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伺服电动机实验报告2

直流伺服电动机实验报告2
直流伺服电动机实验报告2

淄博职业技术学院控制电机实验报告XX学院___年级 XX班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同组人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温度________ 湿度________

实验二直流伺服电动机电磁力矩系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测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参数ra、Ke、KT。

2、掌握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二、实验项目

1、测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电压、电流、力矩测量。

三、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

2、测取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磁力矩系数

图4.1.2 直流伺服电动机接线图

(1) 按实验指导书图示接线,图中R f1选用D42上1800Ω阻值,R1选用D42上900Ω与900并联共450Ω阻值采用分压器接法,S2选用D51,A1、A2选用两只D31上200mA档。

(2) 把R f1、R1调至最小,R L调至最大,开关S2打开,涡流测功机不加载。先接通励磁电源,再接通电枢电源并调至220V,电机运行后把R1调至最大。

(3) 调节涡流测功机给定调节旋钮,给直流伺服电机加载。同时调节直流伺服电机的励磁电阻R f1使电机达到n N=1600r/min,Ia=0.8A,U=U N=220V,此时电机的励磁电流即额定励磁电流。

(4) 保持此额定励磁电流不变,调节涡流测功机的给定调节旋钮逐渐减载,从额定负载到空载范围内测取将n、I a、T数据记录于表1-2中。

(数据在数值的基础上进行浮动即可)

见课本P132

T em=Kt*i

参数可见P211或者本页后

(5) 调节电枢电压为U=110V ,保持I f =I fN 不变,调节涡流测功机的给定调节旋钮,使I a =0.8A ,再减小伺服电机的负载,一直到空载,其间记录7~8组数据于表1-4中。

四、实验报告

1、由实验数据求得电机参数:R aref 、K e 、K T

R aref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电阻 ——电势常数

——转矩常数 五、实验心得

六、思考题

1、若直流伺服电动机正(反)转速有差别,试分析其原因?

(1)“零飘”,零点不是绝对零点,要调节零飘点,接近于0位置,正反转就基本一致了 (2)因为可控硅制造工艺和参数问题,实际上反转跟正传的电流环并不一致

e

T aN

e K K n U

K π

300

==

直流伺服电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 直流伺服电机实验 一、实验设备及仪器 被测电机铭牌参数: P N =185W ,U N =220V ,I N =1.1A , 使用设备规格(编号): 1.MEL 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MEL-I 、MEL-IIA 、B );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MEL-13);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作直流伺服电机); 4.220V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位于实验台主控制屏的下部); 5.三相可调电阻900Ω(MEL-03); 6.三相可调电阻90Ω(MEL-04); 7.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MEL-06);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测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参数r a 、e κ、T κ。 2.掌握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项目 1.用伏安法测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电阻r a 。

2.保持U f=U fN=220V,分别测取U a =220V及U a=110V的机械特性n=f(T)。3.保持U f=U fN=220V,分别测取T2=0.8N.m及T2=0的调节特性n=f(Ua)。4.测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 四、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用伏安法测电枢的直流电阻Ra

表中Ra=(R a1+R a2+R a3)/3; R aref=Ra*a ref θ θ + + 235 235 (3)计算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电阻 由实验测得电枢绕组电阻值,此值为实际冷态电阻值,冷态温度为室温。按下式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绕组电阻值: R aref=Ra a ref θ θ + + 235 235

上海交大运动控制直流无刷电机实验报告

直流无刷电机实验报告 一、硬件电路原理简述 1、总体硬件电路图 图总体硬件电路原理图 单片机通过霍尔传感器获得转子的位置,并以此为依据控制PWM波的通断。

2、霍尔元件测量值与PWM波通断的关系 图霍尔元件测量值与PWM波通断的关系 二、软件架构 1、Components与变量定义 图 Components列表 PWMMC是用来产生控制电机的PWM波的。添加PWMMC时会同时加入一个eFlexPWM。

PWM_Out对应的是GPIO B2口,这个口电位为高时,电压才会被加到电机上。 GPIO B3控制着一个继电器,用于防止启动时过大的冲击电流。程序开始后不久就应把B3置高。 Halla、Hallb、Hallc对应于3个霍尔传感器。依次为GPIOC3、C4、C6。 TimerInt是用于测速的。根据2次霍尔元件的中断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转速。 2、电机旋转控制代码 for(;;) { Hall_Sensor = 0b00000000; Halla = Halla_GetVal(); Hallb = Hallb_GetVal(); Hallc = Hallc_GetVal(); if(Halla) Hall_Sensor |= 0b00000100; if(Hallb) Hall_Sensor |= 0b00000010; if(Hallc)

Hall_Sensor |= 0b00000001; switch(Hall_Sensor) { case 0b0000011: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A, PWM_SM1_ENABLE);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B, PWM_SM2_ENABLE); break; case 0b0000001: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A, PWM_SM1_ENABLE);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B, PWM_SM0_ENABLE); break; case 0b0000101: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A, PWM_SM2_ENABLE); PESL(eFPWM1_DEVICE, PWM_OUTPUT_B, PWM_SM0_ENABLE); break;

约瑟夫环实验报告

一.需求分析 1.约瑟夫环(Joseph)问题的一种描述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 2.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有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规定的运算命令,相应的输入数据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输入初始密码和人数2)输入所有人的密码3)显示输入的所有人的编号及相应的密码4)输出出列密码及编号5)结束 4.测试数据 (1)m=20, n=7, 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4 (2)m=20,n=1 (3)m=20,n=0 前面一组为常规数据,后面两组为边缘数据 二、概要设计 为实现上述功能,应以有序单向循环链表表示约瑟夫环。为此,需要有一个抽象数据类型。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 ADT LinkList { 数据对象:D={ ai | ai ∈termset,i=1,2,……n,n>=0}, termset中每个元素包含编号,密码,和一个指向下一节点的指针数据关系:R1={ | ai-1, ai ∈D , i=2,……n} 基本操作: LinkList EvaluList(int n);//对单向循环链表进行尾插入赋值 int size(LinkList L);//求链表的节点个数 Status ScanList(LinkList L);//遍历单向循环链表 Status Joseph(LinkList &L,int m);//约瑟夫环的实现 } 此抽象数据类型中的一些常量如下:#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约瑟夫环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2016.4.6 学生姓名:黄玲 学生学号:201408070105 专业班级:智能1401 指导老师:骆嘉伟 完成日期:2016.4.6

一.需求分析 1.本实验基本要求是用数组来实现线性表,再基于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修改等)来实现约瑟夫问题 2.由键盘输入总人数n和出列报数m 3.在DOS界面上显示依次出圈的人的编号和最后一个留下的人,在当前文件夹里生成一个文本文件,里面是相同的输出。 4.测试数据: 输入: 10,3 输出: 3 6 9 2 7 1 8 5 10 4//DOS 3 6 9 2 7 1 8 5 10 4//TXT 二.概要设计 §抽象数据类型 为实现上述程序的逻辑功能,应以整数存储用户的输入 用线性表实现,线性表定义如下: ADT LISt 数据对象:整数 基本操作: AList(100);//构建一个最大人数为100的顺序表(数组)来存储人 Next();//指向下一个人 moveStart();//回到第一个人继续数数 Length();//查看圈里还剩多少人 currPos();//查看当前数到人的编号 getValue();//查看当前编号的人是否还在圈内 §程序的流程 以书上的代码案例为参考,编写线性表的ADT在继承线性表的基础上编写顺序表(数组)的类文件编写主函数,创建类的对象,完成程序 三.详细设计 §物理数据类型 将大小为n的数组赋好值,其值为他本身的编号,即数组下标。 §程序思路的具体步骤实现 设一个标志点,在数组中移动,同时报数,当报到m时,当前人的值变为0,出圈,然后继续移动,重新数。当数到值为0的人时自动跳过(已出圈),当数

直流伺服电机实验报告

直流电机的特性测试 一、实验要求 在实验台上测试直流电机机械特性、工作特性、调速特性(空载)和动态特性,其中测试机械特性时分别测试电压、电流、转速和扭矩四个参数,根据测试结果拟合转速—转矩特性(机械特性),并以X 轴为电流,拟合电流—电压特性、电流—转速特性、电流—转矩特性,绘制电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效率曲线,即绘制电机综合特性曲线。然后在空载情况下测试电机的调速特性,即最低稳定转速和额定电压下的最高转速,即调速特性;最后测试不同负载和不同转速阶跃下电机的动态特性。 二、实验原理 1、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直流电机在稳态运行下,有下列方程式: 电枢电动势 e E C n =Φ (1-1) 电磁转矩 e m T C I =Φ (1-2) 电压平衡方程 U E I R =+ (1-3) 联立求解上述方程式,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2e e e m U R n T C C C = -ΦΦ (1-4) 式中 R ——电枢回路总电阻 Φ——励磁磁通 e C ——电动势常数 m C ——转矩常数 U ——电枢电压 e T ——电磁转矩 n ——电机转速

在式(1-4)中,当输入电枢电压U 保持不变时,电机的转速n 随电磁转矩e T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2、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 因为直流电机的励磁恒定,由式(1-2)知,电枢电流正比于电磁转矩。另外,将式(1-2)代入式(1-4)后得到以下方程: e e U R n I C C = -ΦΦ (1-5) 由上式知,当输入电枢电压一定时,转速是随电枢电流的变化而线性变化的。 3、直流电机的调速特性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有三种:调节电枢电压、调节励磁磁通和改变电枢附加 电阻。 本实验采取调节电枢电压的方法来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当电磁转矩一定 时,电机的稳态转速会随电枢电压的变化而线性变化,如式(1-4)中所示。 4、直流电机的动态特性 直流电机的启动存在一个过渡过程,在此过程中,电机的转速、电流及转矩 等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叫做直流电机的动态特性。本实验主要测量的是转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下式所示: s m dn n n T dt =- (1-6) 其中,s n ——稳态转速 m T ——机械时间常数 本实验中,要求测试在不同负载和不同输入电枢电压(阶跃信号)下电机的 动态特性。 5、传感器类型 本实验中,测量电机转速使用的是角位移传感器中的光电编码器;测量电磁 转矩使用的是扭矩传感器。

电动机实验报告doc

电动机实验报告 篇一:电机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维修与测试 所属课程名称电机学 实验日期 XX年5.6—5.13 班级电气11-13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 篇二:电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本 课程名称:电机拖动基础班级:电气11-2 姓名田昊石泰旭孙思伟 指导老师:_史成平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名称: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项目:1. 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 P0=f(U0)。 2. 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k=f(Ik), Pk=f(I)。 3. 负载实验保持U1=U1N,cos?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一)填写实验设备表 (二)空载实验 1.填写空载实验数据表格 2. 根据上面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PFe、励磁电阻Rm、励磁电抗Xm、电压比k (三)短路实验 1. 填写短路实验数据表格 O (四)负载实验 1. 填写负载实验数据表格 表3 cos?2=1 (五)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各仪表量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根据实验的单相变压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容量、空载电压,单 相变压器电源电压和频率、线圈匝数、磁路材质及几何尺寸等。 2.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

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防止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防止对变压器及其它仪器仪表等设备过压过 流而损坏。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1.电压和电流的区别:空载试验在低压侧施加额定电压,高压侧开路;短路 试验在高压侧进行,将低压侧短路,在高压侧施加可调的低电压。2.测量范围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的是铁芯损耗和空载电流, 而短路试 验主测量的是短路损耗和短路电阻。3.测量目的不同:空载试验主要测量数据反映铁芯情况,短路试验反映的是线圈方面的问题。 4.试验时,要注意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的同名端,要避免接错线。选择的导 线应该是高压导线,要不漏线头要有绝缘外皮保护。5.通过负载试验可以知道变压器的阻抗越小越好。阻抗起着限制变压器的电 流的作用,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这些。 篇三:直流电动机实验报告 电机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_电机实验_________指导老师:___

约瑟夫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joseph环 姓名: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18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 需求分析 (2)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1、概要设计 (3) 2、详细设计 (3) 3、调试分析 (x) 4、用户手册 (x) 5、测试结果 (6) 6、程序清单 (7) 4 小结 (10)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练使用C++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3)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编号是1,2,……,n的n个人按照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个人只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仍开始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设计一个程序来求出出列顺序。 2、要求: 利用不带表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输出各个人的编号。 3、测试数据: m的初值为20,n=7 ,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7,4,首先m=6,则正确的输出是什么? 输出形式:建立一个输出函数,将正确的输出序列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概要设计: 在理解了题目后,我先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单链表,利用单链表先建立循环链表进行存贮,建立完循环链表后,我将所要编写的函数分为了两块,一块是经过学过的单链表改编的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函数,还有一块是运行约瑟夫环的函数。 详细设计: 我先建立一个结构体,与单链表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存密码的code域 struct LinkNode { int data; /删除的是尾结点时(不知道为什么我写程序里总是编译出现错误){ q->next=head; //重新链接 delete a; len--; return out; } else { q->next=a->next; delete a; len--; return out; } } } } 5、测试结果:

【实验报告】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告范文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直流发电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在求取直流发电机的特性曲线时,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特性实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保持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4、如何确定复励发电机是积复励还是差复励?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实验 (1)测空载特性保持n=nN使IL=0,测取U0=f(If)。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If=IfN ,测取U=f(IL)。 (3)测调节特性保持n=nN使U=UN,测取If=f(IL)。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3、复励发电机实验 积复励发电机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四、实验设备及挂件排列顺序 1、实验设备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1、D44、D31、D42、D51 五、实验方法1、他励直流发电机 励磁电源图2-3直流他励发电机接线图 按图2-3接线。图中直流发电机G选用DJ13,其额定值PN=100W,UN=200V,IN=0.5A,nN=1600r/min。校正直流测功机MG作为G的原动机(按他励电动机接线)。MG与G由联轴器直接连接。开关S选用D51组件。Rf1选用D44的1800 Ω变阻器,Rf2 选用D42的900Ω变阻器,并采用分压器接法。R1选用D44的180Ω变阻器。R2为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选用D42,采用串并联接法(900Ω与900Ω电阻串联加上900Ω与900Ω并联),阻值为2250Ω。当负载电流大于0.4 A时用并联部分,而将串联部分阻值调到最小并用导线短接。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选用D31,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枢电源打开之前,应先将电枢电源的调节旋钮拧到最小。(1)测空载特性 1)断开发电机G的负载开关S。将Rf2调至最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约瑟夫环)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 题目:Joseph问题求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一、试验内容 约瑟夫(Joseph)问题的一种描述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 二、试验目的 掌握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运算,能够灵活应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 三、流程图 输入总人数n 创建并初始化 n个结点 输入第一个报 的数key n==0 报数过程 输出出列者 的编号及密 码 结束 n--

四、源程序代码 //Joseph问题求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include #include struct list { int num,code; struct list *next; }; void main() { printf("Joseph问题求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n \n"); int i,j,m=1; int key; // 密码. int n; //人数 . list *p,*s,*head; head=(list *)malloc(sizeof(list)); //为头结点分配空间. p=head; printf("输入人的总个数:"); scanf("%d",&n); for(i=1;i<=n;i++) { key=rand() % 100; printf("第%d个人的密码:%d\n",i,key); s=p; p=(list *)malloc(sizeof(list)); //创建新的结点. s->next=p; p->num=i; p->code=key; } p->next=head->next; p=head; head=head->next; free(p); //释放头结点. p=head; do{ printf("\n第%d号成员的密码为:%d",p->num,p->code); //输出链表. p=p->next; }while(p!=head); printf("\n\n输入第一个报的数:\n"); scanf("%d",&key); printf("\n出列顺序为:\n"); do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约瑟夫环)

基础成绩:82分《数据结构》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 题目:Joseph问题求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102 姓名:张晨曦 学号: 102534 完成日期:2012/6/20 一、试验内容

- 约瑟夫(Joseph)问题的一种描述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 二、试验目的 掌握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运算,能够灵活应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 三、流程图 struct list {

- int num,code; struct list *next; }; void main() { printf("Joseph问题求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n \n"); int i,j,m=1; int key; // 密码. int n; //人数. list *p,*s,*head; head=(list *)malloc(sizeof(list)); //为头结点分配空间. p=head; //使指针指向头节点 printf("输入人的总个数:"); scanf("%d",&n); for(i=1;i<=n;i++) { printf("第%d个人的密码:\n",i); scanf("%d",&key); s=p; p=(list *)malloc(sizeof(list)); //创建新的结点. s->next=p; p->num=i; p->code=key; } p->next=head->next; p=head; head=head->next; free(p); //释放头结点. p=head; printf("\n\n输入初始值:\n"); scanf("%d",&key); printf("\n出列顺序为:\n"); do { j=1; p=head; while(jnext;//使P指向下一结点 j++; } //报数过程. i=p->num; key=p->code; printf("%d\n",i); s->next=p->next;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控制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一设计目得 1掌握单片机用PWM实现直流电机调整得基本方法,掌握直流电机得驱动原理。 2学习模拟控制直流电机正转、反转、加速、减速得实现方法. 二设计要求 用已学得知识配合51单片机设计一个可以正转、反转或变速运动得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并用示波器观察其模拟变化状况。 三设计思路及原理 利用单片机对PWM信号得软件实现方法.MCS一51系列典型产品8051具有两个定时计数器。因为PWM信号软件实现得核心就是单片机内部得定时器,所以通过控制定时计数器初值,从而可以实现从8051得任意输出口输出不同占空比得脉冲波形。从而实现对直流电动机得转速控制。 .AT89C51得P1、0—P1、2控制直流电机得快、慢、转向,低电平有效.P3、0为PWM波输出,P3、1为转向控制输出,P3、2为蜂鸣器。PWM控制DC电机转速,晶振为12M,利用定时器控制产生占空比可变得PWM波,按K1键,PWM值增加,则占空比增加,电机转快,按K2键,PWM值减少,则占空比减小,电机转慢,当PWM值增加到最大值255或者最小值1时,蜂鸣器将报警 四实验器材 DVCC试验箱导线若电源等器件

PROTUES仿真软件KRIL软件 五实验流程与程序 #include 〈 reg51、h > sbitK1 =P1^0;增加键 sbit K2 =P1^1 ; 减少键 sbit K3 =P1^2;转向选择键 sbit PWMUOT =P3^0; PWM波输出?? sbitturn_around =P3^1 ;?转向控制输出 sbit BEEP =P3^2 ;蜂鸣器 unsigned int PWM; void Beep(void); void delay(unsigned int n); void main(void) { TMOD=0x11;//设置T0、T1为方式1,(16位定时器) TH0=0 ; 65536us延时常数{t=(65536—TH)/fose/12} ?TL0=0; TH1=PWM; //脉宽调节,高8位 ? TL1=0; EA=1;? //开总中断 ET0=1; //开T0中断? ET1=1;??//开T1中断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约瑟夫环问题

信息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约瑟夫环 实验性质:①综合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验证性实验实验时间:2017.10 试验地点: 本实验所用设备:PC及VS2010 【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_RingNode { int pos; // 位置 struct _RingNode *next; }RingNode, *RingNodePtr; 【算法思想】: 以单链表实现约瑟夫环 用户输入M,N值,从1至N开始顺序循环数数,每数到M输出该数值,直至全部输出。(约瑟夫环问题Josephus)。以环状链表实现 【算法描述】: void Create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count) { RingNodePtr pCurr = NULL, pPrev = NULL; int i = 1; pPrev = pHead; while(--count > 0) { pCurr = (RingNodePtr)malloc(sizeof(RingNode)); i++; pCurr->pos = i; pPrev->next = pCurr; pPrev = pCurr; } pCurr->next = pHead; // 构成环状链表 }

void PrintRing(RingNodePtr pHead) { RingNodePtr pCurr; printf("%d", pHead->pos); pCurr = pHead->next; while(pCurr != NULL) { if(pCurr->pos == 1) break; printf("\n%d", pCurr->pos); pCurr = pCurr->next; } } void KickFrom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m) { RingNodePtr pCurr, pPrev; int i = 1; // 计数 pCurr = pPrev = pHead; while(pCurr != NULL) { if (i == m) { // 踢出环 printf("\n%d", pCurr->pos); // 显示出圈循序 pPrev->next = pCurr->next; free(pCurr); pCurr = pPrev->next; i = 1; } pPrev = pCurr; pCurr = pCurr->next; if (pPrev == pCurr) { // 最后一个 printf("\n%d", pCurr->pos); // 显示出圈循序 free(pCurr); break; } i++; } } int main()

直流电机实验报告

直流电机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204班 姓名:卞景季 学号: 11291121 组号: 22

一,实验目的: 掌握直流电机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的测定。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 1,直流并励发电机 ① 转速特性:a e e a a a e a I n C R C U n I R E U n C E '0//βφφφ -?=-=+== 其中φe C U n /0=为理想空载转速, 转速特性为φβe a C R /'=的直线(即斜率为β’的直线) ② 转矩特性 φa T e I C T =不计去磁,a T e I C T '=特性曲 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当考虑电枢反应时实际曲线偏离直线 Ia C T ',仍接近于一条直线。 ③ 机械特性 φ φφφa T T e e e a a a I C T C C RT C U n n C E R I E U =-=?=+='// 当U,R.Φ一定时能得出机械特性曲线。 实验内容: 直流电动机M 运行后,将电阻R 1调至零,I 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负载电阻R 2、电枢电压及磁场电阻R f1,使M 的U=U N ,Ia=0.5I N ,I f =I fN 记下此时MG 的I F 值。 2)保持此时的I F 值(即T 2值)和I f =I fN 不变,逐次增加R 1的阻值,降低电枢两端的电压Ua ,使R 1从零调至最大值,每次测取电动机的端电压Ua ,转速n 和电枢电流Ia 。 3)共取数据8-9组,记录于表中 (2)改变励磁电流的调速 1)直流电动机运行后,将M 的电枢串联电阻R 1和磁场调节电阻R f1调至零,将MG 的磁场调节电阻I f2调至校正值,再调节M 的电枢电源调压旋钮和MG 的负载,使电动机M 的U=U N ,Ia =0.5I N 记下此时的I F 值。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约瑟夫问题求解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I —数据结构 实验一、约瑟夫斯问题求解 一、问题描述 1.实验题目:编号 1,2,....,n的n个人顺时针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 开始选择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m,从第一个人开始顺时针自 1 报数,报到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 1 报数,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 2. 基本要求: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印出个人的编号。 3. 测试数据: n=7,7 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 4.m初值为6(正确的出列顺序 应为 6,1,4,77,2,3)。 二、需求分析 1. 本程序所能达到的基本可能: 该程序基于循环链表来解决约瑟夫问题。用循环链表来模拟n 个人围坐一圈,用链表 中的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人和他所代表的密码。在输入初始密码后m,对该链表进行遍历,直到第 m个结点,令该结点的密码值作为新的密码值,后删除该结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的结点被释放空间出列。 2. 输入输出形式及输入值范围: 程序运行后提示用户输入总人数。输入人数 n 后,程序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输入第 i个人的密码,在输入达到预定次数后自动跳出该循环。程序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输入 初始密码,密码须为正整数且不大于总人数。 3.输出形式 提示用户输入初始密码,程序执行结束后会输出相应的出列结点的顺序,亦即其编号。 用户输入完毕后,程序自动运行输出运行结果。 4.测试数据要求: 测试数据 n=7,7 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 1, 7, 2, 4, 8, 4。 m初值为 6(正确的出列 顺序应为6, 1, 4,7, 2, 3, 5)。 三、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应用循环链表来模拟该过程,用结构体来存放其相应的编号和密码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直流电机测速实验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题项目:直流电机测速实验 专业班级:电科1201 学号:2012001610 学生姓名:王天宇 指导教师:任光龙 2015年 5 月24 日

直流电机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254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了解光电开关,掌握光电传感器测速电机转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光电测速的基本电路有光电传感器、计数器/定时器组成。被测电机主轴上固定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上有小孔。传感器的红外线发射端和接收端装在圆盘的两侧,电机带动圆盘转到有孔的位置时,红外线光通过,接收管导通,输出低电平。红外线被挡住时,接收截止,输出高电平。用计数器/定时器记录在一定时间内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个数,就可以计算车电机的转速, 三、线路连接 线路连接:8254计数器/定时器0和2作为定时器,确定测速时间,定时器0的CLK0连1MHZ脉冲频率,OUT0作为定时器2的输入,与CLK2相连,输出OUT2与8255的PA0端相连。GATE0和GATE2均接+5V,8354计数器/定时器1作为计数器,,输入CLK1与直流电机计数端连接,GATE1与8254的PC0相连。电机DJ端与+5V~0V模拟开关SW1相连。如下图所示。

四、编程提示 8254计数器/定时器1作为计数器记录脉冲个数,计数器/定时器0和2作为定时器,组成10~60秒定时器,测量脉冲个数,算出点击每分钟的转速并显示在屏幕上, 8255的PA0根据OUT2的开始和结束时间,通过PC0向8254计数器/定时器1发出开始和停止计数信号。 五、流程图

六、实验程序: DATA SEGMENT IOPORT EQU 0D880H-0280H IO8255K EQU IOPORT+283H IO8255A EQU IOPORT+280H IO8255C EQU IOPORT+282H IO8254K EQU IOPORT+28BH IO82542 EQU IOPORT+28AH IO82541 EQU IOPORT+289H IO82540 EQU IOPORT+288H MESS DB 'STRIKE ANY KEY,RETURN TO DOS!', 0AH, 0DH,'$' COU DB 0 COU1 DB 0 COUNT1 DB 0 COUNT2 DB 0 COUNT3 DB 0 COUNT4 DB 0 DATA ENDS CODE SEGMEN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二 约瑟夫环)

韶关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册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二线性表及其应用 约瑟夫环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陈正铭 韶关学院教务处编制

一、实验预习报告内容

二、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时间:2007 年 4 月 4 日(星期三第7,8 节)实验同组人:

三、实验报告内容 2007年4 月5 日 注:1、如有个别实验的实验报告内容多,实验报告册页面不够写,或有识图,画图要求的,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老师要求另附相同规格的纸张并粘贴在相应的“实验报告册”中。 2、实验报告册属教学运行材料,院系(中心)应按有关规定归档保管。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stdlib.h" /* 设立无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id; /* 编号*/ int pw; /* 密码*/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void main() { int m,n,pw,i=1,j=0; /* m为初始报数值,n 为参与人数,pw为密码临时保存变量,i、j 为循环变量*/ LinkList L,p,q; /* L为链表头指针,p、q为临时指针*/ printf("输入人数n(n>0):"); scanf("%d",&n); printf("输入第1 人密码:"); scanf("%d",&pw); L=(LinkList)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id=i; L->pw=pw; L->next=L; /* 创建首结点*/ q=L; /* q指向尾结点*/ p=L; /* p指向待删除结点前驱*/ for(i=2;i<=n;i++) /* 依次输入第2……第n个参与者密码*/ { printf("输入第%d 人密码:",i); scanf("%d",&pw); p=(LinkList)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p->id=i; p->pw=pw; /* 创建第i个参与者结点p */ q->next=p; /* 在尾结点q后插入新结点p */ q=p; /* 更新q指向新的尾结点p */ p->next=L; /* 新结点p的后继指针指向首结点*/ } printf("输入约瑟夫环的初始报数值m:"); scanf("%d",&m); printf("出列顺序为:"); for(i=1;i<=n;i++) /* n个参与者依次按规则出列*/ { for(j=1;jnext; /* p 指向待删除结点前驱*/ q=p->next; /* q指向待删除结点*/ p->next=q->next; /* 删除结点q */ printf("%d\t",q->id); /* 输出被删结点编号*/ m=q->pw; /* m更新为被删结点的密码值*/ free(q); /* 释放被删结点q */ } getch(); }

实验 交流伺服电动机实验1——实验报告样板

交流伺服电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交流伺服电机 2.掌握交流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交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 2.测定交流伺服电机的调速特性 3.观察交流伺服电机的“自转”现象 三、实验原理 伺服电机又称执行电机。其功能是将输入的电压控制信号转换为轴上输出的角位移和角速度,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可控性好,反应迅速。是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中常用的执行元件。 交流伺服电机就是一台两相交流异步电机。它的定子上装有空间互差90 的两个绕组: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工作时两个绕组中产生的电流相位差近90o,因此便产生两相旋转磁场。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转子便转动起来。加在控制绕组上的控制电压反相时(保持励磁电压不变),由于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使电动机转子反转。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特点:在电动机运行时如果控制电压变为零,电动机立即停转。 四、实验步骤 1.测定交流伺服电机机械特性,并绘制n=f(T)曲线α=1 1)启动主电源,调节三相调压器,使Uc=U N=220V;

2)调节涡流测功机的给定调节,记录力矩和转速。 n=f(T)曲线 2. 测定交流伺服电机机械特性,并绘制n=f(T)曲线 α=0.75 1)启动主电源,调节三相调压器,使Uc=0.75U N =165V ; 2)调节涡流测功机的给定调节,记录力矩和转速。 U1 V1W1N

n=f(T)曲线 3.测定交流伺服电机的调速特性,并绘制n=f(Uc)曲线1)启动主电源,调节三相调压器,使Uc=U N=220V; 2)调节三相调压器,记录控制电压和转速。

n=f(Uc)曲线 4.观察交流伺服电机的“自转”现象 1)启动主电源,调节使Uc=220V, U f=117V,观察电机有没有“自转”现象; 2)调节使Uc=0V, U f=117V,观察电机有没有“自转”现象。 五、思考题 1. 分析步骤4中有无“自转”现象?若有“自转”现象,一般如何消除?若无“自转”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两种状态下,该交流伺服电机均未见“自转”现象。因为建立的正、反转旋转磁场分别切割笼型绕组(或杯形壁)并感应出大小相同,相位相反的电动势和电流(或涡流),这些电流分别与各自的磁场作用产生的力矩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成力矩为零,伺服电机转子转不起来。当控制信号消失时,只有励磁绕组通入电流,伺服电机产生的磁场将是脉动磁场,转子很快地停下来。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直流电机转速测量与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编写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程序。 3、熟悉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PID参数调整掌握PID控制原理。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计算机、NI ELVIS II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LabVIEW软件、万用表、12V直流电

机、光电管,电阻、导线。 三、实验原理 直流电机转速测量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大小调节电机转速;利用光电管将电机转速转换为一定周期的光电脉冲、采样脉冲信号,获取脉冲周期。将脉冲的周期变换为脉冲频率,再将脉冲频率换算为电机转速;比较电机的测量转速与设定转速,将转速偏差信号送入PID控制器,由PID控制器输出控制电压,通可变电源输出作为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实现电机转速的控制。 四、实验过程 (1)在实验板上搭建出电机转速光电检测电路 将光电管、直流电机安装在实验板上的合适位置,使得直流电机的圆片恰好在光电管之中,用导线将光电管与相应阻值的电阻相连,并将电路与相应的接口相连,连接好的电路图如下。 (2)编写程序,实现PID控制 SP为期望转速输出,是用户通过转盘输入期望的转速;PV为实际测量得到的电机转速,通过光电开关测量马达转速可以得到;MV为PID输出控制电压,将其接到“模拟DBL”模块,实现控制电源产生所需的直流电机控制电压。通过不断地检测马达转速与期望值对比产生偏差,通过PID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 编写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五、调试过程及结果 PID参数调整如下时,系统出现了振荡现象,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 于是将参数kc调小,调整后的参数如下:

直流伺服电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直流伺服电机实验 一、实验设备及仪器 被测电机铭牌参数: P N =185W ,U N =220V ,I N =1.1A ,μN =1600rpm 使用设备规格(编号): 1.MEL 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MEL-I 、MEL-IIA 、B );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MEL-13);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作直流伺服电机); 4.220V 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位于实验台主控制屏的下部); 5.三相可调电阻900Ω(MEL-03); 6.三相可调电阻90Ω(MEL-04); 7.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MEL-06);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测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参数r a 、e κ、T κ。

2.掌握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项目 1.用伏安法测出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电阻r a 。 2.保持U f=U fN=220V,分别测取U a =220V及U a=110V的机械特性n=f(T)。3.保持U f=U fN=220V,分别测取T2=0.8N.m及T2=0的调节特性n=f(Ua)。4.测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 四、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用伏安法测电枢的直流电阻Ra

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实际冷态电阻值Ra=3 13 2a a a R R R ++。 表中Ra=(R a1+R a2+R a3)/3; R aref =Ra*a ref θ++235235 (3)计算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电阻 由实验测得电枢绕组电阻值,此值为实际冷态电阻值,冷态温度为室温。按下式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时的电枢绕组电阻值: R aref =Ra a ref θθ++235235 式中R aref ——换算到基准工作温度时电枢绕组电阻。(Ω) R a ——电枢绕组的实际冷态电阻。(Ω) θref ——基准工作温度,对于E 级绝缘为75℃。 θa ——实际冷态时电枢绕组的温度。(℃) 2.测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