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刘纪原理事长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及推进产业化合作高层论坛上就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的任务进行了精辟论述。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3倍于GDP增长的速度高速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预计今年将突破1.6万亿元。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位,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移动电话、DVD、彩电、程控交换机等产品以及不少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一些电子信息产品已在我国高新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这一核心与基础。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达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 27.2%,占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的一半。华为、中兴等公司的通信产品已经进入俄罗斯、西班牙、埃及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虹、海尔、创维等家电企业积极向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出口或在当地投资建厂。2002年前7个月,我国彩电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达到926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7%多。

迄今,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已达620万人,加上与IT应用相关的行业吸收的社会劳动力已达1600万人,占我国城镇就业劳动力的6.7%。这对于保持国家社会稳定也起了极大作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前景良好

预计“十五”期间,我国将完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现代信息基础建设和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任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水平和规模将进一步提高。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7%以上,联网计算机将达到40000万台,数据、多媒体和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左右,上网人口普及率将达到15%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5万亿元,经济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

未来5~10年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将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大力提升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形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产业结构将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型转变,从以单机制造为主转向提供系统装备和系统服务并举。与此同时,我国还将不断提升本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本土研发配套与系统生产能力,形成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

造中心和研发基地,确立我国在世界上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相对较低的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必须快速提高

尽管我国信息产品制造能力在上升,但近几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技术能力却增长不快。这种极不对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我国出口产品中许多与高科技相关的技术、设备、配件等,仍需要进口才能解决。其二,中国出口产品中属高技术产品的比例较低,知识化水平不高。据2001年统计,我国高技术和中高技术产业之和的知识型制造业占所有出口产品的46%,而同期美国是75%,日本是83%,韩国是62%,台湾是68.4%。其三,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多少已成为当今衡量一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在美国的专利占有率却很低。2001年英国、法国、我国台湾省、韩国在美国的专利获得量大约在3000~4000件之间,日本则达到3万件以上,中国只有195件,与马来西亚、新家坡同属一类,属于有制造能力但没有多少技术基础的国家;这与中国在美国的进口产品的占有率为8. 22%的情况比较起来,形成了中国制造能力相对较强与技术能力弱这一极大的反差。其四,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业主导技术和关键部件主要依靠国外。大量先进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计算机、彩电是我国两大电子信息制造产品,其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外。这不仅导致与他国知识产权纷争不断,影响我国产品信誉和竞争力,而且很难保持持续稳定的态势,遇有风吹草动还可能面临企业倒闭人员失业的危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企业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制造能力,却未能相应快速上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迄今中国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需1 8个月,而美国则已达到3个月的水平。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 49%,德国的48.5%。因此,加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显得犹为重要和急迫。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加速提高中国相对较低的电子信息产品新技术能力。建议:

▲应该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把产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作为未来10年的重要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克服制造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不对称”现象。

▲应通过政府、科技与企业界协作共管,把国家专利战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努力把科技这种新型的资产,用一种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方式——专利,加以保护和培育起来,以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加强政府、行业对电子信息产品新技术开发的

资金支持力度,改革投资管理方式,构建适应市场化机制的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出台可操作的旨在鼓励与保护投资积极性的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吸收社会资本,形成风险投资的多元投入结构,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和引导全社会资金投资于一些重点电子信息行业。

▲根据国情确定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的重点技术领域。应优先发展基础性的新型元器件、新材料、新工艺与软件技术、安全技术,发展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明确推广应用目标,带动重点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限期突破。

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开拓良好政策环境和广阔应用空间

加快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应着眼于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需要,制定、完善和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整合力度。还应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挥信息化建设这一庞大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有力拉动作用,开拓广阔的应用空间,实现开放式、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1.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本身的信息化工程要继续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及企业资源管理 (ERP)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制造”,开展“数控化”工程和“数字化”工程,提高大规模电子信息机械产品的互换与配套能力。

2、强化政府采购政策,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广开市场渠道

比照一些国家的做法,政府机构应优先采购我国自己制造的电子信息产品,并将政府采购扩及军事系统,促进民用、军用两种产业和两个市场的融合。政府既鼓励促进“军转民”,又鼓励支持“民转军”,鼓励在国防战线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中尽可能采用我国拥有的电子信息产品。同样,也要鼓励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优先采购本国电子信息产品。同时,把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原产地原则,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标准,明确规定所采购的产品要在本国生产,或规定制造的零部件价值占所有零部件价值或成本的比例,以促使国内中标企业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诱导外商对我国急需的关键的电信产品进行直接投资。

3、扩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范围,为传统产业装上腾飞的翅膀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行者和主导力量,还是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重要采购者和应用者。在信息化氛围下跨越式地加速提升我国工业化进程,高质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产品去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更新

换代升级过程,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用信息化及电子信息产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就是使我国传统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主要依靠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向主要依托信息和知识的方向转变。就是用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全面渗入企业生产过程,贯穿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当中,推动传统产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就是进行传统产业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更新,实现产品创新,提高和改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形成名牌产品。就是加速传统企业管理信息化,使有条件的传统企业尽快进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的全球信息化阶段。我国传统产业为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发展动力。因此,电子信息产品企业应胸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大局,既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又把面向传统产业这一大市场,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及其新产品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作为发展壮大自己的重大举措,认真做实做细做好。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形势发展和多种因素表明,中国目前正面临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最好时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推广应用,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而共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