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目录:

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

第二讲:物质分类和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讲:酸碱盐的反应

第四讲:原子结构

第五讲:化学计算

第六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区别。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

【学海导航】

一、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二、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

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区别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化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概念(宏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微观)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时呈现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性质获得途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包括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等。一般是指物质跟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

【例题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D、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解析: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物理性质是客观的,是单个分子表现不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分子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要发生变化,才能生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故B错。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要变小,C是错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会加快,故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燥,D正确。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解析:对于分子、原子大小的比较,如果只考虑原子构成的分子,那么分子比原子大,而对于不同种的分子和原子来说,就不能直接比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子不一定都比分子小;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酒精、氧气都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分子和原子的相似之处是都很小,不停地运动等。不同点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为D。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液体和固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2、氧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A、氧气的分子没有变化

B、氧分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变化

C、氧分子和氧原子都变成了新的分子和原子

D、氧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氧原子只是和其它的原子重新组成了新的分子。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用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5、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6、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

B、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电荷数不同

D、电子数不同

8、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9、下列物质: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空气

B、纯净盐酸

C、天然气

D、冰醋酸

11、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12、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13、用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分别填入适当横线上、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

6 .D

7 .C

8 .C

9 .D

第二讲物质分类及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

【课程目标】

1.认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并学会区别物质的类别。

2.学会判断酸、碱、盐等各类化合物。

3.理解判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依据。

【学海导航】

一.物质的分类

-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 SO2CO2HCl 等)

二、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CuO Fe2O3MgO等)

(常见的中性氧化物:O2H2N2CO 等)

①和H2O反应相应的酸

酸性氧化物

②和碱反应盐和H2O

{

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和H2O反应碱(必须是强碱)

碱性氧化物

②和酸反应盐和H2O

三、综合知识

1、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

范围:酸、碱、盐之间进行。

条件:有气体、水、沉淀生成的才能反应。

2NaOH + CuSO4 = Cu(OH ) 2↓+ Na2SO4

NaOH + HCl = NaCl + H2O

2、离子检验:

①Cl–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SO42-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

③CO32-的检验:CO32-+酸(HCl/稀H2SO4)—冒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O32-+Ca2+或Ba2+的可溶性盐或碱aq,产生白色沉淀

1、紫色石蕊试液

④H+:2、活泼金属——冒气泡,气体可燃

3、CO32-———冒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不可溶的碱——沉淀溶解

1、指示剂变色

⑤OH–

|

2、+Cu2+、Fe2+的可溶性盐溶液,产生蓝色、红褐色沉淀

3、金属活动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应用:⑴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够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⑵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Na、Ca除外)

K、Na、Ca、Ba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金属单质在前,金属离子在后,盐可溶

【例题解析】

例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_____________ ⑵酸_____________ ⑶碱_______ ______

⑷盐_____________ ⑸氧化物_____________ ⑹有机物_____________

【答案】⑴O2、Cu;⑵H2SO4、H2CO3;⑶NaOH、Cu(OH)2;⑷Na2CO3、CuSO4;⑸H2O、Na2O;⑹CH4、C2H5OH

例2.下面是物质分类图,请将“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纯净物”、“盐”等名词填写在适当的方框中:

【答案】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氧化物;⑥盐

\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

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

D、过滤时用筷子引流——防止液体到处飞溅

2.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包裹松花蛋的泥灰料的配料中,含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食盐、生石灰等,不属于盐类的是()

A、纯碱

B、食盐

C、碳酸钾

D、生石灰

4.金属钛(Ti)是航空、宇航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和四氯化钛(TiCl4)在加热条件下制取,则四氯化钛属于()

A、金属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5.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二、填空题:

6

7.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二讲物质分类及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

%

6、硫酸亚铁—盐、CO2—氧化物、碳酸——酸、NaOH——碱、Hg——单质、CH4——有机物

7、CO、H2CO3、NaOH、Na2CO3、CO2、CH4

第三讲酸碱盐的反应

【课程目标】

1.了解酸碱盐的概念。

2.、

3.掌握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规律。

【学海导航】

1.基本概念

(1)酸:电解质在水溶液下能够电离,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注意:工业三强酸中,浓盐酸和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沸点比较低,而浓硫酸则是高沸点的酸,难挥发。但浓硫酸有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并且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使用和稀释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是碱。

注意:常见的强碱有NaOH 、Ca(OH)2 、Ba(OH)2 、KOH等,其中NaOH又叫烧碱、火碱、苛性钠,是重

要的化工原料,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NaOH易潮解,故实验室称量NaOH时,天平的托盘上要放小烧杯,而不能放纸,否则会因潮解而腐蚀托盘。

Ca(OH)2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也有很强的腐蚀性,Ca(OH)2微溶于水,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的存在。常见的弱碱有氨水NH3·H2O,易挥发,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酚酞:遇碱变红,常用来检验碱性物质的存在。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常用来检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存在。

PH试纸:常用来比较准确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注意:使用PH试纸时,不能事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否则测试将不准确。)

正确使用pH试纸的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中部,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溶液的pH。

(4)盐: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是盐。

盐的物理性质:

⑴大多数的盐是白色固体

\

⑵溶解性: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酸溶易,碱难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BaSO4俗名重晶石,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盐酸等强酸,医院常用它来对病人进行胃肠的X射线检查,即俗称的“钡餐”。

FeSO4·7H2O俗称绿矾,绿色晶体,易溶于水。

KAl(SO4)2·12H2O俗称明矾,能够作为净水剂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

氨盐常用作氮肥。氨盐都能跟碱反应产生氨气,故氮肥不能和草木灰同时使用。(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K2CO3)(5)氧化物:

·

a.酸性氧化物:(又称为酸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CO2、SO2、SO3等。

b.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CaO、Na2O 、CuO等。

c.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Al2O3

d.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CO、NO等。

2. 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规律

(1)两条横线

+O2 +H2O +酸

~

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

+O2 +H2O +碱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

注意:

①在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中,除二氧化硅(SiO2)外均可直接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如:P2O5+ H2O(热)= 2H3PO4SO3+H2O=H2SO4N2O5+H2O=2HNO3

②在常见的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2O、Na2O、BaO、CaO等少数几种强碱的碱性氧化物能跟水直接化合

生成可溶性碱。

?

CaO+H2O=Ca(OH)2 Na2O+H2O= 2NaOH BaO+H2O=Ba(OH)2

③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反应中应至少有一个是可溶的。多元酸和碱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控制酸和碱的比例不同即可得到正盐或酸式盐,如CO2和碱的反应,碱过量时生成正盐,碱不足时生成酸式盐。

CO2 + 2NaOH = Na2CO3+H2O (CO2不足量)

CO2 + NaOH = NaHCO3 (CO2过量)

(2)四条纵线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碱+酸盐和水盐+盐新盐+新盐

注意:

①这里的非金属不包括氢和氧。如:Cu+ Cl2CuCl22Na+ Cl2= 2NaCl

}

Fe + S FeS 一般来说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越强反应越容易发生,反之越不容易。

②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如对应的含氧酸酸性越强和对应的碱碱性越强,则反应越容易。如:Na2O+CO2=Na2CO3常温下就可以发生,而CaO和SiO2生成CaSiO3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CaO+SiO2CaSiO3

【例题解析】

例1: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要沿着玻璃棒将浓硫酸缓慢地加入盛水的烧杯中,并同时搅拌以使混合均匀,并且散热。而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是个放热过程,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而迸濺出来伤人。

例2:用玻璃棒沾取浓硫酸滴在纸片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实验室里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氢气等气体,是利用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解:观察到纸片变黒色。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例3: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盐酸、食盐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这种试剂是()

A.酚酞 B.石蕊试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例4: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

~

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出现的颜色变化是()

A.由蓝到绿

B.由绿到蓝

C.由橙到绿

D.由红到紫

答案: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碳酸、硫酸铁、碳酸钠、空气

B.五氧化二磷、乙酸、氢氧化钙、硫酸镁、胆矾

C.氯酸钾、硝酸、氢氧化铜、硫酸亚铁、天然气

D.氧化铁、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石油

2.下列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盐溶液才能反应实现的是()

CuCl2KCl

CaCl2(OH)2MgCl2

3.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 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

C. 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 丁只能是盐酸溶液

&

4.下列酸性氧化物和水化物的关系不对应的是()

H4SiO4 HClO4

HMnO4HNO3

5.某物质有如下结构:R-O-H,则关于该物质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呈碱性

B.一定呈酸性

C.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

D.若R为活泼金属,则为强碱

$

【参考答案】 1. D

第四讲 原子结构

【课程目标】 一、 原子结构

;

1、理解原子的概念。

2、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3、理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二、化合价

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

2、掌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够根据化学式计算或判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4、能够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海导航】 一、 原子结构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5)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结构: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

(1)

}?

?????

?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2)各种关系:

①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②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近似),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3、相对原子质量:

(

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化合价

1、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各化学式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出相应的化合价。

@

(3)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

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中,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规定:

(4)化合价原则:不论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分子里,元素

的化合价为零。

(5)有些元素有几种化合价,这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得失电子的数目可以不同,因此生成

的不同的化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如氮元素有-3、+2、+3、+5等几种化合价,硫有-2、+4、+6等几种化合价。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氢+1,氧-2;金正,非负,单质零;一价钾钠氯和银,二价镁钙钡和锌,三价元素就是铝,许多元

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铜二一,铁二三,碳有二四要记全。

(2)某些原子团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如硫酸根、碳酸根为-2价,硝酸根、氢氧根为-1价,铵根为+1

价。

(

注意:(1)带电荷的原子是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团也是离子。如Na +

、NH 4+

是阳离子,Cl -

、OH -

是阴离子。 (2)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例题解析】

例1. 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80

B. 128

C. 208

D. 288

解析:构成原子的粒子主要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且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解答此类问题,在了解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要清楚原子中各粒子间的关系。即: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依题意,该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80,选项A 正确。 答案:A

例2. 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①原子是最小的微粒;②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③原子不显电性;④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正确的是( )。

A. ①

B. ③

C. ②

D. ③和④

解析:此题是考察我们对原子和原子结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①说法中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比原子还要小得多。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

1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因此③正确。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是任何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不含中子。原子和分子一样,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D

【强化训练】

^

1. 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1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

B. 2

C. 3

D. 6

2.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A. 115

B. 49

C. 66

D. 164

3 .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微粒是()

A. 质子

B. 中子

C. 质子和中子

D. 电子

4.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m㎏,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m/n

B. n/m

C. m/12n

D. 12m/n

\

第五讲化学计算

【课程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含义,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分析计算;

2、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和各种已知条件,对有关纯物质反应,含杂质物质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

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迁移运用;

4、化学式的计算设置在“新情境”中,计算一些和生活、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各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

5、溶解度的定义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海导航】

%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各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各种物质总式量之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之间是正比关系,利用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

设:设未知数。

写:写出该计算题中所涉及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找:找出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列:列比例式。

算:计算,解出结果。

-

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例如:H2O表示水;

宏观意义: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例如:H2O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例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

微观意义:

&

(2)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还表示这种分子的原子个数。例如: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例g NaCl样品(其中含少量下列一种盐),测知氯元素的质量为g,则可能混入的盐是()A.KCl B.FeCl2C.MgCl2·6H2O D.AlCl3

解析:g纯净的NaCl含氯元素的质量为g,故样品中的杂质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大于纯净的NaCl 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当含g Cl时所含杂质的质量应小于23 g 。将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变形成:A.KCl、B.Fe1/2Cl、C.Mg1/2Cl·3H2O、D.Al1/3Cl,不难看出对应g Cl 元素的其余元素的质量和只有D的小于23 g ,故选D。

例2.(01盐城市)商店中现有碳铵(NH4HCO3)、尿素[CO(NH2)2]两种氮肥,标价为:碳铵元/千克,尿素元/千克。若用100元钱买氮肥,试通过计算论证理论上买哪种氮肥合算。

解:碳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79×100%=%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60×100%=%。

则100元钱买得的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碳铵:100/×%=千克

尿素:100/×%=千克

【强化训练】

1.下列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MgSO4B.Al2(SO4)3C.FeSO4D.Na2SO4

2.在N2O、NO、N2O3、NO2、N2O5五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的氮元素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2∶4∶3∶5 B.1∶2∶3∶4∶5

C.2∶1∶2∶1∶2 D.1∶1∶3∶4∶5

3.要使N2O3和NO2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则N2O3和NO2的质量比为()

A.2∶3 B.3∶2 C.19∶23 D.23∶19

4.含原子个数相等的SO2和SO3的质量比为()

A.3∶4 B.4∶3 C.16∶15 D.15∶16

5.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测得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 B.2a% C.3a% D.1-3a%

6.从100g8%的食盐溶液中取出50g,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7.某温度时,将mgA物质溶解于ng水中,成为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是

()

【参考答案】

<

第五讲化学计算

1.B 2.B 3.C 4.C 5.D

第六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程目标】

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要求。

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学海导航】

一、认识常用仪器

1.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少量试剂的反应器,可加热,

便于操作和观察。

2、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1、可直接用火加热,但外壁应为干燥。

2、加热后不能骤冷,否则容易破裂。

3、反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

过1/3。

~

1、作反应容器,反应物易混和均

匀,可加热。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即垫上石棉网用酒

精灯加热或用水浴加热。

杯2、配制、浓缩或稀释溶液。2、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杯容量的2/3。

锥《形瓶1、作反应容器,可加热;振荡方

便,适用于滴定反应。

2、盛放试剂。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2、滴定时,盛液不宜太多,以免振荡时溅出。

圆底…烧瓶1、用作反应物多且需长时间加热

的反应器。

2、装配气体发生器。

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1、应竖起放置或持直,读数时视线应和液面水

平,读取弯月面最下点刻度。

2、不可加热,不可用做实验容器,不可量取热

的液体。

容量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

度的溶液。

?

1、不能加热。

2、磨口瓶塞是配套的,一般不能互换,用前要

检漏。

3、不能用来贮存溶液。

2.玻璃仪器的洗涤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时必须使用洁净的仪器。洗涤玻璃仪器,看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洗净后的玻璃仪器,要求达到清洁透明,水沿壁自然流下后,均匀润湿而无条纹及水珠。若局部挂水珠或有水流拐弯现象,表示未洗干净。常用的洗涤方法有:

(1)冲洗法对于可溶性污物,可用水冲洗。往仪器中注入少量的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倾出,如此反复冲洗数次。

(2)刷洗法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物质,可用毛刷刷洗。在要洗的仪器中加入少量水,用毛刷轻轻刷洗,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

二、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l~

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

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平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中约2/3处,然后直立试管,使药剂放下去。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与容器口紧接,取出所需量后,应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把瓶口剩余的一滴试剂“碰”到容器内,以免液滴沿瓶外壁流下。

②较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是配对专用的,不能搞错,使用后,应立刻将滴管插回原来的滴瓶中,不得乱放,以免沾污;另外,滴管入滴瓶中取出试剂后,应保持橡皮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斜放,以防滴管中的试剂流入腐蚀胶头。

③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如用pH试纸测液体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量筒: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②固体用托盘天平: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砝码要从大到小加,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2)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点燃时应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5)停止加热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实验过程中,要谨防碰翻燃烧中的酒精灯。若不小心造成酒精洒出着火,不要惊慌,应赶快用湿抹布将火扑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3.固体的加热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冷凝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液体的加热

(1)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四、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仪器的连接: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管口或塞子先用水润湿,插入过程应转动插入。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因为这样容易压破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要领:导管一端先入水,手掌紧贴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手离容器壁水柱上升,方知装置气密性好。

五、物质的分离

1.过滤:适用于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

(1)用到的主要仪器及用品:铁架台、烧杯(两个)、漏斗、玻璃棒、滤纸。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要撕去折好滤纸外层折角的一个小角,用食指把滤纸按在漏斗内壁上,用水湿润滤纸,并使它紧贴在壁上,赶去滤纸和壁之间的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上。

2.蒸发

(1)用到的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2)注意;①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⑦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③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六、溶液的配制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2.用到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滴管、玻璃棒。

3.注意:(1)固体要用托盘天平称,液体要用量筒量;(2)溶解要在烧杯中进行,要用玻璃棒搅拌;(3)若稀释浓硫酸,则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答案:C

例2: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答案:A

例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答案:A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化学(心得)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化学论文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初中都学什么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发生,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处理的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几年来太简单,无区分度);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在中考中化学地位偏低,如吉林省只占50分,近几年体育占了30分,还要涨到40分、50分,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重视、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还有两年抽签没考)。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其实上述原因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初高中衔接不畅。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只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 2007年秋季,高中也全面进入了新课改,虽然初中与高中在新课程教材上接轨了,但通过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后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性。高中学生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内容的不适应:初中学段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学段虽为基础化学,但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和基础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 课改后,很多高中新生入学后都碰到了相当多的学习难题,在化学上也不例外。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衔接是课改后一个有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经历了课改前、课改后,从事过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地思考以及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谈一些 心得。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考改革影响 从1998年开始,福州市实行达标学校初高中分设。后来中考又出台了新规定:物理、化学科的成绩按等级制划分,达标普高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由此物理、化学的初中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中教师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学素质大幅度下降。由于等级制中只要B 级(百分制的70分以上)就可以上达标普高。而同样是B等级,也许70和7l、72区别不大,但与90分的学生区别就已经很

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语数英三科总分差不多,实际上理、化学科基础的差距已经是相当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在语数英三科上打转,化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只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学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师生就都像解脱了一样。本来学生的弹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会学好一点。要求低自然就点到为止。受到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终极影响,使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教材改革的影响 在课改后的新大纲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的课程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 加深学习的化学知识和以适应社会发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学,高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也就是说,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

2020年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精品)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 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 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 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 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 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一、衔接的必要性 1、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高中化学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层次要求较高。 2、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比如说,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 3、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说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然后就是周期表,然后根据周期表知识学习氧族和碳族元素,这些知识联系相当紧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不知道融会贯通,则会事倍功半。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 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不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而这些知识正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而恰好在高中教材中又无它的一席之地,容易形成盲区的知识点如下: 1、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现在的教材只是作为拓展视野了解的内容,要衔接清楚金属和非金属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和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从组成上去判断的方法。 3、溶液的导电性在初中只是说某些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方程式初中没有涉及。在学到离子方程式的写法上一定要补充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不做要求,也没有拓展讲,现在的学生只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溶解度的计算就无从下手。对于根据方程式来计算质量分数也相当薄弱,在高中教材又不再提及溶解度,于是这个知识点可在碱金属教学时做好衔接。 5、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多元酸和酸式盐、正盐等重要知识要补充讲解。 6、提到三酸两碱,常见盐时,没有对酸,碱,盐从组成上下定义.不归纳酸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跟踪练习: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 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 KOH ② Na2CO3 ③ BaSO4 ④ NH4Cl ⑤ AgNO3 ⑥ KMnO4 ⑦ NH4NO3 ⑧ Cu2(OH)2CO3 ⑨ KClO3 ⑩ K2MnO4 二.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 (1)酸 ①定义: 常见的酸有: ②分类: 是否含有氧最多电离出H+的个数 按电离程度按沸点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和某些金属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碱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2)碱

①定义: 常见的碱有: ②分类: 按溶解性分按电离程度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 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酸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3)盐 ①定义: 常见的盐有: ②分类 正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③性质 A酸碱性 B某些盐和酸反应 C某些盐和碱反应 D盐和盐反应 E特殊盐的不稳定性 (4)氧化物 ①定义

②分类 不成盐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跟踪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 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 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 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二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氧化铜和碳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四氧化三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铁中加入到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和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少量的锌加入到Fe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酸镁中加入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李现山 河南师大附中(45300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从教学衔接的原因、内容、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衔接的方法和做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 1.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全日制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季起开始实验国家新课程方案,河南师大附中做为河南省新教材化学学科实验学校,到2003年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在实验中发现,新课程在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化。初、高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随着初、高中的分离日渐突出。另外,中考和高考试题综合化,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卷面化学分数的比重减少,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际上却更加应试,考试分值的高的学科——语数外成了主科,政、史、地、理、化、生成了副科,语、数、外大量增加课时,而理、化、生则减少课时,给学生在认识上,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将来着想,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必经之路。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2.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由于教育环境、教材方面、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教学的脱节。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学习心理、教材教法,化学语言和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

2018年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2018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全集)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写在前面 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限于编者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者提出意见。 编者:夏宾(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 引导语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你们升入高级中学,成为一名高中学生! 《化学》是你们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此前,你们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知识,学好这些化学知识,培养好相应能力,对学好高中化学是十分必要的。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忆性的多,基础性强,缺乏系统性。而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分科课程,其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尤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上难度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使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层次上稳定地迈上一个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2

化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编者的话 “初中课改新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教师们的共同感受。用初中课改教材的同学,不适应高中老教材。原本在初中成绩不错,可是上了高中就感到不适应新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同学们学习能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 初中新课程教材删除了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新知识的引入与日常生活很贴近,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可是高中使用的还是原教材,现行的初中新课程与高中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空白,两者没有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同时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给高中教师的教和高中新学生的学都带来巨大的障碍和困难,正是适应这一迫切需求,我们为广大师生献上了这本书作为新学期礼物。 探索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升入高中的“课改生”,要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要填补知识漏洞,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便使自己在高中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本书着眼学生的发展,将初中与高中学习的差别表述出来,将初中忽略的但高考必考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在高中的学习之中,同时还有学法指导。 希望本书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在读了本书之后,会有一定收获。 由于各种因素,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目录 绪言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 第一讲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 第二讲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 第三讲酸、碱、盐的概念-----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 第四讲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 第五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 第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 第七讲氧化物----- 对比学习过氧化钠 第八讲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 第九讲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 第十讲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 第十一讲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 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 第十三讲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第十四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第十五讲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 第十六讲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完整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 a2CO3 小苏打:NaHC03大苏打:Na2&0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 ? .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04 (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I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 ? 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矶:FaSO4 ? 7H2O 干冰:CO2明矶:KAI (SO4)2 ? 12H2O 漂白粉: Ca (CIO) 2、CaCl2 (混和物) 泻盐:MgSO4 ? 7H2O 胆矶、蓝矶:CuSO4 ? 5H2O 双氧水:H2O2 皓矶: ZnSO4 ? 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I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 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 2 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 2 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 (H2PO4)2 和CaSO4 重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 :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 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 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 3与浓HCI 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I + Fe 2O3 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 NH 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I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 :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 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出、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 C6H10O5) 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 —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W+——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一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 ――黑色CU2O ――红色CuSO4 (无水)一白色CuSO4 ? 5H2O——蓝色CU2 (OH) 2CO3 —绿色Cu(OH) 2――蓝色[Cu(NH 3”]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I 、Mg (OH) 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I(OH) 3白色絮状沉淀H4SQ4 (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I2、氯水一一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12――紫黑色固体 HF、HCI 、HBr、HI 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I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 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 —浅黄色沉淀 AgI —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叱)品红溶液一一红色氢氟酸:HF ――腐蚀玻璃 N2O4、NO ——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0H)2与NH4CI反应是吸热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资料 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化学衔接教学研究课题组田锦秀2007.7 前言:“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课程资源”。相关的说法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显示为“补充教材”,也可能显示为“更新教材”,还可能显示为“校本课程开发”。 本资料就是根据以上的理念所编写,为课题组实验教师在我校初中化学教学中所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夯实基础,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启迪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于一年后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目前初高中化学采用的多种版本的教材,结合初高中教学内容、突出衔接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少数民族的教育特征,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改进和拓展,具体按教科书的单元和课题进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补充实验 〔趣味实验-1〕(捉迷藏的小猫)即在一张白纸上,提前用酚酞的酒精溶液画上小猫的卡通图案并写上“化学”两字,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 〔趣味实验-2〕(魔棒点灯)即在蒸发皿中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均匀,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上。 〔趣味实验-3〕(烧不坏的手帕)将60%的酒精打翻在手帕上,尽量全部弄湿,再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使手帕点燃。 二、补充资料 资料-1:(彩色胶片)胶片的诞生是在照相机发明以后。早在1826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就已经出现了,是法国人尼普斯的“杰作”之后,有了黑白胶片的发明。彩色胶片是由L.戈徳斯基和L.曼内斯发明的。这两人在纽约上学时,对照相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起进行过许多实验。最初,他们研究了双层式多层产生片,后来又改变方向,研究三层式多层产生片,到1923年,终于制成了包含各种颜色的第一张照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米斯博士的帮助,解决了在显影时显影液扩散的方法,这对彩色胶片的试制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53年,在柯达研究人员的协助下,曼内斯和戈徳斯基找到了大批量生产柯达彩色胶片的方法。如今,柯达彩色胶卷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 资料-2:(冰箱)1923年,瑞典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两年后,美国一架公司买了此项技术专利,开始大量生产电冰箱.据统计,在美国,没有电冰箱的家庭只占不到1%的比例.电冰箱内,最初使用的冷冻剂是有毒的物质,如氨或硫酸,后来逐渐发展为较为安全的氟利昂,沿用至今.由于氟利昂的挥发容易导致大气层中臭氧层的减少,故现在提倡使用无氟冰箱。 资料-3:(光纤通信)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这一系统成功地研制出能在室温下连续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他只有米粒那么大,发光面积很小,发出的光是一种极细的光线,频率稳定而且方向性很好,因而他就成为光通信的理想光源,最终使人类信息传输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光纤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每秒10000兆比特,相当于在一对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光纤里可以同时开通1,125,000路电话,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如今,光纤通信的费用正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而降低,同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金属少,抗电磁干扰,抗辐射性强,保密性好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