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课题研究_070313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课题研究_070313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课题研究_070313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 (1)

1. 基本概念 (2)

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 (2)

B. 不同类别保税区按照功能和自由度分类: (3)

C.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详细功能: (3)

D.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税收政策: (4)

E. 总结: (5)

F. 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概念

辨析 (7)

G. 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7)

2. 事件核心内容 (8)

3. 上海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现状 (8)

4. 事件发展时间轴 (9)

5. 驱动力 (9)

6. 主要影响推测 (10)

7. 实际执行难点 (10)

8. 上海为何要推动服务贸易? (11)

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1)

10. 上海,新加坡的案例分析 (11)

11.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的一些功能性设想 (12)

12. 总结 (12)

1. 基本概念

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

上述概念基本定义:

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保税区(Bonded Zone ):指设区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该区域内货物可以保税仓储、出口加工、或商品展示,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出境货物免征区内生产过程增值税。

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 ): 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保税物流中心:一般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筹建和申报,由海关总署负责验收和批准设立的海关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中心分两类:A 型,主要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并为该企业自有物流服务。B 型,主要由一家或多家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并由两家以上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运营的公共保税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国内保税仓库

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

跨境工业园区

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港区

综合保税区

国外

自由贸易港

(区)

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

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

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保税区、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的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多项功能。

自由贸易港区(Free Trade Area ):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议,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消除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特定区域。(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设区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来源:《京都公约》)

B.不同类别保税区按照功能和自由度分类

C.不同类别保税区的详细功能:

D.不同类别保税区的税收政策:

综合保税区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区内自由:进口保税:对综合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对从境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予以保税;

出口退税:区外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的,按照货物出口的有关规定办理缴税手续,并签发用于出口退税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

区内自由:综合保税区内货物可以自由流转,区内企业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和合同核销制度

E.总结:

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正在报批的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在此基础上将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上述主要功能定义:

1、保税仓储与物流

保税仓储物流衍生出的进出口分拨功能是综合保税区的特色功能,向前延伸提供进出口贸易代理的金融服务,向后延伸提供集装箱堆场服务和运输配送服务。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的便利积极与商业、金融业、会展业等相关行业合作成为综合保税区内仓储业拓展增值服务的重要方向。

2、国际转口贸易功能

国外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从事交易、订货等经营活动。内陆地区的综合保税区,尤其是地处边境地区的综合保税区可利用我国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国内发达的交通网络,增加对周边国家外贸货物的吸引力,扩大影响范围。

3、国际采购、分销与配送功能

内货物进区退税,并可以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出售前的简单加工,然后享受区内通关的“一站式”服务向国际市场分销;进口的保税货物同样可以简单加工后返销到国外,若销售到国内需办理进口手续。区内入驻的企业可以开展进出口贸易、区内企业之间的贸易以及区内企业和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另外,海关对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实施“分批出去,集中报关”的通关政策。这就使得综合保税区的配送功能更加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而且综合保税区内同时聚集了国际和国内物流企业,为企业寻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物流配送方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4、国际中转功能

综合保税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区和港口城市相比在国际中转上有先天的劣势,但其更接近消费市场和资源腹地,以及人力成本、上地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综合保税区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国际货物中转平台。

5、研发、加工制造功能

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必将极大吸引生产要素在区内外集聚,活跃的经济活动必然会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使得综合保税区不仅是商品聚集区更是企业、人才的高度聚集区。例如,苏州综合保税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设立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工业园研究院。为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也提高了产、学、研的效率和水平。国内外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研发部门搬进综合保税区为研发、制造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6、检测、检验和售后服务

综合保税区对区内货物无限期的保税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可以把一些零部件长期储存在综合保税区内,以便随时响应售后服务部门的需求。

7、港口通关功能

与进出口有关的报关、报检等业务部门会相继入驻综合保税区。从目前综合保税区的运作情况来看,这些部门的办公地方会集中在一个大楼,为企业的进出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8、商品展示功能

综合保税区内可常年免税展示。综合保税区就可以利用商品常年免税的优势开展国际商品的展示、展销。可在综合保税区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把综合保税区建成“永不落幕的国际展览会”。

9、离岸贸易

"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法区,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注册离岸公司,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减免税务负担、无外汇管制三大特点。

10、离岸金融

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

11、离岸外包

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相比,由于离岸外包更具有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力、扩大经济规模等作用。

F.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

概念辨析

由上比较分析可见,自由贸易园区的开放度介于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和自由贸易港(区)之间,管理上仍旧遵循海关特殊监管方式,相比与综合保税区(保税港),监管区域面积范围扩大。(如:上海就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进行统一综合管理)

G.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A.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

的活动。

B.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

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按照WTO于1994年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

A.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

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

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如:在自由贸易园区内开设电话服务中心,数据服

务中心等)

B.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如:

自由贸易园区内的旅游,运输,生活服务等);

C.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

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

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如:跨国企业在自由贸易区内设立总部,或管理机构等);

D.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

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

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在自由,贸易区内为企业提供

服务)

2.事件核心内容

?上海自由贸易区(简称:上海自贸区)

?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综合保税区被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新突破点。

?同期,上海低调提出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隐晦地表述为“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到自由贸易区,其理念与政策开放度有明显不同。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园区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A.监管理念: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以防多细管制;

B.贸易开放度:现有的贸易壁垒、配额限制会更为宽松;

C.政策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都将更加开放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具体方案最快有望于6月底完成上报国务院,并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3.上海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现状

?上海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11月18日成立,由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合并而来,囊括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

区和第一个保税港区。其中设立最早的是外高桥保税区,始于1990年。

?截止2009年,保税区已经从分散的多个功能区整合为一条长100多公里纵深10到20公里的沿海产业带。

?2012年,外高桥保税区全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各类税收总额超千亿元。外高桥保税区以占全国保税区1/3的土地面积,

贡献了近一半的经济总量。

4.事件发展时间轴

?2003年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提出全国保税区分化发展的建议,提出试点成功的保税区向以国际物流业为主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不具备条件的改为出口加工区或经济开发区。

?2009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起草了一个《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设想》的文章,报给了温家宝总理。他亲自批示将“自由贸易区”改为“自由贸易园区”,并请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调研。

?2011年,上海市政府开始明确提出要打造自由贸易园区,并在当年11月召开“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向外界明确传达了转型的信息。

?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联合在上海调研,主要就在上海浦东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进行实地情况了解,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步伐,寻求体制、税制上的突破。

?2013年1月1日,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3月27—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行在江苏、上海调研,他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5.驱动力

?经济形势:2013年年初至今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或将维持疲弱态势,目前经济下滑程度仍在容忍范围之内,政府将乘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的上海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配合迪斯尼:预计2015年年中,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开园运营,与此相配套,落子于外高桥的自贸区有望同期启动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

?刺激内需:目前美国和欧洲经济形势仍不乐观,持续多年的中国生产、外国消费的贸易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调头寻找内生消费力。(与其让中国富人组团到海外免税店去买爱马仕,不如在境内设立一个免税区,把这些高端消费留在境内。)

?区域经济地理: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其自由贸易区拥有更广阔的腹地,扩散效应更加明显。上海向北、南分别紧邻南通港和宁波港,能够辐射江浙地区,向西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长三角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也更容易帮助上海实现产业转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国建立市场机制的决心。(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意味着我国更完整地实践京都公约有关规定,将会受到国际

商界的更高认同和欢迎,将会对我国沿海一些外商投资密集区建成世界工厂作出更为直接和巨大的贡献。)

?政治诉求:香港争取“城邦式自治”已触动中央底线,扶持香港的竞争城市,将强化香港对于中央经济政策的依赖程度。(香港政府可就避免双重征税、自由贸易、劳务合作等事宜与外国签署协议。)

6.主要影响推测

?消费:目前大量国人把钱花到香港、花到国外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进口商品价格内外差极大。最近发生的香港禁售奶粉事件说明目前港澳已经很难承受这种垄断带来的客流压力,尽快在浦东临港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免税购物区,将有助于帮助香港缓解内地客流带来的压力,防止中国消费力外流。

?金融:浦东自由贸易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如国外自贸区的主要政策:货币自由兑换、贸易货物长时间储存、个人离境购物免税等;预计将有更多新兴盈利模式在自贸区出现,如:离岸飞机和高端设备租赁、外汇集中运营和离岸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一些高科技含量设备的低成本引入,对于上海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7.实际执行难点

?目前外高桥区域只是“保税仓储型”的极其原始阶段类型,距离成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外汇和税收政策改革:自由贸易区需要有便捷的资本进出通道。现有的严厉资本账户管制政策对于自由贸易区域而言,十分不合时宜,需要特别情况特别对待,有变通之策。

税收政策更加需要有国际竞争力,在关税、所得税和流转税层面有更为宽松自由的变革。?转变整体管理思路:需要有关部门从现在的以监管为主,货物管理特征过于明显,往公共服务和企业管理的方向转换,把自由贸易区看成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来经营。

?利益平衡:如果浦东退税后产品价格仍明显高於香港,或者如海南免税商店那样设置购物金额限制,将难以分流香港消费者。但如果完全自由放开,包括内地等二三线城市高端零售业也会遭遇冲击,中央政府势必会平衡各方利益,结果必然是政府削弱浦东免税店的竞争力。

?金融风险:若浦东区域内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港币的地位将会被削弱。目前大陆通过香港市场和港币这个缓冲区试水全球货币市场,而不至於令人民币直面外币冲击。若今后自由兑换进入内地,则人民币可能受到海外资本的恶意做空。

?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点是远离市区,相对比较封闭。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例,大多都是出口加工型企业,金融创新的空间非常小。而真正的金融自由化是大量金融资本的流动。尝试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届时需要将陆家嘴金融区纳入一并考虑。”

8.上海为何要推动服务贸易?

?现在商品贸易的壁垒已经逐步降低,关税削减空间很小的情况下,继续推动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障碍变成资本账户开放和服务贸易开放。

?资源占用过多、环境污染、成本上升等等不利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上升空间有限,而把上海自由贸易园区作为一个服务贸易的试验区,对于未来经济结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础。

?就上海自身来看,传统制造业并不符合其城市定位,服务业才是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30%,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最大的省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为金融企业提供离岸服务或离岸服务外包来提高金融企业的运行效率。(离岸金融服务和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是外包服务中占比最大的行业。)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需要依赖制造能力,以及与制造有关的研发、设计服务和商业服务,特别是离岸服务和离岸服务外包。(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

9.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在一个小试验区内和国际完全接轨,做到贸易自由、资金和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对于上海来说,这种模式很难获得各个部委的通过。(上海十二五规划中提及关键词“探索服务贸易开放” 暗示上海或许不会在资本开放方面走得太快。)

?在放开速度上,上海很可能先做产业资本的开放,如对区内的企业贸易、融资、结算等提供更便利条件,提高效率。

?未来上海的最终目标将是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试验区。(2012年2月,央行发布《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首次以官方报告的形式加以系统阐述。

报告将资本账户的开放步骤分为短、中、长期三个阶段,在短期内,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中期三到五年内,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为从服务贸易逐步走向资本账户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中国有可能启动加入TPP(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背景下,未来上海自由贸易区有可能成为中国加入TPP后首个对外开放窗口。(TPP,即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TPP,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日本也先后加入。目前TPP共有12个成员国,覆盖全球50%的GDP。)( TPP因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又有美国牵头,目前被视为未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

10.上海,新加坡的案例分析

?新加坡同样作为四个国际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它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对较弱,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非常显著,新加

坡21世纪以来的转口贸易额在总的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已达47%以上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成为全球的转口贸易中心,转口贸易已经占到香港整体贸易额的96%,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则更突出,站到全球金融交易市场4%的份额。

?上海市政府可能更为欣赏新加坡模式,以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带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前来看,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其他三个中心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新加坡的经验启示:包括制度的规范化、透明化,人力资本的提升等等。马来西亚也在建立类似的国际贸易港,希望能够弱化新加坡的地位,但尽管已经推行十几年,仍然没能撬动新加坡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加坡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人力资本普遍较高,国际化水平较高,跨国企业能够在当地找到高素质的雇员。另外,新加坡的法律比较健全、制度稳定透明,吸引人才的配套制度很完善,政府服务效率非常高,这些都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11.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的一些功能性设想

?税收更优惠:上海计划对于在自由贸易园区设立投资性企业的公司给予15%的所得税优惠。

?外汇更开放:

?短期目标:促进人民币结算试点;

?长期目标:资本账户完全开放

A.2010年,“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被首次写入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

B.央行调查统计司在2012年发布的报告称,在IMF规定的资本账户管制的40个子项中,中

国已经有14项为基本可兑换、22项为部分可兑换,仅有4项为不可兑换。

C.2013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

出,下一步将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离岸功能拓展,

A.离岸金融:推动区内企业开设离岸账户,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

保税船舶登记、国际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等试点。(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主要为贷款和债券。香港有点心债(人民币债券),上海以前也发过熊猫债。)

B.离岸贸易:形成了面向国际市场的销售中心、营运中心、分拨中心、订单中心、计算中心;

C.离岸外包服务:借助免税保税优势,昂贵的设备可以在离岸状态下运作,高端产品维修、

检测、研发、数据处理等可以依靠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12.总结

?短期来看,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是将现有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整合和统一管理,并发展成为区内货币能自由兑换、贸易货物能长时间储存、个人在区内离境购物免税的开放多功能性园区,主要辐射长三角及中国内陆地区;?长期来看,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是发展成为辐射东南亚区域,与韩国釜山,台湾高雄,新加坡,以及香港共同竞争的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意味着什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意味着什么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方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以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组成,占地共计28平方公里。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什么,它的建立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紧邻上海的江苏应该有何准备,这些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的概念有所不同。所谓“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自由贸易区狭义的概念,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上海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是自由贸易园区,在国际上被称作小自由贸易区(FTZ),与国内的100多家海关特殊监管区性质相同。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的区别在于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二、国内外自由贸易发展现状 在自由贸易方面,中国已经落在后面,这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据汇丰银行的相关研究,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造超过4000万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岗位6000万。印度在过去的三年批准了500多个自由贸易区,阿联酋的36个自由贸易区对拉动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迪拜,在一个弹丸之地,做了20多个自由贸易区,从汽车、金融、软件、医药,很多行业贸易结算中心都进去了。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内,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天津自由贸易区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极有可能落在东疆保税港区,重庆、深圳、厦门、舟山等地正在积极探索,有意申请建立。 三、为什么选择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或将成为中国主动开放市场,尤其是开放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先行者。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系副主任、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认为,“中国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差,一旦完全放开对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国家肯定希望把冲击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先从服务业发展比较好的上海进行主动试点。”此外,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有较好的经济保障和人才储备,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能力较强。 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由此可以看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升级版”正式启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涵盖三个片区:中心片区(含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和西咸保税物流中心〔B型〕),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含西安综合保税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 第三条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第四条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将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成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改革试点经验产

生实效。 第五条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杨凌示范区片区重点发展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通过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监管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培育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发展道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第六条自贸试验区建立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完善以支持改革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第七条除法律、法规或国务院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设置对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检查和评比项目。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自贸试验区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八条按照统筹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全文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全文 admin 在周一, 07/28/2014 - 13:59 提交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4年7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7月25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2014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试验田”的作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或者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 第三条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将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将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实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实意义 亲王 K 【摘要】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依托上海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国 际影响力,自贸区的建立加快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 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模式,将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好的发展,并对 促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转变,为其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经 验,大力推动上海周边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况意义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况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也被称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早在2003年时,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指出,我国的保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前建立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试点,随后天津、上海、深圳等地都向国务院提交了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09年,温家宝总理批示了《关于中国在浦东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10年,国务院组织专家组赴上海,对在浦东地区准备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调研评估。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江苏、上海等地时指示要在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此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工作开始部署,并很快就提出了一个规划的总体方案,在广泛征集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后, 8月,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又一项重大的

经济发展试验区,将会带动金融、制造业、贸易物流、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的改革发展,并对政府转变职能,大大推动上海周边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基本范围 上海自由贸易区总面具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具体包括上海市的外高桥保税区,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经济总量第一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面积为1.03平方公里,是上海市规划的三个大型物流基地之一;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为3.59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航线和物流要道之一;洋山保税港区,面积14.16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自贸区的形成规模呈“四区三港”的分布格局。 二、上海自贸区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 (一)加快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本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首先对就上海及其周边而言,可以利用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在突破经济发展的不良瓶颈环境下,促使世界大型企业、公司和机构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分支,能够集中大量的业务于此进行调拨运行。其次,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助于使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如海上保险、海上运输、航运中心建设等,使上海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同时,上海自贸区致力于发展免税和自由港口,有助于促进上海地区引来又一次的行业发展的新高潮,加快上海汲取周边地区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贸易业物流运输等行的发展。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是一个基本封闭的金融体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只有贸易等经常项目才能把人民币换成外币,或者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只有少量的QFII、QDII,可以做投资。看好中国的投资者难以持有人民币资产,中国人也难以持有外币资产。 银行大多是国有的,利率水平没有市场化。我们老百姓选择很小,导致银行间缺乏竞争,主要靠利差收入。银行把钱更多的贷给国企、政府项目、房产项目、政府担保项目。 由于这个封闭的系统,导致银行对有活力的企业支持不够,老百姓缺乏投资渠道,只能投资房地产,房价暴涨。 若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法人的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开放外资银行,民营银行。无疑是在革现有银行的命。更加市场化、自由的金融机构,无疑可以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老百姓的投资渠道,钱活了,就代表资源配置的优化。目前金融上的影子银行等问题也能解决。 贸易更加自由化,无疑会促进交易,与其让老百姓越洋跨海去扫货,钱一样被外国人赚去了。不如在国内,毕竟可以支持贸易企业、销售企业,减免关税了,还可以收所得税。也拉动的服务业和配套产业。 由此,也推进的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许可、监管,调整为服务、促进。允许上海先暂停一些全国性法律,是为监管松绑,给地方更多的权力…… 对老百姓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普通百姓选择银行存钱的思维和行为必将发生较大的改变。 对于大众客户,会更关注银行基础储蓄产品的稳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会在确保存款安全性、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更加关注银行投资类产品的服务;对于富裕阶层的客户,会更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 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风险可靠前提下) 1,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2,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 3,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 4,(逐步)未来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 5,上层(可能)要求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投资融资理财,国家将提供制度性便利。上层要求自贸区建成亚太运营中心,面向亚太中心,而国家亦将提供制度性条件。 那么以上直接导致的就是上海的自贸区: 1,成为人民币业务大本营,并且人民币业务和整个外汇市场的运营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2,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外的扩张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更为公平和市场化的条件,对于外资在华经营会相对宽松。 3,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也同时表明了政府对于主导“开放型”经济有了一揽子配套。 4,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日渐收紧的投资环境,盘活货币存量,这也几乎是整个自贸区的核心观点之一。

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比较分析

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比较分析 作者:黄茂兴王珍珍《光明日报》(2016年04月20日15版) 2015年4月,国务院分别批准福建、广东、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2.0时代。比较分析四大自贸试验区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举措 一是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服务,实施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公布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2015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了六项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举措,包括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工作机制、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等,探索通过减少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网上办理等方式进行简化优化,共计232项。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了“一颗印章管审批”,企业设立、贸易服务、资质资格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效率提高75%。福建自贸试验区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实施,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90%以上的外资项目实现了备案管理,企业注册登记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22个省直部门下放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行政审批时间压缩了50%以上。 二是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积极拓宽新型贸易业态,在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以及融资租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海、广州、天津以及福州、平潭均获得跨境电商试点的资格,上海、天津获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保税交易制度复制推广到其他三地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融资租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12月,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租赁公司达到1500多家,集聚效应明显。此外,各地自贸试验区积极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逐步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中心的贸易监管方式的转变,率先实行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海事等部门的一站式查验平台,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其中,上海货物贸易实现了海关、安检和商检等17个部门的“单一窗口”联合办公;天津自贸试验区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到2个小时,节约70%的报关成本;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对台货物贸易方面,率先简化ECFA原产地证书提交手续、单方面采信台湾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认证结果和检测结果;广东自贸试验区海关平均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检验检疫查验率降低90%。 三是投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自2015年5月8日起,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共用同一份负面清单,相比较之前的负面清单而言,进一步减少和取消了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自贸试验区中央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减少了76%,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除特殊情况外全部取消。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显著,入驻企业大幅度攀升,截至2015年1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2.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4000多家;天津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41万户,新设外资企业657家;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131家;至2016年2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9357户,同比增长4.2倍;注册资本3483.07亿元,同比增长6.73倍。 四是在金融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开放创新。天津、福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立足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政策,逐步推出各类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措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逐步扩大。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4年7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4年7月25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2014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和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试验田”的作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或者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决定》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上海)自

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 第三条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将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将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四条本市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聚焦制度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运用现行法律制度和政策资源,改革妨碍制度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制度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自主改革、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第五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法律、法规、规章未禁止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改革创新活动。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等制度,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事权划分科学、管理高效统一、运行公开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在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指导、

《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解读

《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 案》解读 新华社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方案》指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对探索建立新的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围绕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完善创新促进机制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方案》明确,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要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要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要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方案》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统筹谋划、加强协调,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精心组织实施,抓好改革措施的落实,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 析 一、中国(上海)自贸区介绍 1、基本概念 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税收政策、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目标 经过3-5年努力,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功能创新领先、服务贸易发展充分、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离岸业务发达、监管高效便捷、营运总部集聚、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经济升级起示范作用。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域构成情况 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图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表1 自贸区内各区域定位

二、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背景 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因此中国将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在国际需求疲弱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带来的产业转移下,中国不能长期依赖外贸出口来获取本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意义 中国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接轨。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推行放宽外汇使用、利率汇率监管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 (2)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

贯彻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X发〔X〕2X号)精神,加快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X片区建设和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X自贸片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X区被纳入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进一步履行国家使命的重大机遇,对于示范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推进示范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将产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追赶超越的精气神,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15+N”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确保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办结。探索试点在区内商业银行网点和工商服务站设置X

自贸片区行政事项审批(备案)联办服务中心,形成“一区多点、同城通办、远程核准”的行政事项审批(备案)办理模式。 2.建立项目建设“三合两联”工作模式。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合一、联合评估、联合验收的“三合两联”工作模式。在文物保护等领域探索开展区域评估。 3.推动税收服务创新。推行一窗国地办税、自助领开发票、缴纳方式多元、税银信息互动、创新网上服务等措施,方便企业办理涉税业务。 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积极承接省级事权下放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委托和下放省级管理事项的后续监管和服务工作。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强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紧扣创新发展需求,积极贯通税务、工商、质监、物价、食药以及知识产权等管理服务全链条,探索建立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二)深入推进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5.搭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和“星创天地”。建设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中加旱

上海崇明区2018届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答案

上海崇明区2018届高三政治一模试题(含 答案) 崇明区2018届等级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思想政治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材料分析题,第三部分为论述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 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 对应的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3分) 第1-16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得3分,错选得0分。 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等十一部 法律的决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 A.决定权

B.立法权 C.监督权 2.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首先要坚持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C.科技强军,提高战斗力 3.执法必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体现。下列体现执法必严的是 A.海南省确定水污染物税额标准 B.公安部严打粤港边界偷渡活动 C.杨秀珠贪污、受贿案获刑八年 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民主监督的角度来看,这主要强调的是 A.人大代表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广大公民的监督 5.2017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20周年,也迎来了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就职。香港任何一任行政长官的上任都需要经过中央政府的任命,这是因为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承接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过渡期实施办法的通 知 【法规类别】11008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8]43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2.22 【实施日期】2018.02.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社会 管理权限事项过渡期实施办法的通知 (郑政文〔2018〕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过渡期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2月22日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过渡期实施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以下简称郑州片区,实施面积73.17平方公里)承接省级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打造规范、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环境,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第一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豫政〔2017〕30号,以下简称《决定》)的工作部署,为确保省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以下简称省级下放权限事项)接得住,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第二条对省级下放权限事项实行分类承接。 (一)直接承接(355项)。对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集中实施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108项)、省级行政处罚事项(204项)”,由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郑州片区管委会)直接承接,对于“下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或有关部门实施的省级职权事项(57项)”,除涉税事项外的43项由郑州片区管委会直接承接。 (二)指定承接(14项)。对于“下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或有关部门实施的省级职权事项(57项)”,其中明确“下放给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14个涉税事项,由郑州片区所属经开区块、郑东区块、金水区块主管税务机关承接办理。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并存。国家赋予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带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建设上海由贸易区将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大胆尝试是进一步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还不能满足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本文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为切入点,详尽介绍了世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发展特点,对世界成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政策、制度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针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角度,对其所需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与其作对比找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而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高效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优势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tate has entitled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pilot, to become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Zone as the goal, driving Shanghai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The established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 to achiev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still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s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policy in detail, summarized the policies of the successful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world, and analyses the systems. By comparing the world’s successful models an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e can find 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some shortcomings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and system. And so that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e more efficient,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 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dvantage

2021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1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州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孙广益副主任担任组长的调研组,于2020年5月7日至9日,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经2020年6月22日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州委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8月30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正式挂牌。自贸区位于河口县河口镇辖区内,实施范围14.12平方公里,涵盖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拥有国家级一类口岸2个,省级通道1个和多条民间通道,有3座大桥与越南老街市相连,区内总人口3.96万人。自贸区自挂牌以来,紧紧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打造面向东盟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按照“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当好沿边开放发展排头兵”的建设要求,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四大产业,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各项基础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主要成效 1.组织制度要素保障机制初步形成。州委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规划编制、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7个工作专班。设立自贸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下设综合协调局、政策法规局、规划建设局、投资促进局和综合服务中心。制定了《自贸区、河口跨合区、河口边合区“三区融合方案”》《自贸区建立“六定一限”从严管理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实施细则》等8个方案,编制完成了自贸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海关监管区修建性详规,初步构建了基本的组织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各项试点任务有序开展。自贸区的147项试点任务,已开展试点工作任务89项,形成13条申报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国务院公布实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推广202条改革试点成功经验已复制推广56条,梳理承接需省级有关部门下放的事项清单298项,需州级有关部门下放的事项清单224项。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自贸区落地,完成全省首笔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外汇业务,金额1.4万美元,截至目前,共办理业务总额15.8万美元。 3.招商引资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自贸区招商引资办法(试行)》等办法,编制了《自贸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累计登记注册内资企业1625户,注册资本金132.61亿元,累计登记注册外资企业14户,注册资本金3043.62万美元,累计已签约投资项目28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课题研究_070313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 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 (1) 1. 基本概念 (2) 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 (2) B. 不同类别保税区按照功能和自由度分类: (3) C.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详细功能: (3) D.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税收政策: (4) E. 总结: (5) F. 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概念 辨析 (7) G. 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7) 2. 事件核心内容 (8) 3. 上海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现状 (8) 4. 事件发展时间轴 (9) 5. 驱动力 (9) 6. 主要影响推测 (10) 7. 实际执行难点 (10) 8. 上海为何要推动服务贸易? (11) 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1) 10. 上海,新加坡的案例分析 (11) 11.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的一些功能性设想 (12) 12. 总结 (12)

1. 基本概念 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 上述概念基本定义: 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保税区(Bonded Zone ):指设区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该区域内货物可以保税仓储、出口加工、或商品展示,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出境货物免征区内生产过程增值税。 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 ): 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保税物流中心:一般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筹建和申报,由海关总署负责验收和批准设立的海关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中心分两类:A 型,主要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并为该企业自有物流服务。B 型,主要由一家或多家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并由两家以上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运营的公共保税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国内保税仓库 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 跨境工业园区 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港区 综合保税区 国外 自由贸易港 (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区概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区概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以来,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着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加速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决定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设立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并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将浦东新区的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试点范围,面积将从现有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为制度创新提供了更大的检验和压力测试空间: 一、综合保税区28.78平方公里 综合保税区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也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于2004年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于2005年底设立,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区港一体”封关运作的特殊监管区域;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设立,实行保税物流区域与机场货运区一体化运作模式。

综合保税区即为此次扩区前的自贸实验区,已有2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下一步,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28项措施将在全国复制推广,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6项制度创新将在全国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 二、陆家嘴金融片区34.26平方公里 陆家嘴金融片区包含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博前滩地区。陆家嘴金融片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这里将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监管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世博前滩地区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区域,正在打造总部经济、航运金融、文化体育旅游业、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三、金桥开发片区20.48平方公里 金桥开发区于1990年成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开发,已经成为上海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这里将以创新政府管理和金融制度、打造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培育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四、张江高科技片区37.2平方公里 张江高科技片区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基地。这里将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联动, 提升张江园区创新力,重点在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四新”经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人才高地和综合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探索创新。 扩区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扩大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底线,把企业作为重要主体,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创新基础好、开放度高的优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更广领域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径,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306065.html,/article/zimaoqu/1442045550.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