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_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_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_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理想的行政组织: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主要特点为,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2、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

行劳动分工;3、按等级制度形成一个指挥链;4、在人员关系上,表现为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5、承担每个职位的人都需经过甄选,并经过考试和培训;6、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

7、管理人员非组织所有者;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且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和考核制度;9、管

理人

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适用于一切情况。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是最符合理性原则的,其效率是最高的。

(二)韦伯对权力的分类: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他把权力划分为三大类,1、合理的法定权力;2、传统的权力;3、神授的权力。韦伯认为,在这三种权力当中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能保证管理的连续性和合理性,能按照人的才干来选拔人才,并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行使权力。这是保证组织能够健康发展的最好的权力形式。

(三)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制度:韦伯认为,行政组织中除了最高领导外的每一个官员,都应按下列准则被任命和行使职能,1、他们在人身上是自由的;2、他们按明确规定的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3、每一职务都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职权范围;4、职务是通过自由契约关系来承担的;5、候选人是以技术水平为依据挑选出来的,他们是被任命而非选举的;6、他们有固定的薪金报酬,绝大多数有权享受养老金,

雇佣当局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有权解雇这些官员,但这些官员则始终有辞职的自由;7、这个工作是任职者

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工作;8、它成为一种职业,有着一种按年资或成就或两者兼有之的升迁制度,升迁由上级的判断来决定;9、官员在完全同所管理财产的所有权无关的情况下工作,且不能滥用职权;10、他

在行使职权时受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

以上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他的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中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由于在他提出自己理论的时候,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还没有形成对行政组织理论的需求,所以在理论提出后并未引起重视。当四、五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发现韦伯的天才贡献。然而,韦伯的理论也绝非尽善尽美——由于他的研究仅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基于此新古典组织理论(巴纳德等)、现代组织理论(伍德沃德等)开始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祝好!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具体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有七项核心主张:

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即公务员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他们。其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不是服务的直接供给者,而是调停者、中介者甚或裁判员。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追求公共利益,即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动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能无拘无束、真诚地进行对话的环境中,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还有责任确保经由这些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即战略地思考、民主的行动,即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计划,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能够最有效地、最负责任地得到贯彻执行。通过对公民教育方案的参与以及对公民领袖更广泛的培养,政府可以激发人们重新恢复原本应有的公民自豪感和公民责任感,而且这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在许多层次都会出现的一种更强烈的参与意愿。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即公共利益源于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而不是个体自我利益的简单相加。因此,公务员不仅仅要回应顾客”的需求,而且更要关注建设政府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

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即公务员不应当仅仅关注市场,他们也应该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公共行政官员应该受到包括公民利益、宪法法令、其他机构、其他层次的政府、媒体、职业标准、社区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环境因素、民主规范、公民需要在内的各种制度和标准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他们应该对这些制度和标准等复杂因素负责。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即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如果能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共同领导的过程来运作,它们最终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公共行政官员既不像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需要保障和组织一种官僚职业的雇员,也不像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主张的那样只是市场的参与者,

他们的动机和报酬远不只是一个薪水或保障的问题,他们希望与别人的生活有所区别,因此要分享领导权,

它具有相互尊重、彼此适应和互相支持的特点。

7.公民权和公民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身份,与视公共资金为己所有的企业家式行事方式相比,如果公务员和公民都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那么公共利益就会得到更好的实现。新公共管理理论鼓励公共行政官员采取企业家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会导致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只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和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行政官员不是他们机构和项目的企业所有者,政府的所有者是公民。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

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他们不仅要分享权利,通过人民来工作,通过中介服务来解决公共问题,而且还必须将其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重新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非企业家。

行政管理理论由德国古典管理学派代表人马科思?韦伯提出,他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

结构主要分为3层,相当于现在人们还广泛应用的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和低

级管理阶层。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本含义

他的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原意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这是一个有关集体活动理性

化的社会学概念。他所讲的理想的”,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抽象的、纯粹的组织形态。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

韦伯关于最好的管理制度的概念同泰罗的想法非常相似。他们都认为,管理行为是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领导者应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主观猜想进行领导: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把在一个组织中为了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活动都划分为

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最大限度的分工,在组织的每个环节上,就可以由拥有必要职权的专家完成各项任务。

(2)各种职务和职位按职权的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

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每一个下级接受他的上级的控制和监督,

这个下级不仅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还要对他的下级的行动负责。

为此,他必须对自己的下级拥有权力,能发出下级必须服从的命令。

(3 )组织中人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现。每个职位的人员必须称职,同时也不能随意免职。

(4)除了某些按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管理人员

是委任的。

(5)这些管理人员并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只是

其中的工作人员。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

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7)管理人员是专职的,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

迁制度,按照年资、工作成绩或两者的综合考虑升迁。但管理人员是否升迁,完全由上级决定。通过这种制度,在组织的成员中培养集体精神,鼓励他们忠于组织。

(8)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这一

点将不受个人情感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以便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 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的成果,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日益增多的各大组织。韦伯的管理思想,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发展(如社会系统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

一方面,行政管理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获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产物,具有同自然和人类社会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现目标,要对人、财、物等资源合理配置,对决策、执行、控制、监督或生产、市场推广、仓储、销售等职能活动进行协调,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科学组织。这种由组织生产力所产生的行政管理功能,是由社会生产力引起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称为行政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行政管理的生产力属性或一般性。行政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凡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组织的有序运行都需要行政管理,它不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而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体现了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行政管理的共性,它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长期性。

譬如,一些私人组织所采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公共组织管理中,也同样可以适用。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中的监督活动”同人与社会组织网络、各种社会制度相联系,与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决定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具有社会属性。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为维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需要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调整利益关系而产生的行政管理功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故称行政管理的社会属性。行政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与行政管理相联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表现出行政管理不同的个性,故行政管理的社会属性又称生产关系属性或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行政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着主流阶层的意志,带有明显的政治性。

行政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行政管理的特性。

因为任何一种行政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是与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社会关系紧密结合的。我们在研究、掌握行政管理原理和规律时,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实践表明,不存在一个适用于古今中外的行政管理活动普遍模式。

(二)行政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行政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一方面,行政管理的科学性是指行政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可以认识和了解的运行规律,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可以总结出反映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理论和办法。这是因为:(1 )行政管理具有系统性, 有其活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可以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形成反映行政管理规律的理论体系、管理方法与技术,解释

过去和现在, 预测未来。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整理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 三、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仅有)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六、行政组织的功能: 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 七、本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标、②结构、③体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 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 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 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初步的原始分工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并且阐述了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基础和保证。这里不能狭义地理解官僚组织。官僚本身是中性的,只不过,几千年中国的“特有”的文化使其贬义化了,这也正如道教(地法天,天法道,只求顺应自然)和道家(强求长生不老)的类似境地。企业的长生不老决不仅仅依赖于其英雄人物的“超凡卓识”,应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顺应自然”的原则体系——公正地识人、用人和尽人的体系。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一起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这种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由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其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习惯于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这种权力形式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 (1)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地进行。 (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3)领导者的权力受到约束,并非无限。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的理想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1、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确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均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

马克斯_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理想的行政组织: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主要特点为,1、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2、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3、按等级制度形成一个指挥链;4、在人员关系上,表现为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不同的职位和职位的高低来决定;5、承担每个职位的人都需经过甄选,并经过考试和培训;6、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7、管理人员非组织所有者;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且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和考核制度;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适用于一切情况。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是最符合理性原则的,其效率是最高的。 (二)韦伯对权力的分类: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他把权力划分为三大类,1、合理的法定权力;2、传统的权力;3、神授的权力。韦伯认为,在这三种权力当中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能保证管理的连续性和合理性,能按照人的才干来选拔人才,并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行使权力。这是保证组织能够健康发展的最好的权力形式。 (三)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制度:韦伯认为,行政组织中除了最高领导外的每一个官员,都应按下列准则被任命和行使职能,1、他们在人身上是自由的;2、他们按明确规定的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3、每一职务都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职权范围;4、职务是通过自由契约关系来承担的;5、候选人是以技术水平为依据挑选出来的,他们是被任命而非选举的;6、他们有固定的薪金报酬,绝大多数有权享受养老金,雇佣当局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有权解雇这些官员,但这些官员则始终有辞职的自由;7、这个工作是任职者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工作;8、它成为一种职业,有着一种按年资或成就或两者兼有之的升迁制度,升迁由上级的判断来决定;9、官员在完全同所管理财产的所有权无关的情况下工作,且不能滥用职权;10、他在行使职权时受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 以上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他的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中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由于在他提出自己理论的时候,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还没有形成对行政组织理论的需求,所以在理论提出后并未引起重视。当四、五十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发现韦伯的天才贡献。然而,韦伯的理论也绝非尽善尽美——由于他的研究仅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从而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基于此新古典组织理论(巴纳德等)、现代组织理论(伍德沃德等)开始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祝好!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具体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有七项核心主张: 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即公务员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他们。其角色从控制转变为议程安排、使相关各方坐到一起,为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提供便利,不是服务的直接供给者,而是调停者、中介者甚或裁判员。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追求公共利益,即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动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能无拘无束、真诚地进行对话的环境中,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还有责任确保经由这些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

管理学经典韦伯的组织理论

管理学经典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其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1)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3)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l、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制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0小题,每小题1分,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2.管理幅度与领导者的水平、能力成()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矛盾关系 D.同等关系 3.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 A.组织结构模式 B.权力分配关系 C.职位设置 D.管理幅度与层次 4.作为地方自治团体,法国大区行政机关的首脑是() A.大区行政长官 B.大区秘书长 C.大区特派员 D.大区议会主席 5.英国建立“部长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 A.基层人员参与绩效测评 B.减轻部长管理工作负担 C.基层人员参加部长决策 D.加强部长对本部工作的控制 6.地方行政组织对其辖区内的行政事务有自主决定权,中央行政组织一般不加干涉的体制称为() A.集权制 B.分权制 C.均权制 D.分离制

7.中国行政组织职能转变的关键是() A.党政分开 B.政企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群分开 8.行政组织中绝大多数部门的设置依据是() A.业务性质 B.管理程序 C.管辖地区 D.成立时间 9.1992年,奥期本和盖布勒提出了() A.中央集权理论 B.法理性权威理论 C.企业家政府理论 D.权变组织理论 10.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内设司级机构的撤消须报请批准的机关是() A.国家人事部 B.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C.国务院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1.古雅典负责行政事务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执政官 12.下列行政组织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 A.消费者协会 B.区政府 C.街道办事处 D.居民委员会 13.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精简机构 B.精简人员 C.转变职能 D.放松规制 14.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物质要素是() A.经费 B.目标 C.人 D.人际关系 15.在划清中央与地方财政权限方面,目前我国实行的主要制度是() A.财政包干制 B.分税制 C.统收统支制 D.统收分支制

2011年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国家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应付重大问题时,为提高行政效率,宏观纵向分工往往倾向于减少组织层次,这体现了()对行政组织宏观纵向分工的影响。 A. 政体 B. 国家发展战略 C. 外部性 D. 以上三点都包括 答案:B 解析:一国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演进,政体、国家发展战略、外部性都会产生影响。在政体既定情况下,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集中人力、物力应付重大问题时,中央集权的理念往往占据上风,宏观纵向分工往往倾向于减少组织层次,以提高行政效率。故正确答案为B。 2.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级政府中各个行政部门均实行() A. 完整制 B. 分离制 C. 混合制 D. 均权制 答案:B 3.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基本达到平衡时,成员对组织变革的态度是() A. 支持变革 B. 反对变革 C. 希望变革 D. 无所谓 答案:B 4.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中减少了公务员编制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答案:D 5. ()体现了行政组织目标标准的提高和绩效的改善,是促进行政组织发展的基础。 A. 纵向目标 B. 横向目标 C. 外部目标 D. 内部目标 答案:A 6. 传统理论认为,正常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是() A. 金字塔型

B. 棱柱型 C. 倒三角型 D. 纺锤型 答案:A 7. 从社会管理角度看,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是() A. 人民团体 B. 事业单位 C. 行政组织 D. 企业组织 答案:C 8. 合法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强制服从突出表现了行政组织的() A. 阶级性 B. 社会性 C. 权威性 D. 系统性 答案:C 9. 职能管理是配置、协调各级机关及其各部门职能的一种行政行为,我国正式将其作为编制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在() A. 1988年 B. 1993年 C. 2003年 D. 2007年 答案:A 10. 处理行政组织稳定性和变革性的关系时,应明确稳定性是变革性的() A. 目的 B. 基础 C. 反映 D. 结果 答案:B 11. 行政组织内聚力、吸引力强弱的直接表现是() A. 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B. 领导相互之间的关系 C. 领导与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D. 上述三点都包括 答案:A 12. 人员编制上贯彻最低职位数量原则,机构设置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层次,这体现了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 A. 职能决定原则 B. 统一原则 C. 系统原则

行政组织理论要点精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的含义 1、组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组织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之中。 2、组织:两上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二)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保证,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本系);③人际关系 行政组织的性质: (一)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 ①静态的组织结构(职位);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二)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 ①阶级性(核心):②社会性(基础);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特征)(三)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现代社会五大组织系统:国家组织、企业组织、事业组织、群团组织和政党组织。 国家组织中又分三大系统:立法或权力组织、行政组织、司法组织。 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 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③是一个能动的整体。 ①是行政人员的载体;②行政组织的结构、设置等是有序开展工作的物质保证 行政组织的功能: (一)行政组织功能的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二)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③文化功能; 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三)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一)阶级分析的方法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整体-部分,内部和外部)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五)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一)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二)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31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公民必须服从行政组织一切合法的规定和命令,不得与行政组织相抗衡,否则将受到强 制性制裁,这主要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A.阶级性 B. 权威性 C.法

治性 D. 主动性 2.促进收入的公正分配、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属于行政组织的 A. 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拥有最高军事权和行政权的是 A. 营造官 B.检察宫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古代最早开始设置“行省”的是 A.唐朝 B.元朝 C.汉朝 D.明朝 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国民参政会 B. 立法院 C.行政院 D. 国民党中政会 6.梅奥认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更应该依靠A.增加工作时间 B.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C.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 D.扩大组织规模 7.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是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一、个人简介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学者,与马克思、涂尔干齐名,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齐美尔)。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历任析林、弗莱堡及海德堡等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国内读者所知晓。 韦伯1864年4月21日生于埃尔福特,1882年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1884年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完成并出版讲师资格论文《罗马农业制度的历史对罗马公法与私法的重要性况》,开始在柏林大学教授罗马法、日耳曼法及商法,后学术重心从法学转向经济学。1894年放弃名校柏林大学法学教授机会,反接受当时地位甚低的地方性大学弗莱堡大学聘请出任经济学教授。1896年转任海德堡大学政治科学教授。1897--1903年精神崩溃,被迫停止一切教学、研究与政治活动。1903年重返学术活动。1910年参与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后于1913年因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1921年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由遗孀玛丽安娜整理以《经济与社会》书名出版。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现实(实践)基础 (一)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第一,在实践方面,韦伯通过对德国市民阶级的分析,指出德国的市民阶级没有成熟到成为德国民的政治领导阶级,他们“有着情愿服从于官僚支配的心态,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可以允许权力与文化政等问题被化约到技术层面,而政治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完全形式地维持国家存在的状况,不许有任何内容的实质目标——仅仅只是毫无信仰的日常照顾而已”。“政治厌倦症”、“非政治的精神”成为德国市民级的价值取向。因此这就为韦伯官僚制理论中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 第二,在理论方面,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两分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威尔发表于1887 年的《行政学研究》一文被称为是现代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他本人也因此文而成为国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他在书中指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当的工作。”为了政府成功有效地完成工作,威尔逊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原则,即把政制定与政策执行分开,“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远。”这种理论的建构就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体系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因此,有人把韦伯的官僚制论模式称为韦伯—威尔逊模式。 (二)科学管理原理。 20 世纪初,泰罗所领导的科学管理运动以及构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巨大的声势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对事不对人的管理。这就剔除了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价值影响,也为韦伯官僚制理论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区分奠定了基础。第二,制度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组织由小规模的手工场向大规模现代工厂转变的基础上的,因此,其管理模式是以制

行政组织理论要点 (4)

一、单项选择题 1、名誉市长制的基本特征是()。否定“权力分立”,实现“立法与行政的统一” 解析:西方实行集权制的典型国家是法国。参见教材P169。 解析:从决策权归属看,有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参见教材P168。 解析: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看,有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参见教材P168。6、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层次、部门之间权力分配关系的制度化就是()行政组织体制 解析:管理层次与幅度是反比例关系。参见教材P164。 9、行政组织横向划分出咨询部门、决策部门、执行部门、信息部门和监督部门,划分的依据是管理程序 10、某一级政府内的部门分工,是行政组织的()宏观横向分工 11、中央政府内部依职能分工,设部、司(局)、处等三至四个层级,这种分工是行政组织的()。微观纵向分工 12、考虑到行政组织是一个能适应环境的开放系统,任何行政组织结构都应具备稳定性和()。可变性 13、行政组织要素经过四层次的排列组合而成一个国家的行政组织系统,第一层次由职位排列组合而成()。单位 14、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方法属于()。目标综合法 15、认为目标管理是程序活动的是()。奥蒂奥纳 见教材P134。 16、认为目标管理是“目标”与“管理”的结合的是()杜拉克 17、下列不属于行政组织内部目标的是()。提供公共服务 解析:纵向目标是促进行政组织发展的基础。参见教材P120。 解析: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包括:强制性、服务性、和谐性、复杂性、动态性。 解析: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参见教材P116。 二、多项选择题 解析: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行政部门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22、根据行政组织中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多寡,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解析:本题考查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根据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参见教材P169。 24、行政组织体制所涉及的权力分配关系存在于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部门之间 25、一般而言,合理的组织结构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有()。 任务与组织平衡 各个组织、人员按比例配置 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解析:目标执行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1)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强;(2)组织认同感强;(3)组织目标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4)目标明确。参见教材P138。 解析:制定组织目标的方法与技术主要有:目标分解法、目标综合法、目标滚动法、环境适应法、资源规划法。

10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自考真题】

2048年40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既是行政人员的载体,又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A. 行政权力 B. 行政组织 C. 行政编制 D. 行政结构 2. 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行政组织的整体的是 A. 系统分析法 B.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 静态的研究方法 D?纵向的研究方法 3. 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元老院

B. 五百人会议 C. 公民大会 D. 十将军委员会 4. 魏晋至隋唐的三省中,负责决策的是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行中书省 5. 第一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马基雅维利 D. 密尔 6. “不管工作量是增多还是减少,行政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组织内低效、无能根源于自发的嫉妒病”,这被称为 A. “帕金森现象” B. “雷格斯现象”

C. “霍桑效应” D. “彼得现象” 7. 孔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 A. 仁 B. 义 C. 礼 D. 法 8. 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加 A. 制定目标 B. 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 合议制 9. 美国的总统制属于行政组织体制中的 A. 委员会制 B. 首长制 C. 混合制 D. 合议制

10. 发放一些统计表格让组织成员自己评估目标实现的效果,在目标评估方法中属于 A. 数据分析 B. 现场评估 C. 自我评估 D. 内部评估 ".按省、县、乡构成的行政系统称为 A. 层级制 B. 职能制 C. 集权制 D. 完整制 12. 体现一个单位或一个行政首长能有效管理的下层单位或人数的是 A. 管理权限 B. 管理层级 C. 管理手段 D. 管理幅度 13. 以行政职权大小为标准分类,可以将行政组织分为

1911年 韦伯的组织理论

1911年韦伯的组织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其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1)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2)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3)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有了适合于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具有下列特征: l、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制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论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11级行政管理5班马梅 201103340533 摘要: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不得不承认,韦伯提出的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的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有过分看重的层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今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辩证的借鉴、辩证的应用、辩证的发扬。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现实意义 一、官僚制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政治背景 现代官僚制源起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19 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的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统一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受到德国容克政权束缚,德国处在以旧的、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过渡的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行政管理事务变得复杂繁多,工业社会意欲突破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传统的习俗、伦理及道德的束缚,而追求稳定的和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形式成为资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要求,行政管理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韦伯理性官僚制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得到产生和发展的。 (二)社会经济背景 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促进了官僚制的产生与发展,官僚制作为一种稳定的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极大地迎合并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需

泰罗科学管理,法约尔经营管理与韦伯组织管理基本思想与原则

泰罗科学管理,法约尔经营管理与韦伯组织管理基本思想与原则 上海交大陈昊闻 摘要:本文分析了泰罗科学管理,法约尔经营管理和韦伯组织管理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并将三者进行对比,以此探究各自管理思想的精髓和三者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 关键词:泰罗法约尔韦伯管理思想 0.引言 19世纪末,随着各种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的管理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人们对经营一个企业的重点已经从制造设备,生产工艺等科学角度转换到场地布置,设备排列,奖惩制度等管理角度。这个时候,“科学管理“这一术语首次出现,管理学首次成为一门科学并被人们加以研究。在这段时期内出现的许多着名的社会学家,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管理学理论,并为管理学的早期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立的科学管理,是管理学史上第一个相对系统化的理论学说。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而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代替经验管理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手段。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实践活动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不同于传统管理实践对于工人个体经验的判断,科学管理更注重“科学观”,,即对现象分析和研究的概括。在泰勒看来,工人的个体经验只是出于对事物表象的把握,难以满足生产规模化的需求。 2,管理阶层的任务不限于监督工人的工作,而是拓展到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等方面。管理阶层不再是从前的业主的利益维护者或者工头的形象,而是一种新的效率工程师。在提高企业总体工作效率的问题上管理阶层所承担的责任分量超乎以往。

2013年10月《行政组织理论》真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行政组织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观念,体现了行政组织的(D)1-8 A.阶级性B.社会性 C.权威性D.主动性 2.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横向部门改革更加重视咨询、监督和(A)12-316 A.信息部门B.参谋部门 C.决策部门D.执行部门 3.行政组织目标需要兼顾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表明它具有(B)5-118 A.复杂性B.和谐性 C.动态性D.服务性 4.根据梅奥的观点,大学生中的同乡观念,属于(B)3-65 A.正式组织因素B.非正式组织因素 C.经济人因素D.社会人因素 5.根据行政组织的激励理论,人在受到刺激后,首先会(C)10-259 A.开始行动B.形成动机 C.产生需求D.激发热情 6.行政组织的目标管理是(C)5-133 A.机械的线性过程B.复杂的斗争过程 C.系统的循环过程D.纯粹的技术过程 7.孙中山认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关键在于(D)4-97

A.政府B.社会 C.制度D.人才 8.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属于(C)5-128 A.行政组织B.企业组织 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 9.按照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属于公务员的是( D )11-教材中无法找到正确答案A.县委书记B.村支部书记 C.人大党组书记D.教育部机关工委书记 10.从历史角度考察行政组织起源和发展的方法是(A)1-17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 C.系统分析D.阶级分析 11.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是(C)12-299 A.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B.普京当选总统,建立新内阁 C.安徽铜陵撤销街道办事处D.我国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 12.属于行为主义时期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是(A)10-248 A.人与组织平衡B.封闭回路 C.专业分工D.幅度适中 13.考察行政组织中人员之间的互相理解程度,需研究其(D)9-228 A.群团关系B.人群关系 C.组织摩擦D.人际关系 14.商朝主力役之征的官是(A)2-39 A.司徒B.司空 C.司寇D.司农 15.在美国,其行政首长的任期一般比总统长的行政组织是(B)2-33 A.政府内阁B.独立行政机构 C.总统直属机构D.州政府 16.各地公安局都实施双重领导体制,体现了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B)10-251 A.服务原则B.统一原则 C.系统原则D.权变原则 17.英国御前会议演化为上下两院的时代是(B)2-28 A.13世纪中叶B.14世纪中叶 C.15世纪中叶D.16世纪中叶 18.属于行政编制管理对象的是(A)11-272 A.公安局的编制B.法院的编制 C.检察院的编制D.政法委的编制 19.英国行政改革强调(C)13-343 A.部门的分化B.部门的联合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核心,首先要选择一 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对选择的程序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经费(是维持行政组织运营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条件(是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目标(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的基本功能,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1. 行政组织一般性质: <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 <3>生态的组织环境<4>心态的组织意识。 2. 行政组织特殊性质: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表现的特性: <1>阶级性<2>社会性<3>权威性 <4>法制性<5>系统性<6>主动性 3?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1>政治功能,最集中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其核心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 <2>经济功能,组织经济建设成为行政组织最主要、基本的功能。 <3>文化功能,主要包括进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 质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4>社会功能:(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证的收入分配(3)控制人口增长(4)环境保护。 <1>广泛性与有限性,行政组织的功能涉及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又是有限的,表现在: ①行政组织功能发挥的领域和程度要以社会需要为限。 ②私人生活领域,只要不触犯法律,行政组织就不干预。 ③行政组织功能发挥要以法律为依据。 ④行政组织自身的能力也有限。 <2>稳定性与变异性。 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行政组织理论是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 科,其内容包括: 1. 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包括研究行政组织的性质、要素、作用、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 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混合制、类型。 3. 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4. 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变革。 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2)系统分析的方法。(3 )理论联系的方法。(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5)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法。 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1 )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理论体系。 (2)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 (3)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它可以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1. 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多限于宫廷内部的管理。 (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权责划分既简单又统一。 (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2. 封建制时期英法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②中世纪末期,随着专制王权的确立,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 ③地方行政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已初具规模,为近代各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3. 英国内阁的职能: (1)行政职能,行使国内最高的行政管理权 (2)决策职能,内阁有权决定国内外的许多重大决策 (3)立法职能,由议会委托内阁组织起草法律,再提交下院通过 (4)监督职能,对政府的各项政策进行财政监督。 4. 英国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 ①管理交通道路;②维护公共秩序和治安;③搞好环境卫生;④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⑤发展公共事业;⑥提供福利服务。 5. 美国独立管理机构的性质和特点 它是为某一专门目的而设立的一种重要意义的行政组织。特点有: (1)专业性强(2具有独立性(3行使混合权力(4办事效率高 6.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垄断者。 (2)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经历了由独相制到三公制;由三省制到一省制;由一省到内阁的演变。 (3)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