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4公园设计规范测试题.

14214公园设计规范测试题.
14214公园设计规范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园路:

2、公园:

3、主题公园:

4、国家公园:

5、森林公园:

6、自然保护区:

7、旅游度假区:

8、风景名胜区:

9、景区:

二、填空题

1、公园设施主要有()、()、()、()、()、()。

2、中国将公园分为9类()、()、()、()、()、()、()、()、()等。

3、公园面积大小要根据周围环境,()、()、()、()等进行分区规划。

4、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和()三种。

5、园路布置应考虑(回环性)、()、()、()、()等因素。

6、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等。

其形式有()、()两种,由于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等。

三、选择题

1、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

A 游憩设施;

B 服务设施;

C 公用设施;

D 管理设施

2、公园设计依据有()

A 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方针政策;

B 国土规划;

C 城市规划;

D 绿地系统规划

3、公园的景观要素()

A树木、草地、花卉、人工构筑物B山石、水体、铺地、动物、

C植物、地形、游乐设施D园林建筑、园路、人群

4、公园路(PARKWAY)的选线要考虑()因素

A景观游览路线的组织;B交通游憩的安排;

C主次分明、因地制宜;

D 景区性质、地形、游人多寡引起的疏密要求

5、公园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叙述正确的()

A综合公园——城市面貌、环保、文化生活

B儿童公园——游戏、娱乐、体育、文化科学普及、道德风尚;

C动物园——研究、饲养、研究野生动物、优良品种家禽;

D植物园——展览、栽培野生植物资源,普及植物学科知识,提供游览、休息

四、简答题

1、中国公园分哪几类?

2、公园设施包括哪些项目?

3、公园出入口有几种,如何确定?

4、公园主要出入口的设计内容有哪些?

5、公园出入口总宽度如何确定?

6、公园园路分类?

7、公园园路布局应考虑?

8、公园设有哪些广场,各应设在什么位置?

9、公园地形设计中,竖向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

10、公园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规定?

11、如何搞好公园绿化种植布局?

12、综合性公园有哪些功能分区?

13、纪念性公园的有哪些类型?

14、纪念性公园的规划原则有哪些?

15、纪念性公园的有哪些功能分区?

16、如何规划纪念性公园的道路系统?

17、纪念性公园的树种选择有何要求?

18、纪念性公园在布局上应如何突出主题?

19、体育公园有哪些规划设计原则?

20、体育公园有哪些功能分区?

21、运动性公园的绿化设计有何特色?

22、运动性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及各按什么要素来分区?

23、公园游人容量的控制采取哪些方法?

五、论述题

1、城市公园的起源、发展及趋势?

2、公园中个功能区域及游线的组织原则及方法?

3、谈谈你对公园发展趋势的看法?

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园路:是公园中的道路,是园林的骨架与脉络,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景色、铺设水电管网等作用。可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游憩小路。

2、公园:Park,公共园林,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工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3、主题公园:具有特定主题,园中所有内容和在概念化的规格中统摄于该主题之下,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娱乐活动空间,结合旅游,结合现代高科技,新要求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园形式。

源于欧美,普及于欧美,迪斯尼,锦绣中华等。

4、国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区(绝对保护,1872年国家公园署),始于美国黄石公园,是垄断性的经济与行政兼备的一种组织形式,以保护地形地貌、野生生物、自然风景为目的。美国最具有代表性。

5、森林公园:以森林及其组成要素所构成的各类景观、环境、气候为主的,供人们旅游观赏、疗养、科研、文化娱乐等活动(可利用,1982年林业部,313处),对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科研、文教、卫生等起重大作用的大型旅游区和室外空间,是以森林景观为主,融其他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生态型郊野公园

6、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珍惜濒危物及其生存环境为主(1956年,林、农、矿、水、海洋各部),进行科研、宣传、开发利用的区域,分为多种类型,如国家级,77个;省级,319个)

7、旅游度假区:为扩大对外开放,利用资源促进旅游而在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基础好的地区设立以接待海外旅游者为综合性旅游区。(早期定义—)

8、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1982年),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由建设部主管,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9、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二、填空题

1、公园设施主要有(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设施)、(社教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2、中国将公园分为9类(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体育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居住区公园)等。

3、公园面积大小要根据周围环境,(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体、植被))、(公园性质)、(活动内容)、(设施安排)等进行分区规划。

4、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5、园路布置应考虑(回环性)、(疏密适度)、(因景筑路)、(曲折性)、(多样性)等因素。

6、公园中广场的主要功能(供游人集散)、(活动)、(演出)、(休息)等。

其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两种,由于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集散广场)、(休息广场)、(生产广场)等。

三、选择题

1、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A、B、C、D )

A 游憩设施;

B 服务设施;

C 公用设施;

D 管理设施

2、公园设计依据有(A、B、C、D )

A 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方针政策;

B 国土规划;

C 城市规划;

D 绿地系统规划

3、公园的景观要素(A、B、C、D)

A树木、草地、花卉、人工构筑物B山石、水体、铺地、动物、

C植物、地形、游乐设施D园林建筑、园路、人群

4、公园路(PARKWAY)的选线要考虑(A、B、C、D)因素

A景观游览路线的组织;B交通游憩的安排;

C主次分明、因地制宜;

D 景区性质、地形、游人多寡引起的疏密要求

5、公园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叙述正确的(A、B)

A综合公园——城市面貌、环保、文化生活

B儿童公园——游戏、娱乐、体育、文化科学普及、道德风尚;

C动物园——研究、饲养、研究野生动物、优良品种家禽;

D植物园——展览、栽培野生植物资源,普及植物学科知识,提供游览、休息

四、简答题

1、中国公园分哪几类?

答: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公园、体育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居住区公园等。

2、公园设施包括哪些项目?

答:造景设施、休息设施、游戏设施、社教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

3、公园出入口有几种,如何确定?

答: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和专门出入口三种。

主要出入口确定:取决于公园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园内分区的要求,以及地形特点等,全面衡量、准确确定。

次要出入口确定及专门出入口确定:方便居民入园及方便公园管理为原则。

4、公园主要出入口的设计内容有哪些?

答:公园内外集散广场、园门、停车场、售票处、围墙等。在内外集散广场也可设立一些纯装饰性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宣传牌、广告牌、公园导游图等。

5、公园出入口总宽度如何确定?

答:D=C×t×d/q

D——公园出入口总宽度(m).

C——游人容量(人)

t——最高进园人数:最高在园人数(转换系数0.5~0.15)

d——单股游人进入宽度(1.5米)

q——单股游人高峰小时通过量(900)

C=A/Am

A——公园总面积(平方米)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平方米/人)

6、公园园路分类?

答:主路、次路、小路

7、公园园路布局应考虑?

答;回还性、疏密适度、因景筑路、曲折性、多样性。

8、公园设有哪些广场,各应设在什么位置?

答:(1)集散广场,分布在出入口前、后,大型建筑前、主干道交叉口处;

(2)休息广场,分布在公园的僻静之处,与道路结合,方便游人达到;

(3)生产广场,为园务的晒场、堆场等。

9、公园地形设计中,竖向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山顶标高;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标高;

(2)水底标高;驳岸顶部标高等;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变坡点;(3)主要建筑的底层、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内、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

10、公园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栽植适应立地重要任务的适生种类;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具有相应抗性的种类;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改善栽植地条件后可正常生长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种类。

11、如何搞好公园绿化种植布局?

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特点、市民爱好,进行乔、灌、草等合理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既要做到充分绿化遮荫、防风,又要满足游人日光游等的需要。

(1)用2-3种树种形成统一基调。在出入口建筑四周、儿童活动区、园中园的绿化应善于变化。

(2)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选用红、橙、黄暖色调植物花卉;在休息区和纪念区,宜选用绿、紫、蓝等冷色调植物花卉。近景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

(3)在公园游览休息区,力求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浓荫,秋有果实累累,冬有绿色丛林,以利游览观赏。

12、综合性公园有哪些功能分区?

答: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

13、纪念性公园的有哪些类型?

答:有重大意义历史事件、革命伟人、革命烈士三类纪念性公园。

14、纪念性公园的规划原则有哪些?

答:(1)必须从公园的性质出发,综合考虑公园的任务,创造出有纪念特色,又有游览价值的园林;

(2)采用规则式布局,特别是纪念区应有明确的轴线的干道;

(3)主体建筑应安排在园内最高点,纪念区为规则式的平地或台地;

(4)主体建筑应在中轴的中点或轴线上;

(5)纪念区为规则式广场,广场的中轴线应与主体建筑轴线为同一条直线;

15、纪念性公园的有哪些功能分区?

答:有纪念区、园林区。

16、如何规划纪念性公园的道路系统?

答:(1)纪念区道路系统:结合规则式的总体布局,以直线型道路为主,特别是在出入口,其主路轴线应与纪念区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道路宽度宜选7-10m左右。

(2)园林区道路系统:结合自然式种植,道路应为自然式布置;特别注意与纪念区道路连接处的位置选择。

17、纪念性公园的树种选择有何要求?

答:纪念性公园的种植设计应与性质和内容相协调,在公园入口(大门)处,一般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对植一些常绿树种,提高纪念性公园的特殊性。入口处广场周围以常绿树为主,创造一个庄严、肃穆的气氛。纪念区用常绿树按规则式种植,树形可适当增大。树前种植大面积草坪,以突出主体。道路旁常以绿篱、常绿行道树为主。园林区植物应注意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层次变化,与纪念区有区别。应选择观赏价值高、开花艳丽、树形姿态富于变化的树种。

18、纪念性公园在布局上应如何突出主题?

答:纪念性公园布局应采用规则式,纪念区应有明显的轴线和干道。地形处理应以规则式平地或台地为主。主体建筑应安排在最高点处。在建筑的布局上,以中轴对称的布局为原则,主体建筑应在中轴的终点或轴线上。在两侧可适当布置配体建筑。在纪念区应安排有规则式广场,广场中轴线与主轴线在同一条线上。园林区植物配置应尽量衬托纪念区,树种应以某些象征意义的树种为主。以至突出主题。

19、体育公园有哪些规划设计原则?

答:体育公园总体布局应以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为中心,在布局上应有相对的集中性。

20、体育公园有哪些功能分区?

答:室内体育活动场馆区、室外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园林区。

21、运动性公园的绿化设计有何特色?

答:自古以来,运动训练及体育活动与绿化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出入口附近,绿化应简洁明快;可设置花坛草坪等。色彩应以强烈运动感的色彩为主。体育馆出入口应留有足够的空间,周围应以乔木和花冠木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道路两侧以绿篱引导视线。草坪选择应耐践踏,适当种植落叶乔木和常绿树种,夏季以供乘凉,不宜选择带刺或对人有过敏性树种。绿化设计应有助于体育锻炼的特殊需要,又能起到美化、改善作用。儿童区结合树种整形修剪以提高儿童的兴趣。

22、运动性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及各按什么要素来分区?

答:公园总体布局应以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为中心,其他布局服从与这个中心,同时在布局上应有相对集中性。为各种不同年龄人们锻炼身体,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宜地制宜,绿化与设施及活动内容一致,选择少污染,观赏价值高的树。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锻炼身体及公园的功能进行分区。

23、公园游人容量的控制采取哪些方法?

答:在场地的设计中,考虑娱乐、休息、商业等各方面,人公园中的人流在某些区域相对集中,这样做,对整体而言,可以做到疏密有致,游人容量也相对地得到了控制。

五、问答题

1、城市公园的起源、发展及趋势?

答:公园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源——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蔬菜园改造而成;文艺复兴时期私家花园定期地向公众开放直到F.L.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纽约的中央公元,开创了现代城市公园的先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次园林改造运动,主要是化平地园为立体园,可以称为公园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发展——1857年美国纽约中央公园,8.6km2

趋势——平地立体,围墙拆除,还公共本意

从静态动态,新形式,主题园(P57)

2、公园中个功能区域及游线的组织原则及方法?

答:随公园的功能、性质而不同,要使各类活动使用方便,互不干扰,尽可能按自然环境和现状特点布置分区,必要时穿插安排,做到因地制宜;一般分安静游览区、文化娱乐区、园务管理区、服务设施区等;宜曲不宜直,高低变化,通常为起景、高潮、结景三段式处理,考虑游赏景点的变化,游赏时间长短、景色分区布局等;公园规划设计要点及手段。

3、谈谈你对公园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新的趋势有:解决容量控制问题,明确首要功能——休闲

向市民开放,成为城市开敞是空间场所,是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大势所趋主题公园和结合旅游的公园建设是一种新方式的探索

设计趋势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现代景观园林已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其发展大致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从静态走向动态,非固定视点,曲线面布局

2)从平面布局走向空间立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园林改造运动

3)功能日趋综合

4)风格更趋多样化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一般规定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现状。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概念、指标: 建成区总面积 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 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经过,其埋深大于 1.5米,从现状大树下经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含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 积不得小于10公顷;2)儿童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大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大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7)其它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公顷。9)面积大于10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 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 公式表示: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的路 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的 范围;单株树时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 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 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米。 9.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 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纵坡宜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时,纵坡宜小于36%。 10. 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米,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 米。 11.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树高的2倍。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与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与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与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就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与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就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与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与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就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 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 第2.2.4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5~20hm2之间。 第2.2.5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2。

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标准1.设置原则

附件11: 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标准 1. 设置原则 位置便利,环境优美,人员流动量大,免费开放。 2. 设置要求 (1)健康主题公园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的要求。 (2)有醒目的健康主题公园标志,标注健康主题公园的总体概况,平面分布图和功能分区等内容。 (3)有健康知识宣传区,因地制宜设置固定的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墙或宣传长廊等,内容以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为主。 (4)有健身区,配有供居民锻炼的器材,如单双杆、扭腰训练器、臂力训练器、漫步机、健骑机、坐蹬器等,不少于5种。 (5)有供居民集体锻炼的场地。 (6)建设至少一条健康步道,健康步道的建设参照健康步道建设要求。 (7)倡导公园禁止吸烟,打造无烟公园。 3. 管理措施 (1)对健康主题公园内的各项设施和锻炼器材等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功能区设施正常使用。 (2)对公园内各种设施应配有简单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提示,引导居民正确使用。 (3)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提示牌,如:小心路滑,防止溺水、老人不宜等友情提示。 (4)每年至少更新2次公园健康知识普及区内宣传图画、展板及墙报的内容。 (5)鼓励公园内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等多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健康主题公园考核评估表 项目 建设内容 评估方法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设置原则10分 位置便利,环境优美;免费开放。 10 缺一项扣5分。 健康主题公园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的要求。 10 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有醒目的健康主题公园标志,标注健康主题公园的总体概况,平面分布图和功能分区等内容。 5 无标志扣5分。 有健康知识宣传区,因地制宜设置固定的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 墙或宣传长廊等,内容以宣传合 理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为主。 10 无宣传区扣10分;宣传内容不合要求,扣5分。 有健身区,配有供居民锻炼的器材,如单双杆、扭腰训练器、臂力训练器、漫步机、健骑机、坐蹬器等,不少于5种。 10 无健身区扣10分,健 身器材少1种扣2分。 有供居民集体锻炼的场地。 5 无集体锻炼场地,扣5分。 建设至少一条健康步道。 10 无健康步道扣10分。 设置要 求55分 打造无烟公园 5 无禁烟标识扣3分。 对健康主题公园内的各项设施和锻炼器材等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各项设施正常使用。 10 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一 项扣2分。 对公园内各种设施应配有简单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提示,引导居民正确使用。 5 无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扣5分。 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提示 牌,如:小心路滑,防止溺水、 老人不宜等友情提示。 现场查看 5 无提示牌,扣5分。 每年至少更新2次公园健康知识普及区内宣传图画、展板及墙报的内容。 10 1年内没有更新2次,扣10分。 管理措 施35分 公园内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1年至少1次。 查看资料 5 未开展活动不得分 总分 100

公园设计规范 GB

公园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192-2016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总则 1.0.1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0.3 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公园public park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 用地比例proportion of park land 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0.3 绿化用地planting area 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0.4 建筑占地building area 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water area 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0.6 公园游憩绿地recreation green space 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 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vertical planning 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crown density 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 自然安息角natural angle of repose 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小、含水量等有关系。

体育主题公园设计说明

体育主题公园设计说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1 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说明第一章印象篇Impression 1.1 区域位置及用地规模宏观区位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中观区位九州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离兰州市较近距城区中心仅5公里开发区东侧是风景秀丽的五一山南边是着名的白塔山公园西侧是有名的九州台区内环境优美自然地貌相对平缓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微观区位本次规划区位于天沁山庄和五金仓库以北、九州开发区东出口道及兰州北山林场以南、109国道以西、五一山西坪以东的九州区域该片区是兰州市实施中心城市向黄河北岸拓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距市中心约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左右。 1.2 规划编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城市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竞争力上。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最优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制定竞争和发展战略。由于历史文化机电和天然赋存的原因盐场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旅游资源稀缺度高密度大多样性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虽然旅游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成为本区域的支柱产业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其他第三产业尚

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为此打造城市吸引点提高城市竞争力势在必行。“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项目作为兰州市大型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提升兰州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影响力成为兰州市对外的重要窗口。。 1.3 项目意义 1.3.1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3.2 有利于兰州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及支柱产业的形成 1.3.3 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性城市有利于打造兰州品牌城市有利于塑造城市个性有利于吸引广泛的关注。 1.4 规划编制目标九州市综合体育公园是以大型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兰州市警察学校特警训练基地及基础配套设施商业开发等项目为主要建设内容同时本项目为多功能复合体以休闲、度假、健身为题材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兼顾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适应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化综合性体育公园。 1.5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兰州市盐场地区规划》200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2 《公安特警营房建设

万达室外主题乐园设计安全技术标准

万达室外主题乐园设计安全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减少、防止万达室外主题乐园项目的火灾危害、公共安全事故,保护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制订本标准。 1.0.2 万达室外主题乐园的规划建筑防火设计、安全设计应遵循(但不限于)的主要规范包括: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游乐设施安全规范》(GB8408-2008) 7)《滑道安全规范》(GB18879-2008) 8)《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9)《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 14:2002) 同时应遵守其他各类专业防火设计规范,并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文件及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规定。 1.0.3 本标准结合万达室外主题乐园项目的特殊性,针对在国家规范和法规文件中未予明确的部分,给予补充说明。同时充分考虑万达室外主题乐园属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较高、容易发生公共安全事故的特点,在重点方面适当提高设计标准。 1.0.4 万达室外主题乐园运营期间的主要危险源包括:公共安全危险(如人员密集等)、火灾危险、游乐设施故障、市政设施故障、自然灾害等方面,本标准是根据上述的危险源种类,分别阐述应对各种危险状态下的设计标准。本标准内容不包括游乐设施故障安全标准。 1.0.5 本标准适用于万达集团开发建设的各类万达室外主题乐园。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_48_92

城市公园设计规( CJJ48-92) 一般规定 2.1.1 公园的用地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2.1.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 从现状大树下部通 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 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容和规模 2.2.1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

定其特有的容。 2.2.2 综合性公园的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 2.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 2hm. 2.2.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2.2.6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2.2.7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现状。 2.2.8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2.2.9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事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求。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 之间。

公园设计规范

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2.1.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 2.2.1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2.2.2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 2.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2.2.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2.2.6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2.2.7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现状。 2.2.8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m. 2.2.9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事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求。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m。 2.2.10 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接到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省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2.2.11 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

体育主题公园设计说明

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1 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说明第一章印象篇Impression 区域位置及用地规模宏观区位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中观区位九州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离兰州市较近距城区中心仅5公里开发区东侧是风景秀丽的五一山南边是着名的白塔山公园西侧是有名的九州台区内环境优美自然地貌相对平缓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微观区位本次规划区位于天沁山庄和五金仓库以北、九州开发区东出口道及兰州北山林场以南、109国道以西、五一山西坪以东的九州区域该片区是兰州市实施中心城市向黄河北岸拓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距市中心约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左右。规划编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城市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竞争力上。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最优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制定竞争和发展战略。由于历史文化机电和天然赋存的原因盐场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旅游资源稀缺度高密度大多样性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虽然旅游市场的前景广阔但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成

为本区域的支柱产业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其他第三产业尚 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为此打造城市吸引点提高城市竞争力势在必行。“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项目作为兰州市大型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提升兰州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影响力成为兰州市对外的重要窗口。。项目意义1.3.1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兰州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及支柱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性城市有利于打造兰州品牌城市 有利于塑造城市个性有利于吸引广泛的关注。规划编制目标九州市综合体育公园是以大型儿童公园、体育公园、兰州市警察学校特警训练基地及基础配套设施商业开发等 项目为主要建设内容同时本项目为多功能复合体以休闲、度假、健身为题材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兼顾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适应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化综合性体育公园。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兰州市盐场地区规划》200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 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 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 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 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 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 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 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 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 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 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 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 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 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 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 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 第2.2.4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 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5~20hm2之间。 第2.2.5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 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2。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名称: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2〕3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6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 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 ㎡。

2020年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2020年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前言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 总则 1.0.1 为全面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保公园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乡各类公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设计。 1.0.3 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公园 public park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2.0.2 用地比例 proportion of park land 公园内各类用地,包括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等,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 2.0.3 绿化用地 planting area 公园内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2.0.4 建筑占地 building area 公园内各种建筑基底所占面积。 2.0.5 水体 water area 公园内河、湖、池、塘、水库、湿地等天然水域和人工水景的统称。 2.0.6 公园游憩绿地 recreation green space 公园内可开展游憩活动的绿化用地。 2.0.7 雨水控制利用 rainwater utilization facilities 对雨水进行强化入渗、收集回用、降低径流污染、调蓄排放处理措施的总称。 2.0.8 竖向控制 vertical planning 对公园内建设场地地形、各种设施、植物等的控制性高程的统筹安排以及与公园外高程的相互协调。 2.0.9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群植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栽植地表面积之比。 2.0.10 自然安息角 natural angle of repose 土壤自然堆积形成的一个稳定且坡度一致的土体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又叫自然倾斜角。 角度的大小与土壤的土质、颗粒大小、含水量等有关系。 3 基本规定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作者: ————————————————————————————————日期: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第2.2.4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5~20h m2之间。?第2.2.5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2。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2。?第2.2.6条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2.2.7条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公园设计规范

概念、指标: 建成区总面积 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 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 米,从现状大树下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含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积不 得小于10公顷;2)儿童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大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大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7)其他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公顷。9)面积大于10公顷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 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居住 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

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 公式表示: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的路网 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的范 围;单株树时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达 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米。 9.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 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纵坡宜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时,纵坡宜小于36%。 10. 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米,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米。 11. 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树高的2倍。 12. 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 13. 乔木宜选择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 的50%。活动范围内树干下净空应大于1.8米。 14. 大中型汽车停车场,树下净空大于4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