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 ***** ********

·定义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生物的结构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的特殊细菌。

·生存环境及形态

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

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它们具有多种代谢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古菌不能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

·代表性古细菌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K.Stetter)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J.A.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 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CO2+4H2→CH4+2H2O+能量

·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

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PCR 技术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水生嗜热菌(T.aquatic)中分离到的。

微生物论文——古细菌

古细菌研究进展 (************** 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80) 摘要:主要对生物分类的三域学说,古细菌域生物的特征、形态做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几类古细菌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古细菌生物分类的三域学说嗜热菌嗜盐菌产甲烷菌。 Archaea research progress (**************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Mainly on the taxonomy of the three domain Archaea domain theo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form briefly, and expounds several archaeal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Key Words: Archaea The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domain theory Thermophilic bacteria Halophilic bacteria Methane producing bacteria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由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组成,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个概念受到了Woese研究的挑战。1977年Woese 等选择了16SrRNA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计时器,因为它们为生物细胞所共有,其功能同源,且最为古老,即含保守序列,又含可变序列,分子大小也较适合操作,更重要的是它的序列变化速度与进化距离相适应。Woese等在比较了来自不同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后发现,原来被认为是细菌的甲烷球菌代表着一种即不同于真核生物,也不同于细菌的生命形式。他们认为这是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并命名为古细菌。据此,Woese于1990年提出了生物的三域分类学说, ,即认为生命是由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构成,并由此构建了一个生命进化总树。之后,人们将其他序列的生物大分子用于生命进化的研究中,如RNA聚合酶的亚基,延伸因子EF-Tu、ATPase 等。其研究结果也支持Woese的三域生命学说,进一步证明了古菌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从此人类开始了对古细菌研究的新篇章。 古菌是一群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生 物,多生活在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中,如海洋底部的高压热溢口、热泉、盐碱湖等。 目前,可在实验室培养的古菌主要包括三大类: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 菌。产甲烷菌生活于富含有机质且严格的无氧环境中,参与地球上的碳素循环, 是能合成甲烷的生物;极端嗜盐菌生活于盐湖、盐田及盐腌制品表面,能够在盐饱 和的环境中生长;极端嗜热菌通常分布于含硫或硫化物的陆相或水相地质热点, 它们中绝大多数严格厌氧,在获得能量时完成硫的转化尽管不同的古菌生活习性 大相径庭,但它们却有共同的、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特征。

氨氧化古细菌(AOA)的研究进展②

氨氧化古细菌(AOA)的研究进展 周博 (生物技术4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 摘要:一直以来,氨氧化细菌(AOB)是硝化反应中负责将NH4+ 转化成为NO2- 的一类无机自养微生物。近几年来国外一些学者于海洋中发现氨氧化古细菌(AOA)存在,它们同样广泛存在于土壤、自然水体、污水处理厂、垃圾渗滤液等产生硝化反应的环境中,负责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甚至在某些生态环境中,AOA 占主导地位。概述了国外对不同环境下氨氧化古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差异,以及各类环境中共有的氨氧化古细菌种类。最后,对今后氨氧化菌深入研究的方向及其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字:氨氧化古细菌系统发育生态分布 Advances on Ecological Research of Ammoniaoxidizing ZhouBo (The 4th class of Biotechnolog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For long times, ammonia oxidation by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is the key process in thenitration reaction. These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re a kind of inorganic 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 who have theresponsibility of transferring NH4+ to NO2-. But in these several years, some foreign researchers found ammonia-oxidizingarchaea (AOA)who exist in the marine. They are generally in the environment which contains nitration reaction,such as soils, fresh 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soils and even wastewater treatment. AOA have thesame function as AOB, and in some certain habit, the AOA are the predominant oxidizer. We also summarize thediver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OA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Here we describe our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of AOA in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Phylogeny;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氨氧化古细菌(AOA)有关16SrRNA和amoA基因的研究进展 针对硝化反应限制速率的第一步———氨氧化反应的研究,一直都集中在AOB。在基于16SrRNA(确定了β- 和γ- 变形菌纲的AOB) 的研究中,AOB序列分布明显的地域性与入海口大梯度变化的盐度,氨浓度和氧浓度相联系[1];在amoA 基因(编码了氨加单氧酶的α亚基)的研究中,也得到同样类似的结论[2-3]。尽管这些数据为入海口沉积物中AOB的动力学研究作出了显著贡献,但是目前由于在硝化反应中发现优势微生物种群———古细菌,所以有关微生物的氨氧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评估。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 ***** ******** ·定义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生物的结构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的特殊细菌。 ·生存环境及形态 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 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它们具有多种代谢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古菌不能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 ·代表性古细菌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 值可达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CO2+4H2→CH4+2H2O+能量 ·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 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PCR 技术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水生嗜热菌)中分离到的。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

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考纲要求: 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 习题链接: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感染 4.医院感染 5.毒血症 6.菌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 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 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 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煮沸法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结肠 D.血液 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270~280nm D.250~260nm 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 A.手术衣 B.牛奶 C.纱布 D.手术器械 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 A.氧化作用 B.蛋白质变性凝固 C.电解质浓缩 D.细菌溶解 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A.620C,30min B.1000C,5min C.121.30C,15~20min D.1000C,1~2h 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 A.60~70% B.70~80% C.70~75% D.90~95% 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10.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脂质 A D.脂蛋白 E.核心多 糖 11.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的物质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透明质酸酶 D.血浆凝固酶 E.溶 纤维蛋白酶

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是指生物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 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第一个反应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中心环节。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是由两群微生物完成:氨氧化细菌(AOB)与氨氧化古菌(AOA)。研究最多的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与亚硝化球菌属。尽管在土壤中氨氧化同时发生在细菌和古菌之中,但古菌的氨氧化作用却同时在土壤以及海洋环境中占首要地位。 氨氧化细菌是执行硝化作用第一步的关键微生物,即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该步骤也是硝化速率的限制性步骤。自养型氨氧化细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γ-变形细菌(γ-proteobacteria),只存在于海洋和咸水中,另一类属于β-变形细菌(β-proteobacteria),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均属此类。氨氧化细菌通过单加氧酶(amoA)活性控制氨氧化成亚硝酸盐的速率。最新研究发现具有amoA 基因的泉古菌门的古细菌,进一步研究证实自然界中存在具有氨氧化功能的氨氧化古菌,且陆地生态系统中氨氧化古菌的数量和分布比氨氧化细菌更丰富。 第二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主要是由细菌中的硝化杆菌属来完成。以上步骤都会产生能量并偶联合成腺苷三磷酸,硝化有机体都是化能自养菌并且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他们生长的碳源。一些氨氧化细菌具有一种称为脲酶的酶,这种酶催化尿素分子分解为两分子的氨以及一分子的二氧化碳。人们发现欧洲亚硝化单胞菌与土壤生的氨氧化细菌群一样,可以通过卡尔文循环同化脲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产生生物质能,并通过将氨(脲酶的另一产物)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收获能量。这一特性可解释为什么在酸性环境中存在尿素的情况下会促进氨氧化细菌的生长。 早年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发现,14C—衰减性无机碳和H132 CO3都能嵌合到生长旺盛的泉古菌细胞上,结合对古代泉古菌的类脂特征分析均表明这些中温海洋泉古菌营自养型生长。运用单细胞水平上的放射性自显影技术与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也证实了泉古菌对无机碳的结合作用,但这些研究不能确定泉古菌自养生长的能量来源。直到最近,Venter等用鸟枪法对Sargasso海中的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文库中存在新的泉古菌氨单加氧酶基因( amoA)序列;Treusch等在一个43 kb的土壤宏基因组片段中也发现泉古菌的amoA 基因。这两个研究首次揭示了未培养的中温泉古菌中氨氧化基因的存在。Kênneke等成功地从海水中分离到一株泉古菌Nitrosopum ilus maritim us,该菌具有氨单加氧酶基因的所有成员amoA,amoB和amoC,且以氨为唯一能源进行自养生长。这一发现有力地证实了泉古菌amoA基因与氨氧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AOA和AOB的数量和多样性组成对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不同,暗示二者在不

光和细菌概述

(一)光合细菌特征和种类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c02或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20亿年前)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光合细菌分布广泛,几乎遍布于土壤、泥炭沼泽、淡水、海水、水生植物根系,甚至在高达90℃的温泉,在寒冷的南极海岸以及含盐30%的水体中也能找到它的踪迹。 根据光合色素体系和光合作用中是否能以硫为电子供体将光合细菌划分为4个科:Rho·dospirillaceae(红色无硫细菌),Chromatiaceae(红色硫细菌),Chlorobiaceae(绿色硫细菌)和Chlomfiexaceae(滑行丝状绿色硫细菌)。 光合细菌的光合色素由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组成。现已发现的细菌叶绿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L、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e 5种,每种都有固定的光吸收波长,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光吸收波长分别为715~1050nm和450~550m。因而类胡萝卜素也是捕获光能的主要色素,它扩大了可供光合细菌利用的光谱范围。 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过程基本上是厌氧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不以水作供氢体,不发生水的光解,也不释放分子氧;还原c02的供氢体是硫化物、分子氢或有机物。 光合细菌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和发酵,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获得能量的方式。 (二)光合细菌的营养价值 光合细菌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菌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叶酸、B族维生素。从氨基酸成分看,接近含蛋氨酸多的动物蛋白,尤其是维生素B12和生物素含量高,对动物没有毒性。此外,菌体脂质成分除含菌绿素外,每克纯干菌体中含10μg生理活性物质辅酶Q。(三)光合细菌处理污水原理 光合细菌在有机污水中起净化作用的原理,与其细胞结构和物质、能量代谢多样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厌氧条件下,其胞内具有能营光合作用的载色体,载色体颗粒中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磷酸化反应和光氧化还原反应。在好氧条件下,胞内缺少这种载色体,不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细菌易于利用的物质,主要是低分子的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用光合细菌处理有机污水的反应过程,其第一阶段与沼气发酵阶段相同,先由异养细菌把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级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是光合细菌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合成菌体。 (四)光合细菌在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日本小林正泰等提出了用光合细菌处理有机污水的工艺,并成功地对粪尿和食品、淀粉、皮革、豆制品加工的污水进行了处理;韩国已建成了日处理600t的酒精污水处理厂;近年来,澳大利亚、美国等也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国内这几年在光合细菌处理污水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五)光合细菌生产SCP的工艺流程 目前用于有机污水的光合细菌主要是紫色非硫细菌中的红假单胞菌属(Rhopseudomonas),如球形红假单胞菌(Rps.spheroidesvailNiel)等。因这类光合细菌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下都能

2002 5 论述古细菌的特征和重要意义

2002 5 论述古细菌的特征和重要意义。 (百度百科)古细菌是生命三大领域之一(另两大领域为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先前在细菌分类下被称作古原细菌,目前被认为与细菌不同,从而分离出来。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转运RNA和核糖体RNA;(2)缺少肽多糖细胞壁;(3)支链亚单位形成的乙醚结合脂类;(4)存在于罕见生存环境中。古细菌在形态学和基因组构造方面与细菌相似,在基因组复制方式方面与真核生物相似。该领域包括至少三届:圆齿古细菌界、阔古细菌界和硅古细菌界。 (博客)在细胞结构和代谢上,古菌在很多方面接近其它原核生物。然而在基因转录和翻译(遗传学)这两个分子生物学的中心过程上,它们并不明显表现出细菌的特征,反而非常接近真核生物。比如,古菌的转译使用真核的启动和延伸因子,且转译过程需要真核生物中的TATA框结合蛋白和TFIIB.古菌还具有一些其它特征。与大多数细菌不同,它们只有一层细胞膜而缺少肽聚糖细胞壁。而且,绝大多数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中的脂类主要由甘油酯组成,而古菌的膜脂由甘油醚构成。这些区别也许是对超高温环境的适应。古菌鞭毛的成分和形成过程也与细菌不同。 (文献)与原核细胞相似的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特征,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 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有不同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缺少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自古细菌被分为一个单独域以来,随着其新类群的不断发现,现在古细菌可分为广古细菌、泉古细菌、古古细菌以及纳米古细菌4个门古细菌介于细菌和真核生物之间,它的结构较真核生物简单,类似于细菌,而很多信息处理过程的组分更接近于真核生物,在DNA复制装置中该现象尤其显著。因此,很多古细菌可以作为研究真核生物DNA代谢过程的模型,是较好的模式生物。然而,古细菌发现比细菌晚,它的结构又与细菌有所区别,很多在细菌中可以使用的遗传操作技术无法在古细菌中使用。 古细菌作为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其生理习性、代谢途径、遗传机制等均呈现出不同于真核生物和细菌的特点。研究古细菌的代谢过程不但有可能揭示生命起源的机制,而且对于有效的利用这种微生物以及来自其中的极端酶类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来以为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只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自从发现古细菌以后,才将生物分为上述3大类,这就为探索生命起源和真核细胞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深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前沿, 2015, 4, 1-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821468.html,/journal/amb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821468.html,/10.12677/amb.2015.41001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Deep-Sea Microorganisms Liming Jin, Chunshan Quan, Shengnan Zhao, Jing Zhao, Wei Zh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Email: jlm@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821468.html, Received: Feb. 15th, 2015; accepted: Mar. 2nd, 2015; published: Mar. 6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82146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ue to its special environment, deep-sea contains abundant and unique microbial resource. In this review, we have add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deep-sea microorganisms, focusing on the diversity and applications. Keywords Deep-Sea, Microorganism, Biodiversities, Application 深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金黎明,权春善,赵胜楠,赵晶,郑维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Email: jlm@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821468.html, 收稿日期:2015年2月15日;录用日期:2015年3月2日;发布日期:2015年3月6日 摘要 深海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文对深海微生物研究开发的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包括深海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应用。

古细菌的研究

古细菌的研究 对产甲烷古细菌与嗜盐古细菌的研究 古菌是最古老的生命体,古菌一些奇特的生活习性和与此相关的潜在生物技术开发前景,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古菌常被发现生活于各种极端自然环境下,如大洋底部的高压热溢口、热泉、盐碱湖等。

目录 古菌的特点 1. 形态 2. 细胞结构 3. 代谢 4. 呼吸类型 5. 繁殖方式 6. 生活习性 古菌的分类 1. 产甲烷古细菌 2. 嗜热嗜酸古细菌 3. 极端嗜盐古细菌 具体展开 a.基础研究 b.理化性质 c.研究发展的历史

d.培养方式 e.前沿科技研究 . 古菌的特点 形态 古菌的细胞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形、耳垂形、盘状、不规则形状、多形态,有的很薄、扁平,有的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 古菌(p1) 有的以单个细胞存在,有的呈丝状体或团聚体。其直径大小一般在0.1~15μm,丝状体长度有200μm。 细胞结构 古菌的细胞结构与细菌不同,如古菌的细胞外膜就与细菌不同。 大多数古菌的细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D-氨基酸)和胞壁酸,不受溶菌酶和内酰胺

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作用。革兰氏阳性古菌的细胞壁含有各种复杂的多聚体,如产甲烷菌的细胞壁含假肽聚糖,甲烷八叠球菌和盐球菌不含假肽聚糖,而含复杂聚多糖。革兰氏阴性古菌没有外膜,含蛋白质或糖蛋白亚基的表层,其厚度在20~40nm。甲烷叶菌属、盐杆菌属和极端嗜热的硫化叶菌属、热变形菌属和热网菌属的细胞壁有糖蛋白;甲烷球菌属、甲烷微菌属、产甲烷菌属和极端嗜热的脱硫球菌属有蛋白质壁,蛋白质呈酸性。 古菌的细胞膜所含脂质与细菌的很不同,细菌的脂类是甘油脂肪酸酯,而古菌的脂质是非皂化性甘油二醚的磷脂和糖脂的衍生物。古菌的细胞膜有两种:双层膜和单层膜。 代谢 古菌在代谢过程中,有许多特殊的辅酶。古菌因有5个类群,所以,它们的代谢呈多样性。古菌中有异养型、自养型和不完全光合作用3种类型。 呼吸类型 古菌多数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还有专性好氧。 古菌(p2) 繁殖方式 古菌的繁殖方式有二分裂、芽殖。其繁殖速度较慢,进化速度也比细菌慢。 生活习性 大多数古菌生活在极端环境,如盐分高的湖泊水中,极热、极酸和绝对厌氧的环境,有

古细菌

古细菌 一、定义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名古生菌、古菌、或原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二、代表性古细菌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 CO2+4H2→CH4+2H2O+能量 嗜热细菌: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 嗜盐细菌:它能在极端地盐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天然地盐湖和太阳蒸发盐池中生存。

三、古细菌实例 (一)、Pyrodictium热网菌 1、分类: 菌科、热网菌属 2、特性: 细胞盘状,直径0.3~2.5μm,厚约0.2μm。形 成中空纤维,直径0.04~0.08μm,将细胞联成网络。革 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它是从意大利一处海底火山口附 近的硫磺矿区分离到的一种极端嗜热菌,同时也是是迄今 所知嗜热性最强的细菌。该处的海床由热矿沉积物和被硫 覆盖的洞隙组成,海床上不断喷射出热海水和火山气。海 床的温度为103℃。Pyrodictium生长的温度范围85~ 110℃,最适生长温度为105℃;pH值范围5~7;对盐 分的适应范围很广,为1.2%~12%,最适盐度为1.5%;严格化能无机营养型,利用 H2和元素硫形成大量的H2S;严格厌氧,暴露在氧气下,数分钟后即失活。该菌在保 持H2/CO2气相条件、并供给硫的人工合成海水中能够生存,在培养过程中,加入酵 母浸出液和蛋白胨可刺激其生长。 3、应用: (1)、可用于细菌浸矿、石油及煤炭的脱硫。 (2)、降解有机物:嗜热真菌通常存在于堆肥、干草堆和碎木堆等高温环境中,有助 于一些有机物的降解。 (3)、净化废水废渣:利用嗜热菌对废水废料进行厌氧处理,可提高反应速度,消灭 污水污物中的病原微生物。 (4)、发酵:在发酵工业中,可以利用其耐高温的特性,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反应速 度,减少中温型杂菌污染的机会。 (5)、产生酶制剂:嗜热菌可用于生产多种酶制剂,例如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 脂肪酶、菊糖酶等,由这些微生物中产生的酶制剂具有热稳定性好、催化反应 速率高,易于在室温下保存。嗜热菌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就是将水生

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等。原核生物一般为单细胞结构。 1.原核细胞的结构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四部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 主要特点: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丝状的DNA集中在拟核内。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的分裂是特殊的二分裂,既不属于有丝分裂也不属于无丝分裂。 例1.下列是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的是() A.核糖体和细胞核 B.细胞膜和线粒体 C.细胞壁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解析:在细胞的大小、形态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许多区别。一般来说,原核细胞表面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没有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原核细胞也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由丝状DNA形成一个拟核。 答案:D 二、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区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组成,而且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分为DNA病毒(只有DNA,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如:噬菌体)和RNA病毒(只有RNA,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如HIV,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由于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靠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所以根据寄主的不同,病

毒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内)、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和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 注意:①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但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两种核酸-----DNA和RNA,但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②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培养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只能用活体。③某些病毒和细菌都能致病,不要把二者混淆。 2.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细菌(依照形态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和弧菌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色球藻、发菜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注意:①凡是菌字前面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乳酸菌是个特例是乳酸杆菌的省略。②原核生物一定是单细胞生物,但单细胞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③原核生物并不都有细胞壁,最小的原核生物是支原体,它没有细胞壁。 3.单细胞生物: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把他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霉菌(如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等)是多细胞真菌,虽然也带有一个“菌”字,但却是真核生物。 注意:①区分原核生物与多细胞原生生物。②区分细菌与真菌。 例2.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 A.草履虫、水绵、酵母菌B.玉米、水螅、大肠杆菌 C.水稻、马铃薯、香豌豆D.灵芝、人参、何首乌 解析:本题首先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然后有考查真核细胞中动物、植物和真菌的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生物的分类: 由此可见,A项中都为真核生物,草履虫为原生动物,水绵为藻类植物,酵母菌为真菌。其中水绵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草履虫没有。B项玉米为被子植物,水螅为动物,二者是真核

海洋古菌的研究进展

海洋古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古菌仅存在于极端环境中。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古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生境中,从表层海水倒深海大洋均发现了古菌的大量存在。本文小结了古菌的生物学特性,并从海洋沉积物中的古菌、附着或寄、共生在海洋动、植物上的古菌、海洋浮游古菌三方面阐明了海洋古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古菌;海洋古菌;生物学特征 1.古菌 1.1古菌 20世纪70年代末,Woese等学者基于核糖体小亚基(16S rRNA)核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原核生物由“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两个类群构成的观点(Woese and Fox,1977;Woese et al.,1978),引起广泛争议。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古细菌”在生化、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独特性不断被发掘。“古细菌”与“真细菌”虽在主要生物学结构、形态等方面有共同点,在基因转录翻译等遗传信息方面却与真核生物有相似性。鉴于“古细菌”与“真细菌”、真核生物之间的显著差异,1990年,Woese将“古细菌”的命名调整为古菌(Archaea),并将所有生物重新划分为生命三域(Woese et al.,1990),包括真核生物(Eukaryota)、细菌(Bateria)和古菌(Archaea)三个独立域(Domain)。 生命三域理论的提出,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人们对古菌分布及其特征的认识不断加深。 1.2古菌的生物学特征 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15 mm之间,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胞内的遗传物质等细胞结构组成,没有内膜系统,DNA以单个环状结构存在于细胞内。一些种类可以通过蛋白质网形成大的细胞团簇,长度可达200 mm,如热球菌属的嗜热古菌Thermococcus(Kuwabara et al.,2005)。古菌细胞的形状多样,包括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等。 古菌的细胞壁与细菌功能类似但化学成分差别较大(Thomas et al.,2001),古菌的细胞壁物质极为多样,其中没有肽聚糖、纤维素和几丁质,而是由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如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古菌的细胞壁均由多糖组成;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古菌的细胞壁由糖蛋白组成,其带强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构成的特殊蛋白可以平衡环境中高浓度的钠离子,从而使其能很好的适应20~25%高盐浓度的环境;甲烷

第二章_原核微生物(答案)2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1、荚膜: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的一种粘性物质,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多肽的复合物。荚膜具有保护、贮藏、附着和堆积代谢废物等生理功能。 2、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的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的一个 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抗热、抗药物、抗辐射等)极强的内生休眠孢 子。产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好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的梭菌属。 3、鞭毛: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的穿过细胞壁神像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 4、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5、菌苔: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 6、丝状菌:细菌的一种形态,分布在水生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由柱状或椭圆状的细菌细胞 连接在一起,外围有鞘。如铁细菌,丝状硫细菌等。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 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菌胶团。 8、衣鞘:球衣菌属、纤发菌属、发硫菌属、亮发菌属、泉发菌属等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叫衣鞘。 9、黏液层:有些细菌的表面分泌的黏性的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的,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 的多糖。 二、选择题 1.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⑤成分比阳性菌高。 ①肽聚糖②磷壁酸 ③类脂质④蛋白质⑤类脂质和蛋白质 2. ②可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且能贮藏磷因素。 ①脂多糖②磷壁酸③质膜④葡聚糖 3. 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①。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4.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是①。 ①大肠杆菌②金黄色葡萄球菌③芽孢杆菌④枯草杆菌 5.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②。 ①不敏感②敏感③无法判断

古细菌研究进展

古细菌研究进展 摘要:主要对生物分类的三域学说,古细菌域生物的特征、形态做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几类古细菌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古细菌、生物分类的三域学说、嗜热菌、嗜盐菌和产甲烷菌。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由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组成,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个概念受到了Woese研究的挑战。1977年Woese 等选择了16SrRNA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计时器,因为它们为生物细胞所共有,其功能同源,且最为古老,即含保守序列,又含可变序列,分子大小也较适合操作,更重要的是它的序列变化速度与进化距离相适应。Woese等在比较了来自不同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的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后发现,原来被认为是细菌的甲烷球菌代表着一种即不同于真核生物,也不同于细菌的生命形式。他们认为这是地球上的第三生命形式,并命名为古细菌。据此,Woese于1990年提出了生物的三域分类学说, ,即认为生命是由细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所构成,并由此构建了一个生命进化总树。之后,人们将其他序列的生物大分子用于生命进化的研究中,如RNA聚合酶的亚基,延伸因子EF-Tu、ATPase等。其研究结果也支持Woese的三域生命学说,进一步证明了古菌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从此人类开始了对古细菌研究的新篇章。 古菌是一群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生物,多生活在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中,如海洋底部的高压热溢口、热泉、盐碱湖等。目前,可在实验室培养的古菌主要包括三大类: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菌。产甲烷菌生活于富含有机质且严格的无氧环境中,参与地球上的碳素循环,是能合成甲烷的生物;极端嗜盐菌生活于盐湖、盐田及盐腌制品表面,能够在盐饱和的环境中生长;极端嗜热菌通常分布于含硫或硫化物的陆相或水相地质热点,它们中绝大多数严格厌氧,在获得能量时完成硫的转化尽管不同的古菌生活习性大相径庭,但它们却有共同的、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特征。 一古细菌的形态特征 古细菌体积小,直径约0.5 ̄5 !m, 形状有杆状、球形、螺旋形、丝状,基因组大小为2 ̄4mbp,多数为嗜热、嗜酸、自养型,古细菌有丰富的组蛋白,DNA 以核小体的形式存在[3,4]。古细菌与一般细菌的氧化磷酸化产能不同, 如产甲烷菌(Methanogen)和硫细菌(Sulfolobus)用氢还原CO2、S生成CH4、H2S 来获得能

古细菌 生命的三界学说

古细菌生命的三界学说 1古细菌的发现与三界学说的创立 长期以来,两界学说认为生物界划分为原核、真核两大界,真核生物由原始的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现在的原核生物在极早的时候就已分化为两大类:真细菌(eubacteria)与古细菌(archaebacteria)。真细菌包括几乎所有的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支原体等;而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后来发现的其他古细菌中,盐细菌生长在高浓度的盐水如沿海的盐碱地、大盐湖或死海之类的内陆水域中。Woese(1990)对各种类型生物的rRNA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测定,选择高度保守的SS rRNA(small subunit rRNA、原核16S、真核18S)作为绘制系统进化树的标尺,将生命体系划分为三界:第一界是真核生物、第二界是原核生物、第三界是古核生物。在生物进化过程的早期,由生物的共同祖先分3条路径进化,即形成了生命的3种形式:真细菌((Eubacte-ria),包括蓝细菌和各种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Eucaryotes),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有细胞核);古细菌(Archaes),包括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古细菌通常称为生命的第三形式,对古细菌RNA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真核生物的关系比与真细菌的关系更为密切。 长期以来,两界学说统治着生物学界,使许多生物学家深信不疑:生物界划分为原核、真核两大界,真核生物由原始的原核生物迪化而来。随着对原核生物各类群的深入研究,古细菌在生理生化诸多方面与一般我们熟悉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其分子机制亦相当独特。因此许多学者对两界学说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建立系统发生树的传统依据是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变化,因为全部的真核生物和许多原核生物都有细胞色素C。然而有些古细菌缺乏细胞色素C。有些细菌中虽然有细胞色素C,但其氨基酸组成差别太大,区而无法确立它们之间可靠的亲缘关系。为了弥补这一缺陷,C·Woese早在1969年就决定选择高度保守的、srRNA ( small subunilrRNA,原核16s,真核18s)取代传统的精准不高的细胞色素C作为绘制系统发生树标尺,分析现有、srRNA的序列。到1977年,已积累相当多(21种)的数据,根据分析纪果,C " Woese提出:原核生物应当分为两界—古细菌(archaehacteris)和真细菌( eubacteria),这两界彼此不同,就像它们不同于真核生物一样。这就是说,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三者之间不存在谁起源于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平行的,三者都起源于共同祖先,这一祖先称为原始细胞(progenote,称祖细胞)。三界学说由此诞生。 2生命第三形式的主要特点 古细菌与一般细菌的氧化磷酸化产能不同,如产甲烷菌(Methanogen)和硫细菌(Sulfolobus)用氢还原COZ, S生成CHI, HZS来获得能量,有些古核生物利用钨代替高温下不稳定的NADH参与电子传递链。 古细菌具有比细菌更多样化的质膜结构。古细菌质膜由特殊脂类组成,甘油和脂肪酸链之间的结合是通过醚键而不是脂键来实现的。古细菌没有以胞壁酸为基质的粘肽类细胞壁,而真细菌具有与胞壁酸相结合的细胞壁。古细菌对作用于真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以及抑制真细菌翻译过程的氯霉素和环

古细菌论文

古细菌的形态、功能与进化 (****************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主要介绍了古细菌的定义、形态与化学组成、古细菌的功能和进化以及代表性的古细菌 关键词:形态、功能、化学组成、定义、进化、古细菌的代表类型 The pattern、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archaea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g,150080) Abstract:introduce the definition、pattern and evolution of archaea Key Words:pattern function definition evolution 定义: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生物的结构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形态结构与组成:古生菌细胞的形态包括球形、裂片状、螺旋形、片状或杆状,也存在单细胞、多细胞的丝状体和聚集体。古生菌微小,一般小于1微米,虽然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但最大的也只像肉眼看到的芝麻那么大。不过用电子显微镜能够让我们区分它们的形态。虽然它们很小,但是它们的形态形形色色。有的像细菌那样为球形、杆状,但也有叶片状或块状。特别奇怪的是,古生菌有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还有方形的,像几张连在一起的邮票。有的古生菌有鞭毛,例如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aschii)在细胞的一端生有多条鞭毛。鞭毛是一种像头发一样的细胞附属器官,它的功能是使细胞能够运动。古细菌独有的特征是在细胞膜上存在聚异戊二烯甘油醚类脂;细胞壁骨架为蛋白质或假肽聚糖,且缺乏胞壁酸。而是衍生出多样化的细胞被膜。在古生菌同一目中,由于其不同类型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是阳性或阴性。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种具有假磷壁酸(假肽聚糖)、甲酸软骨素和杂多糖组成的细胞壁,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种则具有由晶体蛋白或糖蛋白亚单位构成的单层细胞胞被(表面)。有些古细菌能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可能与其特殊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体内特殊酶的生理功能等有关。 进化:从RNA进化树上,古菌分为两类,泉古菌(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Euryarchaeota)。另外未确定的两类分别由某些环境样品和2002年由Karl Stetter发现的奇特的物种纳古菌(Nanoarchaeum equitans)构成。Woese认为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各代表了一支具有简单遗传机制的远祖生物的後代。这个假说反映在了“古菌”的名称中(希腊语archae为“古代的”)。随后他正式称这三支为三个域,各由几个界组成。这种分类後来非常流行,但远组生物这种思想本身并未被普遍接受。一些生物学家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