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_张豪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_张豪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_张豪

2016年第1期

(总第205期)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1.2016(Vol.205)技术经济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

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张豪张向前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发展。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独创思维意识、一定程度的领域知识和全球战略视角。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由培养机制、引入机制和保护机制三方面构成:构建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综合运用海外引援和就地取材的人才引入机制,积极引入海外优秀科技人才为日本效力;注重法制和医疗体制建设,保护科研成果和保障创新人才健康。

【关键词】日本;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海外引援

【中图分类号】F133.13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23/j.cnki.issn.1000-355x.2016.01.008【文章编号】1000-355X(2016)01-0076-10

【收稿日期】2015-05-25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适应驱动创新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2014DP2024)

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适应创新驱动的国企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1400107009)

【作者简介】张豪(1988-),男,福建省泉州市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向前(1976-),男,福建省仙游县人,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2014年,日本学者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凭借着“蓝色发光二极管”发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三位学者使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达到22人,在亚洲国家中独占鳌头。其中,有19位获奖者来自自然科学领域,这与战后日本坚持“科学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并重视对科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之后,能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重回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得益于善于学习、团结一致的民族传统,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在战后重视对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

67

·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日本为了快速提升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坚持科学技术立国的同时,秉持“化育英才,所以兴邦”的科学理念,积极制定科学创新政策和计划。一方面,在国内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官产学合作教育机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很好地将企业、大学、公立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吸引和就地取材等政策,弥补国内创新科技领域的不足之处,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内外兼修,持之以恒,形成了一套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和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探究,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界定

在日本语中没有创新一词,但是有许多类似的词汇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创造、独创等[1]。日本2003年的《科技白皮书》对日本科技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科技普及人才和技能型人才[2]。从《科技白皮书》对科技人才的划分来看,日本的科技人才十分重视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也就是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综合日本政府和学术界近几十年来对科技人才的创造力方面的界定来看,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应当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独创思维意识

日本在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界定中,提出科技人才首先应当具备独创性思维,这种思维的形成依赖于对科技人才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功意识的培养[3]。首先是危机意识,主要受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所影响,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国土面积使得日本民族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民族传统。这种危机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其次,日本民族的竞争意识与美国等国家的个人主义竞争意识有所区别。日本民族的文化受儒家文化和东方集体主义思维影响较大,日本的竞争意识更多的是强调团队层面的竞争,这与西方主张的个人主义竞争意识是不同的。最后,成功意识对于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活动是高风险活动,失败率非常高,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除此之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在独创思维意识中又增加了自由自律精神、公共精神、民族意识等,强调科技人才对日本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在社会服务和公民意识上提出了新的要求[4]。

2.领域知识水平

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领域知识水平,这是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基础。日本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评价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重视知识的广度,强调培养跨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5];二是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强调科技人才转化创新成果的能力[6]。

在知识广度方面,日本人才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培养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日本科技人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的差距在于领域过于狭小。针对这一问题,该报告提出应当大力培

·

·

77

养π型人才①弥补当前的不足[7]。2011年发布的《重新设计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科学计划》对科

技人才人力资源发展进行了设计,将培养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列为了科技人才培养目标[8]。

在知识的实用性上,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了“教育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而应当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1]。2004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中关于科学技术人才培训与使用的报告指出,独创性人才应当是能够“将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进行战略统合的人才”[9]。

由此可以看出,

日本对官产学合作的重视,也造就了日本在应用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果。3.全球战略视角

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时刻与世界领先的科学工作者保持信息的通畅。日本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也有全球战略视角的要求。在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就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出了要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使日本在国际科学领域获奖者在今后50年内达到30人[4]。2004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关于科学技术人才培训与使用的报告

中也将“国际科研活动中的领导能力”列为适应创新的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要素[9]。由此可见,

日本政府重视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进行国际视角的培育。随着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日本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

二、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

从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年度分布可以看出,在19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获奖中,有9个是发生在21世纪以后。也就是说,日本在21世纪以来获得的诺贝尔奖接近总数的一半。就在这短短的15年,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日本进入21世纪之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呢?日本政府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使得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赶上其他发达国家?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过程为何?

1.第一阶段:确立目标,夯实基础

199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科学技术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要求自1996年起每5年制定1次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10]。这一阶段日本政府将重点放在国家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两方面,为培养一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打下基础

[11]。2.第二阶段:明确重点,有所侧重

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发布时,“科技创新立国”的基本国策基本成型,对日本培养驱动

创新的科技人才产生巨大推动作用[10]。这一基本国策明确指出,今后日本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依靠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依靠知识的创新和运用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并提出以下3个目标:在知识上对人类社会产生贡献;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促进日本的持续发展;建设民主富强的日本社会[4]。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环境技术

和纳米技术与材料定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发展领域,在研究经费上也给予了倾斜[12]。

·

87

·2016年第1期

①与传统的T 型人才相比,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领域具备出色能力的顶尖创新人才。

3.第三阶段:回报社会,重视人才

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延续了第二期4个重点领域的基础之上,突出了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的重要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贡献和经济贡献提出了要求。同时日本政府也意识到,科技成果的创新关键在人才,开始重视人才的培育[12]。

如今日本正在经历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来袭,互联网技术使日

本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更多与国外一流学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为日本的科技人才追赶国际先进提供了物质条件。日本教育改革的成效逐渐凸显,官产学相互之间的合作也逐渐变得密切,逐渐形成了以教育为基础动力,带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适应驱动创新的良性人才发展机制。这种机制由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引入机制和保护机制构成,随着适应驱动创新人才机制的形成,整个日本的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有所改良,在职科研人员总数有所削减,但是其核心研究人员的比例却在上升,精简了科研团体。

三、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组成:培养、引入、保护

(一)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随着日本老龄少子化加剧,提升本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成为其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日本政府从教育入手,通过建立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学校良性互动的局面,如图1所示

图1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

1.政府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的作用:制定与科研创新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为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对科研成果卓著的个人和团体授予相应的荣誉。

以《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科学技术白皮书》和《重新设计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科学计划》

等政策计划为代表,政府采取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措施为日本的科技创新活动和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这些措施解放了学校和科研机构,调动了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转型

·

97·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的积极性,

为日本国内的科技创新人才与国际领先科研人员接轨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为培养本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资助计划

[13-14]。如表1所示,资助的对象以博士等青年研究人员为主,并且以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人员为标杆,大力栽培这些有潜力的青年学者。

表1

日本政府对科技人才资助的主要项目项目名称

发起年份持续时间项目内容《资助博士后等万人计划》19965年为博士后等青年研究人员提供资金支持

《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25年针对信息技术、环境、纳米材料等高科技领域

培养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满足企业对实战型

技术人员的需求

《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

20025年造就世界范围内顶尖的创新型人才《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20045年补助博士生生活

派遣优秀青年学者到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从事研究

《最先端研究开发支援计划》20093 5年

对有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研究人员和课题提供

资金资助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技省

《科学技术白皮书》。在促进日本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

日本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环境、能源资源和经济领域,日本政府都表现得十分活跃,不仅仅是出于改善国家形象目的,也是通过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交流,为本国科技人才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15]。日本政府还通过对取得国际性科学奖项的学者和优秀的创新企业授予荣誉称号来激励个人和企业从事创新活动。

2.日本企业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便利的实践场所、实验设施和资金支持。日本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研究和合作培养已经形成横向培养的官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日本企业在科研硬件方面的投入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企业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的“工业实验室”已经成为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和科研中心。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为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据统计,日本企业对科技的投入相当于政府对科技投入的一半[16]。日本企业还通过在海外设立研究院、研究所和实验室,直接在海外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

在软件方面,日本企业也为高校的科技类人才提供了科研实践的机会。企业与高校的科研人才签定兼职合作协议,从高校引进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日本的企业吸纳了日本一半以上的科技创新人才,为这些优秀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解除了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16]。日本的科技型企业也为这些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师徒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师徒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有利于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知识传承。

3.日本高校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了基础作用。高校是培养适应驱动创新·

08

·2016年第1期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科技人才的摇篮,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基础在于教育。日本高校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过程之中,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对在职研究人员的教育采取了不同的培养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基础教育方面,日本的中小学侧重于对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日本中小学推行的“生存能力”教育,不仅对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青少年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激发青少年去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兴趣的措施,如《爱好科学技术、爱好理科计划》、派遣科研人员到中小学讲学、资助青年教师的创意科学教育实践、改善中小学的实验设备等,都对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坚持保障大学办学的自主性,采取灵活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日本高等教育主要有3个特点:跨学科、重实用、高标准。创新活动经常发生在学科领域的交叉处,因此日本高等教育特别注重对跨学科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17]。在日本的大学中有大量的选修和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课程。同时随着日本大学之间合作的深入,各大学之间可以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许多学校之间的交流也逐渐深入,学生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外校名师的课程。不仅如此,在课程设置上面,学校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开设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增强了日本学生跨界思考的能力。日本高等教育特别重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中。日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在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之后,可以进入合作企业参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工业试验室”已经成为日本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经费、场地和课题全部与实际的生产经营相一致,提高了日本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日本高等教育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一直以国际化要求为严格标准。日本《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指出,必须完善日本研究生院的评价制度,使其与国际化、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机构接轨。《研究生教育振兴实施纲要》更是提出了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基地,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在职研究人员是专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专业人员,也是一个国家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对在职研究人员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加强在职研究人员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促进在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转化[2]。为了鼓励在职研究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首先需要建立或引入科学公正的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同时,对在职科研人员实行任期制,引入竞争性研发资金,给青年科研人员更多的晋升机会[2]。为了更好地提高在职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日本实行了大学教员兼职许可制度,为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2]。不仅如此,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保护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15]。

(二)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引入机制

提高国家的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需要以国内教育为基础,在官产学一体中提高本国人口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引入海外优秀科技人才为本国效力。日本在大力培养国内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同时,还打破了保守思想的束缚,对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13]。日本对于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引入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海外引援机制和就地取材机制。

1.在海外引援机制方面,日本在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重点明确了将生命科学、信息

·

·

18

通信技术、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与材料定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12]。但是要攻克这几个领域的

科学技术难关,单靠日本自己的科学技术积淀是较难实现的。日本的海外引援机制主要利用资金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海外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来日本从事科研活动。

尽管日本失业率高居不下,但是日本仍然积极从海外引入人才,大力为外国优秀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努力为海外人才提供优厚的科研条件。日本政府专门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科技人才修改了相关出入境管理条例和移民法,同时在医疗和子女教育方面也为外国优秀科技人才提供了许多优厚的条件[13]。同时还通过科技人才资格国际互认制度和国际间养老金互补制度,为有意

移民日本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保障[15]。另外,日本还通过《特别研究员制度》为适应驱动创新留学

生人才留在日本继续从事科学创新研究创造了条件[2]。

2.在就地取材机制方面,日本政府和企业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人才引进毕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过多引入外国科技人才会给日本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负担。加上保守排外的日本文化,使很多世界顶尖的学者不愿意移民日本

[4]。日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在国外就地取材的人才引入政策,包括购买或资助国外实验室、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购买或吞并外国企业、在国外设立奖学金等[4]。

日本企业在海外设立科研机构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松下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日本跨国大公司在海外设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创新和基础研究。日本这一人才引进机制有效地降低了获取海外创新知识的成本,对于帮助日本在科技上迅速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三)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保护机制

在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保护方面,日本政府一方面着眼于对科技人才创新成果的保护,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健康。

1.构建以《知识产权基本法》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立法严谨详尽,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对日本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保护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18]。日本专门成立的技术成果转化机构也为日本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在防止知识成果流出方面,日本颁布了《防止技术流出指针》,对技术型人才流出进行了限制[15]。

2.重视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健康保护。关心科技人才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身体健康,既有利于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绩效,又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转移。在日本,政府、企业和医疗机构对于保护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健康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主要通过一些干预措施和法律措施来对科技人才的健康进行保护。日本政府每隔5年就会进行一次压力普查,关心科技人才的工作压力状况。日本还专门为“过劳死”设置了抢救电话专线,对工作中突发意外的科技工作者实施及时的救助。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积极立法,提高“过劳死”的赔偿额度,修改相关法律,使法院在“过劳死”案件的审理中能够对员工的生命健康权利是否受到侵害做出更公正客观的判决[19]。

日本企业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要求员工制定个人健康研修计划。在企业设施方面,大多数的日本企业均设有减压室,供员工发泄不良情绪,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利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日本企业还会委托员工家属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

除了日本良好的医疗保健制度以外,日本还成立了许多帮助科技人才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亚·

28

·2016年第1期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健康医院。科学研究工作对身体和脑力的耗费都比较大,而且对于时间的要求相对较长,科技人才通宵加班工作在日本已经是常态,这对于科技人才的健康保护是十分不利的。在日本,由于亚健康造成的“过劳死”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九成以上的“过劳死”来自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现在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并且专注于帮助日本的科技人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9]。

四、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创新能力对该国国际竞争力有正向的拉动作用[20-21]。通过对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研究,我们发现日本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上是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人才为动力,对内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对外积极吸纳海外优秀人才,并且关注科技人才的保护问题。我国与日本在地理上同处东亚,在历史文化上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有选择地吸纳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的经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科学界定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内涵

要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首先需要明确界定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内涵。日本将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界定为具备独创思维意识、领域知识和全球战略视野的人才。而我国目前对科技人才的评价更多的是停留在其领域知识水平这一单一层面上,而忽略了对其独创思维意识的考察,忽略了科技人才的创新特性,重视对知识存量的考察,忽略了人才潜力的挖掘。对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界定,应当首先保证人才具有创先精神,敢于挑战传统的理论和观点,需要有科学探究的勇气,而这些非知识的特性却是我国当前科技人才界定和评价中常常被忽略的。

2.在教育上注重对学生的非知识能力的训练

目前国内教育中,应试教育忽略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激发,饱受诟病。我国基础教育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当我们培养的人才走入社会,投入科学研究事业时,能否与其他团队团结协作就成为了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时,科技工作者的非知识因素就开始发挥作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创新必须依靠团队与合作,忽视对一个科技人才的情商和团队精神等非知识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协作创新的能力。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十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重视可以转化成产品的知识创造。虽然过分强调实用性会走向实用主义的误区,这也导致了日本在应用领域的创新成果颇丰,却缺乏理论构建的学术专家。反观我国目前的科技人才每年创造的知识成果数量也十分巨大,但是能够转化成为产品的却只是少数,知识无用论在社会大众中有抬头的趋势。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确实是当前我国科技人才中大量存在的问题,这与当前的科技人才考核重论文轻实践有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训练,导致产学分离。这就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

4.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吸纳优秀科技人才

日本在吸引人才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并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模仿的。我国当前

·

·

38

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科研条件、

生活居住环境和社会福利均很难对外国优秀科技人才形成吸引力。在建国初期,许多爱国的科技人才不顾阻挠毅然回国令国人感动,但是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流失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根源还是在于我国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够优越。既然本土难以对科技人才形成吸引,可以考虑学习日本对国外科技人

才的另一策略—

——在国外就地取材,这可能比直接引进人才来国内更加经济和有效。5.关注科技人才的保护问题

科技人才的保护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成果保护意识和相关措施都会跟上。当前对科技人才健康方面的保护和科普宣传的力度还不够,许多青年科技人才为了追求科研成果,往往不惜牺牲身体健康。从长远看来,这样的牺牲是不值得的,许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因此过早结束自己的科研生涯,令人惋惜。对于科技人才资源相对稀缺的中国来说,保护科技人才,实现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创新是我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重要环节。

回顾日本适应驱动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形成的历程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夯实人才基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摒弃本位主义,从适应驱动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才战略。李克强总理在第九

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此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见

这一重要改革举措必定可以调动全社会资源投入到创新人才的培育中。而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社会主体应当充分尊重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戒骄戒躁,逐步稳健地推进我国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益民.创新人才培养与新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09(11):46-52.

[2]杨书臣.近年日本人才战略浅析[J ].现代日本经济,

2004(6):39-43.[3]王纯旭.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4]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72-73.

[5]KUMI OKUWADA.Directivity on “Scienc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Workshop on Scienc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R].Beijing :IPMCAS &RISTEXJST ,August 2013:28.

[6]高益民.日本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的实践取向———以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12):82-85.

[7]科学技術学術審議会人材委員会.世界トップレベルの研究者の養成を目指して-科学技術学術審議会人

材委員会第一次提言-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R/OL ].(2002-07-19)[

2015-12-10].http ://www.mext.go.jp /b_menu /shingi /gijyutu /gijyutu10/toushin /020702a.pdf.

[8]樊春良.科技政策科学的思想与实践[J ].科学学研究,2014(11):1601-1607.

[9]総合科学技術会議科学技術関係人材の育成と活用について.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官方网站[R/OL ].

(2004-07-23)[2015-12-10].http ://www8.cao.go.jp /cstp /output /iken040723_1.pdf.

[10]董

娟.日本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与企业实践[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9):74-78.[11]吴博.战后日本科技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D ].锦州:渤海大学,

2013.[12]昌成亮.战后日本科技政策演变及启示[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

48

·2016年第1期

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分析

[13]胡雪梅.坚持“科学立国”的日本人才战略[J].中国人才,2012(6):54-55.

[14]解慧.力主扶植本土高科技人才———日本人才战略启示[J].国际人才交流,2006(2):10-11.

[15]杨书臣.近年日本科技政策浅析[J].日本研究,2005(3):30-34.

[16]张睿蕾.日本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1(5):65-69.

[17]乔继红,乔宇静.日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海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热带农业工程,2009,33(2):77-81.

[18]陈晴,王宇.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8(1):82-87.

[19]肖克奇,俞芳.日本,美国人才保护的经验及其启示[J].九江学院学报,2008(2):55-57.

[20]曾珠.中日专利创新与贸易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12):21-27.

[21]李春艳,刘晓静,高瑞静.关于产业创新政策一些问题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

责任编辑林丽敏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Innovation-driv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n Japan

ZHANG Hao ZHANG Xiangqia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21,China)Abstract:Japan has made enormous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obvious that those achievements have attracted the whole world's attention.And furtherm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earn from Japan's achievements for China to develop innovation-driv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In Japan innovation-driv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should have original mind,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nsciousness of global strategy.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made of three components:cultivation mechanism,introduction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education has improved teenagers'capacity ofR&D and transforming ability of S&T.Introduction mechanism is helpful to at-tract talents from overseas,or to obtain local tal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Protection mechanism which involves legal regime and health-care system comes in useful in respects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and the talents'health.

Key Words:Japan,innovation-driven,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education,introducing talents from overseas

·

·

5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广东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广东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及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和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更好地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教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着力提升全省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言的“智库”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遵循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国情、省情以及自身办学的基础和优势特色,科学规划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有效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同时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2.服务需求。坚持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高校科技创新要立足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领域,聚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需求。 3.科教融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本质要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新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2015·天津高考)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第二大”并不等于“第二强”。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外资投入力度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4.微软、IBM、英特尔等,近年来,世界200强IT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表示,“这里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较高的文明程度,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成都投资”。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 )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规模扩大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面某品牌电脑价值分配表启示我们要( )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④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题目及答案 20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题目及答案(2016全员培训)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一般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研究计划,一般仅需专利或结项论文,而无需产业化。[2分] A. 纵、横向课题 B. 立体课题 C. 纵向课题 D. 横向课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2分]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D. 单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2分] A. 资金 B. 人才 C. 政策 D. 技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科技人才选聘和评价制度中的重要特征是()。[2分]

A. 创新学习 B. 公正性 C. 公平性 D. 公开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2014年,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位,被引次数第()位。[2分] A. 一,三 B. 三,十一 C. 二,四 D. 三,七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是()。[2分]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南非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7. 由于创新周期与周期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共同作用,在历史上出现的五个周期里,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现象。每个周期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 A. 创新与成本竞争 B. 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C. 科学技术与成本竞争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A 8.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的主体是()。[2分] A. 学术机构 B. 国际组织 C. 科研院校 D. 政府部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其中“培养模式”是指()。[2分] A. 四合一 B. 学徒制 C. 双师型 D. 产学研用结合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分] A. 发达国家 B. 发达型国家 C. 经济强国 D. 经济大国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在保证市场安全性的前提下,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企业发行()融资债券。[2分]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 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辽政发[2015]30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8.03 【实施日期】2015.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发〔2015〕3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市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编制本地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方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各部门要按照要求,细化分解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计划及完成时限,根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工作。 为切实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在省委领导下,省政府成立由陈求发省长任组长、相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和各市市长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

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扎实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做好跟踪协调、综合调度、具体落实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5年8月3日 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辽宁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全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促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结合我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翻一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6件。培育一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增长点,开发100个“中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辽宁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区域。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我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各个公司调整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创新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8月8日上午,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登永一边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设备,一边介绍说。目前,该公司主打产品是150纳米的镍粉,下一步将研发80纳米的镍粉,并将借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研究特质合金,力争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凭借着不懈的创新与研发,**新材料现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镍粉制造企业。 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是我市实体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六增六强”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二条便是创新增效强改革,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一“动员令”的发出,迅速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增效强改革的提出,让许多企业有了“顺风跑”的感觉。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更加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8月8日,**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正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高温合金的下游产品3D打印粉末,其主打产品高温合金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向更高端迈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倡导创新的地区,也一定是片创业的热土。该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一定能在**开花结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谋划如何做深“创新文章”。 沭阳县将抓细抓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更新换代。**经开区将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说,该局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力度,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市已谋划一系列新“动作”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双高”主体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企业培育库,开展梯队培育;带领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南征北战”(上海、北京)、“东北五校行”等产学研活动,深入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千亿级产业培育和百亿级产业提速布局创新

2017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答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测试参考答案 考试得分:100分 单选题 1. 熊彼特认为,每个创新长周期的时间大约是(40年以上)。 2.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领先国家是(英国)。 3. 第二次科技革命进入(电器时代)时代。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6.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要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 (0.02)。 7. 重庆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1”是 (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的《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 8. 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9.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0. 关于创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西部地区投资比创新更重要)。 11.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好。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

系)。 13.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要求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14.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是(创新)。 15. 关于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错误说法是(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6.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17.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18.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19. 2015年中国企业申报国际专利(WIPO数据)数量世界排名(第一)。 20.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超过40%)。 21. 2016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企业是(中兴通讯)。 2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23.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要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 24.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25. 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要建立合理的(智力劳动补偿激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广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转化运用流畅、保护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的知识产权枢纽城市,把知识产权打造成广州最叫得响的品牌,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5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支持南沙设立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立与国际仲裁模式接轨的知识产权仲裁体系(牵头单位:南沙区政府,配合单位:广州仲裁委)。 (二)加强国家相关机构落户广州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全力做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商标局驻广州办事处建设和保障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市工商局,配合单位:越秀区政府)。 (三)加强科技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在科技计划和新兴产业财政扶持项目的立项、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指标审核;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荐承担国家、省、市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制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创新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建立市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对评议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评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推动开展对政府重大投资活动、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重要人才引进项目等的评议工作(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四)实施创新主体“贯标”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贯标”。同时,对“贯标”辅导机构给予扶持(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_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试卷3_89分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卷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数89分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1. 完善知识产权抵押登记体系,建立()的电子登记系统。 A. 统一、便捷、安全、高效 B. 统一、高效、便捷、安全 C. 便捷、安全、统一、高效 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双轮驱动”就是要让科技创新与()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就是要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A. 市场 B. 理论创新 C. 体制机制创新 3. 2009年3月20日,我国在()建立了第一个自主创新示区,推进中国的自主创新。 A. 中关村 B. 江 C. 滨海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六个“紧紧围绕”,其中,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A. 人民当家做主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党的领导 5. ()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要求。

A. 加快科研院所转制 B.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C.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6.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7. 市《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A. 1.2% B. 2.2% C. 1.5% 8. 建立健全海外创新团队合作伙伴、客座教授、访问学者等制度,广泛吸引()来华创新创业。 A. 海外高层次人才 B. 海外管理人员 C. 海外学生 9. 克强在2015年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科技人员 10. 要努力培养充满实践智慧且人岗相宜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没强化人力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课后测试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 1、()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致力于开创领先于世界的新产业,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10 分)? ? A ? ? ? ? ? ? ? ? ? ? 2、事实上,不管是在科技研发领域,还是在创新活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10 分) ? ?

集体组织 ? ? ? ? ? ? D ? ? ? ? 3、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做了深刻地论述,他指出,资本家要想在激烈的 商品经济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唯一途径就是(),从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 (10分) ? ? ? ? B ? ? ? ?

? ? 多选题 ? 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 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10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答案:B C ? ? 4、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创造良好科研环境,重视对基础研究的质量评价, 体现在()。(10 分) ? ? ? ? ? ? ? ? ? ? 判断题 ? 1、推动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发 挥作用的“重要舞台”。(10 分) ? ? A ? ?

? ? ? ? ? ? ? ? B ? ? ? ? 3、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集成创新形式,应将其与知识创新、技 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放在同等重要地位。(10分) ? ? A ? ? ? ? ?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对我市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同全国一样,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这种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

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市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_陈曦

收稿日期:2012-12-05作者简介:陈 曦(1968—),男,山西大同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与社 会科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陈 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摘 要: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根据论述认为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3)03-0042-04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 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内容中, 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仅次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可见报告将 此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那么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破解和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首先,创新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整合,从而避免了单一生产要素的消耗,实现了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创新本身是可再生资源,创新一旦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 创新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由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相对于生产要素的加数效应和乘数效应,具备超乎预测的放大功能。笔者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赖创新,使生产要素高度整合、集聚、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从而驱动经济社会 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 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意味着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而是统揽全局、左右发展的谋略。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 只有搭起基本框架,才能统领整个战略的全面实施,具体表现为由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运用高效可行的方法具体实施,确立以下两个系统。 1.协同合作的创新主体系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明确由哪些主体来具体实施,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哪些责任,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哪些工作,起到什么作用。首先,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调控、引导、协调和扶持的作用,承担服务和保障的职责。具 体工作有:制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优惠政策和外部环境支持创新,政府采购或直接 投入公共技术研发, 协调各主体的关系、组织他们协同合作。其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创新链条中, 企业既是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创新的落脚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向创新要效益。主要做法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制开发并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 党的XX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对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和XX区“国家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和部门(单位)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根据《XX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XX和XXXX、XX、XX全会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示范带动,依托中国科协和XX、市科协,帮助部门(单位)和企业引智、引才,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转化科技成果,解决科技需求,助力XX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目标 XX年至XX年,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每年与市上共同组织1至2批国家级专家团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每年组织开展2次全国学会专家与当地企业的洽谈对接活动,帮助我区企业解决优势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生态修复和建设、环境保护、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技术问题70个以上;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5个、科技服务平台3个;引进10名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促进20项以上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在我区推广应用。助力XX区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力争为全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做出示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接合作,为XX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依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XX、市科协,积极与全国、XX各学会对接,组织高端人才,利用信息优势,围绕XX区“XX”发展规划,针对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纺织四个特色产业,以及农业、生态、开发区建设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发挥全国、XX、市各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熟悉学科发展、掌握前沿技术、获取最新信息快等优势,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战略研究和科学论证,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等提供决策依据。工业领域重点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国家学会对接合作;农业领域主要与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国家学会对接合作。 (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根据我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XX、市科协、全国、XX各学会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对接,定期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团和专业人才与我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