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量计算耗用的工作量

工程施工量计算耗用的工作量
工程施工量计算耗用的工作量

工程量计算耗用的工作量,约占全部预算编制工作量的60%以上。工程量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和决定工程预算书的编制速度。所以,工程量的快速计算应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所述的基本方法为的是一个目的,即少看(减少翻图、看图和翻阅其他预算资料的时间)、少算(避免重复计算),以达到工程量的快速计算

修正图纸

首先按图纸会审纪录的内容和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内容修改、订正全套施工图。施工图的修正走在前头,可避免事后改变图纸,而改变已计算工程量计算数据等大量的重复劳动。

粗略看图

这种看图方法亦可称“浏览”整套施工图,要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况。如建筑物的层数、高度、基础深度、结构型式和大概建筑面积等;

(2)一般了解工程的材料和做法。如基础是混凝土的还是砖、石的;墙体砌砖还是砌块,楼地面层是水泥砂浆还是水磨石,外墙面是水刷石还是干粘石,屋面是柔性防水还是刚性防水,门窗是钢制还是木制等等;

(3)了解图中有没有“钢筋表”、“混凝土构件统计表”和“门窗统计表”。若有的话,要对照施工图进行详细核对,检查是否有误(“钢筋表”用抽查的方法核对)。一经核对,在计算相应工程量时就可直接利用;

(4)了解施工图表示方法。设计单位不同,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往往有出入。如装饰抹灰工程是在“装饰表”内列出还是在相应图纸上分别表示等。

对于一些简单的工程,有时可以省去粗略看图这一步,仅看一下建筑“三大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就可着手计算工程量。

重点看图

这是在上述粗略看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详细阅图。所看图纸的范围,主要是建筑“三大图”和“设计说明”。要着重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房屋室内外高差,以便在计算基础和室内挖、填方工程量时利用这个数据;

(2)建筑物层高,墙体、楼地面面层、门窗等相应工程内容是否因楼层或段落不同而有所变化(包括尺寸、材料、做法、数量等变化),以便在有关工程量计算时区别对待。避免按“想当然”办事,盲目简化计算,后来发现再返工,

浪费时间。

(3)工业建筑设备基础、地沟等平面布置大概情况,利于基础和楼地面工程量计算;

(4)建筑物构配件如平台、阳台、雨逢、台阶等的设置情况,便于在按详图计算其工程量时知道其所在部位、避免二次翻阅图纸和重、漏计算错误。

将上述几点看清楚后,可在具体分工程量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防患未然。同时也便于合理地迅速地划分分部计算范围和内容。

利用粗略看图和重点看图的方法,可大大缩短图时间。一般工程施工图,仅需半天到一天时间,最多二天时间(包括修正图纸、核对门窗、构件数量和抽查钢筋表)。

预算编制前的看图,没有必要从施工的角度去动脑筋。这种看图方法纯粹是从预算编制角度出发,了为排除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障碍而进行的。有的人在动手计算预算工程量前,象现场施工人员一样,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去看图,其实是不必要的。也有的人在预算工程量计算前不看图,提笔就开算,这种做法势必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随时去翻阅有关图纸,造成工作混乱,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容易发生差错,也是不可取的。

根据多年预算工作的实践,从预算的角度出发看施工图,往往存在着不能满足编制预算(包括费用预算的施工预算)要求的不对之处,如、某住宅区几栋家属楼,均为6层4单元,阳台门牌号联窗采用的是同一型号。由于图上未注明门联窗的开启方向,编制材料计划时,预算人员只能提出洞口面积,无法注明门联窗的方向性:是内开、外开,是左开、还是右开,结果订货到了现场门联窗都是"顺撇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事实上,即使来自同一个施工单位,但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看图的角度各异。技术、施工员看图纸,注重结构,如标高,尤其是墙身,框架结构等骨架交圈问题,即工人常说的"各张图纸都要说得上话"尺寸、标高、作法、各种说明要吻合,各专业图纸要交圈,节点、细部要有明确的说明。

目前,施工图设计中,建筑图上的细部尺寸及标准构件的名称等设计人员容易忽视或省略说明。一般常见的土建图纸容易忽略或标注不清的有以下几点:

1、厨房、厕所的各种洗池、隔板,有的图只标注采用标准图的某页某号改,这一"改",就需要交待清怎样改。如:某办公楼的厕所,图纸只注参照标准图某型号,改了连接厕所门的预制隔板,但没改门的尺寸,造成厕所门窄了10cm.可见牵一发,动全身。既然"改",牵动的有关尺寸都应交待清楚。

2、采用标准图的门窗号,图纸上容易漏写或写错。如某医院一幢综合楼,因各房间用途不同,门窗多、型号繁杂,有的走廊门与房间,隔墙门尺寸相同,但需要的型号不同;图纸上各门洞型号标注的密密麻麻,常有漏注或错写。如采用《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BJT04-07-98中98J4(二)木门窗标准图集2M、2M1两种型号,只差有下角的"小"号码,即铸成了全镶板门与玻璃镶板门之"大"差别。

3、变形缝、沉降缝、抗震缝的做法有时不详,在施工中易混淆,编制预算时也无所适从。

4、墙体拉结筋、混凝土柱子与墙体锚固筋,一般图纸忽视说明,如钢筋的规格、长度、有无弯钩、几皮砖放一层,每层几根等,只笼统说按施工规范施工。预算员虽熟记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但对技术规范并不完全掌握。因此初学者容易漏项,有经验者做预算时,也只能根据常规经验估算。

5、结构平面图中,每间空心板的块数,写在房间平面图的对角线上。如斜线标注4YKB9-36-II+2YKB6-36-II,因结构平面图多,房间大小不一,板号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极易写错号,加之图纸不清楚,空心板的数量难统计准确。

6、按照制图标准,图纸应具备三表,即混凝土构件统计表、钢筋表和门窗型号数量表。而有的图纸往往省略了,可能认为,反正施工单位要自己算,有没有元所谓。其实不然,因为施工现场的操作,钢筋工下料,可参考钢筋形状,预算员也可参照以上三表计算;同时,建设单位手中有了三表,胸中有数,多方把关,更为准确。

7、关于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有的图纸只是在总说明上标注,大样图面上没有,做预算时往往需要来回翻图纸。

诸如以上的图纸缺陷,除非预算员真刀实枪地干(算)起来或现场具体施工,才能发现图纸问题。但是此时,问题已经发生,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要影响

到工程造价。因此,图纸会审前各部门、各专业人员应详看图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防患于未然。

为了提高公司或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预算工作的准确性,预算员必须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施工图和标准图集,并具有一:的施工技术知识,熟练地运用定额,才能做到工项目齐全、数据准确、速度快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精确地做出一个标准的预算

1。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

结构设计第一步就是看懂建筑施工图,建筑专业是整个建筑物设计的龙头,没有建筑设计其他专业也就谈不上设计了,所以看懂建筑施工图就显得格外重要。大体上建筑施工图包括以下部分:图纸目录,门窗表,建筑设计总说明,一层~屋顶的平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东立面图,西立面图,剖面图(视情况,有多个),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图,楼梯大样图(视功能可能有多个楼梯及电梯)。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师必须认真严谨的把建筑图理一遍,不懂的地方需要向建筑及建筑图上涉及的其他专业请建,要做到绝对明了建筑的设计构思和意图。

2。图纸目录及门窗表

图纸目录是了解整个建筑设计整体情况的目录,从其中可以明了图纸数量及出图大小和工程号还有建筑单位及整个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如果图纸目录与实际图纸有出入,必须与建筑核对情况。门窗表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就是门窗编号以及门窗尺寸及做法,这对大家在结构中计算荷载是必不可少的。

3。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对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筑设计总说明中会提到很多做法及许多结构设计中要使用的数据,比如: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中用以确定设防列度及风载雪载),黄海标高(用以计算基础大小及埋深桩顶标高等,没有黄海标高,施工中根本无法施工),墙体做法地面做法楼面做法...等等做法(用以确定各部分荷载),总之看建筑设计说明时不能草率,这是结构设计正确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就比较直观了,主要信息就是柱网布置及每层房间功能墙体布置门窗布置楼梯位置等。而一层平面图在进行上部结构建模中是不需要的(有架空层及地下室等除外),一层平面图是在做基础时使用,至于如何真正的做结构设计本文不详述,这里只讲如何看建筑施工图。作为结构设计师在看平面图的同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柱网布置是否合理,不当之处应该讲出理由说服建筑修改,通常不影响建筑功能及使用效果上的修改,建筑也是会同意修改的,如果建筑不改那就只有哭哭再看图(人家是老大,没办法的...),看建筑平面图,了解了各部分建筑功能,基本上结构上的活荷载取值心中就大致有值了,了解了柱网及墙体门窗的布置,柱截面大小梁高以及梁的布置也差不多有数了,反正有墙的下面一定有梁,除非是甲方自理的隔断,轻质墙也最好是立在梁上.值得一提的是,注意看屋面平面图,通常现代建筑为了外立面的效果,都有层面构架,通常都比较复杂,需要仔细的理解建筑的构思必要的时候咨询建筑或索要效果图,力求使自己明白整个构架的三维形成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才不会出错..另外,层面是结构找坡还是建筑找坡也需要了解清楚.

5。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对建筑立面的描述,主要是外观上的效果,提供给结构师的信息,主要就是门窗在立面上的标高布置及立面布置以及立面装饰材料及凹凸变化。通常有线的地方就是有面的变化,再就是层高等等信息,这也是对结构荷载的取定起作用的数据。

6。建筑剖面图

建筑部面图的作用是对无法在平面图及立面图表述清楚的局部剖切以表述清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物内部的处理,结构工程师能够在剖面图中得到更为准确的层高信息及局部地方的高低变化,剖面信息直接决定了剖切处梁相对于楼面标高的下沉或抬起,又或是错层梁,或有夹层梁,短柱等。同时对窗顶是框架梁充当过梁还是需要另设过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7。节点大样图及门窗大样

建筑师为了更为清晰的表述建筑物的各部分做法,以便于施工人员了解自己的设计意图,需要对构造复杂的结点绘制大样以说明详细做法,不仅要通过结点图更一步了解建筑师的构思,更要分析结点画法是否合理,能否在结构上实现,然后通过计算验算各构件尺寸是否足够,配出钢筋。当然,有些结点是不需要结构师配筋的但结构师也需要确定该结点能否在整个结构中实现。门窗大样对于结构师作用不是太大,但个别特别的门窗,结构师须绘制立面上的过梁布置图,以便于施工人员对此种造形特殊的门窗过梁有一个确定的做法,避免发生施工人员理解上的错误。

8。楼梯大样图

楼梯是每一个多层建筑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楼梯大样又分为楼梯各层平面及楼梯剖面图,结构师也需要仔细分析楼梯各部分的构成,是否能够构成一个整体,在进行楼梯计算的时候,楼梯大样图就是唯一的依据,所有的计算数据都是取得之楼梯大样图,所以在看楼梯大样图时也必须将梯梁,梯板厚度及楼梯结构形式考虑清晰。楼梯可是要写计算书的哦,怎么写看看教科书吧...

基本上将建筑图看懂了以后,荷载的取定也就不会出错了,梁高也不会出现大问题,整体构思也就出来了,轻轻松松建好模调调柱子就可以计算然后画施工图了...如果不看懂建筑图也许只是一两个小地方,严重的后果也是所有的工作全部重做,白白浪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找一份水电图看。看懂后把工程量算出来。那个是直接按米计量。图纸上管线怎么走你就怎么量长度,注意的是管道与楼板的高度立管要算准确,如水龙头之类的按个数计算。对应定额单位来确定材料的计量单位,如,什么材料是安平米计算,什么材料按立方米计算,什么材料是按米计算,什么材料是按KG计算,什么材料按T(吨)计算。结施方面的东西如果你用手工计算的话,比较麻烦。建议你买套软件,如广联达、斯维尔等软件。软件的操作可以看视频教程。学会视图(懂得图中构件基本情况)后,再看图纸的总说明。针对每一条理解。不懂就翻书,网上查找。明确了每一条的含义后。你就可以试着将整个图纸中的主体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出来。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符号表示,钢筋原位标注以及集中标注。这些的含义及在实际施工中的摆放位置等。懂得这些后,算量的一些基本已经掌握了一些了。多出点问题。就能多学点东西,漏算是不可避免的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研究发展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概念定义 标准工时:工作结果的唯一量化标准,例如,600字原创性文本计算为1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与且仅与工作结果挂钩,与实际工作时间、个人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工作速度等影响工作成果的个人差别 量不相关。在本办法中,标准工时有时称为“工时”。 细分标准:为达到对复杂工作进行标准统计所采取的方法,将各类工作按照“职能类、项目、子项目、工作” 四级标准将不同的复杂工作细化为相同的基础工作内容,进行标准相同的认定、统计。 职能类:中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区分的工作类型,职能类暂定为“行内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工作”、“基础研究”四大类。 项目:针对某一任务目标组织实施的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建设”即为一个项目。 子项目:某一项目中,一般会包含几个独立、并行、递进的课题,如果各课题之间工作重点不一,则将项目进一步划分为子项目就存在必要,如将薪酬项目划分为“设计”与“实施”两个部分,则“设计” 部分将侧重资料、学习、讨论、计算等方面,而“实施”部分将侧重于调研、会议、交通、辅助实 施、培训、修改等方面。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建设”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 设计、编制工作”即为一个独立的子项目。 工作:在子项目中针对达到项目成果实施的某一具体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内部制度建设” 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设计、编制工作”中的“讨论、修改”即为一工作过程。 工作类型:依据中心职能、工作方法将工作暂定为以下13类: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及访谈、学习研究、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会议、交通及差旅。 辅助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但工作结果无法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学习研究、会议、交通及差旅6类任务属于辅助工作。 过程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工作结果能够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6类任务属于过程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管理办法的目的 过程控制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不属于日常重复性工作,也不同于以结果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黑东院教发〔2011〕17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部、处、办、中心、图书馆: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试行)业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T 主题词:教师工作虽计算办法通知 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办公室2011年3月22日印发

打字:刘佳校对:杨玉顺共印50份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 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专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特制订《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内容如下: 一、教学工作虽界定与教学工作虽内容 教学工作虽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虽。教学工作虽主要包括授课(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考核、过程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虽、指导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虽和兼职教学管理减免等。 二、教学工作虽的计虽单位及工作虽定额 1. 教学工作虽用“标准学时”作为计虽单位。教学工作虽统一用标准学时计酬。以理论课授课为例,一个实际授课学时乘以若干 调节系数等于标准学时工作虽。每学期按17周计算,每周12标准 学时,满工作虽为204标准学时。教师完成的所有各项教学工作都折算成标准学时计付课酬。 2、完成每周8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工资中的基础工资报酬,再完成每周4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满工作虽报酬。完成每周12标准学时工作虽以上的教师可获得超工作虽报酬。超工作H计酬办法详见下文。 三、教学工作虽的计算办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3、“双语”课。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50%以上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2,双语课不实行合班上课。在同类重复班讲双语课,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1.5。 4、普通公共课:体育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指导学生素描、绘画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计算机上机操作指导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外语听力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 5、实验实训课。纳入教学任务书的课堂实验实训课(不包括校外组织实施),按标准课时×0.8计算。该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指导、批改实验实训报告和考核等教学环节。对未设专职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实验准备工作的工科类实验课,每1课时即为1个标准课时。 6、选修课。正常教学时间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计算,在晚上18:00以后和双休日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1.2计算。 7、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教务处另行制订。毕业实习指导应包括联络实习单位、跑点指导、组织实习小结、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8、体锻课。辅导学生体锻(包括早锻炼)、举办运动会等工作量,按1标准课时=核准的工作时间(小时)÷4计算;经批准成立的学院体育运动队,按训练计划和实际执行的指导运动队的工作周数,折算为标准课时。 9、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制订指导计划、实施带教、组织考核小结等),每指导带教1位青年教师,按平均每年20标准课时计算,其中,第一年为30课时、第二年为20课时,第三年

潍坊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潍坊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全院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进行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主要考核教师的工作状况,为教师的职称评聘提供依据。教师岗位津贴的分配办法,学院将另文规定。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构成 1.主讲教师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答疑及作业批改、考核(包含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等环节。 2.辅导教师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答疑及作业批改、考核(含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等环节。 3.实验教学工作量:包括实验备课(含实验准备)、讲解、指导、批阅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环节。 4.实践教学工作量: (1)实习类:包括备课、预先考察、指导、批阅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等。 (2)设计类:包括选题、备课、指导、评阅、答辩、成绩统计、设计总结等。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 1.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范围,包括我院在籍的各类普通学历教育(含电大、高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2.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书予以计算,执行计划没有列出或未经批准开设的课程,不予统计,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学院研究决定。 3.教学工作量按照理论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三部分计算合成,全部教学工作量折算为标准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审核,实验教学工作量由实验设备处审核,最后由教务处汇总。若工作量构成中的任一环节未完成,则不予计算该项教学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 (1)标准班人数的界定

岗位工作量测评分析报告(模板)

岗位工作量测评分析报告 一、目的 为适应汽车产销下滑的行业形势,相应配合上级单位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总体要求,同时为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架构,合理利用人工成本,特开展此项工作。 二、测评范围 公司职能及辅助岗位。 三、测评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 四、采用方法 工作量化分析法,即根据各岗位所写的岗位说明书,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对工作步骤完成的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 五、基本情况 1.测评部门 综合管理部(食堂、司机除外)、财务部、采购部、质量部、技术部(行政专员)、制造部(技能岗位除外),测评人员共计52人。 2.结合工作情况,将工作分为日常性、阶段性、突发性工作;年岗位工作量统计,1天按8小时,1周按5天,一年按250天计算,即50周。 3.本月共31天,周六、周日放假合计8天,本月实际出勤天数23天(按标准工作时间计算),共10166H。 六、公司整体数据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员工岗位工作量测评虽有些方面不尽人意,但作为推行的一项管理措施,基本上没遇到较大的抵触,测评人员也算比较配合。 (一)工作日志完成情况 工作内容:通过近半个月的工作日志的核对,工作内容与岗位说明书一致。 (二)岗位工作结构占比 1.职能岗位工作结构 图标 2.辅助岗位工作结构 图标 根据部门评定后的数据可看出职能岗位日工作量饱满度范围为:50%-100%,日常工作量占总工作量比例范围为:48.92%-89.85%;辅助岗位日工作量饱满度范围为:71.25%-133.75%,日常工作量占总工作量比例范围为:55.30%-95.19%;测评岗位主要以日常性工作为主。 (三)工作日志数据、岗位测评填报数据与考勤数据对比

海南大学教学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

海南大学教学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 为准确考核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确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承担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按本办法计算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计算办法参见附件。 二、教师(含实验教师)每学年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为:自然科学204标准学时/学年(每周6课时)、人文社科238标准学时/学年(每周7课时)、大学英语和公共体育30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9课时)、艺术类单独或小组授课39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11课时)。 三、实行坐班制的实验室专职人员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在计算超工作量时按其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加上100,然后减去相应学科类别的标准工作量进行。 四、专任教师中的教授、副教授人员每学年承担本(专)科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54标准学时。 五、各类人员减免工作量标准及超工作量补贴标准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六、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凡原有规定与此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研究生处、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二00六年五月九日

附件: 第一部分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 1、任务含量:理论课包括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补考等;实验课包括准备实验、讲解、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考查等。 2、计算公式:标准学时(B)=计划学时数(J)×K×R×N K :研究生课程系数理论课K1=1.2 实验课K2=1.1 R:学生人数系数按下表取值 学生人数40人以下40-80人81-100 人101-120人121人以上 1.0 1.1 1.2 1.3 1.4 N:课程类型系数公共课0.9 专业基础、专业课为1.0,双语课程1.2 3、实验课的教学工作量按每指导一名研究生,记1学时教学工作量。实验课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工作量之和不得超过计划学时数。 二、指导研究生工作量 1、任务含量: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习、辅导答疑,指导科研训练、指导 论文、审阅论文、答辩、研究生思想工作等 2、计算方法 每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量为75学时/生,具体计算时平均分配到各学年(25学时/学年)。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自然科学最多不超过9人,人文社会科学最多不超过12人。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不能按期毕业,需要延长学制者,在延期内不再计算指导工作量。 3、合作指导研究生(含兼职指导),导师合作指导的工作量之和不得超过独立指导的工作量。兼职导师的指导工作量按一学年计算。 三、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或教学实践,教师要提交相应的指导报告或总结。按照培养计划,每指导一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记3学时教学工作量;指导一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记1学时教学工作量。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包括在此范围内,具体另定。

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职业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 (二次修订后征求意见稿) (年月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九江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

工作量。 第六条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5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 按学校的规定不作额定课时要求。 第九条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50人及以下)讲授1课时计1课时;50人以上,200人以下,按每增加10人确定系数:每讲授1课时增加0.05课时,即系数1.05,再增加10人系数为1.10,以此类推;200人以上的,讲授1课时按2.0系数计算课时。 第十二条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界定 1.教师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育人工作量和附加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由科研规划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育人工作量由学生处(团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 2.教学工作量指教师直接从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含实践性课程)授课工作所产生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工作室教学、实训实习指导、社团活动与课程设计指导、学术报告与专业讲座等教学环节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既计算绩效工资,也纳入职称赋分。 3.附加工作量指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它与教学相关的辅导群体性活动(如运动队训练)、裁判、评审等间接性教学工作量。附加工作量只计算绩效工资,不纳入职称赋分。 4.教学工作任务是指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1)一般性教学工作任务:编写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学习材料、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包括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登录与上报)等。 (2)指导性教学工作任务:包括编制实习计划、准备实习资料、备课、预做、指导、批阅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等。 二、教学工作量定额 教师教学工作定额实行分类管理。 教学型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38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12节) 。 行政兼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6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2节)。 其他类型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根据教师分类管理办法调整。 专任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20学时,行政兼课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6学时。师资特别紧缺专业确实需要超过最高限额的,应经教师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超过上限部分教学绩效工资减半计发。 产假和进修等学校安排的长期外出学习视同完成教学工作量定额。企业锻炼、外出挂职等按相关办法规定执行。 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任期内年度考核合格,每年教学工作量定额减少60学时(每周2学时)。身兼两职者不

五种计算公式.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三版)计算题汇总 历年考点:定员,劳动成本,人工成本核算,招聘与配置,新知识:劳动定额的计算 一、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1.按产量定额计算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 2.按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 【能力要求】: 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原)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 实际上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适用于:有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公式中: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劳动定额可以分为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基本形式,两者转化关系为: 所以无论采用产量定额还是工时定额,两者计算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某工种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变化较小而产量较大时,宜采用产量定额来计算。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如果把废品率考虑进来,则计算公式为: 二、劳动定员 【计算题】: 某企业主要生产A、B、C 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和2011年的订单如表所示。预计该企业在2011 年的定额完成率为110%,废品率为 2.5%,员工出勤率为95%。 请计算该企业2011 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 产品类型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2011 年的订单/台 A 类产品150 100 B 类产品200 200 C 类产品350 300 D 类产品400 400 【解答】: A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150×100=15000(工时) B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200×200=40000(工时) C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350×300=105000(工时) D 产品生产任务总量=400×400=160000(工时) 总生产任务量=15000+40000+105000+160000=320000(工时) 2011 年员工年度工日数=365-11-104=250(天/人年) 【解答】: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 征求意见稿(计算办法.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了适应学校新学分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根据《浙江财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原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执行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进行了修订,具体规定如下: 一、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基本规定 1.教师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各类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量。 2.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内的各教学环节(含校际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量和本办法所规定的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量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以课时为计算单位。 3. 教学工作量分两类,第一类用作计算课时费和教学业绩考核工作量,第二类只用作计算课时费。 4.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每学期由教务处审核批准的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同时结合实际课表审核为准。

5.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标准教学班人数,各学院应按照此规定安排教学任务。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少于标准班人数,按标准班人数计算;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多于标准班人数,按超过标准班人数予以折算。 6.教学工作量计算分学期统计,一般计算到开课单位,非开课单位人员兼课的教学工作量均计算到开课单位,由开课单位进行核算后再发给本人。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和课程的难易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二次核算。 二、第一类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4.开新课指我校第一次开设的课程,开3数开非新课只计算一个教学班。 =1.5 K新 课K5.公共体育课按实际上课人数折算成标3开新课B类:准班数乘以一个标准班的实际上课时数 =1.8 K3计算。3开非6.部分特殊课程的系数按原规定执行。 =1.2 K新课7.外聘人员教学工作量不计系数。3其它课程:新开=1.6 课K3开非 =1.0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修订稿)

南艺院发[2000]3号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修订稿)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性质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对教师在教室、画室、琴房、排练场、工作室、操场等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实践的量化标准;它是以授课时数为基础,包含教师的辅导、答题、作业批改、考试、命题、阅卷、教研等工作;以课时为工作量的计算单位,每课时为45分钟,每学年专业课按36周计算(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史论课)。公共文化课按38周计算。 二、教师教学标准工作量的要求 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按教授和副教授、讲师、助教三个标准档次,其工作量依照本、专科培养方案的总学时数、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数,综合折算为标准课时的工作量。 1、美术、设计类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指技能性课程),每周授课均学时为 20。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420; 讲师:380; 助教:320。 具体划分如表一:

表一: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美术类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含外出写生)、创作; 设计类课程:设计基础、制图、模型、构成基础、表现与技法、计算机图形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染织设计等。 2、音乐、表演类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400; 讲师:380; 助教:340。 具体如表二: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表演类课程:表演、台词、形体、排练、基训(芭蕾、古典身韵)、民间舞、现代舞等; 音乐类课程: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课、形体、正音、歌剧表演、排练等; 传媒类课程:新闻播音、专题播音、艺术播音、节目主持、播音发音、播音基础、广告编辑、文艺编导等;

3、音乐个别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540; 讲师:480; 助教:400。 具体如表三: 4、史论专业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305; 讲师:270; 助教:230。 具体划分如表四: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史论专业课(指按学科群划分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音乐类课程:和声、复调、歌曲作法、作品分析、民歌、戏曲等;表演类课程:剧本分析、影视鉴赏、舞蹈欣赏等; 传媒类课程:新闻采访学、广告与市场策划、编导理论等; 美术类课程:书法史、各类画种史、画论、作品鉴赏等; 设计类课程:各类学科专业史、工艺学等。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doc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考意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除必须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网络教室维护、教学资源开发、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等若干项工作,其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并长时间处在电子辐射环境条件下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根据我国《劳动法》,建议教育部门、学校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及满工作量 1、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 2、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周期短、技术形态变化快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处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更新换代的状态下工作,建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满工作量为课时。 二、承担其他任务的工作量 信息技术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如果在本校还承担其他工作,其工作量应累计到总工作量中去,建议如下: 1、校园网、网络设备和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等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每周可计算2-4个课时的工作量。 2、校园网的开发、升级、信息更新等,每周可计算2-5个课时工作量。

3、教学用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每间机房每周计算6-8个课时工作量。 4、学校计划内的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每培训一课时折算为1-3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5、独立承担学校活动的新闻及图片上网,每周可计算3-5个课时工作量。 6、本校大型活动、示范课拍摄、制作、视频广播、刻录等,按每操作一课时折算为2-4课时工作量,期末时再将总教学课时数除以教学周数换算成教学工作量。 注:计算工作量在参考范围内的取值,由工作效果决定 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三、实验员、电教员和网管员工作量标准 (一)学校实验人员总工作量标准 1.省重点高中24个班以下(含24个班)的平均6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9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2.普通高中28个班以下的平均7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8个班以上超过28个班部分平均10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3.乡镇初中24个班以下的平均9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24个班以上的超过24个班部分平均个班增配1名专职实验员。 4.城镇小学及乡镇完小按平均18个班配备1名专职实验员。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课堂教学工作量(T 1) 课堂教学工作量 ∑==n i i P T 1 1 式中:n ——某系(部、室)开设的课程门数 i P ——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量 i P ——计划学时×K 1(K 1为课程系数) 1、一般课程的课程系数 2 说明:⑴一般课程是指除制图、外语、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 ⑵一个自然班一般为35人左右。 ⑶公共课、基础课按三个小班组织教学,非机类制图、公共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二个小班组织教学,外语专业的外语类课程按一个小班组织教学。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按一个班组织教学且一个小班一般不超过25人。 ⑷体育课按一个小班组织教学,学院按计划讲课学时×0.8计算体育教学工作量(包括男、女生课内、课外等全部工作量)。 ⑸凡超过4个班合班的按4个班计算。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T 2) 1、实验 ⑴ 课程实验 每班教学工作量=

实验批数=班级人数/每批实验人数,实验批数≥6时,按6批计算。实验批数由实验科提供。计算机上机实验,要求一人一机,计算机基础课上机实验系数为0.8专业课上机实验系数为 1.0。 ⑵综合实验 教学工作量=换算系数×指导学生数×指导周数 换算系数为0.7 ⑶单独设课的实验 讲实验课工作量,按课程性质不同,以计划学时的1/4~1/3作为讲课学时,换算系数与课堂教学相同。 指导实验工作量,按计划学时的3/4~2/3为实验学时,换算系数与课程实验相同。 2、实习 3、课程设计 含准备、讲解、指导、评阅等全过程。 教学工作量= 4、毕业设计 教学工作量 校选课: 24×{1+(80-35)×0.01 G理化换算系数1.5,两个班是1.4*1.5=2.1 卓越班1个班1.3 ,2个班1.8,三个班2.0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第一章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第一条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每周八课时注:课时工作量包含:授课、备课、批改作业第二条专职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一、教学工作量一律以课时数(简称课时)为计算单位,其它教学工作量均折算成课时数计算。二、讲课工作量应按教务科的规定,教师应保证按进度完成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课时,对无故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应追究原因,自行增加课时一律不予承认。三、讲课学时计算1.讲课工作量1学时=1课时2.重复科目教案折扣:每重复一门科目,每周扣除0.5课时。3.跨科目教案补助:每跨一门科目,每周补助0.5课时。4.成绩考核工作:期中和期末考试,每次按4~5课时计算。注:1)命题、制卷(刻蜡纸或报盘)、标准答案、计分标准2课时;2)阅卷:15份以下(含15份)计0.5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0.5课时,以此类推;3)试卷分析等1课时。4)未完成以上工作量其中之一者,由教务科酌情扣除课时。5)监考人员每科按16元计算。四、实验课学时计算1实验按复杂程度分:孝中、大三种1)小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可不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仅作验证或观察的实验。 2)中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字的实验。3)大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不少于3000字,必须停课实施的实验。2实验工作量计算实验工作量=计划实验时间(T)×实验复杂系数(μ)×实验分组数(N)各项说明如下:1)实验课工作量包括:实验准备、现场指导实验、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等工作,只完成其中一个内容工作量只记20%。2)实验报告应全部批改,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15份以下(含15份)计1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1课时,以此类推。3)实验分组中,每组的学生人数一般为4~5人,特殊需要可根据试验设置及场地情况,报教务科审批确定。4)实验项目及实施时间由指导教师事先报教务科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全部批改,评出成绩后送教务科存档。5)计划实验时间(T)的计算每项实验、每组学生:T=0.8(小时)6)复杂程度系数(μ)的计算小实验:μ=0.4中型实验:μ=1大型实验:μ=1.4五、指导实习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数×10/5课时六、指导课程设计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10/5课时。注:1)此项工作量包括完成备课,写指导书,任务书,辅导和评阅工作。2)每位教师每天平均至少指4小时。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时计算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注:1)此项工作量应包括选题、指导、评阅及有关准备工作。2)此项工作时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应共同计算工作量再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或对等分配,可由教师协商或由教务科处理。 八、计算机上机指导工作量工作量=学时数×0.6注:此项工作量包括指导(任课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及有关工作。九、其它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由教研室事先呈报教务科审查,由学校批准方能有效。第三条后勤管理人员兼课工作量一、后勤管理人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能胜任的课程或其它教学工作,并按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计为超工作量。二、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作息时间内,兼职上课一般不应超过6节,超出部分按0.8的系数折算。第四条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发放办法一、教务科每月对每个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兼课的工作量进行初审,经校领导批准,按月发放。二、对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发放超课时酬金,并给予批评和帮助1.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或不服从安排以致影响教学。2.教学任务未完成者。3.教学效果很差,几经帮助无明显改进者。4.发生重大教学事故者。三、超额工作量酬金标准1.高级职称(A级):每课时14元/课时2.中级职称(B级):每课时13元/课时3.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C级):每课时12元/课时4.从院校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试用期为6个月,此间工作量酬金每课时6元。6个月后按上述3款执行。注:超课时标准分A级、B级、C级三个级别,不惟学历,不惟职称,每学年由教务科按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定级,并经校长批准按相应标准执行。5.本校员工在学校作息时间外(即业余时间),完成讲课工作量,按外聘教师的相应待遇计酬。第二章关于计算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第一条计算机房管理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学任务安排及工作量核算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教师额定工作量为21.5个学分。 2、业绩津贴按实际工作量核发,超工作量的课酬标准为每课时26元。 3、行政岗系列领导教学工作量每学年最高以10学分计算,超过部分不计入工作量。 4、校内工作量不满的教师,可优先承担一分院的教学任务。分院课酬全部交回学院,院里计算其相应的工作量,同时每课时给予5元异地授课补贴,超工作量部分课酬标准为31元。(含异地授课补贴5元/课时) 5、二分院的教学任务由学院统一安排。学院新进教师第一学年如果没有其他教学任务,原则上安排到二分院上课。工作量计算办法: ⑴在二分院完成全部教学任务,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6学分。超工作量部分课酬标准为90元/课时。(含异地授课补贴10元/课时) ⑵校内、二分院同时授课,教学工作量为21.5学分。二分院工作量核算办法为:工作量=实际授课数×1.3。 6、此规定自2014年9月开始执行。 二、教学任务安排及工作量核算办法 1、公共系部任务安排及核算办法 ⑴公共系部各年级组要保证完成学校安排的标准授课班级数,即班级数=年级学生总数/60人。 ⑵工作量以学生选课后的实际学生数计算,如下几种特殊情况除外: ①新生第一学期每个教师原则上必须上三个班级,无论班级人数多少,工作量以60人/班级的标准班核算。 ②体育班、艺术班、培优班和五级选修班,班级人数不足60人的工作量以60人/班级的标准班核算。 ③因教师在普通班、高级班之间调整造成任课老师所在班级人数不足60人,工作量仍以标准班核算。 ④产妇初次在大一下学期开班,班级人数不足60人,工作量按

标准班核算。 ⑶在完成工作量的前提下,教师可选择只上5个授课班级,以下人员可优先考虑,顺序如下:教师是(孕)产妇、进一步深造的教师和超工作量多的教师。 2、其它教学任务安排按学校教务处规定执行。 三、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本科教学工作量包括:课程教学工作量、实习教学工作量、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等。 2、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⑴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程学时数/16)×人数系数 ⑵公选课、文化素质课以外的人数系数=1+0.0625×(实际人数—K)/5 ⑶公选课、文化素质课的人数系数=1+0.03×(实际人数—K)/5 其中,k为标准班人数,其取值如下表: 3、实习教学工作量(学分)= 计划学分数×(学生人数/20)×0.56 4、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 ⑴指导论文工作量(学分)= 指导论文学生人数×0.28 ⑵指导免试生工作量(学分) = 指导论文学生人数×0.28×1.5 ⑶评阅论文学分 = 评阅论文份数×0.05 ⑷答辩学分 = 参加答辩学生人数×0.02 / 答辩组教师人数 四、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1、课程教学工作量 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时总数/16×[1+(实际上课人数—标准班人数)×K] 实际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程系数1.1875

pmp计算

三点估算的概念来自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在估算中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用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三点估算可以用于进度或成本,以下以进度为例,首先需要估算出进度的3个估算值: 1. 最可能时间-tm:假设资源、资源生产率、可支配时间、依赖关系、风险、问题等各种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持续的时间; 2. 最乐观时间-to:假设基于最乐观的情况,即各种期待的条件都满足,不利的因素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持续的时间; 3. 最悲观时间-tp:假设基于最悲观的情况,即各种不利因素出现的情况下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持续的时间;三点估计即根据以上三个值进行加权平均,来计算活动的持续时间,使估算更加准确: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te=(to+4*tm+tp)/6 持续时间标准差(Tp-To)/6;方差就是标准差的平方 假设tp=40,tm=25,to=10 那么=(40-10)/6=5 Tm-~tm+落在1分布内(也就是说25-5~25+5(20~30)发生的概率为68.26%) Tm-2~tm+2落在2分布内 Tm-3~tm+3落在3分布内 其中:1= 68.26% ; 2=95.46%; 3=99.73%; 6=99.9966% 误差为百万分之3.4 案例:某项目的悲观时间为36天,最可能时间为21天,乐观时间为6天,要求: (1).计算在16到26天内完成该项目的概率 (2).计算11天到31天完成该项目的概率 (3).计算11到16天内完成该项目的概率 (4).计算11到26天完成该项目的概率 解题思路: 均值:Te=(P+4M+O)/6=(36+21*4+6)/6=21 标准差:b=(P-O)/6=(36-6)/6=5 所以在(21-5,21+5)也就是16天到26天完成的概率为68.3% 在(21-5*2,21+5*2)也就是11天到31天完成的概率为95.5% 由于(11,16)和(26,31)的概率相同,都为13.6%(95.5%-68.3%)/2 所以(11,26)的概率为68.3%+13.6%=81.9% 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是用与进度计划、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相联系的三个独立的变量,进行项目绩效测量的一种方法。 挣值分析的三个基本参数包括: 计划值(PV)、实际成本(AC)和挣值(EV):

某某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我院的各项改革,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着科学、合理、简化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范围 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工作。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折算系数 (1)标准班人数为40人,系数P:1.0。 (2)超(或不足)标准班人数系数P:班级学生人数每增(减)1人系数增(减)0.01;不足标准班人数系数最低不少于0.8;合班课、讲座系数按超标准班人数计算,最大不超过2。 (3)开新课系数Q:1.2(指学院从未开设过的课程,且经教务处认定)。 2.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理论教学工作量:课时=计划学时×P×Q 3.课程实验计算办法 (1)主带实验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①一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计划学时×P ②分二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4×计划学时 ③分三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7×计划学时 ④分四批及以上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2.0×计划学时 (2)准备实验并辅助指导实验工作总量计算办法 ①一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0.8×P×计划学时 ②分二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1×计划学时 ③分三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3×计划学时 ④分四批及以上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5×计划学时 当准备实验和辅助指导实验工作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时,根据实验项目类型按以下系数分配。 实验项目类型 分配系数 准备实验辅助指导实验 化学类、物理类、电工电子类、工 艺类 0.50.5计算机类(含仿真、CAD等上机操 作实验)、机械类 0.30.7 4.实践教学周工作量计算办法(按周计算的实验实训) 计算公式:M=P×K×28,其中K为实践环节类别系数。 实践环节类别 校内实习 校外 实习化学类,电工电子、炼 胶、车工、金工、数控 类 其它

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范文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行工作量办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 第二条教师工作量包括:(1)教学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其它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440小时,[每周4.5个工作日(扣除半天学习,党团活动时间)*全年40 周=1440小时],教学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200小时。 第三条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包括:(1)讲课(含备课和讲授);(2)辅导答疑;(3)批改作业;(4)指导实习;(5)批改学年论文或实习报告;(6)指导毕业论文;(7)考试、考查(含命题、校对、监考、阅卷、登分等);(8)教学研究;(9)经批准编写校内用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习题集(指无稿酬者)等。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一)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工作量) 1、一般课程(指未在以下各项单独列出的课程) 首次班课: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5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6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7计算。 开新课首次班(指新教师第一次开的课或老教师新开出第二门以上的课。重复课更换新教材或课程名称改变而讲授内容基本不改变的,不算开新课。下同。) 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6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7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8计算; 重复班课(指在同一学期内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各级教师均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不含首次班)计算。 合班课:两个班及其以上的合班课,按单班课工作量每增加一个班增加30%计算。如同时在两个以上合班任教,第二个以上的合班课应按重复班计算,并增加相应的百分比。 要求:(1)课外辅导每周一次。(2)有专任辅导老师的,讲课教师按每学期的教学周数*1减记教学工作量。(3)未完成规定次数的每缺一次扣减1 小时。 2、马列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资本论选读)、德育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形势政策课的首次班课按不同职级教师的相应系数分别加1计算; 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5*重复班数计算; 合班课的算法及要求同一般课程。 (2)讲授以上课程的教师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深入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必须写出3000字以上的做思想工作的书面总结,完不成此要求的讲课系数按"一般课程"对待; (3)马列教研部教师开出的上述以外的课程,按"一般课程"规定执行。 3、外语课 (1)精读课视同一般课程; (2)外文打字不分职级,按每学时*2执行; (3)其它外语课按一般课程相应的系数减1执行。要求事项同"一般课程"。 4、体育课、音乐课(不分职级) (1)讲授首次班课按讲授学时*4计算; (2)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计算; (3)辅导校文体代表队按辅导时数*1.5计算; (4)校外比赛指导按实际天数*8*1.5计算; (5)辅导群众文体活动(含组织校内文艺、单项体育比赛)按实际时数*1.5计算; (6)组织校田径运动会按筹备天数*6+运动会天数*20计算。 要求:登记(3)-(6)项时,注明各项目的类别、人数、具体时间,指导比赛天数不得超过一周,辅导活动天数不得超过4周,运动会筹备天数不得超过一周。 5、实验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1)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按40人一组计算(多于15人,少于40人,按40人计)不分职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