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处理技术,计算智能受到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概括了计算智能主要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特点,介绍了计算智能技术的综合集成的一些情况及突现的特性,并对进一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计算智能;综合集成;突现的特性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Technologies,Characteristics,Integration and Prospect

Abstract:As a rising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Processing,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servable in many fields.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he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some situations and unexpected traits of integration in Computational https://www.360docs.net/doc/6e3515509.html,stly,som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Computaional Intelligence are given.

Key words: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Integration;Unexpected Traits

1 引言

工业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使生产机械化,从而使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作为信息革命中主要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如果使计算机具有了人类的智能,从机器智能到最终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如若可以使人类在生产中从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那么,这样的革命意义无疑将是划时代的。

传统的人工智能是基于符号处理的,通常也称为符号智能,它以知识为基础,偏重于逻辑推理,以顺序离散符号推理为特征,强调知识表示和推理及规则的形成和表示。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具有规模大、复杂性、约束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的人工智能在感知、理解、学习、联想及形象思维等方面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同时,计算机容量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及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产生,使得智能模拟方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由诸多智能模拟方法组成的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技术,是一种借鉴和利用自然界中自然现象或生物体的各种原理和机理而开发的并具有自适应环境能力的计算方法,具有分布、并行、仿生、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性[1-3]。下面,本文将在计算智能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中对主要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特点做一下简要概括,并对计算智能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及由此而突现的特性做一些介绍。

2 计算智能的主要技术及特点

2.1 进化计算

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ing)是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等生物进化机制的一种

搜索算法。它以生物界的“优胜劣态、适者生存”作为算法的进化规则,结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与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将生物进化中的四个基本形式:繁殖、变异、竞争和选择引入到算法过程中。目前研究的进化计算技术主要有四种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rogramming)、进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和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前三种算法是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后一种是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4]。

一般来说,进化计算的求解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给定一组初始解;

(2)评价当前这组解的性能(即对目标满足的优劣程度如何);

(3)按(2)中计算得到的解的性能从当前这组解中选定一定数量的解作为迭代后解的基础;

(4)对(3)所得到的解进行操作(如基因重组和突变),作为迭代后的解;

(5)若这些解已满足要求,则停止:否则,将这些迭代得到的解作为当前解,返回(2)。

进化计算的研究之所以有意义,在于它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5]:

(1)具有宽广的适用范围。由于进化计算采用灵活的编码方式(二进制编码、实数编码和字符集编码等),算法处理的是编码集合,因此对优化对象没有过多限制。

(2)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的特征。

(3)具有内在的并行计算特征。

(4)是一种全局随机搜索算法。

2.2 群体智能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生物群体智能现象,如蚁群、鱼群和鸟群等。这些群居生物所体现的社会性和分布式智能实现模式给了人类很大的启发。

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是受社会性昆虫的启发,通过对其行为的模拟形成一系列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方法。群体中存在众多智能个体,它们通过相互之间的简单合作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即称为群体智能。群体指的是一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讯或者间接通讯(通过改变局部环境)的主体,它们能够合作进行分布式的问题求解。群体中智能个体是指具有简单能力(如搬运、通信、运动等)的个体,这种能力可以用某一简单的功能函数来表示。简单合作是指个体只能与其邻近的个体进行某种简单的协同动作,或通过改变环境间接地与其它个体之间进行简单通信[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群体智能计算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出现了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和人工鱼群算法(A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等一些著名的群体智能计算算法。群体智能计算是基于种群行为对给定的目标进行寻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其寻优过程体现了随机性、并行性和分布式,适合于对没有集中控制且不提供全局模型的复杂分布式问题的求解。群体智能计算具有以下特点[7]:

(1) 控制是分布的,不存在中心控制。每个个体只能感知局部的信息,不能直接拥有全局信息,使得系统更具有鲁棒性;

(2) 个体可改变环境,个体间通过感知环境变化来进行彼此间接通讯合作,这样可使系统中因个体增加而引起的系统通信开销的增加变得很小,从而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充性;

(3) 自组织,即群体的复杂行为是通过简单个体的交互过程中突现出来的智能。

2.3 人工神经网络

现代的计算机又称冯-诺伊曼机,它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按事先编好的程序机械地执行,缺乏向环境学习、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模式识别、感知和在复杂环境中作出决策等问题的处理还远不如人。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以对脑组织的生理研究成果为基础,模拟大脑的某些机理与机制,以神经元联接机制为基础,从网络结构上去直接地模拟人类的智能,有人类的联想思维功能,其智能信息处理可具有形象思维、灵感,当然也有推理意识诸功能。它大规模模拟并行处理,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有很强的自学的能力[8]。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的并行互联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

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学习。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要实现某种功能的操作,就必须先对它进行训练,即让它学会要做的事情,并把这些知识存储在网络的加权中,所以学习或训练的实质就是加权矩阵随外部激励作自适应变化。网络被训练后,它每加入一组输入就会产生一组要求的输出。这里的一组输入或输出就是所谓的向量。训练就是相继加入输入向量,并按着预定的规则调整网络加权。在训练过程中网络的加权都收敛到一个确定值,以使每个输入向量都会产生一个要求的输出向量,调节加权要遵循一定的算法[9]。

2.4 模糊计算

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传统数学的分类总试图定义清晰的界限,这是一种矛盾,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对立的东西。从而引出了一个极其简单而又重要的思想: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隶属程度这样一个概念[10]。这就是模糊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当其复杂性达到与人类思维系统可比拟时,传统的数学分析方法就不适应了,模糊数学或模糊逻辑更接近于人类思维和自然语言,因此模糊理论为复杂系统分析,进而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和工具。

模糊计算(Fuzzy Computing)是一门崭新的信息学科。自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论学者L.Zadeh教授开创模糊数学以来,这门新兴学科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它的应用已扩展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模糊计算以模糊逻辑为基础,以模糊规则、模糊变量和隶属函数为核心,抓住了人类思维中的模糊特点,以模仿人的模糊综合判断推理来处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模糊信息处理难题,使计算机应用扩大到了人文、社会和心理学等领域[11]。

2.5 人工免疫系统

20世纪70年代,Jerne提出了免疫网络假说,给出了免疫网络的数学框架,这是人工免疫系统开创性的工作。随后在80年代,Farmer基于免疫网络假说,构造了一个免疫系统的动态模型。生物免疫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的抗病原生物体机理的独特系统。免疫系统的目标是识别所有体内的细胞(或分子)并区分是“自身”还是“非己”的,而“非己”的细胞被进一步分类以构造防御机理的合适种类。免疫系统通过进化学习辨别危险的外部物体(细菌、病毒等)和体内自身的细胞和分子,通过从不同种类的抗体中构造自身非己的非线性自适应网络,在处理动态变化环境中起作用。从计算的角度看,生物免疫系统是一个高度并行、分布、自适应和自组织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学习、识别、记忆和特征提取能力[12]。

人工免疫系统(Artificial Immune System)就是人们从生物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中获取灵感而开发出来的面向应用的免疫计算模型,它模拟免疫学的克隆选择、细胞克隆、亲和突变、克隆抑制和动态平衡维持等机理,并将这些机理作为自己的运行机制[13]。

2.6 分形计算

分形(Fractal)作为新兴学科,已应用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的许多领域,成为计算智能和非线性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由B.Mandelbort建立的分形几何学,从它诞生一开始便于计算机图示结下不解之缘,从引人入胜的Mandelbort集到自然景观的计算机仿真,分形之美风靡一时。现在,分形计算在模式识别、自然图像的模拟、图像处理、图形生成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分形以自然界和非线性系统中出现的不光滑和不规则的几何形体为研究对象,以分形几何为基础。虽然分形还没有确切而简介的定义,但是分形的集合具有如下特征[14]:(1)该集合有精细结构,即在任意小的比例尺度内包含整体。

(2)无论从局部还是整体来看,分形集都是很不规则的,传统的几何语言无法来描述。

(3)通常分形集都有某种自相似性,可能是近似的,也可能是统计意义上的。

(4)通常分形集的“分形维数”比它的拓扑维数更大。

(5)许多情况下,分形集是非常简单的,或者是递归的。

2.7 混沌计算

混沌科学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混沌科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进入90年代,混沌科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混沌计算已成为继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之后,并与它们相互交叉和融合进行智能模拟和智能信息处理的强有力工具。

混沌(Chaos)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自然界中许多表面服从决定论定律的简单系统,其行为仍然是很难预测的,由此产生了混沌。正如普里高金(I. Prigogine)所认为的,有序可以通过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混沌和有序同在。从物理学的观点,“混沌”指的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状态,学术上关于混沌的定义是“确定性的力学系统中呈现的有界的、非周期性的运动的总称”。并非随机却貌似随机的现象被称为混沌,非线性、非平衡性、确定性、动态性、内秉随机性、初值敏感性、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性和有奇异吸引子是混沌的必要条件[15]。

3 计算智能的综合集成

计算智能的综合集成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一,计算智能是多学科的渗透和交叉;其二,不同的计算智能技术相互融合,因为各种不同的技术,各有其特长与局限,如果我们把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优势互补、复合协同的综合集成系统,那么,计算智能就会有更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并可能拥有集成后意想不到的特性;其三,在单个计算智能技术里,处理问题的某种智能模拟算法往往是由一些算子组成,这些算子综合集成后,又使这种算法突现了一些特性。

3.1 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融合[16]

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前者以模糊逻辑为基础,抓住了人类思维中的模糊特点,以模仿人的模糊综合判断来处理问题;后者以对脑组织的生理研究成果为基础,模拟大脑的某些机理与机制,以神经元联接机制为基础,从网络结构上去直接地模拟人类的智能。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即将逻辑推理方法与联接机制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将模糊技术引入神经网络可大大拓宽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范围和能力,不仅能实现精确性联想映射,还可以实现不精确性联想映射,特别是模糊联想及模糊映射。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模糊信息处理中则使得模糊规则的自动提取及模糊隶属函数的自动生成得以解决,使模糊系统成为一种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功能的模糊系统。

可以说,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使人工智能更接近人脑的处理功能,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

3.2 模糊技术、神经网络和混沌的综合集成[17]

在现实中,人们通过分析健康人的脑电图发现其中存在混沌现象,说明了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征。在模糊理论方面,人们也在研究模糊集合空间所涉及的混沌现象。神经网络、模糊和混沌显然各自具有不同特点,但是从本质上讲,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特性,即系统的非线性和状态的模拟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或者研究其两两结合的共同特性。神经网络中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和自适应学习等特性,模糊理论中的模糊性和自由性特性,混沌理论中的非周期背后隐藏着有序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性,把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模糊神经网络和混沌神经网络以及这些网络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有人把混沌计算、神经计算和模糊计算视为智能技术的关键和支柱,特别是三者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

3.3 混沌与分形

混沌与分形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对孪生兄弟。研究表明,宇宙中许多表面上服从决定论规律的简单系统,其行为是很难预测的,由此产生了混沌理论。大自然中许多常见不规则的复杂现象,如山峦和云团的外形、曲折的海岸线等,它们处处无规则可言,但整体与其局部有相似性,因而产生了分形理论。混沌事件在时间标度上表现了相似的变化模式,分形在空间标度上表现出相似的结构模式,它们表明了混沌与分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混沌吸引子就是分形集。混沌是演化的科学,分形是存在的科学;混沌是过程的科学,分形是状态的科学,混沌与分形的结合日益紧密,它们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3.4 计算智能的涌现及混沌现象[18-20]

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涌现,涌现常常与混沌联系在一起。柏拉图(Plato)从哲学的高度将整体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的总和”的整体;另一种是“与部分总和不同”的整体。为了了解整体的性质,不仅要了解整体组成部分的性质,还要了解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的整体性质是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涌现”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各部分性质累加的结果,即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穆勒提出了判断涌现存在与否的三个条件:

(1)一个整体的涌现特征不是其部分的特征之和;

(2)涌现特征的种类与组成部分特征的种类完全不同;

(3)涌现特征不能由独自考察组成部分的行为中推导或预测出来。

系统的涌现现象和系统的混沌现象是紧密相关的,系统的涌现特征不能由各组成部分的特征推导或预测出来,这种系统的不规则性,正是混沌的本质,可以说,没有系统的涌现现象就没有系统的混沌现象。

计算智能技术是人们从自然现象或生物体的各种原理和机理中受到启发,提出的许多用以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新方法。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而复杂系统问题越来越多地具有规模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其混沌特征不言而喻。我们把仿生、自学习、自组织的计算智能作为一个系统来说,无论是多学科的渗透和交叉,还是不同计算智能技术的相互融合,或是由一些算子组成的某种智能模拟算法,我们都应该考虑综合集成后的系统是否存在涌现现象及其各种智能模拟算法动力系统的混沌问题,这样无疑有益于弄清楚各种智能模拟算法的本质,从而有力地推动计算智能的研究与发展。

4 总结与展望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智能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处理技术,并受到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计算智能技术具有分布、并行、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性,因此,在求解当前复杂问题时,必将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只是对计算智能主要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特点做了一下简要概括,并对计算智能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及由此而突现的特性做了一些介绍。然而计算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处理技术,还不能说达到了成熟和完善的地步,还有一些理论和应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作为计算智能各种智能模拟算法基石的理论研究应更加深入。对各种算法的工作机理、数学基础和动力学特性等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分析算法的性质,而且可以帮助设计新的算法、改进已有的算法。

(2)新的智能模拟算法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日益广泛,在研究和改进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在各学科不断交叉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的智能模拟算法必将成为研究热点。

(3)计算智能各种智能算法的综合集成将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种不同的算法,各有其特长与局限,如果我们把不同的算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优势互补、复合协同的综合集成系统,那么计算智能就会有更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并可能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应用是计算智能研究的推动力。加强计算智能的应用研究以指导并推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节约更多的资源。

(5)更好地接近大脑的智能和更好地模拟自然现象的本质是计算智能技术研究的精髓。计算智能是对自然现象或生物体的各种原理和机理的借鉴和模拟,而自然现象的涌现及复杂系统动力学的混沌,还有大脑的模糊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等人类智慧,这些正是智能模拟算法要模拟的精髓和本质。

参考文献

[1]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2] 邵军力,张景,魏长华. 人工智能基础[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Nils J. Nil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王正志,薄涛. 进化计算.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5] Fogel, D. B.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Toward a New Philosophy of Machine Intelligence.

New York: IEEE,1995.

[6] 郑毅,吴斌. 由鸟群和蚂蚁想到的-基于主体的仿真和群集智能的研究[J]. 微电脑世界,

2001.

[7] Kennedy J, Eberhart R C, and Yuhui Shi. Swarm Intelligence.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2001. 512

[8] 丁永生. 计算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9] Fredric M H, Ivica K. Principles of Neurocomputing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ew York

Publishers,2001.

[10] 贾鑫,卢昱. 模糊信息处理.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11] 王耀南.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Dasgupta 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99. 300

[13] 黄席樾等著. 现代智能算法理论及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14] 王东生,曹磊. 混沌、分形及其应用.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15] Crilly A.J, Earnshaw R.A.& Jones H. Fractals and Chaos. Springer-Verlag,1991.

[16] 王耀南. 智能控制系统-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神经网络.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17] K Aihara.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Lett. A. 144:330-340

[18] 欧阳莹之. 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年.

[19] 杨海军. 进化计算中的模式理论、涌现及应用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0] 洛伦兹. 混沌的本质.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年.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 试行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功能要求 (3) 6性能要求 (7) 7布置和组柜 (8) 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12) 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12) 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3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9)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 ——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章由刘千宽编写,第4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5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6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章由刘琨编写,第9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年6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2020年(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的状态及今后发展方向展望

(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的状态及今后发展方向展望

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展望 壹.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壹词最初是于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壹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依然飞速发展。于AI技术领域十分活跃的IBMXX公司,已经为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制造了ASCIWhite电脑,号称具有人脑的千分之壹的智力能力。而正于开发的更为强大的新超级电脑———“蓝色牛仔”(BlueJean),据其研究主任保罗·霍恩称,“蓝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将大致和人脑相当。 三.技术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现代几乎各种技术的发展均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说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其典型的应用包括: 1符号计算 计算机最主要的用途之壹就是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可分为俩类:壹类是纯数值的计算,例如求函数的值;另壹类是符号计算,又称代数运算,这是壹种智能化的计算,处理的是符号。符号能够代表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也能够代表多项式、函数、集合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代数系统软件,其中Mathematic和Maple是它们的代表。由于它们均是用

C语言写成的,所以能够于绝大多数计算机上使用。 2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和客体统称为“模式”。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壹个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和效率高。识别过程和人类的学习过程相似,以“语音识别”为例: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能听懂人说的话,壹个重要的例子就是七国语言(英、日、意、韩、法、德、中)口语自动翻译系统。该系统实现后,人们出国预定旅馆、购买机票、于餐馆对话和兑换外币时,只要利用电话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就可用手机、电话等和“老外”通话。3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壹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壹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壹过程的软件系统叫做机器翻译系统。搜文网目前,国内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下百种,根据这些软件的翻译特点,大致能够分为三大类:词典翻译类、汉化翻译类和专业翻译类。词典类翻译软件的代表是“金山词霸”,堪称是多快好省的电子词典,它能够迅速查询英文单词或词组的词义且提供单词的发音,为用户了解单词或词组含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汉化翻译软件的典型代表是“东方快车2000”,它首先提出了“智能汉化”的概念,使翻译软件的辅助翻译作用更加明显。 4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机器具有智能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机器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有人认为,壹个计算机系统如果不具备学习功能,就不能称其为智能系统。机器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中级)-第8章-机器学习基础算法建模-集成学习算法

第8章?机器学习基础算法建模

目录 1.机器学习 2.分类算法 3.回归算法 4.集成学习算法 5.聚类算法 6.关联规则算法 7.智能推荐算法

l 在机器学习的有监督学习算法中,目标是学习出一个稳定的且在各个方面表现都较好的模型,但实际情况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有时只能得到多个有偏好的模型(弱分类器,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好)。 ?集成学习是组合多个弱分类器,得到一个更好且更全面的强分类器,即将多个分 类器聚集在一起,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 ?这些分类器可以是不同的算法,也可以是相同的算法。如果把单个分类器比作一 个决策者,那么集成学习的方法就相当于多个决策者共同进行一项决策。 集成学习

l集成学习的作用 将多个弱分类器合并,实现更好的效果。 l分类器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会导致分类的边界不同,可以理解为分类器是一个比较专精的专家,它有它自己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特长。 l通过一定的策略将多个弱分类器合并后,即可拓展模型的适用范围,减少整体 的错误率,实现更好的效果。

l 数据过大时会导致训练一个模型太慢,而集成学习可以分别对数据集进行划分和有放回的操作,从而产生不同的数据子集,再使用数据子集训练不同的分类器, 最终再将不同的分类器合并成为一个大的分类器。 l 数据过小时则会导致训练不充分,而集成学习可以利用Bootstrap 方法进行抽样,得到多个数据集,分别训练多个模型后再进行组合。如此便可提高训练的准确度 和速度,使得之前很难利用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集成学习在各个规模的数据集上都有很好的策略。

将多个模型进行融合。 l对于存在多个异构的特征集的时候,很难进行融合,可以考虑使用集成学习的方式,将每个数据集构建一个分类模型,然后将多个模型进行融合。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 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 功能要求. (2) 6 性能要求. (5) 7 布置和组柜. (6) 8 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 9 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 10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 )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 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 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 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 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 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 4.5); ——重新编写了第 5 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 6 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 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 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 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 章由刘千宽编写,第 4 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 5 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 6 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 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 章由刘琨编写,第9 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 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 年 6 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的状态及今后发展方向展望

人工智能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展望 一.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依然飞速发展。在AI技术领域十分活跃的IBM公司,已经为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制造了ASCI White电脑,号称具有人脑的千分之一的智力能力。而正在开发的更为强大的新超级电脑———“蓝色牛仔”(Blue Jean),据其研究主任保罗·霍恩称,“蓝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将大致与人脑相当。 三.技术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现代几乎各种技术的发展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其典型的应用包括: 1符号计算 计算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数值的计算,例如求函数的值;另一类是符号计算,又称代数运算,这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处理的是符号。符号可以代表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也可以代表多项式、函数、集合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代数系统软件,其中Mathematic和Maple是它们的代表。由于它们都是用C语言写成的,所以可以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上使用。 2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和效率高。识别过程与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磊(10计本) 学号: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 IT)、卡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公司以及国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不久前,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智能”1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Intelegere是从中进行选择,进而理解、领悟和认识。正如帕梅拉·麦考达克在《机器思维》(machines who thinks,1979)中所提出的: 在1"智能"源于拉丁语legere,字面意思是采集(特别是果实)、收集、汇集,并由此进行选择,形成一个东西。

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长期的联系。从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神话般的巨钟和机械自动机开始,人们已对机器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某些智能活动进行直观联系。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新技术已使我们所建立的机器的复杂性大为提高。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 i(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从1956年正式开始的,这一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例如能够求解微分方程、设计分析集成电路、合成人类自然语言,而进行情报检索,提供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的多模式接口,应用于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以及控制太空飞行器和水下机器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熟知的IBM的"深蓝"在棋盘上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因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模仿人脑的思考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过远而走入低谷,但是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以指数级增长,同时网络技术蓬勃兴起,确保计算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来运

UDM-501F分相智能终端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UDM-501F智能终端(分相)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Version 1.05) 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Shanghai SHR Automation Co.,Ltd.

前言 感谢您使用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了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本装置,请您务必注意以下重要提示: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UDM-501F B50分相智能终端。 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测试和操作。如有随机资料,请 以随机资料为准。 为防止装置损坏,严禁带电插拔装置各模件、触摸印制电路板上的芯片和器件。 请使用合格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装置进行试验和检测。 装置如出现异常或需要维修,请及时与本公司服务热线联系。 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 相符。

目录 1装置简介 (1) 1.1应用范围 (1) 1.2装置特点 (1) 1.3功能配置 (1) 1.4通信配置 (2) 2技术参数 (3) 2.1电气参数 (3) 2.2装置功耗 (3) 2.3输出触点容量 (3) 2.4对时精度 (3) 2.5智能操作箱功能参数 (3) 2.6SOE事件记录 (3) 2.7环境条件 (3) 2.8抗干扰性能 (4) 2.9绝缘性能 (4) 2.10机械性能 (4) 3工作原理 (6) 3.1智能操作箱 (6) 3.2跳闸逻辑 (8) 3.3合闸逻辑 (10) 3.4跳合闸回路监视 (13) 3.5压力监视及闭锁 (14) 3.6闭锁重合闸及沟通三跳 (14) 3.7断路器位置 (15) 3.8KK合后位置及事故总 (15) 3.9断路器位置不对应 (15) 4装置硬件及结构 (17) 4.1模件配置 (17) 4.2模件端子说明 (18) 4.3指示灯说明及处理 (34) 4.4装置结构 (36) 5安装、投运说明及注意事项 (37) 5.1安装注意事项 (37) 5.2投运注意事项 (37) 6供应成套性及保修 (37) 7订货须知 (37)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20年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10.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10.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3.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10.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4.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0.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1.目前,深度学习主要包括()。(10.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有()。(10.0分)) A.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B.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 C.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 D.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不需要人工标记的样本数据集。(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涉及到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仿生等学科,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于一体的科学。(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来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拓扑数据的神经网络,如处理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

---------------------------------------------------------------最新资料推荐------------------------------------------------------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讯、娱乐及自主学习。 特别是以苹果 IOS、谷歌 Android、微软 Windows Phone 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讯网络无线接入将真正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 本文探讨了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关键词: 移动智能终端;教学;应用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讯、娱乐及自主学习。 特别是以苹果 IOS、谷歌 Android、微软 Windows Phone 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互动学习时代。 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开展的移动教育,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讯网络无线接入,将真正地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 这对于教育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帮助。 1 / 5

但在互动学习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最大潜能和功能?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通过短信息,不仅用户间,而且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以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 用户通过手机,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之上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用户手机。 以此进行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互通,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2 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移动用户使用无线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可接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并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 目前只能浏览基于 WAP 协议的服务器,还无法正常访问显示HTTP 协议的服务器。 3 基于电子教案的应用模式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电子教案,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人机互动优势,学生在使用智能终端阅读电子教案时,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文字、图片、视频的大小以方便阅读;在电子教案中使用音频技术,可以实现点读机功能的英语教材;学生在做电子教案中的练习题时,完全是一种互动模式,完成练习后立即可以得到反馈结果。 电子教案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不受内容篇幅的限制,相对纸质教材,可以更加全面直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

2018年8月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 贾嘉(大连育明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随之成熟,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发频繁,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已经涉及到了医疗、农业、教育、国防以及能源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正在逐渐深入。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活;应用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8)08-0210-02 引言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当中,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之一。在2017年的7月,国务院开始针对人工智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开启了人工智能在我国发展的新篇章。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例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能管家等,这一些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对此,探讨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最早起始于1956年,这一概念在提出之后便引发了高度关注和讨论,之后研究者们纷纷开展了相应的理论与原理研究,例如斯坦福大学教授便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的解释,提出了“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属于怎样表示知识以及如何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的学科”[1]。另外,麻省理工的教授也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属于研究计算机如何模仿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工作的学科”。虽然各个说法并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表现出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内容,总结即人工智能是以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作为基础或依据,构建相应的智能化工作系统,也就是探讨计算机硬件、软件,实现对人行为模仿的技术方法。人工智能提出之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应用案例已经非常多,人工智能和纳米科学、基因工程共同成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 2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案例非常多,例如在音乐方面,人工智能能够根据用户以往选择音乐的习惯推送用户可能喜欢的音乐作品;在视频甄别方面,可以实现自动化,尤其是在警方的监控系统中应用价值较高;在医疗领域中,人工智能可以及时计算并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为医生提供诊疗数据支持;同时在其他类型的专业系统中也有所应用,例如化学工业、生物工程等[2]。下面以无人驾驶、自动拣货机器人两个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2.1无人驾驶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中汽车数量不断增多,这也导致交通问题越发严重。传统的交通工具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普及,无人驾驶技术随之成熟,作为无人驾驶技术的重点研究与普及对象,城市公交在智能化方面的特征也在越发明显[3]。在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其实已经在许多场合当中应用,景区、企业园区等领域中都可以发现无人驾驶公交的雏形,但是因为技术方面的限制性,这些无人驾驶公交都存在车型比较小、车速比较慢以及行车路况简单等特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公交也在逐渐成熟。 在2017年时,深圳开始研发和普及了关于“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虽然这一公交目前仍然处于测试阶段,上路时也只是试运行,但是这一现象证明了无人驾驶公交车的应用优势与价值,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同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代表性也非常突出。目前,自动驾驶公交车相对于以往的无人观光车有明显的改进,例如以往的观光车只能够听从一个指令,但是“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具备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其能够在脱离人为操控的情况下独立思考。与此同时,其本身还具备多个感知模块实现对前方道路情况的监测,如果有障碍物可以及时判断障碍物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秒内可能导致的危害与风险因素,并将这一些数据及时上传到处理器中并进行计算,最终制定出规避的方案,如减速、紧急停车或绕行等,这一些指令都可以及时上传到接收器并快速执行,同时这些功能相对于观光车而言有着明显的创新与发展。 2.2自动拣货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因为订单数量较大,所以对于人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传统的物流仓库因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实现对快件的分拣、搬运、运输,所以在人力成本方面相对较高。对此,合理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物流行业可以显著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也是减少经营成本的关键。 目前京东、申通以及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的仓库中都在应用一种小机器人,这一机器人以盒状为主,底部带小轮子,机器人能够按照快读上的条码及时将快递进行分类,并按照快递的信息将快递投入到相应的快递口中,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快件分拣[4]。这一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分拣系统本身的控制功能,这也是实现自动化分类的关键。分货系统的核心还在于机器人本身的功能,机器人采用了相机与二维码精确定位两项技术,再加上对线路的规划与计算,机器人之间并不会发生因线路矛盾而碰撞的问题,所以在运行效率方面相对于人工而言更快,在经济效益方面优势更加突出。 3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在今后几年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主要是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图像人脸识别、聊天机器人、移动商品购买、快速分拣、货运码头、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中的成熟应用[5]。 在本质上而言,人工智能需要更好地模拟人的思维、意识完成信息探索。其主要的功能与作用仍然是替代人的思想完成工作。对此,在未来社会当中,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都会更好应用在为人类服务的工作中。例如,可以协助警察实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帮助人类完成部分高风险的 论述210

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计算智能:技术、特点、集成及展望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处理技术,计算智能受到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概括了计算智能主要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特点,介绍了计算智能技术的综合集成的一些情况及突现的特性,并对进一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计算智能;综合集成;突现的特性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Technologies,Characteristics,Integration and Prospect Abstract:As a rising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Processing,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servable in many fields.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he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some situations and unexpected traits of integration in Computational https://www.360docs.net/doc/6e3515509.html,stly,som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Computaional Intelligence are given. Key words: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Integration;Unexpected Traits 1 引言 工业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使生产机械化,从而使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作为信息革命中主要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如果使计算机具有了人类的智能,从机器智能到最终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如若可以使人类在生产中从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那么,这样的革命意义无疑将是划时代的。 传统的人工智能是基于符号处理的,通常也称为符号智能,它以知识为基础,偏重于逻辑推理,以顺序离散符号推理为特征,强调知识表示和推理及规则的形成和表示。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具有规模大、复杂性、约束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传统的人工智能在感知、理解、学习、联想及形象思维等方面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同时,计算机容量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及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产生,使得智能模拟方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由诸多智能模拟方法组成的计算智能(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技术,是一种借鉴和利用自然界中自然现象或生物体的各种原理和机理而开发的并具有自适应环境能力的计算方法,具有分布、并行、仿生、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性[1-3]。下面,本文将在计算智能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中对主要技术的理论框架和特点做一下简要概括,并对计算智能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及由此而突现的特性做一些介绍。 2 计算智能的主要技术及特点 2.1 进化计算 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ing)是基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等生物进化机制的一种 搜索算法。它以生物界的“优胜劣态、适者生存”作为算法的进化规则,结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与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将生物进化中的四个基本形式:繁殖、变异、竞争和选择引入到算法过程中。目前研究的进化计算技术主要有四种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rogramming)、进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和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前三种算法是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最后一种是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4]。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技术最全阶段作业

3. 根据应用场合和社会功能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可分为三种组合类型: A. 商务型 B. 社交型 C. 移动性 D. 组合型 4. 根据提供方式和信息内容的不同, 动业务应用。

A. 移动公众信息类 B. 移动个人信息类 C. 移动电子商务类 D. 移动运营模式类 A. 移动 B. 业务 C. 运营 D. 安全

网安全控制技术 3. 移动互联网的协议中,用于数据表示的协议是。 A. HTTP B. HTML C. TCP/IP D. XTML 4. 网络层在OSI参考模型中位于第三 层。 6. 一个完整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网络子系统NSS、_______、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和移动台MS四大子系统组成。 A. 无线网络子系统RNC B.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 C. 无线基站控制器BSC D. 无线基站收发信机BTS 知识点: 2.1 2G时代的组网技术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值: 10.0 提示: 7.WCDMA网络的组成包括UE、__B___、CN、EN。 A. ETRAN B. UTRAN C. UEDGE D. UPRS 8.WiMax是一种可用于__C__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A. 广域网 B. 局域网 C. 城域网 D. 个域网

9. 目前流行的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b所在频段为__A___Hz。 A. 2.4G B. 5G C. 900M D. 2000M 1. 开放移动联盟(0MA)组织制定移动D 的技术引擎等标准。 A. 物理层 B. 传输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2. B 制定了基于Web基础应用技术的技术规范。 A. 开放移动联盟(0MA) B. 万维网联盟(W3C) C. 移动通信联盟(MTA) D. Web技术联盟(WTC)

(完整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 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 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 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A)。 (A) 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 行业性知识 (C) 分析性知识 (D) 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D)。 (A) 数据智能 (B) 读写智能 (C) 逻辑智能 (D) 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D)。 (A) 读音知情 (B) 读脸知情 (C) 读搏知情

(D) 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C)。 (A) 1986年启动“863计划” (B) 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 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 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A)获得“棋感”。 (A) 视觉感知 (B) 扩大存储空间 (C) 听觉感知 (D) 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A)。 (A) 教育创新化 (B) 教育技术化 (C) 教育智能化 (D) 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C)。 (A) 制造 (B) 教育

(C) 艺术 (D) 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D)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 机器学习 (B) 人工智能 (C) 智能围棋 (D) 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D)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 2天 (B) 24小时 (C) 12小时 (D) 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C) (A) 远远低于美国 (B) 远远高于美国 (C) 已经几乎相等同 (D) 无法判断

基于智能终端的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及智能终端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及智能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智能终端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对应的当前服务集标识;判断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服务集标识相匹配;若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服务集标识相匹配,根据配置文件中服务集标识与应用程序的关联关系,启动与当前服务集标识相匹配的服务集标识相关联的应用程序。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根据智能终端接入的WIFI热点自动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要求 1.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对应的当前服务集标识; 判断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服务集标识相匹配; 若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与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服务集标识相匹配,根据所述配置文件中所 述服务集标识与应用程序的关联关系,启动与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相匹配的所述服务集 标识相关联的所述应用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根据如下方式生成: 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常接入的WIFI热点对应的服务集标识; 将所述服务集标识与应用程序进行关联并保存在所述配置文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服务集标识与应用程序进行关联的步骤包括: 将某一项所述服务集标识与某一所述应用程序进行关联或者某一项所述服务集标识与某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所述应用程序进行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对应的当前服务集标识的步骤具体包括: 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WIFI功能; 在所述WIFI功能中,所述智能终端扫描附近区域的WIFI热点以查看各所述WIFI热点对应的服务集标识; 在各所述服务集标识中选择一所述服务集标识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接入对应该服务集标识的所述WIFI热点;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接入的所述WIFI热点对应的所述服务集标识为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智能家电设备、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内,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对应的当前服务集标识; 判断模块,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内,与所述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当前服务集标识是否与配置文件中预设的服务集标识相匹配;

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展望

人工智能应用及展望 唐小军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 (ArtificialIntelligence)诞生于1956年的美国,至今已接近七十年。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人工智能基于认知科学、哲学、不定性论的边缘科学研究项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工神经网络取得重大进展,其成果大量应用于系统的感知,模型建立和控制。神经网络通过对输入输出样本的学习,不断地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实现给定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自适应运用能力。智能技术是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发策略和显著标志,借助大数据技术,尤其它在解决远程控制、故障诊断、非线性等问题上的优势,给机械系统、符号计算、模式识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信息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宽,其内容逐步丰富,对人类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认知科学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大数据 前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两部分,“智能”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去定义。这关联到到如意识、自我、心灵等问题.我们唯一理解的智能也就是灵长类动物拥有的能自由做出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现在和未来人工智能科研的主要奋斗目标。目前我们对灵长类动物的智能的理解,可以用只可意不可言来准确形容,现阶段还不能对自身智能的理解用科学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主要研究方向是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人们通过对外界事物进行长期实践做出一些归纳并对其用数值量化,用传感设备和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并干预其结果的差错,通过逻辑计算然后再用于控制终端设备服务于受众,智能包含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个人智能通信终端设备应用与发展

个人智能通信终端设备应用与发展 姓名:陈奕松 班级:通信132 学号:201327154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碎片化的

时间越来越多,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通信发展的核心就是业务,而业务发展的重点就是终端。为了适应未来业务需要,智能通信终端成为整个通信行业以及电子行业的焦点。另外,由于智能通信终端本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个人智能通信终端的发展错综复杂。 【关键词】移动网路移动终端设备终端业务功能 1.1前言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被人们并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三大应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互联网以其先进的技术与影响力在许多领域打破了原有的空间与手段限制,更加全面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人们在工作、娱乐、学习等方面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2 个人智能通信终端的定义 从字面意义上看,所谓智能通信终端首先是“终端”,这不难理解。相对网络而言,它直接提供用户使用的边缘设备。其次是“通信”,这个也好理解,主要是提供给用户用于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最后就是智能,是这个定义的核心。其实,智能这个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才提出的。根据计算机领域的定义,智能就是同时具备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自学习能力。这样,就得出了对智能通信终端的界定,即智能通信终端就是同时具备计算、存储和自学习能力的用于通信目的的终端设备。典型的智能通信终端包括智能手机设备、会议智能终端、IP电话智能终端、具备通信能力的笔记本电脑和具备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等。根据

通信方式的不同,智能通信终端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固定智能通信终端(针对固定通信方式)、移动智能通信终端(针对移动通信方式)和计算机智能通信终端(针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当然,随着电子集成能力的提高,同一个智能通信终端可能包括以上若干个类别。 1.3 个人智能通信终端的特点 在通信能力上,智能通信终端往往具有灵活接入方式和高带宽通信性能。作为智能通信终端,往往根据所选择的业务和所处的环境,自动调整所选的通信方式,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目前,移动智能终端往往支持多模式通信,可以支持GSM,WCDMA,CDMA2000,TD- SCDMA,WiFi及WiMAX等,从而适应多种制式网络,不仅支持话音业务,更支持多种无线数据业务。固定智能终端往往支持 PSTN,xDSL,IEEE 802.3x等,从而在保障多种业务接入能力的情况下,提供终端业务可靠性。计算机智能通信终端基于本身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灵活性,可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具备目前所有的通信方式。 在功能使用上,智能通信终端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功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从“以设备为中心”的模式进入“以人为中心”的模式,集成了嵌入式计算、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生物认证技术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使通信终端更加人性化。由于软件技术的发展,智能通信终端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调整设置,使通信终端更加个性化。同时,智能通信终端本身集成了众多软件和硬件,具备了传统终端不具备的功能。 2 个人智能通信终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