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案

2018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案
2018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案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谁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基本路线的内容。记住谁在中共十四大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记住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和大会的主题。记住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理解十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他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了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其重要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通过课外收集、整理有关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学生明白: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引和理论的创新。

充分认识邓小平为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使学生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产生认同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通过学习当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明确中国未来的奋斗方向,树立为实现这一美好前景奋发努力的目标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难点: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本课所涉及的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要坚持什么原则?

导入新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邓小平理论体系,随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又进一步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了深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伴随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义理论上的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为枯燥,应通过歌词等形象性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点出重要历史时期,以加深印象。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75-76页,找出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召开的时间和主要成果?找出基本路线的内容,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内容?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步走的战略:

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⑵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⑶到21世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

学情分析:为增加学生兴趣以“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引入,南巡讲话内容较多,应让学生对邓小平讲话进行细致分类,总结出要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76-77,找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内容,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以及南巡谈话的意义?

时间:1992年

内容:⑴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⑵“发展才是硬道理”

⑶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极大的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长应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成十四大和十五大两部分,进行分类整理。

自学指导:阅读P77-78找出十四大和十五大召开的时间,会议的主要内容?

⑴中共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指导方针

⑵经济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⑶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自学指导:阅读P79-80找出十六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新当选人?

中共十六大: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

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982年以来的党的历次会议,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包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请大家结合《探究与训练》P65 第16题记住主要内容。

随堂练习:《探究与训练》P63-65 (17题划去15、16题重点做)

教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川教版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正确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 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 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6.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 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 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10.下面为我国某一朝代的户数统计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这是有关唐朝前期的户数统计示意图 B.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展示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 D.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向前发展的 11.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2.如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汉朝都城长安 B.唐朝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 东京 1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法 C.重视人才 D.善于纳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15.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教案-wqs

【教学课题】改革开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相对应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自主学习】:先阅读自学课本,完成以下自学性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疑惑性自学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 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 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合作探究】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1、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 了 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应 包括() A .彭德怀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3、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大跃进”运动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下列举措中,推动了西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措施 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了青藏铁路 ③建立了经济特区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里,我国没有完成的任务是 A .实现工业化,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A .抗美援朝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 时期 D .“文革”时期 7、如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折线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引起A 点到B 点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文革”的破坏 C .生产力水平低下 D .急于求成,缺乏经验 8、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 的?()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 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应的政治要求是() A .黄浦江上建新桥 B .粉碎“四人帮” C .粉碎林彪集团 D .炮打资产阶级司令 部 10、历史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同学们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实行改革开放 D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11、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这三次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工作重点都主张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③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④主要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2、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 .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 .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13、邓小平是如何解除我们在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的?()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三个是否有利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 .朋友遍天下 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 .科教兴国 D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5、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 .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16、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 .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彻底实现祖国统一 D .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17、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班级: 学校 考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部编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1-9课(word 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A.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B.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D.“左”倾思想的指导 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 4.“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苏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 陈观松(1924﹣1952)赖监桥(1933﹣1953)李佛林(1929﹣1953) 刘宴群(1927﹣1950)徐承钦(1928﹣1951)邱慈荣(1923﹣1952) 廖武(1931﹣1953)蔡以仁(1918﹣1950)刘房添(1919﹣1951) 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6.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D.土地改革 8.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客观上符合上述思想的有() ①“一五计划”经济建设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沿口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讲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 _______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 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 2、意义: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内容标准】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长城的西端是( )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鸭绿江 D、雁门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宋绘画的特色突出表现在( ) A、山水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B、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C、花鸟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D、人物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诵读经典美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些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诗歌、散文、戏曲 B、诗歌、散文、小说 C、唐诗、宋词、戏曲 D、唐诗、宋词、小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 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开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抗美援朝胜利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③①②⑤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 练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C、新解放区的剿匪能否胜利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 B、1999年 C、2009年 D、1951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这被毛泽东比喻为(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除旧布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清一新人教版

检测内容:第一、二单元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从1950年到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建政高潮。此“建政高潮”( D ) A.保证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旨在为全国人大普选做准备 D.体现了民主协商的政治特色 2.“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是指( B )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C.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西藏地区已和平解放 3.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C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B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B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D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中国军事实力强于美国 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战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B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8.(2017·江苏常州)“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改革 9.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岳池县2006-2007学年度下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相信你,觉着、冷静,用睿智的大脑和灵巧的小手,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满意的答案需要日常的勤奋,坚韧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学习。 一、请你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一项。(50分) ( ) 1. 5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 A B C D ( ) 2.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主要是 A. 轻赋省刑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广开言路 D. 任用贤能,提高行政效能 ( ) 3. 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A. 涿郡 B. 洛阳 C. 余杭 D. 江都( ) 4.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决策权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宣政院( ) 5.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是 A. 两宋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 6. 我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 毕昇 B. 吴道子 C. 赵孟兆页 D. 吴承恩( ) 7. 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指公元1127年,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标志着 A. 北宋灭亡 B. 辽灭亡 C. 元灭亡 D. 清灭亡( ) 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 A. 回族 B. 突厥族 C. 吐蕃族 D. 回纥( ) 9.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军机处 D. 厂卫制度( ) 10. 明朝前期,我国是一个繁荣开放、统一的国家。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 玄奘西游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201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2012-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21日(2)性质: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3)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作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际)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5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巩固新政权的三个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 (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时间: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 (2)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标志: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3)胜利的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4)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代表及事迹有:邱少云——严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的机枪口 (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时间:1950年6月到1952年冬(除了少数民族和台湾省外)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1)时间:1953年

“2020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括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其他图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 师: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唐与吐蕃的关系 1、出示P20《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帮助学生认识唐朝边疆各主要少数民族名称及分布。(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学习。 ①先让学生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指出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又是7世纪到9世纪青藏高原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名 ②给学生介绍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及其与唐朝通婚的史实。(介绍意义:两族的联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③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④老师提问: 师: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生: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完婚;2、唐穆宗时,唐蕃双方会盟及建立会盟碑。 教师指导学生看辅栏P19《会盟碑》的话教师进行解释:不再作战,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 通过这句话帮助学生领悟唐蕃之间愿友好相处,不再作战,永结亲情的愉悦心情。 师:那从我们刚才讲的来看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生:联姻与会盟,完全回避了“兵戈”战争。 师: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