及连接方式。 方案的比较与决策: 考虑到制作出来的小凳要适合批量生产,选择了以五夹板为制作材料的五个方案。又根据设计要求对这五个方案进行了再次筛选,最后选中了三个方案。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依据一定的原则,再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测试、评估及优化: 主要考查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及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对三种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三个方案评估如下。 经过测试和评估,对照设计要求,在使用五夹板材料的方案中C3是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C3的设计三视图。 根据绘制的加工图样进行了产品原型的制作。在经过锯、削、刨、磨和装配等几道工序之后,设计制作出生产C3方案的产品原型的过程图。 便携式小板凳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本产品是一款专门为小朋友外出活动设计的便携式小凳。它自重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拆卸、组装的方法简单。

产品构成:中空式凳面,凳脚板( 两块) 。 技术指标:凳子高度:16.5cm。 凳子质量:350g。 凳面面积:432cm2。 使用方法:先将两块凳脚板从凳面中取出,然后对准插缝, 将它们插接起来,再将插接好的凳脚板插入凳面的槽缝中,并用手或其他物体使凳脚板与凳面完全贴紧。 注意事项:(1) 使用完毕后, 要及时拆卸,将凳脚板放回中空的盒式凳面内。 (2) 勿将过重的物体(大于42kg) 放置在小凳上,以免凳面弯曲变形。 (3) 避免小凳长时间日晒雨淋, 以防材料爆裂或受潮。? 适用范围:5~9 岁的儿童。

教学设计方案Word模板

《绿色贺卡、真诚祝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贺卡》。 二、教学目标: 1、在美术课中结合多学科、多元化的文化欣赏,让学生了解贺卡文化的内涵,引导学 生进行知识迁移和思维发散,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2、初步掌握贺卡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情感,增进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增 强团体凝聚力。 4、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以专题学习的形式切入,以制作电子贺卡为纽带,运用“跨学科综合探索美术”的学习模式,在美术课上结合语文、音乐、生物、电脑、思想品德、乡土文化等学科来学习本课题,形成多元文化的对比和沟通,让学生广开思路,活跃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在贺卡设计中体现美术与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运用“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的美术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课内,重视文化情境的创设和师生之间的自由空间与美术创造的机遇,为每个学生提供审美评价、动手实践的机会,和个人成就感与集体的荣誉感;课外,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综合探索贺卡的形式美以及情意美,学生自由组织学习小组,分工搜索资料并进行选择、整理。 教材紧扣贺卡的情意美与形式美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活动:情意美蕴涵的多元文化,比如“节日传情”——可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和由来以及传统习俗,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形、色、声、情并茂的电子贺卡,来展示人们传情达意的方式已向信息化、个性化发展;贺卡的形式美则重点了解贺卡设计要素与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收集欣赏不同风格的贺卡,并巧用专题网站和制作软件以多种手法进行设计制作。

正态分布教学设计方案书Word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3 2.4 正态分布 设计教师:高二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正态曲线的图象认识正态曲线,通过正态曲线了解正态分布. 2.了解正态曲线的基本特点. 3.了解正态曲线随着参数μ和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了解正态分布的3σ原则.(二)解析: 正态分布在统计中是很常见的分布,它能刻画很多随机现象。从生活实践入手,描绘频率直方图,进而理解正态曲线,结合定积分的有关知识理解其概率分布列,结合图象认识参数μ,σ的几何意义.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提高识别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解析 (一)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正态曲线随着参数μ和σ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了解正态分布的3σ原则. 难点:通过正态曲线的图象认识正态曲线,通过正态曲线了解正态分布. (二)解析: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推导是十分困难的,一般教科书采用直接给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这使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理解正态分布的实际含义。可以通过直观方法引入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也可以用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来估计,正态曲线的特点包括图像与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单峰性,对称性,峰值的位置环境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什么是正态曲线? 问题2.什么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又有哪些特点? 例1.如图是一个正态曲线,试根据该图象写出其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函数的解析式,求出总体随机总量的均值和方差. [解] 从正态曲线可知,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20对称,最大值为 1 2π ,所以μ=20, 1 2πσ= 1 2π , ∴σ= 2. 于是φμ,σ(x)= 1 2π ·e - x-202 4,x∈(-∞,+∞),总体随机变量的期望是μ=20, 方差是σ2=(2)2=2. 方法归纳 本题主要考查正态曲线的图象及性质特点,其具有两大明显特征:1.对称轴方程x=μ; 2.最值 1 σ2π .这两点把握好了,参数μ,σ便确定了,代入φμ,σ(x)中便可求出相应 的解析式.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荷叶圆圆》 设计者王晓华铁岭县种畜场小学 一、概述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课共需2课时。课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3-5自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读书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主要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和进行创新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师所用的荷叶、字词贴图、网络、教材,学生所用的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