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

1。(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

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2019 ·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

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 题专项训练1 答案

1。(2019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

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观点评述类,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需要四步骤:首先明确观点,由于材料没有直

接表明观点,此题观点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概括。然后是“评”,对材料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其次是“析”,即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最后是“结论”,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从材料出处可以知道,这则材料出自钱穆先生1940 年写的《国史大纲》。这一时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形势恶劣,全国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回答中国为什么不应当投降,不应当被侵略的问题,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钱穆先生在这一时期写出纲要版中国通史,并敬告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它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深刻的责任与情怀。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本题可以运用“时代背景+家国情怀”,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论来指导作答。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

我们必须对历史以温情与敬意,这是对材料正向思维而得出的观点,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提炼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从反向思维上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刺激,获得高分。

[答题 —— 如何组织史实论证 ]

一、主流观点角度 —— 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

[示例 ]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 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此观点正确。 (4 分 )

[论证] 《国史大纲》 具体成书时间是 1940 年,这一时期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全国 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 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提高全民的抗战士气, 这种精神基 础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1940 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民族 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

[结论 ] 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 弘扬民族精神。 (8 分 )

[ 点评 ] 获取史料的时空信息是正确理解史料的切入点,在史料明确提示《国史大纲》 成书于 1940 年的情况下, 紧紧结合 1940 年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

征, 契合题意。

、唯物史观角度 —— 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

[示例]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4 分)

[论证 ] 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 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 如创立了 先进的选官制度 —— 科举制, 促进了人才的流动; 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如孔子创 立儒家, 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 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 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 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 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8 分)

[点评 ] 近年来,不断有人歪曲党史国史军史、丑化英雄人物,这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 义,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否定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本题的命题初衷和本意, 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在于对中 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及影响认识的缺失或片面理解。 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历史对世界文明的 贡献有助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 肯定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及对世界人类文明 的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在此 角度立论、论述符合命题人本意,才能高屋建瓴,获得满分、高分。

三、求异思维角度 —— 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

[示例 ]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 态”,此观点正确。 (4 分)

[论证 ]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 自

来理解得出作者 的主要观点,不仅符合作者的思想主旨, 而且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论述, 论据充分、 更能

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的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1940 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8 分)

[点评] 一种观点,两种表达。在繁重的改卷任务中,考生不同常人的观点如同雨后天边的彩虹,可以给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的享受和愉悦,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获得高分。

2。(2019 ·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

——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 分)

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在这三个条约内容中,中国所丧失的主权越来越多,如在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在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等,在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了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其主题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在论述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补充。

答案:示例1: 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使

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丧失;经由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取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

示例2:

信息:英国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沿海五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开放九处口岸;经由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又被迫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