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走进商场-观察物体》集体备课

凤鸣小学孙琳敬

一、教材地位:是观察物体的第三个循环.

观察物体:有趣的游戏-小桥流水人家-走进商场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一上)

辨认从正面、上面(或其他两个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二上)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走进商场-观察物体(三下)

前面是以观察单体的实物为主,本册主要是观察小组合实物和较为抽象的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为主。

重点是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块数较少的小组合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实现几何体和视图之间的转化。也就是实现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

二、教材结构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窗一是冰箱、冰柜展销现场的情境: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块数较少的小组合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一组实物),并通过练习题3和练习题4为信息窗二的学习作了铺垫和渗透。信息窗二是仓库装卸货物的场境: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实现简单的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转换。

所以说,信息窗1是单元学习的基础,信息窗2是单元学习的重点,其中第三个红点是学习的难点。

通过两个信息窗的的学习,完成几何体和简单的平面视图的相互转化,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

三、信息窗解读

(一)信息窗1的学习

1、信息窗的解读。在商场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展销活动,本情境图呈现的就是商场正在进行冰箱冰柜展销的场景,主持人正在宣讲,同学们站在不同的方位进行观看,通过“他们看到的冰箱冰柜的形状是一样的吗”的问题的研究,学习从不同方向观看一组实物的形状。

2、例题解读。教材就安排了1道例题,就是从不同方向看冰箱和冰柜,看到的

是什么形状

3、教与学的建议。

(1)简要复习做好铺垫。

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学生已经学过,上课伊始可以出示一个物体(任意的实物),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进行观察,主要从观察的方法上进行热身。

2、出示一个正方体、圆柱、球,分别说一说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试着画一画。对下面组图图形连线做铺垫。

(2)观察情境图找准观察点。画面的意思非常清楚,重要的是弄清这些同学的分布情况,在正面看的有哪些同学,在侧面看的有哪些同学,在上面看的有哪些同学。

(3)关于例题的学习。可分四步

1、观察并想象图中同学看到物体的形状。为便于表述,可给几个特定位置上的同学其上名字,想象他们看到的冰箱和冰柜的形状应是什么样子。

2、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图形连线。出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三幅图和站在特定位置上的三个人,结合图示进行连线。

3、现场摆放进行观察。

摆和看是课堂上的重要活动,是课的中心环节。可模拟例题摆两个长方体,分小组进行观察。模拟情景时,学生看事物的角度要和图中人物一致,并且实现要垂直于所观察的面。

摆时要弄清:他们的位置怎样放。

看时要规范:从那几个方向进行观察,每个人观察几个方向,如每个人都要轮换位置,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

4、用图示表示看到的形状并进行比较。即在本子上画出在不同位置上看2个实物的图形,并对其进行比较,即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等。

总之:要把观察物体落到实处。

4、自主练习。

第1题:前面和后面属于一种情况,题目根据实际情况没有设计从上面看,练习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第4题:可用正方体或长方体代替摆一摆,让学生实际观察。本题是对信息窗2内容的渗透。

第6题:根据看到的图形想象摆放的是什么物体,及物体的位置,此题可先推测,再用实物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推想。

(二)信息窗2的学习

1、信息窗的解读。本情境图呈现的是搬运工人在搬运货物的情形,仓库里有很多货物,运输车上放有2个货物,2个搬运工人和2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在看这2

个货物。

2、例题解读。教材就安排了3道例题。

红点1:从不同的方向看2个正方体构成的组合体。

红点2:从不同的方向看3个正方体构成的组合体。

红点3:根据平面视图摆放立体图形。

3、教与学的建议。

首先教学红点1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提出:“从不同的方向看两个正方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这一问题。学生观察、猜想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课件演示验证猜想,建立模型。上述学习活动之后,及时进行梳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教学同样沿着上述的模式进行,教学红点2,

“推车上再增加一箱货物,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课件呈现3个正方体,猜想并把观察到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由于这部分内容,相对于红点1,空间想象的难度有所提高,因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出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验证。然后出示课件,同时引发学生反思,“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竖向长方形。而实际上在立体图形中左侧面看到的这两个正方形不在同一平面上,右侧面的这两个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虽然小正方体摆放不同,但是,在从侧面看,视觉效果上确是却相同的,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从前后两个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因为三个立体摆放有高有低,从前看时左低右高,从后看左高右低,高低的位置变了,分别呈现出L形与反L 形,方向正好相反。红点1与红点2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从同一个位置

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前两个红点问题要分析透彻。

第二部分,教学红点3:由平面视图到立体图形

先抛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三箱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箱,也就是车上有4箱,但不改变正面的形状,从正面看到的仍然是添加之前的形状,猜一猜这个正方体可以添在哪些位置?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四步进行:

(1)研究视图。分析视图的形状与结构,弄清楚它是从哪面看到的形状。即从正面看一共看到3个正方形,右面竖着有2个正方形,左面有1个正方形。即右面一摞有2层,左面一摞有1层。

(2)展开想象,实际拼摆。教材呈现了3种摆法,实际教学时不要局限于这3种,可以有更多的摆法,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3)观看验证。摆得到底对不对,摆后从正面进行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的视图效果,如果不符合,应怎样改正。

(4)集体交流,相互观摩不同的摆法,结合课件体验物体摆法的多样性。

总之,整个活动经历“研究视图—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过程。

4、关于自主练习。

第2题是给出观察到的图,选择不同摆放实物的练习。可由学生先填空,再用学具摆放验证。

第3题是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叠放物体的形状,本题所观察到的图左右、前后方向正好相反,是很容易出错的一道题。应该让学生摆一摆,充分观察。

第4题是按照视图的要求摆出相应的物体,依据平面图形想象创造立体,这样的题目对发展学生想象力,形成空间观念非常有效。其做题的程序可参照第3到例题的程序进行。

第7题是数正方体的个数,但实物图中有些正方体不容易看到或者不能直接看到,可以让学生实际摆一摆,逐层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进一步体会这些正方体的客观存在,有利于空间想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