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七种遗传现象

常见的七种遗传现象
常见的七种遗传现象

7个遗传现象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对亲缘关系的知识往往一知半解。“长阿得不像爹妈,该不是别人的种吧?”“我A型血,你B型血,怎么我们的孩子O型血?”下面看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遗传现象吧……其实,只要多了解一些遗传学的知识,就不会闹出叫人啼笑皆非的笑话了。

疑问一:不像爹来不像妈,这个孩子谁的娃?

正解:孩子长得不像爹也不像妈,这并不等于孩子就不是亲生的。人的相貌、身高、性格和智力这类特征的遗传除受多个基因控制外,还受到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影响。

类的遗传特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特征,称为单基因遗传特征如血型、DNA多态性等。父亲与母亲分别将自己的一个基因传给后代,组成孩子的基因型,一旦形成,不再改变。另一类是复杂的遗传特征,如人的身高、胖瘦、肤色、智商、性格、行为和相貌等。这些遗传特征是由多对基因和环境等条件共同作用后形成。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多对基因的共同作用就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在精子、卵子成熟的减数分裂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同胞间各自得到的基因可以不相同,相貌也就不完全相同。另外复杂的遗传特征受环境影响较大,如身高和体重就与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直接相关;智商与受教育情况有关。

疑问二:“黑李逵”能生“白雪公主”吗?

正解:可以。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所以如果父亲肤色较黑,而母亲皮肤白皙,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中和”的肤色。在相同人种间婚配,其后代子女肤色相差多不大,如果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通婚,那么生下的后代就是灰黑色。

疑问三:父母都是A型,生仔可以是O型吗?

正解:可以。普通人大都知道人类ABO血型系统有O、A、B、AB4种血型,实际上这4种为表现型。其基因型有00型、AO型、AA型、B0型、BB型以及AB 型6种,所以同是检测到的A型血,其基因型可为AA或AO,B型血也是同理。正因如此,那些所谓A型父母可能不是AA,而是AO,那么当父母双方携带O型遗传因子的精卵结合时,子女就是O型血了。还有,一个人的血型未必终生不变,患癌症、输血、服药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疗等,血型会发生短期改变,过一段时间会恢复原状。而那些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接受骨髓移植后,血型可永久变得与供者相同。此外,由于人类对血型尚未完全了解,发现有极少数情况会“违背”上述遗传规律。

疑问四:同居才两月多,怀孕怎能三个月?

正解:有可能。因为妇产科医生计算孕期是从末次月经算起,并不是从实质性行为或实际受孕那天开始,胎龄自然就比同居时间要长了。

父母还会遗传什么给孩子?

疑问:小时候是矮鼻梁,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高鼻梁吗?

当然有可能,这正是鼻子遗传的有趣之处。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人阶段。当然想要拥有笔直、高挑、窄孔的鼻子,爸妈必须都是小鼻孔、窄鼻子,而且至少一方鼻子高直。

疑问:爸爸是黑眼睛,妈妈是蓝眼睛,宝宝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眼球颜色的遗传遵循着“黑色等深颜色相对浅颜色是显性遗传”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宝宝有蓝眼睛的话,即使你选择了蓝眼睛的爱人,可因为你是黑眼睛,你生的宝宝是蓝眼睛的几率会很小。

疑问:少秃顶遗传吗?

少秃顶是遗传的,而且在男宝宝身上为显性遗传,在女宝宝身上为隐性遗传。概括地说,少秃顶是由爸爸遗传给儿子的。如果爸爸是秃顶,外祖父也是秃顶,男宝宝的发生率大概是100%;如果爸爸不是秃顶,外祖父少秃顶,男宝宝有25%的可能;如果爸爸不是秃顶,外祖父满头浓发,那宝宝秃顶的可能性几乎为0。

此外,少白头也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爸爸少白头的话,宝宝少白头的可能性会很高。

特殊遗传类型

自由组合特殊遗传类型学案 一、熟练运用和掌握拆分法: 例1:某个体基因型为AaBbdd,其产生配子种类为 例2(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一次减数分裂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其基因型前者为,后者为. (2)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的精子和卵细胞,其基因型前者为,后者为. 例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其子代表现型有种;基因型有种 例4: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生一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为;生一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为 例5: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 子代不同于双亲基因型的个体概率为;子代不同于双亲表现型的概率为 二、自由组合规律的小试牛刀 例1.(12分)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分别位于 3 号和 8 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 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 F2 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组合②的 F1 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 F1 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例题2.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

9-生物的遗传现象

9-生物的遗传现象

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课型新授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4、体验到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知识 结构 图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表述。 学情分析学习 起点 预测 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相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 会发现自己的面部、身高、体形等方面像自己的父母,对“什么 是遗传”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 困难 预测 学生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以及合理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 可遗传生物界 相体气音…人动植…

教学具准备教具:生物的遗传现象课件、题纸学具:学生父母照片、铅笔 板书设计人类 动物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 教学反思呈现现象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步骤教学流程课堂调控 导入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宝贝照片。谈话:前几天,我带宝贝参加了手绘风筝节,一进会场签到时,有位阿姨说道:“你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吧?”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那位阿姨凭什么说我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呢? 2、学生推测、汇报。 3、出示:父女照片。说说他们哪里像? 4、生汇报。 重难点突破 二、探究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过渡:这些地方都像啊!那你们和自己的父母哪里像呢? 1、请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四人小组讨论、介绍你与父母像的地方,选出一个家庭来进行交流介绍。 2、小组交流。 3、组内派代表汇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汇报,我们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板书:遗传现象) 5、出示定义,齐读,再找关键词。 6、打开书,自读定义。 7、填空,加深认识定义。 8、子女除了遗传父母的外貌特征外,还有哪些方面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过渡:我们看到人类有遗传现象,那动物呢? 1、出示图片:学生打开书15页,四人小组分别观察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动物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可以用铅笔圈点一下。 2、学生活动。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及其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组DNA 序列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因表达发生的改变也是可以遗传的,导致可遗传的表现型变化。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调控、基因组印记、假基因、内含子、核糖开关等。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肿瘤、心血管病、成瘾、自身免疫系统性病等。本文就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进行综述。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疾病 一、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经典遗传学认为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核酸,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算的碱基序列上,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然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DNN、组蛋白、染色体水平的修饰也会造成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并且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这种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遗传信息的现象成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修饰,即探索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1]。Epigenetics这一名词的中文译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表观遗传学”、“表现遗传学”、“后生遗传学”、“外因遗传学”、“表遗传学”、“外区遗传学”等等。表观遗传学是Waddington于1942年在描述生物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提出的,他指出基因型的遗传(heredity)或传承(inheritance)是遗传学研究的主旨,而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则属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范畴,他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一个控制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机制。随着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这个词的意思越来越窄[ 2]。1987年,Holliday指出可在两个层面上研究高等生物的基因属性:第一个层面是基因的世代间传递的规律,这是遗传学;第二个层面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基因活性变化的模式,这是表观遗传学。1994年,Holliday又指出基因表达活性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发育过程中,而且也发生在生物体已分化的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某种变化可通过有丝分裂的细胞遗传下去,他进一步指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上代向下代传递的信息,而不是DNA序列本身”,是一种“不以DNA序列的改变为基础的细胞核遗传”。1999年,Wollfe把表观遗传学定义为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与遗传学是一个对应的关系,是研究表观遗传变异的遗传学分支的学科。它现在有很多新的定义,在非神经学中它的定义是不依赖于染色体上DNA序列的改变却能稳定遗传的表型变化。在Allis et al最近的一本书中可以找到两种定义,一个是:表观遗传是和DNA突变无关的可遗传的表型变化;另一个定义是:染色质调节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 3]。从1989到2008年期间和表观遗传相关的著作将近6000多本,不论人们怎样定义表观遗传学,它始终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在控制基因的活性和表达方面和遗传的变化相关,是一个细胞转录水平长期、稳定的改变因素,但并不一定是必须的遗传因素。本文就针对表观遗传学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进行综述。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资料

人体一些单基因性状遗传分析 单基因性状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伴性遗传(SL)3大类。伴性遗传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XD)、X伴性隐性遗传(XR)和Y伴性遗传。下面分析一些完全显性的人体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方式供参考。 1 人体形态性状的遗传 1.1 头形指成年人的头形,头横幅与前后之比例(横幅/前后)> 0.80的为短头。俗称“扁头”,为AD。比例<0.80者为长头,是AR。 1.2 发旋在头顶靠后方的中线处有一螺纹即发旋。螺纹处头发纹路有两种方式:①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AD。②左旋。即逆时针方向,是AR。 1.3头发卷发是AD,直发是AR。 1.4头发颜色黑发是AD,金发是AR。 1.5前额发际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即发际。前额发际有两种情况:①前额发际向脑门突出一三角形发突,即AD。②前额发际平齐的为AR(图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患者后发际低,是临床诊断标志之一。 1.6眼睑俗称“眼皮”。双眼皮是AD,单眼皮是AR。 1.7蒙古褶亦称“内眦皱襞”。即上眼皮在眼内角向下延伸形成的皮肤皱褶,此褶不同程度地遮盖着泪阜。有蒙古褶为AD,无蒙古褶为AR。蒙古褶是大部分蒙古人种(亦称黄色人种)的特征。非洲南部的科萨人这种特征也颇明显(图2)。1.8眼色即虹膜的颜色。褐色眼或棕色眼是AD,蓝色眼或黑色眼是AR。 1.9睫毛长睫毛为AD,短睫毛为AR。 1.10耳垂有耳垂,即耳垂下悬,与头连接处向上凹陷,为AD。无耳垂,即耳轮一直向下延续到头部,为AR(图3.①)。

1.11达尔文氏结节人类耳轮边缘后上部有一个小结节,称达尔文氏结节,又称耳轮结节。一般认为这个突起和猴类耳壳的耳尖相当。有这个结节为AD,没有为AR。但有的人仅一个耳有此特征,有的个体具显性基因,但由于外显率低,类似隐性表现型。也有人认为达尔文氏结节与鼻尖厚度是连锁遗传(图3.②)。1.12耳垢亦称“耵聍”。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泌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AD,干耳垢为AR。 1.13 鼻尖即鼻下端向前的突起。其向下弯曲呈鹰嘴状,即钩鼻尖,为AD。直鼻尖为AR。 1.14 鼻孔阔鼻孔是AD,狭鼻孔是AR。 1.15 卷舌研究我国人的发音发现,有的人能按自己的意志,把舌的两侧边抬高卷曲如同英文字母U形,即为卷舌,属AD。多数人具有此特征。有的人不能卷舌,属AR(图4)。 1.16 翻舌(舌内翻) 研究中国人的发音还发现,有的人舌尖部分不用上颌牙齿的帮助能向后翻转,即为翻舌,为AR(图5)。这种性状在人群中出现频率不高,根据国外的统计只有1/1000弱。不能翻舌的人为AD。舌的活动在人群中可见3种类型:①舌能卷而不能翻。②舌能卷又能翻。③舌不能卷又不能翻。舌不能卷而能翻则从未见过。Marein(1975)提出卷舌并非遗传。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9:遗传现象中的特殊分离比习题(含答案)

高考重点冲关练9.遗传现象中的特殊分离比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该动物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A.1∶1 B.5∶4() C. 2∶3 D.3∶2 【解析】选A。据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即Aa×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 占、aa占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的频率为 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1∶1。 2.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解析】选D。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说明Aa和aa分别有和死亡,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或者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A错误;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则可能

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

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 摘要: 表观遗传是非DNA 序列遗传信息的传递, 它不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 不符合孟德尔式的遗传方式。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可遗传的染色质修饰。目前,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DNA 甲基化、翻译后组蛋白修饰、组蛋白组成变化。其中DNA 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 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传中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在包括基因表达调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共同参与形成和维持不同的组蛋白甲基化状态, 继而通过多种分子参与对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识别而引起下游过程的发生。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也是调控表观遗传机制之一。最近人们还发现非编码的RNA也参与了表观遗传调控。 关键词: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调控。 一 DNA甲基化调控表观遗传 经典遗传学认为,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的碱基序列上,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基因调控。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 DNA 或染色体水平的修饰也会造成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这种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 序列遗传信息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epigenetic inheritance)。由于它不涉及基因序列的改变,不符合孟德尔式的遗传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遗传机制。表观遗传修饰有许多,其中 DNA 甲基化是基因组DNA 的一种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DNA 甲基化参与细胞的许多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 植物DNA胞嘧啶甲基转移酶 植物DNA的甲基化是在 DNA 甲基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DMT)的作用下,将 S- 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基团转移到 DNA 分子的胞嘧啶碱基上。在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有三类结构和功能上不同的胞嘧啶甲基转移酶[1,2]。第一类是 MET1 甲基转移酶家族,它在甲基化酶中处于统治地位。第一个编码植物 DNA 甲基转移酶的基因是由 Finnegan 等人[1]从一个转基因的拟南芥品系中分离出来的,即 MET1 甲基转移酶。MET1 编码的蛋白在结构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甲基化酶 DnmtⅠ,二者在结构域上有 50%的同源性。MET1 的主要功能是在重复和单拷贝的 DNA 序列中维持甲基化,同样对许多形态特征、花期调控、移植变化和胚胎发育等有影响作用[1]。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在从头甲基化 CG 岛过程中与一个发起甲基化的 RNA 片段有应答[3]。现已在胡箩卜、豌豆、西红柿、玉米等植物中鉴定出了 MET1 及其同源物[4]。第二类是结构域重排甲基转移酶(DRM),包括DRM1、DRM2 和 Zmet3 三个成员。它的结构与哺乳动物的 Dnmt3 甲基化酶类似[5]。但它的催化结构域的保守基序排列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为Ⅳ-Ⅸ-Ⅹ-Ⅰ-Ⅱ-Ⅲ-Ⅳ-Ⅴ。其作用是在非对称位点从头甲基化 DNA 序列和维持失活转座子及转基因沉默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修饰,并且对与外源 SiRNA 同源的 DNA 中所有的胞嘧啶进行从头甲基化[6]。第三类是染色质甲基化酶(CMT),该酶为植物所特有[7],负责维持 CpNpG(N 是 A,T,C 或 G)三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甲基化。其结构也是与哺乳动物的 DnmtⅠ相似,但是在 CMT 中有一个新的有色域氨基酸基元插入到了两个正则甲基转移酶基元之间。CMT 同时具有一个染色体结构域和 C- 甲基化催化活性,对对称结构上的甲基化有特殊作用。在拟南芥中已经识别了至少 3 个 CMT 编码基因[1],其中 CMT1 被认为是没有功能的。CMT 与 DRM 一起,共同维持 CpNpG 和 Cp-NpN(N 非 G)核苷酸序列中胞嘧啶的甲基化。此外,植物中还存在第四类甲基转移酶,如玉米中的 DMT104 和拟南

特殊型遗传题解析

特殊型遗传题解析 八、果皮、种皮、胚乳的遗传 1、已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该小麦杂合子做母本进行测交,所结种子的种皮、胚乳和子叶的基因型依次是() A、DD、Ddd、dd B 、dd、Dd、dd C、Dd、DDd或ddd、Dd或dd D、Dd、DDd、dd 2、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九、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 (一)基因互作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人类的皮肤中含有黑色素,皮肤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且可以累加。若某一纯种黑

人与某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A.3种 3:1 B.3种 1:2:1 C.9种 1:4:6:4:1 D.9种 9:3:3:1 2、香豌豆中,当A、B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基因Aa、Bb独立遗传)。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株自花受粉,则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4 B.1/9 C.1/2 D.3/4 3、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 3:1 B. 13:3 C. 1:1 D.15:1 4、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二)致死作用 概述: 致死作用指某些致死基因的存在使配子或个体死亡。常见致死基因的类型如下:

表观遗传学

课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课程信息 表观遗传学 061M4021H 学期:2015-2016学年秋| 课程属性:| 任课教师:曹晓风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可作为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DNA序列改变、可遗传的表达改变的科学,是遗传学的深入和补充,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相互交融,是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生命科学学科之一。表观遗传学机制参与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环境适应的各个方面,其调控异常会导致人类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本课程将讲授表观遗传学现象和发展简史;详细阐释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的生物学过程,重点包括真核基因转录调控、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和变体、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染色质高级结构、表观遗传学与动植物发育/疾病、表观遗传组学、表观遗传继承性的概念、研究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原理和方法,旨在使研究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系统性、基础性和前沿性的科研工作实践提供理论知识,为设计研究课题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教材 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内容 1. 经典表观遗传学现象(3学时,曹晓风)9月15日 2. 真核基因转录调控(3学时,朱冰)9月22日 3. DNA甲基化(3学时,慈维敏)9月29日 4. DNA去甲基化(3学时,慈维敏)10月8日 5.组蛋白共价修饰(3学时,李国红)10月13日 6. 组蛋白变体(3学时,李国红)10月20日 7. 非编码RNA和RNA修饰(3学时,杨运桂)10月27日 8. 染色质重塑(3学时,李国红)11月3日 9. 染色质结构与功能(3学时,李国红)11月10日10. 染色质高级结构(3学时,朱平)11月

2020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

2020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答案】 B 【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 占1/3、Aa 占2/3,(用棋盘法):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23A 13a 23 A 49AA 29Aa 13a 29Aa 19 aa 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 2.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的 【答案】 B 【解析】理论上Aa 自交后代应为AA∶Aa∶aa=1∶2∶1,若自交后代AA∶Aa∶aa=

2∶3∶1,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的,A正确;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的死亡造成的,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正确;若花粉有50%的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正确。 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答案】C 【解析】假设翻翅基因用A表示,正常翅基因用a表示,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AO,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则子代基因型为AO、aO、Aa、OO(致死)。其中AO和Aa为翻翅果蝇,aO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A、B、D正确,C错误。 4.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教材分析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就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三个孩子及其家人所具有的相似特征。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搜集有关植物遗传的资料。 科学知识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比如头发,单、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兰花 学生准备:自己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1、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同学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他是谁?认得吗?(电影明星陈佩斯) 2、再出示一张照片(陈强的照片)你认得他吗? 3、仔细观察他们俩个,你有什么发现?他们两可能是什么关系?你能猜出来吗? 4、你更像爸爸还是更像妈妈? 学生介绍,具体到哪里像。 5、通过子女与父母之间特征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板书:子女和父母之间 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 6、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对,这就是遗传现象。(板书:遗传现象) 7、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些照片,仔细观察小朋友和父母的照片,小组讨论哪个孩子和哪对父母有相似特征,帮小朋友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个小朋友是第一对父母的孩子,他长得像他爸爸。)具体说哪里像(单眼皮,耳垂,脸型,唇线,耳廓,不知道名称的可以指)9、左上小朋友的父母是哪组?(是第二组。) 说说他们哪里像?学生说相似点。 10、右下小朋友的父母就是第三组,他们有什么相似点?学生发表意见。 11、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得那个孩子的父母最好找?为什么?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3.5 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教案

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观遗传现象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表观遗传现象,让学生感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表观遗传现象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 【教学准备】 网络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和表观遗传现象。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经典遗传学已经阐明,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性状的表现和遗传是由DNA所控制的,更确切地说是由基因控制的。 提问:由于父母的某种生活经历或者不良嗜好,对子女产生了影响——瘾君子吸毒以后产生的后代,长大后有可能步父母的后尘;父母因故情绪受到重创,子女有可能被多愁善感缠绕一生,缺乏愉悦的能力和体验;甚至一些不经意的习惯,都会影响后代……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那么是否真的?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 提问:我们身边的确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那么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它与性状的表现和遗传由基因控制的说法存在矛盾吗?

讲述:生物体的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了其性状表现,一般来说,在基因型相同的情况下,表型也应该相同,生活习惯的改变不会影响下一代的性状。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另外一些现象。 (一)表观遗传现象 1.拜格林的调查研究结果 2.小鼠、果蝇和线虫的相关研究结果。 讲述:即使亲代传递给后代的DNA序列没有改变,亲代在生活中由于生活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引起的身体状况变化,也会通过某种途径遗传给下—代,即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生物学家将这种遗传现象称为表观遗传现象(epigenetic phenomena)。 (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遗传学 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表观遗传学 总结:表观遗传学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改变,或者研究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及机制,是一门新兴的分子遗传学分支。 提问:为什么有些改变了的表型是可以遗传的呢? 阅读《小资料:小鼠的表型改变后遗传给后代》 讲述:DNA分子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基因及其“开关”是被隐藏起来的。 (三)表观遗传修饰 1.DNA甲基化 基因组DNA上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和甲基间的共价结合,胞嘧啶由此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相当于该DNA戴上隐身帽子,使基因内存储的信息无法被读取。 2.组蛋白乙酰化 用乙酰基把氨基上的正电荷屏蔽起来,好像给组蛋白中的一些带正电的基团(-NH2)戴上一顶帽子。组蛋白的正电荷一旦减少,与带负电的DNA分子片段(某基因)缠绕的力量就会减弱,随之松开,里面的信息就可以被读取,即进行转录。 (四)表观遗传机制的利弊 利:可以使生物打破DNA变化缓慢的限制,使后代能迅速获得亲代应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弊: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并不总是有利,如亲代经历的不良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后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现象

————————————————————————————————作者:————————————————————————————————日期:

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课型新授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4、体验到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知识 结构 图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表述。 学情分析学习 起点 预测 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相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会 发现自己的面部、身高、体形等方面像自己的父母,对“什么是 遗传”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 困难 预测 学生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以及合理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 可遗传生物界 相体气音…人动植…

教学具准备教具:生物的遗传现象课件、题纸学具:学生父母照片、铅笔 板书设计人类 动物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 教学反思呈现现象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步骤教学流程课堂调控 导入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宝贝照片。谈话:前几天,我带宝贝参加了手绘风筝节,一进会场签到时,有位阿姨说道:“你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吧?”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那位阿姨凭什么说我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呢? 2、学生推测、汇报。 3、出示:父女照片。说说他们哪里像? 4、生汇报。 重难点突破 二、探究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过渡:这些地方都像啊!那你们和自己的父母哪里像呢? 1、请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四人小组讨论、介绍你与父母像的地方,选出一个家庭来进行交流介绍。 2、小组交流。 3、组内派代表汇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汇报,我们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板书:遗传现象) 5、出示定义,齐读,再找关键词。 6、打开书,自读定义。 7、填空,加深认识定义。 8、子女除了遗传父母的外貌特征外,还有哪些方面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过渡:我们看到人类有遗传现象,那动物呢? 1、出示图片:学生打开书15页,四人小组分别观察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动物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可以用铅笔圈点一下。 2、学生活动。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解析版

遗传基本定律中的F2特殊性状分离比归类 高考对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历来是一个重点。其中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考查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变通思维能力等。本文试图对F2特殊性状分离比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以期广大师生能从中获得启发。 1 基因互作 1.1 概述 两对独立遗传的的非等位基因在表达时,有时会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孟德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 1.2 高考名题赏析 【例1】香豌豆中,当A、B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基因Aa、Bb独立遗传)。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的个体开红花,若让此株自花受粉,则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4 B.1/9 C.1/2 D.3/4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根据意知,可推知此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欲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的比例,可按照分解相乘的思想,先单独分析:Aa×Aa →1/4 AA、1/2Aa、1/4aa;Bb×Bb→1/4BB、1/2Bb、1/4bb。因此,子代中出现红花(A_ B_)的概率为:3/4×3/4=9/16;红花纯合子的概率为:1/4×1/4=1/16。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

子占1/9。 【答案】 B 【例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A.3:1 B.13:3 C.1:1 D.15:1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iiY _的个体才表现为黄色茧,而基因型为I_Y _、I_ yy和 iiyy的个体都表现为白色茧。当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时,后代中白色茧:黄色茧=13:3。 【答案】 B 【例3】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 ...的是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由图解可知,紫色素是否合成与酶A、酶B有关,而酶AB分别由基因AB控制,故A对。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不能合成酶A,也就不能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故B对。AaBb × aabb的子代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只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才能合成紫色素,故C对。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故D错。 【答案】 D 【例4】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 C.8/9 D.1/4 【命题意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解析】假如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根据题意可推知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和aaB_、aabb,用于杂交的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扁形块根占F2的概率为3/4 × /3/4=9/16,其中纯合子占F2的概率为14 × /1/4=1/16,因此,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答案】 C

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

2020 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一、选择题 1.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 B 【解析】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 AA、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 占 1/3、Aa 占 2/3,(用棋盘法): A a A AA Aa a Aa aa 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 2.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 50%的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 50%的死亡造成的 【答案】 B 【解析】理论上 Aa 自交后代应为AA∶Aa∶aa=1∶2∶1,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造成的,A 正确;若自交后代AA∶Aa∶ aa=2∶2∶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 50%的死亡造成的,B 错误;若含有隐性

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 正确;若花粉有 50%的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 正确。 3.果蝇缺失 1 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 F1 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1/3 B.翻翅果蝇占 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1/3 【答案】 C 【解析】假设翻翅基因用 A 表示,正常翅基因用 a 表示,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 AO,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aO,则子代基因型为 AO、aO、 Aa、OO(致死)。其中 AO 和 Aa 为翻翅果蝇,aO 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1/3,翻翅果蝇占 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1/3,A、B、D 正确, C 错误。 4.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有趣的遗传现象

有趣的遗传现象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子女,使子女表现出同父母相似的性状,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1.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 ①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着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 ②下颚: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像”得让你无可奈何。 ③双眼皮:也属“绝对”性遗传。有趣的是,父亲的双眼皮,几乎百分之百的留给子女们。甚至一些儿童出生时是单眼皮,成人后又“补”上像他父亲那样的双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梁、长睫毛,都是五官遗传时从父母那里最能得到的特征性遗传。 2.有半数以上概率的遗传 ①身高:只有30%的主动权握在你的手里,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 ②肥胖:父母肥胖,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若一方肥胖,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③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有秃头,儿子有50%的机率,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是让男士们无可奈何的。 3.虽有遗传,概率不高: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自己头顶上如法炮制。 4.先天遗传,后天可塑:声音,通常男孩的声音大小、高低像父亲,女孩像母亲。但是,这种由父母遗传的音质如果不美,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这使某些声音条件并不优越的人,可以通过科学、刻苦的练习而圆一个甜美嗓音的梦。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连线游戏(找父母) 1、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好吗?请同学们帮这三个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出示课件。) 2、同学们观察讨论、交流。 3、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找到父母的?(引导学生主要从他们的长相相似方面) (二)寻亲游戏(找亲人) 1、看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厉害,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家长的三幅图片,说说他们是我们班哪个同学的父母。 2、小组讨论、交流。 2、分享结果,说出是怎样找到其他同学的家人的? (三)小结揭示遗传的含义。 1、刚才的两个游戏,同学们都是从什么方面来帮助别人找到父母的呢?——他们之间都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2、揭示遗传含义 (课件展示):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高中生物练习-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2)(教师版)

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5节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1.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一些特别的变异:虽然DNA的序列没有改变,但是变异却可以遗传给后代,把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 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不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表观遗传的一种解释: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稳定性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B正确; 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变化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DNA的甲基化等 B.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C.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 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答案】B 【解析】 A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上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等,A正确,B错误; C、外界环境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 正确; 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D正确. 故选B. 3.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此实验说明() A.此现象为静观遗传的体现 B.低温诱导果蝇的遗传物质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