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配伍方剂

药对配伍方剂
药对配伍方剂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 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

黄连― 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 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药物配对:

犀角―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 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

栀子― 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 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

车前子―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

黄连― 朱砂,如朱砂散。清心祛暑药物配对:

香薷―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滑石― 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

黄连―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

黄连―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药物配对:

附子―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

附子― 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

附子― 玄胡索。1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

桂枝― 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

细辛―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药物配对:

人参― 附子,如参附汤;

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

黄芪―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

黄芪― 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

炙甘草― 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药物配对:

黄芪―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药物配对:

人参― 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药物配对:

熟地― 当归,如四物汤;

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

干地黄― 阿胶,如黄土汤;

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药物配对:

生地―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 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药物配对:石膏― 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 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2

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药物配对:

黄连―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药物配对:

板蓝根― 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银花― 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

黄连―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

清肺解表药物配对:银花― 连翘、荆芥,如银翘散;

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药物配对:

牛蒡子― 桔梗、甘草,如银翘散。

清肺止血药物配对:

知母― 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

黄连― 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药物配对:

玄参― 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药物配对:苇茎― 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药物配对:葶苈子― 大枣。(二)温肺

温肺发表药物配对:

细辛― 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 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药物配对:

麻黄― 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 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药物配对:

干姜― 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

紫苑― 苏子。燥湿化痰药物配对:

半夏― 陈皮、茯苓,如二陈汤;

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化痰降气药物配对:苏子― 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3 半夏― 苏子,如苏子降气汤;

紫苑― 百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药物配对:

桔梗― 帜壳,如荆防败毒散;

杏仁― 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药物配对:

麻黄― 白术;桂枝― 防己。

(三)润肺

润肺清热药物配对:知母― 贝母、玄参,如知母散;

沙参― 麦冬、天花粉,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生津药物配对:

麦冬― 生地、知母,如清肺润肠散;

麦冬― 沙参、玉竹,如沙参麦冬汤。

润肺止咳药物配对:

麦冬― 杏仁、枇杷叶,如清燥救肺汤;

款冬花― 紫苑,如黄柏散。

润肺化痰药物配对:

百合― 贝母、麦冬,如百合固金汤;

天冬― 麦冬、瓜蒌壳,如理肺散。

润肺滋肾药物配对:

生地― 熟地、玄参,如百合固合汤。(四)补肺

益气敛肺药物配对:

人参― 五味子,如虚劳补阳散;

益气平喘药物配对:

人参― 麻黄、杏仁。

益气化痰药物配对:

人参― 贝母。

益气固表药物配对:

黄芪― 白术、防风。

补肺润燥药物配对:党参― 沙参、制首乌,如五参散。

三、用于脾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温脾

温中祛寒药物配对:

干姜― 厚朴,如健脾散;

官桂― 砂仁,如益智散。4

温中行气药物配对:

厚朴― 青皮、陈皮,如厚朴散;

桂心― 砂仁、陈皮,如桂心散。

温中止痛药物配对:

丁香― 吴萸,如丁萸理中汤;

砂仁― 木香,如香砂散。

温脾止泻药物配对:

肉豆蔻― 诃子,如养脏汤。

温脾止血药物配对:

附子― 白术、灶心土,如黄土汤;附子― 炮姜炭。

温脾攻下药物配对:

附子― 大黄,如温脾汤。

温脾助阳药物配对:

干姜― 草果仁、附子,如实脾汤;白术― 附子,如术附汤。

(二)清脾

清热解毒药物配对:

石膏― 黄连、黄芩;升麻― 玄参。清热祛湿药物配对:

黄连― 黄芩、黄柏,如黄连解毒汤;

栀子― 藿香;黄柏― 苍术,如除湿壮筋汤;石膏― 苍术,如湿热吐草方。

(三)健脾

健脾除湿药物配对:

苡仁― 防已、陈皮,如滋补散;

茯苓― 苡仁、大腹皮,如消肿利水散;

白术― 茯苓,如四君子汤。

燥湿健脾药物配对:

苍术― 厚朴、陈皮,如平胃散;

槟榔― 苍术,如麻黄桂枝汤;

苍术― 神曲,如加味平胃散。

健脾行气药物配对:

陈皮― 青皮,如曲蘖散;

茯苓― 枳壳,如和胃消食汤。

健脾破满药物配对:

白术― 莪术,如导水散;

白术― 枳实,如枳实导滞丸。5

健脾利水药物配对:

黄芪― 茯苓、防己,如防己散;

白术― 茯苓、猪苓,如五苓散。

(四)补脾

补脾益气药物配对:

党参― 黄芪、白术,如扶脾散;

人参― 白术,如四君子汤。

补中健脾药物配对:

人参― 白术、陈皮,如异功散;

白术― 山药,如完带汤。

益气升阳药物配对:

黄芪― 升麻、柴胡,如补中益气汤。

益气温中药物配对:

黄芪― 桂枝;人参― 白术、干姜,如理中汤。补中和胃药物配对:白术― 砂仁、陈皮,如香砂六君子汤。

益气涩肠药物配对:人参― 肉豆蔻、诃子,如养脏汤。

四、用于肝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肝

清肝泻火药物配对:

黄芩― 栀子,如龙胆泻肝汤;

黄芩― 生地、黄连,如黄芩散;

大黄― 菊花、黄芩,如大黄当归散;

栀子― 牡丹皮,如丹栀逍遥散。

清肝明目药物配对:菊花― 木、车前子,如洗肝散;

青葙子― 草决明、石决明,如青葙子散。

清肝利湿药物配对:栀子― 茵陈;龙胆草― 木通、车前子。

清肝熄风药物配对:

羚羊角― 钩藤,如羚羊钩藤汤;

全蝎― 僵蚕、蝉蜕,如千金散;

蝉蜕― 蚯蚓。清肝止血药物配对:黄芩― 大黄、栀子,如大黄当归汤。6 平肝潜阳药物配对:

钩藤― 石决明、天麻;

白芍― 龙骨、牡蛎。

(二)温肝

温肝散寒药物配对:

吴萸― 生姜,如四神丸。

温肝行气药物配对:

吴萸― 小茴香,如木瓜散;

高良姜― 香附。

温肝清胃药物配对:

吴萸― 黄连,如木瓜散。

温肝舒筋药物配对:

木瓜― 苡仁、桂枝,如舒筋散。(三)疏肝

疏肝清热药物配对:

川楝子― 玄胡索。

疏肝解郁药物配对:

柴胡― 白芍,如逍遥散;

柴胡― 麦芽、陈皮,如和气饮;

枳壳― 郁金;柴胡― 香附,如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药物配对:

香附― 枳壳,如柴胡疏肝散;

川楝子― 小茴香,如金铃散;

川楝子― 乌药、青皮;

白芍― 陈皮、青皮。

疏肝利胆药物配对:

柴胡― 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

柴胡― 大黄、黄芩,如柴胡清凉汤。

疏肝理脾药物配对:

柴胡― 枳实、甘草,如四逆散;

柴胡― 木香、陈皮,如和气饮;

香附― 苍术。

疏肝和胃药物配对:

柴胡― 陈皮、半夏,如柴芍六君子汤。

疏肝养血药物配对:川楝子― 地黄;

柴胡― 当地如逍遥散。7

疏肝活血药物配对:

柴胡― 桃仁,如血府逐淤汤;

川楝子― 郁金。

(四)补肝

补血养肝药物配对:

当归― 白芍,如四物汤;

当归― 枸杞子,如滋肾补肝散。

滋肝明目药物配对:

山茱萸― 枸杞子、菊花,如枸菊地黄丸。养肝滋肾药物配对:

枸杞子― 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强筋健骨药物配对:

杜仲― 续断、桑寄生,如独活寄生汤。和营缓急药物配对:

白芍― 甘草,如香连散。

五、用于肾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温肾

温肾壮阳药物配对:

肉桂― 附子、熟地,如桂附八味散;

补骨脂― 巴戟天、葫芦巴,如血竭散。

回阳救逆药物配对:

附子― 干姜、炙草,如四逆汤。

温肾强腰药物配对:

肉桂― 怀牛膝、杜仲;

补骨脂― 葫芦巴,如血竭散。

温肾纳气药物配对:

附子― 苏子,如三子下气汤。

补肾催情药物配对:

菟丝子― 淫羊藿、阳起石,如催情散。

温肾缩尿药物配对:

益智仁― 山药、乌药。

温肾利水药物配对:

附子― 茯苓,如真武汤;

怀牛膝― 车前子。

温阳发表药物配对:

附子― 麻黄、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暖脾药物配对:

补骨脂― 肉豆蔻,如四神丸。8

温肾暖胃药物配对:

益智仁― 官桂、砂仁,如益智散。(二)补肾

滋肾清热药物配对:

熟地― 地骨皮、柴胡,如熟地黄散。

滋肾益精药物配对:

枸杞子― 生地、菟丝子,如滋肾补肝散;熟地― 生地、山萸肉;

夏盆子― 菟丝子、枸杞子。

补肾健骨药物配对:

怀牛膝― 熟地、巴戟天,如滋肾补肝散;续断― 巴戟天、杜仲。

补肾涩精药物配对:

菟丝子― 龙骨、牡蛎;

沙苑蒺藜― 芡实、莲子,如金锁固精丸。滋肾泻浊药物配对:

熟地― 泽泻,如六味地黄丸。

滋肾润燥药物配对:

肉苁蓉― 当归、麻油,如当归苁蓉汤;生地― 玄参、麦冬,如增液汤。

六、用于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胃

清胃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石膏― 知母,如白虎汤。

清胃解毒药物配对:

升麻― 黄连,如普济消毒饮;

大黄― 黄连,如泻心汤;

石膏― 黄芩、黄连,如石膏竹沥汤。

清胃生津药物配对:

石膏― 麦冬,如竹叶石膏汤;

升麻― 生地。

清胃降浊药物配对:

黄连― 水竹茹,如连茹二陈汤;

黄连― 半夏,如消黄益心汤。

(二)温胃

温胃散寒药物配对:

砂仁― 草豆蔻,如益胃散;

桂心― 砂仁,如桂心散。

温胃行气药物配对:

桂心― 茴香、陈皮,如通灵散;

丁香― 木香,如丁香散。

温胃和中药物配对:

干姜― 甘草,如理中汤。

温胃止吐药物配对:

陈皮― 生姜,如香砂平胃散;

干姜― 半夏;砂仁― 陈皮、半夏,如香砂六君子汤。

温胃活血药物配对:

厚朴― 当归,如温脾汤。

温胃攻下药物配对:

桂枝― 大黄,如透肠散。

(三)和胃

和胃降逆药物配对:

半夏― 黄连、竹茹,如连茹二陈汤;

木瓜― 吴萸,如木瓜散。

消食导滞药物配对:

山楂― 神曲、麦芽,如曲蘖散;

半夏― 神曲,如保和丸;

神曲― 山楂、槟榔,如和胃消食散;

神曲― 大黄,如三仙汤。

和胃止吐药物配对:

陈皮― 半夏,如二陈汤;

藿香― 半夏。

和胃解表药物配对:

藿香― 苏叶

行气导滞药物配对:

木香― 槟榔,如木香槟榔丸;

陈皮― 厚朴,如平胃散;

枳壳― 神曲,如枳壳散。

(四)补胃

益气清胃药物配对:

人参― 石膏、竹叶,竹叶石膏汤。

生津养胃药物配对:

沙参― 麦冬、玉竹,沙参麦冬汤。

益气和胃药物配对:

人参― 白术、砂仁,参苓白术散;

人参― 陈皮、半夏,如六君子汤。10 七、用于胆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胆

清胆泻热药物配对:

柴胡― 龙胆草,如龙胆泻肝汤;

柴胡― 黄芩、大黄,如柴胡清凉散;

赤小豆― 连翘。和解少阳药物配对:柴胡― 黄芩,如小柴胡汤。

和解发表药物配对:

柴胡―桂枝、白芍,如柴胡桂枝汤。

和解攻下药物配对:

柴胡― 白芍、大黄,如大柴胡汤。

清胆退黄药物配对:

茵陈― 泽泻、猪苓,如茵陈五苓散;栀子― 茵陈、木通。

清胆和胃药物配对:

竹茹― 半夏、枳实,如温胆汤;

柴胡― 半夏、生姜,如小柴胡汤。

利胆排石药物配对:

茵陈― 四川大金钱草、大黄。(三)温胆

温胆退黄药物配对:

附子― 茵陈,如茵陈四逆汤;

白术― 附子、茵陈,如茵陈术附汤。

八、用于大肠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肠

清肠祛湿药物配对:

大黄― 黄连、黄芩,如芍药汤;

黄连― 黄芩、黄柏,如黄连解毒汤。清肠止泻药物配对:

黄连― 木香,如香连散;

白头翁― 苦参、黄柏,如白苦汤;

黄连― 葛根、黄芩。

清肠行气药物配对:

黄连― 枳壳,如加味郁金散;大黄― 木香,如通肠芍药汤。

清肠攻下药物配对:

芒硝― 大黄,如大承气汤。11

清肠止血药物配对:

黄芩― 地榆、槐花,如清肠饮;

槐角― 生地、黄芩,如槐角丸;

槐花― 地榆,如槐花散。

清肠活血药物配对:

黄连― 当归、白芍,如芍药汤;

大黄― 桃仁,如通关散;

地榆― 赤芍,如血痢方。

(二)温肠

温肠行气药物配对:

官桂― 木香、砂仁,如香砂散;

小茴香― 青皮、陈皮,如橘皮散。涩肠止泻药物配对:

罂粟壳― 煨诃子,如诃子散;

乌梅― 煨诃子,如乌梅散。(三)攻肠

润下滑肠药物配对:

火麻仁―当归、桃仁,如通关散;

火麻仁― 杏仁、大黄,如麻子仁丸;郁李仁― 火麻仁。

攻肠逐水药物配对:

大戟― 甘遂、大枣,如十枣汤;

大黄― 牵牛子,如大戟散。

攻下和营药物配对:

大黄― 白芍,如郁金散。

行气破满药物配对:

木香― 槟榔、山棱,如马价丸;

厚朴― 枳实,如大承气汤;

乌药― 大腹皮、枳实,如消胀汤。润肠祛风药物配对:

火麻仁― 桃仁、防风,如通关散。

九、用于膀胱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热

清热利尿药物配对:

竹叶―木通、生地;

滑石― 甘草、泽泻,如止淋通关散;栀子― 大黄,如八正散。

渗湿利水药物配对:

猪苓― 茯苓、泽泻,如五苓散。

利水通淋药物配对:

木通― 车前子、滑石,如八正散;石苇― 灯草心、瞿麦,如利尿散。清热止血药物配对:

栀子― 小蓟、大黄;

生地― 炒蒲黄、栀子。利水坚阳药物配对:

滑石― 知母、黄柏如猪苓散。通淋排石药物配对:

海金沙― 石苇、四川大金钱草。(二)温补

温阳化气药物配对:

桂枝― 泽泻,如五苓散。

化气坚阳药物配对:

肉桂― 知母、黄柏。

滋肾固浮药物配对:

益智仁― 乌药、桑螵蛸。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

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 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 汤。 、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 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 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 散。 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 气汤。 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黄芩—栀 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 饮;银花—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 散;黄连—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银花—连翘、荆芥,如银翘散;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 清肺利咽: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知母—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黄连—白芨、阿胶,如白芨散。 清肺止痒:玄参—紫参、苦参,如五参散。清肺排脓:苇茎—苡仁、桃仁。 泻肺行水:葶苈子—大枣。 (二)温肺 温肺发表:细辛—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防风,如荆防败毒散。 温肺止咳:麻黄—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桔梗,如发表青龙汤。 温肺化痰:干姜—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紫 苑—苏子。 燥湿化痰:半夏—陈皮、茯苓,如二陈汤;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 化痰降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 汤;半夏—苏子,如苏子降气汤; 紫苑—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气:桔梗—帜壳,如荆防败毒散; 杏仁—陈皮,如发表青龙汤。 宣肺行水:麻黄—白术;桂枝—防己。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浅谈方剂配伍

浅谈方剂配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方剂的配伍,实乃一种制方模式。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可调和药物偏性,可以监制某些药的毒性,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等。方剂配伍的方法有: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 【关键词】配伍理论;性味配伍;方剂;遣药组方 方剂的配伍理论,实乃一种制方模式,它是从众多方剂中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历代医家临床遣药组方的经验凝结。方剂配伍有常用以下的方法。一是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互相辅助,互相监制,协调一致,以发挥治疗作用;二是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下面从君臣佐使配伍以及性味配伍来浅谈一下方剂配伍理论。 1 方剂配伍的历史沿革 方剂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西汉以前,古人对中药的认识远不如今,将中药统称为“毒药”,

此时以单味药为主要的应用形式。如《五十二病方》中所收载的方剂,绝大部分是由单味药或两味药组成的,这一时期对于方剂的配伍意义方面阐述很少[1]。到了《黄帝内经》时期,对组方用药的配伍法度及禁忌作了一定的论述,首次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基本结构要求,书中记载方剂13首,其中6个为单方,剂型包括汤、膏、丸,方剂配伍理论始于《黄帝内经》。此时的中医药学仍处于重药轻方阶段[2]。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方剂在配伍应用及药物性能的加减变化上,具有严谨的法度,在药量、剂型、服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飞跃[3]。自东汉到隋唐时期,方剂学己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获得了蓬勃发展。宋金元时期,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家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颇多,张元素提出了“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君臣佐使的理论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对于配伍规律的研究己经开始。明清时期,本草专著频频面世,方论蔚然成风,此时众多医家对于临床实用的方药配伍关系研究较为强调和重视,文献记载有关配伍用药规律探讨和临证经验内容丰富。 2 君臣佐使配伍理论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始见于《内经》,其设计甚为周密,既主次分明,配合严密,又相互兼顾、相互制约。针对证候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发病环节和次要发病环节,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选药配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卷三》曰:“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783918.html,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作者:李红毕静静王琳于晓阳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阐述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的优点和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更具针对性,提高用药准确性,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结论:传统中医中药学对于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思路以及配伍方法,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中药方剂配伍是指两种以上药物的配合适应,方剂配伍运用于治疗中的目的是调和药性,或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进行联合用药。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是基于配伍基础上形成的更为高级形式的配伍,该方法是以有效成分按照一定比例组合,从总体上实现综合治疗。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可以增强疗效,降低药物毒性。且该方法将药物进行提纯,只提取有效成分,安全性更高,对于病情复杂患者尤其适用,并可进行扩展治疗;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也可以用于药物中毒的预防。结合中医理论,采用现代技术分析和研究新的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理论,对于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包括活性单体成分和活性组分。方剂有效成分是中药方剂经混合和相互作用后最终形成的对治疗起到主要作用的药物成分。由于中药方剂多由2种以上药物组合而成,其中难以避免含有无作用的成分,甚至含有毒性成分。结合中医药理论,使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具有准确、实用、安全、高效等优点。配伍时应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配伍方剂的质量。因此方剂配伍首先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具体症状及患者病情进行考虑,结合方剂的特点、配伍的安全性等因素进行配伍。具体的配伍过程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方剂中的药材种类、活性成分,才能除去无作用、具有毒性的成分,提高方剂质量。其次,选择适合的配伍方案,找出对患者病情有益、毒性较低、可增强疗效的组合。最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取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配伍。 2活性单体配伍 2.1把握剂量 配伍时把握准确的剂量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有效的基础,但中药方剂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方剂中有效成分、无作用成分或(与)毒性成分混合;而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等对中药成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芍药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芍药汤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芍药汤是重点方,Ⅰ类方。出自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它主治的证候,是湿热痢。湿热痢好发于一种,就是散在的,典型湿热痢往往是散在的。疫毒痢往往暴发,病势较急,症状较重。湿热痢它是由湿热病邪阻滞胃肠,在肠道搏结气血,腐败血肉,造成一种以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为特征的。痢疾的基本表现是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所以气机阻滞反映不通则痛、里急后重,有气滞这个特点。而湿热搏结气血,气血瘀滞,腐败血肉,产生下痢脓血。由于湿热基本上叫湿热并重,所以用赤白相兼来反映它。脓血兼有或者赤白

相兼反映它。这反映了湿热痢疾一种特点。要说明它是湿热,从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肛门灼热一般是胃肠道有热都容易发生。这是芍药汤的一个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这里强调一个气血的瘀滞,引起的原因是湿热阻滞肠道。具体发生的一个机理,它是一个搏结气血,气血瘀滞,肠道血肉腐败,酝酿成脓血。所以治疗方面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针对湿热,清热燥湿,由于蕴结成毒,又要清热解毒,这是针对它这个引起的致病因素了。从病机来看,是一个气血不和,具体讲有气滞血瘀特点,那要调和气血。这个方从病机湿热壅滞,搏结气血,造成气血失调。所以功效来讲,清热燥湿,调和气血相结合。这个方清热解毒力量和治热毒痢像白头翁汤这类比,要相对小。所以它不是治疗热毒痢、疫毒痢,而是湿热痢。湿热痢往往是散在的,有没有热毒呢?有。它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就是热毒,有脓血了。但是热毒并不重,所以清热解毒的力量不重。而清热解毒,清热燥湿都有这个作用。像黄芩、黄连两善其功的,选择这类药物了。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这个治法对于解除这种痢疾病人,症状上产生痛苦,也就通过调气和血更有助于湿热的排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应该说是历史的一种进步,就是医学史上治疗痢疾的一个进步。芍药汤实际上是湿热为主,有气滞血瘀,多少也涉及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 本文就《脾胃论》探究李杲的制方配伍规律与指导思想,刍议如下。 1、师经旨君臣佐使之大法 李杲对《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研讨极为深刻,其方剂配伍总原则禀承《内经》之意,于《脾胃论》卷上特立“君臣佐使法”专篇详述此总原则。李杲强调君臣佐使之法在方剂配伍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对于君药之意,李杲明言:“主病者为君”,“力大者为君”,且“君药分量最多”。这种明确的解释较之《内经》更为清楚、明了。“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其意与《内经》相同。在药量比重上,“君药分两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即根据治病的需要而定处方中的君药。李杲在《脾胃论》中列举了一些为君之药。如治表实之麻黄、葛根,治表虚之桂枝、黄芪,治里实之枳实、大黄,治里虚之人参、芍药,治热之黄芩、黄连,治寒之干姜、附子之类。这些药物在所主病证的很多处方中占有重要的君药位置。 李杲在《脾胃论》中还举例以说明诸处方之君臣佐使,以帮助理解其制方之意,这种做法在其他方剂论著中较为少见。如在论述“至而不至,所生受病,所胜妄行,所不胜乘之”四个方面的关于五脏功能活动合于四时传变规律的用药法则时,明言每一处方的君臣佐使,如“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处方为:白术(君),人参、黄芪(臣),芍药、甘草、桑白皮(佐),黄连(使),这种标注对于加深理解制方思想大有裨益。 2药之所用。以气味为主 李杲认为方剂之中,每一药物的气味属性对于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之论。如补剂多用甘味药,泻剂多用苦味药,还应随时依据药物的气厚与气薄而更换配伍。药物气味的不同阴阳属性与天地造化之阴阳属性相应,与疾病的阴阳属性相对抗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李杲认为药物“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成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成之热者,为阴中之阳”。辛、甘、淡、酸、苦、成为味之阴阳,为地之阴阳;温、凉、寒、热为气之阴阳,为天之阴阳。“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 例如,冬寒气候当至而不至,肾水不及,心与小肠之火妄行,不但反侮所胜之肾水,而且侵害所生之脾胃而致病,临床表现为“或烦躁闷乱,或四肢发热,或口苦、舌干、咽干”等。根据《内经》“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当于心与小肠中以补脾胃之根蒂,处方以甘温之药如人参、黄芪、炙甘草等为之君,以苦寒之药如黄连、知母、黄柏等为之使,以酸味药

中药及方剂学笔记1

君臣佐使组方法则 1 君药: 一、方中君药治疗主证(主病)。 二、君药对其他药物起支配作用。 因此,君药的作用,药力一定要大。 药力判定公式:药力=药性+药量+配伍+剂型(用法)。 1.1量小力大者为君 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方中用牛黄与黄连、黄芩各一两清心火;麝香二钱五分开心窍。药力分析明显看出,一两的牛黄要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药力强。二钱五分的麝香也比各一两的黄芩、黄连、山栀、郁金药力强。故此方中应以牛黄为君药,麝香为臣药。同理,犀角地黄汤中君药也只能是一两的犀角而非八两的生地黄。 1.2量大者为君 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方中柴胡与黄芩单味药力基本相等,而柴胡用量为八两,黄芩只用三两,故而应当以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以此原则作为判定标准,炙甘草汤中的君药应当是一斤的生地黄而非三两的炙甘草。 1.3配伍后药力明显加大者为君 如九味羌活汤中,羌活、防风、苍术各用15 g,单从单味药力上看,三药并无明显差别。但羌活一味在方中与散风寒祛湿的细辛、白芷等药的配伍,使其去上焦与肌表风邪之力明显加强,故此方应以羌活为君药。 2 臣药 2.1 辅助君药治疗主证 一、药物都是靠本身的偏性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君药表现得更为明显。但这些偏性又对人 体不利。因此,必须使用一定的药物来纠正君药的偏性,这是从侧面来辅助君药治疗主证。例如,逍遥散中取柴胡舒肝解郁、条达肝气为君,但柴胡的偏性是专于疏泄,而易劫肝血,故方中又配伍白芍药养肝血为臣,来纠正柴胡的偏性。二者相伍针对性地治疗肝郁血虚证。 二、君药在某一方面的功效尚嫌不足,这时就需要臣药来辅助其治疗主证,使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得 以增强,可以理解为“相须为用”。如麻黄汤中三两麻黄开表发汗为君,但其只能开发腠理而不能调和腠理,故而配入二两桂枝透营达卫,这样一来就能切合病机。 2.2 臣药治疗兼证(主要兼证) 如痛泻要方主治痛泻,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故根据君药的定义,当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为君。但同时还应兼顾肝郁病机,故配以敛阴柔肝止痛的白芍药为臣。 小結:君臣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二方皆以麻黄为君,但麻黄汤中由于臣药桂枝走表,因此麻黄就走表而发汗驱散风寒;相反麻杏石甘汤中由于臣药杏仁入肺,故君药麻黄入肺而止咳平喘的作用更加明显。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3 佐药 3.1 协助君药和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称为佐助药 如桑菊饮中之芦根、连翘针对风热咳嗽之兼证,进一步起到佐药的协助作用。香苏饮中以陈皮为佐,就是协助臣药香附共奏理气和中之效治疗气滞兼证。

中医药类方剂学期末考试考点

【选择或填空】【P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 【P4】两汉时期:根据《黄帝内经》后人总结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 《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 【P7】宋元时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明清时期: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 【P1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法统方---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P14】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制方理论。 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对方剂以治法分类。 【p17】(多选)方剂药物配伍的作用: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p20】(多选)方剂的运用变化:1、药味增减,2、药量增减,3、剂型更换。 【p30】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p32】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芍,姜枣合用调和营卫;‘为仲景方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p35】九味羌活汤:体现‘分经论治’思想代表方。 【p38】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p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甘草=1:2 【p5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p58】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p61】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p67】麻子仁丸: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症。(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p70】十枣汤:功用:攻逐水饮。 【p75】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者。 【p77】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p82】四逆散: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p84】逍遥散: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脾同治,气血并调)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p94】清营汤: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血分证。 【p96】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证。1.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脉细数。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p98】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 【p101】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 【p102】仙方活命饮: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p104】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 【p106】龙胆泻肝汤: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p108】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p118】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p121】当归六黄汤: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p125】香薷散:主治阴暑证代表方。 【p127】六一散:滑石:甘草=6:1 【p133】理中丸: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p135】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p141】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 【p143】阳和汤:主治:阴疽。 【p147】四君子汤:组成:人参(去芦9克)白术(9克)茯苓(去皮)(9克)炙甘草(6克)。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p149】参苓白术散: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药对配伍方剂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 知母,如消黄散。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清心凉血药物配对: 犀角―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清心利尿药物配对: 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 竹叶、生地。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清心镇惊药物配对: 黄连―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 甘草,如六一散。清心洗痰药物配对: 黄连―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 天竺黄,如天竺黄散。交通心肾药物配对: 黄连―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 干姜,如四逆汤。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 玄胡索。1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 白芍,如桂枝汤。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 附子,如参附汤;黄芪― 附子,如芪附汤。补气养血药物配对:

黄芪―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益气止血药物配对: 黄芪― 地榆,如地榆合剂。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 桂枝,如炙甘草汤。益气止汗药物配对: 黄芪―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益气敛阴药物配对: 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和营补血药物配对: 熟地― 当归,如四物汤;白芍― 熟地,如胶艾汤。滋阴养血药物配对: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麦冬― 生地,如炙甘草汤。滋阴安神药物配对: 生地―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滋阴降火药物配对:生地―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清肺泻火药物配对: 石膏― 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药物配对: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2 银花―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 紫苑,如滋阴定喘汤。清肺祛痰药物配对:黄连― 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 贝母,如二母散。清肺解毒药物配对: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银花― 连翘、大黄,如消黄清凉散;黄连― 黄芩、栀子,如消黄散。清肺解表药物配对:银花―连翘、荆芥,如 银翘散; 桑叶― 杏仁,如桑杏汤。清肺利咽药物配对:牛蒡子―桔梗、甘草,如银翘散。清肺止血药物配对:知母― 侧柏叶、栀子,如十黑散; 黄连― 白芨、阿胶,如白芨散。清肺止痒药物配对: 玄参― 紫参、苦参,如五参散。 清肺排脓药物配对:苇茎― 苡仁、桃仁。泻肺行水药物配对:葶苈子― 大枣。 (二)温肺温肺发表药物配对:细辛― 麻黄、干姜,如麻黄桂枝汤; 荆芥― 防风,如荆防败毒散。温肺止咳药物配对:麻黄― 杏仁,如厚朴麻黄汤; 杏仁― 桔梗,如发表青龙汤。温肺化痰药物配对:干姜― 细辛、半夏,如小青龙汤; 紫苑― 苏子。燥湿化痰药物配对: 半夏― 陈皮、茯苓,如二陈汤; 半夏― 枯矾,如半夏散。化痰降气药物配对: 苏子― 莱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气汤;3 半夏―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u Qi印D i Hu mg Se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 Ku dT 6 g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摘录: 《宋?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Ti e Shu a T m g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 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

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摘录:《宋?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S6 B百T 6g 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各五两。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用途用量:沸汤点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 co L 1 Zh eng T m g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制法:上碎同碾,淹一宿,焙乾,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泠,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用途用量: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名称:挝脾汤拼音:W o Pi T 6g处方: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制法: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用途用量:每服一钱, 白汤点下。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缩砂汤拼音:Su Sha T 6g处方:缩砂仁(不见火)、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美打印)讲课讲稿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完 美打印)

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一、用于心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栀子—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人参—附子,如参附汤; 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熟地—当归,如四物汤; 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 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生地—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生地—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石膏—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石膏—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银花—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 前胡—紫苑,如滋阴定喘汤。 清肺祛痰:黄连—贝母、白矾,如白矾散; 知母—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蓝根—马勃、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中药处方常见的八大配伍技术

中药处方常见的八大配伍技术 一、大小配伍:剂量大小变化 小承气汤:大黄12、枳实9、厚朴6 ,主热证。 厚朴三物汤:厚朴24、枳实15、大黄12 ,主气闭证。 目的:改变适应证。 ●中医用药之精妙处,古有“传方不传量”。 二、阴阳配伍:君阴臣阳,君阳臣阴 ■君阴臣阳 左归丸:熟地、山药、龟板胶,主滋补肾阴填精; 鹿角胶、菟丝子,主补助肾阳。 目的:补肾阳助化生阴精。 ■君阳臣阴 右归丸:附子、肉桂、鹿角胶,主补肾中之阳; 熟地、山药、山萸肉,主补肾肝脾三阴。 目的:为化生阳气补实之物质基础。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三、寒热配伍:君寒臣热、君热臣寒 ■君热臣寒 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主回阳救逆/热; 猪胆汁,清热泻火/寒。 目的:抑过热伤阴。 ■君寒臣热 芍药汤:黄连、黄芩、大黄,主清热泻火; 肉桂,大辛大热。 目的:防过寒伤中。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四、补泻配伍:补中有泻、泻中有补 ■补中有泻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萸肉,主补肾肝脾三阴; 泽泻、茯苓泻三焦湿邪。 目的:防过度补阴而滋腻、留邪。 ■泻中有补 白虎汤: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 目的:泻而不伤正,补而不留邪。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五、表里配伍:君表臣里,君里臣表 ■君里臣表 麻黄细辛附子汤:附子、细辛,温肾阳,主阳气虚里寒证/助阳;麻黄:发散表邪/解表。 目的:袪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君表臣里

柴胡、葛根、甘草、羌活、白芷,解肌发表/表证 黄芩、石膏,清里热/里 ●为中医八纲辨证之体现。 六、动静配伍:君动臣静,君静臣动 ■君动臣静 败毒散:柴胡、川芎、羌活、独活,主发散表邪/动; 人参、茯苓、甘草,主补中气/静。 目的:不伤正气,培元又败毒邪。 ■君静臣动 阳和汤:熟地、鹿胶、肉桂,主补肾精/主静; 麻黄辛散、通经络,主阳气开结/主动。 目的:补而不腻,通而不伤正。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七、升降配伍:君升臣降,君降臣升 ■君升臣降 升阳益脾汤:黄芪、陈皮、防风,主补升中气/升; 半夏,泽泻,主降泻湿邪/降。 目的:升中有降,防太过。 ■君降臣升 济川煎:肉苁蓉、当归,主润肠通便/降; 升麻,提升中气/升。 目的:轻宣升阳,浊阴自降。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八、敛散配伍:散中有敛、敛中有散 ■散中有敛 桂枝汤:桂枝、生姜辛散,主解肌发表/散; 白芍,酸敛,调营卫/敛。 目的:辛散不伤阴。 ■敛中有散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固表止汗/敛; 防风,解表散风/散。 目的:敛中有散,不留邪。 ●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总结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总结

————————————————————————————————作者:————————————————————————————————日期: 2

3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 药物配对: 石膏 — 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 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 栀子 — 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 药物配对: 黄连 — 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 连翘 — 木通、大黄,如洗心汤; 大黄 — 黄芩、黄连,如泻心汤; 连翘 — 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 药物配对: 犀角 — 生地、玄参,如清营汤; 赤芍 — 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 药物配对: 栀子 — 木通,如洗心汤; 滑石 — 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 木通 — 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 药物配对: 车前子 — 栀子、蒲黄,如秦艽散; 生地 — 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 药物配对: 黄连 —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 药物配对: 香薷 — 柴胡、黄连,如香薷散; 滑石 — 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 药物配对: 黄连 — 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 黄连 — 天竺黄, 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 药物配对: 黄连 — 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 药物配对: 附子 — 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 药物配对: 附子 — 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 药物配对: 附子 — 玄胡索。

4 和阳益阴 药物配对: 桂枝 — 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 药物配对: 细辛 — 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 药物配对: 人参 — 附子,如参附汤; 黄芪 — 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 药物配对: 黄芪 — 当归,如当归补血汤; 党参 — 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 药物配对: 黄芪 — 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 药物配对: 炙甘草 — 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 药物配对: 黄芪 — 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 药物配对: 人参 — 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 药物配对: 熟地 — 当归,如四物汤; 白芍 — 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 药物配对: 干地黄 — 阿胶,如黄土汤; 麦冬 — 生地,如炙甘草汤。 滋阴安神 药物配对: 生地 — 酸枣仁、麦冬,如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 — 苻神、远志,如养心汤。 滋阴降火 药物配对: 生地 — 熟地、黄连,如当归六黄汤。 二、用于肺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肺 清肺泻火 药物配对: 石膏 — 知母,如白虎汤; 黄芩 — 栀子,如润肺汤。 清肺止咳 药物配对: 石膏 — 麻黄、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石膏 — 杏仁,如麻杏石甘汤;

方剂地组成

方剂的组成 组方目的 药物通过有机的配伍而成为方剂,这个过程叫“组方”。药物通过“组方”而成为方剂,是药物运用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表现在,药物经过组方而成为方剂之后,可出现下面几个优点: 一、增强药效 例如大黄与芒硝,单用大黄口服,一般是6-8小时才见泻下;单用芒硝口服,一般是4-6小时才见泻下,但若两者有机地配伍(如大承气汤(伤寒论)),则于1小时左右可出现泻下,其原理:大黄荡涤大肠(增加肠蠕动),芒硝成寒软坚(增加肠容积),因此,两药相伍,“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共奏“急下”之效。从上面的例子亦可以看出,两个(或以上)物配伍,,其效之所以能够增强是有科学原理的,是“有机配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数学式的相加。 需要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相须”配伍,都能增强药效,但作为临床用药,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恰到好处。例如治疗阳明腑实轻证之小承气汤《伤寒论》,作为君药大黄就不必配伍芒硝了。因此,作为“组方”的要诀之一则是选药要精当。 二、扩大药效或产生新药效 每一个中药,作为单体,其功效、主治是有一定范目的。但若与不同药物“相使配伍”多能扩大药物的功效,甚至产生新的作用(或改变其原有的作用),从而扩大其治疗范围。例如桂枝,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但若与白芍相伍(如桂枝汤),则产生调和营卫的新药效;若与茯苓相伍(如苓桂术甘汤),则奏温阳化饮的作用;若与泽泻相伍(如五苓散).则奏化气利水的作用,这些都是扩大药效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相使配伍”都能扩大药效。能否扩大药效,关键在于两药之间在性味功效(包括归经)方面是否有“某种共性”的存在。 三、监制药物之烈性或毒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烈性或毒性”,是指某些药物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与古时所言的广义的“毒药”,其概念有所不同。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医药学家便通过配伍(或炮制)以减轻或消除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例如干姜与生附子配伍(如四逆汤),既可增强附子温里散寒之力,又可消除附子的毒性。又如十枣汤,十枣汤之用大枣而不用甘草,是取其既能缓和甘遂、大戟、芫花之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又能补土制水,增强逐水之力。方剂学家们认为,通过“配伍”以监制药物之烈性或毒性,其最佳效果,应该是既能减缓或消除“毒药”对人体的毒害,又能增强“毒药”对疾病的疗效。 综观上述,可以看到,几味药物配伍成为方剂而用于治病,要比单味药治病更为理想,这就是组方的目的。“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 方剂,其中均包涵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铁杆中医论坛 临床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转帖} 作者:曹礼静 数以万计的方剂,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方剂学虽然是专门讨论用药配伍规律的,但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笔者初步尝试,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常用药对于后,供读者参考。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 (一)清心 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 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 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中药方剂汇总

中药方剂汇总 四方剂学 P89-105为方剂表格字体缩小些后打印了用 方剂分类总结 几本具有代表的着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普济方》:载方最多的古代医书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 所治病证的病机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清燥救肺汤(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肺失宣降) 治咳喘(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失宣降)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藿香正气丸(风寒束表,湿阻中焦)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血不足) 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治月经不调——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黄龙汤(热结阳明,气血不足) 增液承气汤(热结阴亏,无水舟停)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