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审查管理程序

 合约审查管理程序
 合约审查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范本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内部审核管理程序范本a I时'间H 卜/ / 1 / 6

1.目的 为了验证铜板带厂现行OHS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和标准,评价确保OHS t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为持续改进以及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OHS t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职责 3.1生产安保科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实施。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年度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任命审 核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内部审核工作。 3.3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审计划,组建审核组实施内审,并编写内部审核报告。 3.4审核员应配合审核组长工作,按照分工编写检查表,实施审核,并跟踪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5受审核部门应积极配合审核员的工作,提供审核过程所需的资源,针 对提出的不符合项制定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审核计划的编制 4.1.1生产安保科每年定期编制内审年度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后实施,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其间隔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追 加审核。特殊情况指:组织机构变动、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采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4.1.2审核实施计划的编制 每次内审由审核组长编制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实施。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 b.审核时间和日程安排. c.受审核的部门及内审员审核分工等. 4.2 审核前的准备 4.2.1成立审核组 a.生产安保科负责内审的各项准备工作。 b.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内审员根据 审核计划编制内审检查表,明确审核方式、审核内容等准备审核。 4.2.2对内审员的要求 审核员应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资格,同时应具备审核能力、独立工作和组织交流能力,并且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3审核计划批准后, 由生产安保科将审核计划及审核通知送达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和审核员,受审核部门要通知本部门所有与 OHS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人员做好接受审核的准备。被审部门对审核计 划若有异议时,及时通知审核组。 4.3审核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 4.3.1.1审核组长负责组织首次会议,通知召集有关人员、部门、领导出席会议。 4.3.1.2审核组长主持会议,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确认审核计划,说明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依据、审核采用的方 法和程序,并确认配合人员、日程安排、人员分工、中间或未次会议的时间及参加人等。 4.3.1.3现场审核 a.按照审核计划,依据内审检查表实施审核。

管理部门审查控制程序

管理部门审查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发放编号: 持有人: 持有部门: 受控非受控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JDF/HFP 01-2013 管理部门审查控制程序编修部门:质量管理部 第2 页共7 页版本:D 批准页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序号章节名称页次 1 目的 4 2 范围 4 3 定义 4 4 依据文件 4 5 管理部门 4 6 职责 4 7 工作程序 6 8 相关文件7 9 记录7

1、目的 为通过对质保体系的评价,保持质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使质保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核电HVAC系统设备设计制造所涉及的审查控制。 3、定义 4、引用文件 4.1《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 HAD003/05 4.2《核电HVAC系统设备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大纲》 JDF/HF-QB-2013 5、职责 5.1质量管理部负责审查的归口管理,包括以下工作: a) 制定审查计划; b) 组织审查输入文件; c) 负责管审查记录; d) 编制审查报告; e) 汇编审查文件; f) 负责审查决定的跟踪管理。 5.2 其他部门 负责按审查计划要求提供审查输入,落实相关的审查决定。 6、管理部门 质量管理部 7、工作程序 7.1 审查目的 7.1.1 审查的目的是: a) 确保公司质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b) 评价质保体系的适宜性; c) 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保体系变更的需求。 7.1.2管理评审频度 通常审查每年进行一次,两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有下列情况时适时进行审查:

合同审核制度(审查版)

XXXXXX有限公司 合同签订、履行、归档、监督流程制度 为规范公司运行中法律监管制度,保证对外签订合同的合法性,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减少合同风险,特制订公司合同制作、修改、审核、批准、归档、监督等流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XXXXX有限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及全体人员签订合同的法律审核。 第二条公司实行合同审查管理制度。所有合同在加盖公章前必须履行审核签字程序。 第三条合同法律审核坚持依法、及时、准确的审核原则。 第二章审核内容 第四条合同审核部门对下列合同事项依法进行审核: (一)合同形式。合同形式应采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形式。 (二)合同实质性条款。合同的实质性条款由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实质性条款包括以下内容: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合同效力。签订合同应主体适格,意思真实,目的合法,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三章审核程序 第五条签约相对人确定 1、公司现有资源。办公室存档文件中,与我公司有过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并能独立完成此次发包工程项目或交易要求的企业。 2、互联网或电话簿的搜索。通过网络搜索寻找,初步审核潜在签约相对人资质,明确公司地址、联系人、公司电话及网址等。 3、股东现有资源。公司董事会成员推荐有足够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及个人。 4、其他途径。保证选择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及个人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要求。 业务部门和合同审核部门通过以上途径共同确定,选取3—5家具备相关资质并有能力独立完成提案项目的企业,并由业务部根据价格、质量、资质、安全、服务等各方面的条件出具评比表,报主管领导批示,最终确定合同初审阶段的签约对象。 第六条从合同开始商洽起,相关部门应该邀请合同审核人员参与(50万元以下合同审核人员参与洽谈,50万元以上的法律顾问参与洽谈)。送审部门自行商洽合同后,造成合同审核时间延长的,送审部门人员承担相关责任。 第七条合同的受理。业务部门应及时将拟签合同送交合同审核部门进行审核。相关人员应认真填写《合同审核单》(格式附后),送交拟签合同文本时,应附送下列材料:合同相对方(施工生产经销单位)资信、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税务登记证、资质等级证书、委托代理人授权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安装标准及生产标准等。附送有关材料不全的,合同审核人员应要求业务部门及时补全。合同审核人员应对送审的合同进行登记,送审人和受理人应在登记表上签字。 第八条任何人员领走合同应签署《法务部签发/修改/起草合同文件统计表》,已备合同审核人员在合同制作或修改后,审批前对合同的跟踪。业务部门对经审核的合同有实质性条款变动的,应将合同送交合同审核部门再审。 第九条合同送审部门是合同的执行者,应严格按照合同签订流程执行,并对合同起草过程中的往来函件妥善保管。必要时应与合同审核人员、法律顾问及时沟通。 第十条审核意见审批程序:由承办人填写《合同审核单》,承办人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然后履行下面的流程:财务总监意见——合同审核人员初审意见、法律顾问初审复核意见—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1. 目的 为证明本检验中心在用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验中心在用测量设备、实验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职责: 3.1技术主管 3.1.1确认并组织编制需进行核查而且有条件实施核查的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目录。 3.1.2审批核查方案 3.1.3组织核查有效性评审 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3.2.1组织本检测室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核查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并完善此项工作; 3.2.2监督核查人员按核查方案定期核查,认真做好核查记录; 3.2.3对核查发现的校准状态的异常变化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期间核查计划 4.1.1 每年初检测室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的规定制定期间核查计划,上报综技术室设备管理员。 4.1.2 设备管理员根据上报材料,编制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检测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 4.2 制定核查方案 检测负责人和监督员结合本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特点和核查标准的具体情况选择核查方案: a)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未知; b)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已知。 4.3 期间核查的实施 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和所选择的期间核查方案实施,并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4.4 期间核查结果评价和利用 技术负责人依据附录对期间核查报告进行评审,并分析全年期间核查结果写出实验室期间核查总结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4.5 核查交汇处结果的归档 设备管理员每年将期间核查计划和实施记录归入仪器设备档案保存。 5 相关文件 5.1 GHJNSY-224-07《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5.2 GHJNSY-223-07《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GHJNSY-220-B01《期间核查报告》(有标准值时)。 6.2 GHJNSY-220-B02《期间核查报告》(无标准值时)。 6.3 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

精心整理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IT 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试行) ZXG140200-2007 1.目的和范围 IT 233.13.23.3内控体系运行情况的信息和资料,形成书面材料向管理评审会议汇报。 3.4内审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审工作。 3.5内审员负责协助内审组长完成内审工作。 3.6受审核部门负责协助并积极配合内审工作。 4.管理内容与流程

4.1IT内部审核 4.1.1年度审核计划编制 4.1.1.1每年第一季度,技术发展部组织人员完成《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并提交技术发展部领导批准。 4.1.1.2“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全年完成涉及IT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 1 2 3 4 1)IT 2)IT 4.1.2 1 2 3)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内审组成员应与被审核的部门无直接责任,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4.1.2.2制订《IT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内审组长负责制订审核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小组的组成和分工;受审核部门相关的过程、活动及对应的管理制度条

款和体系要求;其他需明确的事项和要求等。 内审组应提前三个工作日将计划发放到有关部门,以便确认计划安排。 4.1.2.3内审员应根据任务分工编写《IT内审检查表》。 4.1.3审核实施 4.1.3.1首次会议 审核时间、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不合格事实描述、不合格类型、不符合条款等。不合格事实描述要具体,并经受审核方确认。 4.1.3.5末次会议 由内审组长主持,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参加。 会议内容包括:重申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说明审核过程,宣读不合格报告,评

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为便于管理评审正常进行和控制,以便公司高层管理者在计划期间内评审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之适用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此项评审须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变更的需要及改善的机会,包括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评审活动的控制。 3.职责 ISO办公室制定本程序,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4.定义(无) 5.作业内容 5.1管理评审的时机与评审计划的发布: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 有效性,公司至少每半年进行管理评审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某一次内审后的一个月左右进行,由管理者代表或指定人员制定书面的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当出现特殊情况 (如重大质量问题、组织架构大变更等),可追加评审。 5.2管理评审应输入的内容,相关部门依此提交报告资料: a)上次管理评审的决议完成情况跟进(ISO办公室文控); 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检讨(ISO办公室); c)检验及验收结果(物流部) d)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状况检讨(ISO办公室); e)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结果检讨(ISO办公室); f)客户投诉(退货)及处理的结果检讨(业务运作部); g)组织大变更、重大质量问题或质量体系变更对原质量体系影响的评审(各相关部 门); h)改进的建议检讨(各相关部门)等。 5.3评审前的准备:管理者代表确定会议时间(原则上在一个星期前发出会议通知)。拟定 管理评审通知计划并拟定评审的主要内容及参加评审人员名单,同时在通知计划中列明相关人员提报相关资料,提交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 5.4评审实施后,管理者代表根据评审会议结论或决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并公布结果。 如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参考《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由文控或由管理者代表授权人监督执行,并组织跟踪。 5.5管理评审的输出:应输出管理评审报告结论、决议,其中至少应包括: 5.5.1现行的质量体系及过程是否有效;若需改进,改进的方案是什么; 5.5.2针对目前的客户投诉,应确定日后的改善方向; 5.5.3确定目前的资源(人力资源、其他资源)需求与否。 5.6管理评审报告记录由文控保存三年。 6.附件(无) 7.参考文件 7.1文件管理程序 7.2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0目的 本程序旨在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有效运作和维持,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维持或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一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审核活动。 4.0内审程序 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品质部 主管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含年

度质量体系内审、制造过程内审、产品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的整个质量管理体系。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认证证书投诉时; 4.1.3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制造过程审核 1)产品质量下降 2)顾客抱怨或索赔 3)生产流程更改 4)强制性降低成本 5)过程不稳定 6)内部部门的愿望 4.1.4 制造过程审核的范围 审核应覆盖所有制造过程,一个工序由多个过程组合时,应按过程来审核,不应按照一个工序来审核。 4.1.5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由管理者代表决定增加产品审核 a. 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或不稳定; b. 顾客抱怨或索赔; c.生产流程更改,或零件来源更改; d. 部门的愿望。 4.1.6 产品审核的范围 产品审核应确保覆盖全部产品,提供给客户的全部产品均应进行审核。 4.1.7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制定应根据《质量手册》“过程分析表”内容中的条款 分配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等内容进行,以确保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得到充分的策划。

QMS管理审查管理程序

QMS管理审查管理程序 1.0目的 针对公司的品质政策和目标,定期对品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进行全面地审查,决定是否需要对现有品质管理系统地进行改进,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作。 2.0适用范围 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0定义 无 4.0权责 4.1总/副总经理或其代理人召开并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4.2管理代表:负责提供质量体系运行成效的报告至总/副总经理或其代理人,包括: 4.2.1上次管理审查会议所需的一些相关资料; 4.2.2提供收集管理审查会议所需的一些相关资料; 4.2.3质量系统是否有效运作; 4.2.4管理审查会议的后续工作及会议决议的追踪﹑执行工作; 4.3评审委员:各课级以上主管或其代理人。

4.4内审组长:代表内审小组报告内审情况。 4.5各相关单位: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单位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 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工作。 5.0内容 5.1评审的形式及时间: 5.1.1一般以会议方式进行,必要时也可进行现场审查。 5.1.2一年内例行性管理审查一次,于内部审核之后召开,由总/副总经 理或其代理人主持,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 5.1.3如质量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或产品出现重大质量环境问题时, 总/副总经理也可增加会议。 5.1.4会议召开前,由管理代表提前发布管理评审通知。 5.2评审输入内容: 5.2.1内部和外部审核报告事项; 5.2.2公司质量政策和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5.2.3各部门汇报一年来的质量管制工作(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 讨目标贯彻及执行情况); 5.2.4产品符合性检讨; 5.2.5检讨上次管理评审的会议之决议事项和执行结果; 5.2.6顾客抱怨或其它反馈的处理情况;

实验室样品管理程序

实验室样品管理程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样品管理程序 1 目的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应根据客户要求做好样品的保密与安全工作。 2 范围 本程序用于本实验室各类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项的管理。 3 职责 检测科样品管理员负责记录接收的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检验人员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1)收样室在受理客户委托检验时,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应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状态,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验室。 (2)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对各检验室样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配合检测管理室对样品管理要素进行审核。 4 步骤和要求 样品的接收 4.1.1委托样品的接收 a)收样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需求,查看样品状况(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等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其配件、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进行要求的检测,有些样品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容器是否可能造成样品的特性变异,并在《见证取样送样委托单》和《样品核查单》上登记说明。同时(特殊样品)应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试毕样品处理方式。收样员应及时将样品及其资料、流转单传递到检验科。 b)客户寄来的样品由收样员按a)条办理委托手续。收件人应负责与客户联络,并交一份委托单给客户。 c)样品传递到检验科后,样品管理员与检验员应进行交接验收,查看样品状况是否与流转单填写内容相符,对以封装方式送达的样品,应检查封签是否完整有效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全站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维护、标识、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维修、停用、降级的审批,站长负责仪器 设备购置、报废的批准; 3.2.各分析室负责本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 维护规程的编写; 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标识管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程序 4.1.购置 4.1.1.各分析室如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填《仪器设备申购表》,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 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站长批准。 4.1.2.对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除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外,分析室还应提 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供方同类仪器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质量保证能力、同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比、用户使用情况等。 4.1.3.批准后的采购内容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实施,购置合同(或其复印件)由设备资 料管理室归档。 4.2.验收 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由技术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相关分析室验收,设备管理员填写验收纪录。 验收内容包括: 4.2.2.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 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4.2.3.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 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4.2.4.验收后处理 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 4.3.1.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编号规则对仪器设备统一编号并登记。 4.3.2.各分析室协助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包括:a) 申购表,购置合同及购置调研报告;b)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c)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d)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e)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f)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g)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h)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i)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j)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4.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 4.4.使用 4.4.1.仪器设备放置地点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注意电 源电压、温湿度、电磁干扰、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等因素,不应存在危及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安全使用的外界因素。 4.4.2.仪器设备应明确保管人和放置地点,保管人或放置地点有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备 资料管理室,在《仪器设备档案》中记录。 4.4.3.凡对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 定或校准。 4.4.4.当使用说明书不够详细、不足以指导操作,或会对检测工作带来危害时,由仪器 设备使用室负责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室主任审核后,交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为: 1)设备开机前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要求和配件安装、接线等要求。 2)接通电源开机后要求:包括开机步骤,预热时间、有关数据显示要求、状态记录等。 3)仪器设备状态检查及自校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零位、满量程调整及检查,与标准样品的比对及数据记录等。 4)正常测试时的具体操作步骤。 5)测试结束后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包括仪器设备及配件的复位,相关数字指示、显示复零要求等。 6)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要求:包括关闭水、气、电源的顺序,电源插头的连接

项目管理-设计审查管理程序

设计审查管理程序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引用文件 (3) 4 定义 (4) 5 职责 (5) 6 管理程序和规定 (6) 7 附件 (12)

1 目的 为确保项目建设要求在设计阶段予以体现,更好地贯彻设计意图和及时修改设计文件中的错、漏、碰、缺等问题,便于采购,利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好生产准备,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XXX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设计阶段及现场施工阶段。 3 引用文件对应最新版本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关于贯彻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意见》(中国石化〔2000〕建化字074号) SEP-SPM –GS1011《中国石化项目管理手册》 《中国石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建〔2011〕763号 SHSG-047-2005《工程设计项目专业设计规定编制提纲》 SHSG-050-2008《石油化工大型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内容规定》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第106号令)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9号令)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6号令)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25 号)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 SHSG-033-2008《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 SHSG-053-2011《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 SHSG-039-2005《详细工程设计交底工作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建设〔2000〕41号)

合同审核流程与审核表

合同审核流程与审核表 企业合同审核流程 为规范签约、履约行为~提高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将企业合同审核流程要求如下: 1、凡属公司生产经营合同,除当期一次性消耗低值易耗品的零星采购业务外, ~一律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合同~严禁口头协议和非正式书面协议~杜绝合同履行在先、签订在后的行为。 2、合同分类:,1,投资合同、融资合同,2,施工合同,3,分包合同,4,采购合同,5,租赁合同,6,内部承包合同,7,其他合同 3、公司必须组织合同评审~经过洽谈、修改、完善~努力改善合同条件。要 求各部门参加、主管领导审核、法律顾问评审、公司总经理审批。 4、合同评审程序 拟定合同要点并交底—>公司,分公司,公司,分公司,各部门评审,—>分公司将 合同及评审意见报公司—>公司各部门评审,—>主管副经理评审—>公司法律顾问评审—>公司整理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反馈—>公司,分公司,修改合同—>合同洽谈—>洽谈情况及时反馈公司—>最终合同报公司签署意见—>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审批。 5、禁止未经公司进行合同要点审查、交底自行与业主洽谈合同形成正式合同 文件后报公司评审的行为,禁止未按公司要求评审合同擅自签订合同的行为~否则由当事人承担习惯经济、法律责任。 6、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出的经济类函件需经公司审核批准后~方可对外发出。 7、合同评审的基础资料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提供以下基础资料:发包人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分包或供方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证明资料,招投标文件及询标、评标资料、往来函件等相关资料,成本及效益分析,资金计划及筹措说明,垫资及资金投入较大时需提供此说明,,中标通知书,合同,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评审意见。 8、一般情况下~合同评审时间为自收到评审文件起72小时内完成~加急合同评审时间不少于24小时,合同评审人员必须签署明确意见~不得以口头代替或只签名不表意见。 合同审核表 一、项目概况及合同要点,项目名称及地点、业主方情况、合作模式、掌控情况、 支付条件、成本预期、项目前景等, 二、审核意见 分公司评审 意见 公司职能部 门评审意见 分管领导评 审意见 财务总监评 审意见 法律顾问评 审意见 总经理审批

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程序

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程序 一、预备会议(10分钟) 进入企业前,由组长召开预备会。主要内容: 1、明确核查要点; 2、核查组分工,时间要求,并填写现场核查计划表; 3、强调核查纪律。 二、首次会议(30分钟) 1、参加人员:核查组成员、观察员、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车间、企 业指定的联系人等; 2、会议由核查组长主持,主要内容: a、核查组、受核查企业负责人介绍双方参会人员; b、核查组长介绍本次核查的目的、依据、范围; c、企业领导简要介绍企业情况; d、核查组长介绍:核查内容; 核查的原则:科学、公正、客观; 抽样的原则和规定; 核查的方法:查、看、听、考; 形成的结论文件; 核查组人员分工; 廉洁声明,并向企业递交《廉洁信息反馈表》; 为企业营运和技术机密保密的承诺; 核查计划和时间分配; 明确企业联系人;

观察员承诺客观公正履行监督职责。 三、核查 1、首先由企业负责人陪同参观企业的厂区环境、原辅材料库、按生产工 艺流程察看企业的生产过程、成品库、化验室;(30~60分钟) 2、按分工分组活动(按现场核查的42条要求,逐条通过查看现场、看材 料、记录、询问或召集有关人员座谈、或小范围的考试等方法核查, 对每条应得出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的结论,对于一般不合 格和严重不合格,依据判定原则提出判定的具体问题,此处不得以“希 望”、“要求”、“以后”、等语提出,发现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越 具体越好)。(120~240分钟) 3、核查组碰头会(30分钟) 主要内容:汇总各个负责核查情况;组长提出核查结论意见的初稿, 统一核查组意见,确定一般不合格项,并填写一般不合格改进表。 4、与企业负责人沟通(15分钟) 主要内容:把核查组核查结论意见告知企业负责人,并听取企业负责 人对核查结果的意见,若有异议,应经沟通、交流取得一致;若双方 异议较大,核查工作可按规定判定核查不予通过或限定整改期限,商 定下次核查时间。 5、抽样(30分钟) 对现场核查合格的企业,核查组在进行核查前应准备好样品封签。 抽样,由核查组(至少2人)在成品库经出厂检验合格的成品中抽取。 抽样方法、样品基数和抽样样品数按各类产品审查细则中抽样规则进 行。样品在规定时间内由核查组或企业,送至指定检验机构;填写抽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ISO9001-2015版-新版程序文件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2015版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的策划,任命审核组长,批准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3.2 综合部是内部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具体组织内审的实施,并负责管理内审文件和记录。 3.3 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按计划接受审核,对出现的不合格负责制定和实施纠正。 4 工作程序 4.1 编制年度内部审核方案 4.1.1 综合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于每年年初进行内部审核策划、编制本年度内审方案,报总经理批准。 4.1.2 内审方案包括:审核目的、范围、频次、审核方式和审核依据等。 4.1.3 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及过程至少每年审核一次,两次内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 4.2审核员要求 4.2.1 审核员必须是经培训具有内审员资格并经总经理授权的人员。 4.2.2 审核员应保持相应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4.3 审核准备 4.3.1 管理者代表任命本次内审的审核组长及审核组组员。 4.3.2 审核组长按照年度内审方案编制本次内审的具体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与范围、审核依据、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及日程安排等。审核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 需要时,审核组应查阅有关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文件或技术文件等。 4.3.4 审核组成员按照审核组长的分工编制检查表,并经组长审批。 4.3.5 综合部提前三天将审核计划下发到有关部门,以便确认计划安排。 4.4 实施审核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QP—0026/B0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012年06月09日发布2012年07月01日实施深圳池航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管理内容和方法,通过实施本程序,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从 中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同时也可发现和调整文件的不合理状态,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 运行,为管理评审提供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内部质量审核的控制。 3定义 无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主持内部质量审核会议。 4.2品保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改和执行人员的培训。 4.3品保部负责组织推动内部质量审核和相关资料的管理。 4.4内部质量审核员参加内部质量审核,并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确认和最终评价。 4.5各部门配合完成相关的内部审核工作,完成相关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5流程图 5.1内部质量审核流程见附件一。 5.2内审频次 5.2.1 公司内审每年1次 5.3 不定期审核 5.3.1 必要时可进行不定期内部质量审核,如 a) 组织和人事有大的调整时; b) 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 c) 配合外部质量审核时。 5.3.2 不定期审核的实施,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即可执行。 6 程序 6.1 审核日期的确定 审核组依审核计划决定审核日期,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 6.2 审核执行人员 6.2.1 每次审核安排必要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可由一人或多人组成。 6.2.2 审核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 接受过内部质量审核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即有内审员资格证者。 b) 不属于本次受审核部门的成员。 6.3 首次会议 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首次会议,说明审核范围、时间、分配审核任务,说明上次审核情况,如上次审核的不符合项、改进状况等。要求审核人员正式审核前编写「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以备审

合规审核管理流程

合规审核管理流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XX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合规审核管理的流程和控制要点,旨在通过规范合规审核程序,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依法合规开展。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对本行有关经营管理行为、流程和文件等内容开展的合规审核活动。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1定义 1)合规:是指本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2)合规审核:是指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职责,对本行有关经营管理行为、流程和文件等内容进行合法性、程序性、严密性、适用性和风险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合规审核意见的管理活动。 3.2缩写 无 3.3分类 无 4职责与权限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原则 1)全面审核原则。本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产生合规风险的有关经营管理行为、政策、制度和流程,必须经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制度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核。 2)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省联社及本行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开展合规审核,确保合规审核意见合法、合规。 3)书面申请原则。合规审核事项必须以书面形式报请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4)失职问责原则。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从防范法律风险、保障本行权益的角度,严谨审慎地履行职责,并对所经办合规审核工作负责,对因当事人故意或工作失职导致审核意见错误或存在明显缺失,并造成本行损失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2基本规定 1)合规审核的范围: a)制定和修改的内部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b)推行的业务产品及其广告、操作流程、标准合同; c)大额商品和服务采购、资产处置等重要合同和协议; d)违规行为和人员处理决定; e)重要的授权决定;

法务部审查合同流程

法务部审查(草拟)合同流程 第一阶段:背景了解 一、合同各方的概况; 二、送审(须草拟)合同的形成背景; 三、各方之间的商业安排及业务流程; 四、交易所要达到的目的; 五、合同所需的附件; 六、委托人的交易地位,在交易中是否强势; 七、查询相关法律法规,现行法律如何规定、有无失效法律等。 第二阶段:审查合同 一、主体合格性; 1.营业执照情况 2.资质等级情况 3.从业资格情况 4.特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5.主体为自然人时,自然人的身份信息 二、内容合法性; 1.合同可变更、撤销的情况 2.合同的免责条款 3.使合同无效的条款

4.合同约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5.合同标的物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6.有名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属性是否一致 7.合同中法律术语、技术术语是否规范 三、条款完备性; 1.合同各方主体的基本信息 2.鉴于条款(包括交易背景、交易目的等) 3.术语的定义(若有必要) 4.合同主要交易内容,即合同标的物相关情况 5.合同金额及付款方式 6.双方权利、义务 7.陈述及保证 8.不可抗力条款 9.违约责任条款 10.合同的终止条款 11.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12.合同生效条件 13.其他条款 14.签字页及合同附件 四、合同严谨性;

1.假设是否充足 2.禁止性规定与违约责任是否一致 3.术语或关键词是否统一 4.合同生效的时间是否控制得当 5.辅助条款是否利于合同履行或争议处理 6.合同各条款之间的逻辑性 五、表述精确性; 1.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2.用词、用句是否专业 3.用词或词组的内涵、外延、指代是否精确 4.行为人、承受人以及句间关系是否明确、流畅 5.合同条款是否有严重语言歧义 六、排版规范性; 1.文字字体、大小及标题格式

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期间核查管理程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1. 目的 为证明本检验中心在用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检验中心在用测量设备、实验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职责: 技术主管 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 检测室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核查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并完善此项工作;

4 工作程序 期间核查计划 每年初检测室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的规定制定期间核查计划,上报综技术室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根据上报材料,编制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检测按计划进行期间核查。 制定核查方案 检测负责人和监督员结合本室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特点和核查标准的具体情况选择核查方案: a)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未知; b) 核查标准的标准量值x S已知。 期间核查的实施 依据本程序文件附录和所选择的期间核查方案实施,并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期间核查结果评价和利用 技术负责人依据附录对期间核查报告进行评审,并分析全年期间核查结果写出实验室期间核查总结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 核查交汇处结果的归档 设备管理员每年将期间核查计划和实施记录归入仪器设备档案保存。 5 相关文件 GHJNSY-224-07《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GHJNSY-223-07《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6 质量记录 GHJNSY-220-B01《期间核查报告》(有标准值时)。 GHJNSY-220-B02《期间核查报告》(无标准值时)。 GHJNSY-220-B03《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HH-QA-P-02昆山宏海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内部审核程序 受控状态:受控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10-01 发布 2010-10-01 实施 文件修订一览表 版次页次修订内容原作者/修订者

1 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策划和实施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及制造过程审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3.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验证与本标准和任何附加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 4.1.1 负责批准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计划及监督审核计划的 实施。 4.1.2 负责批准产品审核计划及监督审核计划的实施。 4.1.3 负责批准过程审核计划及监督审核计划的实施。 4.1.4 负责任命审核员。 4.1.5 负责向总经理汇报审核结果及体系运行情况。 4.2 品保部 4.2.1 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 4.2.2 负责策划年度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计划及 实施计划。 4.2.3 负责组织审核工作的实施。

4.2.4 负责出具审核报告。 4.2.5 负责不符合项整改的闭环管理工作。 4.2.6 负责向管理评审提交审核报告和不符合项整改的验证结 果。 4.3 审核员 4.3.1 负责依据审核计划开展审核工作。 4.3.2 负责出具不合格报告,并负责验证不符合项目整改的闭 环验证,做出验证结论。 4.3.3 4.4 各部门 4.4.1 负责依据质量手册管理本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 4.4.2 负责评审审核计划 4.4.3 负责安排联络员配合审核员的审核工作。 4.4.4 负责组织不符合项的整改,并按时提交审核员验证。 5 工作内容 5.1 内部审核 5.1.1 审核需求 5.1.1.1 为检查过程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产品的符合 性以及制造过程的有效性,为管理的持续改进提 供适当的机会,品保部每年必须安排一次以上的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工程部每年必须 安排一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审核。当公司出现重大 变化时适当地增加审核频次。 5.1.2 编制年度审核计划 5.1.2.1 品保部根据ISO9001标准要求,结合公司发展需 求及用户反应,编制年度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计划。 5.1.3 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5.1.3.1 经管理者代表认命的各审核组长,组合审核员, 根据年度审核计划编制相关的审核实施计划。 5.1.4 审核准备 5.1.4.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制造过程审核事先通知各审 核部门,确认审核实施计划,安排审核的联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