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内科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内科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口腔内科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包括以下几点:

(一)按病变程度分类

1.浅龋(釉质龋或牙骨质龋):病变限于牙釉质内或牙骨质内,患者无任何症状。检查局部有粗糙感或浅洞形成。

2.中龋(牙本质浅龋):病变限于牙本质浅层,即牙本质分层的外1/3厚度。患者一般没有自发症状,但对冷热酸甜等刺激较为敏感,特别是对冷刺激最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1.深龋(牙本质深龋):病变达牙本质深层,尚未引起牙髓炎。存在较大龋洞,有着色、软化牙本质的食物残渣等。患牙对温度及化学刺激敏感,进食食物嵌入洞内引起疼痛。探诊检查:酸痛感,但无自发性疼痛。

(二)按病变发生部位分类

牙合面龋,颈部龋,邻面龋,颊、唇、舌面龋

(三)按病变进展情况分类

来源:考试大

1.慢性龋 chronic caries:龋坏进展缓慢,病变着色较深,质地较干硬,多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

2.急性龋 acute caries:病程短,发展迅速,色淡,质软,含软化牙本质较多。多见于乳牙、年轻恒牙。

3.静止龋/停止龋 arrested caries:外形呈浅碟状,色暗褐,表面光滑、坚硬。

4. 继发龋 secondary caries:牙体经过修复治疗后,在修复体周围或下方再发生龋蚀,则为继发龋。继发龋的特点是在修复体的边缘出现缝隙,或经X线检查发现修复体下方有透明区,在修复体旁边见墨浸状改变等。

口腔内科学习题及答案

口腔内科学习题及答案(A1型题12)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牙隐裂好发于 A.下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一磨牙 C.下颌第二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E.上颌前磨牙 正确答案:B 2.牙面窝沟5种分类中占比例最高的是 A.V型 B.U型 C.I型 D.IK型 E.其他类型 正确答案:A

3.后牙鸠尾峡的宽度一般为颊舌牙尖间距的A.1/4到1/3 B.1/3到1/2 C.1/5到1/4 D.1/2到2/3 E.2/3到3/4 正确答案:B 4.与口腔黏膜感染有关的疱疹病毒包括A.单纯性疱疹病毒 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EB病毒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来源:考试大 5.目前最多采用的牙龈翻瓣术切口是 A.内斜切口 B.外斜切口

C.垂直切口 D.保留龈乳头切口 E.弧形切口 正确答案:A 6.成人牙周炎治疗的目的是 A.彻底消除病原刺激物 B.消除牙龈炎症 C.使牙周袋变浅 D.改善附着水平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7.关于年轻恒牙龋蚀修复时注意点哪项是错误的 A.为避免不必要的露髓,去除深部软化牙本质时,可选用挖匙挖 B.混合牙列期恢复恒牙牙体时要强调牙齿间的接触点,以保持牙列整齐C.穿通髓腔时做间接盖髓 D.因很难确定洞形的边缘,用复合树脂充填的同时加用窝沟封闭剂

E.若龋洞部分被牙龈覆盖,亦应按洞形制备原则扩展达龈下正确答案:B 8.以下情况哪项不是导致口腔念珠菌病多发因素 A.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长期精神抑郁、紧张 C.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D.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E.白色念珠菌毒力增强 正确答案:B 9.急性溃疡性坏死性龈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溶血性链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变形形链珠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棱形菌及螺旋体 正确答案:E 10.口腔正常菌群对宿主有益之处不包括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 以下是我特别为大家搜集整理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 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 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 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14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上的疾病,包括牙髓病、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等,临床多见为牙髓炎。 15.牙周牙髓病:是由牙周病引起的牙髓病,包括牙髓炎、牙髓退变、内吸收和牙髓坏死等。 16.间接盖髓术:是将盖髓剂覆盖在接近牙髓的洞底上,以消毒、止痛、控制炎症,促进软化牙本质的再矿化和牙髓组织的修复,以保存牙髓的活力和功能。 17.牙髓坏疽:是牙髓组织因感染性原因而死亡或死亡后继发感染。 18.活髓切断术:又叫切髓术,指切除有病变的冠髓,将盖髓剂覆盖于根管口根髓断面上,保留活根髓的治疗方法。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龋病的临床表现 (一)浅龋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 位于牙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透出墨浸状,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卡住探针尖端,平滑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匾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发现,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化学刺激时也无明显反应。 (二)中龋 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龋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中龋时,病变的前沿位于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因脱矿和有机质溶解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冷热酸甜食物敏感,冷刺激尤为明显,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软化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明显。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发生

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 若深龋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时的短暂疼痛症状,但没有自发性疼痛。遇冷热甜酸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比中龋更剧烈。龋洞探诊时敏感,常规温度测验反应正常。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同时也可能引起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深龋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龋病的诊断方法 1.问诊向患者本人或与其密切接触的并了解情况的家属,了解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后有无不适感,或进食疼痛,是否经过牙科治疗及治疗后有何变化。还应了解患者全身状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类似牙病等。 2.视诊通过肉眼直视或口镜协助,主要观察牙齿表面有无色泽变就和形态缺损,加牙面上有无白垩色、黄褐色斑块,窝海有无变黑,

口腔内科学复习题

口腔医学技术部分—口腔内科学 1. 在牙髓炎问诊的过程中,医师应该着重询问疼痛的哪个方面 A 性质 B 时间 C 部位 D 刺激因素 E 以上都有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E 2. 下列哪项不是牙体缺损的病因 A 戴义齿 B 龋病 C 外伤 D 釉质发育不全 E 夜磨牙症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 3. 龋病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 药物治疗 B 针灸治疗 C 充填治疗 D 再钙化治疗 E 自行修复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 4. 根管充填时填充长度应该是 A 工作长度 B 牙齿长度 C X线片上的根管长度 D 根管长度 E 髓腔长度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 5. 治疗中需杀灭细菌,使根尖呈无菌环境的疾病为 A 根尖周肉芽肿 B 根尖囊肿 C 以上都不是 D 牙周脓肿 E 根尖周脓肿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 6. 乳牙列中,患龋率最高的牙是 A 下颌第二乳磨牙 B 上颌第二乳磨牙 C 乳下颌前牙 D 下颌第一乳磨牙 E 乳上颌前牙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A 7. 下面对邻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为龈乳头所充满 B 为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 C 重度牙周病邻间隙丧失 D 可防止水平性食物嵌塞 E 邻间隙过大可引起并发症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E 8. 在恒牙列中,患龋率最高的牙是 A 上颌第一磨牙 B 上颌前牙 C 下颌第二磨牙 D 上颌第二磨牙 E 下颌第一磨牙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E 9. 在以下情况中,不需检查患牙有无叩痛的是 A 急性牙髓炎 B 龈乳头炎 C 慢性牙髓炎 D 深龋 E 慢性根尖炎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考试试题

2017年浙江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龋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27岁,主诉左上后牙区牙龈长一肿物5个月,并慢慢增大,影响进食。在确诊前最应该询问的病史是 A.服避孕药史B.家族史C.妊娠史D.刷牙史E.使用牙签史 2、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的原因是 A.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增加B.M受体的敏感性增加C.药物排泄减慢D.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慢E.直接兴奋胆碱能神经 3、前磨牙楔状缺损应选用的最佳充填材料是____ A.复合体B.磷酸锌粘固粉C.化学固化复合树脂D.银汞合金E.聚羧酸锌粘固粉 4、逆行性牙髓炎不同于其他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冷测缓解疼痛 B.有阵发性自发痛 C.热测引起迟缓痛 D.深及根尖的牙周袋 E.Ⅱ度松动,叩痛(++) 5、急性颞下颁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开口度不宜超过 A.0.1cm B.0.5cm C.1.Ocm D.1.5cm E.2.Ocm 6、提示牙髓存在不可复性炎症的测试表现是 A.出现短暂的轻度疼痛B.无反应C.产生疼痛.但去除刺激后疼痛很快消失D.疼痛反应在去除刺激之后仍然持续一段时间E.出现短暂的巾度疼痛 7、义齿初戴时出现疼痛的原因不包括____ A.组织面有塑料小瘤B.垂直距离过低C.骨突处缓冲不够D.基托边缘过长E.咬合不平衡 8、上须根尖片可显示的下颌骨解剖结构是 A.髁突 B.喙突 C.外斜线 D.下颌切迹 E.下颌小舌 9、上颌侧切牙特点不正确的是__ A.唇面较窄小且圆突 B.舌窝窄而深 C.发育沟较中切牙明显 D.牙根较中切牙细而稍长 E.颈横面为卵圆形

龋病的诊断与鉴别

龋病的诊断与鉴别 发表时间:2012-12-03T16:16:00.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赵国强[导读] 目的讨论讨论龋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鉴别。赵国强(大兴安岭中西医结合医院 165000)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53-02 【摘要】目的讨论讨论龋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构造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地细菌入侵,因此龋病进展较快,容易形成龋洞。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关键词】龋病诊断鉴别 (一)诊断方法 1.视诊观察牙面有无黑褐色改变或失去光泽的白垩色的斑点,有无腔洞形成。当怀疑有邻面龋时,可从面观察邻近的边缘嵴有无变暗的黑晕出现。 2.探诊利用尖头探针探测龋损部位有无粗糙、钩拉或插入的感染。探测洞底或牙颈部的龋洞是否变软、酸痛或过敏,有无剧烈探痛。还可探测龋洞部位、深度、大小、有无穿髓孔等。 邻面的早期龋损,探针不易进入,可用牙线自咬合面滑向牙间隙,然后自颈部拉出,检查牙线有无拉毛或撕断的情况。如有,则可能有龋病病变。 3.温度刺激试验当龋洞深达牙本质时,患者即可能述说对冷、热或酸、甜刺激发生敏感甚至难忍的酸痛,医生可用冷热等刺激进行检查,亦可使用电活力测定。 4.X线检查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用探针查出,此时可用X线片进行检查。龋病在X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为了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腔的关系,也借助于X检查。 5.透照用光导纤装置进行,对检查前牙邻面龋洞甚为有效,可直接看出龋损部位和病变深度、范围。 (二)诊断标准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诊断标准系按病变程度分类进行,现介绍如下: 1.浅龋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均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但若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 位于牙冠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的早期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进一步仔细观察可发现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 平滑牙面上的早期浅龋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随着时间延长和龋损继续发展,可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邻面的平滑面龋早期不易察觉,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检查,配合X线片可能作出早期诊断。 浅龋位于釉质内,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亦无明显反应。 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可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用荧光显示法检查,以一种氯化烃类染料涂布牙面,让其浸透2~3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紫外光照射局部,龋损部位发出的荧光有助于早期诊断。此外还可采用显微放射摄影方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帮助诊断。 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蔽部位的龋损。 浅龋诊断应与釉质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釉质钙化不全亦表现有白垩状损害,但其表面光洁,同时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而浅龋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釉质发育不全是牙发育过程中,成釉器的某一部分受到损害所致,可造成釉质表面不同程度的实质性缺陷,甚至牙冠缺损。釉质发育不全时也有变黄或变褐的情况,但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这些特征均有别于浅龋。 氟牙症又称斑釉症(mottled enamel),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是与浅龋相鉴别于重要参考因素。 2.中龋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构造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地细菌入侵,因此龋病进展较快,容易形成龋洞。牙本质因脱矿而软化,随色素侵入而变色,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 中龋时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病变的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有的患者可完全没有主观症状。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该部位距牙髓较近之故。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惹,可产生保护性反应,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变发展。 中龋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3.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但位于邻面的深龋洞以及有些隐匿性龋洞,外观仅略有色泽改变,洞口很小而病变进展很深,临床检查较难发现,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探查。必要时需在处理过程中除去无基釉质然后再进行诊断。 若深龋洞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中龋时更加剧烈。深龋时一般均能引起牙髓组织的修复性反应,包括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血管扩张、成牙本质细胞层紊乱等。 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但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相鉴别。参考文献 [1]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 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口腔内科学重点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诸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的口腔疾病。 患病率:反应龋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可能发生龋病的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生在牙体组织上非因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牙本质过敏症: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症状。 牙发育异常:指牙胚发育完成到牙萌出口腔这一生理过程所出现的异常,分为结构、形态、数目和萌出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的氟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型的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导致牙萌出后呈褐色或深灰色。 先天性梅毒牙:在胚胎发育后期和出生后第一个月,牙胚受到梅毒螺旋体侵犯所造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不全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牙内陷:指牙在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牙体急性损伤:指牙受到各种急剧的机械力作用发生的急性损伤,包括牙震荡、牙脱位及牙折等。 牙折:是由于外力直接撞击牙或局部咬硬物时牙合力过大所致,常见于上颌前牙。 牙震荡:指牙周膜受外力作用后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的缺损。 牙脱位:由于骤然的外力使牙根完全离开或不完全离开牙槽骨。 磨损: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牙体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丧失。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性的微小而不易被发现的裂纹。 榭状缺损: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耗损,形成类似楔形的组织缺损。 酸蚀症: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面而造成的牙硬组织损害。 再矿化: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再矿化治疗:用人工的方法使以脱矿、变软的釉质再矿化,恢复釉质的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静止龋:龋病发展至某一阶段,由于病变环境发生变化,隐蔽部位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变化,龋病不再继续进行,仍保持损害原状。 间接盖髓术:用具有消炎和促牙髓-牙本质修复反应制剂覆盖洞底,保存活髓的方法。固位形: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得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抗力形: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与换牙均能抵抗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汞齐化:百合金粉与汞调合 充填术:用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备成一定的洞形,选用适宜充填材料修复缺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鸠尾:一种形似鸠尾的固位形,由狭窄的鸠尾峡和膨大鸠尾组成,防止水平方向移位。 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等 根尖周病:发生在根尖周组织炎症性疾病。逆行性牙髓炎: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可有局部的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因此型牙髓炎的感染走向与通常由冠部牙髓开始,逐渐向根部牙髓进展的牙髓炎方向相反。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题目口腔内科学序号 教学题目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要求1.熟悉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 2.掌握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难点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活动实验 见习 电教 操作演示 教学资料模型 标本 实物 任 课老师签名 第1页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新课( 5分钟) 我们已经简要的了解了口腔内科的发展史,口腔内科的一般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那么,针对口腔内科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它又该怎么检查诊断,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课内容(30分钟) 第一节龋病临床病理 釉质龋:龋斑(白棕)、釉牙本质交界龋 牙本质龋:潜行性龋、硬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骨质龋根面龋 脱矿和再矿化:定义;意义。 第二节龋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 急性龋:软、湿、淡。猛性龋:全口急性龋 慢性龋:硬、干、深。 静止性龋;继发龋:充填后发生的龋 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浅、中、深龋(指导临床治疗) 浅龋、中龋、深龋的界定。 第三节龋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视、探、温度试验、X线、透照 诊断标准 ●牙体组织非对称性的色、形、质的改变 ●按牙釉质层、牙本质浅层、牙本质深层分为浅、中、深龋 ●相应的临床症状由无到有、由轻渐重的刺激痛;也可始终没有任何症状 龋病的鉴别诊断 ●浅龋:釉质发育不全 ,釉质矿化不全,氟牙症 ●深龋:牙髓炎 ,根尖炎 临床病例介绍: 潜行性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急慢性龋、继发龋、放射性龋的临床表现等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口腔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课后练习题(分钟) 教学评价与分析:

龋病相关知识

龋病相关知识 【概述】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诊断】 1.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 2.检查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龋坏的部位、深度和类型。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遮盖部位的龋洞。必要时可摄X线照片检查。 3.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①浅龋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无反应。②中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激发痛和探痛。③深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痛。 4.按龋坏的病变类型可分为①慢性龋病程长,龋坏组织质地较硬,干燥而染色较深。②急性龋病程短而进展迅速,龋坏组织质地松软,湿润而染色较浅。如在很短时间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均发生急性龋坏,龋坏牙面广,向深部发展快,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为猛性龋。③静止性龋龋洞呈浅碟状,龋坏发展非常缓慢或

静止,洞常露出坚硬、光滑而着色的牙本质层。④继发性龋发生在充填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坏。 【治疗措施】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 治疗方法:先将龋坏组织尽可能磨除,并磨去洞缘牙齿薄片,使洞敞开;以棉条隔离唾液,擦干牙面后以小棉球蘸氨硝酸银溶液涂擦龋坏牙面1-2分钟,温热气枪吹干再涂,如此两次,然后以蘸丁香油小棉球涂擦,使之还原成黑色,吹干即完成治疗。所形成的还原银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阻塞牙本质小管,阻止龋的发展。一般每周进行1次,3-4次为一疗程,3-6月后复查,治疗中应防止灼伤软组织。 2.银汞合金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

口腔内科学重点

口腔内科学 名解 1.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 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都可能成为致病条件,产生龋病,称继发龋。 2.猛性龋(rampant caries):急性龋中有一种类型,其病程进展很快,多数牙在短期内 同时患龋,又称猛性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也称放射性龋。 3.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 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 4.磨耗(attrition):如果磨损是在正常咀嚼过程中造成的,这种生理性磨损称为咀嚼磨 损,亦称磨耗。 5.牙内吸收(internal resorption):是指正常的牙髓组织肉芽性变,分化出的破牙本质 细胞从髓腔内部吸收牙体硬组织,致髓腔壁变薄,严重者可造成病理性牙折。 6.工作长度(working length):从牙冠参照点(切端、牙尖或洞缘)到根管的根尖狭窄 部的长度,即为根管预备的长度。 7.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8.梅罗三联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 裂舌三联征为临床特征。 9.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 生物学宽度。 10.龈上洁治术(supragingival scaling):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 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 11.新附着(new attachment):指在原来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病变牙根面上有新的牙骨质形 成,其中有新生的牙周膜纤维埋入,这些纤维束的另一端埋入新形成的牙槽骨内,形成新的有功能性的牙周支持组织。 12.龈下刮治术(subgingival scaling):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 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 填空 1.龋病病因四联因素分别是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 2.窝洞的主要抗力形结构包括洞深、盒状洞型、阶梯结构、窝洞外形、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釉以及薄壁弱尖的处理。 3.着色牙根据病因不同大致可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 4.牙髓功能: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形成功能);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营养功能);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感觉功能);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防御功能)。 5.根管预备深度:到达根管根尖部的牙本质牙骨质界,距根尖0.5~1mm。 6.楔状缺损的病因包括刷牙、牙颈部的结构、酸的作用、牙体组织的疲劳以及牙合力;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位于牙弓弧度最突出处。 7.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排脓途径:通过骨髓腔突破骨膜、粘膜或皮肤向外排脓(穿通骨壁突破粘膜,穿通骨壁突破皮肤,突破上颌窦壁,突破鼻底粘膜);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

龋病预防知识点归纳

龋病预防 指数定义: 用一组数值说明龋病在个体或群体中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和标准方法来阐明和比较龋病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简单 价廉 有效 可靠 能进行统计学处理 龋病常用指数 龋失补指数 患龋率 龋齿发病率 龋均、龋面均 龋面构成比 恒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龋失补指数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表示。“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作为个别患者统计,DMF指数是指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而在某人群中的DMF指数为这个人群的平均DMF牙数或牙面数,通常可称之为龋(牙)均(DMFT)或龋面均(DMFS)。 成年人因牙周病而失牙的几率较高,因而统计成年人龋失补牙数时有可能将牙周病丧失的牙也计算在内。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方法,检查30岁以上者,不再区分是龋病还是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其失牙数按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龋、失、补牙数或牙面数之和。 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dmfs) 龋(decayed)-已龋坏未充填的牙 失(missing)-因龋丧失的牙 补(filled)-因龋已充填的牙 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失、补定义与恒牙龋相同,计算因龋丧失的牙数须与生理性脱落的乳牙区分,不应以患儿或家长的回忆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失牙的标准是:9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如:乳磨牙或乳尖牙,即为龋失。或用龋拔补牙数(deft)或龋拔补牙面数(defs)作为乳牙龋指数。“拔”指因重度龋坏,临床无法治疗已拔除的乳牙。也可用龋补牙数(dft)或龋补牙面数(dfs)说明人群中乳牙的患龋情况。 注意:WHO的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乳磨牙、乳尖牙),即为龋失牙。 龋失补牙数和牙面数使用方法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 病因及发病过程 牙菌斑 饮食 宿主 其他 牙菌斑 龈上菌斑:G+为主(61.5%) 龈下菌斑:G-为主(52.5%) 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 窝沟菌斑:微生物和食物分子 不能被水冲去 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 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获得性膜 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 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 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 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等 致龋细菌 特性(致龋机制): 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 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 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链球菌属 >>变异链球菌组: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致龋作用较弱,多涉及牙本质龋 不是导致龋病开始的原因,是龋病进展的结果

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异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无机物代谢 牙菌斑的致龋性 摄糖 饮食因素——碳水化合物(糖) ·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 ·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 ·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1:1与淀粉混合致龋性最强) 蔗糖致龋 ·葡聚糖转移酶(GTF) ·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 ·具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5.2-7.0),与牙菌斑pH范围一致 ·有适宜营养物存在,微生物就能产生这种酶,不需要酶诱导剂 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途径 ·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 ·进入细胞内部作为细胞来源,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 ·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合成胞内多糖 饮食因素——氟 ·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局部作用: √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 √对菌斑细菌中酶和致龋菌生长的抑制; √解除釉质表面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 宿主因素——唾液 ·唾液的分泌量(0.7-1.5L) ·成分的改变 ·缓冲能力的大小 ·抗菌系统的变化

口腔内科学

口腔内科学 1. 在牙髓炎问诊的过程中,医师应该着重询问疼痛的哪个方面 A 性质 B 时间 C 部位 D 刺激因素 E 以上都有 2. 下列哪项不是牙体缺损的病因 A 戴义齿 B 龋病 C 外伤 D 釉质发育不全 E 夜磨牙症 3. 龋病导致的牙体硬组织缺损,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 药物治疗 B 针灸治疗 C 充填治疗 D 再钙化治疗 E 自行修复 4. 根管充填时填充长度应该是 A 工作长度 B 牙齿长度 C X 线片上的根管长度 D 根管长度 E 髓腔长度 5. 治疗中需杀灭细菌,使根尖呈无菌环境的疾病为 A 根尖周肉芽肿 B 根尖囊肿 C 以上都不是 D 牙周脓肿 E 根尖周脓肿 6. 乳牙列中,患龋率最高的牙是 A 下颌第二乳磨牙 B 上颌第二乳磨牙 C 乳下颌前牙 D 下颌第一乳磨牙 E 乳上颌前牙

7. 下面对邻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为龈乳头所充满 B 为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 C 重度牙周病邻间隙丧失 D 可防止水平性食物嵌塞 E 邻间隙过大可引起并发症 8. 在恒牙列中,患龋率最高的牙是 A 上颌第一磨牙 B 上颌前牙 C 下颌第二磨牙 D 上颌第二磨牙 E 下颌第一磨牙 9. 在以下情况中,不需检查患牙有无叩痛的是 A 急性牙髓炎 B 龈乳头炎 C 慢性牙髓炎 D 深龋 E 慢性根尖炎 10. 龋损的好发牙面为 A 轴面 B 舌面 C 颊面 D 邻面 E 咬合面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E 11. 下列哪项不是牙髓的基本功能 A 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 B 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 C 有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D 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E 丰富的侧支循环使牙髓损伤后能很快恢复 12. 口腔白斑最好发的部位是 A 牙龈 B 唇部 C 双颊咬合线处 D 口角区 E 舌部 13. 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为 A 梭形杆菌 B 放线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口腔内科学习题

第一章. 1.牙髓病问诊主要内容不包括() A.疼痛发作方式B.疼痛的部位C.疼痛的程度D加重或减轻疼痛的因E治疗疼痛的方法 2.有垂直的叩痛,通常是什么病的诊断依据() A、根尖周炎 B、牙髓炎 C、过度磨耗 D、深龋 E、以上疾病均可出现垂直叩痛E/A 1.叩诊分垂直叩诊和侧向叩诊,垂直叩诊叩击方向与牙长轴一致,主要检查()反应。 2.垂直叩诊叩击方向与牙长轴(),主要检查根尖周牙周膜反应。 3.染色法常用于检查()。 1.冷刺激的温度应低于() A.50℃B.45℃C.30℃D.10℃E.20℃ 2.探头放在牙面上的位置错误的是() A.牙唇面中1/3B.牙颊面中1/3C.牙唇面颈部可触及牙龈处D.牙颊面颈部E.牙唇面颈部不可触及牙龈处D/C 3.关于牙髓活力电测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哪项是错误的() A.先向患者说明测验的目的B.隔湿待测牙,吹干牙面C.探头涂牙膏作为电流导体D.将探头放到牙面上的适当位置E.在测试了患牙之后,还要测试正常的对侧同名或邻牙E 4.患者主诉右上第一恒磨牙阵发性自发痛,医生检查作温度测验时应如何进行() A、先测患病的右上第一磨牙 B、先测正常的右上前磨牙 C、先测正常的左上第一磨牙 D、先测正常的右下第一磨牙 E、先测正常的右下第一前磨牙 5.急性牙髓炎时,一侧上下颌均有放散性疼痛,可疑牙鉴别诊断可用() A.X线B.牙髓活力电测验C.选择性麻醉D.叩诊E.染色法C/ C 1.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常用低于()℃的冷刺激测试牙髓反应。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时首先要先测试对照牙,一般临床上首选()作为对照牙。 3.牙髓温度活力测试时,应将冷或热刺激物放置在测试牙的()。 4.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热刺激引起疼痛,冷刺激反而缓解疼痛,表明()。 5.牙髓电活力测试若测试电流强度达最高读数仍无反应,表示牙髓已经()。1.简述牙齿松动度的记录方法2.简述牙髓温度测试的结构和临床意义3.简述牙髓电活力测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龋病 1.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的()A.急性进行性破坏B.急性间歇性破坏C.慢性进行性破坏D.慢性间歇性破坏E.以上各种破坏均存在 2.龋病的危害性不包括()A.造成咀嚼功能降低B.影响消化功能C.影响呼吸功能D.儿童期影响牙颌系统发育E.作为一个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C /C 3.恒牙龋齿患龋率最高的牙齿是() A.下第一磨牙 B.下第二磨牙 C.上第一磨牙 D.上第二磨牙 E.上颌前磨牙 4.恒牙龋病的最好发部位是() A.咬合面窝沟B.舌面C.颈部D.颊面E.邻面A /A 1.以下哪种糖类能作为防龋的甜味替代剂( ) A果糖B葡萄糖C麦芽糖D木糖醇 E 乳糖 2.龋病是一种复合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 A、细菌,酸、牙齿状况 B、细菌、食物、牙齿状况 C、细菌、食物,机体状况 D、细菌,食物、机体和牙齿状况及致病因素滞留时间D /D 3.目前认为与龋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菌()。 A.乳酸杆菌 B.唾液链球菌 C.血链球菌 D.变形链球菌 E.轻链球菌

龋病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 龋病的病理变化 龋病的病理表现与病变部位、进展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龋病其组织学表现存在着差异。龋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类。 1. 根据病变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 急性龋(acute caries)又称猛性龋(rampant caries),为快速进行性龋, 病变常累及许多牙或所有萌出牙,其中许多牙面在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龋。 牙病变部位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湿润,龋坏组织用挖匙容易剔除。由于病变进展快,很快形成龋洞,有限的时间使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不能进行保护性反应,修复性牙本质来不及形成,病变累及髓腔,导致牙髓病变及严重疼痛。急性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牙髓腔宽大,牙本质小管短、宽、钙化程度低,患者常食用高含量的精细碳水化合物饮食。急性龋还可见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唾液分泌显著减少,如Sjogren综合征患者,或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导致唾液腺破坏、口腔干燥的患者。 (2)慢性龋 慢性龋(chronic caries)也称缓慢进展性龋,病变进展缓慢,病变组织 颜色深,呈棕褐、棕黑色,质地较硬。一般成人及老年人龋病多属此种类型。

牙髓腔小,牙本质小管相对硬化,对龋病有一定抵抗。由于病变进展缓慢,牙髓组织有足够时间产生防御反应,形成硬化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保护牙髓,故病变累及到牙髓比急性龋晚得多。患者症状轻,可有轻度疼痛。 (3)静止性龋 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改变、牙面更易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无进一步进展趋势,此时的龋为静止性龋(arrested caries)。口腔环境从易患龋的条件变为龋趋向静止的条件,原来牙面隐蔽区变为暴露区,细菌及食物残渣易于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容易发生再矿化。发生于咬合面窝沟处者,常由于咀嚼作用使龋损表面腐败软化组织磨去;发生于邻面者,常由于邻牙拔除造成病损区暴露。在某些患者,口腔卫生习惯的突然改进、氟的应用、减少致龋食物的摄入可中止早期釉质龋的进展,使病变静止。静止性龋可见于釉质龋、牙本质龋、根龋。静止性龋外形呈浅碟状,外口大而浅,由于唾液中矿物盐及色素沉积于表面而质硬、呈棕褐色。显微镜下见,牙本质小管近表面处呈整齐的断面,表面有再矿化,相应髓腔侧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龋病病变可静止的特征提示人们可考虑在临床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早期龋病变停止,不再进一步进展。

口腔内科学重点word版本

口腔内科学重点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诸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的口腔疾病。 患病率:反应龋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可能发生龋病的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生在牙体组织上非因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 牙本质过敏症: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症状。 牙发育异常:指牙胚发育完成到牙萌出口腔这一生理过程所出现的异常,分为结构、形态、数目和萌出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的氟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型的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导致牙萌出后呈褐色或深灰色。 先天性梅毒牙:在胚胎发育后期和出生后第一个月,牙胚受到梅毒螺旋体侵犯所造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不全 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牙内陷:指牙在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牙体急性损伤:指牙受到各种急剧的机械力作用发生的急性损伤,包括牙震荡、牙脱位及牙折等。 牙折:是由于外力直接撞击牙或局部咬硬物时牙合力过大所致,常见于上颌前牙。 牙震荡:指牙周膜受外力作用后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的缺损。 牙脱位:由于骤然的外力使牙根完全离开或不完全离开牙槽骨。 磨损: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牙体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丧失。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性的微小而不易被发现的裂纹。 榭状缺损: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耗损,形成类似楔形的组织缺损。 酸蚀症: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面而造成的牙硬组织损害。 再矿化: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再矿化治疗:用人工的方法使以脱矿、变软的釉质再矿化,恢复釉质的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静止龋:龋病发展至某一阶段,由于病变环境发生变化,隐蔽部位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变化,龋病不再继续进行,仍保持损害原状。 间接盖髓术:用具有消炎和促牙髓-牙本质修复反应制剂覆盖洞底,保存活髓的方法。 固位形: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得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1口腔内科学11页word

口腔内科学 Stomatology 专业代码(1003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掌握口腔内科学坚实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口腔内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通过临床工作训练,使其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严密的逻辑思维,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口腔内科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初步掌握临床科研基本方法,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和进行科研设计的能力,能结合口腔内科临床工作实际,完成一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可在学院统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适当增加和调整。另外须参加医学院组织的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讲座不少于10次。

三、临床技能训练 必须在口腔内科学所含3个以上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中轮转,进行规范性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24个月,各科轮转时间根据不同学科要求、培训基地和个人实际情况确定和调整。各科轮转要求如下: 【牙体牙髓病】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牙体牙髓科常见病如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常见非龋性牙体疾病如牙齿外伤、磨损、楔状缺损、牙隐裂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机制和治疗原理。 (4)牙齿发育异常如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和四环素牙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5)牙体牙髓病基本治疗方法(充填术、粘结修复术、盖髓术、根管治疗术、塑化治疗术)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后组织愈合机制。 2、熟悉 (1)龋病主要致病因素的研究概况和发病学说。 (2)牙髓牙周联合疾病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3)牙体牙髓病常见症状如牙痛、牙齿松动和牙齿变色的鉴别诊断。 (4)常用充填材料、盖髓材料和根管充填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 (5)牙体牙髓病基本治疗方法中常用药物的选择及其药理作用。 (6)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疗效的评定标准。 3、了解 (1)口腔病灶感染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处理原则。 (2)根尖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组织愈合机制。 (3)牙体牙髓病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诊断步骤和技术。 (2)各种常用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包括橡皮障隔湿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