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年4月1日

目录

一、前言 (1)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2)

三、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2)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

(三)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委托建管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第五施工标段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前言

根据我局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程合同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需对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类别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室内拌合试验。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理比例,设计出既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公路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具备交通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资质的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招标文件和相关委托方的要求,此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见表1。

三、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C25F150、C3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C40F150、C5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52.5级水泥;粉煤灰为南阳鸭河口Ⅰ级F类粉煤灰;外加剂选用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产的Sika Viscocrete1210W高效减水剂(液体)及AER50-C引气剂;骨料采用南阳本地5-20mm、5-31.5mm碎石和本地河砂。

1、水泥

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检测①比表面积;

②密度;③标准稠度用水量;④凝结时间;⑤安定性;⑥胶砂强度;⑦碱含量。

2、粗骨料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粗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对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验。

3、细骨料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粗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对细集料进行颗粒级配、泥块含量、坚固性、表观密度、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进行检验

4、粉煤灰

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中有关规定,检测①细

度;②烧失量;③含水率;④SO 3含量;⑤需水量比;⑥碱含量。

5、外加剂

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要求,检测①减水率;②含气量;③泌水率比;④凝结时间差;⑤抗压强度比;⑥对钢筋锈蚀性作用;⑦碱含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试配强度的确定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645.1.,+=k cu o cu f f

式中:o cu f ,--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MPa σ—混凝土标准差,MPa 。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σ按下表选用 标准差σ值

桥梁工程各种混凝土试配强度

2、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方法

2.1粗骨料最佳级配选择

根据工程所需配合比情况,考虑现场施工准确便捷性,工程所用配比均设计为连续级配。

2.2最优砂率的选择方法:

①拌制五组不同砂率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均相同,唯砂率以每组2%~3%的间隙变动。

②测定每组拌合物的坍落度,并同时检验其粘聚性及保水性。

③绘制坍落度—砂率关系图。如图上具有极大值,则极大值所对应的砂率最优,如因粘聚性不好而得不出极大值,则最优砂率应为粘聚性及保水性能保持良好而坍落度较大的砂率值。

2.3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确定

对既有强度要求,又有抗冻要求的,应选用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设计配合比试块,进行抗冻、抗渗试验,确定配合比的参数。

2.3.2既有强度要求,又有抗冻混凝土

掺用I级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及引气剂。

2.3.2.1配合比参数确定

C25F150 混凝土

①水灰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混凝土的水胶比,为砂石料在干燥状态下的单位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其允许最大值为:

0.50。

②用水量:根据坍落度、粗骨料最大粒径、外加剂、掺合料以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拌确定。

③坍落度:180-220(mm)

④水泥:普通硅酸盐42.5

⑤骨料:选用本地生产的5-31.5mm,碎石,和本地河砂。

,其它按照水胶比±

⑥砂率:以选定水胶比0.45为基准,确定适宜的砂率A

1

0.05、砂率±1~2%,掺粉煤灰时减少1%这一规律来确定。

⑦粉煤灰掺量:I级0%、15%、25%

⑧外加剂:引气剂掺量应以满足抗冻和抗压强度要求为标准,应选用建议含气量5%的引气剂掺量。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依据坍落度相同,单位用水量最小来确定,对于缓凝高效减水剂还应兼顾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

2.3.2.2 C25F150混凝土配合比试配

C25 F150试配方案

注:B2――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掺量。

2.3.2.3试配要求

①各试验编号分别成型7d、28d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

②成型编号S1 ~S9的28d,抗冻试件;

③建立抗压强度与水灰比和粉煤灰参量的关系;

④选用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试件进行抗冻、抗渗试验。

⑤选用满足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C30F150 混凝土

①水灰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混凝土的水胶比,为砂石料在干燥状态下的单位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其允许最大值为:

0.50。

②用水量:根据坍落度、粗骨料最大粒径、外加剂、掺合料以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拌确定。

③坍落度:30-50(mm)

④水泥:普通硅酸盐42.5

⑤骨料:选用本地生产的5-31.5mm碎石,本地河砂。

⑥砂率:以选定水胶比0.45为基准,确定适宜的砂率A

,其它按照水胶比±

1

0.05、砂率±1~2%,掺粉煤灰时减少1%这一规律来确定。

⑦粉煤灰掺量:I级0%、15%、25%

⑧外加剂:引气剂掺量应以满足抗冻和抗压强度要求为标准,应选用建议含气量5%的引气剂掺量。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依据坍落度相同,单位用水量最小来确定,对于缓凝高效减水剂还应兼顾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

2.3.2.4 C30F150混凝土配合比试配

C30F150试配方案

注:B2――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掺量。

2.3.2.5试配要求

①各试验编号分别成型7d、28d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

②成型编号S13 ~S21的28d,抗冻试件;

③建立抗压强度与水灰比和粉煤灰参量的关系;

④选用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试件进行抗冻、抗渗试验。

⑤选用满足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C40F150 、C50F150混凝土

①水灰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混凝土的水胶比,为砂石料在干燥状态下的单位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的比值,其允许最大值为:

0.50。

②用水量:根据坍落度、粗骨料最大粒径、外加剂、掺合料以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拌确定。

③坍落度:50-70(mm)

④水泥:普通硅酸盐52.5

⑤骨料:选用本地生产的5-20mm,碎石,和本地河砂。

⑥砂率:以选定水胶比0.40为基准,确定适宜的砂率A

,其它按照水胶比±

1

0.05、砂率±1~2%,掺粉煤灰时减少1%这一规律来确定。

⑦粉煤灰掺量:I级0%、15%、25%

⑧外加剂:引气剂掺量应以满足抗冻和抗压强度要求为标准,应选用建议含气量5%的引气剂掺量。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依据坍落度相同,单位用水量最小来确定,对于缓凝高效减水剂还应兼顾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

2.3.2.6混凝土配合比试配

C40F150、C50F150试配方案

注:B2――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掺量。

2.3.2.7试配要求

①各试验编号分别成型7d、28d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

②成型编号S22 ~S33的28d,抗冻试件;

③成型编号S22 ~S33的28d动弹模量试件;

④建立抗压强度与水灰比和粉煤灰参量的关系;

⑤选用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试件进行抗冻、抗渗试验。

⑥选用满足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三)、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混凝土总碱量=C×a

1+F×20%a

2

+W×a

3

式中: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kg/m3 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kg/m3

a

1、a

2

、a

3

――分别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中有效碱含量,%

三、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招标文件和相关委托方的要求,此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五标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清单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工程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C10、C15、C20、C25、C30、C35、C40、C50、C20W6F150、C25W6F150、C30W6F150、C35W6F150、

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和方城宛北水泥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普通42.5级水泥;粉煤灰为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Ⅰ级F类粉煤灰;外加剂选用西卡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产的高效减水剂(液体)、引气剂;粗骨料采用荆山石料场和石盘沟石料场生产的5~20mm、20~40mm碎石;细骨料采用白河沙场河砂。

1、水泥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检测1、比表面积;2、密度;3、标准稠度用水量;4、凝结时间;5、安定性;6、胶砂强度;7、碱含量;8、氯离子含量;9、三氧化硫;10、烧失量;11氧化镁。

2、粗骨料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要求,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SL352-2006)检测1、超逊径;2、含泥量;3、泥块含量;4、坚固性;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6、有机质含量;7、表观密度;8、吸水率;9、针片状颗粒含量;10、压碎值;11、颗粒级配。

3、细骨料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207-8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要求,按照《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SL352-2006)的规定检测1、颗粒级配;2、含泥量;3、泥块含量;4、细度模数;5、坚固性;6、云母含量;7、表观密度;8、轻物质含量;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0、有机质含量。

4、粉煤灰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施工招标文件及《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要求,按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中有关规定,检测1、细度;2、烧失量;3、含量;5、需水量比;6、碱含量;7、游离氧化钙。

含水率;4、SO

3

5、外加剂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1997)要求,检测1、减水率;2、含气量; 3、泌水率比;4、凝结时间差;5、抗压强度比;6、1h经时变化量;7、收缩率比;8、甲醛含量;9氯离子含量;10、碱含量;11、硫酸钠含量;12、PH值。

6、水质指标

(1)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2)拌和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砼和易性和砼强度的增长和砼的腐蚀。

(3)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的有关规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例题】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50~70mm (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根据施工单位历史统计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4.8MPa 。 采用的原材料:325号普通水泥(实测28天强度35.8MPa ), 密度ρc =3100kg/m3;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 kg/m3;碎石, 表观密度ρg =2700 kg/m3,最大粒径Dmax=31.5mm ;自来水。 要求: 1、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按干燥材料计算)。 2、施工现场砂含水率1%,碎石含水率0.5%,求施工配合比。 初步计算配合比的计算 ⑴、 确定配制强度(fcu,o ) fcu,o = fcu,k+1.645σ=25+1.645×4.8=32.9 MPa ⑵、 确定水灰比(W/C ) 碎石 A =0.46 B=0.07 W/C=Afce/(fcu,o+ABfce) =0.46×35.8/(32.9+0.46×0.07×35.8)=0.48 由于框架结构梁处于干燥环境,查表 ,(W/C )max=0.65,故可取w/c=0.48 ⑶、 确定单位用水量(Wo ) 查表取Wo =195 kg ⑷、 计算水泥用量(co ) Co =Wo/(W/C)=195/0.48=406(kg) 查表最小水泥用量为260 kg/,故可取Co =406 kg 。 ⑸、 确定合理砂率值( Sp ) 根据骨料及水灰比情况,查表取Sp =33% ⑹、 计算粗、细骨料用量(Go )及(So ) 用质量法计算: B 、 用体积法计算 方程略 解得:Go =1205.3 kg , So =593.7kg % 332400 195406=+=+++o o o o o G S S S 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 250 280 300 0.55 280 300 300 0.50 320 ≤0.4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45≤35 >0.40 ≤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0.40 ≤55≤45 钢渣粉-≤30≤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0.40 ≤50≤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35≤30 >0.40 ≤25≤2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讲义

第七讲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与混凝土有关的基本概念 1.混凝土—用水泥、砂、石、掺合料、水以及外加剂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称为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它是一种原料易得、施工便利、具有较好耐久性和强度的建筑材料。 2.混凝土标号—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200mm×200mm×200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为kgf/cm2(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小值与较大值之差超过较大值20%时,舍去最小值,以剩余的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以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N/mm2)表示。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20MPa,其强度等级表示为C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当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

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无效。)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标号的换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10-2 5.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6.混凝土强度与齡期的关系 龄期—是指混凝土强度增长所需的时间。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在标准养护时:R3→40%R28; R7→60~70%R28; R28达到设计强度。 7.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在骨料(砂及石子)总量中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影响砂率的一般因素为: ⑴砂率随粗骨料的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粒径减小砂率应增大。 ⑵细砂时砂率小,粗砂时砂率应增大。 ⑶卵石时砂率小,碎石时砂率应加大。 ⑷水灰比小时砂率小,水灰比增大时砂率应增大。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共3页第1页 校核: 主检: 配比名称 (设计、施工要求) 抗渗混凝土(泵送) C30及P6,坍落度100~120mm 委托编号 HP0700001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湿度>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材料情况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山东水泥厂 P.O32.5R 安定性合格 预测强度合格 泰安 中砂 μx=2.7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济南 碎石 符合5~25mm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针片状0.7% 省建科院 NC -4泵送剂 液状 掺量2.5% 饮用水 省建科院 PNC 膨胀剂 粉状 掺量8% 黃台电厂 Ⅱ级 配合比 计算式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f cu ,k +1.645σ=30.0+1.645×4.0=36.6 (MPa) 2、确定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ce f =32.5×1.10 ≈36 (MPa) 3、计算水灰比W/C=a α.ce f /(f cu ,o +a α.b αce f )=0.46×36/(36.6+0.07×0.46×36)=0.44 4、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 5、计算水泥用量1c m =180/0.44=409( kg/m 3 ) 6、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 =15%,超量系数K =1.3 mf =409×15%×1.3=80( kg/m 3 ) 7、计算膨胀剂用量p m =409(1-15%)×8.0%=28( kg/m 3 ); 8、计算外加剂用量j m =[409(1-15%)+409×15%×1.3] ×2.5%=11( kg/m 3 ) 9、实际水泥用量1co m =409(1-15%)×(1-8%)=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s=35%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 kg/m3得:mg=1171 ( kg/m 3 ) ms=631-(409×15%×1.3/2.2-409×15%/3.1)×2.6=588( kg/m 3 ) 试件尺寸 100×100×100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计 算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每m 3 砼材料用量(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拌合物 性 能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搅拌机 振动台 / / /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配合比计算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粗骨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 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 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 度等级富余系数 4、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级、细度以及级配情况 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配合比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45σ 2 根据水泥强度、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及石子种类计算 W/B = αa·f b/(f cu,o+αa·βb·f b) 3 根据要求坍落度、不同种类石子粒径和外加剂的减水 理论用水量:查表

或m'w0=0.25(H -90)+坍落度为90mm 时相应石子粒 径的用水量 H ——设计坍落度(mm )。 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 m w0 = m ’w0(1-β)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 根据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和经计算并选定的水胶比计 算胶凝材料总量; 5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外加剂的掺量计算外加剂用量; 6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掺合料掺量计算水泥用量; 7 计算砂、石用量 1) 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m fo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 计算砂石总量; 3) βs =(H -60)0.05+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4)根据砂石总量和选定的砂率值计算砂用量、石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 2)、非基准配合比1,基准水灰比+0.05、基准砂率+1%; B W m m wo bo =so go so s m m m +=β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C25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20-16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桥涵工程墩台基础、台身、台帽、墙身基础、排水工程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16-31.5mm,比例为(30%:50%:2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9%,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25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表4.0.2查得:标准差σ=5.0 Mpa ?cu,0= ?cu,k+1.645σ= 25+1.645×5.0=33.225MPa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已知采用P.O 42.5水泥,28d胶砂强度(?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 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g) 筛余累计重(g) 试验重量误差(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A.d1/2/200 式中 m r——筛余量(g);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归纳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范) 一、术语、符号 1.1 普通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1.2 干硬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1.3 塑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1.4 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1.5 大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1.6 胶凝材料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1.7 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1.8 水胶比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 2.1 基本参数 (1)水胶比W/B; (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 (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 (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 (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 (6)砂率βS: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 (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2.2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基本步骤:

?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计算水胶比; ?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 确定混凝土砂率; ?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σ645.1,0,+≥k cu cu f f (1) 式中: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 度等级值(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k cu cu f f ,0,15.1≥ (2)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有近1~3个月同品种、同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与确定 第1题 已知水胶比为0.40,查表得到单位用水量为190kg,采用减水 率为20%的减水剂,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 A.425 B.340 C.380 D.45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普通混凝土的容重一般为_____ kg/m3 A.2200~2400 B.2300~2500 C.2400~2500 D.2350~2450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3题 已知水胶比为0.35,单位用水量为175kg,砂率为40%,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为2400kg,试计算每方混凝土中砂子用量kg A.438 B.690 C.779 D.1035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4题 某材料试验室有一张混凝土用量配方,数字清晰为 1:0.61:2.50:4.45,而文字模糊,下列哪种经验描述是正确的。 A.水:水泥:砂:石 B.水泥:水:砂:石 C.砂:水泥:水:石 D.水泥:砂:水:石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5题 预设计C30 普通混凝土,其试配强度为()MPa A.38.2 B.43.2 C.30 D.4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6题 关于水灰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特性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灰比越大,粘聚性越差 B.水灰比越小,保水性越好 C.水灰比过大会产生离析现象 D.水灰比越大,坍落度越小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7题

全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南通天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JC-4036-HP №: 砼设计强度等级施工工艺机械搅拌 要求坍落度(mm)使用部位 任务单编号样品状态符合(不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依据JGJ55-2011 环境条件℃ 试验日期年月日检测用主要设备一览表 名称规格型号量程准确 度 编号 使用状况 使用前使用后 搅拌机HJW-60 QT-07 正常(非正常) 正常(非正常) 振动台HCZT-1 QT-2 正常(非正常) 正常(非正常) 压力试验机TY A-2000D 0-2000kN ±1% FM-04 正常(非正常) 正常(非正常) 电子计价称ACS14LE 0-30kg FM-24 正常(非正常) 正常(非正常) 一.原材料 1:水泥:任务单编号品种等级复测强度(Mpa)(3天) 2:黄砂:任务单编号细度模数含泥量(%) 3:石子1:任务单编号级配含泥量(%) 石子2:任务单编号级配含泥量(%) 4:外加剂:品种产地减水率(%)掺量(%) 5:粉煤灰:级别超量系数取代水泥百分率(%) 6:矿粉:级别掺量 二.试验室配合比计算: 1、确定试配强度(Mpa):f cu。0=f cu。k+1.645σ 2、计算水胶比:W/C=αa×f ce /f cu。0 +αa×αb×f ce 3、单位用水量(kg): 4、单位水泥用量(kg): 5、选定砂率: 6、取单位容重: 7、计算粗细集料用量(kg):砂= ;石子1= ;石子2= 8、粉煤灰用量(kg): 9:外加剂掺量(kg): 三.试验室初步配合比 水胶比砂率水水泥黄砂石子1 石子2 粉煤灰外加剂 四.试配检验 1、试拌(0.025m3)用料量(kg):砂的含水率:%;石子的含水率:% 水水泥黄砂石子1 石子2 粉煤灰外加剂

详细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案例

C40混凝土用于某公路K**+***桥钢筋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时现场坍落度为30~50mm,碎石的最大粒经为30mm。 材料选择 水泥:采用牡丹江产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产地岔林河,细度模数2.62属于中砂,颗粒级配属Ⅱ区。 碎石:产地冷山,规格分别为16~31.5cm、4.75~16cm,压碎值、含泥量等指标也均符合规范求。 粗集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筛分结果粗集料的掺配比例为: 4.75~16cm cm碎石为35% 16~31.5cm cm碎石为65%。 按照上述比例掺配两种集料,经几次筛分试验,其结果均满足4.75~31.5cm碎石连续级配.配合比设计 1、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 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40Mpa 标准差σ=5.0 Mpa 则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 fcu,k+1.645×σ=48.2 Mpa 2)计算水灰比(W/C) (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①计算水泥实际强度 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fce,k=42.5Mpa,富余系数γc=1.13 则水泥实际强度为: fce=fce,k×γc =48.0Mpa ②计算水灰比 碎石 A=0.48 B=0.52 W/C=A×fce/(fcu,o+A ×B ×f ce)=0.45 (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 根据桥梁施工规范要求:严寒地区受严重冰冻,水流侵蚀最大水灰比不得大于0.65。按照强度计算的水灰比符合耐久性要求,故采用0.45。 (3)确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要求,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为30~50mm,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0mm。 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 mwo=185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o) ①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 已知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 mwo=185kg/m3 水灰比W/C=0.45 则计算单位混凝土用灰量: mco=mwo×c/w=411kg/m3 ②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样本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 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 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表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自定, 待验证)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 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 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 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 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中经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 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经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取绝对体积法。 2. 自密实混凝土要求拌合物在保持大流动性的同时增加粘聚性。国内外一般均采取增加胶结材与惰性粉体量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掺用一部分增粘剂的方法。增粘剂的品种较多,需要做与胶结材适应性试验后进行选用。关于自密实混凝土粉体量日本建筑学会标准规定为 1 60 L-230 L ,欧洲规范则规定为160L-240L。 3. 在增加胶结材浆体粘性的同时,还要保持大流动性,就需要选择优质高效减水剂。宜选用当前市场上减水率大于30%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4. 要选用粒型与级配较优的粗细骨料,并限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关于粗骨料最大粒径,欧洲规范限定不大于20 mm日本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 mm或25mm 在增加粉体量的同时,粗骨料用量也相应减少。欧洲与日本的标准均规定粗 骨料用量为280 L-350 L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作为工程结构的混凝土,首先应按结构强度要求选择水泥,按水泥实际强度和统计标准差确定配制强度,从而计算出水灰比,并按施工工艺要求设定单方水量,选用适宜的外加剂。 2. 按结构耐久性及施工工艺要求,选择掺合料品种,取代水泥量和引气剂品种及用量。 3. 分别计算出每种胶结材(粉体)体积(L),加上单方用水量即为浆体体积(L)。对比粉体量是否符合自密实性能要求的160 L?240 L。如不符合自密实性能要求,则应调整粉体量及浆体量。 4. 在每m混凝土拌合物中,除去胶结材浆体体积和空气量即为骨料体积。 5. 根据钢筋疏密程度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并参照表4,选用适宜砂率计算出单方石子用量。 6. 如使用增稠剂则应通过试验选用增稠剂品种、用量 配合比设计实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练习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组成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实测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为36.8MPa,密度为ρc=3100kg/m3;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施工现场砂含水率为2%;碎石:5~40㎜,表观密度ρg=2700㎏/m3,施工现场碎石含水率为1%;水:自来水;掺合料:S95级矿渣粉,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表观密度ρg =2.8g/cm3 (2)设计要求 某桥梁工程桥台用钢筋混凝土(受冰雪影响),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要求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为3.0MPa。混凝土由机械拌合、振捣,施工要求塌落度为35~5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 解: ①步骤一:初步配合比设计 ②步骤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按初步配比试拌0.025m3混凝土拌合物,……,将混泥土拌合物搅拌均匀后,做塌落度实验,测得塌落度为25㎜,水泥浆增/减用量3%) ③步骤三:设计配合比计算(拌制混凝土拌合物并成型试件,三个水灰比相应的28d抗压强度结果分别为:45.1MPa、37.8MPa、30.1MPa;实测表观密度:ρt c,=2478kg/m3) ④步骤四:施工配合比计算

配合比设计案例 一、题目: 某工程剪力墙,设计强度等级为C40,现场泵送浇筑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90~210mm,请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所用原材料如下: 水泥:P.O42.5R,表观密度ρc =3.1g/cm3; 细骨料:天然中砂,细度模数2.8,表观密度ρs=2.7g/cm3 粗骨料:石灰石碎石5-25mm连续粒级、级配良好,表观密度ρg| =2.7 g/cm3 掺合料:Ⅱ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表观密度ρg =2.2 g/cm3;S95级矿渣粉,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表观密度ρg =2.8g/cm3;| 外加剂:萘系泵送剂水剂,含固量30%,推荐掺量为胶凝材料的2%,减水率20%,密度ρm=1.1 g/cm3水:饮用自来水 二、配合比计算| ①确定配制强度: 该工程无近期统计标准差σ资料,查表, C40强度标准差σ值取5.0MPa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 ≥|fcu,k +1.645σ = 40+1.645×5.0 = 48.225 (MPa) 取fcu,o = 49.0 MPa 如果设计强度等级≥C60,则计算强度| fcu,o ≥1.15 fcu,k| ②确定水胶比 胶凝材料中粉煤灰掺量15%,矿渣粉掺量15%,查表粉煤灰影响系数Ⅱ级灰γf取0.83,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γs取1.00。 水泥为42.5R,无实测胶砂强度值,富余系数r取1.16,则 fce= γ c| fce,g=1.16×42.5=49.3 (MPa) 胶凝材料28d胶砂强度计算值: fb =γf|γ s fce=0.83×1.00×49.3= 40.9(MPa)| 水胶比:W/B =αa fb /(fcu,o+αa αb fb) =(0.53×40.9) /| (49.0+0.53×0.20×40.9) = 0.41 ③确定用水量 查中砂混凝土用水量表:坍落度要求190~210mm,按200mm设计 |查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坍落度90mm,碎石最大公称料径31.5mm对应用水量205kg,以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次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用水量来计算坍落度200mm时,每m3混凝土用水量,(200mm -90mm) ÷ 20mm/次= 5.5次 用水量 205 kg/m3 + 5kg/次×5.5次= 232.5| kg/m3 掺萘系泵送剂,考虑外加剂的减水作用,计算每m3混凝土用水量:| mwo = 232.5×(1-20%) = 186 kg/m3 ④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胶凝材料总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应用

1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应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0-33。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0-33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10-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2-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10-5)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10-6)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10-34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